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7 10:23:1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舞蹈藝術的審美特性,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摘要 舞蹈不僅是人類最早發生的文化現象之一,而且還是原始人類生命展現內心情感的外在表現,并且舞蹈也是隨著人類肢體的變化而發展、變化的。中國民族舞蹈是在人民群眾中被廣泛流傳的,并且民族舞蹈都是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及地方特色的,我們所指的中國民族舞蹈大多是指中國近代的舞蹈。中國民族舞蹈作為審美對象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特征,而對于中國民族舞蹈的欣賞就是通過欣賞中國民族舞蹈特有的韻味來體會其內在的美和外在的美,以便能使欣賞者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
關鍵詞:中國民族舞蹈 審美特性 欣賞藝術 中圖分類號:J72 文獻標識碼:A
一 中國民族舞蹈的溯源
各國的學者對于民族舞蹈這一概念的看法有著不同的理解,他們各自在不同的書籍、著作及論文當中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給民族舞蹈做出了諸多不同的解釋。雖然這樣的狀況讓人難以給民族舞蹈下準確的定義,但是這樣的情況卻大大拓寬了人們對民族舞蹈的了解途徑,同時也豐富了民族舞蹈的理論知識。
雖然四五萬年以前的中國就漸步進入了氏族公社時期,但是在母系公社時期和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就出現了隨葬的裝飾品,這些隨葬品證明了中國早期的人們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審美意識及宗教意識。并且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人們宗教意識的增強就產生了非常多的宗教祭祀活動,這些宗教祭祀活動基本都是通過舞蹈的形式來進行的。這些最原始的祭祀舞蹈雖然沒有留下后人可以直接看到的具體形象,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現存的古老民間舞蹈遺跡來想象出那些富有神秘色彩且具有無限魅力的原始舞蹈藝術。就是這樣中國古老民族在與大自然的不斷斗爭中通過人體動作創造出了富有節奏美和律動美的舞蹈,因此可以說中國民族舞蹈是來自于人們的生產勞動及日常生活的。
二 中國民族舞蹈的審美特性解讀
1 中國民族舞蹈具有生動鮮明的形象性。舞蹈最為重要的審美特性就是其生動鮮明的形象,不同民族都有其獨到、特有的舞蹈形象。這些生動鮮明的舞蹈形象目前已經成為了不同民族風格的特有標記??梢哉f只要是藝術,都是要用形象來直接或間接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通過具體形象來對人們具體的情感和思想進行展示,一切藝術都不能脫離根本性的要求和規律。因為藝術如果完全脫離了具體、生動、鮮明的形象,就很難給人帶來真實的美感,缺少了美感當然也就不能稱其為藝術了。而作為一種藝術的舞蹈也必然會受到這個藝術特有的基本規律的制約。但是作為舞蹈藝術來說,她又有著自己本身的形象美,很多地方是區別于其它藝術的形象美的,因為舞蹈藝術是通過人的具體動作姿勢的形象性及連貫性去展示自我內心美和外在美的。如果對過去舞蹈素材進行研究就會發現,古代的舞蹈藝術素材基本都是對勞動的模仿,或者是對禽獸動作的模仿,模仿的同時還會加入部落圖騰和氏族祭祀等活動元素,古人就是通過這樣的模仿舞蹈藝術來加強人們之間的團結或者來活躍生活的氣氛。最為典型的丹寨苗族的錦雞舞就是舞蹈藝術形象性的最佳展現。
