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7 10:22:5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骨科護理心得,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1靜脈留置針的正確應用
1.1靜脈留置針的選擇由于手術過程中隨時需要快速補液,為防止術中更換致留置針脫出,一般選用針體長而粗的留置針。目前我科使用的是由美國貝朗公司生產的帶加藥壺的18G和20G的普通型靜脈留置針,其針尖銳利,易于進針,穿刺角度靈活,操作簡便、易學、安全,其針管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及獨特的彈而且固定方便,不易脫出血管外,避免術中更換所致針頭脫出血管外,防止藥液外滲,減小并發癥的發生,而且輸液速度流暢等。
1.2靜脈選擇根據手術方式,病人的要求選擇合適的靜脈,其原則是以不妨礙手術者操作,便于麻醉醫生手術中用藥和保證輸液、輸血的順利進行為原則。靜脈應粗直,有彈性,血流量豐富,易于觸及,充盈良好,避開靠近神經、韌帶、關節、硬化、受傷、感染的靜脈,一般選用上肢前臂靜脈。因下肢血管回流路徑長,靜脈瓣較多,易造成下肢深靜脈血栓,故不宜選擇下肢靜脈留置套管針,而腕關節處靜脈血管粗直、彈性好,但此處穿刺易造成橈神經損傷,也不宜留置套管針。
1.3穿刺方法根據手術要求選擇合適的靜脈進行穿刺。在穿刺點上方約10cm處捆扎好止血帶,用皮膚消毒液消毒(直徑約6~8cm)兩次待干。左手繃緊穿刺部位皮膚,固定血管,右手拇指與食指、中指握住留置針,以30°~45°角度慢慢穿刺(勿太用力,以免穿破血管),見回血后降低角度,沿血管方向再進針1~2mm,以保證外套管在血管內[1],左手中指固定皮膚,食指與拇指固定針芯,以針芯為支撐,右手將外套管緩慢送入血管內,或將針芯退入套管內,借助針芯將套管和針芯一起送入靜脈,然后松止血帶。先用兩根膠布將套管針與皮膚固定,左手中指用力壓緊套管針前端的血管,食指固定針翼,右手拔出針芯,放入利器盒中,連接輸液器,證實輸液通暢后,用透明粘貼膜將針眼處皮膚覆蓋,根據患者年齡、病情以及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調節至合適輸液滴速,特別是心功能不全、年齡較高的患者以及嬰幼兒,要防止在短時間內輸入較多液體導致肺水腫、心衰的發生。
2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
2.1皮下血腫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練、技術掌握不好,操之過急、動作不穩等,往往使留置針穿過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腫。因此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穿刺技術,動作應輕、穩、準,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2.2液體滲漏血管選擇不當、固定不牢、病人躁動、外套管未完全進入血管或血管壁接觸面積過大等原因均可導致液體滲漏。因此應合理選擇靜脈,盡量選擇粗、直、彈性好、避開靠近神經、韌帶、關節、硬化、受傷、感染的靜脈,妥善固定導管,肢體用約束帶固定,嚴格掌握輸液速度和方法,對血管刺激強的藥物輸液速度要慢。
2.3導管堵塞由于術中要間斷地測量血壓,當留置針與血壓袖帶在同一肢體時,往往會導致導管堵塞。因此術中巡回護士應加強巡視,密切觀察輸液速度,保證輸液通暢。同時要防止肢體受壓。一旦發生堵管的時候,謹記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確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將凝固的血栓推進血管內導致其他并發癥的發生。
2.4靜脈炎常見癥狀為穿刺部位血管紅、腫、熱、痛、無彈性。護士操作時應嚴格無菌操作。輸注對血管刺激性強的藥物時輸液速度要慢,術中輸血時要充分加溫,避免冷刺激引起靜脈炎。一旦發生靜脈炎要立即停止在此靜脈輸液,24h內冷敷,24h后熱敷,以增進血液循環,緩解患者不適,并用50%硫酸鎂濕敷,或用土豆片濕敷20min/次,4次/d。
2.5靜脈血栓的形成靜脈血栓多發生于血流緩慢的靜脈內,久病臥床的病人發生在下肢靜脈的血栓比上肢靜脈的血栓要多3倍,因此盡量避免在下肢靜脈使用留置針,且置管時間不宜過長,常規3~5d。
3護理體會
3.1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由于留置針管徑比普通頭皮針要粗而長,多數患者會產生恐懼心理[2]。護士在操作前應向患者告知留置針的優點,告訴其穿刺時會比較疼,但是穿刺成功后留在靜脈里的是柔軟的導管,在手術過程中不會因改變而刺破血管引起液體外滲,而且術后還可以保留3~5d,免去每日穿刺的痛苦。通過對患者在靜脈輸液流程中的人文關懷,使患者一方面易于接受,另一方面患者感受到被關愛,不僅減輕了患者操作中的生理疼痛,亦使病人對護士的滿意度有所提高,由此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可以有效地減少護患糾紛,創造和諧的病區氣氛。
3.2防止感染操作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操作者應戴好手套,以預防外源性感染。穿刺前要認真檢查留置針的包裝及有效期,如有破損及過期禁用;皮膚消毒范圍要廣,一般為10cm,防止留置針被污染,穿刺成功后應用透明粘貼膜覆蓋,防止針眼感染。
3.3在選擇穿刺部位時,根據手術方式、病人的要求選擇合適的靜脈,其原則是以不妨礙手術者操作,便于麻醉醫生手術中用藥和保證輸液、輸血的順利進行為原則;靜脈應粗直,有彈性,血流量豐富,易于觸及及充盈良好。以上肢前臂靜脈為首選,根據骨科手術的特點,為避免左右手術部位錯誤,我們采用如下原則,做上肢手術時選擇健側前臂靜脈穿刺;做下肢手術通常選同側上肢前臂靜脈,這樣既方便麻醉師術中給藥,又可避免左右手術部位錯誤。
