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探索生命科學范文

探索生命科學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07 17:32:57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探索生命科學,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探索生命科學

篇1

培養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最佳的教學模式是Seminar教學法,所以在生命科學專業本科生中實施Seminar教學有必要性。生物系各專業每年招生約為30人,高年級生物專業本科生設有自主實驗課、實驗設計課,所以在人數和課程設計方面,實施Seminar教學有合理性。高年級學生們平時在理論學習過程中和實驗過程中常遇到一些難點問題并積累了一些實驗經驗,因此,在高年級生物專業學生中開展Seminar教學是相當適宜的。下面對生命科學專業本科生Seminar教學的實施進行具體分析。

二、Seminar教學準備

第一節課,教師應向學生做一個正式的Seminar報告,內容可以為一個研究方向或是一個綜述,讓學生對Seminar教學有一個初始的理解認識。教師還應向學生提供一份詳細的Seminar課程計劃,包括教學內容、備選題目、每節課主持人和報告人安排、成績考評標準以及關于各個題目的閱讀文獻。Seminar教學的精華在于報告人與聽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所以充分的準備是Seminar教學的基礎。每次Seminar之前,指定的報告人根據Seminar的內容擬定好主題,一般在2~3周前將主題、參考文獻和要討論的內容公布。根據生物實驗的特點,Seminar主題可以是能夠解決現存問題的新技術,也可以是閱讀文獻中感興趣的綜述或是學科最新進展的文獻報道等。學生需要將內容做成Powerpoint講演稿形式,交給教師,教師對其進行修改,力求內容準確,討論深入。教師要嚴格做好審查工作,主要注重:(1)基礎知識的整合和準確;(2)文獻的深入整理、精要概括和問題的提出。

三、Seminar教學過程

Seminar是小班教學,課堂上學生人數不超過30人,Seminar可以每周進行一次,每次安排兩個學生進行報告。在Seminar上,學生按照之前的選題,論述某個研究論文,從研究的構思、實驗設計、實驗實施等方面進行介紹并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和學生們在報告人介紹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對這個課題的理解,提出問題,展開討論。教師在傾聽、參與討論外,還要引導發言,控制討論節奏,力爭讓大多數學生參與其中,最后,由教師對課堂內容做出總結和引申。為增加學生對每次Seminar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參與Seminar的討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次Seminar針對專題都要準備兩個問題,在報告結束后將問題提出,公開討論。作為一種互動的教學模式,Seminar教學重在自由討論和參與,充分調動每個參與者的積極性和熱情,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使學生知識結構得到擴充、主動思維得到鍛煉[5]。在課程結束后,每個參與者應該填寫提交總結表格,表格內容包括專題討論內容、專題涉及到的生物學知識、個人針對這方面知識提出的問題、學到的知識。通過對一個專題的系統性、條理性地分析說明,得到一個完整的、正確的認識,深入掌握一個知識點,達到教學要求。

四、Seminar教學成績評定

Seminar教學成績的評定打破通常的以考試作為考查學生成績的手段,把學生成績的評定落實到報告內容、報告表現、書面報告和出勤率四部分。報告內容和報告表現可以由每一個參與者在每堂課要提交的表格中給予評價,并站在聽眾的角度給予中肯的意見,充分體現Seminar教學中學生和教師平等。書面報告所涉及的分值比重應較大,是學生成績評定的一個最主要方面,學生在期末上交的書面報告應該有對自己報告專題的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注重個人觀點的表達。出勤率是根據學生出勤和參與討論的積極程度兩方面構成,由教師評定。

五、Seminar教學優勢

篇2

關鍵詞生命教育課程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

生命科學是與人、社會、環境結合最緊密的學科,面向大學生開設生命科學課程是通識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校生命科學導論通識課程自2008年以來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內容在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規范性,重視對非生物學專業學生的授課方式,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意識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反思教學的基礎元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一個好的稱職的教師,不但要給學生以知識,還要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師的整體綜合素質和情感操守等對教學效率具有重要影響。團隊成員在承擔《生命科學導論》課程以來,一直在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要改變教學思維,首先改變我們自己。為此我們采取了多種方式提高、升華和創新自身教學水平。

