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范文

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07 15:38:04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關鍵詞:傳統文化 當今教育

一、傳統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時代特征。所謂傳統文化,是“由歷史沿襲而來的風俗、道德、思想、藝術、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質和精神文化現象的有機復合體”(《文化學辭典》)。這里所講的中國傳統文化,是融合了中華民族各種思想的文化,是包括了各種觀念形態和物質形態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是我們從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的歷史遺產。她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發生、演化的歷史,并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滲透在了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制約著今日之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感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重在文化的傳承,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把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的境地。”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展、創造形成的物質文明成果與精神文明成果的總和。其剛健有為、自強不息、重義輕利、誠實守信、兼容并包、強調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等精神內核,對培養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審美和道德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當前,隨著全球化浪潮帶來的文化趨同化趨勢日益加劇,信息化技術對文化認同感消解的日益嚴重和大眾文化對傳統文化精神消解和侵蝕的日益突出,傳統文化作為民族的根本文化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因此,作為文化傳承主陣地的高等教育,在深入了解當前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現狀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途徑與方法,顯得十分必要與迫切。

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人們要有效地認識和改造世界,要在人生的幾十年中創造一點有意義的業績,專業知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更有決定意義的是要有正確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現在的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他們是否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會影響到他們自身能否成材,也直接關系到我們現代化建設事業能否順利實現,關系到我們的國家向哪個方向發展的大問題。中國具有悠久文化歷史,正如前所述,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從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的歷史遺產。她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發生、演化的歷史,并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滲透在了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制約著今日之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老子》指出“明生者強”的觀念,《大學》中提出“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另外更有“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吾善養吾浩然正氣”等無數傳世佳句無疑都是關于人生及其價值的正確思考。只要我們在對大學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時正確引導,就可以達到對其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目的,從而發揮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三觀”教育中的作用。

2、有利于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

道德是對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道德是以善惡和榮辱觀念來評價人們的社會行為、調整人們之間以及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自古就把“德”作為評價一個人的首要標準。“以德負天”、“春秋決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觀念和事實,都表明了道德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尊老愛幼、兄弟和睦、孝敬父母等傳統道德觀念,至今仍然是人們信奉的美德。

然而,正是在這樣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國,有著悠久文化沉淀的中國,有著璀璨文明和瑰麗思想的中國,卻反復出現各種無道德底線的現象。捫心自問,我們的文化真的傳承了嗎?傳承的是糟粕還是精華?這難道不是我們背離教育本意,忽視傳統文化教育的惡果嗎?

3、有利于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改革創新是中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我國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改革創新充分體現和吸納了時代的要求。我國只有通過全面的改革創新,走創新型國家發展之路,全面提高民族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篇2

在文化發展多元化日趨明顯的當代社會,民族文化受到空前重視。然而在現代化進程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受到空前的沖擊,正面臨消逝的危機。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飛速消逝的情況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眾多,不同民族有著各自的歷史、文化、心理,各民族的現代化發展也呈現出各自的特點,使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顯得異常的復雜和艱難。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尊重差異,解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問題,形成文化多樣性已成為和諧社會題中應有之義。

一、現代化進程中,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的界定

(一)對少數民族現代化的界定

1.現代化概念的界定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前進的步伐不斷加快,但對現代化這個概念的界定還存在一定分歧。大多數人對現代化的理解與描繪較模糊,尚未呈現一個清晰的認識。每位學者對現代化的含義都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解說。

我國現代化理論家羅榮渠教授認為現代化不是一個自然的社會演變過程,它是落后國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徑,通過有計劃的經濟技術改造和學習世界先進,帶動廣泛的社會改革,以迅速趕上先進工業國和適應現代世界環境的發展過程。嚴英龍研究員認為現代化就是以市場原則為取向,以工業化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現代生產力對傳統生產力的代替,并引起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適應性變革的過程。厲以寧教授認為,現代化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科學技術革命的影響下,經濟、社會、文化、習慣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發生重要變化的過程。隨著這一進程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以不斷的改善,社會運行效率得以不斷提高。馬崇明認為所謂的現代化就是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科學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廣泛應用而導致的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以及社會機構的根本變化。①

2.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的界定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是指: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文化與社會發生同質、同向的變遷。 “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包括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和行為層面的現代化。簡單的說,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可以理解為在現代化進程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變遷。在現代化進程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變遷,不是用別的文化去代替傳統文化,不是讓少數民族舍棄傳統而另就,而是用傳統文化的積極力量推動現代化,通過現代化發揚和傳承傳統文化。