2 中國民族舞蹈具有風格各異的民族地域性。不同的民族因為地理環境和地理位置存在明顯差異,所以產生的民族舞蹈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民族地域特色。不同民族的舞蹈藝術因為產生的基礎不同,再加上各自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所以對于中國民族舞蹈審美特性來說,風格各異的民族地域性也是中國民族舞蹈的特性。例如,中國維吾爾族民間歌舞就因為最初是來自中國的北方草原,隨后因為種種歷史原因又逐步遷徙到了西域地區,在這個遷徙期間他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漸由過去草原游牧式生活發展成為了正式定居式的農業生活的原因。所以她們的民族舞蹈《賽乃姆》就有著自己特有的風格藝術特性:節奏非常明朗,舞姿也非常明快活潑,手腕及肢體變化也異常豐富。再如,優美的傣族舞蹈,就以表達感情含蓄,舞蹈動作豐富及舞姿也富于雕塑性而出名的,傣族舞蹈中的四肢身體各軀干基本都需要彎曲,這樣的藝術特色就同傣族人民生活的環境有非常大的關系,因為傣族基本都是生活在水邊,他們愛水和贊美水的內心情感注定了傣族人及傣族舞蹈就像水一樣的純凈和柔美。又如,以豪放彪悍為特性的蒙族舞蹈,之所以表現出這樣的舞蹈特性,這和他們的生活地域有著密切的關系,北方遼闊無垠的蒙古草原使得蒙族人不但創造了優秀的草原文化,而且還在日常的勞動和生活中創造出了這種粗狂豪放的民族舞蹈形象。蒙族舞蹈充分體現出了我國民族舞蹈的民族地域性。
3 中國民族舞蹈具有超越現實的動態性。舞蹈可以通過人體舞蹈的動態美來表現人類復雜的情感,可以對人類日常生活中展現出的人體美進行有秩序和有規律的加工整合,然后創造出一種能夠超越現實的人體舞蹈動態之美。還有就是舞蹈是需要動作的,而舞蹈動作恰恰是可以通過有節奏的變化來展示人內心情感的波動狀態,例如,在傣族舞蹈中最著名的孔雀舞就是能夠超越現實動態性特點的表演性舞蹈,雖然傣族的孔雀舞因為地理環境和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風格各異的跳法,但是不管哪種跳法都實現了用豐富的舞步來展現孔雀靜態及動態的嫻雅優美,也都充分展現了中國民族舞蹈具有的超越現實的動態性特征。
三 中國民族舞蹈的欣賞藝術
作為一種綜合性表演藝術的舞蹈可以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這是因為觀眾通過欣賞舞蹈中的舞蹈形象就可以從內心產生出一種精神感應,就可以對舞蹈反映的現實生活及其內含思想情感有著更為深刻的感悟,舞蹈還可以通過其美的動態和美的韻律來潛移默化地感染及提高人們對生活的認識??梢哉f舞蹈欣賞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并且能把人類感覺、知覺實現完美統一的內心精神活動過程。在舞蹈欣賞的過程中需要觀眾的感受、理解、聯想及想象等諸多積極心理活動來參與對所觀察到事物進行分析和綜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觀眾對舞蹈作品真實內涵的具體把握,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對舞蹈藝術的欣賞。值得注意的是舞蹈欣賞過程必須要同舞蹈形象思維緊密聯系,觀眾對舞蹈藝術的美的欣賞首先要對舞蹈展示的形象有明確的感知,然后從內心產生對舞蹈形象的感情反應,最后才是從認識和感悟到的舞蹈藝術作品中理會到其表現的社會生活內容及舞蹈的主題思想。另外就是在舞蹈欣賞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發揮想象力,要努力通過自己的感覺、想象和體驗等心理因素進行融合,然后對舞蹈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進行分析整合后產生出適合自己審美心理的形象,這樣一來欣賞者就能對舞蹈藝術形象有更為深刻地感受,從而對舞蹈藝術形象的內在美及形式美產生出強烈的感情共鳴。對于中國民族舞蹈欣賞來說,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感悟中國民族舞蹈藝術的真實魅力。
首先,欣賞中國民族舞蹈的情感之美。舞蹈藝術具有自己的情感特點,那就是特別擅長抒情,對于敘事卻不怎么注重。舞蹈藝術就是通過借助動物或植物的自然形態特征來用人類自身的肢體語言表達和傳遞這些自然景物的形態變化,以便達到借物比興和托物寄情的效果,最終能用舞蹈的外在形式抒發人們的內心情感波動。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舞蹈,但是不管什么民族的舞蹈,我們都可以從中分析出人們想要表達和體現的情感之美,這種情感美也許是人性之美,也許是人情之美,也有可能是人類道德品質之美。中國民族舞蹈可以說在各個方面表達人們美好愿望的同時,還對社會人生的認識進行了折射。