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6 08:28:27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電子技術的發展史,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微電子技術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它在20世紀迅速發展,成為近代科技的一門重要學科。其發展史實際就是集成電路的發展史。
衡量微電子技術發展的重要標志是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集成度,至今為止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基本上都在遵循著“摩爾定律”即單個芯片上的器件數每18個月增長1倍,DRAM儲存量3年提高到原來的4倍,其發展歷程如下。1947年底,美國貝爾實驗室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晶體管,微電子技術開始萌芽。體積微小的晶體管使集成電路的出現有了可能。之后,美國得克薩斯儀器公司的基比爾于1958年制成了第一個集成電路的模型,1959年德州儀器公司宣布發明集成電路。同年,美國著名的仙童子公司將一整套制造微型晶體管的“平面工藝”移到集成電路的制作中,很快集成電路由實驗室實驗階段轉到工業生產階段。1962年MOS場效應管試制成功,1964年成功制出PMOS集成電路。與分立元件電路相比,集成電路的體積大大減小,同時功耗低,可靠性好,工藝簡單,更適合于大量生產。
至今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已提高了500萬倍左右,特征尺寸縮小了近200倍,單個器件成本下降了約100萬倍,單片集成度達到數億個晶體管。
2微電子技術的應用
微電子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可以說微電子無處不在。美國每年由計算機完成的工作量超過4000億人的手工工作量;日本每個家庭平均擁有100個芯片;無論是日常生活的電視機,洗衣機,手機,計算機,銀行儲蓄卡和信用卡,小區智能卡,電子手表,玩具等家用消耗品,還是大到傳統工業的汽車工業、印刷工業和國防工業的導彈、衛星、火箭等都離不開這小小的芯片,可以說應用及其廣泛。微電子技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已經和社會建立了一種相互依存的某種關系。
集成電路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的各個行業。微電子技術對各種傳統產業具有強有力的帶動作用,幾乎所有的傳統產業與微電子技術結合,利用芯片更新技術,都可給傳統產業注入活力。例如,像汽車的電子化使傳統的汽車工業滲透進了微電子技術,采用微電子技術的電子引擎監控系統、汽車安全防盜系統、出租車的計價器等已得到廣泛應用,現代汽車上有時甚至要有十幾個到幾十個微處理器1。又如,印刷工業采用了微電子技術排版不再采用鉛字,文字的增添、刪除、編排,字體的選取等都在計算機上進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全部按需要設置完成,與傳統印刷工業改動一字就要涉及全局已不可同日而語。
集成電路的應用不僅在工業方面,在商業方面,由于微電子技術及計算機的應用,使傳統的賬冊產生了根本的變化,賬目的登錄、統計、查詢、存儲都產生了根本的改變,于是有了大超市、大商場,這在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說傳統行業引入微電子技術后提高了生產效率,那么微電子技術與其他技術的結合和滲透又發展成新的技術。
微電子技術在輕武器中的許多應用正在研制中,如數字地圖計劃:為了給士兵提供需要的一切信息,可把天氣數據、情報、敵友軍的位置、空中成像等一切信息融合到一起,以數字方式存儲,并通過無線計算機網絡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甚至是前線。如果將這種數字地圖直接接入武器,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武器的精度,而且能使后勤得到可靠保障。隨著電子、材料、光學、機械等各方面技術的發展,微電子技術必將廣泛地應用于輕武器,發揮更大的作用。
總之,微電子技術已經滲透到諸如現代通信、計算機技術、醫療衛生、環境工程、能源、交通、自動化生產等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既代表國家現代化水平又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高新技術。
3國內微電子技術的發展現狀
近幾年,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硅基微電子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與國際先進水平的距離逐漸縮小。
我國微電子技術發展的特點:一、超深亞微米集成技術研究逐漸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二、集成電路設計水平提高,規模增大。經過近幾年的發展,芯片設計水平明顯提高,目前我國自主設計的芯片產品已涉及CPU、數字信號處理器、高端IC卡、數字電視和多媒體、3G手機以及信息安全等六大領域。IC設計水平已達到0.13pm,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芯片的開發及其產業化也取得了可觀的突破。逐漸從過去的“低端模仿”走向以技術創新為主的“高端替代”。
微電子技術是當代科學技術中發展速度最快的技術之但是由于我國的微電子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要在短期內趕上或超過是很不現實的,我國微電子各方面都落后于國外。國家正在逐步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一系列相關政策去吸引資金和人才,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微電子產業和科研體系。
4微電子技術的發展趨勢