現代化對于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 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能夠適應新的歷史條件,在現代化進程中傳承與發展,創造出新的少數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少數民族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和其他文化發生交流和碰撞。

(二)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的界定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上創造的文化的總和,包含著有形的物質文化,但更多體現在精神文化方面。“進入現代社會后,傳統文化作為歷史的積淀仍在各民族中不同程度的傳承了下來。傳統文化負載著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攏聚著一個民族自我認同的凝聚力。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生命在現實生活中的延續”②這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經過了長時間形成,積淀并傳承下來。并且在現實生活中繼承,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從古至今,學者們普遍認為應該保護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并且都積極的為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出謀劃策,各抒己見。當前學術界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較大爭議,一些學者認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是原封不動的保留,側重于原生態的保護,原汁原味的保留。這些學者認為如果保護措施和手段改變了傳統文化的原貌,實際上是對文化的變革甚至是異化,就背離了保護的原意。

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意義

(一)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是對文化多樣性觀念的本質把握

古往今來,人類社會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始終面對著文化差異和社會生活多樣的客觀現實。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之于民族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建設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沉淀的產物。只有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尊重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差異性,才能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和漢族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融合,促進文化共同繁榮,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設奠定思想文化基礎。

(二)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有利于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

和諧社會當然包括各民族和諧相處。在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和諧相處,是減少社會矛盾,建構和諧社會的前提。而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正是實現少數民族文化之間、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之間的和諧,最終將建設“精神家園”落到實處,共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

(三)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自身發展的需要

“文化的生命在于傳承,文化的繁榮在于發展,傳承的過程本身就包含了發展,而發展的過程本身就體現了傳承。因此,文化的活力只能在發展中得以展現和延續。相對于變化發展的世界,停滯也就意味著失去了活力”③因此,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少數民族自身發展的需要。如果沒有結合當代實際的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最終將因為落后于社會發展進程而被遺棄。

(四)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能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的發展,加快現代化進程的步伐

“民族傳統文化作為民族這種社會共同體特有的實質“內核”不僅在歷史上為維系民族的認同與團結,生存與發展起到過重要作用,對于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活動,也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成為決定許多重大經濟活動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因素”[5]民族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社會力量,有著渾厚的社會基礎,構成了一個社會發展的起點,影響著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并且與社會現實生活相交融。因此,文化之于社會現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五)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面臨存亡危機的時候,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地大物博、少數民族眾多,不同民族有著各自的歷史,文化、心理,各民族的現代化發展呈現出各自的特點,使得現代化發展呈現出很多特殊的、復雜的問題。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也顯得異常的復雜和艱難。現代化的推進必然引起民族文化的變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受到了沖擊,它的傳承面臨著更大的難題。加上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國家行政的干預,機遇與難題并存,形成諸多急劇復雜的變異。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進程驅動著各民族為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而奮斗。由于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落后,生產力水平低,一些民族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喪失信心,導致很多文化都出現了流失加劇的危機。這個危機有可能使少數民族歷經數千年歷史發展積淀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在一段時間后大部分丟失。因此,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面臨危機的時候,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顯得尤為重要。

總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聯結著民族的歷史、現實和未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大業,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意義。

注釋:

① 馬崇明.中國現代化進程(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5月.9-10頁。

篇3

關鍵詞:傳統文化;紫砂壺;工藝美術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5-0037-01

隨著社會文明的快速發展,近些年來,藝術行業的發展極為迅猛。紫砂壺作為重要的工藝作品,是我國陶藝作品的重要代表。紫砂壺的制作者將自己主觀的思想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整合入紫砂壺作品當中,會當代社會大眾提供一場視覺與精神盛宴。加強傳統文化與紫砂壺工藝美術的聯系已經成為當代紫砂壺研究者與制作者的共識,它的重要作用已經被人們接受與認可。因此,本文選擇傳統文化與紫砂壺工藝美術結合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的。

