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02 17:29:47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課外閱讀的重要,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 課外閱讀 語文教學
隨著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外閱讀越來越引起了語文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新課程提出“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目前,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重講解,輕體驗”、“老師閱讀代替學生閱讀”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重課內閱讀輕課外閱讀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目前的素質教育過程中,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成了學生的必修課。適量的課外閱讀可以讓初中學生受益匪淺,對初中學生整個學科的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課外閱讀有助于初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課外閱讀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他說,如果一個人在少年和青年時期沒有受到這些英雄人物的生活與戰斗的珍貴書籍的鼓舞,如果他們不為書中描寫的英雄人物的行為所感染進一步考慮自己,那么就還不曾受到真正的教育。所以,要創造條件引導每個學生都能讀幾本使其振奮并終身難忘的書。
語文教學內容因其豐富的人文精神,在培養新人方面更具優勢。學生大量閱讀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話故事、人物傳記、世界名著等,內心世界很容易被震撼?!段饔斡洝分械膶O悟空有一種熱愛自由、勇于反抗、見惡必除、除惡必盡的精神。學生通過閱讀后,可以學到一種在重重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機的意志?!遏敒I孫漂流記》中主人公的經歷會告訴同學:一個人為了生存必須有拼搏的聰明才智和頑強毅力。多讀中國文學、優秀中華人物事跡更有必要,因為幾千年的民族精神,幾千年的民族風范,在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比如我們可以在文字中可以領略屈原的忠誠,李白的清高,范仲淹的胸襟……
調查顯示,積極地閱讀課外健康讀物的學生,往往文化修養比較深厚,生活視野開闊,個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將自己束縛在題海里,“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生,往往孤陋寡聞、孤僻憂郁。
二、課外閱讀有助于初中生積累豐富的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發現,博覽群書的學生能夠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從課外閱讀中獲得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構建起一個獨特的知識體系。課內學得的閱讀方法可以用于指導課外如何閱讀,而課外閱讀又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彌補課內不足,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多讀書,才能豐富語言,才能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作文能力。讀得多了,書本上的語言就會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鼻叭说恼嬷埔娨步沂玖俗x與寫的辨證關系。
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責任重大,我們應精心指導學生,比如給學生介紹相關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如何做課外閱讀筆記,組織課外閱讀交流比賽等等。“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課內學會閱讀方法,然后這些方法指導課外閱讀。一般來講,一個課內閱讀專題,往往有對應拓展閱讀的讀本。這是一個很好的閱讀資源,教師從讀本中精選一些文章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十分必要的。
在日常教學中,我讓我的學生每人備一個摘抄筆記,把看到的好的詞句、段落抄下來,平常也給他們讀一些優美的句子,要求學生常讀常背,自己寫作文時借用一些詞語。長此以往,學生們能夠信筆拈來,妙筆生花。這正是厚積而薄發的結果。
三、課外閱讀有助于初中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
課外閱讀在提高人的語文實際運用能力中功不可沒。然而,有些家長甚至有些教師認為,只要學生把課本上的知識掌握了就已足夠,不要再增加其負擔。甚至有家長認為初中學生根本沒有精力學習課外知識,這種看法是片面的。
其實,大量的課外閱讀有利于:(1)學會字形,體會詞義。在課外閱讀中,學生不但可以鞏固字形,避免書寫錯別字,而且還能感悟出同一個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比如定西方言在表達“覆蓋”之意時用“SHAN”這個音,在形容“草棚”一類的東西時,也會說“草SHAN SHAN”,學生不知如何書寫,而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會發現“苫”字在一些有地域色彩方言的著作中很常見。(2)糾正語序。尤其是在一些方言區的初中,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糾正語序。如在定西方言中經常會聽到:“你給他給給十塊錢”或者“你把十塊錢給他給給”,我們的學生在作文中也會有類似的表達。如果學生讀一些標準著作,就會知道這句話的標準表達應該是“你給他十塊錢”。長期進行課外閱讀,學生便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語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大量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币虼耍覀兘處煴仨毾敕皆O法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不斷提高母語水平。
