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07 15:38:54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妊娠期護理措施,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摘要】目的 探討妊娠期的護理措施。方法 一般護理,癥狀護理,營養指導,健康教育等。結論 經過合理的護理孕婦獲得了孕期保健知識,并能夠執行,保持健康、舒適。 孕婦在孕期休息和睡眠狀態良好。
【關鍵詞】妊娠期 護理措施
下面將妊娠期的護理措施匯報如下。
1 一般護理
告知孕婦產前檢查的意義和重要性,預約下次產前檢查的時間和簡介產前檢查內容。同時評估孕婦對妊娠的心理適應程度,鼓勵孕婦抒發內心感受和想法,針對其需要解決的問題。識別潛在的健康問題,提供針對性的護理。
2 癥狀護理
區分孕期的不同癥狀,給予針對性的處理和護理。孕期常見的癥狀有:
2.1 惡心、嘔吐 約半數婦女在妊娠早期出現燒心、惡心、晨起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在此期間應避免空腹,清晨起床前先吃幾塊餅干或面包,起床動作應緩慢;少量多餐,避免空腹狀態;兩餐之間進食液體;食用清淡食物;給予精神鼓勵和支持,以減少心理的困擾和憂慮。如妊娠12周以后仍繼續嘔吐,甚至影響孕婦營養時,須遵醫囑進行治療。
2.2 尿頻、尿急 常發生在孕早期和末期。若因壓迫引起,且無任何感染征象,可給予解釋,不必處理。此現象產后可逐漸消失。
2.3 白帶增多 于孕早期和末期明顯,是妊娠期正常的生理變化。但應排除念珠菌、滴蟲、淋球菌、衣原體等感染。囑孕婦穿透氣性好的棉質內褲,經常更換,保持外清潔,每日清洗外陰或經常洗澡,以避免分泌物刺激外。
2.4 下肢水腫 孕婦在妊娠后期易發生下肢浮腫,經休息后可消退,屬于正常。如下肢明顯凹陷性水腫或經休息后不消退者,應及時診治,警惕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指導孕婦左側臥位,解除右旋增大的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下肢稍墊高,避免長時間站位。適當限制孕婦對食鹽的攝入,但不必限制水分。
2.5 下肢、外陰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因妊娠次數增多而逐漸加重。孕婦應避免兩叉或長時間站立及行走,并注意時常抬高下肢;避免穿妨礙血液回流的緊身衣褲,以促進血液叵流;會有靜脈曲張者,可于臀下墊枕,抬高髖部休息。
2.6 便秘 是妊娠期常見的癥狀之一,尤其是妊娠前即有便秘者。囑孕婦養成每日定期排便的習慣,多吃水果、蔬菜等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同時增加每日飲水量,注意適當的活動。未經醫生允許不可隨便使用大便軟化劑或瀉劑。
2.7 腰背痛 妊娠期間由于關節韌帶松弛,增大的子宮向前突,為使得軀體平衡而重心后移,腰椎向前突使得背伸肌持續緊張,出現輕微腰背痛。應指導孕婦穿低跟鞋,在拾取或抬舉物品時,保持上身直立,彎曲膝部,用兩下肢的力量抬起。疼痛嚴重者,必須臥床休息(硬床墊),局部熱敷可緩解癥狀。
2.8 下肢肌肉痙攣 發生于小腿腓腸肌,多于妊娠后期的夜間出現,是孕婦缺鈣的表現。應指導孕婦飲食中增加鈣的攝入,同時告誡孕婦避免腿部疲勞、受涼,伸腿時避免腳趾尖伸向前,走路時腳跟先著地。發生下肢肌肉痙攣時,囑孕婦背屈肢體或站直前傾以伸展痙攣的腓腸肌,并行局部熱敷按摩,直至痙攣消失。必要時遵醫囑口服鈣劑。
2.9 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 于妊娠末期,孕婦較長時間取仰臥位時,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回心血量和心搏出量減少,出現的低血壓現象。孕婦左側臥位后癥狀可自然消失,不必緊張。
2.10 貧血 主要是由于孕婦對鐵的需要量增多引起,尤其在妊娠的后半期。指導孕婦應適當增加含鐵食物的攝入,如動物肝臟、瘦肉、蛋黃、豆類等。如病情需要補充鐵劑時,可用溫水或水果汁送服,以促進鐵的吸收,且應在餐后服用,以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
3 營養指導
孕婦的營養狀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自身和胎兒的健康。妊娠期間孕婦必須增加營養的攝入以滿足自身及胎兒的雙重需要。但孕婦的飲食過多或過少均會影響胎兒發育,并導致并發癥的發生。若營養攝入過多,易導致胎兒過大而難產或者至產后婦女體重過高;若營養攝入過少,會導致胎兒體重較輕,骨骼發育差,早產和死產的發生機會增加。醫務工作者可以根據孕婦的習慣和信仰等幫助她們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遵循均衡飲食原則,選擇的食物宜重質不重量,采用正確的烹飪方法,避免破壞營養素。根據2000年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標準,孕婦的攝入量可以參考以下指標:
