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8 08:50:4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黨的十報告中指出:“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環境衛生是一項重要內容,但受各種因素影響,農村的基礎設施往往存在諸多不足。有資金問題、有規劃問題、有基礎設施問題,更有的是人們的意識問題。這些問題最終會影響到村民的生存環境。好的生存環境,必然會村民的幸福感、滿足感,促進人的潛能的發揮。
隨著社會建設的不斷深入,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人口迅速膨脹,農民集中居住區規模也迅速擴大,但在村鎮建設中往往忽視了與老村莊、土地、環境及二三產業發展的有機聯系,加上原有基礎設施落后和環境管理制度和手段的缺失,造成了嚴重的“臟亂差”現象,使整個村鎮建設面臨諸多困難,已日益成為帶有普遍性和敏感性的社會問題。
目前農村基礎建設中,地面上建設非常快,也是富麗堂皇,但現代化的標志不僅僅是地面上的這些可以看得見的,其實還有一些看不見的現代化的一個標志或者他的因素在里邊,比如我們的基礎設施下水道等,因此在建設規劃中,一些地方根本沒有考慮進去,以至于一遇上極端災害天氣,問題凸顯,給百姓的生活帶來很大不便。
農村基礎建設中的常見問題。
1、在農村,過去人們的居住相對較為分散,隨著農村建設的加快,甚至一些地方農民都進入了集中居住區,雖然享受到了城市快捷便利的生活,但同大多數城市一樣,城市中出現的問題在農村也時常發生。例如,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水循環發生變化,大氣環流出現異常,造成了異常天氣氣候事件不斷發生的復雜局面,強降水等災害性天氣的頻次、強度有增多、增強的趨勢。資產和人口高度集中,承受災害的脆弱性增大,受災損失就越來越大。
2、在農村基礎設施中,由于各種因素,往往是規劃標準底,財力投入底、維護要求底
不少房屋,特別是村民住宅按自然地坪標高自行建設,室外地坪標高高低不一,不少地區低洼易澇。
在村鎮道路維護方面,主次干道的修復、拓寬、改造等,缺乏目標計劃,往往是出現問題再修補。
道路的路燈設施,缺少有效管理,維修不及時,時常給百姓出行帶來不便。
在村鎮河道管理方面,缺少制度標準,例如河道的設施,河道的清淤,等等。
垃圾污水的處理也不夠到位,亂扔垃圾,隨意堆放,不及時清理到處可見。特別是夏秋季節,蚊蠅肆虐、臟水橫流、臭味撲鼻的現象也時常發生。
村鎮的衛生工作,問題更多。農民雖然住進了現代化設施的房屋,但衛生觀念依舊保留著分散居住時的習慣,臟亂差隨處可見。尤其是個別外來戶,落后的衛生觀念一時難以糾正,加上沒有“落地生根”的第二故鄉觀念,因此不珍惜居住地的生活環境。
與此同時,城市污染也不斷向農村轉移。生態環境是統一的系統,雖然城鄉之間存在一定的地理分隔,但兩者緊密相聯不可分割,相互影響。在城市經濟發展較快的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周圍的農村耕地、林地、河道正面臨被蠶食和污染的危險,小城鎮的快速建設又加劇了這一危險。由于地區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城市退二進三,一些高污染企業向農村搬遷,大量外來務工人員不斷涌入,造成土地污染、工業廢水污染、廢棄物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嚴重問題,在“項目下鄉”的同時,也帶來“污染下鄉”。而這一切。村鎮建設的規劃者都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二、加強農村基礎建設的對策措施:
1、壯大村級財力,加大村鎮建設投入。
村鎮建設,不能“等、靠、要”,必須自己主動出擊。而離開經濟財力,建設就無從下手。要壯大村級財力,首先是村委班子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借助政策效應,積極培育自身優勢,通過自身增強“造血”功能,堅決克服通過“輸血”來脫貧致富的心態。其次是必須因地制宜,要針對不同類型,宜工則工,宜農則農,探索一條符合實際的強村富民路子。以蘇南常熟為例,還有許多以農業為主的村,可以通過大力推進土地流轉,依托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這一平臺,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既壯大村級財力,同時促進農民增收,并提升為農民服務的能力,解決農民流出土地的后顧之憂。適合發展物業的村,要拓寬眼界思路,不局限于本村本地,而要把資產轉化為資本、資本轉化為股份,增強投資能力,提高投資效益。
有了必要的經濟實力,接下來就應考慮如何加大在村鎮建設中的投入,努力做到科學合理安排。
2、加強各部門的溝通協調。
村鎮設施建設涉及到方方面面,在規劃農民居住房建設的同時,還應考慮到治安、水利、環保、綠化、村容衛生等內容,有必要請各個方面的專家共同參與,共同制定好村鎮設施規劃。
在規劃村鎮道路時,要將供水、排水、供氣、供熱、供電、通信、有線電視、消防、公共交通、園林綠地、環境衛生、無障礙設施等依附于村鎮道路的公共設施,與村鎮道路同步建設。
提高河道水質方面,在水系調整、河道堵塞、河道圍堰、建排水管網等項目建設上,要建立好水系圖紙。河道設施應當保持完好、暢通、整潔、有效。防止污水直接進入河道,始終讓百姓生活在綠水青山的環境中。
新建、改建、擴建村鎮道路時,應當同步建設村鎮道路排水出水口。還沒有按排水規劃建設的臨時性排水出水口,要按照排水規劃逐步改造。
設置在城市道路上的各類窨井設施,應當符合有關技術規范和標準;出現破損、移位或者丟失時,應當及時修復、正位或者補缺。
村鎮照明設施的設計、建設應當遵循節能、環保、美觀的原則,符合村鎮照明專項規劃要求,與主體工程建設同步進行。
