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茶藝的共同特點范文

茶藝的共同特點精選(五篇)

發(fā)布時間:2023-10-07 15:39:2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yōu)槟鷾蕚淞瞬煌L格的5篇茶藝的共同特點,期待它們能激發(fā)您的靈感。

茶藝的共同特點

篇1

[關鍵詞] 非特異性下腰痛;電療;疼痛

[中圖分類號] R44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1)11(c)-084-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analgesia effect of bioelectricity resonance o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LIU Fangling1, GENG Yinxun2, DUAN Feng1, GUO Xiaojiao1, LING Lang4, WANG Yuling3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Beijing Command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125, China;2.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Physical Therapy, the Xiyuan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91, China;3.Department of Research, the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4.Department of Neurology, Wuhan Command General Hospital,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algesia effect of bioelectricity resonance o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Methods: The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in Beijing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and Xiyuan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were randomized to treatment group (n=40) which treated with the bioelectricity resonanc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n=40) which treated with intermediate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The pain intensity and local painful pressure were evaluated in th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y using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nd painful pressure index (PPI).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AS and PPI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VS t=14.358, P

[Key words]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Electrotherapy; Analgesia

非特異性下腰痛(low back pain, LBP)是以腰骶部疼為特征的一組疾病,伴有或不伴有下肢麻木、疼痛的癥狀,主要包括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肌勞損、腰椎滑脫癥、椎弓崩裂、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腰骶部肌筋膜炎、梨狀肌綜合征、骶髂關節(jié)綜合征等[1]。該組疾病發(fā)病率高、易反復發(fā)作,難以根治,伴隨年齡增長腰痛的發(fā)病率增高,很多中老年患者因腰腿痛而影響到生活和工作能力,約占疼痛門診就診人數(shù)的1/3[2]。來診患者主要目的是緩解疼痛,其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各種電療、激光、傳統(tǒng)醫(yī)學針灸、按摩等。這些方法有的療效持續(xù)時間較短,有的效果不夠理想[3]。

本研究采用的生物電共振治療是一種低頻電共振療法,是針對機體內生物電紊亂部位進行導通治療的一種新方法。通過調整、平衡、糾正病變局部的生物電紊亂達到治療作用。在臨床實踐中,中頻電療儀也是常用的有效電療方法,它主要應用于局部的疼痛。為此,本研究中,筆者分別觀察了生物電共振儀與中頻電療儀對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的鎮(zhèn)痛療效,旨在為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尋找一種更有效的鎮(zhèn)痛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入選病例為2008年7~10月在總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和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康復理療科門診就診的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生物電共振儀組(治療組)與中頻電療儀組(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入選前經醫(yī)生尋問病史與查體,以下腰痛為主要或唯一的癥狀,可伴有下肢疼痛或麻木,但無下肢肌肉無力及萎縮,腰椎X線或CT或MRI檢查,排除腫瘤、感染和骨折的患者。

治療組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齡最小37歲,最大70歲,平均52歲;病程最長32年,最短2 d,其中病史小于3個月(含3個月)18例,3個月以上22例,平均病程54個月。對照組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齡最小31歲,最大70歲,平均年齡51.5歲;病程最長19年,最短5 d,其中病史小于3個月(含3個月)17例,3個月以上23例,平均病程33個月。兩組治療前后,在年齡、性別、病程、VAS分級與壓痛指數(shù)及主要病種病種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北京神康醫(yī)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SKY-30Y型生物電共振儀(YZB/京0094-2009)治療,選擇4個電極,兩個放置于雙腳的涌泉穴,另兩個放置于腰部痛點或脊椎兩側或并置法壓揉,每日1次,時間自動設置為20 min,5次為1個療程;對照組采用北京益康來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中頻電療儀治療,選擇1或2對電極,置于腰部痛點或腰骶部痛點并置法,每日一次,時間自動設置為20 min,10次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

①自覺疼痛改善的程度:采用VAS方法在治療前后讓患者對疼痛程度進行評價,將疼痛程度分為10級。②局部壓痛強度改善程度:由專科醫(yī)生對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檢查,結果判定分為四個等級,壓痛強度記錄:Ⅰ級為無痛;Ⅱ級為輕微疼痛(+);Ⅲ級為中等程度壓痛(++);Ⅳ級為重度壓痛(+++)。

臨床綜合療效的判斷標準:痊愈、顯效、好轉與無效。痊愈:疼痛癥狀完全消失,VAS疼痛度降低4級以上(含4級),同時局部壓痛強度降低到Ⅰ級(記錄4分)。顯效:VAS疼痛度降低3級,局部壓痛降低到Ⅱ度(記錄+,3分);好轉:VAS疼痛度降低2級,局部壓痛降低到Ⅲ級(記錄++,2分);無效:VAS疼痛度降低1級以下(含1級),局部壓痛強度無改善、Ⅳ級(記錄+++,1分)。愈顯率計算如下:愈顯率=[(顯效+痊愈)/總例數(shù)] ×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VAS分級、壓痛強度指數(shù)(PPI)的比較分析

治療組患者治療前后VAS分級與PPI壓痛指數(shù)比較,差異顯著,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VAS分級,PPI壓痛指數(shù)比較,差異顯著,表明經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疼痛都有顯著降低。見表2。