例如,最為著名的當代舞蹈家楊麗萍的雙人舞《兩棵樹》就充分表現出了青年異性之間對真摯愛情的追求魅力,該舞蹈就是取材于自然界的相思樹或夫妻樹,然后舞蹈家就借助了這種自然界的植物來展示了人間的深情,觀眾在欣賞民族舞蹈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非常強烈的人體情緒,然后觀眾就會從內心產生出對真摯愛情的贊美和向往,這就是受到了舞蹈藝術家情感藝術感染的結果。再如,探戈舞及恰恰舞,這兩種舞蹈都是通過借助其自身優美的動作旋律來展現彼此間強烈的感情交流,觀眾通過欣賞這些舞蹈的時候就會收到舞蹈本身的感染,就會從腦海里想像出每個動作組合所蘊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及生命意義??傊?,中國民族舞蹈就是通過那如詩如畫和含意雋永的舞姿及動作展現出了獨有的情感美,舞蹈的這種情感美能給觀眾帶來發自肺腑的情感呼應。
其次,欣賞中國民族舞蹈的韻律之美。不管哪個民族的舞蹈都會有令人折服的人體旋律,也可以說人體的旋律美是舞蹈藝術最為基本的特點之一。舞蹈通過和諧的音樂節奏及肢體的規律動作給觀眾以視覺上的愉悅美。舞蹈藝術作品能用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來表現舞蹈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國古代的敦煌壁畫就是以其絕妙的想像來表現中國古典舞蹈的人體動律美。舞劇《絲路花雨》就是以敦煌藝術為素材創作的,該舞蹈作品以其絕美的藝術特性及獨特的東方韻律和造型讓整個世界都為其喟嘆。再如,作為寧夏歌舞團演出的《羌笛舞》更是以其濃厚的民族特色感染了人們,以其流暢的舞蹈韻律感動了中外友人,更是通過把舞蹈的藝術韻律同歷史的真實性實現了完美融合,再現古老黨項族的古樸民族風貌。還有就是如果你欣賞陜北的《安塞腰鼓》,仿佛就能看到古代邊塞沙場上兩軍激戰,看到武士們的威武雄壯,這些場景都能把觀眾內心的畏懼洗滌掉,振奮人們的精神。
再次,欣賞中國民族舞蹈具有景情交融的意境之美。如果能把景與情實現完美融合,也就是實現了客觀的境同主觀的意相結合,就會產生我們通常所說的意境。舞蹈的意境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是好比一首詩的“意”;第二,是好比一幅畫的“境”。其中的“意”主要是指藝術家在創造舞蹈形象的時候所要表達的主觀上的思想情感。舞蹈是一種藝術,是一種非常講究意境的藝術,舞蹈必須要做到通過直觀、可感及動態的人體律動來傳情達意,這就要求這些律動必須要生動、多變和新穎,如果不能做到這些基本的要求就不能創造出“情”與“景”有機統一的舞蹈美的意境,舞蹈藝術也就等于失去了其獨立存在的價值。例如,傣族舞蹈《邵多麗》就用那美妙的舞姿和優美的旋律充分表現了傣族的民族特色,盡顯了傣族神秘的特有文化;舞蹈《荷花賦》更是表現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境;舞蹈《黃土黃》充分展現了黃土高坡人的粗獷和奔放的情調意境;舞蹈《小溪、江河、大?!穭t運用了各類線條上的變化表現出涓涓細流奔向江河大海的一種美妙意境。
最后,欣賞中國民族舞蹈的雕塑之美。同音樂藝術不同,舞蹈是一種空間藝術,因為舞蹈動作之間的間歇及停頓能夠在觀眾的視覺中形成相對穩定停留的映像,這些影像能夠給觀眾以視覺的沖擊,可以給觀眾提供想象的空間和原型,所以說舞蹈在造型上是非常富于雕塑性的。觀眾在欣賞民族舞蹈的時候,不僅可以欣賞到民族舞蹈的韻律美,還可以欣賞到其特有的雕塑美。舞蹈藝術家創作舞蹈作品的時候非常注重將每個瞬間都給觀眾造成一個個美的形象,然后觀眾就可以將這些富有節奏性和動律性的雕塑串接成完整的舞蹈畫面,這種藝術形象對觀眾的感染力是非常巨大的。例如,敦煌系列舞蹈就是取材于敦煌壁畫,或者取材于雕塑中的造型,古代的雕塑家把這些舞蹈造型凝固化,今天的舞蹈家就是把這些凝固了的造型和雕塑進行活化性的藝術再造,然后融入到現代的舞臺藝術中,觀眾就可以在欣賞這些舞蹈藝術美時達到陶冶自己情操以及升華自己精神境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鄭杭生:《中國文化模式轉型中的幾個問題》,《人類學與西南民族》,云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 胡肅容:《民族舞蹈基本動作》,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版。
[3] 楊錚:《談中國民族舞蹈的人物塑造》,《藝術教育》,2011年第2期。
