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5 11:23:5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國際稅法的淵源,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國際稅法的淵源也是國際稅法的一個基本范疇,對于這一范疇,學界研究的比較多,而且基本取得了一致觀點,這是國際稅法學領域研究比較成熟的基本范疇之一。
學界一般認為,國際稅法的淵源包括兩大類:國際法淵源和國內法淵源。國際法淵源一般包括:(1)國際稅收協定以及其他國際稅收條約、公約中與稅收有關的法律規范;(2)國際稅收慣例。國內法淵源一般就是指各國的涉外稅法。
一、國際稅法的國內法淵源
(一)涉外稅法的含義與標準
涉外稅法(foreign-related tax law)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稅法。涉外因素包括主體涉外、客體涉外和內容涉外三個方面。雖然學界均主張涉外稅法是國際稅法的淵源,但關于涉外稅法的具體范圍則有不同的觀點。有些學者主張涉外稅法主要是涉外所得稅法,有些學者主張除了涉外所得稅法還包括涉外商品稅法。根據本書所主張的廣義國際稅法論的觀點,涉外稅法應當包括涉外所得稅法和涉外商品稅法。
關于涉外稅法的標準,有些學者主張凡有可能具有涉外因素的稅法都屬于涉外稅法,如關稅法、增值稅法、營業稅法、個人所得稅法、車船使用稅法等等。[2] 也有學者主張涉外稅法應當有一定范圍,只包括涉外所得稅法和關稅法。
我們認為,根據稅法是否具有涉外因素,可以把稅法分為三類:(1)純粹涉外稅法,如《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2)內外統一適用的稅法,如《個人所得稅法》;(3)純粹涉內的稅法,如房地產稅法、車船使用稅法等。從廣義上來講,涉外稅法包括前面兩類,從狹義來講,涉外稅法僅僅指第一類。國際稅法學上所研究的涉外稅法主要是第一類,但也不排除在個別情況下包括第二類涉外稅法。
(二)涉外稅法的效力范圍
涉外稅法的效力范圍,是指涉外稅法對于哪些人和哪些事具有效力。從理論上講,涉外稅法屬于國內法,只能在本國主權所及的范圍內具有效力,超出本國主權管轄范圍,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際間的資金、人員和物品流動非常頻繁,一概否認其他國家的涉外稅法在本國的效力并不利于國際經濟交往,也不利于國際稅收關系的和諧發展。其實,現行的各國稅法制度中已經有許多地方體現了對他國涉外稅法效力的承認與尊重,比如為避免國際雙重征稅而采取的各種國內法措施,如抵免法、免稅法和抵扣法等等,實際上都是建立在承認和尊重其他國家的涉外稅法效力的基礎之上的。美國不承認稅收饒讓抵免,實際上是對其他國家涉外稅法效力的部分否定。
二、國際稅法的國際法淵源
(一)國際條約
國際條約(international treaty)是國際稅法最主要的國際法淵源,也是最能體現國際稅法“國際性”的法律淵源。學界在這一問題上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認為國際稅法淵源中的國際條約包括國際稅收協定以及其他國際條約中與國際稅收有關的規定。
國際稅收協定是不同國家為協調其相互之間的國際稅收分配關系而締結的國際協定或條約。目前的國際稅收協定主要是雙邊稅收協定,而且主要集中在所得稅領域和關稅領域。國際稅收協定將來的發展方向是多邊稅收協定以及稅收國際公約,而且所涉及的領域也將突破所得稅和關稅領域而向其他商品稅領域擴展。
其他國際條約或協定中也有關于稅收關系的規定,如在貿易協定、航海通商友好協定,特別是在投資保護協定中有關國家間稅收分配關系的規定,這些規定和國際稅收協定一樣,對國家間的稅收分配關系也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