2.2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綜合分析

顯示治療組的愈顯率為67.5%,對照組愈顯率65%,兩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見表3。

3 討論

本研究采用生物電共振儀和中頻電療儀對80例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的腰骶疼痛進行了鎮(zhèn)痛治療,結果表明生物電共振儀與中頻電療儀對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都有顯著的鎮(zhèn)痛療效。兩組的愈顯率治療組為67.5%,對照組為65.0%,兩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但生物電共振儀組為患者僅治療5次,而予中頻電療組儀治療10次,兩組所達到的療效基本相同,經臨床驗證可以說明生物電共振儀對非特異性下腰痛是一種有效的鎮(zhèn)痛方法。

生物電共振的治療作用依據(jù)于人體生物電循環(huán)系統(tǒng),人體重要的生命活動依賴于生物電流動的傳導,在分子水平上帶電荷離子在細胞內外流動、傳遞,產生生物電活動基礎,在細胞水平上細胞內外存在電位差,是細胞電生理活動的基礎,細胞與細胞之間也存在生物電的傳導,實現(xiàn)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如腦電波反映了腦功能活動,各類神經纖維傳導由生物電的活動實現(xiàn),通過電傳導產生了心臟的跳動等[4],可以說生命的本質就是生物電的流動和傳導,當一個生命沒有了生物電,他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而當機體發(fā)生病變時,生物電活動也發(fā)生紊亂,生物電流的不均衡、紊亂、阻滯可能是產生疼痛的機制之一。

生物電共振治療是一種低頻電的共振與傳導,是針對機體內生物電紊亂部位進行導通治療的一種新方法。通過疏通,調整局部組織中失衡的分子電荷,矯正異常生物電流動,它采用沿肢體長距離的低頻電傳導,并對痛疼局部加強電共振作用而產生治療作用。經臨床實踐證實生物電共振治療有明顯的解除肌痙攣及鎮(zhèn)痛的作用。

非特異性下腰痛這組疾病既有脊椎病變,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等;又涉及神經、肌肉、筋膜、韌帶、關節(jié)囊、滑膜等軟組織病變,還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參與疼痛的調控[6],因多種功能性與病理性變化共同造成腰骶痛,所以其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據(jù)文獻報道,對非特異性下腰痛采用綜合康復治療效果更好[7]。筆者體會,對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依據(jù)不同患者、病變性質的不同,可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在鎮(zhèn)痛治療的同時采用美式脊椎矯正術、關節(jié)松動術、運動訓練療法等,將能使非特異性下腰的康復治療取得更加顯著的效果。

本臨床驗證表明,生物電技術將給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開拓一種新的鎮(zhèn)痛方法,也觀察到其有明顯解除肌痙攣和緩解疼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翼,李章華,郭桂榮.頑固性非特異性下腰痛的綜合治療[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20(1):26-27.

[2] 劉延青.非特異性下腰痛的診斷治療原則[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5, 11(2):66-69.

[3] Poitras S, Blais R, Swaine B,et al. Management of work-related low back pain:a pipulation-based survey of physiocal therapists[J]. Phys Ther, 2005,85(11):1168-1181.

[4] 劉玲愛,白波,張敏,等.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4-15, 47,191.

[5] 王玉玲.生物電醫(yī)學與中醫(yī)[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

[6] Graven T, Lund H, Arendt L,et al. Inhibition of 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 force by experimental muscle pain:a centrally mediated mechanism[J]. Muscle Nerve,2002,26(5):708-712.

篇2

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適應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專門人才。課程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必須反映學校為社會服務的方向,只有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才能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與國內其他院校所設立的“茶藝學”等相關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不同,在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yè)開設“茶藝”課程,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高星級酒店及茶藝服務企業(yè)對于茶藝人才的需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以“高素質的餐飲企業(yè)茶藝崗位服務員工”為基本出發(fā)點,職業(yè)生涯逐步向“高素質的餐飲企業(yè)茶藝服務經營管理者”的進階發(fā)展。經過五年多的不斷探索與實踐,目前,蘇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系酒店管理專業(yè)的“茶藝”課程已經形成了“以職業(yè)生涯為主線,以工作任務為路徑,以項目課程為主體,以模塊教學為形式”的課程總體教學思路和要求,以茶的理論知識、茶水服務的基本技能操作、茶藝表演、茶室的基層管理、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實踐能力為主的五大項目教學工作任務,采用流程式與遞進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緊緊圍繞這五大工作任務來選擇課程教學內容,以實用為原則,適度考慮知識結構,為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奠定能力基礎。“茶藝”課程的教學以高星級酒店茶藝服務部門等餐飲服務與經營管理的具體實際工作任務為路徑,通過任務驅動項目引領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實施,使學生掌握現(xiàn)代餐飲企業(yè)茶藝服務與經營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熟悉茶藝服務部門運行與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熟練的茶藝服務與管理的技能,并能勝任高星級酒店茶藝服務部門以及社會茶吧、茶藝館等相關企業(yè)的服務與基層管理工作,達到中級茶藝師的技術水平,同時,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善于溝通與合作的職業(yè)品格、為其就業(yè)和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奠定基礎。該課程的職業(yè)能力目標為:(1)具備高星級酒店茶藝服務部門以及社會茶吧、茶藝館等企業(yè)中級水平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2)具備勝任高星級酒店茶藝部門、社會茶吧、茶藝館及其他相關行業(yè)的基層管理工作的能力;(3)具備現(xiàn)代茶藝經營企業(yè)市場調研和分析的能力;(4)初步具備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能力。