3.4防止血源污染護士在操作時除要保護患者外,也應做好自我防護。操作前戴好手套,在退出針芯前應用左手按壓留置針套管頂端前部血管,阻斷血流,防止血液流出,退出針芯后立即放入銳利盒中,防止針刺傷。
3.5熟練掌握穿刺技術要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必須加強業務學習,熟練掌握各種類型的靜脈穿刺技能,在操作中要保持正常穩定的情緒,精細靈巧的動作,才能給患者提供最高質量的護理服務。輸液護士不能只是機械地操作,而更要注重“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將人文關懷運用到輸液過程中,這種理念要貫穿于每名護士的實踐操作中,使患者在輸液治療時充滿信心,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使患者對整個手術治療充滿信心。
3.6注意觀察術中巡回護士應加強巡視,觀察局部有無紅腫、硬結、疼痛、血管彈性有無改變,輸液是否通暢,防止液體滲入皮下組織,如發現上述現象應立即拔針,重新建立通道。
3.7術后加強置管期間的護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穿刺部位應每日消毒,操作時避免對留置針的過度牽拉,以免針體脫出。輸液過程應密切觀察滴速,以防輸液速度過快造成循環負荷過重或藥物不良反應。快速輸液須嚴防液體滴空,防止意外發生。置管期間應經常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硬結、疼痛及滲漏現象。如有上述現象應立即拔針。據臨床報道,病人靜脈炎通常發生在置管后6~7d[3],而5d內靜脈炎的發生率為零。5d應作為常規留置時間,最好不要超過7d。告訴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潔干燥,防止透明敷貼與皮膚粘貼不牢,套管針脫出,以延長置管時間。
關鍵詞:老年;骨科;心理護理;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6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409-01
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尤其是醫療水平及醫保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問題也日益突出,老年病人在骨科患者中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骨科老年病人,大多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不能自理,有的表現悲觀失望、情緒低落、思想負擔重,煩躁、恐懼、焦慮不安,較固執,易激動、失眠等。護士不僅要用美好的語言給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解釋病情,解除患者的思想負擔,使之配合治療,同時還要關心、體貼、尊敬他們,使患者處于接受治療和康復的最佳狀態。由此可見,護理工作對于骨科老年病人的康復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概括總結了我院對老年骨科病人護理的一些心得體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科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老年住院病人15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65~89歲,其中女性53例,男性97例。根據病種分類,腰椎骨折11例,胸骨、肋骨、鎖骨骨折24例,上肢骨折42例,下肢骨折73例。這些病人中長期臥床者占總人數的62%,有56%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肺氣腫、糖尿病、前列腺肥大、下肢靜脈曲張等。
1.2治療方法:本組150例患者中,92例患者選擇手術治療,58例患者選擇保守治療。根據骨科老年患者的特點,所有患者均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2結果
除1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外,其余149例患者經有效治療和積極護理后均治愈或好轉出院,無1例護理并發癥發生。
3護理方法及對策
3.1心理護理: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點,有計劃地進行護理。老年患者有病大多表現情緒低沉,悲觀失望,也有的表現為煩躁、焦慮。首先我們應當積極與家屬進行溝通,根據病人的經歷、文化素質、生活習慣、業余愛好、家庭情況及經濟狀況等方面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然后盡量與患者多交談,對其生活上多關照。加強基礎護理,治療時對病人多做解釋,改變患者心理狀態,使其信任我們并對自己的病情有所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3.2病情觀察及基礎護理:老年患者往往同時合并有其他多種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因此,護士要多加巡視,觀察病情要細致,與患者多交談,一旦發生異常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老年人反應遲鈍、接受能力差, 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應耐心、細致多做解釋[1]。操作時動作要輕柔,給病人一種安全感、親切感,使之容易接受。