21世紀的微電子技術將從目前的3G時代逐步發展到3T時代,即存儲量由Gb發展到Tb,集成電路中器件的速度由GHz發展到THz,數據傳輸速率由Gbps發展到Tbps。以硅基CMOS電路為主流工藝,21世紀硅微電子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_是繼續增大晶圓尺寸和縮小器件的特征尺寸。發達國家和地區正在向納米階段進軍。二是集成電路(IC)將發展成為系統集成芯片(SOC)。SOC進一步發展,可以將各種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敏感器和執行器與信息處理系統集成在一起,從而完成從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到執行的系統功能,這是_個更廣義上的系統集成芯片。SOC是微電子設計領域的_場革命,21世紀將是SOC技術真正快速發展的時期。三是微電子技術與其它學科相結合。典型例子是微機電系統技術(MEMS)和生物芯片2。前者是微電子技術與機械、材料、傳感器等多學科交叉產生的,后者則是與生物工程技術結合的產物。
21世紀人類將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對微電子信息技術將不斷提出更高的發展要求,微電子技術仍將繼續是21世紀中最為重要的和最有活力的高科技領域之1。
參考文獻
[1]余修武.微電子技術與新技術革命J.制造業自動化,2010,32(11):95-96.
【關鍵詞】 電子信息技術 問題 發展趨勢
【Abstract】 Today's China is gradually embarked on the pa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no matter from which side, or electronic products are essential, not only brought us convenience, and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China,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ew electronic technology advances gradually, gradually increased functional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depth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a'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 terms of the future.
【Key words】 Tren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question
在世界中某個國家想要提升本國的地位,發展科技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哪個國家,其實力都會體現在國家的科技水平之上。如今,電子信息方面的技術種類繁多,中國在這方面的進步也很明顯,其主要內容有:計算機、電子信息、計算機包含的語言、光纖、游戲等各個方面,也就是因為信息技術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這樣在中國的電子信息發展史里,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要想使我國的信息技術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堅固穩定的地位就必須針對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同時必須適應相應的規律,把握好發展趨勢。
1 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性
不管哪個國家,其科學實力都能在信息技術方面集中體現。這樣就形成了競爭,只有不斷的努力才能在競爭中勝利。如今社會市場經濟為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發展也是必然的。
所謂的EDI就是電子數據的交換。電子數據的交換就是電子信息的一項技術,這種技術是不需要人工的,可以使計算機直接通過網絡的系統,使數據與信息進行相互的交換,在電子信息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會逐漸出現這種新型的電子技術,以后的發展過程里,多個領域都會涉及到這種技術。這樣看來,中國電子信息在發展方面對于經濟來說,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社會對于信息的需求以及科技支持,電子信息將會逐漸走向市場、主導市場、慢慢的發展成多元化多層次概念,給予中國在發展的道路上有保障的硬件設備,因此,不管是現在的中國還是以后的中國,在電子信息方面的發展都必須給予最大的重視,中國對于電子信息的態度也是必然要求。
2 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中的問題
2.1 技術人才嚴重缺乏
如今,中國在電子信息發展方面最主要的阻礙無非就是缺少專業的技術人員,不得不說,在電子信息方面中國的專業人才挺多,并且在不斷的增加,哪個種類的都有,不過大部分技術人員都是單一性的,在所學專業才能發揮專業的水準。沒有多方面的復合型的人才,這就是中國在電子信息方面發展中最大的阻礙。除了上述的原因,在電子信息的技術人才里面,擁有高端電子技術的人員特別少,這也是阻礙電子信息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2.2 發展環境資源緊缺
中國在電子信息方面面對的另一個重大的阻礙就是發展設定有限的環境資源。在這方面,我國的主要表現就是:假冒產品逐漸增加、侵權問題的增加、盜版與走私的出現、不良競爭的出現等。這些問題在中國的電子市場是很常見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電子技術在世界市場里的競爭地位,也嚴重的降低了中國電子技術發展的空間,并沒有良好的環境使其快速發展,只有擁有好的發展環境,專業人員才能有發展潛力,大力推動中國的電子產業市場,在最大程度上增加中國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與技術水平。