二、以工作任務為路徑,模塊教學形式的項目課程教學體系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工作為單位,由學生自己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計劃、共同或分工完成整個項目。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項目教學法過程有五個步驟:明確項目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評估。[2]經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核心是遵循高職院校辦學目標的總體要求,蘇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系《茶藝》課程的基本設計思路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過程,根據(jù)高星級酒店茶藝服務部門及社會茶吧、茶藝館等相關企業(yè)員工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五個階段:即新員工入職、資深員工、領班與主管、部門經理、自主創(chuàng)業(yè),據(jù)此,分別設立上述相對應的五個項目,并根據(jù)各項目中所涉及的具體工作任務設計項目主題,每個項目主題所包含的工作任務通過模塊形成相關流程,然后再按照項目———項目主題———模塊的形式組織教學。這一教學體系的主要特點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崗位職業(yè)能力為主線,將學生應掌握的知識能力分解成若干個工作任務。該課程體系由基本素質與工作任務、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所組成,從而突出體現(xiàn)了茶藝師崗位職業(yè)能力的本位。緊緊圍繞完成工作任務模塊的需要來選擇課程體系的模式,使學習過程成為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打破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方式,以“項目”為主線,創(chuàng)設工作情景,將中級茶藝師職業(yè)技能考證的相關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3]在上述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chuàng)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chuàng)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等。“茶藝”課程強調的是學生的技能能力,并且這能力要隨著人們飲茶習慣、飲茶需求及方式的不斷變化而不斷充實新內容。因此,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技能型茶藝人員,應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并從課程結構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考評體系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進一步完善“茶藝”課程模塊授課的教學形式和方法。[4]為了能體現(xiàn)高職高專院校的課程特點,并與中等職業(yè)學校有所區(qū)別,同時,適應國家職業(yè)資格的要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每個工作任務環(huán)節(jié),都力求讓教學活動能體現(xiàn)茶藝企業(yè)的工作特點,適應茶藝企業(yè)的人才需求,并符合國家職業(yè)資格的需求,使課程內容與中級茶藝師國家職業(yè)資格的要求相符合,并有進一步的拓展,以適應培養(yǎng)高水平學生和企業(yè)的需求,拓寬學生的就業(yè)面。[5]

三、以頂崗實訓、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主導的實踐方式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yè)“茶藝”課程的實踐教學,應該堅定不移地走頂崗實訓、工學結合一體化的道路。在蘇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系的茶藝實踐教學中,校內實訓室的主要教學任務是教師讓學生有針對性的了解茶葉知識的同時,以各類茶葉的正確沖泡方式為主要的實踐內容,并配合各類模擬經營性的實踐教學,讓學生了解茶館、茶樓等相關服務企業(yè)的經營方式,在立足于酒店專業(yè)性的基礎上,適應酒店經營中對茶藝方面的需要。在本課程的校外實踐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企業(yè)資源,與部分酒店校企共建茶藝服務實訓室。為了整合資源,達到實地教學的良好效果,我們將很多實訓課程放到了高星級酒店等餐飲服務企業(yè)實地進行,如蘇州萬豪酒店的一刻館,蘇州環(huán)秀小筑養(yǎng)生度假村的挹翠堂茶室等,在這些企業(yè)進行實地茶藝服務技能和茶藝表演實訓,等等,酒店方均安排相關技術人員做現(xiàn)場指導,學生及教師均感到收效甚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表現(xiàn)在學生必須針對課程提出的具體工作任務,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市場、高星級酒店、茶吧、茶藝館等相關企業(yè)進行調研,以獲取第一手資料。學院積極與相關企業(yè)聯(lián)系,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時間到企業(yè)進行短期的勤工儉學和實踐鍛煉,從而形成了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互相交替、互為補充、螺旋上升、逐步進階的目的,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茶藝師職業(yè)和所在企業(yè)的認知感,促進學生轉變?yōu)楹细竦摹奥殬I(yè)人”。這種依據(jù)市場需求和行業(yè)發(fā)展,與相關企業(yè)密切配合,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模式,贏得了蘇州及其周邊地區(qū)眾多高星級酒店以及茶藝館等相關企行業(yè)的贊譽。

篇3

茶藝校本課程的設置

社會上對茶藝教育有一些片面認識,認為茶藝教育就是認識茶的活動,只要讓學生了解了茶文化的知識,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教師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結合中國“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及本校學生德育的實際情況,依托北師大豐富的教育資源,共同研發(fā)出版專著《茶道五千年》校本教材,它作為我國第一本針對青少年茶藝培訓的教材公開在全國發(fā)行。教師們設計了大量開啟學生人文素養(yǎng)意識和茶藝實踐能力的有益活動,多維度、多層面地深入探索多元化的茶文化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覺完善自身品德的行為及動手實踐的能力。