3.1 熱量 妊娠各期均要增加一定數量的熱量以滿足需要。
孕期每天推薦量是在相同體力活動非孕期婦女基礎上額外增加0.84MJ(200kcal),正常體力活動的孕婦每日約需8.86MJ(2300kcal)的能量。安排食譜時,應適當考慮三大營養素所占比例,一般推薦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占熱量的60%~65%,脂肪占25%~30%,蛋白質占15%。
3.2 蛋白質 由于人體進食的蛋白質僅約20%經消化吸收后儲存于組織內,故進食蛋白質的數量應為合成機體組織所需蛋白質的5倍左右。建議孕婦從妊娠開始每日應增加蛋白質的量,早期每天約增加5g,中期每日增加15g左右,晚期每日增加25g為宜,且最好是優質蛋白。孕婦每日多食2個雞蛋可以補充蛋白質15g,相當于豆腐200g或豆腐干75g,獲谷糧類200g。孕期攝入蛋白質不足,會造成胎兒腦細胞分化緩慢,細胞突觸較少,影響智力反應水平,尤其孕早期應補充足量的蛋白質。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婦產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220例妊娠期心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在22―40歲間,平均年齡在30.1±2.7歲,孕周為28~40周,平均孕周為32.5±3.2周;初產婦為39例,經產婦為41例;心功能分級用的是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1928年提出的一項分級方案【3】:Ⅰ級65例,Ⅱ級115例,Ⅲ級34例,Ⅳ級6例;風濕性心臟病為87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臟病為36例,妊娠期高血壓性心臟病為53例,妊娠期合并其他心臟病為44例。所有患者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及發紺、肺充血、右心衰竭等臨床表現,均符合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的診斷標準【4】。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嚴重肝、腎等疾病。
1.2 護理方法
1.2.1 病情觀察
患者入院后嚴密觀察并記錄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協助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坐臥位,不能自行坐位的患者提給予被及高枕等靠物,心功能Ⅰ-Ⅱ級的患者,每天吸氧三次,每次1h,Ⅲ-Ⅳ級的患者給予間歇低流量吸氧;加強巡視,15-30min一次,及時發現患者的生活所需并給予解決。
1.2.2 心理護理
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的患者常擔心自己的病情會影響到胎兒的安全,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我們護理人員應耐心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緩解其焦慮心理,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的知識宣教,使其正確的對待疾病,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想法,耐心的解答她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進行疏導,減輕孕婦及家屬的心理負擔,鼓勵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
1.2.3 第一產程護理
這一產程,患者應保證休息和營養,吸氧,必要時應用鎮靜劑,取左側臥位或半臥位,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做一般體格檢查和產科檢查,了解宮縮的持續時間,間隔時間及強度、胎位、胎方位、胎心音及胎頭入盆的程度【5】,充分利用產程圖進行產程的監護及母兒情況監測,臨產初期間隔4h查一次宮頸擴張及胎頭下降程度,于宮縮間歇時間每隔1-2h聽胎心一次。
1.2.4 第二產程護理