四、課外閱讀有助于培養初中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語文教學不再以“傳道、授業、解惑”為教學目標,而是以學會學習,促進人格與個性全面發展為重點。從這一理念出發,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得到保證,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必須得到培養。讓學生自由選擇課外讀物,也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尤其是課前的發現式閱讀本身又極大激發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楊絳的《老王》時,可以先讓學生去自己尋找一些錢鐘書楊絳夫婦的相關資料,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只有先培養出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培養出他的閱讀能力。通過課外閱讀,讓學生自己去獲取,去探求,從而感受讀書的樂趣,激發更強烈的讀書欲望,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弊灾鲗W習強調的是自由、自主創新。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閱讀這一媒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精神,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可以說,課外閱讀對于初中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頗為重要。加強課外閱讀,不僅是時代對語文教學的呼喚,更是世界范圍教育成功的經驗。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要認真在大語文觀的指引下,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的軌道,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1]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學生閱讀活動開展的必然要求。盡管課內閱讀一直以來都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它在培養閱讀能力、促進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一些教師和學生對占據閱讀半壁江山的課外閱讀卻認識不夠,甚至忽視其在培養能力、促進發展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如此一來,由于缺少豐富的生活閱歷,更缺少充足的文化積淀學生手中除了與學習有關的教輔書極少有其他的課外讀物,致使學生習作中出現了情感僵硬、無病、缺少真情實感的現象,缺乏在社會生活中應有的語文素養和能力,語文學習陷入閉塞盲目和枯燥的誤區,教育的人文精神內涵逐漸喪失,最終學生的意志、個性情感以及創造力都遭到壓抑和摧殘。
二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繼續和補充。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課內是有限的,而課外卻是無限的。學生課外閱讀既能鞏固和擴大課堂教學成果,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外閱讀比課內閱讀教學更重要。從各種課外書中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通過閱讀,學生可以跨越時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還可以通過閱讀和各種名人對話。不僅如此,多讀課外書還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經常發現這樣的學生,他們學習很努力,書本上的內容記得很熟,但是一到寫作的時候,思路總是打不開,例子少的可憐,每次作文都是那幾個事例,要么來一段國情教育,要么來一段中國近代史,沒有一點新鮮生動的例子作為支撐。而愛讀“閑書”的學生則往往有較好的表現??梢赃@樣說,凡是作文寫得好的同學,都是喜歡課外閱讀的,因為可以從課外書中學到一些好詞佳句,可以學到一些寫作的方法,可以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課外閱讀是落實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環節。實施新課標,語文教師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要能讀會寫,更要能思考、會表現、善交流。這些素質是語文教育必須實現的,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的學生才是一名合格的學生。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不能只靠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得靠課外閱讀來完成。學生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語感。
這種語言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長期的反復的閱讀積累,通過接觸大量新鮮活潑的語言材料逐漸養成,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課外閱讀可以培養自學能力。課內老師諄諄教導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教會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習。在課外,在離開學校以后也能自主閱讀,會自主的收集、選擇、整理信息,語文學習的目的才算真正達到。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讓學生在真實的閱讀實踐中自己去摸索去感悟,提高他們的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鑒賞能力。
課外閱讀還能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語文課程標準鮮明地提出:“語文課程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語文教育不僅要發展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還要培養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讀一切的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敝袑W階段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最重要階段,而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生理變化大,他們的觀念、性格、情感等又正在發展過程中,具有不穩定性的特點,更要注重他們思想、靈魂上的塑造。這就要求有足夠數量和高質量的讀物來適應他們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課外閱讀正是進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徑。同時閱讀既是一個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過程,又是一個人心靈自我關照的過程,即通過閱讀來反芻自我、提升自我,從而養成內省和深思的習慣,針對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至關重要。
三
關鍵詞:作文教學;課外閱讀;重要性;寫作水平;閱讀能力
一、課外閱讀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基礎教育階段,也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想象力、寫作能力的黃金時期。教師應正確認識課外閱讀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將課外閱讀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受到文章中的一些正能量思想的影響,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在閱讀《三毛流浪記》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深刻體會主人公三毛的思想、情感,被三毛的行為所感動,進而形成做好事、做好人的良好觀念。并且,通過想象三毛艱苦的生活環境,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就能學會珍惜生活、珍愛家人。再如,在閱讀《十萬個為什么》時,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學習到各方面的科學知識,不僅了解了更多的事物發展規律,而且培養了閱讀興趣。