3.3營養護理:根據骨科老年病人消化吸收功能弱、心腦血管疾病多、身體狀況差等特點,我們對其進行針對化的飲食安排,督促其定時定量、規律飲食。骨折早期我們鼓勵其進低脂、高維生素、含水份多、清淡味鮮、易消化的半流食,如蔬菜、水果、蛋類、魚湯等。骨折后期我們鼓勵其進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熱量、高維生素、高鈣、高鋅的飲食,如骨頭湯、動物肝臟等,避免太涼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3.4預防并發癥的護理:老年人皮下脂肪少,皮膚干燥多皺褶,皮膚營養缺乏,彈力及抵抗力差,骨折后長期臥床易造成褥瘡。因此,我們對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每隔2h協助其翻身1次,在其骨隆突處放置氣圈或海綿墊,并用50%紅花酒精按摩其受壓部位,促進血液循環;要求病人不吸煙,鼓勵病人深呼吸、咳嗽、咳痰,上肢能活動的作擴胸運動,增加肺活量,預防墜積性肺炎[2];督促病人多飲水[3],飲食平衡,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告知其有尿及時排出,排尿時如覺困難,可用手擠壓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預防尿潴留;協助患者活動肢體,按摩肌肉以預防肌肉萎縮和靜脈血栓[4]。
3.5指導功能鍛煉:機械運動是刺激骨細胞活動的重要因素。骨折術后,病人早期可活動健康肢體和傷肢肌肉作長收縮活動及足趾的收縮運動;3周以后可以做傷肢的關節運動,有利于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直;術后1-2個月應及時到醫院復診,以便醫生對患肢的康復情況作出評估后做進一步的功能鍛練指導。在鍛煉過程中,我們根據骨折部位、類型、骨折復位固定后穩定程度和肢體重力作用的影響因素,在“動靜結合”的原則下,與患者密切配合, 耐心宣傳、幫助、督促和指導患者進行練習,取得了良好的康復效果。
4總結
老年骨科患者由于其獨特的生理及心理特點,導致護理難度大,需要護士具備良好的老年護理知識及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以真心、細心和耐心來幫助老年患者。通過我們的護理實踐證明,周到而細致的做好老年骨科患者的心理、基礎及生活飲食護理,正確指導其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可以有效預防各類并發癥的發生,促進老年骨科患者早日康復,顯著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素林,王烽,苑建兵,等.心理疏導配合康復訓練在老年人髖部骨折圍手術期綜合護理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09,31(5):622
[2]程玲.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康復護理[J].護理雜志,2008,23(8):19-20
【關鍵詞】骨傷科門診;換藥;護理心得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1-0185-01
當前醫患糾紛大幅上升,骨科門診換藥室作為骨傷科的一個獨立的窗口單位,加強自身素質建設,提高工作質量,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是避免醫療糾紛的焦點,是提升科室整體形象及信譽的示范崗位。骨科門診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科室的聲譽,乃至醫院的經濟、社會效益。現將我近幾年的一些護理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扎實的專科理論知識和嫻熟的專科技能操作
骨傷科病員涉及各個年齡層次,骨折部位多樣性,病情復雜,于是掌握熟悉相關骨科專科理論知識是非常必要的:(1)熟悉掌握各種骨折的概念及骨折部位,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以及相關的中醫護理理論知識;(2)針對各種骨折能清楚的知道如何進行固定包扎、護理。(3)X線檢查是骨科醫生判斷是否骨折的重要輔助檢查手段,根據X線片可明確骨折類型,并可同時明確是否合并其他骨折,以確定治療方法。因此,骨科門診護士學會讀片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學會看片才能準確無誤地把藥敷到患處,并進行有效的小夾板或石膏固定。(4)功能鍛煉,是通過正確的肢體運動,恢復肢體固有的生理功能,促進傷肢的局部血液循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濡養筋骨、滑利關節作用,同時起到防治肌肉萎縮、避免關節粘連強直和骨質疏松,上肢以恢復手的靈活性為中心,下肢以增強其負重步行能力為重點。因此,護士應熟悉掌握骨折各期的功能鍛煉方法,并正確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練習。(5)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及規章制度,并具備純熟精湛的專業操作技能。(6)因為門診骨科病員流量相對較大,所以只有具備嫻熟精湛的專業操作技能,才能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才能滿足門診日益增加的骨傷病人,才能讓患者由衷的放心、滿意、愿意接受治療;其次如沒有嫻熟的專業操作技能,無法滿足患者服務需求,勢必影響治療,丟失患者,甚至損害科室聲譽。
2高度的責任心:
由于門診病人文化水平參次不齊,對疾病的認知迥異,加之就醫不方便、流動性大等因素,大部分患者又都是隔日換藥,此刻,就需要護士充分彰顯自己綜合素質,及時發現問題,才能防患于未然。
2.1以病人為中心,強化安全意識
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時刻把好醫療安全關,做到依法行醫,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進行操作,規范禮儀行為,了解患者心理需求,護理做到細心、周到、認真、耐心,讓病人放心,爭取患者的理解配合。積極開展“批評,自我批評,”不斷提高完善自己。注意不隨意評論患者在其他醫院或科室的醫療效果。