[4] 孫曉燕:《淺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背景》,《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5] 金秋:《中國區域性少數民族民俗舞蹈研究》,《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6] 孟令剛:《淺談舞蹈的欣賞》,《青春歲月》,2010年第24期。
關鍵詞:敦煌舞蹈;造型藝術;審美特征;《聞法飛天》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0-0123-01
一、敦煌舞的起源
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古代舞蹈姿態,就是敦煌舞蹈的源頭。敦煌舞蹈屬于對整個敦煌莫高窟內壁畫舞姿進行提煉和發展的結果。以“敦煌”進行舞蹈命名,表明了舞蹈是根據敦煌莫高窟內大量的舞蹈姿態進行研究并與現代舞蹈藝術相結合的方式產生的。我國舞蹈工作者,對敦煌壁畫藝術進行了研究分析,創造性的獲得了敦煌壁舞蹈中“騰踏旋轉”、“彈指移項”、“揚眉動”、“扭胯蹶臂”等動人舞姿,并通過與現代舞蹈的融合,創造出敦煌舞這一種新的舞種。
二、敦煌舞的重要性
敦煌舞在探尋并重現中國古典舞蹈的時候,不一定非要選擇從戲曲、武術、民間舞蹈等方面進行探尋,還可以利用莫高窟內十分豐富的壁畫、雕塑,文物、文獻等。敦煌舞的出現,綜合了壁畫中存在的各種舞姿,提煉出具有創新意義的動作并形成體系,推動敦煌舞蹈的進步。
三、敦煌舞的發展
戴愛蓮先生《飛天》《絲路花雨》作為我國首部直接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內容的民族舞蹈,一經上演,便獲得巨大成功,開啟了敦煌舞借鑒敦煌壁畫與創新結合的時代。
四、敦煌藝術特征的分析
(一)敦煌藝術的豐富象征性內涵
在敦煌藝術中,豐富的象征性內涵可謂是最為突出的審美特征。在敦煌藝術圖案設計中,出現了單純整一卻又復雜規整的現象,包含著豐富的內涵,特別是宗教的內涵十分的鮮明。在研究敦煌藝術的時候,需要將敦煌藝術的內涵作為出發點去分析敦煌藝術的魅力。
(二)敦煌藝術中結合了簡約美與繁復美
無論是敦煌壁畫,還是敦煌塑像,都可以發現眾多的敦煌藝術品的原型是提取于生活之中,通過簡約與抽象的藝術手法,依靠一定的形式美方式,勾勒出繁復裝飾圖案。這點在敦煌壁畫中人物的造型上可以很鮮明的體現出來。如在北朝壁畫中出現的紋飾忍冬紋,其造型設計自由活潑,變化多姿,簡潔樸實,并通過忍冬紋組成單葉波狀、四葉邊瑣樣式等,葉狀上結構脈絡完整而清晰,做到了簡約美與繁復美的結合。
(三)敦煌藝術中蘊含音樂美
敦煌雕塑或壁畫中,都可以看出一些關于韻律的音樂美之處。表達著藝術家的豐富精神世界。其中壁畫中的圖案裝飾最可以體現音樂美,如忍冬紋修長舒展的枝葉,隨風飄動的云紋,仿佛燃燒跳動的火紋,還有長袖飄然,舞動長天的飛天,自由的狀態,舒展的情懷,灑脫的張揚,讓整個的藝術具有著深深的音樂美的存在,讓人感覺到了律動。
(四)敦煌藝術融合了人間美與天國美
敦煌藝術,是包含著濃重宗教色彩的藝術。在敦煌藝術進行創造神或佛世界的同時,還將人的因素融入到其中,做到了人間美與天國美的融合,營造了人神共存的意境。由于敦煌藝術受佛教文化影響很大,其壁畫或雕塑美術藝術方面,都可以看出世俗觀念與佛教觀念的融合,如蓮荷紋在佛教之中代表著凈土,蘊含了清凈的意義。
五、敦煌舞蹈《聞法飛天》審美趨向分析
(一)敦煌舞蹈《聞法飛天》中存在的內在美
在敦煌舞蹈《聞法飛天》表現形式中,選擇由三人化為一體,表現出一種神仙的意境,隱隱中透出大道無形,若隱若現,讓觀眾在虛實之中,感受《聞法飛天》獨特的內涵魅力。
(二)敦煌舞蹈《聞法飛天》中存在的形式美
在敦煌舞蹈《聞法飛天》中,選擇長綢作為藝術表達的道具,可謂是《聞法飛天》中最具靈魂感的道具,與舞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這種方式取材于敦煌壁畫中的長袖善舞,通過這種拋收動作,將觀眾引入虛幻而飄渺的意境之中。
(三)敦煌舞蹈《聞法飛天》存在的風格美
在敦煌舞蹈《聞法飛天》也充分的利用S型體態來完善整體舞蹈的風格。S型曲線的營造,需要舞者將自身的氣、力連貫于一體,使之看起來十分的嬌媚動人且不失流暢感,有些S型曲線更是表達出了西域之中飛天的活躍之感,豪放而干脆,讓人感覺剛柔并濟、緊慢相宜的風格之美。
(四)敦煌舞蹈《聞法飛天》存在的手勢美
在敦煌舞蹈《聞法飛天》中,手勢的運用,讓眾多的觀眾驚訝不已?!堵劮w天》中手勢是根據佛的手印演化而來,寓意與佛祖想通,不同的手勢,表達著不同的含義及內涵。如六壁風動的目的是拯救世人,消災并祈福的含義。
六、結語
本文對敦煌舞蹈《聞法飛天》的造型藝術審美特征進行了探討,希望敦煌舞蹈可以在敦煌藝術的基礎上,可以獲得更巨大的發展,創造出更多經典作品并流傳于世。