(二)國際稅收慣例
國際稅收慣例(international tradition of tax)是在國際經濟交往中處理國家間稅收權益關系,反復出現并被各國所接受,因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稅收通例。有學者對國際稅收慣例與國際稅收習慣進行了區分,認為國際稅收習慣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慣常行為和做法,而國際稅收慣例是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慣常行為和做法。[3] 我們認為,習慣和慣例在內涵上的差別不是很大,如果從具有法律約束力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角度來講,習慣和慣例都不適宜用來表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慣常行為和做法,莫如用習慣法來表述更準確。當然,無論是習慣、慣例還是習慣法都不過是一個指示名詞而已,沒有什么先驗的內涵,其具體含義都需要學者在使用的過程中予以界定。從這個角度來講,只要我們所研究的是同一個事物,至于具體使用什么名稱,似乎并不需要一定要強行一致。這里,我們使用慣例來指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慣常行為和做法。
居民稅收管轄權、對外國人的稅收無差別待遇原則、對外交使領館人員的稅收豁免等曾一度被認為是國際稅收慣例之一。但在1961年和1963年兩個《維也納條約》締結后,已經成為國際公約的規定。由于國際稅法本身歷史較短,而國際慣例一般都需要較長的形成過程,再加上國際慣例很容易被國際條約或各國法律所肯定從而失去其作為慣例的特性,所以,作為國際稅法淵源的國際稅收慣例并不多。
國際法和各國法院有關國際稅收糾紛的判例,雖然不能作為國際稅法的正式淵源,但根據《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的規定,可以作為確定國際稅法淵源的補充資料,所以也要給予一定的重視。
「注釋
[1]參見[奧]漢斯·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沈宗靈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第149頁。
一、我國稅源管理情況
在當前任務式稅收工作中,稅收任務永遠是工作的第一目標,在有的地方還可能是唯一目標。圍繞著稅收任務,各地稅務部門都將稅源管理的重點集中在大企業上,對小企業缺乏“關愛”。新稅源逐漸顯露的形勢下,稅務部門受事項性工作增多,納稅人納稅意識不強等因素影響難以對新稅源實施有效監管。作為稅源管理的納稅評估與分析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稅源分析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夠。
二、國外稅源管理方法概述
(一)美國——發達技術基礎上的稅源管理
1、稅收登記上代碼具有唯一性,部門合作務實高效。美國的個人以社會保障號作為稅務代碼,所有的涉稅事宜必須通過該代碼來完成,并且銀行賬戶與稅務賬號綁定在一起,稅務部門與銀行之間的合作有制度和機制作保障。
2、信息收集上以共享平臺為核心,稽查后審主義較明顯。美國的稅務部門與銀行、海關、社保等多部門聯網,對涉稅信息的收集比較簡單,稅務部門可以根據部門信息共享平臺來收集相關評估信息,分析相關數據的真實性和關聯性,確定納稅人納稅充足率,以確定進入稽查程序的納稅人。