在引進項目時,堅決杜絕高污染企業,決不能因貪圖眼前利益,去損害全體村民的長遠利益。農作物的管理中,也要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等物質,防止污染殘留在土壤及河道中。
3、共同參與、共同管理、共同享受村鎮建設成果。
村鎮建設是全村百姓的事情,就必須要在人人參與上下功夫,讓百姓共同參與、共同管理、共同享受。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印發宣傳材料,固定專門版面,圖文并茂宣傳村鎮建設的政策、意義和效果,充分發揮好宣傳的溝通紐帶作用。還應通過黨員干部示范帶頭,鄰里鄉親相互監督,倡導文明的衛生行為,潛移默化增強百姓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習慣,共建美好家園,形成人人“愛護環境、講究衛生、崇尚文明”的良好風氣。
通過百姓共同參與,常年保持一支穩定隊伍。增加保潔員,提高工資待遇,調高工作標準,對村鎮環境實行全天候、常態化保潔,防止出現反彈現象。科學定位垃圾堆放點,引導百姓有序整潔堆放,做到垃圾日產日清。
要健全規章制度,明確各級責任考核。重點針對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著力改進和完善管理各項制度,制定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鄉規民約,建立健全全村設施維護、河道管理、綠化養護、環衛保潔、垃圾收運、違建管控等方面的標準和制度。以保潔員為例,要制定其行為規范、保潔質量、綠化管護、病媒防治為主要考核內容的考評細則,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把責任與其分配收入掛鉤,對不合格、不稱職的堅決淘汰,提高保潔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應急預案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引起或者可能造成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造成的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它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1]。本文通過對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今后完善該體系的合理建議。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現狀存在的問題
1.1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財政經費投入明顯不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必須迅速投入大量的人、財、物力,目前來看我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建設經費投入水平偏低,以政府投入為主的經費不足嚴重制約了衛生應急處置能力的提高。
1.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建設資源配置效率較低,應急指揮系統有待完善目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建設資源的使用管理方面存在著“重投入輕產出”、“重分配輕管理”、“重數量輕效益”等現象,資源配置比較粗放[2],資源配置標準和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尚未建立。應急指揮系統建設也缺乏激勵和考核機制[3]。
1.3應急隊伍素質不高很多醫務人員缺乏公共衛生方面的知識、觀念和必要的技能,沒有具備在實踐工作中發現某些公共衛生問題和事件的敏銳眼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重視和認識程度不夠 ,尤其是缺乏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流行病學現場調查、疾病監測報道、突發事件現場處理處置判斷等能力[4]。
1.4構建傳染病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體系不完善構建傳染病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體系不完善,并沒有在實際工作中完全落實其作為傳染病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總綱。
1.5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預案不完善對于群體性心因反應事件、群體性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等事件的應急預案的制定工作為給予足夠重視。
1.6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保障措施相對滯后面對危及公眾健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們既要做好醫療救治工作,又要與相關部門配合,完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控制、預防等工作,因此,要求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保障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擺脫傳統束縛[5]。