我校針對學生的興趣、需求、心理特點與年齡特征等,開發(fā)茶藝校本教材,進一步規(guī)范了茶藝教育的內容,初步建立了學校茶藝教育課程目標和內容體系。課程內容包括:《走進茶世界》《中華茶上下三千年》《中國名茶》《茶藝與茶道》《茶與健康》等六個模塊。課程采取以班級為單位的形式在茶藝教室進行授課,并開展走進茶基地、走進社區(qū)等實踐活動。最終達成學生能夠簡述茶文化歷史起源、指出中國茶區(qū)分布圖、認識中國十大名茶、掌握簡單沖泡不同形狀的茶葉等課程目標,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

茶藝校本課程的實施

1.“體驗式教學”培育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更好地使學生融入地方課程,學校在傳承中國茶文化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拓展茶藝課力度。在3-6年級共9個班的學生中,開設以傳授茶藝、感知茶德為主要內容的茶文化教學,通過漫畫形式的茶德、茶史講解,以逼真茶具的校園墻壁畫為背景,以班級茶文化與學生日常行為相結合為主要內容的板報為運用載體,為學生營造學習傳統(tǒng)茶文化的內在動力與外在環(huán)境氛圍。同時以班級為單位通過班級授課、個體觀摩、親自操作、基地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形成針對這門課的形成性評價體系。通過校園茶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課堂茶藝技能的培養(yǎng),多維度的實踐操練等途徑,學生提升了對茶藝的學習興趣。

2.“參與式教學”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茶藝教育與國家課程的融合。全校3-6年級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每周開設2課時傳授茶藝、感知茶德的茶藝與實踐課相結合。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認真學習泡茶、品茶的技能,還搜集課外的茶藝技能,并將其適當加入茶藝課堂與同學分享課外所學的技能。學校為實踐技能考核通過的學生,成立的茶藝社團,以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茶藝技能。在茶藝社團中,學生通過參與式學習實踐,收獲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茶藝課堂以培養(yǎng)學生的品茶、泡茶技能為主,課下突出“以茶育德”的功能為輔,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3.“探究式課堂”發(fā)掘學生探究潛能

篇4

關鍵詞: 烏龍茶;工夫茶藝;流派;發(fā)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6-0282-03

0 引言

烏龍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自中國清代起,盛行于福建,進而傳入廣東、臺灣等地。烏龍茶是半發(fā)酵茶類,具有獨特的天然花香和濃醇甘滑的滋味,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逐漸享譽海內外。近年來,烏龍茶產量和消費量大幅增長,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中國烏龍茶年產量高達21萬噸,是中國第二產茶大類。烏龍茶主產于福建、廣東和臺灣等地。代表性的名茶有福建的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廣東鳳凰單叢,臺灣凍頂烏龍等。

隨著烏龍茶市場熱潮的興起,烏龍茶工夫茶藝便備受關注。茶藝,從狹義來看,是指:研究如何泡好一壺茶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文化競爭力成為現(xiàn)代經濟的核心生長點。茶藝在提升茶葉產品或飲茶服務業(yè)的文化內涵上有顯著的作用。據(jù)朱海燕等的調查,有相當一部分的消費者是出于對茶及茶藝術之美的欣賞而飲茶,如以品茶作為培養(yǎng)精行儉德之性情的一條良好途徑,在被調查的消費者中占19.4%,茶藝表演時所營造的或清靜和美或輕松愉快的品茶氛圍最能吸引消費者占41.2%,其次是茶藝表演者嫻熟的技藝占23.8%和優(yōu)美的儀表占20.1%,85.7%的消費者喜歡古典雅致簡潔樸素的飲茶環(huán)境[1]。茶藝是茶葉營銷的重要推廣手段,也是消費者感知和認可茶葉的有效渠道。同時,茶藝又是傳播茶文化的形象大使,逐漸的登入國際舞臺。因此,研究烏龍茶工夫茶藝現(xiàn)狀,探索烏龍茶工夫茶藝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路,對烏龍茶產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 烏龍茶工夫茶藝的由來

莊任在 《烏龍茶的發(fā)展歷史與品飲藝術》一文中,根據(jù)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王草堂 《茶說》和釋超全 《武夷茶歌》和阮晏 《安溪茶歌》,推斷烏龍茶創(chuàng)始于17世紀中后期,即明代中后期,適于烏龍茶的工夫茶品飲方式也隨之興起,首先行于武夷,再及于閩南、潮州。[2]

清代袁枚所著的《隨園食單》(1792年)載:“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濃苦如飲藥,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諸處,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試一二杯,令人釋燥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文中武夷巖茶品飲方法當是工夫茶藝的雛形和源流。[2]

至清代,“工夫”與烹茶方法聯(lián)袂,稱“工夫茶”,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清代俞蛟《潮嘉風月記·工夫茶》。文中寫道: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致,爐及瓷盤各一,唯杯之數(shù)則視客之多寡,先將泉水貯罐,用細炭煎至初沸,投閩茶于壺內沖之,蓋定后復遍澆其上,然后斟而細呷之,氣昧芳烈,較嚼梅花更為清絕。”按照俞氏的理解,工夫茶是師承于陸羽《茶經》并有所發(fā)展;用福建產之茶葉;沖沏過程程序分明。 [2]

