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07 15:38:1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室內設計的職業理想,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知識共享 激勵機制 企業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知識經濟開始全方位地影響世界。此后,國內有許多知名企業開始實施知識管理,華為科技、中國電信、聯想公司等企業通過知識管理使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在知識管理中,知識共享是其重點和難點所在,同時也是發揮知識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通過知識共享,一方面可以進行企業資源配置,避免重復性活動和勞動力流失所帶來的知識技術流失;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利用集體知識優勢,整合企業創新資源,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但是,知識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對知識共享這種無形的活動只能進行引導而不能強制。同時,企業員工之間又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他們往往會將自身所擁有的獨特知識視為保證其在組織中待遇和地位的手段,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他們不會自動產生知識共享的動機。因此,組織的管理層如何設計出一套合理的激勵機制來誘使員工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對組織最有利的行為,是解決知識共享問題的關鍵。
國外很多學者已對企業內員工知識共享的激勵機制問題作出了研究,理論頗多。Nevo和Chan(2007)研究了組織內知識管理的角色和范疇,指出要想合作貢獻出高質量的知識,并增加其深度和廣度,必須要對員工實施某種激勵①;Wang(2009)證實了知識共享活動中“棘輪效應”的存在,強調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并說明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標準和長期的激勵合同能夠消除這種影響②;Kwan和Cheung(2006)認為激勵機制作為一種非技術因素,從分析人的理性動機、需求出發,相比于技術因素更能夠使組織成員從根本上產生知識共享的動機,進一步產生知識共享的行為③。國內對于知識共享激勵機制的研究尚不太成熟,但也有不少專家學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聶規劃和陳曉莉(2006)運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激勵機制對知識共享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通過采用物質激勵和非物質激勵的方法來實現知識共享④;雷志柱等(2008)運用委托理論探討了企業知識共享的激勵機制問題,認為知識共享產出行為的大部分收益都可以由企業設計出合理的激勵機制來獲得⑤。但文獻4和文獻5基本上都是以定性研究為主,并沒有具體考慮知識共享的產出和成本因素,也并未對這些因素進行量化研究和表達,所以只是在概念層次上設計出了激勵機制,而沒有揭示出激勵機制背后的機理,因此對企業知識管理只有十分有限的指導意義。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之上,綜合考慮了知識共享過程中各方的產出和成本因素,通過對產出和成本因素具體的形式化表達,構建了企業內部員工進行知識共享的激勵機制模型,并根據模型的結果,提出了具體的、能夠提高企業成員知識共享努力程度的對策和建議,以期為企業的知識管理者提供一定的決策依據。
二、知識共享行為的激勵機制模型
(一)知識共享產出
由于群體成員所擁有的核心知識往往是抽象的隱性知識,因而企業通常無法直接觀測到員工知識共享的努力程度,只能觀測到由知識共享努力程度及外生隨機因素所共同決定的知識共享產出⑥。因此,我們用α來刻畫知識共享的努力程度,用θ來表示與α相互獨立的外生隨機因素,且滿足θ—N(0,σ2)。為由α和θ共同決定的衡量知識共享產出的函數。根據Griliches(1979)從知識共享產出角度提出的知識生產函數模型⑦,可假定知識共享產出函數基本形式為:φ(α)=kdr,其中k為常數。對等式兩邊同時取對數有lnφ(α)=krlnα,令kr=λ(λ>0),λ為知識共享產 出 系 數 。進一步有π(α,θ)=λlnα+θ(其中α≥1,1表示員工在知識共享過程中未付出任何努力的情形) 。由此可得出
■。
上述結果分析可知:知識共享產出π是關于知識共享努力程度α的增函數,但隨著知識共享努力程度的持續增大,知識共享的邊際產出會變的越來越小,剛才所作的知識共享產出函數的假定符合實際情況。
(二)知識共享成本
企業內員工參與知識共享, 需要付出時間、汗水等努力成本, 假 設 員 工 的 知 識 共 享 努 力 成 本 為 : c (α) =bα2/2, 常數b為知識 共享 努力成本系 數 且b>0, 用 來刻 畫知識員工的 能 力 水平, b越大員工所付出的努力成本越高,且c(α)>0,c'(α)=bα>0,c"(α)=b>0。表明知識共享的努力程度越高,知識員工所要付出的努力成本就越大,且隨著努力程度的繼續增加,共享的邊際成本也會越大,此種假設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除努力成本外,還需考慮到知識員工的風險成本。一般情況下,組織成員共享知識后,可能會面臨自身待遇和地位在組織中降低的風險,對于知識共享活動往往呈現出風險規避的態度,在這里假定知識型員工具有不變絕對風險規避的特征,根據Hsu.I—Chieh的研究結論,知識員工的風險成本為F=ρβ2σ2/2,ρ是絕對風險規避的度量,ρ越大,員工越害怕風險⑧。為了調動員工投入知識共享的積極性,企業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支付成本。假設S(π)是企業提供給員工的支付合同,S(π)=α+βπ其中α是支付給員工的固定工資,β∈(0,1]為員工的產出分配比例,其中β=1意味著員工完全占有知識共享所創造的收益。