1.1學習優秀團隊經驗

為提高自身素養,2013年我們邀請清華大學名師吳慶余教授來我院座談教學經驗,分享教學科研成果;2014年課程組11人先后到清華、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同濟大學等高校觀摩學習、取經交流座談;每年派數名教師參加在廣東、福建、山東及本省的教育教學研討會;定期開展本學院課程組任課老師的互學教學交流。每一次學習都受益匪淺,不僅增加了知識的積累,在交流中也增加了個性的塑造,對生命前緣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嚴格自己,身正為范,這本身就彰顯了一種讓所有生命更加絢麗的理念。

1.2積極申報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項目

《生命科學導論》不應該局限于現有的知識體系,應該屬于生命學科的大范疇。為整合學院教學資源2015年我們申報并獲準了1項重大教改項目“生物技術創新性綜合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2項重大孵育項目《基于生態學視野構建生命教育課程》、《生化》。這是以生命基礎教育拓展的新嘗試,也是優化現有教學資源的具體體現。

1.3展示教學新成果,觸及科學前緣

生命科學的內容不但要注重傳統意義上的基礎性和系統性,還要注意內容的新穎性、趣味性、科普化、生活化和多樣化。要展示生命科學研究最新進展,必須時刻關注前緣動態,重新選定教學內容以觸及科學前緣。

2教學方法新探索

2.1討論、質疑、引發大腦風暴

過去我們的課程以教為主,重視知識的直面傳播。重知識、輕能力、重書本、輕實際、重考試、輕應用,以教師、課程、教材為中心。教師自始自終控制著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充分發揮。通識課程建設以來,通過各種學習我們采取了互動式教學,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為此我們針對有關生命科學問題展開分組討論,先后討論了優生優育、最強大腦、克隆人、轉基因技術的利與弊等熱點話題,在強烈思維觀點沖擊下,學生的知識體系一次次刷新,關注了解生命科學的興趣更加濃厚,跟蹤討論問題的意愿更強烈。

2.2分享經典閱讀體會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通過網絡查閱和觀看生命相關的影像、文字資料。同時通過助教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放在qq群中,讓同學們思考和探索,發表個人意見并邀請他們在課程展開討論。對《生命是什么》、《寂靜的春天》等生命科學的經典文獻在課堂中導讀,并鼓勵學生發表心得體會,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經典閱讀開放周。

2.3參觀調查,貼近生活

組織學生參觀、調查校園植物,并對其分類,從根莖葉到花果實種子,了解其生活史,并鼓勵學生對所調查的每種植物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其用途;對于一些珍稀物種,強調其作用地位以及普及植物資源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不僅讓學生學知識,還能長見識。鼓勵他們參觀動物園、動物標本館,讓學生零距離領略大自然的神奇以對生命科學知識和生活環境有深刻的認識。

2.4厚基礎、重操作、寬口徑,為交叉學科精心的篩選教學實驗

一直以來,生命科學的實驗課與理論課嚴重脫節。為了重視非專業學生基礎知識、動手能力的培養,我們每學期精選2-3個趣味性與專業性相結合實驗,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鼓勵學生自己查閱文獻,親自動手規范化的操作實驗,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注重學科交叉融合,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再通過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們對生命科學知識產生全新的認識,深思人類、社會、環境和諧發展的問題。

3改革考核評分標準

考核是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生命科學導論》作為一門通識教育課程,其考核方式不僅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要注意考查學生的道德素質、學習態度、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在面向非生物類專業學生加強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我們拋棄了以往單一的閉卷期末考試的方式,采取了更加靈活全面的考核方式,將考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平時表現+討論+實驗+期末各占一定比例。該考核方式突出了對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生命科學知識掌握能力、綜合表達討論能力、實驗技能及實驗結果分析能力的考核,對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認真上好每一次課程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生命科學綜合素質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教學效果碩果累累

新的教學理念帶來新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我們不斷吸納各種知識以豐富完善自己,同時將教學成果分享給同行。我們編寫出版了《生命科學實驗教材》,先后發表教學論文共計5篇。

作者:李萍等

參考文獻 

[1] 周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例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方法指導[J].新課程(教研),2011(07):60-61. 

