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7 10:23:13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點鮮明,民主狀況認識多元,愛國情感強烈,對國家未來積極樂觀對于“理論體系”,94.17%認為“有價值,但是需要結合我國實際運用和學習”,3.57%表示“有價值,必須全盤照搬”,2.26%持否定態度。在“你對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中,91.17%認為“應當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5.83%認為“走西方國家的發展道路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發展”。這表明大學生在旗幟和道路問題上觀點明確,認識到馬克思理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指導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搬照理論,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有自己的國情,需要開辟一條屬于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對于“你認為現在還需要弘揚愛國主義了嗎”94.17%認為“十分必要,有國才有家”,60.15%學生贊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觀點上;35.9%的同學基本贊同。以上調查表明絕大多數學生非常愛國,能夠立足于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對國家感情深厚,對我國發展前景寄予青年人特有的支持和信心,持樂觀態度。
二、社會價值觀狀況:價值觀標準存在二重性
關于“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看法”,81.39%的學生認為“是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統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11.47%的學生“把它當做個人的努力方向,盡自己的能力做”。在“你認為周圍人中存在的主要不良思想傾向”中,“利己主義”占51.5%,“拜金主義”占19.36%,“功利主義”占16.17%,這表明大學生的價值觀存在知、行的二重性。思想上認同正確的價值觀,但在現實面前,因各種因素的影響,便會產生“利己”的行為結果。這些觀念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使部分大學生價值取向從承擔國家責任,奉獻社會轉向實惠實用的現實生活,從追求理想和知識轉向追求金錢和地位。因此,我們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任重道遠。
三、對未來發展的態度:就業創業是大學生面臨最大的壓力
在“大學生面臨的最大壓力”中,63.35%認為“就業創業壓力”是大學生面臨的最大壓力,17.29%認為是“自我成長期望壓力”,10.53%認為是“學習壓力”,8.83%的學生認為是因家庭背景、經濟狀況等因素造成的心理壓力,很明顯,就業已經是每個大學生一進校門就要考慮的事情。為了增加就業優勢,很多大學生既要學習很多功課,又要利用業余時間去報各種補習班,去拿各種證書來應對就業,有的大學生已身心俱疲。一部分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制定了較高的、長遠的目標追求,其目標實現的過程是艱難的、長期的,甚至是痛苦的,這部分學生常常會感到來自自我成長期望的壓力,教育者應給予他們其更多的保護和幫助。學習壓力是大學生一直面臨的問題,適當的壓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另外,對于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應該對癥下藥,解決其思想問題。
四、獲得時事信息的渠道及課余關注的內容單一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Survey Report
LIU Jiyo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handong Foreign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 266100)
Abstract In the new situ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new challenges, students' life values,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of employment have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In practical work, we often suffer from lack of understanding, understanding students now many ideas and practices, which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our work. Therefore only in the premise to carry out a full investigation und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ideas, to do well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characteristics
1 調查目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家的學習、生活狀況,掌握同學們的思想動態,做好日常的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明確學生工作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促進同學們的發展和成才。
2 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采用問卷的方式,共發放問卷146份,回收有效問卷139份。
3 調查結果及分析
3.1 總體情況
本次問卷共調查男生占37%,女生占63%,其中漢族99%,滿族1%,農村戶口的占74%,城鎮的占26%,校學生會及社團成員占25%,系學生會及社團成員占27%。
3.2 學習觀
3.2.1 學習動機
在第12題,上大學是為了什么的回答中,86%的同學選擇了是為了提升自我,找到理想的工作,改變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第4題,你在大學里最想學會的是什么的回答中,87%的同學選擇了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反映了現在絕大多數同學是有想要學到一技之長能改變個人和家庭命運的動機的。
在第3題和第13題大學學習中遇到的最大困惑的回答中,學習目標模糊、學習動力不足的占63%,認為學校培養計劃不完善,書本知識太枯燥的占54%,這說明一方面,我們的教育教學還一定程度上存在課堂吸引力不足,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少交流的問題。也說明另一方面,學生雖然主觀上有積極向上的愿望,但是具體到每天的執行上,又缺少明晰的指導,尤其是亟需就業規劃方面的專業性指導。我本身是給學生上過這個職業規劃課的,但是在具體的操作層面深感知識匱乏,能力欠缺。希望聘請校內外高水平專業職業指導師對同學們進行專業的指導,這可能是解決目前大部分同學目標模糊、學習動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3.2.2 課外活動