[關鍵詞] 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注射液 犬 急性顱內高壓 失血性休克 顱內壓 腦組織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Effect of HSH on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 of brain tissue in acute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and hemorrhagic shock model of dog
XU Xiang , GU Miao-ning , XIAO Jin-fang , XIAO Hua-ping , ZHAO Zhen-long , LIU Gao-wang .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Nan Fang Hospital ,Nan Fang Medicai college ,Guang Zhou ,5105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40 injection(HSH) on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brain tissue in acute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and hemorrhagic shock model of dog. Methods 20 healthy dog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group HES,group RL,group HS and group HSH. Balloon epidural injection and arterial bleeding model was prepared.Corresbonding liquids were infused separately 1h after shock.The level of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heart rate(HR)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 were monitored,and the level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and malondialdehyde(MDA) were determined.Samples of brain tissue were removed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After resuscitation, liquids of 4 groups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MAP(P<0.05), but group HES and group R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CP(P<0.05). 2 hours after resuscitation, MAP of group HS begin to decrease and 4 hours after resuscitation only group HSH can maintain a ideal MAP and lower ICP. MDA and SOD level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group HSH and other groups 4 hours after resuscitation (P<0.05).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less injury in group HSH. Conclusion HSH can effectively resuscite hemorrhagic shock,decrese ICP, reduce oxygen free radicals levels in brain and relieve tissu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Key Words]HSH;dog;acute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hemorrhagic shock;brain tissue; SOD;MDA.
顱腦外傷是最嚴重的創傷之一,而合并失血性休克的重度腦外傷死亡率極高(1)。控制腦組織水腫、減少腦細胞損傷是神經外科圍手術期治療的重要手段,也是決定患者預后的關鍵因素。休克時常輸注大量液體以維持血壓穩定,卻往往造成腦組織水腫,引起繼發性損傷;缺血再灌注時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常造成腦細胞的不可逆損害;而常規應用脫水利尿藥治療腦水腫降低顱內壓(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時,又會減少有效血容量,加重休克。本實驗主要觀察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注射液(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40 injection,HSH)復蘇失血性休克降低顱內壓作用,通過檢測腦組織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就HSH對腦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主要環節的影響作一些探討,同時觀察腦組織相應形態學方面的改變,以評估HSH在腦保護方面的應用價值。