[2] 繆敏鋒.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對幾個教學案例的反思[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03):19-20. 

篇3

藥物化學需重點設計以確立前期所涉及的概念,使學生對相關應用產生興趣,知道科學的跨學科性,完成對藥物如何工作的基本理解。生物模型被用來體現一般的化學概念,且分為三個教學單元加以進行:1)了解藥物作用分子基礎的普通化學核心知識為基本主題。2)用于強調普通化學基本原理如何控制藥物作用機理的炎癥醫療方法。3)以神經科學連接化學、生物學和心理學,包括各種藥物如何擾亂激素受體相互作用等神經遞質作用的分子基礎。上述主題的相互依存性需要以一種簡化的螺旋式方法在整個學期反復重新審視相同的原理,以便學生將掌握的有限材料了解得更為詳細。相應地,這種主題模塊使學生明白想了解生化藥物的作用需要掌握那些基本概念,而后續教學單元便強化這些概念。這一創新型課程設計還為學生有效學習后續課程(物理、有機化學等)帶來批判性思維技能和有效的學習習慣。通過將化學基礎知識應用到醫學相關模型中,強調解決問題的學習。學生需完成兩或三次課堂測驗和期末考試,通過簡短的回答問題,強調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和綜合應用。

基本原理

本課程的前三分之一致力于學生需要知道如何理解藥物作用的基本理論,包括化學鍵、分子間的作用力、平衡和溶解度等。雖然普通化學基礎內容在原則上與背景材料相關,但整合原理及強調應用的案例材料卻大受限制。為此,學生們需要補充藥物化學教材,而教師需要為課程撰寫相應的問題集,以應用型方式綜合各種概念,加強這些化學知識基本原理的運用。整個教學過程,以縮合反應為同學們介紹化學反應時極性的應用(例如肽的合成、信號轉導途徑的磷酸化等)。這一階段的課程也可用來介紹下面課程中主要大分子的結構元素。重點放在磷脂,這是分子進入細胞必須穿透的主要障礙。學生在了解維持細胞結構完整性的分子間力和脂化學的同時,再次回到縮合反應。有關氨基酸化學和物理性質的教學可以有效地用于演示酸堿平衡最基本和最復雜的方面。結果讓學生對各種氨基酸的結構有一程度的了解,知道側鏈化學性質如何影響相關分子間力,使蛋白維持在一起。此外,核酸的結構也在這一階段的課程中引入相似的介紹。

炎癥藥物法

炎癥的醫療方法是體現基本化學問題如熵、自由能、化學動力學和溶解度的一種理想模式。炎癥中環氧合酶(COX)的結構和功能關系可為學生提供一個有趣的酶動力學圖解,以便學生體會到分子間力對熵、自由能、平衡和酶活性的影響。對COX同工酶COX-1和COX-2活性部位結構差異的仔細評估以及有選擇性地抑制COX-2的藥物設計方法進行討論,闡明結構上的差異最終影響平衡和動力學常數。與采用的螺旋式教學方法一致,通過評估螺旋藻在環氧合酶的活性位點的聚積,以及與西樂葆、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對COX抑制作用的比較,讓學生對可逆和不可逆的酶抑制作用加以區別和理解。在解釋蛋白質作為細胞受體的重要性時,對參與炎癥的各種細胞受體進行討論,尤其是定性和定量地重點討論藥物與受體的作用。期間,學生們能夠感受到描述藥物與受體和底物與酶相互作用結合常數之間的相似性。重點放在如何對藥效學作用定量和配體結合對蛋白結構的影響。通過分析配體與諸如莫昔芬和己烯雌酚等雌激素配體的相對親和性,講解關于配體和底物結構特性對受體作用解離常數的影響,包括劑量-反應曲線解離常數、EC50值和最大生物效應。盡管這些重要的概念在傳統的普通化學課程沒有涉及。