3、辦稅事務上體現了高度的社會化,稅收中介具有“非專業性”。在涉稅事務的資格上,除了專業化的律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以外,還有非專業的社會人員,只要具有稅收相關知識都可以從事報稅師工作,甚至是一些高校的學生也就有報稅資格,稅收市場化的特點明顯。
(二)德國——非理性人假設下的稅源管理
人具有“惡”的一面促使德國“只相信”成文化的法律和規章制度,實驗室式家庭廚房就是德國“非理性人”的一個折射,德國稅源管理過程也因此體現了其固有的特色。
1、形成以“核定征收”為主的納稅申報體系。德國稅收征管機構每季度對納稅人應繳納的稅款進行預估,納稅人在收到稅務機關估稅通知書后一個月內須繳清所有稅款。待納稅人年終遞交年度報稅文件后,稅收征管機關再根據經評定審核后的應納稅額對照預繳稅額多退少補。
2、通過稅源監控加強對稅源的動態管理。德國稅務和審計機關可以定期對納稅人進行全面稅務審計,也可以針對特定稅種或特定交易進行專項審計。由于審計是一種日管手段,審計發現的納稅錯誤不作為違法行為處理,只要求補稅。如果在審計發現納稅人有明顯的隱匿銷售收入、虛假申報等偷稅行為,便交給稽查局查處。
(三)日本——市場化模式下的稅源管理
日本稅源管理的市場化程度較高,行政色彩較淡。
1、區別納稅人的信譽等級進行分類申報。日本財務制度健全的納稅人使用“藍色申報”方式,并能夠享受法定的稅收優惠政策;財務制度不健全的納稅人使用“白色申報”方式,不得享受諸多費用的加計扣除和法定的稅收優惠。
2、成熟的稅理士制度催生稅源管理專業化。日本納稅人的涉稅工作多由稅理士完成,稅理士專業的知識背景和長期辦理涉稅事務的經驗搭起了納稅人與稅務部門之間的橋梁,提高了稅收征管的效率。
三、國外稅源管理方法對我國的借鑒
在當前我國稅源專業化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下,國外的一些管理方法可以為我國提供借鑒。
(一)網絡化基礎上的稅銀合作
目前稅務部門與工商、國土、房產、銀行等部門之間的合作都在開展,但都只是停留在淺顯的層次上,資料傳遞的范圍極為有限。考慮到稅源管理與納稅人經營行為的高度關聯性,我們首先應該探索全方位的稅銀合作,積極融合銀行網絡,掌握納稅人交易信息。
(二)“核定”征收基礎上的分類申報
采用類似于德國的“預估稅”方式對納稅人進行稅款征收,每季度(月)對納稅人的經營情況進行預估,核定應納稅額,待來年匯算清繳的時候再多退少補。對于財務制度不健全的納稅人可以采用類似日本稅法規定的“白色申報”制度,剝奪該納稅人享受稅收優惠的權利。
(三)評估分析基礎上的納稅稽查
我國可以借鑒德國的做法,在各級稅務部門建立獨立的評估分析辦公室發揮“審計”作用,對納稅人的納稅情況進行評估,對評估分析問題較為嚴重的移交納稅稽查,由稽查部門對其納稅情況進行稽查。
一、全球淡水資源現狀
(一)地球水資源的概況
水乃生命之源,安全的淡水是維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要素。所有的生命都依賴于水,有水地球上的萬物才得以生存、生長。據統計地球表面2/3被水覆蓋,其中咸水占97.47%淡水僅占2.53%.冰川、積雪的淡水難以利用卻占淡水總量的87%,而可利用的淡水少之又少主要是分布于地球深部的淡地下水和河流、湖泊、大氣水,這些淡水僅占0.26%且最活躍更新最快。如果說缺少石油和其他燃料,我們可以用其他能源來替代,那么,如果沒有潔凈的淡水,沒有干凈的可飲用水,我們的未來將會是一個沒有未來的未來。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孟加拉代表愛農。尼沙特在研討會上說:“如果將世界上所有的水比喻為盛在一加侖罐子里的水,可供人使用的淡水量只相當于一湯匙——大約是總量的0.75%.”在21世紀的開端,地球上有10多億人根本喝不上干凈的水。大約24億人得不到足夠的可飲用水,每年大約還有340萬人死于與水有關的疾病。有關專業人士預言:人類面臨的下一個生態危機將是淡水資源短缺!