在第5、6、7、8關于課余時間安排的題目的回答上,選擇看電影、電視、上網、逛街、旅游、兼職的占了95%以上,選擇讀書看報的分別只有5%、。與之相印證的還有每天使用網絡和手機兩小時以上超過80%,手機不離手的分別占了16%。這說明,我們在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引導同學們合理利用自己的自由時間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第2題,你如何看待學科競賽的回答中,70%的同學回答了有興趣,一定會參加,另外有11%的同學選擇了想參加,但是怕做不好,加起來也就是有81%的同學有意愿參加各類學科知識競賽。在第10題的回答中,只有3%的同學表示,不愿參加學院的課外活動,11題的回答中,只有9%的同學參加的課外學習是與專業無關的。
這說明,組織好以專業為核心的課外學習及活動,讓更多的同學參入到各類專業知識競賽當中,可能是今后我們引導同學們走出宿舍、走下網絡、豐富課余生活的一個努力方向。
3.3 生活觀
3.3.1 個人消費
第14、15題的回答中,66%的同學的月花費(除學費、住宿費)為300-800元,300元以下和800元以上的分別占16%和18%。在這些花費中,除吃飯外,63%的用于日常用品的購買,其次交話費占了13%,再次說明,目前手機在同學們的生活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
3.3.2 積極方面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現在我們的學生總體的心理狀態還是比較穩定的,有77%的同學認為自己經常處于快樂和平穩的狀態,21%的同學認為自己的生活,朝氣蓬勃,豐富多彩,10%的同學現在正努力學習,為將來做準備。69%的同學有規律的作息,71%的同學有自己的興趣愛好,81%的同學認為自己跟宿舍成員相處融洽,92%的同學認為跟班級成員相處融洽或沒有矛盾。
3.3.3 存在的問題
仍有22%的同學感覺每天的生活是迷惘盲目,缺乏目標的。16%的同學選擇在遭遇挫折和困惑,或在承受壓力時獨自承受,不想被人發現。59%的同學認為大學里壓力最大的來自于就業,63%的同學認為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前途未卜是生活中感覺最苦惱的問題。就業的壓力再次凸顯出來。同時反映的深層次問題是,專業知識和人際關系培養的不到位,另外很多同學在面對未來時,明顯的信心不足。
3.4 就業觀
通過調查問卷發現,83%的同學目前有比較模糊的就業意識,但是只有37%的同學有比較清晰的規劃,結合日常對同學的了解,我認為這個比例還要更低。這反映出來的比較普遍的問題是同學們都感受到了目前社會就業的巨大壓力,但是缺乏相應的應對策略,所以大部分同學現在的狀態就是隨大流。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國長期以來缺乏系統正規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很多同學在大學選擇志愿時還不了解或只是模糊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背景、知識及就業前景,進入大學后,雖然學了很多相關專業的知識,但大都是理論性的,缺乏對相關行業和相關職業的直接的、感性的認識。另一方面,現在很多同學也不了解自身的興趣、性格、氣質、能力及職業價值觀的傾向,我們現在也缺乏相關的測評手段、評價機制和專業人員。
關于大學生創業,有20%的同學有想要創業的意愿,有26%的同學想要了解相關的創業政策。這跟我上創業基礎課了解的情況基本吻合。這說明,在目前的就業壓力和國家對創業的大力支持下,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激情正在覺醒。這也同時證明了我們學校開設創業課程的必要性。
3.5 思想政治和人生價值觀
這兩部分同學們的答卷,我感覺可能受了長期以來高考訓練的結果,大家都下意識的選擇了“相對正確”的答案。但是仍然可以從同學們的答卷中看出某些端倪。
比如,41%的同學想要入黨,但是35%的同學是為了就業中有優勢才選擇入黨。有91%的同學認為弘揚愛國主義十分必要,74%的同學會主動參加單位或地區組織的抗震救災活動,但同時當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有61%的同學選擇個人利益為主,兼顧國家利益。以上數據顯示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更加強調個人與集體利益的兼顧,奉獻與索取的統一。實質上當代大學生在集體責任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上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又存在著諸多問題,這恰恰是社會轉型期多元化思想在他們思想意識方面的表現。
4 對今后學生工作的啟示
(1)堅持以理服人與以情感人相結合。現在的學生普遍個性化較強,傳統的說教已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繼續以往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僅無濟于事,還很有可能會將矛盾激化或演變為師生之間的激烈對抗,而這已經遠離了我們教育的初衷。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堅持以理服人與以情感人相結合的方法,因人施教,切實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評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特點
(一)導向性
評價的目的在于改進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是有計劃、有組織的自覺活動,是以一定的目標、需要、愿望為準繩的價值判斷過程。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調查、分析、描述與評價,教育者及主管部門能夠及時總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發現存在的問題,不斷克服缺點,取得更大的成績。
(二)動態性
考察和評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堅持發展的觀點,注意經常收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檢查與定期評估結合起來,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更加客觀、全面、公正。再次,評價者往往會通過有意識地調整指標體系的設計和某些指標的權重,引導評價對象積極主動地去克服某些薄弱環節,朝著既定目標發展,更好地發揮評價活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動態調節作用。
(三)對比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對比性特點不僅表現為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與評估指標的對比,還表現為評估對象過去同現在的對比,也表現為評估對象之間的對比。通過這些對比,可以判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認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水平,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與工作重點。
(四)系統性
評價活動需要確立發展性評價理念,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各種因素加以分析。在設計評價工作方案和評價指標體系時,要認真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各種要素、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聯系,準確把握它們各自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工作方案和評價指標更加符合實際。在具體評價時,既要重視對某些階段性、局部性工作的評價,更要重視對整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統、工作開展情況的總體分析,在局部分析與整體分析有機結合的基礎上作出全面、準確的評價。