神經科學連接化學、生物學和心理學

本課程的神經科學知識相作為有效的頂點,特別強調先前涉及的化學概念并引入現代相關問題(神經遞質、麻醉等)。絕大多數學生認為這是普通化學學習過程中感受最迷人和吸引人的部分。神經科學模塊以膽堿能和腎上腺素能神經系統以及這些系統中的主要受體和激活或抑制特定反應的相關配體為起點。接著介紹針對這些系統來治療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病的治療方法。其中,分析離子通道的熱力學和能斯特方程以使學生了解和預測離子跨越濃度和電勢梯度的運動。參與神經信號傳遞的蛋白分子協同作用可為理解蛇毒、肉毒桿菌毒素、神經氣體和其他神經毒素等的毒性作用機制提供了豐富的背景知識。剩下的神經科學知識模塊主要集中在精神活性物質。這一教學欄目的目的是讓學生接觸到精神疾病及其相關治療的分子基礎。探索突觸化學可讓給學生理解神經遞質濃度如何由臨床或其他外來物質調節。這部分課程內容跨越興奮劑(可卡因、安非他明)、抑制劑(酒精、巴比妥、苯二氮卓類)(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郁藥、迷幻劑、大麻、鴉片類藥物、局部麻醉劑和全身。鑒于歷史上化學藥物的濫用,本節所包含內容似乎特別能提高科學素養,尤其學生對精神活性分子的興趣。

篇4

關鍵詞:生命科學;素質教育;實驗

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命科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探索生命的本質和奧秘不僅需要生命科學與其他學科在理論上的交叉融合,更需要科學實驗的互相滲透。非生物類本科生學習生命科學的基本實驗技術,是培養新世紀綜合性、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生命科學學院在為全校非生物類本科生開設“基礎生命科學導論”理論課的同時,還開設了1學分、32學時的實驗課程。

一、實驗項目的設置

作為全校非生物類本科生的公共選修實驗課,我們遵循實驗項目的科學性、趣味性和與實際生活的貼近性開設實驗項目。依據這一原則,我們從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和生物化學不同學科中各選一個難易適中且趣味性強的實驗項目,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或副教授任實驗教師,在相應的實驗室進行實驗教學,實驗項目如下:

緒論

實驗課程組的全體教師向學生分別介紹各自實驗的內容及注意事項。

實驗一搖蚊幼蟲唾腺多線染色體制備與分析。

實驗二細菌個體形態觀察及染色技術。

實驗三對蝦的個體發育過程及解剖。

實驗四人體生理指征―血壓、呼吸、脈搏和心電圖的觀測。

實驗五植物生長物質的生理效應。

實驗六蔬菜水果中維生素C的測定。

這些實驗項目均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細菌分布廣泛,與人類關系密切,但個體微小,如何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呢?“細菌個體形態觀察及染色技術”實驗將告訴我們答案;對蝦是高蛋白食品,是人們喜愛的美味佳肴,它是如何生長發育的?如何通過精細的生物解剖技術了解其器官與結構呢?我們開設了“對蝦的個體發育過程及解剖”實驗:血壓、呼吸、脈搏和心電圖是人體生理的重要指征,也是體檢中重點檢查的生理指標,如何用常規儀器進行檢測、如何科學解釋這些指標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我們開設了“人體生理指征一血壓、呼吸、脈搏和心電圖的觀測”實驗;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但如何測定蔬菜水果中維生素的含量?它們當中哪一種含量更高或相對較低?,我們開設了“蔬菜水果中維生素C的測定”實驗。諸如此類,學生們帶著與日常生活中或自身健康密切相關的種種疑問,饒有興趣地親自動手做每一個實驗。

二、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和科學素養的培養

雖然是為非生物類本科生開設這門實驗課,但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我們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和科學素養。

根據實驗項目的特點,我們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操作,重點掌握細菌、搖蚊幼蟲唾腺多線染色體的制片與染色技術:微生物無菌操作技術:顯微鏡觀察技術;動物解剖與觀察技術;生理信號采集系統和傳感器的使用技術;維生素C的分離提取與含量測定技術等最基本的生物實驗技術。