1. 材料與方法
1.1 動物與分組:
健康雜種犬20只,雌雄不拘,體重10-20kg,由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隨機分為羥乙基淀粉溶液組(HES組),乳酸林格氏液組(RL組),7.5%氯化鈉溶液組(HS組)和高滲氯化鈉羥乙基淀粉40注射液組(HSH組)。每組5只動物。
1.2 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復蘇:
外周靜脈穿刺置管,靜注3%戊巴比妥鈉溶液(1ml/kg)誘導麻醉。麻醉平穩后仰臥固定于操作臺上, 經口插入9號氣管導管,連接麻醉機,固定,調節呼吸參數(呼吸頻率15-30bpm,潮氣量250-430ml使ETCO2維持于(32-37)mmHg。靜脈泵入維庫溴銨(0.08mg/kg/h)、吸入1%異氟烷和純氧維持麻醉。行右頸靜脈切開,插入18G靜脈導管,連接監護儀,監測中心靜脈壓( CVP)。左股動脈切開,插入20G肝素化套管,監測動脈血壓。行膀胱穿刺,留置尿管。犬頭頂部去毛,行皮膚正中縱行切口切開頭皮,暴露頂骨。于左頂骨鉆孔,直徑6-10mm,將可注水球囊置入并送至硬膜外腔,固定球囊,縫合頭皮。右側頂骨鉆孔作腦室插管,當腦脊液逐漸充滿塑料管,固定并接L型測壓管測腦室內壓,調節零點與左外耳道平行。兩側顱骨鉆孔缺損均用骨蠟封閉,保證測壓的可靠性。向可注水球囊內注水,使腦室內壓比基礎壓力升高10 mmHg并維持。右股動脈穿刺置管,15min內勻速放血,使MAP降低到40mmHg,并調整失血量使血壓維持此水平,持續60min完成急性顱內高壓伴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隨后進行復蘇。HSH組分別按8ml/kg,HES組按等量失血量,RL組按三倍失血量,HS組按6ml/kg輸入,所有液體均于20min內輸完。于復蘇240min開顱取顳葉全層腦組織,一部分用于測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另一部分用于形態學研究。
1.3 觀察指標:
1.3.1復蘇過程連續測量MAP、CVP、HR、ICP,分別于球囊打水前(T02)、球囊打水后(T01)、放血后(T0)、休克維持1h(T60)、復蘇后20min(T80),復蘇后40min(T100),復蘇后1min(T120),復蘇后2h(T180),復蘇后3h(T240),復蘇后4h(T300)采集數據。
1.3.2 腦組織丙二醛(MDA)測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其原理是過氧化脂質降解產物中的丙二醛(MDA)可與硫代巴比妥酸(TBA)縮合,形成紅色產物,在532nm處有最大吸收峰,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其吸光度。MDA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測定方法按試劑盒說明書。
1.3.3 腦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測定: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其原理是通過黃嘌呤及黃嘌呤氧化酶反應系統產生超氧陰離子自由基(O2-),后者氧化羥胺形成亞硝酸鹽,在顯色劑的作用下呈現紫紅色,用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測定其吸光度。SOD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有專一抑制作用,使形成的亞硝酸鹽減少,吸光度值降低,其抑制程度與酶的活力有關。SOD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測定方法按試劑盒說明書。
1.3.4 病理組織學研究:腦組織置于4%甲醛溶液中固定24h,乙醇梯度脫水,常規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封片后顯微鏡下觀察及攝片。
1.4 統計學處理:
實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各時間點比較采用單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學檢驗的計算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
2.結果
2.1 動物體重、復制急性顱內高壓伴失血性休克模型的球囊打水量、放血量、基礎顱內壓以及注水后顱內壓各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1)。
表1 各組體重、球囊打水量和放血量比較
組別 N 體重 球囊打水量 放血量 基礎ICP 注水后顱內壓
(kg) (ml) (ml/kg) (mmHg) (mmHg)
HSH8 5 15.00±2.91 22.80±1.05 5.12±0.63 9.06±1.77 17.51±1.21
HES 5 13.01±2.12 23.52±2.04 4.08±0.86 7.06±1.35 17.95±1.23
HS 5 12.60±2.19 20.91±2.12 4.64 ±0.35 8.21 ±1.75 18.54±1.09
RL 5 12.80±0.84 21.86±2.25 6.22±0.49 7.65±1.33 18.84±1.23
P>0.05
2.2 各組復蘇后MAP、ICP變化(表2,3):
復蘇后各組液體均能有效提高MAP(與復蘇前比較P<0.05),組間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各組反應不同。HSH提升血壓速度最快,在復蘇20min時就能恢復到初始水平。HS組在復蘇2h后血壓開始下降,其余各組血壓均能維持至實驗結束(見圖1 )。