二、發揮評價在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中的作用
(一)明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目標和標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目標,應體現這一目的要求,同時結合不同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來具體規定。首先應該結合實施質量提高工程的目的要求,明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目標和標準。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應該以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為目標,并按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的目的要求,從完善工作體系、優化教育活動過程、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等方面來進行評價標準與指標的具體設計。
(二)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過程與環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是由認識、比較、判斷三個環節組成的活動過程。評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對有關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處理,為評價提供全面準確、充分有力的事實依據和事實支撐。評價的第二個基本環節是比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過程中的比較,重點是把評價對象和評價標準加以對照,從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學生思想品德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結論。同時,不同單位之間、教育者之間、大學生之間的橫向對比,提供了相互比照、知己知彼的機會,使大家能夠找出各自所具有的優勢、存在的不足,營造比學趕幫、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評價的第三個環節是判斷,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判定評價對象的價值及其實現程度,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取向和評價者的主觀意愿得到充分體現。
(三)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模式與方法
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模式與方法,對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這一評價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總結性評價與指導性評價相結合的模式,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基本模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是按照一定的原則、標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和大學生思想品德狀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價值判定,使被評價者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起到引導、激勵和規范作用,體現了總結性、鑒定性評價與指導性、發展性評價的統一。運用總結性評價與指導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必須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方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估,要根據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的評價目標和運用總結性評價與指導性評價相結合評價模式的具體要求,創造性地運用這些不同的評估方法。
三、結語
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顯性系統與隱性系統的矛盾關系,切實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顯性系統的競爭力、影響力與滲透力,充分發揮顯性系統在博弈中的優勢,針對隱性系統的狀況進行吸引、引導,把隱性系統控制在最小狀態,這是新形勢下,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與質量的新方式。
關鍵詞 黑箱 方法
一、問題的緣起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根本上來說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標是促進人的發展,是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完善人,發展人,努力實現人的個性與社會本質的全面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項實踐活動直接涉及到的是人,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必須掌握和了解教育對象的思想特點。
然而,在高校中,由于一些客觀、主觀條件的限制,抓住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摸清大學的思維規律,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所感、所思、所盼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當代的大學生大的成長背景與上一代明顯不同,國際,趨向經濟全球化,國內,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階段,其自身的發展又是伴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當今,大部分大學生依賴網上的交流而忽視現實社會中的人際交往和交流,在大學生沉溺于網上交流的方式的同時,消弱和減少了他們與同輩及長輩之間必要的溝通與交流,也疏離了他們之間的感情。這樣以來,對教育者來說,真正了解大學生的所思,所想,就更加困難。
此外,每一個時代的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不一樣,對周圍的的事情的感受也不相同,通常,一代人與另一代人具有明顯的差異。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就存在著這種代與代之間的差異。有人強調這種代與代之間的差異,稱為代溝。由于這種代溝的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真正深入了解教育對象的心理特點和心理活動,就有很大難度。因此,要真正了解大學生的思想情況、心理特點、和情感,就應該創新理念,找到正確的途徑和方法。筆者認為,把黑箱方法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富有實踐性、針對性、實效性及科學性。
二、黑箱方法
(一)黑箱方法
黑箱是系統論、控制論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認為:“所有的科學問題都是作為‘閉盒’問題開始的”,“若干可供選擇的結構被密封在‘閉盒’中,研究它們的唯一途徑是利用閉盒的輸入和輸出。”維納所說的閉盒,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黑箱”。黑箱是我們未知的世界,也是我們要探知的世界。