一、五行論與紫砂壺工藝的融合

五行論也稱為五行說,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文化之一,發源于中國道家文化,強調陰陽結合。紫砂壺與五行說之間有著許多聯系,使陰陽觀念在紫砂壺的制作過程中得到很好地體現。最初,在社會當中,人們認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萬物的構成要素。而進行紫砂壺的制作之時,制作者會十分注視紫砂壺的原料混合,紫砂是也稱為五色土,其中的五色正好與我國的五行論中的五行形成很好的對應。在進行紫砂的制作之時,會用到水與土,還有最重要的金砂。在進行紫砂的加工之時,要利用火進行燒煅,而火的產生則來源于森林。所以說,紫砂壺的制作離不開金、木、水、火、土,紫砂壺也被許多人認為是五行的產物。因此,大部分紫砂壺的愛好者都會將紫砂壺視為萬物的精華與根本,將一個小小的紫砂壺當作一個宏觀的世界進行欣賞。所以,紫砂壺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結合體,起到了傳播文化的重要作用,也使許多人認識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傳統文化與紫砂壺的融合

中國的傳統文化多種多樣,也因信仰的不同而具有許多的派別,比如說佛家、道家與儒家等等。而紫砂壺的工藝美術與這些派別的傳統文化都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的每一種文化都具有個自的特點,比如說浪漫主義精神大多與中國的酒文化有關,李白的詩作就是一個明顯的攻其不備。而現實性的色彩大多與中國的茶文化有關。而與紫砂壺工藝美術相關的色彩則是智慧。紫砂壺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使得許多紫砂壺愛好者不斷追求自我文化素養的提高,體會紫砂壺本身所具有的包容精神。紫砂文化的特點在于開闊的胸懷與客觀的思想。紫砂文化提倡海納百川。所以,在紫砂壺的發展過程當中,紫砂壺的喜愛者來自于不同的文化派別與信仰領域,幾乎每一個對于思想與文化具有追求的人,都可以被紫砂壺所吸引。比如說,對于儒家來講,中庸之道為核心。而對于紫砂愛好者來講,特別是對于紫砂壺的制作者來講,要提高紫砂壺的質量,就要做到不偏不易,使無過之而無不及成為紫砂文化的代表。其次,在紫砂壺的工藝美術當中,紫砂壺的顏色是十分講究的。對于外行人來講,紫砂壺的顏色較為單調,其實不然。紫砂壺的顏色講究在其紫而不姹、紅而不破、灰而不暗等等,這都是體現儒家中庸思想的地方。從道家的傳統文化來講,無為而治是其核心思想,道家強調順其自然。在紫砂壺工藝制作中也是一樣,很多紫砂壺的制作者從自然當中獲得進行制作的靈感,效仿自然中的一些元素,使紫砂壺透露出自然的氣息與精神上的自由。根據相關調查表明,一部分紫砂壺的制作者愿意住在鄉下,他們認為鄉下的寧靜可以為紫砂壺的創作提供良好的環境。對于佛教來講,紫砂壺與佛教傳統文化的契合點就在于隨緣。說起來,中國的第一把紫砂壺的出現就與佛教有著密切的關系。第一把紫砂壺誕生于一個寺廟當中,佛教中信仰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紫砂壺的佛性也因其與佛教的多種聯系而產生。后來,與紫砂壺相關的語言當中也有很大的佛教意義,比如說吃茶就是一個典型的禪語,其意義為明清事理,了解來龍去脈等等。

紫砂壺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聯系體現在方方面面,加強紫砂壺與傳統文化的聯系,對于我國文化的傳承與文化事業的發展都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利用紫砂壺的宣傳,可以加強紫砂壺愛好者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也可以引導更多的人正確也欣賞當代藝術作品,體會作品背后的意義。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紫砂壺是中國傳統的藝術作品,而紫砂壺的工藝美術方法與技巧更是中國的精神與藝術瑰寶。筆者以傳統文化融入紫砂壺工藝美術的重要性為主題進行研究,希望以此提高紫砂文化愛好者與紫砂壺研究者對于文化元素的重視,利用紫砂壺藝術價值的提高,提高紫砂壺的科學文化價值,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亞亦.雕塑技藝在紫砂壺中的運用和把握[J].江蘇陶瓷.2008(05).

[2]韓其樓.壺中日月長 可清天地心──陽羨名陶云龍壺與壺藝大家朱可心[J].江蘇陶瓷.1995(03).

[3]朱建偉.感悟紫砂之美[J].江蘇陶瓷.2008(05).