關鍵詞 舞蹈藝術 審美特征 藝術欣賞
中圖分類號:J701 文獻標識碼:A
舞蹈是人類生命中最為重要、最活躍、最充分直接的情緒表現形式,是人類歷史上最基本古老的藝術,它表現了人的肢體運動的藝象美,所謂藝象是藝術作品中的或由視覺形象或由聽覺形象,或由視、聽覺形象和想象的審美意象多層次整合的包括形象、情境、氛圍等在內的總體,即西方文論所說的藝術本體。有人說,舞蹈是人類整個生命周期的濃縮,這一點從我國的舞蹈歷史就可以考證。在眾多的藝術類型中,舞蹈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我們的一切情緒如喜怒哀樂都可以以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說,只要是我們心中有對美的感性,我們都能感覺到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魅力:總能給人一種奇特的體驗, 令人身心歡愉,超凡脫俗。
所謂的舞蹈藝術是以審美規范化了的有組織、有節奏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 運用節奏、表情、構圖、造型等要素來創造藝術形象和表現情感的藝術樣式。規范化了的人體動作是舞蹈表現形式的總結, 因為它把審美當中最值得肯定的節奏動作保留下來程式化, 使表演者在表演中能充分發揮出應有的美學價值。舞蹈通常以含蓄蘊藉, 追求神似, 注重展現人物的靈魂和情感, 注重整體效果的傳神寫意, 創造出一種超脫、空靈、古樸、高雅的審美境界。由此可見,動作性、抒情性、節奏性是舞蹈藝術的三個突出特質。
1舞蹈藝術的動作性
舞蹈是以人的軀干和四肢為物質材料, 其表演手段只能是用人的動作和姿態, 通過動作表現舞蹈美。而動作和姿態的審美特色的發揮是舞蹈成敗的關鍵。舞蹈的很多動作和姿態是來源于生活,是生活中自然動作和姿態的提煉、概括和升華。如勞動中的割稻、打場、洗衣、騎馬、劃船等,這些動作和姿態是被賦予美感的,予人以更強烈的感受。另外舞蹈動作還可以利用模擬自然景物來表達舞蹈藝術效果,如鷹的飛翔、抖翅、魚的游水、蠶的蠕動。表現身體靈活用鷂子翻身,表現反應快用鯉魚打挺,表現腰枝纖細用柳條擺動,表現手指秀美就用蘭花開放,表現火的蔓延用袖子飛舞等。這種模擬動作和姿態同樣用的是夸張變形和按節奏組織起來的,因此,舞蹈動作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狀態,而是被審美形式升華了的有節奏、夸張變形,走向規范化、程式化的藝術,比自然狀態的東西更美更具觀賞性。舞蹈的姿態和動作具有連續性,這種連續不斷的變換,必須由節奏來制約和規范,沒有節奏的舞蹈是雜亂的舞蹈,不可能予人以美感。舞蹈的動作和姿態經過規范化、程式化才顯示出最值得欣賞的美學價值,如我國的戲曲舞蹈和歐洲的芭蕾舞就都由規范化走上了程式化,程式化突出了某些動作和姿態的典型特征。由美國舞蹈家鄧肯所創始的現代舞,就是以擺脫古典芭蕾程式束縛為特征的。它們以即興的、自然的、不受拘束的動作和姿態,表達著人的各種思想感情和審美態度。因此動作性是舞蹈藝術的一個突出特質。
2 舞蹈藝術的抒情性
舞蹈是情感激越的表現, 舞蹈中情感因素是最強的,也說明用舞蹈情感表達的內容更充分、更逼真。舞者的情感一時必須投入到動作之中, 使之成為抒情言志的物質外化。舞蹈通過動作, 目的是為了抒發人的思想感情, 表達人的審美態度。舞蹈是視覺藝術, 必須通過動作、姿態及表情來讓欣賞者觀賞到其情感的變化。其情感表達得是否準確, 完全看其動作姿態、表情設計得是否合理。尤其是動作, 設計表演得好會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如雙人舞《追魚》,以形象的人體動作描繪出老者和小魚之間頑皮與逗趣, 襯托出老者對生活熱愛的情感特征。舞蹈《快樂的嗦》編導為了表現彝族人民砸碎了沉重的鐐銬, 奴隸當家做了主人的激動心情。舞者隨著音樂的情緒, 用小手腕的前后擺動, 腳腕的連續劃圈的動作, 成功地塑造出快樂的青春, 快樂的今朝, 快樂的火焰, 在我們心上熊熊燃燒的藝術意境, 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稉r藕》中主人公用甩手扭動臂部等動作表達了她急切向前走的心情, 也更是其愉快心情的充分表現。抒情依靠舞蹈動作的合理設計和表現是舞蹈重要的審美特征。
3 舞蹈藝術的節奏性
關鍵詞:舞蹈藝術; 美學特征; 動作美;抒情美
中圖分類號:J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09-94-1