2 烏龍茶工夫茶藝的流派

工夫茶藝按照地區(qū)民俗可分為潮汕、臺灣、閩南和武夷山等幾大流派,潮汕工夫茶最古香古色,現(xiàn)在,潮州工夫茶已被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潮汕先人留下的一份財富,也是中國茶文化一絕,乃中國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

工夫茶藝傳到潮州后與當?shù)氐木铝曅越Y合,從原先較大的茶杯改成較小的茶杯,與崇商的習性結合變成商業(yè)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和紐帶,從而使工夫茶藝的中心和程式在潮州固定下來,主要分成備器、候湯、置茶、洗茶、泡茶、溫杯、灑茶、品韻等幾個動作。[2]現(xiàn)代潮州學者翁輝東在《潮州茶經·工夫茶》中開列了二十件工夫茶具,其中,紅泥火爐(潮汕風爐)、砂銚(玉書煨)、茶壺(孟臣壺)、茶杯(若琛杯)被人們稱為“工夫茶四寶”。

武夷茶文化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融儒、釋、道三教之精華。黃賢庚先生于1995年農業(yè)考古期刊發(fā)表的《武夷茶藝》一文中對其程序作了描述: 恭請上座;焚香凈氣;絲竹和鳴;葉嘉酬賓;活煮山泉;孟臣沐霖;烏龍入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浴;游山玩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三龍護鼎;鑒賞三色;喜聞幽香;初品奇茗;再斟蘭芷;品啜甘露;三斟石乳;領悟巖韻;敬獻茶點;自斟慢飲;欣賞茶歌;游龍戲水;盡杯謝茶。[3]

1999年 6月,安溪縣在北京舉辦茶王賽,《安溪茶藝》在釣魚臺國賓館表演,《安溪茶藝》編創(chuàng)組李波韻先生談及:安溪茶藝是一門融傳統(tǒng)技藝與現(xiàn)代風韻為一體的品茶藝術,極具濃郁的地方特色,它傳達的是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理念。其茶藝流程如下所示:神入茶境;展示茶具;烹煮泉水;沐霖甌杯;觀音入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甌里醞香;三龍護鼎;行云流水;觀音出海;點水流香;香茗敬賓;鑒賞湯色;細聞幽香;品香尋韻。[3]

臺灣工夫茶茶藝在繼承大陸工夫茶基本理念的基礎上衍生出了眾多的流派。較知名的有 “三才泡法”、“妙香式泡法”和“吃茶流小壺泡法”等等。“吃茶流”將泡茶視為一種藝術。祟尚茶禪相融,在茶藝精神中結合禪的哲理。“吃茶”取自于趙州從諗撣師有名的“吃茶去”公案,吃字包含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及其人生觀。“吃茶流”主要精神在于從序、靜、省、凈中去追求茶禪一味的理想境界。

1980年代以來,臺灣經濟發(fā)展帶動茶藝蓬勃發(fā)展。臺北陸羽茶藝中心茶學研究所,在蔡榮章所長領導下,依據(jù)閩粵「工夫茶法的精神,結合現(xiàn)代人對美觀、方便、衛(wèi)生的要求,改良創(chuàng)制「小壺茶法。包括二十四式:備具、備水、行禮、溫壺、識茶、賞茶、溫盅、置茶、聞香、沖泡、計時、溫杯、備杯、斟茶、奉茶、品茶、品泉、去渣、賞葉底、賞壺、清盅、清杯、結束。[4]

3 烏龍茶工夫茶藝存在的問題

3.1 烏龍茶茶藝程序洗茶與否 華南農業(yè)大學丁俊之教授曾經提出: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出發(fā)點和終結點,對于舊傳統(tǒng)茶藝中的陋習和積弊——洗茶,我們應該揚棄[4]。

武夷茶藝、安溪鐵觀音茶藝中含“春風拂面”,這個步驟在表演操作過程中指刮沫,同時常伴隨著“洗茶”暨刮沫后第一道茶湯即沖即倒,不作飲用[5]。洗茶,一方面,意在潤茶。烏龍茶采制鮮葉較為成熟,多為中開面一~三、四葉,制作過程中,尤其是閩南烏龍茶,經過多次包揉形成了顆粒型或稱球型、半球型。因此,烏龍茶沖泡第一道茶經過潤茶,可使茶葉潤濕,提高茶葉的溫度,激發(fā)茶香,促進烏龍茶的浸泡。且在這一過程中,茶座周圍已茶香四溢,有利于吸引飲茶者的注意力,提高烏龍茶茶藝的藝術審美價值[5]。另外一方面,“洗茶”這一茶藝程式自潮州工夫茶藝固定下來后,已在福建、臺灣等東南一帶廣為流傳,逐漸形成了一種茶藝習慣,甚至是習俗,也表達了“客來敬茶”過程中尊敬的禮儀[6]。

臺灣陸羽茶藝中心所改制的“小壺茶法”正好與丁俊之教授的觀點不謀而合,該茶法采用溫壺方法激發(fā)茶性,而非洗茶。該茶藝中心創(chuàng)始人蔡榮章教授也多次呼吁:“要對茶產業(yè)有信心,對茶葉品質有信心,泡茶無需洗茶,我們可以拒絕品飲衛(wèi)生條件不達標的茶”。