復蘇后HS組、HSH組能迅速降低ICP(P<0.05)。HS組ICP于復蘇 40min降至最低值后逐漸上升,但至復蘇后4h仍低于基礎值。HSH組1h后下降至最低值,接進基礎值水平,并維持4h。復蘇后RL組和HES組ICP都呈上升趨勢,分別為基礎值的160%和180%(見圖2)。
2.3 各組腦組織MDA含量、SOD活力:復蘇4h,HSH組腦組織的MDA較其余組明顯降低,SOD活力明顯升高。MDA為41.24±3.06 nmol/g,SOD為595.49±48.57 U/g,與 HS組、RL組和HES組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腦組織MDA含量、SOD活力
MDA(nmol/g) SOD(U/g)
HSH組 41.24±3.06* 595.49±48.57*
關鍵詞:室內設計;教學改革;創新
近年來,受到房地產市場迅速發展的影響,社會對室內設計師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多高等職業學校為了適應市場需要,紛紛開設了室內設計專業,從近幾年的教學成果來看,一方面滿足了市場急需,培養了實用性較強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也存在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模式僵化等問題,很難培養出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室內設計師。本文擬從室內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方向入手,結合教學實踐,提出筆者關于本專業教學改革的一些觀點。
一、室內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
1.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根據室內設計專業特點,我們必須把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學內容改革的指導思想,加強專業理論與專業實踐應用能力的結合,讓室內設計專業在教學內容上既具有高等教育的知識內涵,又具有職業教學的職業能力內涵。
2.創新專業設計
注重室內設計專業的專業細分,如效果圖設計方向、室內設計與公關方向、效果圖動畫方向等,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和潛質確定培養方向。
3.注重社會實踐
使學生盡早加入社會實踐環節。利用課余時間,高年級學生在企業進行社會實踐,低年級學生在學校相關企業或虛擬企業等進行社會實踐或模擬社會實踐。
二、室內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方向
1.注重藝術思維能力及表現技法的培養
任何工藝美術專業設計人員,首先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就是對繪畫能力的表現和運用。注重設計色彩、速寫等美術專業技能的培養對一個有一定創新能力的設計師至關重要。改革趨勢主要為加大教學課時投入,貼近專業特點進行教學。
2.注重建筑裝飾材料等課程的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材料、新工藝層出不窮,同時國人對室內環境安全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室內設計師必須對裝飾材料的材質、成分、運用、施工工藝等多方面都有相當的了解。很難想象一個室內設計師不了解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藝能夠設計出理想的室內環境。注重追蹤新材料的應用,完善教學內容。
3.注重計算機輔助設計手段的運用
雖然本專業普通開設Autocad、Photoshop、3DMAX等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但存在教學銜接脫節問題,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應注重建筑制圖、計算機平面制圖及效果圖教學課程的連續性。此外,應注重計算機新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如虛擬現實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全面地闡述并反映任何建筑,從外觀到內飾、從大的結構形式到小的細部構造。
4.重視設計人員的作業展示及溝通能力
任何設計人員,他應能夠準確地向客戶、向公司管理層、向建設方展示他的作品。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可或缺。因此,應注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以及設計作品展示方式、方法及設備的使用。
5.貼近實戰教學
利用各種機會,如企業實習、家裝免費服務等形式、施工投標前建設方合理的勘察機會等,組織學生現場勘察,了解客戶方需要,以貼近實戰教學。此外應對典型的室內設計環境的裝飾裝修有所了解,如銀行、學校、醫院、寫字樓等環境的不同需求設計。以使學生早日進入工作角色,從而以設計師的身份了解哪些專業知識對自身需求非常重要。
6.重視團隊學習工作的組織
由于專業分工、設計期限和工程量的不同,單一個體可能不能獨立完成某項設計任務,必須重視團隊學習工作的組織和協調。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應注意組織小組學習、小組實踐,根據組員特長進行分工,有利于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的成長。
室內設計人員是環境美化設計最重要的一環,他們應能扮靚人們的居住空間,還應提供安全環保并能使人心情舒暢的環境。作為室內設計人員的培訓主力,高等職業學校應當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焦煜博.淺談對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體會.包裝世界,2010(5):88-89.