二、課外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只注重傳授學生寫作的技巧,忽略了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以至于部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假、大、空現象。還有一些教師認為閱讀只是語文的附屬品,不能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與學習成績,因而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度不夠。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提高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度,多為學生推薦一些我國的古典名著,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小熊住山洞》這篇文章時,筆者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要體會小熊一家的思想感情,自主探究和領悟小熊一家寧可住得艱苦也不愿意砍樹造房子的高尚情操。同時,筆者以“環境保護”為主題,讓學生反思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破壞環境的現象。筆者還向學生推薦了《蠟燭的故事》這一課外讀物,并引導學生分析故事內容,深入體會故事情節,采取小組合作方式共同討論故事的內涵。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開闊視野,而且能夠將文章中作者的寫作思維與寫作技巧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進,然后為自己所用,從而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寫作訓練,忽略了學生文學素養的養成,正所謂“肚里無墨何以成佳作”。因此,教師應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例如,筆者就組織了以“美麗一角”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對景物的描寫能力,利用他們已經掌握的各種文字和詞語對景物的特點進行詳細的描寫。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筆者還為學生推薦了《頤和園》《天壇》等描寫景致的文章,讓學生借鑒文章中優秀的景物描寫句子,深入思考描寫的技巧與方法。這樣,學生會對時間思維與空間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描寫景物時才能主次分明、語言流暢,將景物的特色透徹、真實地表現出來。
四、課外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尚不成熟,對于新鮮的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但語文教材中的一些課文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學生閱讀課文,會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而課外閱讀內容既生動又有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教學《小松鼠找花生》時,筆者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為學生播放《小松鼠找花生》的動畫片段,既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生營造了輕松、平等、愉快的學習環境。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能夠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實現語文作文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重要意義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4)04-0273-01
一、課外閱讀為小學生儲備文學知識
人生來就有好奇心。處在學校這種智力不斷沖撞的環境中,少年兒童時期,正是一個求知欲洶涌勃發的年齡,一本稍微有趣的讀物,就能點燃對書籍的強烈好奇。書是什么?是歷史、自然、人靈魂的記載。讀書,不僅能開拓視野,增添知識信息,了解和認識世界,還能滿足兒童天然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學生的記憶力強,大量的閱讀后,哪怕是囫圇吞棗的閱讀,也能儲備知識。當他們長大或工作時,會發現胃底層,有未來及得消化的豐厚的積存,從而大受裨益。
二、積累和構建文化
學生通過閱讀在腦海里點滴積累的有意義的東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課文閱讀是學生積累和吸取優秀文化營養的主要窗口,但學生文化的積累和文化的建構更多的還要依靠課外閱讀。在閱讀中,“各種信息、文化因子在頭腦里聚集、碰撞、滲透、積淀?!敝鸩浇嬜约旱奈幕?。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事實也證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實際上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在教師指導下,靠學生課外自學、自修而成。只囿于課本里的幾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語文能力的。只有在長期的課外閱讀過程中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形成文化的積淀,逐步建構自己的文化。
三、構建智力背景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是智力和思維發展的源泉,通過廣泛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使學生獲得知識底子、智力基礎,乃至情感、審美基礎。他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學生的學習越困難,他的腦力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就象感光力弱的膠卷需要更長的感光時間一樣,成績差的學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長時間的科學知識之光來照耀。不是補習,不是識字一樣的督促,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特級教師錢夢龍在談到自己少年時代的經歷時就曾說到:“是大量的課外閱讀使一度被老師認為是低能兒的他奇跡般地改變了命運,進入了優等生的行列。”可以說課外閱讀可以改變人生。
四、提高素養,培養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