為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任課教師認真給學生做示范操作,并指導、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解答學生的疑問。而學生做每個實驗都學有目標,動手做有標準,表現出高度的積極性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在實驗教學全過程的每個環節,教師都認真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從嚴肅學生的實驗課堂紀律、規范實驗過程中的文明舉止、調動團結協作精神、保證實驗場所安全、衛生、有序、愛護儀器設備等方面專門設置了科學素養成績,占實驗總成績的10%。

三、實驗課的考核方式

實驗課成績由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組成,其中,平時成績占75%,考試成績占25%。我們將實驗一至實驗五的成績作為平時成績,實驗六的成績作為考試成績。平時成績中,實驗基本技能、科學素養和回答教師提問等綜合能力占65%,而實驗預習報告、實驗原始記錄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討論等占35%。

該考核方式突出了對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科學素養和對實驗結果分析和討論綜合能力的考核,對學生端正實驗態度,認真上好每一次實驗課,對于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提高學生的生命科學素質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篇5

通訊作者:周曉馥(1964—),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植物分子生物學。

項目簡介:吉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JLSJY2012Z064);吉林師范大學本科教學改革項目(jlsdjy201142,jlsdjy201144)。

摘要:通過優化實踐教學環節,吉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構建了“四層次”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即驗證性實驗項目、綜合設計性項目、開放實驗必修專題、本科生創新科研項目。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在實踐教學指導師隊伍建設、實驗教學內容選擇和實驗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改革和探索。

關鍵詞:生命科學;實踐教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3)07—0041—02

2008年以來,吉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通過修訂完善培養方案,加強和優化實踐教學環節,將科學研究的理念引入創新實踐教學中,構建了“四層次”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一、“四層次”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對于生命科學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實踐教學是最佳切入點。通過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向學生傳授生命科學知識,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對于學生團結合作、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學品質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修訂完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前提下,對原有實驗課程的結構進行調整、重組和增補,積極優化實踐教學,構建“四層次”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1.建立驗證性實驗平臺

驗證性實驗屬于基礎必修實驗,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礎。針對大學一、二年級學生,以吉林省生命科學創新實踐基地與吉林省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為依托平臺,按照生命科學的認知規律,遵循從宏觀到微觀的原則,以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基礎知識的掌握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

2.建立綜合性設計實驗平臺

在基礎技能訓練完成后,大學二、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綜合性設計實驗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綜合性、時間較長的實驗技能而開設。其目的有兩個,其一是解決專業課程實驗學時限制,銜接不當等問題;其二是發揮學生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參與實驗準備、實驗設計。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查閱實驗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在教師輔助下完成實驗,師生一起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

3.建立開放實驗必修專題平臺

安排大學二、三年級學生進入各專業實驗室,實施開放性的、創新性的、研究性的實驗內容的教學,進一步過渡到畢業論文階段。同時也為進入科研實驗室、承擔本科生創新科研項目做充分的準備。

4.本科生創新科研項目平臺

針對大學二、三年級學生,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組成小組,結合大學本科生科研導師制,以項目申請的方式選擇和立項。學生進入科研實驗室接受實際的科學研究訓練,實施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在真正意義上做一些研究性實驗。

二、實踐教學指導師隊伍建設

由于生命科學的“實驗性科學”特性,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教師能夠把所做實驗在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當前的新進展、新應用進行說明,將會獲得更好的實驗教學效果。因此,科研一線教師積極承擔實驗教學對保證實驗教學質量極為重要。在構建“四層次”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注意精選一批有深厚科研背景的教師親自主持實驗課程教學。這些教師一般都具有博士學位,具有豐富的實驗室研究經驗,能夠將教師的科研成果及時補充到教學與實驗的內容中。這些高學歷經驗豐富的教師承擔實驗教學工作, 積極參與實驗教學的改革,成為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實踐教學的特色之一。