隨著烏龍茶產量的增加,烏龍茶已不僅是福建、廣東和臺灣人的飲品,它作為中國特色茶類已經逐漸傳播到國內各地以及海外諸多飲茶國家。烏龍茶茶藝的程序及禮儀規(guī)范也應與國際接軌,做到更加的科學和客觀。事實上,若說是農藥殘留,通過洗茶也無濟于事,因為多數(shù)農藥都是脂溶性的[6]。再者,洗茶過程中也容易導致茶葉中營養(yǎng)成分如氨基酸、維生素等以及芳香物質的流失[7]。因此,如果茶葉生產管理衛(wèi)生達標,運輸倉儲管理得當,我認為,不洗茶是比較科學的,同時也不影響到茶藝的藝術表現(xiàn)。

3.2 流派多,茶藝精神內涵各異 文中提及,工夫茶藝按照地區(qū)民俗可分為潮汕、臺灣、閩南和武夷山等幾大流派。不同流派所傳達的茶藝精神內涵念卻有不同之處。“潮州工夫茶“崇尚的精神內涵為“和、敬、精、樂”,既 “求和諧、‘含敬意、呈精妙、得安樂。“和”即和諧,和為貴;“敬”即敬意,客來敬茶,表達一種對客人尊敬的儀式和禮貌;精”即精致,做任何事情都應該精益求精;“樂”即快樂,從品飲過程中得到樂趣[2]。“武夷茶藝”融儒、釋、道三教之精華。茶中蘊和,茶中寓靜。茶的“和、靜”的稟性乃三教所追求的境界[3]。“安溪鐵觀音茶藝”融傳統(tǒng)技藝與現(xiàn)代風韻為一體,傳達的是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理念[3]。“臺灣烏龍茶茶藝”祟尚茶禪相融,在茶藝精神中結合禪的哲理。如“吃茶流”主要精神在于從序、靜、省、凈中去追求茶禪一味的理想境界。

工夫茶藝流派多,正說明了茶藝的區(qū)域特色鮮明及文化內涵豐富。然而,對于烏龍茶的文化傳播及產業(yè)的整體發(fā)展來說,是否就有利呢?我想,我們應該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4 烏龍茶工夫茶藝的發(fā)展思路

針對文中所提到的烏龍茶工夫茶藝中仍存在的問題,就其發(fā)展提出以下幾點思路,謹供參考。

4.1 以科學發(fā)展觀為出發(fā)點,茶藝程式承優(yōu)棄陋 烏龍茶工夫茶藝,應更具科學性和客觀性。洗茶這一程式應當舍棄,其他有利于烏龍茶沖泡的程式應予以繼承和發(fā)揚。經過仔細探索,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認為烏龍茶工夫茶藝可以總結為以下步驟:備具、烹泉、溫壺、備茶、溫盅、投茶、聞香、泡茶、湯杯、分茶、奉茶、品茶、收杯、謝客。每一門表演藝術,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個性,茶藝的藝術特點比起其它的表演藝術更貼近生活,更直接地服務于生活,它的動作不強調難度,而是強調生活實用性,以及在這個基礎上去表現(xiàn)流暢的自然美[9]。

4.2 各區(qū)域交流合作,整合烏龍茶工夫茶藝精神內涵 雖然上文所提到的不同流派的烏龍茶工夫茶藝中所表達的茶文化精神內涵各異,但卻有相通之處,主要還是崇尚儒、道、佛三教的精神文化。各區(qū)域應當交流合作,擇優(yōu)避劣,整合烏龍茶工夫茶藝精神內涵,樹立獨具魅力的烏龍茶茶藝形象,對促進烏龍茶文化的傳播,產業(yè)的發(fā)展,將有顯著的優(yōu)勢。如若整合,我認為,可以概括為“禮、和、精、德”。禮,意在禮儀、禮貌,敬客之道;和,意在和諧、中庸;精,意在精益求精,對器、水、茶、境、藝應精益求精,認真泡好一壺茶。德,意在高尚的人格與思想情操,通過品茶修心,提高自身素養(yǎng)。

當然,整合并不意味著排斥。烏龍茶名茶眾多,不同茶葉所表現(xiàn)出來風格特點是不一樣的,仍然需要個性的宣傳。整合的目的和依據(jù)在于,烏龍茶沖泡條件,所需的器具有共同之處,整合有利于實現(xiàn)規(guī)范化,形成規(guī)模效應。

4.3 依托茶文化(茶藝)專業(yè)建設,規(guī)范茶藝師培養(yǎng)模式 正因為烏龍茶工夫茶藝流派的多樣化,各高校茶藝、茶文化專業(yè)在茶藝課程教學過程中,所傳授的茶藝表現(xiàn)多式多樣,主要根據(jù)高校所在地的茶藝形式的進行教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數(shù)學校教學注重茶藝的表演藝術,部分學校則注重茶藝的沖泡技能,即生活茶藝及營銷茶藝。如果全國各地高校能夠交流合作,,那么對于規(guī)范茶藝師培養(yǎng)模式及職業(yè)技能的考核將頗有助益。

參考文獻:

[1]王秀萍,朱海燕.茶葉消費的文化學探討.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6).

[2]鄭惠豐,謝壁輝.論潮州功夫茶.廣東茶葉,2011(Z1).