嚴密觀察患者的心臟功能,以便早期發現心衰的先兆癥狀,助產士、護士應陪伴在旁,給予待產婦安慰和支持、緩解,此產程宮縮頻而強,胎兒易產生缺氧,必要時可以進行胎兒監護,指導產婦正確運用腹壓,宮縮時先深吸一口氣,配合宮縮,宮縮間歇時,全身肌肉放松休息,再次宮縮時反復上述動作,胎兒娩出后,立即在產婦腹部放置沙袋,持續24h,靜脈或肌內注射縮宮素(禁用麥角新堿)【6】,遵醫囑輸血、輸液,仔細調整滴速,新生兒娩出后,應立即用吸痰器吸出口、鼻腔內的粘液及羊水,進行新生兒評分 Apgar評分,然后給予臍帶結扎,用無菌紗布覆蓋。
1.2.5 第三產程護理
首先協助胎盤娩出,然后將胎盤鋪平,用紗布輕輕擦去母體面血塊,檢查胎盤小葉有無缺損,然后將胎盤提起,檢查胎膜是否完整,胎兒面邊緣有無血管斷裂,及時發現副胎盤,仔細檢查會陰小內側有無裂傷,產婦全部結束分娩后,要留在產房觀察,注意子宮收縮、出血量情況,妊娠期心臟病產婦要密切注意產后血壓,待觀察證明無異常,2h后方可送出產房。
1.2.6 飲食護理
指導妊娠期合并心臟病患者攝入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飲食且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如鐵、鋅、鈣等,每日食鹽的攝入量應在6g以上,適當限制食鹽的攝取可減低血管對升壓物質的敏感性,防止血管收縮痙孿,減少因血管壁水腫而引起的管腔縮小等,減輕心臟負擔;還要預防便秘,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避免排便時過度用力。盡量避免食用含動物性脂肪及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動物油脂、蛋黃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嚴禁吸煙、飲酒。
1.2.7 健康教育
懷孕一開始就應進行產前檢查,檢查次數和間隔時間應聽從醫生安排,懷孕期間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動,每日至少睡眠10h,中午最少也要休息半個小時以上,孕中期應注意營養攝入,例如新鮮蔬菜、新鮮水果、蛋白質以及維生素A、D、B1、B2、C、E和和鐵、葉酸等都要適量攝取,在懷孕過程中,如果出現面色發青,呼吸困難,夜間不能平臥或痰中帶有血絲,應馬上到醫院進行治療。
2 結果
對我婦產科收治的220例妊娠期合并心臟病患者進行病情觀察、心理護理、第一產程護理、第二產程護理、第三產程護理、飲食護理和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所有患者均順利度過孕產期,無1例母嬰發生死亡。
[關鍵詞] 糖尿?。蝗焉锲?;心臟病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0(b)-014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heart disease during pregnancy. Methods Select a treatment area from January 2013 to 2016 June Changchun Maternity Hospital of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220 cases of women with diabetes pregnancy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give the condition observation, mental nursing, nursing care of nursing in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the third birth process nursing, diet nursing and discharge guidance and nursing measure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passed the gestational period, no 1 cases of maternal and infant mortality.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regnancy with heart disease patients to give targeted car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maternal mortality rate, ensure maternal and child safety.