2.3 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機構不合理
因為中國在電子信息方面的結構不穩定,這樣就使得中國的電子產業鏈研發出的產品與別國相比差距很大,即使是中國電子信息的發展趨勢很好,不過因為其整個的結構不穩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發展的進程,不能夠很好的進行升級,假如要想中國研發出的電子產物與別國相提并論,就必須進行結構的調整,拋棄傳統式的結構,把握好中國目前的電子信息整體狀態,建立一個全新的、合理的電子信息產業結構。
3 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未來趨勢
3.1 集成化及移動化
隨著半導體向Sa(片上系統,即在單個芯片上集成一個完整系統)方向的發展及移動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產品有向著集成化和移動化發展的趨勢。在所有關鍵技術中,電子信息硬件產品的"核心"就是集成電路制造技術,這種集成電路經過了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特大規模集成電路幾個階段。電子信息技術有很多都需要集成電路,從CPU到IC卡,無一不是集成電路的應用范圍。移動化體現為各種電子產品的小型化、便攜化,特別是三網的融合帶動了大量豐富的應用,也激發了多種功能的移動產品的快速發展,如超移動個人計算機(UMPC)、智能手機、MP3、便攜式媒體播放器(PMP)等等。
3.2 多媒體化及智能化
計算機技術向多媒體、智能化方向發展也是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網絡計算、移動計算、并行計算等計算機技術已經開始向多媒體、智能化方向發展。這也標志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也在向這個方向發展。多媒體的普遍應用為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是有一定規模的,也就是說假如中國的電子技術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就不能夠有很好的發展,沒有提供良好的基礎就更別說是與別國去競爭了。
3.3 屏顯技術及平板化
顯示技術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發展也是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在這兩年,這個趨勢尤為明顯,各種超大屏幕或者全屏幕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大量出現,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都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更為豐富、精彩的體驗,這也預示了我國電子信息顯示技術存在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發展的趨勢,因此,大屏幕電子產品和平板產品在電子信息領域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3.4 規模化及個性化
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品存在一定的規模性,換句話說,如果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不能具備這樣特定的規模的話,會很難繼續存在和發展下去的,又何談與其他國家競爭呢?
如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鏈形成的規模逐漸擴大,形成了大規模的結構,其中有很多跨國的電子信息產物,不管是在生產量還是在質量方面都有上升空間,在經濟效益方面體現也都非常好。
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電子產物要求也隨之提高,個性主導了消費的潮流,在以后的時間里,電子信息方面會形成一個有規模、有個性的發展道路。
3.5 梯次化、全球化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正在逐步呈現出梯次化和全球化的趨勢,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了有效的應用,使得其采購、生產、加工、銷售等都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這樣,電子信息技術全球化的趨勢在未來的時間里就會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梯次化,導致這種趨勢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里,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將生產工作集中在一些高科技產品的研究和開發,這樣一些逐漸被淘汰的技術就會逐步流入其他電子信息技術相對來說水平較差的國家,由于我國電子信息技術還處于發展階段,所以因此逐漸向梯次化的趨勢發展。
4 結語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肯定會帶動電子經濟的快速前進,國內的電子信息措施在前進過程中雖然面對著巨大的檢驗,但是也是具有這廣闊的前進空間。我們一定要根據科學技術對電子信息措施開展解析,了解電子信息前進的方向,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開展理性的解析,使用最合理的處理方案。推動國內電子信息措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并且電子信息措施的穩固優良前進也會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冶明福.關于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發展現狀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導,2011(08).