(二)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分配極不均衡
聯合國和斯德歌摩環境研究所報告1995年世界1/5的人得不到潔凈的水。2025年面臨缺水困境的人將增至2/3,2050年世界1/3的人得不到潔凈水。有些地區大水泛濫,而有的地區卻因干旱而導致居民死亡——或者淪落成難民而舉家遷移。加拿大有著與中國同樣多的水資源,然而加拿大的人口只有中國的2.5%,人均淡水量遠高于中國。中國淡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資源量居世界82位,不到世界水平的1/3.在干燥的博茨瓦納,水是如此寶貴以至于用“雨水(Pula)”命名自已的貨幣。
二、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大致分為: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在自然原因中水資源全球分布的及不均勻,氣候變暖改變區域降水的蒸發格局造成了大氣環流失衡,使區域性降水造成了分布不均衡。其次,雨水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更不均勻。
兩個原因當中更重要的是人為原因,人類水資源需求總量正在急劇上升的現象這是不可非議的,相反人類人為造成水污染的程度也變得越來越嚴重。當今水污染是全球淡水資源面臨的又一大威脅,清潔、充足的水是極其寶貴的。沒有清潔、充足的水,人類就不能生存。但是我們卻把清澈、干凈的水源作為廢物傾倒場,每年向湖泊、河流和海洋傾倒數十億噸的化學品、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同時海上運輸過程中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液體泄漏也給海洋帶來了無法挽回的損失。不當的淡水利用也給水資源帶來了無形的浪費。在農用方面,農作物的大面積灌溉使淡水造成了大量的流失,這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我們一方面在消耗著越來越多的水,另一方面卻在繼續忽視水的重要性。這不是我們今天人類應該做的,相反我們需要保護和恢復我們的水質。
三、全球淡水資源的國際保護及保護法取得的進步
20世紀許多戰爭都是因石油而引起21世紀水將成為引起戰爭的根源。由于全球一體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各國必須對淡水資源的國際公平分享問題和淡水污染的防治問題給予充分重視,做到廣泛協商并用國際條約鞏固協商成果。全球面臨著嚴峻的水危機,直接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世界水事委員會提醒大家:“此時此刻,我們面臨著世界水資源短缺的危機,而且這種危機只會越來越嚴重。如果解決不了水源短缺的問題,結果將是糧食價格上升,缺水的國家不得不用昂貴的價格進口糧食,然而缺水的國家大多貧窮落后。”饑餓和干渴也與政治動蕩和經濟增長緩慢緊密相關。
關于淡水資源的國際保護經歷了從單一利用到全方位保護,從保護河流到保護整個水系的發展過程,從創設相對簡單和直接的防止重大跨界污染的義務發展到建立廣泛的保護共享資源的法律制度。
起初,區域性的或雙邊的國際條約構成全球淡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制度的重要部分。如1978年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簽訂的《美加大湖水質協定》。《協定》的宗旨是“恢復并保護大湖流域生態系統
的、水體的、化學的、物理的和生物學的完善性”。1998年通過的《保護萊茵河公約》,該公約從整體的角度看待萊茵河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將河流、河流沿岸與河流沖擊區域一起考慮。
隨后,1966年國際法協會通過了《赫爾辛基規則》是淡水資源的全球保護的里程碑,在條約中提出了現代國際流域的概念,為國際河流的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提供了依據。“赫爾辛基規則”宣告國際流域利用的國際法一般原則;確認國際流域內的每個國家都有權利合理公平地利用國際流域內的水資源;提出并界定流域水的自然分成結構水質;各國不應對國際流域內的水造成任何新形式的污染或加重現有的污染程度,從而可能對流域內另一個國家的境內造成嚴重損害,國家應為減少各種現有的污染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便不在流域內另一個國家的境內造成損害;關于國際河流利用產生的爭端,應按聯合國精神以和平解決。1997年根據國際法委員會的條款,聯合國大會通過《國際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公約》這一法典化文件。它包括四方面的內容:(1)適用于所有國際水道的一般規則;(2)實施這些規則的程序規則;(3)關于淡水保護、保持和管理的實質條款;(4)關于水道國締結協定的條款。該公約的目的保障國際水道的利用、開發、保存、管理和保護,并為當代人及后代人而促進對國際水資源保護。
總的來說,當前國際環境法在國際水資源保護制度上已經構建了一整套原則和規則。對國際淡水資源法律制度的研究對指導國內立法具有積極意義。
四、國際淡水資源的保護法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國際淡水資源保護法在體系機構上所調整的范圍不斷擴大,淵源構成多樣化,在內容上存在著國家與水道國際化之間的矛盾。保護法對淡水資源的保護起到了積極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不足,在已經簽署的雙邊、多邊條約執行的不徹底。國際河流委員履行的職責有限,上下游國家利益的平衡問題尚且存在,國際水資源爭端的解決存在爭議.