【關 鍵 詞】 課外閱讀;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得扎實、學得活潑,是啟迪智慧、鍛煉才能的一條主要途徑,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許多老師雖然認識到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缺少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手段,導致許多學生并不愛看書,因為父母、老師的規定不得不讀,只要老師看不見,他們寧可發呆也不愿讀書,即使捧起書本來,涉略面也比較單一、膚淺,多數女生喜歡童話事故,男生更多選擇科普讀物或卡通書。再加上課外閱讀本身不易掌握,在校課時緊張,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在校外,教師對課外閱讀的完成情況不能很好掌握,而家長沒有很好地了解課外閱讀的要求,在閱讀書籍的選擇上存在一些誤區,更談不上有效地指導了,這些狀況造成了學生閱讀量少、語言的吸收和積累不夠,閱讀質量不高的局面?;谶@些弊端,我們教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作、說、讀、寫的能力。
一、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
1. 教師可以統一指導的讀物。一是要充分利用好與我們現行教材相匹配的自讀課文。在課堂教學中,我相機滲透,點撥學生閱讀書中與課文相關的文章。二是班級可以統一訂購一兩份適合學生閱讀水平的報刊,或從圖書館統一借閱一種圖書,作為統一指導的讀物,讓學生按部就班地閱讀。
2. 支持學生自由選擇讀物。對于學生自由選擇的讀物,我也給予宏觀上的指導,教會學生選擇內容積極的讀物閱讀,我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家庭、查閱資料、親臨書店等方式搜集了大量適合中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目。這些書目又分為必讀和選讀兩種,開學初將書目分別印發給班級每位學生,并張貼在班務欄內。
3. 為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教師要做有心人,平時積累有關材料,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四大名著讀物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可向他們推薦兒童讀本,指導寫讀書筆記,可以記的內容有:語文基礎知識、優美的詞句、精彩的描寫、生動的對話、好的開頭和結尾、精辟的議論、寫作常識以及文章的結構提綱、歷史地理以及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或趣聞、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跡及豪言壯語等。
二、課外閱讀對小學生發展的重要性
1. 課外閱讀有利于小學生發展個性。要培養孩子的思想情操,提升孩子的素養和修養,開闊孩子的視野,塑造孩子的個性,使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擴大孩子的課外閱讀面,閱讀好的書刊。而整天埋于題海,不關心世事的孩子其個性往往比較憂郁、孤僻。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必須學會因材施教,擴充孩子的課外閱讀量,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使每位孩子都有自己最獨特的個性,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 課外閱讀有利于提升的學生思想品德素質。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偶像,在自己心中樹立一個英雄形象或學習的榜樣,而老師、科學家、軍人、醫生、工程師等這些崇高的職業人士往往會成為他們學習和模仿或崇拜喜歡的對象,相當一部分學生是通過閱讀各類書籍認識的,學生在閱讀時會潛意識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時刻規范自己的言行,無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
3. 課外閱讀有利于語文水平的提高。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課外拓展和延伸,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課內閱讀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和獲取知識經驗所起的作用相當明顯,但如果沒有課外閱讀的輔助,不管課內閱讀的效率有多高,都不會收到明顯的成效,甚至會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要訓練和培養學生閱讀的熟練技巧,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只有通過有計劃的、大量的閱讀,以及進行多種閱讀方式的訓練。課外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具備較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
4. 課外閱讀有利于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語文水平的提高,同時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很多正面影響。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學生會將自己從課外學到的知識融匯到他們從課內書籍中所獲得的知識中去,融會貫通,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使知識更加牢固。這對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其他學科的學習都起到了極好的互助作用。
5. 課外閱讀有利于開發智力。課外閱讀可以擴大學生們的智力背景,書讀得越多,知識面就會更開闊。同時會讓學生在閱讀中豐富頭腦,使他們的思維更活躍更具有靈活性。在遇到問題思考時不會特別費力,他們會從自己以往積累的知識財富中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會比其他孩子多樣。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這條途徑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思維也相對靈活起來,這就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智力來源。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使自己先成為一個熱情的讀者,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淀,這樣才有能力指導學生,為學生的課內閱讀能力的拓展保駕護航。課外閱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諧發展是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它需要學校、社會、教師、家長的共同關注。與書為友,和孩子同讀,伴孩子成長,讓孩子徜徉在書的海洋中,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
【參考文獻】
[1] 邢真. 中小學課外閱讀指導與實踐[M]. 天津:新蕾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