[關鍵詞]室內設計 項目 實踐
隨著社會對室內設計人才需求逐年加大,該專業成為許多學校辦學的熱點,室內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成為各校從事室內設計專業教師的重點教學課程之一。
一、室內設計人才培養目標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室內設計方向)培養掌握室內設計基本原理和相關專業知識,熟悉室內設計的流程與方法,具備一定的項目規劃、方案設計以及施工組織與管理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1.室內設計人才專業能力的培養
(1)培養具備運用室內設計原理與方法進行專業設計的能力;
(2)培養具備計算機繪制方案施工圖、效果圖的能力;
(3)培養具備手繪效果圖的設計與表現能力;
(4)培養具備一定的項目規劃、方案設計的能力;
(5)培養工程預算決算編制能力;
(6)培養施工組織與管理能力。
2.室內設計人才專業方法能力的培養
(1)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2)培養職業規劃能力;
(3)培養獲取新知識與信息搜集能力;
(4)培養決策能力。
此外,室內設計人才還必須具有一定的社會能力,如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與人溝通合作的團隊協助能力等。
二、室內設計中“空間”“人”兩個重要因素關系的教學目標
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室內設計的兩個重要因素的關系,“空間”是一個客觀的存在,比較理性、具體、科學,有跡可尋。而“人”是比較難以琢磨的,不同的人對一個客觀存在空間的看法,往往差距很大,可以說比較偏于個性,偏于感性,偏于藝術。在課堂上所學的大多是偏于理性。科學的、藝術性的東西不太好教,也不太好學,似乎多少要依賴一點天份。為了兼顧這兩個方面,設計工作必須從理性出發,從感性收尾,所以它是一門工學與美學的復合作品,必須兼顧到適用與美感。尤其,空間是為人們的生活而存在的,重視室內設計就是重視生活內涵,生活中的情趣和品味原則上都可以從室內設計中去尋求、去開發。目前為客戶做家居設計的,大多是按照住宅的面積、功能、設備、材料、預算來做合理安排,也就是用所能掌握的資源來做合理的計劃,這固然符合科學精神,但這樣做出來的結果,往往同質性很高,忽略了個性,也就是所謂的精神和感性。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修養和感覺,因此每個家居設計都應該有不同的設計。這就像目前最新的酒店設計,已經開始走向“五覺設計”包括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都希望有所差別,這樣才能凸顯出個別酒店的獨特性。家居設計也應有個性特點,一家一戶個性設計生活才有興趣和品味。
三、能力的培養成果來源于室內項目設計實踐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作者把室內設計分為四個階段讓學生來完成。首先讓學生認識到室內設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一種方式,也是要將一個客戶的生活理想加以具體化實現的過程,這中間最重要的是“思考”,大概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概念設計,主要是通過設計者和客戶雙方充分溝通與現場勘查來探討設計方向,分析建筑條件、用途內容、計劃等。然后整理出一套最適合的方案定位。這其中包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一個科學性的指導中,去做個性設計與藝術性設計的變化。
第二階段是方案設計,依據先前的核心概念,進行整體效果與各個立面等具體設計,將理想轉化為現實。
第三階段是施工設計,施工階段,也就是要將方案設計深化到可以按圖施工的階段;這時就會考慮到材料、做法、節點等細節,并提出具體可行的施工方案。
關鍵詞:室內設計;教學;創新;人才
一、引言
室內設計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專業型設計創新人才,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對室內設計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批優秀的室內設計人才,我國各院校也開設相關課程,希望可以培養優秀設計人才,滿足社會需求,但是,在人才培養方面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忽視了室內設計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未緊跟時代潮流,無法滿足社會需要,為解決此問題,本文提出了改革建議,期望可以實現既定目標,達到理想的人才培養效果。
二、室內設計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內涵
室內設計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十分重要,室內設計作為時展的產物,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集物質、精神需求為一體的實踐性強、綜合強的新型學科,需要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以建筑空間為依托,將建筑形態與室內設計緊密相連,因此,室內設計教學十分重要,下面對室內設計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的內涵進行詳細的闡述。室內設計教學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優化室內設計,培養創新型人才,在室內設計教學過程中,培養創新型人才,可以提升設計人員的創新能力,提高設計人員的設計水平,進行優化設計,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室內設計要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第二,優化是被設計,培養創新型人才是不斷完善室內設計教學模式的關鍵,是培養專業人才的關鍵。當前,社會對室內設計創新人才具有三個層次的要求,分別是創新思維知識轉化能力,創新思路轉化為實踐能力,以及勇于創新的精神,因此,在進行室內設計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抓住重點,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第三,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在推動課程體系創新的情況下,整合教育資源,革新教學內容、方法,確立教學目標,可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將培養創新型室內設計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總而言之,研究室內設計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社會培養室內設計人才的有效途徑。