[2]何達萍.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展望[J].科技致富向導,2011(09).
[3]馬建如.高職教育電子信息技術實訓中心建設的研究[J].中國西部科技,2009(02).
關鍵詞:電子書;趨勢;影響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圖書的發展史中,印刷術的發明極大的促進了書籍的出版和傳播,完成了紙質書籍最重要的革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設備的出現對于紙質書籍造成了新的沖擊,形成了新的文字載體――電子書。
1.電子書的發展趨勢
關于電子書定義,國內學術界初步認定是用電子設備進行貯存、閱讀、傳遞的圖書。它的載體不再是紙張,而是各種電子設備,包括電腦類、手持閱讀器類、小型視頻播放器類和手機類。①電子書以電子設備作為載體是一種新的書籍傳播形式,作為新事物出現,自身存在很多優點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缺陷。
1.1電子書載體的變化
電腦類:電腦類包括了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這里只要指臺式電腦,是電子書最初的載體,同時也一直承擔著這個功能。電子書最初只能通過電腦來閱讀,因為電腦終端設備極其有限。隨著電腦的更新換代和飛速發展,現在基本上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它的普及是其作為載體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其體積的龐大不易攜帶,因此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雖然筆記本電腦相對的大大縮小了體積,攜帶相對而言方便很多,但是考慮到其蓄電能力有限,同時作為電子書的終端設備需要有專門的平臺來放置,經歷開關機程序等等,顯然對于提升電子書閱讀的方便程度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手持閱讀器:手持閱讀器類就是針對電子書專門的發明的閱讀器,比如kindle和漢王。手持閱讀器與紙質書籍的區別在于其容量大,環保,可重復使用,同其它電子終端的區別在于它的唯一性,他的使用完全是用來閱讀而沒有其它功能。閱讀電子書是最終目的,而不是附加功能之一。雖然相對于其他電子產品價格便宜,但由于手持閱讀器在功能上顯得單一,相對于單本紙質書價格依舊較高,因此普及率較低。
小型視頻播放器類主要是MP4、MP5等。這類載體優點在于攜帶方便,但是大多數產品支持的電子書格式較少,基本是TXT文件。電子書只能通過電腦傳輸,而且此類設備一般屏幕較小,外加智能手機的普及已經擁有該產品的功能,因此使用的人群數量在日益減少,基本上在作為電子書載體的功能已經沒有任何市場。
手機類閱讀器:手機類閱讀器以智能手機為代表,可以說是從智能手機的普及開始,電子書才搭建這個載體迅速蔓延開來。借助4G網絡和WIFI技術使得智能手機隨時隨地聯網成為可能。同時智能手機的開發幾乎涵蓋了電腦的所有功能,但是它的優點在于其相比攜帶電腦要方便,網絡的隨時隨地也就意味著下載電子書也可以做到隨時隨地。同時規避了需要開關機的時間等待。因此,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掏出手機進行閱讀,將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凡是在電腦上的讀書軟件都可以在手機上使用,除此之外還針對智能手機開發了更豐富APP應用。同時,在手機的應用中同樣可以找到kindle的軟件,那么再購買手持閱讀器就顯得多此一舉。我們可以斷定,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可便攜終端將是電子書在未來發展中最重要的載體。
1.2電子書發展的趨勢
電子書載體的變化可以說是電子書的一個發展歷史。載體變化的最大特點就是體積的不斷減小,成本的逐漸降低。電子書相對于紙質書的優點非常明顯,尤其是可移動的便攜終端。
第一,環保,價格低廉。脫離了紙和墨的書記將借助高科技電子技術來達到其傳播的目的,因此無需耗費紙張和油墨,達到了環保的效果,也降低了書籍的成本。
第二,傳播速度快。紙質書在由作者的創作之后還要一些繁瑣費時的環節,但是電子書可以省略中間環節。“書籍的內容以及圍繞書籍生命周期的一系列固有的模式都不斷的推陳出新。”②,出版和更新周期就縮短了。