所謂“黑箱方法”, 就是在不打開對象的情況下,靠輸入指令和對象輸出的信息來觀察、了解和控制、掌握對象。
(二)黑箱方法的應用原理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在這種意義上,黑箱理論和黑箱方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活的主體,有著自己的不斷變化的心理活動,被教育者,大學生也是活的主體,也有著自己不斷變化的心理活動,無論多么高明的教育者,也無法完全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動。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動對教育者來說永遠是個黑箱,至多是個灰箱。尤其是新的教育者或教育者到一個新的工作崗位,教育對象對他來說更是一個黑箱。這時,教育者就需要靠黑箱方法來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黑箱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比較準確地把握教育對象的心理活動及思想實質, 有針對性地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三)黑箱方法的特點
1、整體性
黑箱方法一個顯著的特征便是, 不采取打開的途徑, 而是從“輸入”與“輸出”入手, 對“要探知的世界”這一“觀察系統”進行整體地探討。因此,信息“輸入”與“輸出”是黑箱方法的關鍵, 而“整體性”則是信息“輸入”與“輸出”的基本出發點, 目標是對“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若干要素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統”獲得全面、深刻、科學的認識。由此可見, 作為控制論的一種認識方法, 黑箱識辨方法繼承了系統論的“整體性”思路, 揚棄了把研究對象先分割再綜合的傳統, 而是將研究對象看作是一個連續體,在綜合的基礎認識構成系統的若干具體而又特殊的要素。
2、聯系性
黑箱方法通常將系統看成是“處在環境中,與環境互施影響、互通信息, 以一定的時間序列實現行為, 追求目標”的完整的系統, 因而主張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鑒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諸多的不可觀測性和普遍聯系性, 在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時,我們不妨借助黑箱方法, 以“輸入”與“輸出”為根本楔入點來著手探索。
三、黑箱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根據黑箱方法的原理, 我們可以把黑箱方法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政治教育的具體工作中。
(一)通過黑箱方法, 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1、通過黑箱方法可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如上所述,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狀態雖然可以被教育者了解,但是在很多情形下,它對教育者來說,仍然是一個“黑箱”,因此直接從它的終端輸出――教育對象受到來自外部的影響后的反應――來判斷問題存在的原因,這樣就可以使對問題的分析在程序上得以簡化。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依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設計不同類型的問卷,通過整體調查或抽樣的方法, 調查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況及思想特點,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中找到存在的問題,進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途徑及措施。例如, 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了解, 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 根據需要分層次進行。從寢室、小組、班級的學生思想狀況到全體學生在入學、畢業等階段的思想狀況,都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通過對調查問卷結果的統計, 教育者可以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進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通過黑箱方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預見性
同樣,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根據需要設計具有差異性的問卷,了解當前大學生思想的狀況及大學生對外界因素對其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價值觀等方面的影響的主觀性判斷。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中了解和掌大學生的思想信息和心理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加以綜合分析,采用問卷推判法對學生的思想變化發展的趨向和狀況加以預測,從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例如,我們對畢業生就業意向和新生入校后可能出現的思想、心理問題,都可以采取問卷法,從學生的輸出信息中分析得知,從而及早地采取相應的指導和教育措施。
(二)通過黑箱方法,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雖然影響大學生思想和心理的因素很多,但這些問題不會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某種邏輯主線上的問題鏈,并且這些問題也是相互聯系的。因此,解決問題時不僅應該從系統的輸出端分析問題,還應當從系統的輸入端去查找問題,這樣可以使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加清晰。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心理疏導;路徑
【分類號】G641
大學生肩負著國家未來建設的重任,如今高校教育中越來越注重思想政治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未來的發展都有重要作用,其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對提高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顯著作用,探索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有效路徑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必要性