三、室內設計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措施
1.開展實踐教學體系。室內設計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解決工程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人們的居住品質,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達到理想的人才培養效果。因此,開展實踐教學體系是室內設計教學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措施。開展實踐教學體系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室內設計是一個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既講解理論知識,又開展實踐訓練,在實踐教學中提升室內設計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提升創新能力,在實踐中迸發靈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第二,創設真實的工作情境,做好情境模擬工作,室內設計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加強實踐訓練尤為重要,通過實踐訓練,可以使學生掌握室內設計技能,熟悉工作流程,切實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模擬企業工作情境,對學生進行真實項目的模擬訓練,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開展實踐教學體系,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進行室內設計教學時,需要安排實踐課程,加大實踐課程比重,給予學生更多實踐訓練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創新,提升學生創新能力。2.采取先進教學模式。在室內設計教學過程中,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因此,采用先進教學模式尤為重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由此可見,采取先進的教學模式進行室內設計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采取先進的教學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利用案例教學法開展教學,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利用設計案例,講解成功設計的優點,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否需要改進,有沒有什么創新之處等,對學生進行指導,鼓勵學生進步。第二,利用合作學習法開展教學,在實踐訓練中提升創新能力,合作學習法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自己進行設計,充分體現自己的想法,在設計完成后,小組成員對每位成員的設計作品進行賞析,了解其他成員設計的長處,發現自己設計的不足,共同合作,互利互贏。例如,在學習“室內結構布局”時,可以要求學生自己進行布局規劃,最后進行評選,要求小組成員進行投票,選出相同條件下使用面積最大、最經濟合理、美觀大方的布局設計,共同研討共同學習,共同進步。3.引導學生做好專業知識積累。室內設計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室內結構布局、室內物質材料的選擇都具有較大的學問,需要學生具備專業知識,了解建筑特性、布局結構、材料特性等內容,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因此,引導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積累十分重要,是提升學生專業能力,提升學生設計能力的關鍵。引導學生做好專業知識積累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為學生設計合理的大綱,使學生可以系統的接受專業知識,了解學科的課程,掌握專業知識,做好知識儲備工作,做好專業知識積累工作。第二,教師需要為學生呈現多種資源,通過網絡資源的展示,可以為學生呈現豐富的專業知識,呈現不少優秀的設計典范,做好專業知識積累工作,了解設計典范,做好設計工作,將成功的素材積累起來,為以后的創新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本文主要針對于室內設計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進行了相關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了解到,創新人才的競爭就是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因此,想要提升國家綜合實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必須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將創新能力培養教學作為首要任務。基于此,研究室內設計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為國家經濟進步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郭世田.當代中國創新型人才發展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2.
[2]董赤.新時期30年室內設計藝術歷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