引言
“美”是舞蹈藝術的第一要素,人們憑借舞蹈藝術形象不斷發展并傳承著深厚的思想內涵和人生哲理,并且形成了自己多元且獨特的美學特征和形態。作為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藝術形式,只有將融合于舞蹈中的各元素融會貫通,才能將其蘊含的藝術美感和信息準確地傳達給觀眾,并促使其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凸顯舞蹈作品特有的藝術價值,實現舞蹈的審美性。新時期,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舞蹈藝術的發展、交流與傳播,非常有必要對舞蹈藝術的內涵及其美學特征進行分析探討。
一、舞蹈藝術的動作美
舞蹈藝術主要是通過人體動作來進行表現的,通過特定的動作才能表達出作品的價值與思想內涵,表現出舞者的內在情感因素。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評價一部舞蹈作品是否能夠取得成功,主要就是看其動作展現是否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所以說,舞蹈動作在舞蹈藝術構成要素中處于最重要的位置。舞蹈藝術中對舞蹈情緒的表達、對人物的塑造和對舞蹈意境的展現等都要通過動作來實現。而動作都是編舞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選擇和提煉出來的,并且賦予了其鮮明的形象特征和情感因素,所以這些舞蹈動作都具有一定的美感。舞蹈的動作美感從視覺藝術上來講,更多的是來自于舞蹈藝術動作的“神”與“形”相結合產生的豐富的美感和雕塑感,尤其是其表現出來的獨特的藝術空間感更能給觀眾帶來廣闊且深刻的藝術想象,進而產生奇妙、新穎、獨特的美的享受。
舞蹈藝術要講究動態美,這是由舞蹈藝術的動作性要求決定的,這雖然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舞者的律動,但是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表達出舞蹈的主題內容和內在情感。富有豐富美感的舞蹈動作才能充實舞蹈的審美特色,有了動作的牽引,也才能更加自然而然地舒張開舞蹈情節,進而使其更加吸引人們的注意。如舞蹈作品《水》,通過傣族人民脫去勞動服裝,然后集體去溪邊沐浴、汲水等動作表演來展現作品豐富的動作美和鮮明的生活場景,這樣非常容易讓人們感受到其具體的舞蹈形象和美感。
二、舞蹈藝術的抒情美
抒情性是舞蹈藝術的主要美學藝術特征之一。情感表達是藝術的基礎,任何脫離情感表達的作品都構不成藝術。舞蹈是以經過組織、提煉和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反映生產生活形態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藝術中蘊含著人們濃厚的情感因素,在某種角度上說,在音樂、詩歌和舞蹈等幾大藝術形式當中,舞蹈抒感的效果是最理想的。因為無法用語言或者文字來表達的情感都可以用舞蹈來抒發,這不僅可以表達人們豐富的感情,還可以給人們以足夠的想象空間,進而觸發更強烈更豐富的情感共鳴。感情具有豐富性、直覺性和不確定性,可以很直觀,能夠被感知,因為舞蹈是人們心里活動的感性形態和外化,與人們的表情、動作緊密相連。此外,感情還具有互融、互通性,這也是藝術欣賞和藝術創作的心理基礎,可以在舞蹈創作者、表演者和觀眾之間,動作與感情之間搭建一道審美感情的橋梁。而表情、動作與人們的感情表達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人體動作在表達思想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把人們的感情體驗和精神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細致入微。
三、舞蹈藝術的韻律與節奏美
節奏與韻律美是舞蹈藝術審美特征的一大表現,其中節奏美是韻律美的前提。節奏美主要是指舞蹈動作力度的強弱和速度的快慢所呈現出的美感。只有完美整合、協調舞蹈動作的跨越、舒張和旋轉等節奏,才能實現舞蹈藝術對氣氛的渲染和對情感的表達、宣泄,進而在舞蹈和音樂的配合作用下完美地展現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呈現舞蹈藝術不同的審美風格特征。舞蹈藝術的韻律美是通過其表現節奏實現的。韻律、動作與表情是舞蹈藝術美學特征的基礎,三者是相互依靠、不可或缺的,舞蹈的表情和動作不可能離開韻律而單獨存在。舞蹈藝術只有通過表情與動作的變化,同時配以具有起伏動感的節奏才能形成其韻律美。