我個人認為,國際環境法應與國內環境法在某些方面達成一致。國內環境法無論在歸責問題或保證實施上大多都有明確規定,不可否認國際環境法在這些問題上不可能同解決國內法一樣,它面臨更大的困難,但及早出臺相關的法律是刻不容緩的。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自70年代以后,有發達國家將嚴重污染環境的項目遷往控制不嚴格的發展中國家,導致世界上最嚴重的環境事故接二連三的發生在發展中國家,而這與發展中國家財政收入低下,民眾的環境意識低下和管理水平低下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們在譴責發達國家這種舉動的同時,還應該認識到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是迫在眉睫的,只有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才能使全世界都積極參與到拯救環境的隊伍中來。
世界局勢逐漸向多極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通過建立全球關系,迎接環境與發展的挑戰,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結束語:
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無論是幾千年以前中西方的自然哲學思想,還是當代全方位環境保護的理念,貫徹于全部歷史發展的主旋律就是人類應當與大自然保持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發展的關系。
環境保護不只是某一國家范圍內的任務,是國際各國共同關心的焦點。不論是發展中國家長期深受其害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問題,還是近年來提上國際議事日程的氣候變化、臭氧層耗損和生物物種多樣性消失等問題,都以跨越了國家或地區的界限,影響著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以至每一個人,成為全球性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世界各國和地區協調一致的努力與合作。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在此過程中,人類既取得過輝煌的成就,也遭受過無數的挫折和失敗。歷史已經證明,只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人類與自然才能和諧。只有全世界共同努力,保護我們僅有的水資源,我們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林燦鈴著:《國際環境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一、水苞米產生原因
產生水苞米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1、氣候條件:對玉米生長不利的因素都是產生水苞米的條件,早春低溫干旱,延緩播種日期和生長速度,致使生育期拖后;生育期間低溫干旱,使玉米生長延遲,玉米生長延遲,直接影響到玉米的生育進程和正常成熟,致使玉米收獲時水分偏高。
2、品種越區種植:我縣位于北部高寒地區,積溫不足威脅著我縣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特別是在不同的年際之間,變化較大,部分農戶種植晚熟品種有過增產的經歷,導致有的農戶盲目引進晚熟品種,過去南部鄉鎮種植的品種早已經種到了本縣的最北部。致使玉米不能正常成熟,也是導致水分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3、農田基礎設施薄弱:大部分農田做不到旱能灌、澇能排,春天不論遇到嚴重一點的旱澇狀況,便影響到正常播種和出苗,直接影響到玉米的生育期,也就自己影響到玉米秋天的脫水。