1.7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聯動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一旦有突發事件發生,衛生各部門需要快速采取反應,動員和組織力量,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聯動體系建設尤為重要。
2對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建設的建議
2.1經費投入不足,需要大力增加投入力度積極建議政府增加萊蕪市鋼城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財政撥款,并通過爭取社會資金及相關萊蕪市鋼城區建設項目等方法,讓更多的資金用于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資儲備房屋的新建改擴建工作、完善實驗室相關設備配置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萊蕪市鋼城區立突發事件應急流行病學調查、傳染源的隔離、醫療救護、現場處置、衛生防護、應急疫苗等有關物資、設備、設施、技術與人才資源儲備。
2.2加強應急隊伍素質培養,增加培訓力度建立萊蕪市鋼城區實用高效的應急培訓體系,制定系統完整的培訓方案,通過積極引進各類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加強現有應急隊伍專業培訓,聘請內地學術專家來舉辦培訓講座等,切實全面提高萊蕪市鋼城區應急隊伍相關知識儲備及實踐技能操作能力。
2.3進一步完善我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預警體系在以前預防突發公共衛生應急基礎上,運用現代統計學方法進行監測數據軟件分析,建立傳染病監測自動預警信息平臺工作模式,進一步加強對各類疫情信息的收集、歸納、綜合分析及處理能力,強化專業預警預報信息系統的建設,在疫情爆發流行的早期,及時采取有效的快速應對措施,延緩疫情的蔓延,降低疫情損害。有關單位應當充分利用大眾傳媒(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應對突發事件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會防范突發事件發生的意識,提高人民群眾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應激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M].北京:中華法律出版社,2012:1-2.
[2]譚曉東,陳小青,王鳳婕,等.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控制概述[J].中國公共衛生,2012,39(8):901-903.
[3]柳耀遠.加強基層疾病控制應急機制建設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0,19:82-83.
【關鍵詞】:廚房; 衛生間; 給排水;采暖
中圖分類號:S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給排水設計
1衛生潔具的設置
廚房是裝修的重點,良好的布局是精裝優劣的前提。形象化設計和個人裝修風格使得所用潔具各不相同,總體是成套潔具。
目前,衛生間大多設計成一個封閉的內室和一個開敞或半開敞的外室,內室中設置浴盆或淋浴器和便器,進行洗浴和便溺,外室中設置洗面盆和洗衣機,這是常見的衛生間內設置三盆的方案。實踐證明,這種方案中,忽略了日常生活中另一必需的用水器具―――拖布盆。畢竟廚房、衛生間、內陽臺等部位不使用木地板而需要清掃,因此有必要在衛生間內設置拖布盆。由于拖布盆排放的水較臟,其上又要掛拖布,所以將其安置在內室為宜,這樣外室只設洗面盆和洗衣機,美觀整潔.由此可見,衛生間內應設置四盆:浴盆、便器、洗面盆和拖布盆。
2管道井的設置
為了房間整潔,現在設計一般都要做管道井,水暖使用的稱為水暖井。水暖井已經從排水管、給水管發展成多管道類型。比如以前暖氣管道采用雙管布置,而分戶計量要求每戶都是水平埋地管道,主干管放到了管道井內;自來水一戶一表使得有些地方自來水表放置在室外表井內,每戶都有一根上水立管等。因此,住宅中的管道越來越多,可規納為如下8大類:①自來水管道;②熱水或太陽能管道;③中水供水管道;④糞便污水排水管道;⑤洗滌廢水排水管道;⑥廚房排水立管;⑦采暖管道(北方采暖地區);⑧煤氣管道(有集中供煤氣的地域).上述8種管道的立管(煤氣管道應明敷除外)全部安裝在管道井中.為便于廚房、衛生間之間共用管道井,廚房、衛生間在平面布置上應相鄰為宜。
3室內管道的設計
管道離開管道井后的布置是房間整潔的一個重要方面。各種立管設在管道井中,室內的橫支管應盡可能暗裝或隱蔽,以保證室內整體的潔凈和美觀.自來水、熱水管道入戶后一般是地埋式,中水管道只接便器也適宜地埋,煤氣管一般是單立管至用戶。水表應放在便于查看又不妨礙室內美觀的位置。衛生間可以設計到水表后或者埋地出地面管道處設閥,閥后留給裝修空間的管道可不予安裝,但是所設計的器具位置應該是清楚的。
廚房、衛生間漏水現象時有發生,不但影響了室內衛生,有時還會影響樓上樓下的鄰里關系,所以室內排水管道的設計應給予高度重視。當各種主立管安裝在管道井中后,就應考慮排水的小立管和橫管的設計安裝問題。目前,用水器具排水最常用的方法是:器具及地漏的小立管穿過樓板接至排水橫管上,排水橫管再接至排水主立管上。小立管穿樓板處,往往成為漏水的主要位置,同時這些管道在下層室內,造成室內環境不雅觀。有的住戶為了美化室內環境采用安裝吊頂的辦法遮擋排水管,但當發生漏水時,吊頂被污水侵濕,水跡同樣影響了室內的美觀。
要從根本上解決排水管外露及漏水的問題,可采用同層排水敷設。同層排水顧名思義就是說本層的排水問題在本層解決,安裝、檢修等不影響下一層,當然排水立管還是貫通各層的。它具有①房屋產權明晰;②衛生器具的布置不受限制;③排水噪音小;④滲漏水機率小等優點。