[3]郭雅玲.烏龍茶茶藝表演藝術探討.福建茶葉,2004(2).

[4]丁以壽主編.中華茶藝.安徽教育出版社,218-237.

[5]丁俊之.再論“洗茶”——修正“洗茶”至關緊要 不可含糊.廣東茶葉,2010(04).

[6]鄭永球. 《論茶藝的表演技藝和內容內涵》之六—潤茶[J]. 廣東茶業(yè),2004(01).

[7]蔣建明.也說“洗茶”.茶業(yè)通報,2005(03).

篇5

關鍵詞:創(chuàng)新性茶藝;背景音樂;運用選擇;素材積累

不同于傳統(tǒng)的茶藝表演,創(chuàng)新性茶藝以傳統(tǒng)茶藝表演為基礎,融合與茶相關、帶有劇情發(fā)展的故事。傳統(tǒng)茶藝表演在背景音樂的選擇上大多是根據(jù)所泡茶類品質特征,如綠茶具有“色綠、香幽、味醇、型美”的特點,在進行綠茶茶藝表演時可以選擇風格優(yōu)雅、清新的古箏版本《茉莉花》做背景音樂、再如紅茶具有湯色紅艷、金圈閃耀、香高味醇的特點,進行紅茶茶藝表演時可選擇風格古樸,音色厚重的古琴、古箏作品《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陽關三疊》等。而創(chuàng)新性茶藝在表演時,因多了故事性、劇情性,與之相伴的背景音樂也就不僅僅局限于選用單獨的一首民族音樂了,而是更大范圍的涉及到古典、流行、環(huán)境音樂等的融合,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著渲染情緒烘托主題的功能。

一、創(chuàng)新性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的特征

(一)附屬性

從背景音樂與創(chuàng)新性茶藝的關系來講,音樂就是創(chuàng)新性茶藝的必須附屬品,是創(chuàng)新性茶藝表演中的一部分。創(chuàng)新性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必須符合劇情,為整體劇情服務,在選擇音樂時要考慮到作品的主題思想,就如同命題作文,抽象的或意義不明顯的音樂顯然不適用。

(二)單一性與多段性

創(chuàng)新性茶藝在演繹之時,輔以一定的音樂片段,音樂配合故事發(fā)展,故事的演繹也展示出音樂蘊含的情感因素,兩者共同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最直接和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選用一段音樂多次循環(huán)跟隨故事的節(jié)奏,渲染情感氛圍,或根據(jù)劇情發(fā)展將多段音樂剪接編排。

(三)劇情與音樂的統(tǒng)一性

創(chuàng)新性茶藝需要有背景音樂的烘托才更加生動豐滿。背景音樂對主題劇情動態(tài)性的場景給以音樂語言的解說或描繪。兩者相互吻合,不可分離,音樂用特有的表現(xiàn)手法和劇情發(fā)展相呼應。創(chuàng)新性茶藝表演的主題可劃分為:情感類和歷史類題材。情感類又包含親情、友情、愛情。場景的設計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現(xiàn)代。如現(xiàn)代場景中的情感題材可選擇表達親情友情愛情的流行音樂或由純器樂(鋼琴、小提琴等)演奏的古典或新世紀音樂,古代場景中的情感題材在背景音樂的選擇上首當其沖的還應是由民族器樂演奏的民族音樂,歷史類劇情通常以茶葉發(fā)展史中的故事為主,根據(jù)年代選擇具有時代特征的音樂看起來會更合適。

二、背景音樂對創(chuàng)新性茶藝主題內容的推進

筆者認為,創(chuàng)新性茶藝在某種程度上與電影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兩者都是視聽藝術、都是融入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體。電影藝術經歷了100多年的發(fā)展后,在畫面與音樂的結合上呈現(xiàn)出多樣化創(chuàng)新性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對主題內容的推進與音樂素材的積累的方式,將這些多樣化的結合法試用于創(chuàng)新性茶藝表演之中,也是在當前創(chuàng)新性茶藝基礎上的又一創(chuàng)新。

(一)利用音樂奠定敘事基調

音樂本身含有較強的情感性,因此對創(chuàng)新性茶藝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能起到推動作用,能夠將音樂元素中的情感植入到情節(jié)中,加強觀眾的情感體驗,帶著這種情感體驗有助于觀眾更積極地關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從而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如“徽府茶行杯”2018中國(安徽)大學生茶文化創(chuàng)新大賽中,我校參賽選手顧林茂的《茶香伴.思如故》,構建于回憶兒時外婆為他煮茶,如今外婆過世多年,每當自己煮茶時都會想起外婆的這樣一個故事框架之下。在背景音樂的選擇上,他將歌曲《好久不見》的伴奏和譚維維《烏蘭巴托的夜》做了剪輯拼湊。筆者認為,用EricClapton演唱的《Tearsinheaven》做回憶部分的背景音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首歌曲是埃里克.克萊普頓為紀念他逝去的兒子所作,而EricClapton的演唱版本聽起來傷感懷舊,適于表達對親人的懷念。