4、栽培技術不到位:在玉米生產的技術措施上,沒有堅持常年促早熟。在種子處理上,不曬種,不催芽,不拌種衣劑:播種不及時、過深、過淺和落干;施肥不能做到N、P、K合理搭配,追肥過晚;收獲過早;生育期間不采取促早熟措施等,人為的使玉米生育期拖后。
5、收獲后貯存不當:玉米收獲后水分一般在30%以上,有一些農戶把沒賣出去的玉米隨便堆放在卸車方便的地方,玉米穗中摻雜著一些玉米包葉等雜物,下雪也不去管,嚴重的影響了玉米的后期脫水。
二、解決方法
針對產生水苞米的原因,我們應該采取以下措施,解決這一問題。
1、正確選擇品種:農戶一定要根據當地的生態狀況和栽培條件選擇品種。南部鄉鎮選擇積溫在2500-2600℃的品種,主栽品種應選擇先玉335,吉單535;搭配品種為金山6、大民3307、金慶121、和育187、龍單68等品種;中部鄉鎮選擇2400-2500℃的品種,主栽吉單519、鑫鑫1號等品種,搭配巴玉6、鑫鑫2號、延單21、龍單62、金慶708、佳友2號等品種;北部鄉鎮選擇2200-2400℃的品種,主栽哲單37、綠單1等品種,搭配久龍15、金產5、龍育9、富單2、綠單2號、德美亞3號、克單8號、德美亞1號等品種。
2、加強農田基本設施建設:有條件的農戶,要搞好自家的農田基本建設,做的旱能灌、澇能排,大時針噴灌機澆不到的地方,可以用小噴灌機進行補澆。保證全田處處能夠灌到水。
3、常年堅持促早熟:玉米栽培要堅持常年促早熟的觀念。春天要適時早播,在南部鄉鎮,硬質玉米種子可以在4月26日播種,軟質玉米種子可以在4月28日播種,中部鄉鎮硬質玉米在4月26-28日播種,軟質玉米種子可以在4月28-30日播種,北部鄉鎮硬質玉米在4月28-30日播種,軟質玉米種子可以在5月1-3日播種。具體播日期要根據當時的氣溫情況再做決定,如果催芽包衣還可以提前1―2天。如果要是春天墑情差,可以通過多種措施,提高土壤水分,保證玉米正常出苗。施肥要N、P、K合理搭配,均衡施肥;追施尿素要在10葉之前,避免貪青;在玉米生育期間,有目的的噴一些促早熟的葉面肥,如在10-12片葉時葉噴磷酸二氫鉀、噸田寶、云苔素內脂等葉面肥;鏟趟要在10葉之前結束,過晚進行田間管理易造成貪青晚熟。收獲要堅持易晚不易早,盡管晚收獲可能有一部分田間損失,如玉米掉穗、倒稈等,但是玉米在田間站稈,脫水非常快,巴玉6、久龍15具有后期脫水快,不掉穗的特點,非常適合機收獲,在稈上水分可以降到25%以下,這樣的水分聯合收獲后可以直接銷售,不須倉儲的過程。其它品種在田間也要盡量多放一段時間,盡可能的降低玉米的含有水量。
4、收獲后要科學的貯存:
一是上棧存貯:可用葵花稈、秫秸、玉米稈等圍成棧子,如果家中沒有這些物質,可用鐵網代替,建棧子要堅固,棧子寬1.5m,長不限,高不超過2m,兩棧子間的距離在1m以上,便于作業和玉米散熱,每畝玉米須棧子容積3m3,下部最好墊起來,一般離地面至少10-20cm即可。
1工作方法
1.1使用儀器物探測量儀器為重慶奔騰數控研究所生產的WDZS-2多功能電法找水儀,直讀偏離度r,半衰時th,衰減度D,視極化率ηs,視電阻率ρs,激發比J,二次時差、質量判別系數、自然電位及綜合參數等,并能直接顯示剖面圖。為目前國產物探找水儀器中測量參數最多,技術最先進的物探找水儀器。
1.2工作方法
1.2.1電阻率聯合剖面法:選用OA=300m,MN=40m,點距20m,OC=1600m
1.2.2激電偏離度r和半衰時th垂向測深:選用AB/2為2.5~320m,MN/2為0.5~60m,供電電壓為87~500V,供電電流為120~300mA,VP大于100mV,保證和提高激電偏離度r、半衰時th讀數的穩定。
2異常的推斷解釋
2.1格球山農場十隊的找水效果