衛生間同層排水管道設置,使衛生間污水橫管不進入下層空間.同層排水做法分為3種:降板同層排水;不降板同層排水;衛生間墊高法.①降板同層排水。這種方法做的比較多,一般是衛生間樓板下沉350mm左右(根據需要可適當調整),作為管道敷設空間,污水橫管設于下沉室內。②不降板同層排水,采用側排方式。這是指衛生間潔具后方砌一堵假墻,形成0.3m左右寬布置管道的專用空間,排水支管不穿越樓板在假墻內敷設、安裝,在同一樓層內與主管相連接。③衛生間墊高法。墊高衛生間地面的墊層法采用得不多,原因是容易產生“內水外溢”,最主要的是不符合無障礙設計。在老房改造中不得已的情況下偶爾采用。
4關于“三表出戶”
現在大多數情況下,各地設計要求水電暖三表計量.目前電表均能做到,給水表、煤氣表較難做到,三表出戶不應該強求一致。在有管道井的情況下,給水表出戶可以設在管道井內;對于多層,設在戶外也是可能的.一味強調“三表出戶”可能影響或限制廚房、衛生間的合理布局。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戶外遠傳計量技術、智能卡收費系統已日趨成熟,必將取代傳統的人工抄表收費的方式、山東省已于1997年10月在臨清市投入使用“智能卡取水計量收費系統”,改傳統的“先用水后繳費”為新型的“先繳費后用水”。這種方式不僅可禁止計劃外用水,而且便于通過調節水價來實現節水的目的,同時防止了拖欠水費的現象。同樣,用氣和用電都可采取與此相似的智能卡系統。因此,不應過分強調三表出戶。
二、采暖設計
1暖氣片設置
有集中供暖的住宅中,必須對廚房、衛生間進行采暖設計。廚房一般位于住宅的北外墻,窗子較大,如果不采暖,溫度往往偏低,有時會造成水管結冰。經驗表明,廚房內的溫度以14℃以下為宜,這樣的溫度下,烹飪時不會有太冷的感覺,生鮮菜食也不易變質。衛生間內室一般設浴盆或淋浴器和便器,它不同于專用的浴室,因此其內溫度既要考慮到洗浴時需要較高的溫度(一般為25℃),又要兼顧平時便溺時溫度過高使人不舒服,所以溫度選取20~22℃較為合適,如果無集中供暖或非采暖期室內溫度較低,洗浴時應采取可靠的電取暖措施。衛生間外室的溫度與其他房間相同即可,一般為18℃。
廚房、衛生間內室的面積狹窄,各種設備又多,用水量大,較潮濕,所以其內的暖氣片應采用耐腐蝕、體積小、質量輕的產品,如鋁合金暖氣片、鋼制扁管衛浴型暖氣片等。暖氣片安裝也要靈活,如:當暖氣片落地安裝有困難時,可掛在墻壁上;衛生間的外室無外墻或直接與其他采暖房間相通時可不單獨設置暖氣片等。
2采暖管布置
在初期一些分戶計量設計中曾有一些衛生間與臥室或客廳相鄰時臥室或客廳頂板出現漏水的情況,經排查原因為:衛生間地面雖然作了防水層,但常規防水層敷設做法對有埋地管道的地面不適合,常規做法的防水層在無埋地管時確實能防止上一層衛生間地面的水向下一層衛生間滲漏,然而由于有埋地管道從衛生間隔墻處穿過,雖然穿墻管道通常設有套管并內填密封材料(暖通專業做法一般為建筑防水瀝青嵌縫油膏),但由于埋地管道為塑料管道,具有線膨脹系數較大(約為鋼管的10倍以上)的特點,采暖熱媒水溫度的不穩定帶來塑料管的伸縮,勢必會使套管內產生縫隙。這樣,衛生間防水層上部的水就順著縫隙流向臨室的墊層內并向下一層房間滲漏。本著水暖不分家原則,做衛生間水暖時,兩專業應相互了解、配合、協調,如將衛生間防水層上提,使散熱器位置與地漏位置盡量遠離,埋地管道位于地面找坡較高處,這樣此處可以不積水或少積水。
三、結束語
給排水、采暖系統看似簡單,但是是密不可分的兩個專業,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必須統籌.廚房、衛生間的水暖設計,其設備的平面布置、選型、管道敷設等是各專業設計中的重點和難點,要與其他專業相互配合、密切協調。因此,應加強和提高廚房、衛生間整體設計的觀念,使建筑、結構、給排水和采暖相協調。
應 急 預 案
第一部分 總 則
一、指導思想和目的
為貫徹落實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區(鄉鎮)應急預案編制指南(試行)的通知》(衛辦應急發[XX]215號)文件精神,規范基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依法規范、科學有序、及時有效地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結合轄區實際,制定本轄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二、工作原則
(1)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街道辦事處在上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組織協調各職能部門,基層衛生組織、社區居委會、駐轄區單位、企業等共同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2)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定期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危險因素的調查,及時發現各類危險因素,制定并落實相應的監測預警和預防控制措施;普及衛生知識,提高居民自救、互救、逃生技能,提高各類組織和居民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
(3)快速反應,依法處置
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系統建設;做到早發現、早報告、及時正確處理;普及法律知識,加強執法監督,保證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措施依法得到嚴格執行。
(4)群專結合,科學防控
應明確社區組織與專業防控機構的職責分工,發揮社區優勢,廣泛動員社區各種力量,培育志愿者隊伍,積極配合,協助專業防控機構,依法、科學、規范、有序地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強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屬地管理的原則,實現條塊間的有機結合。