[Key words] Diabetes;Gestation period;Heart disease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患病率為11.6%。妊娠合并心臟病是產科嚴重的一種合并癥,發病率為0.5%~1.5%[1],以風濕性心臟病最為常見,占80%左右,尤以二尖瓣狹窄最為多見,在我國孕產婦死亡中占第二位,由于糖尿病患者妊娠期合并心臟病加重了心臟的負擔,使心臟功能進一步減退而導致心力衰竭,嚴重威脅到母嬰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對糖尿病患者妊娠合并心臟病進行有效的護理,使母嬰安全的度過孕產期,降低母嬰危險系數,是醫務人員和孕產婦最關心的問題[2]。對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20例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為臨床提供有效的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該院收治的220例患者,年齡22~40歲,平均(30.1±2.7)歲,孕周28~40周,平均(32.5±3.2)周;初產婦119例,經產婦101例;心功能分級用的是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1928年提出的一項分級方案[3]:Ⅰ級55例,Ⅱ級115例,Ⅲ級34例,Ⅳ級16例;糖尿病風濕性心臟病87例,糖尿病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臟病36例,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性心臟病53例,糖尿病妊娠期合并其他心臟病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的診斷標準[4]。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嚴重肝、腎等疾病。所有患者的各種資料均經患者的同意,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1.2.1 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并記錄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檢測血糖,協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臥位,不能自行坐位的患者給予被子、高枕等靠物,心功能Ⅰ~Ⅱ級的患者,吸氧3次/d,1 h/次,Ⅲ~Ⅳ級的患者給予間歇低流量吸氧[5];加強巡視,15~30 min/次,及時發現患者的生活所需并給予解決。
1.2.2 心理護理 患者常擔心自己的病情會影響到胎兒的安全,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我們護理人員應耐心的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緩解其焦慮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
1.2.3 第一產程護理 患者應保證休息和營養,吸氧,必要時應用鎮靜劑,取左側臥位或半臥位,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臨產初期間隔4 h查一次宮頸擴張及胎頭下降程度,于宮縮間歇時間每隔1~2 h聽胎心一次。
1.2.4 第二產程護理 嚴密觀察患者的心臟功能,此產程宮縮頻而強,胎兒易產生缺氧,必要時進行胎兒監護,指導產婦正確運用腹壓,胎兒娩出后,立即在產婦腹部放置沙袋,持續24 h[6],新生兒娩出后進行新生兒評分 Apgar評分,臍帶結扎,無菌紗布覆蓋。
1.2.5 第三產程護理 協助胎盤娩出并仔細檢查,檢查會陰小內側有無裂傷,產婦全部結束分娩后,要留在產房觀察,注意子宮收縮、出血量情況,2 h后方可送出產房。
1.2.6 飲食護理 患者飲食以高維生素、低糖、低脂飲食且富含多種礦物質元素的食物為主,每日食鹽的攝入量應在6 g以上,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嚴禁吸煙、飲酒。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順利度過孕產期,無1例母嬰發生死亡。
3 討論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引起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臨床綜合癥,臨床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等。妊娠合并心臟病是嚴重的妊娠合并癥,是導致孕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在非直接婦產科死因中占第一位[7]。糖尿病患者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直接危害母嬰健康,因此,在積極治療的同時輔以護理措施對患者預后具有重要作用。對患者進行病情觀察可以隨時掌握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心理護理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情緒,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糖尿病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的知識宣教,使其正確的對待疾病,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想法,耐心的解答她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進行疏導,減輕孕婦及家屬的心理負擔,鼓勵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第一產程護理可以做一般體格檢查和產科檢查,了解患者的宮縮持續時間,間隔時間及強度、胎位、胎方位、胎心音及胎頭入盆的程度,充分利用產程圖進行產程的監護及母兒情況監測;第二產程護理要觀察患者的心臟功能以便早期發現心衰的先兆癥狀,適時給予待產婦安慰和支持、緩解,指導產婦宮縮時先深吸一口氣,配合宮縮,宮縮間歇時,全身肌肉放松休息,再次宮縮時反復上述動作直至胎兒娩出,后靜脈或肌內注射縮宮素(禁用麥角新堿),新生兒娩出后立即用吸痰器吸出口、鼻腔內的粘液及羊水;第三產程護理可以發現胎盤小葉有無缺損,胎膜是否完整,胎兒面邊緣有無血管斷裂,并及時發現副胎盤,然后密切注意產后血壓有無異常;飲食護理可減低血管對升壓物質的敏感性,防止血管收縮痙孿,減少因血管壁水腫而引起的管腔縮小等,減輕心臟負擔;還可以預防便秘,避免排便過度用力。從醫院的研究中發現,所有患者均順利度過孕產期,無1例母嬰發生死亡,與O|[8]報道的所有患者都成功治愈,其中50例經過剖宮產終止妊娠,10例通過陰道自然分娩,患者及新生兒都健康出院的結果相似。可見,護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孕產婦和圍產兒的死亡率。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妊娠合并心臟病進行早期監測和各項護理意義重大,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秀民.產前護理干預對高危孕產婦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4,6(1):76.