篇4

中醫是我國古代人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與疾病和自然做斗爭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對于中醫藥文化的定義我們可以引用全國第八屆中醫藥文化研討會上首次對中醫藥文化進行的闡釋,即“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體現中醫藥本質與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中醫文化中包含的追求道法自然的思想境界,以及救死扶傷、扶危濟困的道德追求,體現了中華民族在價值觀方面的追求,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蘊含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

二、中醫藥文化對促進立德樹人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1.立德樹人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必然要求。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對立德這樣描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三國•魏•李康《運命論》“:若夫立德必須貴乎,則幽、厲之為天子,不如仲尼之為陪臣也。”由此可以看出立德的重要性。從本質上講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中醫院校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將中醫藥傳統文化自覺貫穿于立德樹人的工作實踐當中,是不斷提升立德樹人實踐成效的必然要求和現實選擇。教育事業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要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利用中醫藥文化促進立德樹人工作在中醫院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中醫藥院校承擔著傳承、發展中醫藥文化的重任,文化育人重在內化于心,貴在外化于形,傳統中醫藥文化包羅萬象,蘊含了豐富的思想精華和育人理念,將中醫藥文化運用在日常的育人工作中,能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古代對醫德的論述在孫思邈的《大醫精誠》中進行了精辟的論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充分發揮豐富的中醫經典醫籍對于培養中醫學生救死扶傷的高尚醫德,堅定學習中醫信念、鞏固其專業思想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甘肅中醫學院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發揮中醫傳統文化的實踐探索

甘肅中醫學院在長期教學工作中充分挖掘中醫藥文化資源,將中醫藥文化納入立德樹人工作體系之中,發揮文化陶冶人、感染人、培育人的作用,取得了積極成效。

1.以系列中醫藥文化課程為核心,構建立德樹人的人文基礎。

通過梳理學校開設課程,筆者發現,在課程設置上,主要以構建中醫藥文化課程群為核心,構筑了立德樹人的人文基礎,主要從學習中醫必備的3個背景———歷史背景、文化背景、中醫專業背景,以中醫文化課程群為核心,培養深厚的中醫藥人才文化素養。通過不斷建設,形成了以中國醫學史、醫古文、中醫藥文化3門課程為核心,由20門課程組成的課程群。它們分設中國醫學史系列課程、專業能力拓展系列課程、中國傳統文化系列課程等,見表1~表3。中醫藥文化系列課程突出了中醫特色,加強了對于經典醫籍的學習,不斷加深學生的中醫文化積淀,豐富學養和人文精神,筑牢文化基礎,課程群的建設,在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夯基礎、著長遠的作用,成為中醫藥院校立德樹人工作的人文基礎。

2.以中醫藥文化研究為重點,打造立德樹人的新領地。

學校建有敦煌醫學館,館中陳列有敦煌遺書中的醫藥文獻、敦煌壁畫中的醫學內容以及敦煌醫學的近現代研究成果,突出了古絲綢之路地域特色,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敦煌醫學與轉化實驗室,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敦煌醫學文獻整理與應用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研究機構,學校將敦煌醫學研究的學術優勢和特色轉化為教學優勢和“以文化人的”獨特優勢,對鞏固學生專業思想、提升專業素養,樹立獻身中醫藥事業的堅定信念起到了積極作用。依托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三板塊”分方案項目成立甘肅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中心,已經開展了傳統文化與中醫相關性研究、中醫文化傳播研究、中醫藥行業文化建設研究、中醫藥文化保護與相關法律研究等。學校堅持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讓科研成果進課堂,把高水平的中醫藥文化研究融入到立德樹人工作中來,這極大地拓展了學校立德樹人的視野,有效提升了立德樹人的層次,成為學校立德樹人的新的文化高地。

3.以學校老一輩中醫專家、中醫名家治學思想和成長經驗為基礎,豐富立德樹人的內涵。

甘肅中醫學院歷來重視中醫文化傳承,將老一輩專家、中醫名家的治學思想和臨床經驗作為學校極為重要的特色文化發揚光大。在學校發展歷史中,涌現出了一批名老中醫,如西北針王鄭魁山、真氣運行學創始人李少波,以及于己百、黃正良、席與民、王文春、楊廉德、王德林、周信有、張士卿、王道坤等醫學名家,他們有高尚的醫德、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精湛的醫術,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學術思想和教育理念。20世紀80年代學校制作了老一輩專家學者的教學錄像片,2013年對這批教學錄像片進行了重新數字化和搶救性保護工作,為學生學習老一輩中醫專家、中醫名家提供了寶貴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為了更好地傳承老一輩中醫專家、中醫名家的治學思想和診療經驗,學校設立了14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和1個甘肅省名中醫工作站,通過收集整理、挖掘研究、總結繼承、發揚創新、推廣應用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進一步加強了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傳承與創新,這些老一輩專家學者的治學思想和臨床經驗為中醫學子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智慧啟迪和精神指引,進一步豐富了立德樹人的內涵,在學校立德樹人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4.以各類文化展館為立德樹人營造濃厚中醫文化氛圍。