第二部分 組織機構
一、領導小組
成立**街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組長由街道辦事處主任**擔任,副組長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副調研員**同志擔任。成員包括街辦各職能部門相關人員以及社區居委會主任(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附后)。
二、社區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領導小組下設**街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公室,負責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的指揮、組織和協調;監督檢查各部門、各單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履行職責情況。
辦公室下設4個工作組
1、綜合協調組:由黨政辦、綜治辦負責協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處理和控制過程中的有關工作;協調做好社會穩定和安全保衛工作;負責社區內外聯絡及日常事務,及時匯報防治工作的動態。
2、應對防控組:由社會事務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協助衛生部門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救治,信息的收集、分析及上報等工作;組織和動員居委會力量,開展自救和互救,參與群防群治。
3、宣傳動員組:由黨政辦、社會事務辦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工作的社會宣傳、新聞報道、普及防病知識。
4、后勤保障組:由會計核算中心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做好物資供應、經費籌集和后勤保障等項工作;并做好物資和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部分 日常工作措施
一、社區應急處理日常管理機構
各社區、單位應有相應的部門承擔本單位的應急處理日常管理工作,組織對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危險因素的調查和隱患排查;組織技術培訓;監督檢查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情況,重點做好學校、建筑工地等高危場所防控措施的落實工作;組織應急物資準備工作。
二、社區衛生應急技術機構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技術機構負責本單位專業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醫務人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協助社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監督、檢查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情況;協助上級醫療機構開展病人的初診、轉診和應急醫療救治工作。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報告與通報
1、監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運行、維護好法定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監測報告網絡;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日常監測;接受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和專業防治機構的業務指導,保證監測質量。
2、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隱患,也有權向上級政府部門舉報不履行或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部門、單位及個人。具體報告內容、程序、方式及時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國家救災防病與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規范》、《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3、通報:社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按照上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機構的授權,及時、準確、客觀、全面地向轄區居民和單位通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信息和應對措施,保障各項應急工作順利開展。
第四部分 疫情應急響應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和終止