[2] 張麗敦.高齡產婦的妊娠特點及影響安全分娩的因素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2(6):3.
[3] 盛松花.淺談產科妊娠合并癥的護理[J].醫學信息,2016,5(15):6.
[4] 陸小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7(4):23.
[5] 楊冬梅.連續護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7(5):87.
[6] 袁文香.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產程護理[J].醫學信息,2015, 9(47):4.
[7] 高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6,2(11):5.
【關鍵詞】 妊娠; 糖尿??; 護理
糖尿病是絕對或相對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內分泌紊亂疾病,而妊娠期間糖尿病的臨床經過復雜,對母兒均有嚴重的影響[1]。控制糖尿病病情進展,控制孕婦血糖波動,維持正常糖代謝對母兒健康均有重要意義。因此,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非常重要?,F將護理措施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妊娠期間糖尿病患者27例,年齡23~38歲,平均28歲,孕32~39周。初產婦16例,經產婦11例。其中5例為糖尿病合并妊娠,22例為妊娠期糖尿病;20例為陰道自然分娩,7例為剖宮產。新生兒阿氏評分8~10分25例,6~7分2例。
1.2 方法 孕24~28周做糖篩查,經臨床診斷確診后,孕婦要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孕婦保健,飲食護理,運動指導,正確使用藥物指導。在不同的時期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妊娠期間糖尿病患者焦慮癥和焦慮平均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孕婦[2]。糖尿病孕婦除了承受疾病本身帶來的痛苦外,還要擔心胎兒安危,所以心理壓力較正常孕婦大。醫護人員要告知孕婦及家屬在妊娠期間應嚴格控制血糖,加強監測,且保持積極樂觀情緒,以利于胎兒正常發育。臨產后孕婦情緒波動大,緊張、疼痛、興奮均可引起血糖大幅波動,故產程中更應嚴密監測血糖變化,給予耐心、細致地解釋,消除各種顧慮,使其有安全感,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2.2 加強孕婦保健 加強婚檢、孕前咨詢及遺傳咨詢,孕早期要求孕婦建立圍產期保健卡,重視孕期糖篩查,一經確診應盡早治療,并加強圍產期母兒監護,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強化健康教育指導對妊娠糖尿病的愈合及轉歸有很好的影響[3]。督促孕婦及家屬配合醫護人員做好孕期監測與治療。
2.3 飲食護理 妊娠期間糖尿病的飲食控制非常重要。約85%的孕婦通過生活調整后,血糖可以達到理想范圍[4]。孕婦除需要滿足自身的能量代謝意外,還要滿足胎兒在宮內生長發育,因此,糖尿病孕婦每日熱量的攝入不應嚴格限制,以不引起孕婦饑餓又能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保持餐后血糖正常為最好。主食應少食多餐,5~6餐/d,建議孕婦多進維生素食物,注意維生素、鐵、鈣的補充。
2.4 運動指導 運動療法是一種輔助治療,它能促進糖的氧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為本病的有效療法之一[5]。指導孕婦進行積極的有氧運動,可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選擇運動方式和運動量,以不感到疲勞為宜。如散步、孕婦操等,時間為1次/d,20~30 min/d,宜在餐后1~2 h進行。