第三,空間占用小、方便攜帶。紙質圖書在空間的占有上非常巨大,而電子書以電子設備作為存貯介質,電子書本身制作完成之后由于格式不同大小也各有差異,但是這種差異對于存儲設備的超大容量來說基本上沒有很大影響。成百上千的書記裝載在一個閱讀器中可以說輕而易舉,那么電子書攜帶方便也就顯而易見了。
第四,易于保存,不宜損壞。紙質書的保存對于環境的要求非常嚴格,否則容易造成發霉、腐爛等結果,同時也要防范火災的發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出現磨損,但這些威脅對于電子書來說幾乎是不存在的。
電子書和紙質書的種種優勢并不意味著它將要取代紙質書籍,而是其作為一種新型的書籍,將和紙質書齊頭并進,占據一席之地。從電子書自身的發展來看,它的載體將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可移動便攜式終端為主,伴隨著閱讀軟件的開發和電子書版權的完善為趨勢,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中。
2.電子書對圖書館的影響
電子書的產生、發展給紙質圖書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影響了人們的閱讀方式,同時也對圖書館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2005年上海率先創建手機網站,國家圖書館也在2008年啟動了“掌上國圖―國家圖書館移動服務”的活動,圖書館開始講電子書作為其服務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將進一步推動圖書館各方面的改革。
2.1采購 藏書量作為衡量一個圖書館的重要標準,除了印刷型圖書之外,電子書是否可以納入了范圍,如果電子書在藏書量的范圍之內,那么價格較低的電子書采集就會超過紙質圖書,這樣勢必導致圖書采集的不平衡。同時,電子書購買的外部環境存在很大問題,沒有統一的發行和模式,而且會出現重復購買的現象,還有版權等問題。因此統一的電子書市場管理隨著電子書的繁榮發展繼續建立健全。
2.2編目 電子書在編目時,面臨著“從電子出版、發行和獲取的周期來提供更為開放和簡便的標準”③,在國外,普遍使用OPAC對不同類型的信息檢索,目前國內主要還停留在各個類型自成體系,紙質書圖、電子書、微縮品各自有一套目錄,大大影響了讀者的使用,圖書館必須對此進行整合,進行統一的編目。
2.3流通 電子書的流通包括“外借閱讀器和信息資源的提供”④。雖然很多圖書館很早就開始了閱讀器借閱的服務,但是由于成本太高,外借閱讀器并沒有在圖書館普遍開展。如今智能手機已經基本上具備了電子書閱讀器的功能,因此,閱讀器已經不再是制約圖書館電子書流通的因素。那么信息資源的提供又成為了圖書館在電子書發展中重要改革內容。上文提到眾多軟件都提供了免費的電子書書籍,互聯網上同樣具有免費資源供下載使用,如果圖書館不能提供免費的電子資源,就會影響到圖書館所購買電子書的流通。對此,圖書館是否能在網上在提供電子圖書將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3.結語
文字通過甲骨、青銅、竹簡而紙張的傳播,終于在科技的發展中搭載上了電子設備,書籍作為傳播知識的內涵始終沒有改變,電子書的新形式也只是進一步擴大了書籍的載體。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便攜式閱讀器在經歷了各種電子載體的發展時候脫穎而出,承擔了電子書傳播的重任。這對圖書館的構建產生了影響、提出了挑戰。如何去應對這些新的形勢還須一步的探索,但這些困難無法阻擋電子書成為人類傳播知識文化的重要載體。(作者單位: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注解:
① 陳述富《圖書館移動終端服務探索及基本策略分析》圖書館論壇2011年6月127頁
② 聶華《電子書的發展及其對圖書館的影響》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年第二期第28頁
關鍵詞 數字電視發射機;技術特點;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N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34-0010-02
由于數字電視具有圖像清晰、無噪聲、無重影、多媒體等優點,受到了廣大用戶的歡迎,同時能對所有用戶進行控制,因此,能對用戶進行有效收費,將給廣電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和增值運營的機會數字電視及高清晰度電視正迅速向我們走來,電視的數字化使節目制作、傳輸和接收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隨著國家標準的強制實施我國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對數字電視發射機的需求也將大大增加。