1、應急反應原則:接到上級政府發出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時,街道辦事處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作出相應的應急響應,組織做好應急處理所需的人員與物資準備,采取必要的預防控制措施,服從上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構的統一指揮和調度,支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區的應急處理工作。
2、應急反應措施
(1)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組織本轄區各有關單位、社區居委會,協調人員、物資、交通工具、相關設施和設備,參加應急處理工作。
(2)配合專業防治機構,對轄區內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提供相關信息;協助衛生部門做好病人的隔離、醫學觀察工作。
(3)轄區內發生疑似食物或職業中毒時,及時向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報告,并協助衛生、安監及其他相關部門做好中毒樣品的采集及其他各項公共衛生措施的落實工作,配合做好現場保護工作,組織群眾疏散,協助專業機構開展中毒原因調查。
(4)根據政府的信息和宣傳要求,在轄區內做好宣傳貫徹和解釋工作;組織相關單位和個人開展健康教育和應急知識、技能的培訓工作。
3、應急反應的終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根據上級政府做出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終止決定,確定本轄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終止。
二、善后處理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配合上級部門,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評估、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報告和處理過程中,有、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信息系統
各社區、單位應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系統,為上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救治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監督機構提供相關信息。
二、醫療救治隊伍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承擔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并按照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設置隔離和留觀病床;承擔或協助技術部門開展相應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醫療救治和運轉工作。
三、經費和物資保障
街道辦事處應配合相關部門,落實社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財政補助政策。各社區、單位應結合實際情況,做好相應的應急物資儲備工作。
四、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
街道辦事處負責并組織社區、單位、群眾組織,開展廣泛的衛生宣傳,充分動員社會和群眾的力量,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宣傳材料等各種形式對社區居民廣泛開展宣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的普及教育,宣傳衛生科普知識,指導群眾依法、科學應對突發衛生事件。
附:**街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名單
【摘要】金屬熱處理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影響人體健康和污染作業環境的危險和有害因素,本文結合軸承工廠設計經驗,通過分析軸承零件熱處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危害因素和原因,闡述了在軸承熱處理車間設計中應該采取的安全衛生措施設計。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metal thermal treatment causes a lot of dangerous and harmful factors which will affect workers' health and pollute workshop environment. Based on experiences of bearing factories designs, my paper investigates harmful factors generated during the produce process of bearing parts' thermal treatment and their casues. My research deals with the safety and sanitation measures design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 designs of bearing thermal treatment workshop.