學校建有中國中醫藥文化博物館、中國醫學史館、中藥標本館等一系列文化展館和古籍文獻室,這些展館在塑造大學精神、繁榮校園文化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營造了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給學生提供了感知中醫藥文化的平臺。

四、總結

篇5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

在一次針對小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有按重視程度給傳統節日排序的題,大部分學生按照春節、中秋、清明、端午的順序排序。端午竟成了學生眼中相對不受重視的傳統節日,而將圣誕節和端午節相比,一些學生更喜歡圣誕節。今天,部分年輕人不重視傳統節日而喜歡過洋節,不重視傳統手工藝而崇尚西方的科技產品。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面臨一定的困境。作為一名美術教師,筆者每每看到這樣的現象或聽到這樣的報道便很揪心。筆者不愿看到漠視乃至忽視傳統文化藝術的現象愈演愈烈,不希望傳統文化藝術只能成為人們腦海里的模糊記憶,而人們徒留悲嘆和深深的惋惜。筆者希望盡最大的努力通過美術課的教學傳遞重視傳統文化的信息,感染、影響學生,讓他們在重視傳統文化藝術的道路上有所作為。筆者認為,重視傳統文化藝術應該從學校、從課堂抓起,讓學生形成重視傳統文化藝術的意識,尊重、呵護傳統文化藝術。在美術課堂上,教師不應僅僅照本宣科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而應該有所作為。中國的文化藝術博大精深,有很多令人嘆為觀止的精華被塵封在角落里。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一些人更看重的是效率、品牌、時尚。而傳統文化藝術很古樸、很稚拙、很耐人尋味,它才是真正的中國味道,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筆者認為,教育者有必要在課堂上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結合課本知識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在長期耳濡目染的學習環境中提升品德修養,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藝術。如何在學校美術教學中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筆者的看法如下:

一、在教師隊伍中提倡再學習的必要性

現在一些教師從教后在具有壓力的工作環境中,已無心繼續學習以充實自己的學識,更談不上在教學中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再加上本身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難以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代表了強有力的文化力量,所以必須加強教師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再學習。現在很多外國人來中國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癡迷于中國的京劇、武術、書畫、皮影、剪紙等文化藝術。一個偉大的民族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古人云“技進乎道”,對于教師來說,技就是教學技能,而道就是文化,教師的教學必須以文化為基礎。教師學習傳統文化迫在眉睫,只有這樣,其才能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播。

二、在教學過程中讓傳統文化藝術與教材相結合

中國是禮儀之邦,這體現在方方面面。如,在建筑中我們看到故宮的布局嚴謹、左右對稱、色彩絢麗、莊嚴神圣、前朝后寢等,處處體現了天子的威嚴和皇權的至高無上。還有民居,如北京四合院,通過體量、布局、空間、色彩等體現了自然、等級、內外有別、尊卑有序等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人的哲學觀念: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比。而西方人在建筑中更多體現的是人定勝天,征服自然,具體表現有修剪得非常整齊、壯觀的樹木苗圃以及高聳入云的尖頂等,嚴謹的計算和度量也體現出他們嚴謹的思維與科學觀念。這就是東西方人的思維差異。教師在關于建筑的課堂上向學生講解這些內容,既讓學生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在建筑中的體現及其對建筑的影響,又能深刻剖析教材、拓寬教材的知識面。

三、教材與本土文化相結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成人久久 | 午夜免费网站 | a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久久av黑人 | 一二三区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久久久国产99 | 亚洲精品欧美 | 国产黄色av电影 |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 在线成人av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 国产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 | 欧美一区二不卡视频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高清 |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 | 男女午夜免费视频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在线播放 | 欧美日批| 久久精品二区亚洲w码 | 亚洲成人福利视频 | 综合色播 |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 |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 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 99久久久99久久国产片鸭王 | 在线免费黄色小视频 | 欧美中文| 国产在线视频网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导航 | 精品久久99| 亚洲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视频免费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