1 數字電視發射機的發展概況
1.1 數字電視發射機的標準
目前國際上主要形成了3種主要電視標準,即:美國ATSC標準,歐洲DVB-T標準和日本的ISDB-T標準。ATSC制采用單載波8VSB編碼調制技術;DVB和ISDB采用多載波COFDM調制技術。這3種標準的視頻信源編碼都采用MPEG-2標準,音頻信源編碼則有所區別,美國采用AC-3、歐洲DVB采用MPEG―2標準、日本采用AAC標準。
1.2 數字發射機的主要機型
目前國內外主要采用感應輸出管IOT發射機、四極(包括雙向四極管的)單電子管發射機,以及全固態發射機。這三種機型都工作于UHF波段。IOT發射機是高功率數字電視的首選機型。中功率的(1kW~5kW)全固態發射機也有較強的競爭力。近幾年隨著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國內已有幾家發射機生產廠相繼推出了不同特色的數字發射機。
1.3 向全固態化、自動化方向發展
因發射機向大功率方向發展,而四極管、速調管等器件從某種程度上已限制了大功率發射機的發展,而全固態發射機由于功率合成技術的運用,從理論上講發射機的輸出可以像積木一樣任意增加。由于發射機的可靠性提高,發射臺的無人值班,及自動開關機、遙控功能得以實現.歐美、日本等國家早己實現了發射臺的無人值班。現在各發射機生產廠家大多數都采用單片機控制,配有自動控制及自動監測功能,并配有232接口或488接口,自動化功能越來越完備。目前國內發射臺轉播臺大都設在高山頂,條件極其艱苦,為減輕值班員勞動強度,發展全固態發射機實現自動化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2 我國數字電視發射機存在的問題
2.1 制式的不統一
1)以正交頻分復用(COFDM)調制為核心的DTTB/OFDM方案。其數據采用QAM和QPSK方式調制在8MHz帶寬內可傳送1路HDTV和6路SDTV電視節目,支持固定和移動接收;
2)以QAM為核心的CDTB-T方案。它以C-QAM覆蓋固定用戶,以COFDM實現移動接收,通過UHF、VHF天線廣播;
3)清華大學提出的TDS-OFDM調制方式的DMB-T方案它支持多/單頻網。
2.2 傳輸信號的安全性
我國的廣播電視是聯系黨和人民的紐帶,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因此加強數字電視廣播系統的安全性是非常必要的。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境外設備對我國廣播電視信號進行干擾破壞。除采用條件接收(CA)之外,如果在發射機合適位置加入一個智能模塊,用來處理信號源出來的TS流,定是插入控制程序,對信號源進行物理層上的加密,就可以解決非法信號侵入的問題,從而保證正常信號的傳播,而不受外來信號的干擾破壞。
3 我國數字電視發射機的發展特點和趨勢
3.1 數字電視發射機的產品化
早在2002年開始,隨著數字電視國標的起草,國內主要發射機廠家就開始了數字電視發射機的開發,但由于國外對其中核心技術的封鎖,關鍵技術一直控制在國外廠家的手中,數字發射機的關鍵部件――數字激勵器和單頻網適配器只能進口,嚴重影響了國內數字電視的產業化進展。目前我國已經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生產了品牌,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在國內數字電視領域占據了有利地位。2006年底同方吉兆和鞍山吉兆聯合完成國標數字電視激勵器的開發,該產品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并且很快在使用中得到了國內用戶的充分認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2 數字電視發射機關鍵技術的突破
數字電視發射機與模擬電視發射機均為全固態、單通道發射機,其共同點是大功率合成、供電單元、冷卻系統、控制單元等均相同很多技術可以借鑒使用,如模塊化、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等設計理念,所以發射機的整體可靠性與模擬機相當。在激勵器方面,數字電視采用了信道編碼技術,該技術即國標規定的內容,在國標頒布以后,該部分問題已經在信道編碼板中解決。同時,中國廠商已經解決了基帶預矯正平均功率、低相噪本振和單頻網技術等,這些技術是數字電視發射機產品化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關鍵技術。