【關鍵詞】安全衛生;危害因素;設計;措施
[Key Words] Safety and Sanitation; Harmful Factors; Design; Measures;
軸承熱處理是軸承零件加工過程中的重要工序,同時又是軸承制造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大戶,雖然隨著科技的發展,熱處理技術和裝備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生產過程中仍然有很多影響安全衛生和工作環境的因素產生。進入現代社會,以人為本的理念已滲透到各個層面,為保障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工程設計中安全衛生設施的設計尤顯重要。
1 軸承熱處理常用工裝設備類型
軸承零件熱處理車間生產環境較差,生產設備是產生不利環境因素的主要來源,目前軸承行業熱處理車間的生產大部分是從淬火加熱開始,常規工藝為馬氏體淬火、滲碳或碳氮共滲、清洗、回火,淬火冷卻介質主要為油基,清洗用蘇打水。常用工裝設備類型有:
(1)自動化生產線:按設備結構有網帶爐、鑄鏈爐、輥底爐、滾筒爐和轉底爐生產線,課進行軸承零件的加熱、冷卻、清洗、回火。
(2)多用爐及井式爐:周期式爐,滲碳或碳氮共滲、淬火。
(3)真空爐:主要用于一些要求較高的小尺寸軸承零件的淬火、回火。
(4)感應加熱設備:目前主要應用在轉盤軸承和轎車輪轂軸承的熱處理。
(5)鹽浴爐、油爐:主要用于等溫分級淬火和生產輔助工具的熱處理。
(6)清洗設備:零件油淬火后的必備工序,主要采用高壓清洗液清洗。
(7)氣氛發生裝置:用于制備淬火加熱的保護氣氛。
2 軸承熱處理車間常見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抽成零件熱處理生產過程中存在很多易燃、易爆物質和有毒有害的輔助生產材料,易造成各種危害。
2.1 常見的危險因素
軸承熱處理生產常見的危險因素有:易燃、易爆、毒性物質,熾熱物體及腐蝕性物質,墜落物體,工業用電等,其來源和危害程度見表1。
表1軸承熱處理車間常見的危險因素
危險類別 來源 危險程度
易燃物質 淬火用油;滲劑、燃料和制備保護氣氛的原料:甲醇、乙醇、丙烷、液化石油氣、氫等 油溫失控超過燃點既自行燃燒,易釀成火災;氣體燃燒瀉出后遇明火既燃燒
易爆物質 熔鹽;滲劑、燃料和可控氣氛;高壓氣瓶、儲罐 熔鹽遇水即爆炸;燃氣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一定極限遇明火既爆炸
毒性物質 液體碳氮共滲用的原料及排放物:氰化鈉、氰化鉀等;氣體滲碳的排放物:一氧化碳;鹽浴中的氯化鋇、亞硝酸鈉和鋇鹽渣 造成急性中毒死亡
熾熱物體及腐蝕性物質 高溫爐;熾熱工件、夾具和吊具;熱油、熔鹽;硫酸、鹽酸、硝酸、氫氧化鉀 熱工件、熱油、熔鹽和強酸、強堿使皮膚燒傷
墜落物體 工件裝運、 起吊 機械傷害、砸傷
工業用電 高頻、中頻設備、一般工業用電 觸電、雷擊
2.2 常見的有害因素
軸承熱處理生產常見的有害因素有:熱輻射,電磁輻射、噪聲,有害氣體等,其來源和危害程度見表2。
表2軸承熱處理車間常見的有害因素
有害類別 來源 有害程度
熱輻射 高溫爐、熾熱工件、夾具和吊具 作業環境高熱,造成疲勞、中暑
電磁輻射 高頻電源 可能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噪聲 真空泵、壓縮機、通風機;超聲波清洗設備;工件輸送機構轉動;工件撞擊和摩擦 長期處于高強度噪聲環境里會造成聽力下降
有害氣體 鹽浴爐煙霧;淬火油煙;一氧化碳、氨和甲醇、乙醇蒸氣;強酸、強堿揮發物 引發各種慢性疾病
3 工廠設計中軸承熱處理車間的安全衛生措施設計
工廠設計中的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設計要遵循國家主要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對一切可能出現的危害因素,設置安全防護措施。
3.1 合理布置
(1)廠房宜建成獨立、單層建筑,但在當前的軸承工廠建設中,為使物流和用地更合理,基本都建成聯合廠房,熱處理車間應該布置在聯合廠房靠外墻的一側或一端,利于采光、排氣、排塵和消防,并設隔墻。
(2)廠房內設備布置應按生產流程做到工序銜接合理,工件運送線路短,設備間距合理,操作檢修方便,符合安全衛生標準的要求。