四、結語
對美的欣賞與傳遞是舞蹈藝術作品最大的成功之處,通過生活化的形象和精妙的動作性,使舞蹈自然地萌發出來,同時舞蹈還能推動情節向前發展,逐漸全面、充分地表達出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因素和自然特性,將其中具有的美的體驗和感受傳達給觀眾,并給予觀眾廣闊的想象美的空間,促使觀者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情感共鳴和深刻且獨特的身心感受。
參考文獻:
[1]曲超.舞韻意象――淺談舞蹈藝術中的“意境”構成[J]. 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2009,(03).
[2]馬亮.論中國古典舞“圓”的運動路線及審美特征[J].長沙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05).
[3]王麗娟.談舞蹈的美育功能――對幼兒舞蹈教育的幾點認識[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
關鍵詞:舞蹈審美;地域文化;融合;東方;西方
世界上地域的文化是各種各樣的,不同民族的心理、審美情趣和風俗文化是不同的,可以說每一個民族都會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創設反映他們民族生活和情感的文化,這對藝術審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其中舞蹈是民族創造時間最早、歷史最悠長、影響范圍最大的藝術形式,同時也是一門能夠直接表達思想情感的藝術,具有強烈民族性格和審美情趣。而每一種舞蹈對于美有著不同的審美要求和情趣,這與地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下面就從具有代表性的東方文化及西方文化與地域文化之間的融合進行探究。
一、東方地域文化與舞蹈審美的融合――以中國為例
要知道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的形成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沉淀和發展的,在形成的過程中文化帶有地域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從而對民族的精神和心理產生影響,在很大程度上給予了民族藝術的表現方式,成為了民族風格的重要標志?!皷|方舞”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是指整個東方國家的舞蹈,甚至包括了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舞蹈;而狹義則是中東地區的舞蹈。由于中國位于地域的中心位置,而且舞蹈具有典范性,下面就以中國為例來分析舞蹈審美與地域文化的融合。
中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東邊面臨太平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地緣遼闊,海岸線屈曲盤旋。中國處于半開放性的地理環境中,氣候相對溫和,各種資源和生物種類繁多,具備良好的自然生存環境,可以說中國地域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是其他東方國家不能比擬的。然而在這種半開放性的地域環境中,使得中國民族意識趨于安逸閑適、自尊,同時又有偏執保守的方向發展,從而構造了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而在這個過程中,各種社會制度和價值觀都在影響著中國舞蹈審美取向,形成了“擰、傾、圓、曲”的舞蹈審美特點。實際上中國各種舞蹈藝術都是線的藝術,而線最大的特點就是“曲”,曲線是所有線中的至美,也是舞蹈審美的核心?!皵Q”則是舞蹈形態上的特性?!皥A”則將就了“形圓”、“線圓”,舞蹈姿勢通過腰為軸形成平圓、立圓或者是八字圓等,一發而牽全動,動作姿勢瞬息萬變。