3.3 國內外產品優勢對比
國外數字電視發射機產品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技術趨于成熟,但主要是基于DVBT,ATSC等國外標準。目前主要在水冷發射機、數模一體數字激勵器、縫隙填充器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特別是2006年國標數字激勵器開發成功后,由于關鍵技術的突破,產品化進展很快,目前設備技術水平已與國外相當。在國標發射機產品方面,由于國內廠家得天獨厚的條件,與國標起草單位合作參與國標試驗等,掌握了國標的最新技術(如單頻網技術,覆蓋測試參數等),所以在國標數字電視發射機產品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國產設備在配合國標的推廣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包括在國標多載波、單載波標準的升級及國標單頻網標準的升級等。未來數字電視覆蓋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前期的網絡規劃、覆蓋設計中需要根據當地的地形條件、現有資源等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沒有統一的解決模式,所以國內企業在前期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
參考文獻
[1]蘇廣財.數字電視發射機技術發展淺析[J].廣播電視信息,2010(4).
[2]胡曉東.基于數字電視整體的光發射機狀態的快速調整研究[J].有線電視技術,2010(5).
【關鍵詞】數字電視;應用;地面廣播技術
1 數字電視以及和廣播技術標準分析
所謂的地面數字電視,就是指應用數字技術處理、壓縮、碼活動圖像和聲音等信號,經過存儲或實施廣播為用戶提供接收、播放的電視系統,它也屬于數字電視技術范疇內的一種。電視機通過專用機頂盒接收地面數字電視信號,當然前提是電視機具備那種能力。此外,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將模擬信號轉換到老式模擬電視上。
國外目前主要有歐洲的DVB-T標準、美國的ATSC標準和日本的ISDB-T標準三種地面數字電視廣播標準。在1998年2月DVB-T標準被批準通過,它在歐洲DVB系列標準中是最為復雜的DVB傳輸系統。它以MPEG-2數字視音頻壓縮碼為核心,即采取碼正交頻分復用COFDM的調制方法對在大范圍內多部發射機8k載波都適用的方式。MPEG-2數字視音頻壓縮碼可向高清晰電視傳輸大于20Mbps的凈荷碼率,也可通過簡單天線室內固定接收信號。此外,它也可向標清電視提供傳輸大于5Mbps的凈荷碼率信號的服務,也可支持在車的移動中移動接收信號,并且還具備單頻率組碼的能力。2007年8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了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它將清華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兩種技術充分融合,具備良好的支持移動接收、單頻組網以及高清數字接收能力。與此同時,在頻譜利用、同步速度、支持單天線移動接收、室內接收等方面,它也能夠表現出的性能比DVB-T還更好。
2 數字電視廣播技術的特性
首先,依據電視臺的天線發射的方式,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網絡將數字信號覆蓋在電視用戶上,客戶終端如果需要收視節目的話,可以通過天線與數字電視機接收信號。而作為數字電視廣播最根本、最本質的網絡傳輸形式,地面廣播能夠向廣大用戶提供學習、娛樂等公益服務并且由于它的普遍性、可控性和抗毀性等被公認為是國家安全性措施,因而它也是在緊急的情況下和國民溝通中最為可靠、直接的政府工具。
其次,人們無論何時何地都可收看多媒體節目具體表現在地面數字電視市場的開發。數字電視的發展,不但能夠使人們對于收看內容的量滿足,而且可以在隨意時段內、任何的收看地點觀看節目以滿足人們需求。
再次,地面數字電視服務的開展有益于充分利用當前大量閑置的無線頻譜資源,從而采取更多的應用業務有利于提高頻率效率。廣播運營單位在開展地面數字電視廣播業務的時候可以利用原有的電視頻道或者閑置的無線頻譜,從而有利于移動接收數字電視和接收服務便捷。為了提高頻率以及經濟效益,我們也可以提供高清電視。此外,如果能夠實現接收機定位、雙向交互業務以及定時接收、用戶個性化信息加大等業務與普通數字電視業務與數據廣播的開發同步,那么對于無線頻道的業務能力的拓展將會加大,同時也會給無線電視臺以更為開闊的發展機遇。