(3)相同類型、產生相同危害的工序和設備集中布置,酸洗、高頻等設備應隔成單獨房間,液氨、液化石油氣等儲罐應在車間外設立獨立房間,有危害的生產物料也要單獨設立房間。
3.2 安全措施設計
(1)防火、防爆
軸承零件熱處理車間防火等級為丁類,耐火等級為一、二級,墻體、隔墻、屋頂、地面必須為耐火材料,廠房內要配備足夠的消防設施。儲氣罐、化學物品等易燃易爆物料設置單獨陰涼的房間,房間要全室通風,設防火、防爆裝置。鹽浴爐生產區域遠離水源,敞開式淬火油槽和油爐設蓋板,平時在沒有工件進出時蓋上,近處杜絕明火。
(2)電氣安全設計
為防止人體直接、間接的觸電,電氣系統要采用安全電壓;保護接零或保護接地系統;漏電保護;絕緣;電氣隔離等。開關盒、高壓設備、配電設備等要設好防護,設計時必須嚴格遵守安全距離的規定;選用熱處理爐要有防止誤操作的安全聯鎖保護裝置。
(3)防機械傷害
設備布置間距應符合安全操作的距離要求,通道標志明顯,利于工件運送和吊車起吊;再制品件、料箱、料盤、物料等應設集中堆放地,離通道要有安全距離,避免人員碰傷。軸承熱處理車間設計中,自動化生產線的控溫儀表和爐子之間的配線通常采用地溝敷設,設計時要設防滑蓋板 ,車間地面也應采用防滑材料。開放式的設備傳動裝置要設安全防護裝置或護欄,油槽、水槽等設蓋板。
(4)空氣污染防護
軸承零件熱處理生產過程中污染空氣環境的主要有廢氣、粉塵,常規熱處理設備產生的主要污染為爐內熱氣、水蒸氣和油煙,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通風形式排放。通風方式分為局部通風和全室通風,局部通風是在產生污染物的源頭通過風機和管道進行高空有組織排放,是防止室內污染優先考慮的通風措施。在污染源分散或不確定情況下,或在采用局部通風方式難以保證達標時,可采用全室通風無組織排放,可稀釋環境空氣中的污染物。
封閉式淬火油槽、清洗機和回火爐進出料口、回火油槽、鹽浴爐等產生的廢氣,不需處理直接設置局部通風設備捕捉后高空排放,排出口高度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鹽浴爐、清洗機的通風系統不要和其它通風系統合用。氣氛制備間、高頻間、化學品庫、工具庫等設全室通風,定時或定期排風。車間地面、設備、建筑構件、吊車等表面積塵,宜采用真空吸塵,不得采用壓縮空氣吹掃 ;砂輪機等產塵設備不得和產生水蒸氣、酸堿蒸氣、油煙等設備合用通風系統
(5)防暑降溫
軸承零件熱處理因為設備都是加熱爐,夏季工作環境比較差,防暑降溫要從工藝設備選型、廠房總圖位置、建筑型式和通風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來改善。
在總圖布置中,廠房的位置要考慮朝向和風向,最好按夏季有利的方位布置,主要進風側不得加建有礙進風輔助建筑。生產廠房內部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廠房要有足夠的高度,開設天窗或屋面通風器,通過門窗自然進風。進風窗下沿距地面不應高于1.2米,開啟面積應滿足通風要求。工藝設備選型要選擇節能設備,爐子外殼溫度要符合行業標準。操作工位設崗位風扇,車間要設條件良好的工人休息室。
(6)防噪聲
軸承熱處理車間產生的噪聲主要是風機、空壓機和通風噪聲,通常采取消聲、隔聲和隔振措施。保護加熱氮氣制備裝置使用的壓縮空氣最好用廠內空壓站集中供應,如果無條件,在車間內設隔間做消聲、減振處理,機械通風裝置的風機一般設在室外。
4 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應用和發展清潔熱處理技術已經成為普遍共識,真空、離子、可控氣氛等熱處理新工藝新技術已經逐步應用。因此,設計人員在熱處理車間的設計上,應積極推廣清潔熱處理生產技術,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從源頭削減污染,減少或避免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消除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
【參考文獻】
【1】GB15735-2004金屬熱處理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S].
【2】JB8434-1996熱處理環境保護技術要求[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