(二)利用音樂推動敘事發(fā)展

在創(chuàng)新性茶藝的情節(jié)敘事中,有效地應用音樂能夠迅速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建立一條明晰而緊湊的劇情線。創(chuàng)新性茶藝劇情的發(fā)展往往蘊含著起承轉合,所選音樂自然應配合劇情發(fā)展有所變化。多段音樂串聯(lián)則是創(chuàng)新性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的另一個顯著特征。尤其是以時間線索為主講述與茶相關的故事,可選用幾段具有不同年代感的音樂進行剪輯編排,從音樂與表演兩方面向觀眾提示著劇情的發(fā)展。

(三)利用音樂轉換敘事空間

在創(chuàng)新性茶藝中利用音樂對情節(jié)敘事的時空進行有效地轉換,也是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方式,面對時空的變化,音樂能夠起到提示的作用,促進故事情節(jié)的順暢切換。如我校參賽選手張婷的《醉花陰》以點茶為中心,將故事構建于南宋詞人李清照大病初愈后因困頓合衣而臥,夢回自己一生的經歷再回到現(xiàn)實之中。劇情呈現(xiàn)出現(xiàn)實、夢境與現(xiàn)實的場景交替之中,音樂也隨之進行相應的切換,很好地提示和銜接了劇情的發(fā)展。

(四)利用音樂深化敘事內涵

情節(jié)是創(chuàng)新性茶藝的表現(xiàn)形式,是創(chuàng)新性茶藝的外衣,最終目的是為了表達其中蘊含的主題與思想。借助于豐富的音樂形式,能夠使情節(jié)的表達具有更加豐富的情感,有效拓展敘事的內涵和人物性格的復雜性。

三、音樂素材積累的方法

對創(chuàng)新性茶藝中音樂素材的積累也應在平時多加留意,才不至于臨近比賽,草草選擇一個“差不多”的音樂。

(一)充分運用現(xiàn)代音樂軟件

當代社會積累音樂素材的途徑可謂多種多樣。手機、電腦、電視都是豐富個人音樂素養(yǎng)的媒介。有了這樣的一些媒介,還要充分利用。如手機上可以下載QQ音樂,網易云音樂、人人愛樂等應用軟件。QQ音樂、網易云音樂中的聽歌識曲功能對我們日常音樂素材的積累有很大的幫助,任何時候,無論在影視劇還是娛樂節(jié)目中,聽到喜歡而又不知其名的背景音樂,開啟聽歌識曲功能,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音樂的名字。對于QQ音樂和網易云音樂中沒有囊括的音樂,也可以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在百度上搜索。如:筆者曾在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被影片中的背景音樂所吸引,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在百度上搜索到背景音樂的名字,并順帶著看了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日常的音樂素材積累還可以簡單的為樂曲進行歸類,如表現(xiàn)親情、友情、愛情、描繪環(huán)境、表達心情等。當然這些都建立于自身對音樂熱愛的基礎之上以及在學習茶藝過程中真正意識到音樂的重要性。

(二)拓展對音樂的了解

當代大學生對音樂的了解大多數(shù)仍停留于中國流行歌曲,對古典音樂、新世紀音樂、環(huán)境音樂、西方流行音樂等知之甚少。因此,拓展對音樂面的了解尤為重要。作為茶藝教師要意識到音樂在茶藝學習中的重要性,雖不作為茶藝課堂的主要內容,但應不時地提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積累音樂素材,擴展對音樂的了解。必要時,在課程建設中可開設音樂欣賞之類的課程,從聆聽、學唱、實踐三方面入手,讓學生聆聽大量的音樂,了解背后的文化與創(chuàng)作的背景;學唱地方民歌,了解不同地區(qū)人民的情感表達與人文性格,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在實踐中,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共同編創(chuàng)茶藝共同選擇背景音樂,課堂上由學生講解茶藝編創(chuàng)的內容、講解背景音樂的選擇理由,茶藝教師與音樂教師再做點評,將優(yōu)秀的作品保留下來。

四、結語

筆者選擇這樣一個題目也是基于前不久觀看了由安徽大學主辦的“徽府茶行杯”2018中國(安徽)大學生茶文化創(chuàng)新大賽產生的一些想法。在此,大篇幅談論背景音樂并不是想要喧賓奪主,而是希望創(chuàng)新性茶藝不僅在故事主題和茶藝表演動作上有好的創(chuàng)新,還希望故事主題與背景音樂的結合上有所創(chuàng)新。模仿電影音樂,利用音樂與故事情節(jié)的高度貼合渲染主題,更好的打動觀眾,引起共鳴,贏得評委的認可。

[參考文獻]

[1]樊琪,潘勛.電影音樂如何推進敘事[J].當代電影,2018,01:161-16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视频区 |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 | 91最新在线视频 | 伊人久久免费 |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日韩三区在线观看 | 黑人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在线观看你懂的网站 | 国产成人久久 | 成人av一区| 亚洲免费婷婷 | 亚洲专区在线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动漫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免费久久精品视频 |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 毛片日韩 | 性色网站| 嫩草91在线| 欧美日韩综合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 yeyeav| 羞羞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性色在线 | 日韩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视 | 国产一区欧美一区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字幕 欧美 日韩 | 中文字幕av亚洲精品一部二部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黄网站涩免费蜜桃网站 | 亚洲欧美精品国产一级在线 | 国产综合第一页 | 国产第一页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