2.2 操作中注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護士每次為患者換藥時,都應詳細詢問病情,查看病歷,讀片,給患者取舒適的,言談舉止要得體大方,不論傷者損傷程度如何都要保持鎮靜、嚴謹持重,操作熟練敏捷,動作輕柔,忙而不亂,讓患者感到安全放心;采取移情易性法轉移患者注意力,最大限度減輕患者的痛苦。認真細致觀察病人傷肢病情變化,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如:脛腓骨中下段骨折石膏固定術后患者,應密切觀察患肢肢端末梢血液循環、足趾活動、足背動脈搏動等情況,若發現足背動脈搏動消失,足趾下垂、不能活動,肢端腫脹,發麻、冰涼、青紫或蒼白以及局部持續性的劇烈疼痛等表現,應及時查看石膏松緊情況,以防發生缺血性肌攣縮或腓總神經損傷,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損害致殘,而引起醫療糾紛、事故。
2.3做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認知
由于文化差異,及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不同,經常會出現病人隨意解除小夾板或石膏固定,而造成骨折再次移位,增加患者痛苦,甚至需手術治療或致殘;或者患者的骨折已愈合,而需要加強功能鍛煉,卻錯誤認為會有再次骨折錯位可能,而拒絕解除夾板或石膏,進行康復鍛煉,最終導致傷肢留下后遺癥。因此,做好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
2.3.1耐心向患者講解骨折的定義、治療、轉歸、注意事項,使其理解明白,積極配合治療。
2.3.2情志護理的重要性,《靈樞.口問》強調:“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因骨傷科疾病多數是因意外交通、工傷事故或生活中不慎所致,患病時病人毫無思想準備,易產生緊張、害怕、憂慮等不良情緒,而影響疾病恢復。因此認真做好骨傷科病人的心理調護,消除病人不良情緒,爭取病人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是開展骨傷科各項治療的重要前提。
2.3.3飲食調護的必要性。飲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是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養的源泉。合理選擇飲食,將十分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反之,則可以導致病情加重,病程延長,疾病反復,甚至產生后遺癥。如新傷病人,切忌肥甘油膩太過以及寒涼生冷、質粗堅硬的食物,以防損傷脾胃。即損傷早期,不要急于過用溫補之品。有邪毒感染發熱者,宜忌食葷腥辛辣的食物;而損傷中后期,患者多有脾胃虛弱、肝腎不足,故應給予滋補脾腎、強筋壯骨之品:排骨、牛奶、枸杞等,同時多食富含粗纖維的食品。
2.3.4指導患者生活起居有常,勞逸適度,陰陽協調,慎避外邪,形神共養,使自己身心達到怡情快志,心平氣和的境界,從而使其能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3良好的溝通,是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的基礎
護患溝通是實現以病人為中心,減輕病人身心痛苦、創造最佳心身狀態的需要,也是促進護患間理解和支持,提高治療效果的需要。因此,護士應做到儀表端莊大方,舉止優雅,態度誠懇,能用親切、和善的面容去接待每位患者;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稱謂;多使用禮貌性和鼓勵性用語;而對聽力有障礙的人群,應不厭其煩進行耐心解答等。良好的溝通技巧,可以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對其治療護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綜上所述,我們只要具備精湛的專科技能和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溝通技巧,與患者真心交流,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以病人的利益為主,做到未雨綢繆,是可以共建和諧的行醫、就醫環境,杜絕醫療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骨骨外科手術;心理護理;醫療護理環境
大多數的骨外科患者因其本身身體上的特殊性,致使在其心理上也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尤其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如果患者的心理壓力過大就會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如干擾麻醉劑的效果,使手術不能順利的進行,因此,護士對患者術前和術后的心理護理變得尤為重要。良好的心理護理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還可以幫助患者順利的進行手術,康復出院,使患者重新過上健康的生活。隨著醫院醫療水平的完善,護士的護理工作也被賦予了更多內容,骨外科手術的護理也由單純的手術期配合過渡到整個手術期的整體護理,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狀態,給手術患者提供更溫馨更全面的護理,是每個護士應盡的義務和職責所在。因此,為有效地減輕手術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和痛苦,提高護士護理工作的質量。我院在前一段時間實行了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院選取了2010年5月~2011年8月進行過骨外科手術治療的68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4例,他們的年齡在30――45歲之間,其中,涉及了斷肢再植、關節鏡手術、截肢術、骨牽引術、植皮術、骨折復位等。將這6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34例和對照組34例,并且男女人數一樣,對觀察組的患者進行一般的心理護理,而對對照組的患者要細心的心理護理,結果如下:
表1觀察組患者的情況表
觀察組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患者術前、術后情況
斷肢
再植 關節鏡手術 截肢術 骨牽
引術 植皮術 術后恢復
情況一般
人數 9 8 9 6 7 34
表2對照組患者的情況表
對照組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患者術前、術后情況
斷肢
再植 關節鏡手術 截肢術 骨牽
引術 植皮術 患者恢復情況良好
人數 6 11 8 3 6 34
從上面的兩個表格中可以看出,護士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在骨外科手術中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護理可以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使患者順利的進行手術,并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1.2護理方法分別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觀察組的患者采取相應的常規護理及術后營養護理。對對照組的患者在基本組護理的基礎上還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詳細的制定心理護理計劃并根據不同患者的年齡、性別及手術情況等一般資料和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心理特點進行細心的心理護理,然后在患者的術前和術后實施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根據患者的不同心理特點,積極與患者溝通,通過溝通了解關于患者的外傷狀況,和患者交流一些關于手術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和問題,讓患者了解骨外科手術的一些具體內容和對不同并且的處理方法等。通過溝通接觸患者內心的焦慮和緊張;這對骨外科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解釋和講述,讓患者有充足的心理準備,這樣也非常有利于患者的手術和治療。
2結果
經過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不同程度的心理護理后,我們發現,經過護士細心護理的對照組的34為患者明顯的優越于觀察組的34為患者的治療情況。他們無論在術前還是術后都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恢復情況良好。充分說明了心理護理在骨外科手術護理中的重要性。
3討論
骨外科手術實施心理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告訴我們在實施骨外科手術前后不能忽視患者的心理方面的壓力,而是應該讓護士盡量通過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的心理不適感,積極的配合治療,這樣醫患關系才能和諧。如果患者過于緊張,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手術情況,還會引發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因而護理人員要以熱情和藹、同情關系的態度,詳細的向患者講解疾病等方面的知識,減輕患者對所述的焦慮、恐懼心理,使其在心身兩方面處于最佳狀態后配合手術,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促進疾病的恢復,達到了患者、護士和醫生的滿意效果。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心理護理在骨外科手術護理中的重要性。護理專業人員一定要掌握病人的主要心理矛盾,使患者感到被尊敬被關心,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只有這樣患者才能配合好醫生的治療措施,是自己盡快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郭紅霞.心理護理在皮膚科病人恢復中的作用[A].2003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
【關鍵詞】 骨科護理;新方向;多元文化
現代護理模式經歷了以疾病為中心,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三個階段的不斷發展[1]。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的迅速發展,跨國界、跨區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交流,出現了多種文化的人共同聚集在一起的社會――多元文化社會體系[2]。于是,傳統的生物護理模式很難滿足當今骨科患者的需求。這就需要護士更新護理觀念,掌握新的文化知識內涵,轉換護士的角色向多元化角色發展,以適應不同民族、國家患者的共同需求――健康,從而適應現代骨科護理發展的要求,讓骨科患者早日康復。
1 般資料