格球山農場十隊位于格球山農場場部東南8km處,隊部內已打四眼井,因單井用水量少不能滿足使用自來水的要求,這次找水目標放在生活區外。
區內出露的地層為下白堊統嫩江組(k1n):主要巖性為褐色厚層泥巖、砂質泥巖、厚層泥巖夾薄層砂巖、砂巖夾薄層泥巖和粗砂巖。基巖為華力西晚期花崗巖。在生活區東、西分別布置長剖面,進行電阻率聯合剖面法測量,在生活區西1200m處(36/3點)發現視電阻率“正交點”,根據異常特征分析,推斷該視電阻率“正交點”由小構造破碎帶引起,推斷該構造破碎帶走向近南北,向東傾斜。
在“正交點”上(36/3點)布置激電偏離度r測深,激電偏離度r測深曲線,可以看出,偏離度r測深曲線為Q型,th測深曲線為A型。偏離度r測深曲線的首支,當AB/2為2.5m~60m時,偏離度r曲線在12.6%~8.7%之間變化,半衰時th值在520ms~590ms之間變化,推斷為第四系亞粘土層、厚層泥巖夾粉砂巖引起,該層含水量較少。偏離度r測深曲線的中部,當AB/2為80m~180m時,偏離度r曲線7.9%~5.2%之間變化,呈下降趨勢。半衰時th值在620ms~840ms之間變化,呈上升趨勢。推斷為厚層泥巖夾薄層砂巖、厚層砂巖夾薄層泥巖引起,該層含水量中等。偏離度r測深曲線的尾支,當AB/2為200m~300m時,偏離度r曲線在4.8%~3.6%之間變化,半衰時th值在870ms~1020ms之間變化,推斷為薄層泥巖夾粗砂巖、花崗巖裂隙含水引起,據此推測地下150m~200m之間有含水層存在。25天后,水井施工竣工,實際進尺為198m,涌水量為16t/h,達到和超過6t/h的設計要求,解決了十五隊職工的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同時也拉開了格球山農場找水打井的序幕。
2.2格球山農場水庫的找水效果
格球山農場水庫位于格球山農場場部南約1km處,因干旱70%的庫容區見了底。水庫南部的蔬菜基地和水庫急待用水。
工作區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下白堊統嫩江組(k1n):主要巖性為褐色厚層泥巖、厚層泥巖夾薄層砂巖、中砂巖夾薄層泥巖和薄層泥巖夾粗砂巖。
在水庫南岸邊布置長剖面,進行電阻率聯合剖面法測量,在(21/1點)處發現視電阻率“正交點”,根據異常特征分析,推斷該視電阻率“正交點”由構造破碎帶引起,推斷該構造破碎帶走向近南東,向北東傾斜。在(21/1點)上布置激電偏離度r測深,激電偏離度r測深曲線可以看出,偏離度r測深曲線為Q型,th測深曲線為A型。偏離度r測深曲線的首支和中部,偏離度r曲線下降較慢,th、ηs、D、ρs、J曲線上升幅度小,推斷為第四系亞粘土層、厚層泥巖夾粉砂巖引起。偏離度r測深曲線的尾支,當AB/2為180m~320m時,偏離度r曲線在4.6%~3.3%之間變化,半衰時th值在900ms~1060ms之間變化,ηs曲線在2.0%~2.6%之間變化,D曲線在0.51%~1.1%之間變化,ρs曲線在52ΩΜ~86ΩΜ之間變化,J曲線0.9%~1.7%之間變化,Th、ηs、D、ρs、J曲線同步上升。推斷為薄層泥巖夾中砂巖、粗砂巖和粗砂巖裂隙含水引起。水井竣工后,實際進尺為210m,涌水量為21t/h,解決了蔬菜基地用水和水庫用水。4.3養牛場、苗圃、蔬菜基地的找水效果接著先后又在格球山農場的二級單位進行偏離度r和半衰時th找水、打井:格球山農場第一養牛場水井深度186m,涌水量為12t/h。格球山農場第二養牛場水井深度216m,涌水量為25t/h,格球山農場一隊舊址苗圃地上,水井深度196m,涌水量為8t/h。今年施工的格球山農場蔬菜基地,水井深度210m,涌水量為23t/h。
3幾點認識
3.1傳統的物探找水僅觀測視電阻率,參數單一,在視電阻率較低的白堊統厚層泥巖覆蓋地區,難以分辨含水層位。
3.2激電偏離度r和半衰時th找水,觀測參數多,根據r、th、ηs、D、ρs、J曲線特征可推斷含水層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