在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被逐漸重視起來,加強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也是國家所提倡的,目前也已經確立了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教育理念,這也是在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出新思路。為響應國家的號召,高校要采取措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就目前而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不令人滿意,高校中不斷出現大學生的犯罪的現象,說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高校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不夠,心理疏導不暢,導致大學生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高校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非常有必要,有助于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對大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意義。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有效路徑
大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都有著獨特的心理特征,鑒于這個原因,在高校思想政治中,要充分了解大學生的這種特點,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學生為本,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2.1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為本
大學生是國家年輕一代,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現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有很大不同,思想和觀念都比較獨特,為達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大學生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論,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實施相應的思想教育,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對其實際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況進行充分了解,并進行分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關心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優化環境,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思想政治教育不像其他課程那樣只是一個簡單的知識傳授過程,學生所處的環境也會直接對學生造成較大的影響,要想達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需要對環境進行優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高校是大學生培養的基地,為保證大學生能夠接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優化校園環境。只有在良好的校園氛圍中才能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良好的環境和氛圍是學校潛在的建設,隱性環境要與顯性環境進行結合,使環境對學生形成積極的影響和正確的引導。學生長時間在這種環境下,就會自然受到熏陶,思想和觀念也會得到轉變,使自身素質得到提高。
2.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是重視其政治功能,忽略了教育對象的際心理狀況,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發揮良好的效果。有些人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在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實際心理狀況,與學生進行深入的談心活動,幫助大學生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其精神境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2.4健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體系
要實現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體系,這也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前提。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較單一,教育目標理想,重視強調宏偉的目標,這與實際脫離,缺少對實現基礎目標的指導與跟蹤。因此,要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健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體系。健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工作體系需要從指導思想、工作內容以及工作方式上進行完善。在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工作體系時,要系統設計,統籌規劃,整體推進,保證體系的科學、合理,其中要重點建設服務體系,建立有效的服務平臺。
2.5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養
思想教育工作設計由教育者開展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也是由教育工作者進行實施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要求教實施者具有專業的素質和豐富的經驗以及高尚的情操。與大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輔導員,因此,輔導員的素質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有著重要作用。為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工作,國家十分重視高校輔導員的隊伍建設,為提高輔導員素質制定了很多措施,例如開展心理輔導、學醫輔導、深度輔導、就業輔導、網絡思想教育等,多種內容的培訓,對提高輔導員的素質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實際的實施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輔導員還需要對班級進行管理,日常事務比較繁忙,缺少時間進行系統的學習和培訓,另外,也缺少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的時間。因此,提高輔導員的綜合素質依然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重要措施,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結束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非常必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有效路徑是有要以人為本,優化環境,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體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養等。總之,針對大學生的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來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養大學生的健康心理。
參考文獻:
[1]姚念龍,劉穎.簡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