具體來講。中國地域風貌多樣復雜,各種各樣的地形地勢,使舞蹈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更加多樣;屈曲盤旋的海岸線,造就了中國舞蹈姿勢從“平圓”、“立圓”、“八字圓”方向發展,這些都體現了東方舞蹈以“曲”、“圓”為美的審美觀念。另外中國地域文化中崇尚“中和為美”的觀念,促使了舞蹈以“平衡”為美的審美傾向。例如中國文化中非常崇尚“龍”,“龍”相關的圖騰所顯示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崇尚的對象,如今的中國人仍然自稱是“龍的傳人”,而“龍”的形態是蜿蜒曲折的,從而在無形中早就了“擰、傾、圓、曲”的舞蹈審美特點,體現了內傾含蓄的地域文化。
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組成,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歷史,每個民族、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民族舞蹈更是豐富多樣,使其早就了不同的審美情趣??梢哉f地域文化決定了舞蹈審美的情趣和特點,而舞蹈審美情趣又充分反映了地域文化,二者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關系。
二、西方地域文化與舞蹈審美的融合――以古希臘為例
古希臘是西方文化的發源地,其位于地中海,南臨愛情海,古希臘的文明實在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的歷史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伴隨著各種文明的碰撞和混合,使得西方文化具有開放性和松散性的特點,有利于思想的發展。加上古希臘地域是面向大海的,居住的種族繁多,主要是由海外的移民組成的,因此人們的思想是開放和積極額,自覺地產生對自然的思考和探索,不斷激勵西方人民奮發向上,追求著民主和自由,這些為西方藝術審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在古希臘這塊土地上,古代頻繁的戰爭使得人們對強健的人體產生了強烈的尊重,肌肉發達在西方是讓人羨慕不已的。正是因為這種對人體美的崇拜,使得他們在審美舞蹈時,更加趨于“開”、“繃”、“直”、“立”等美學方向發展。
具體來說,“開”是西方舞蹈最重要的特點,同時也是舞蹈的精髓,需要舞者在肩膀、胸部、跨、膝蓋、腳踝五個關節部位向外張開,首先是將身體的線條進行延伸,最大程度地擴大肢體動作的范圍,強化舞蹈藝術的表現力,這種張力使得整個舞蹈變得飽滿,體現了西方文化“開放”的特點,這是一切西方舞蹈動作的傾向性特點。“繃”則是需要舞者將身體的各個部位“繃緊”,豐潤挺直,使得整個舞蹈動作是美麗飽滿的,形成了形體美與肌肉美的審美情趣,更加體現了西方文化中對生命和活力的向往?!爸薄眲t是要求舞者在跳舞的過程中展現挺拔直立的審美感覺,這種保持挺直的審美原則,充分體現了西方文化中的“優勢心理”,充滿高貴與正直、無畏與驕傲。“立”與“直”相比區別在于要求舞者在靜態時展現的傲然挺立的感覺,給人一種穩重的氣勢,結合“開”、“繃”、“直”的審美特點,使得舞者在舞動的過程中體現了風度和舉止,洋溢著清雅和高潔,是西方藝術中的高貴典范。
西方舞蹈中的“開”、“繃”、“直”、“立”審美原則的形成是必然的,這是因為在長期的西方文化發展中,人們征服困難的競爭意識和勇敢精神在不斷強化和發展,形成了奮發向上的地域文化,從而造就了“向上”、“外傾”的審美情趣。
三、結束語
舞蹈審美的特點和原則是來源于地域文化根源,各種各樣的地理環境、民族文化,甚至是,造就了各地區的舞蹈文化,從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審美特點和風格。世界上各種舞蹈藝術的發展,都是由于它們能夠扎根于自身的地域文化,并且不斷傳承自己的舞蹈。對于我們所表演的舞蹈,其蘊含的民族文化需要我們不斷發掘,在這個過程中增強我們的理論,提高藝術素養,在舞蹈表演中抓住舞蹈的精髓,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從而使舞蹈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冷英嘉.族群文化與舞蹈審美的探索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2]何飛雁.彩調的審美文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