2.5 正確使用藥物 胰島素是妊娠期間糖尿病孕婦唯一的治療藥物。胰島素是大分子蛋白,因此它不通過胎盤,對母嬰都安全。護理人員讓孕婦及家屬明白應用胰島素的重要性并積極配合治療,使他們掌握注射胰島素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6]。注射時要掌握劑量、注射部位等,注射后注意孕婦的反應,觀察有無頭暈、無力、饑餓、脈搏快等低血糖反應,若出現這種情況,應進食含糖食物,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
2.6 妊娠期護理 加強產前檢查,妊娠早期、晚期每周檢查1次,妊娠中期每2周檢查1次。每次檢查除產科常規項目外,應重視糖尿病的病情變化。教會孕婦自測尿糖及據此控制飲食或使用胰島素等,識別異常癥狀、體征,及時與醫護人員取得聯系。必要時B超檢查胎兒發育情況,教會孕婦自數胎動的方法。孕晚期給予胎心監護,發現異常及時住院,以取得最佳效果[7]。
2.7 分娩期護理 糖尿病孕產婦及其胎兒死亡率較高,因此,選擇合適的分娩時間和正確的分娩分式至關重要。經陰道分娩者,應提供安靜、清潔、空氣新鮮的環境,嚴密觀察產婦的一般狀況,鼓勵進食,保證足夠熱量,防止低血糖,進食少且體質差的孕婦除提供心里支持外,可根據醫囑補液。經剖宮產者,術前3 h按醫囑停用胰島素,以防新生兒低血糖,做好手術前后護理及搶救新生兒準備[8]。
2.8 新生兒監護 糖尿病產婦分娩的新生兒抵抗力弱、易發生低血糖、低血鈣、高膽紅素癥等。因此無論其體重大小,均按高危兒護理,尤其是孕期血糖控制不滿意者,需給予監護,注意保暖,間斷給氧。重點防止新生兒低血糖,出生30 min內開始定期口服25%葡萄糖液,密切觀察新生兒的一般情況,出現異常情況,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2.9 產褥期護理 嚴密觀察產婦體征及子宮恢復情況。胎盤娩出后抗胰島素的激素迅速下降,再加之產時產后出血及體液丟失易發生低血糖,因此,每4小時測生命體征1次,注意產婦有無低血糖。鼓勵產婦進行母乳喂養,定期復查血糖,加強隨訪與指導,減少真性糖尿病的發生。
3 結果
本組17例妊娠期間糖尿病患者,通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護理過程中孕產婦未發生感染、酮癥酸中毒、低血糖,新生兒狀態良好。
4 討論
本文通過對27例妊娠期間糖尿病的護理,使筆者對該病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妊娠期間糖尿病對母嬰有一定的影響,要及時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本組27例產婦及新生兒,通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與護理,均預后良好。醫護人員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孕婦應注意篩查,及早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定期對孕婦進行飲食控制,運動鍛煉,胰島素治療,健康指導等方面的交流溝通,使其積極配合治療,促進良好的妊娠結局。加強產前檢查,讓孕婦學會自我監護,如有異常及時到醫院就診。孕婦要配合醫生提前住院,根據血糖、尿糖水平,控制飲食,合理準確應用藥物,盡可能控制產婦的血糖在正常范圍內,減少對母兒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0-154.
[2] 王蔚軍,崔詠怡.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情緒狀態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4,19(9):46.
[3] 陳梅英,李秀金.妊娠期糖尿病的觀察和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5):130-131.
[4] 陳偉.飲食控制和運動對妊娠期間糖尿病的治療作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6):405-409.
[5] 許樟榮.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療成功的關鍵[J].糖尿病新世界,2001,1(2):30-32.
[6] 趙芳.注射胰島素患者的教育指導[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764-765.