三、實驗教學內容更新和改革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實驗教學的內容跟上學科發展的趨勢,鼓勵教師將本學科的最新進展和教師的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科研一體化。因此,在構建“四層次”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積極開展了實驗內容的更新和改革,創立了“1個遵循、3個打破”,即實驗要遵循科學研究的規律,打破常規實驗安排中時間的限制、空間的限制和教材的限制。

第一層次驗證性實驗,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實驗儀器的使用,掌握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如電子天平的使用、微量移液器的使用、高壓蒸汽滅菌鍋的使用、基本培養基的配制等等,所以設置了諸如培養基的配制、顯微鏡觀察等基本實驗項目。

第二層次綜合性設計實驗,目的是使實驗內容有一定的綜合性、設計性及探索性。因此增補一些新的設計與研究性實驗內容,如菌種篩選實驗、生態學實驗等實驗項目。菌種篩選實驗可以使學生發揮一定的主動性,如設計采取不同的培養基、不同的篩選條件來達到篩選菌種的目的,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設計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第三層次是開放實驗必修項目,目的是針對某一實驗專題,開放實驗室進行研究。設置了植物組織培養及再生、綠色熒光蛋白表達載體的構建、農桿菌介導植物遺傳轉化等專題實驗項目。

第四層次是本科生創新科研項目,結合吉林師范大學學生科研立項和大學本科生科研導師制開展。組建學生科研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進入平臺,使學生有機會參與到科研一線教師的科研項目。指導教師根據自己的科研領域選定若干難易適度、具有充分可行性的科研題目,分別指導學生開展研究,使學生初步掌握科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養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研精神。

四、實驗平臺建設

在學校大力支持下,吉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加大現有實驗室資源的整合和改造,加速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先后獲批成為吉林省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和吉林省生命科學創新實踐基地,使生命科學“四層次”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有了可靠保證。同時,學院通過特色專業和教改立項,結合教師的科研項目以及校企合作等多元化的資金來源,進一步支持創新實踐教學平臺建設。

五、“四層次”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初步應用

通過生命科學“四層次”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尤其是建立本科生創新科研項目平臺,激發了我院學生參與大學生科研立項的熱情,學生自愿組成項目小組踴躍申報,2011年我院獲立校級大學生科研立項37項。通過開展大學生科研立項,自主設計與實施本科生創新科研項目,使學生真正地經歷一次科學研究的實踐過程,培養學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其中,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周曉馥教授指導的本科生創新科研項目,2011年成功申報吉林省科技廳的大學生科技計劃項目“葉赫綠色山野菜生產基地建設”(編號:20111316),是吉林師范大學第一個獲批的吉林省科技廳大學生創業項目。另外,將創新實踐研究擴展到創業教育研究上,教師幫助學生成立了公司,開始實施創業計劃。在2012年第八屆“挑戰杯”復星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決賽中,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選送的參賽作品《四平奧森農業技術有限公司商業計劃書》榮獲銀獎。

總之,我校生命科學學院積極構建“四層次”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將科學研究的理念引入創新實踐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四層次”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指導師隊伍建設、教學與科研一體化更新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改革和探索,并可為生命科學類本科生創新實踐教學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參考文獻]

[1]盛偉,劉志超,張安超等.創新性實踐教育教學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2(16).

[2]周永凱,李淑珍,馮紹森,王文.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搭建實踐教學平臺 提高學生創新能力[J].紡織教育,2011(03).

[3]倪春林,張展基,陳建平,鄭文旭.農業院校化學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2(01).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 狠狠操天天操 | 一起操网站 | 99爱国产|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二百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青草 | 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 | 国产最新精品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免费观看 | 三级特黄特色视频 | 久久人爽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 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视频 | 紧缚调教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欧美一级在线观看 | 韩日一区| 欧美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一 | 91xx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不卡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越南 | 久久久激情 | 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 日韩精品免费播放 | 国产香蕉视频 | 一级黄色片一级黄色片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欧洲亚洲一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星辰影院 | 成人午夜精品 | 日韩在线视频网址 | 日韩综合在线播放 | 999久久久久久久久6666 | 最新国产在线 | 粉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公司1 | 九九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