3 分析地面數字電視應用的前景與可行性
3.1 我國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網建立的可行性
近幾年來,我國廣播電視數字化的工作發展迅猛,并且碩果累累,不僅使自己具備了制作、生產和播送數字電視節目的能力,而且在數字化節目、衛星數字廣播與多媒體節目的制作上已形成了規模。自2004年河南采用清華DMB-T標準實驗組建單頻網國內地面數字電視業務就掀起了建設。各省市經過幾年的建設,均紛紛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地面數字電視播出平臺,在此基礎上也逐步摸索出一個與自己特點相適合的經營模式。與此同時,后續企業在逐步擴大的市場的背景下獲得了許多數字電視接收設備生產的經驗教訓,因此在開發新技術和生產能力上取得了重大的提高。尤其是最近幾年迅速發展的CMMB為運行了很多年的時間并僅僅采取公交的模式的方式開展運營提供新思路。因此,從總體上考慮,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用相對較小的代價去對整個地面數字電視行業去進行規劃,大力建立數字電視廣播網,這具有極大的可行性。它是以加強我國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標準并推廣應用為根本,以此去推動促進數字電視廣播的發展。
3.2 分析地面數字電視應用前景
上海于1999年5月開始試驗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在2004年在全國的范圍內開始試驗網絡建設地面數字建設,到目前為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時也對移動電視的市場前景進行了充分的驗證。地面數字電視是有線數字電視電視、衛星數字電視的補充措施之一,一直以來都只是說的多做的少,甚至還被CMMB這個后來者所趕超。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地面電視與CMMB個人手持終端所包含的私密性特點有所不同的是,它具有一種大眾媒體所該具備的播出的不間斷性、受眾廣的特性,更加有利于播放突發性、大眾娛樂節目、大眾信息。然而當前的經營模式只適應于幾個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心城市,而對于部分地鐵平臺與各大、中城市的公交平臺的經營狀況來說大部分都舉步維艱。與此同時,由于受到廣電總局限制,在城市公交數量小于200臺的中小城市內,私家車、火車、地鐵等地面數字電視可涉足但是卻沒有辦法去觸及的地方因為很多的外來因素不能采取任何的措施,而硬盤廣告卻比比皆是,這對整個網絡的發展進行了嚴重的干擾。但是,倘若對以上所提及的場所進行整合、合理規劃建設,那么就會有利于改善市場前景。此外,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的應用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完全分享各項已經成熟了的技術以及開拓數字電視外的業務并取得相應的成就,采取準確市場定位好業務的方式去擴大其他的移動載體。而且,迅猛發展的終端產品也會對移動電視業務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從而有利于更多的其他業務的開辟。與此同時,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的特征和應用也會成為人們去收視、獲取信息方式的新導向,我們完全可以憑借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技術的手段去開拓、挖掘市場,從而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李軍輝, 郁樺. 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技術及應用分析[J]. 科技傳播, 2011,(08)
[2]何世光, 周斌, 黃學良. 發展中國數字電視的SOC[J]. 中國集成電路, 2002,(02)
[3]DVB選擇Java技術作為其數字電視廣播標準的基礎[J]. 廣播與電視技術,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