[7] 任麗晶,孫艷芳,花立敏. 妊娠期間糖尿病的護理[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4):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blood sugar control effect of excellent nursing measures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5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excellent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blood sugar knowledge mastery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fasting blood sugar level and blood sugar level at 2 h after dinner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7.78% vs 77.78%).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xcellent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is obvious,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lood sugar level, and it is worth wide promo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Gestational diabetes; Excellent nursing; Blood sugar control
?R床上,妊娠期糖尿病屬于妊娠期婦女一種常見的并發癥,是因為胰臟功能障礙與糖代謝障礙引發的一種內分泌代謝疾病[1]。近年來,該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如果不及時采取積極的措施對其進行應對,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便會對圍產兒結局造成不良影響,將患者的精神壓力與經濟負擔加重,因此及時尋找一種科學有效的方式對其進行護理干預是十分必要的[2-3]。研究顯示,優質護理在妊娠期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該研究對此也進行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來源于2013年7月―2015年6月來該院進行治療的患者中,隨機以1:1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45例,平均年齡(26.21±2.26)歲,平均孕周為(37.5±4.2)周。對照組:45例,平均年齡(27.05±2.12),平均孕周為(37.6±4.1)周。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主要是定時、定期輔助孕婦進行相關檢查,每天對孕婦進行血糖水平、胎心聽診以及血常規等檢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具體如下。
1.2.1 優質心理護理 通常情況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為缺乏對自身病情的了解,所以很容易出現抑郁、不安、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所以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要將患者的性格特征與心理狀況作為依據,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給予其正向引導。其次,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傾訴進行認真傾聽,對其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度了解,最大程度上將其不良情緒有效緩解或者消除,將其護理配合度提高。
1.2.2 優質生理指導 在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妥善安排,并且對其對糖尿病、分娩、保健、營養以及妊娠等知識的了解程度進行調查,向患者講解產科相關知識,使其對糖尿病的危害進行充分認識。其次,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作息,對其運動時間、作息規律以及個人衛生習慣等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
1.2.3 優質藥物指導 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定期檢測,并且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用藥指導,防止患者因為注射超量的胰島素或者服用過量的降血糖藥物引發低血糖的出現。其次,要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如果患者出現了低血糖癥狀,則要及時與醫師進行聯系,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
1.2.4 優質飲食指導 為了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幫助其構建科學合理的飲食結構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對患者進行飲食干預之前,護理人員要主動向患者講解進行飲食干預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且將患者的飲食習慣作為依據,邀請患者家屬一同為其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在對患者攝入糖分量進行控制的基礎上,要對其營養的充分攝入進行有效保障,囑咐患者在飲食過程中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豆谷類等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與新鮮的蔬菜水果。
1.2.5 優質環境護理 要患者住院期間,要確保其病房環境的干凈整潔,定時對病房進行消毒處理,確保其通風透氣。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鼓勵患者對病房自行進行裝點,以此來營造家庭氛圍,促使其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1.2.6 自我健康管理加強 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對血糖進行自我監測,告知其在出院之后要對自身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其次,還要指導患者對胎動進行記錄,一旦發現其有異常現象出現,便要及時與醫生進行聯系,接受專業治療。囑咐患者在出院之后要注意定期回院進行檢查,對胎兒的身體發育情況進行了解。將產婦的身體恢復情況作為依據,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鍛煉計劃,將其身體素質增強。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知識掌握度進行對比分析。采用該院自行的調查問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問卷由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完成。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①護理過程中的護理人員態度;②護患之間關系的融洽程度;③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所表現出的狀態;④護理人員護理行為的規范性;⑤護理服務的質量。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3項。非常滿意:問卷總分在90分以上;滿意:問卷總分在60~90分之間;不滿意:問卷總分在90分以下。非常滿意率與滿意率之和即為護理總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將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進行方差齊性檢查之后,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則采用(x±s)表示,行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血糖知識掌握度、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對比
通過對比分析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血糖知識掌握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空腹血糖水平與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P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7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78%(P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