選擇骨科創傷術后患者500例,年齡2~97歲,平均年齡55歲。病種包括:慢性骨髓炎、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大面積皮膚脫套傷、胸腰椎等骨折;民族包括:漢族、藏族、哈薩克斯族、蒙古族、彝族、羌族等;國際包括:中國、美籍華人、哈薩克斯坦。
2 多元文化
2.1 多元文化概念 是指不同民族、人類在社會的歷史發展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一定歷史、地域、經濟、社會和政治的綜合反映。
2.2 多元文化來源 多元文化護理無論構思多美妙,都要靠護士在工作中的實踐來完成。因此,首先要提高護士的多元文化意識,除認真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外,還應自覺學量涉及非專業的不同文化民族的習慣,禮儀修養、法律知識等,提高自身素質,并應用到護理實踐中,陶冶情操和規范行為。
3 多元文化在骨科護理中運用
3.1 護士的心理素質 南丁格爾說:“一個護士必須十分清醒,絕對忠誠,有適當信仰,有奉獻自己的心愿,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同情心”要成為一名優秀護士,除了具有全面扎實的基礎護理理論知識及熟練的臨床操作技術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然而由于職業的特點、特殊工作環境壓力、長期超負荷的工作、相關社會因素及護士本身內在性格等方面因素,直接影響著護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質量[3]。因此,護士作為一個高應激的職業群體,工作對象是患者,其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工作質量及患者的康復進程有著積極作用[4] 。
3.2 隨著現代科學的高度分化和廣泛綜合,護理學與自然、社會、人文科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在理論上相互促進,在方法上相互啟迪,在技術上相互借用,形成了許多新的綜合型、邊緣型的交叉學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儒家思想,全方位地影響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與定位,它強調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強調寬容博愛、豁達樂觀,強調與人為善、誠信待人,強調自強不息、艱苦創業,這些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軟實力[5]。
3.3 儒家思想運用于骨科護理 本組500例骨科患者,在護理上除采用現有基礎專業知識、骨科專業知識、心理護理外,儒學文化思想也運用于其中。在護理中主要針對以下幾種儒家思想:①“仁者愛人”,儒家思想以“仁”為核心,就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于是,對知識缺乏的病人,要做術前、術后訪問、耐心傾聽他們的主訴、熱情回答他們的提問、深入淺出地介紹手術的意義、方法、術后功能鍛煉和預后等,建立良好護患關系。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護理工作的對象均來自不同國家、民族、他們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人生經歷、、價值觀、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會導致對健康與生命的不同認識理解,于是要不斷學習多元文化,才能滿足當今人類的需求。③“默而識之”指在臨床工作、生活和現代化信息網絡中了解其他種族、民族、人群的文化,且牢記于心,運用其中。
4 結果
骨科護士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知識、習俗、理念、技術以及儒家文化思想相結合,運用于500例骨科手術患者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滿意度為98%,護患糾紛下降為0。實踐證明,多元文化護理運用于骨科手術前的病人,對手術的安全有信心,對恐懼、應激反應、怕術后疼痛、手術中出血過多發生意外、失眠、血壓升高、食欲減退等影響了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及相應的并發癥,能降至到最低。術后病人的運用多元文化護理能將疼痛減輕讓病人感到舒適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恢復到理想的功能,達到滿意的效果,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5 討論
儒家文化及其多元文化護理是現代護理發展的必然方向,護理學發展的過程也是沿著這一方向去發展。因此,要開展這一更高層次的護理,需要通過在提高自身思想認識,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狀態,確定研究范圍,加強全方位教育和護理人員培訓等諸多方面作進一步的探討,以加速現代骨科護理的發展,盡快與國際護理接軌。
參考文獻
[1] 楊運秀,從護理學發展談現代護理道德教育,首席醫學網 2007,10,10
[2] 郝玉梅,探索現代護理的新方向多元文化護理《實用醫技雜志》2006,8,5(15)
[3] 王曉艷,淺談護士職業心理素質《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11,5,6(5)
[4] 范瑛,對現代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思考《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11,6,19
[5] 方忠敬,弘揚儒家文化 構建和諧社會,中國鄉村發現網201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