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2 18:08:2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農業經濟運行,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1.1糧棉產量顯著增加,生豬產能快速恢復
前3季度,全國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糧食生產繼實現“七連增”之后,2011年夏糧產量12627萬t,比上年增產312萬t;早稻產量3276萬t,比上年增產143萬t;秋糧豐收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有望邁上55000萬t以上的新臺階。2010年我國棉花產量為596萬t,是近5年最低的一年。2011年由于受到市場需求拉動、價格高企和種棉收益增加的影響,全國棉農種棉積極性有所提高,棉花種植面積恢復增長,結束了2008年以來種植面積持續下滑的局面。棉花種植面積估計在518萬hm2左右,同比增長4.7%,產量將達到720萬t左右[1]。由于2010年生豬價格持續低迷,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生豬穩定生產,隨著國家啟動一系列支持政策,增強了生產者信心,全國生豬生產形勢持續向好,產能達到高位水平。生豬存欄自2011年3月起恢復性增長,9月達到47158萬頭,為近3年來最高水平;能繁母豬存欄自5月起開始恢復性增長,9月達到4845萬頭,為2010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前3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5453萬t,同比增長0.2%。
1.2農產品價格總體呈漲勢,經營收益顯著增加農民收入沒有出現“增產不增收”的局面,是2011年農業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前3季度,農產品生產價格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長18.3%,其中畜產品漲幅為27.7%
,高于種植業產品10.6%的漲幅,糧價溫和上漲9.9%,生豬價格上漲幅度最高,為39.3%。前3季度,全國農民人均來自第一產業生產經營現金收入達到2313元,較上年同期凈增363元,增幅為18%,而2009年同期凈增額和增幅分別為72元和4%,2010年同期凈增額和增幅分別為119元和6%。與農民收入增長態勢一樣,農業企業效益也大幅提升。前3季度,82家農林牧漁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達到1338億元,同比增加40.5%;營業利潤達到71.6億元,同比增加44.7%。
1.3主要農產品進口數量下降,畜產品進口顯著增加前
3季度,全國農產品進口額為664.8億美元,同比增長29.6%。與進口額明顯增長相反,主要農產品進口量卻呈現下降態勢。前3季度,大豆進口量為3771萬t,同比減少6.1%;食用植物油進口量為466萬t,同比減少6%;棉花進口量為194萬t,減少9.7%;谷物進口345萬t,減少28.2%。但是,畜產品成為進口新熱點。肉及肉制品進口22億美元,同比增長43.1%,乳品及蛋品進口20億美元,同比增長37.8%。豬肉及其副產品進口量達到87萬t,同比增長44.6%。高漲的豬肉價格,吸引著各國來華尋找肉市場的商機,繼美國大規模向我國出口豬肉之后,墨西哥、芬蘭等國也紛紛組團來華開展“豬肉貿易之旅”[2]。
1.4市場調控頻繁,穩定價格作用顯著增強
2011年,收儲拋儲政策成為除產需關系以外一個重要的價格決定因素。2011年棉花價格急漲快跌劇烈波動,從3月的歷史最高價30733元/t急速下跌至8月的19329元/t[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8部委聯合《2011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決定實行棉花臨時收儲制度,9月7日正式啟動,棉價才止跌企穩。上半年糖價一路上漲,市場存在過度炒作的現象。為了保證市場供應,國家9次投放國儲糖,本榨季國儲糖共拋售186萬t,超過上榨季的171萬t,價格水平終于回落到接近7000元/t。國家還有計劃地持續拋售菜籽油以及國儲拋售大豆,對穩定油脂價格起到了明顯的作用。
1.5種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
全面實施種業和草原生態獎補是2011年農業政策的突出亮點。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要求快速提升我國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將經營雜交稻、雜交玉米種子企業的注冊資本由500萬元提高到3000萬元,進出口種子企業注冊資本由1000萬元提高到3000萬元,農業部發證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的注冊資本由3000萬元提高到1億元,標志著我國種業兼并重組將進入實質性階段。《國務院關于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在8個主要草原牧區省(區)全面實施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政策,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136億元,這是繼退耕還林工程之后的又一項重大生態建設政策。
2當前農業經濟運行存在的突出問題
2.1產銷對接效率低,鮮活農產品市場波動劇烈
我國城郊“菜籃子”產品生產基地不斷向遠離城市的農區轉移,向優勢產區集中,打破了原有的“近郊為主、遠郊為輔、農區補充”的生產布局。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一些大中城市近郊菜地和零售網點不斷減少,流通環節和成本增加、“賣難買貴”等問題突出。但是,由于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對接關系不穩固,區域性、季節性蔬菜價格的波動頻率增加,波動幅度也有所擴大。受2010年姜市價格暴漲誘惑(由于游資炒作,產地收購價曾飆升至12元/kg的歷史高位),2011年全國生姜種植面積增加30%~40%,同時姜農惜售、存貨過多,導致2011年鮮姜無庫可存,只能拋售[4]。9月全國生姜平均價格為5.7元/kg,較上月暴跌49%,產地收購價甚至暴跌至0.4元/kg,為近10年的最低水平;全國大蒜種植面積較2010年增加了近20%,產量大幅增加,市場供過于求,9月全國大蒜平均價格為4.2元/kg,較上月暴跌63%。蔬菜等農產品近年來不斷上演的“過山車”行情,日益引發群眾對“菜籃子”的擔憂,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在農產品的生產組織、引導和市場預判方面的多重缺位。
2.2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消費者信心
隨著居民食物營養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問題愈加關注。但是,產業門檻低、分布散、規模小的狀況短期內難以完全改變,市場機制扭曲,價格導向不利,安全監管能力未能及時跟上,質量安全問題日益成為農業發展面臨的重大制約瓶頸。2011年前3季度蔬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7.4%、99.5%和96.5%,繼續保持穩中有升態勢[5],但是質量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我國的豬肉銷售基本上還是以豬的部位來定價格,而不是按照肉的質量高低拉開價格差距,肥肉只能煉油,無法深加工成肉制品,只有瘦肉才能加工成肉制品,導致屠宰加工企業偏好收購瘦肉率高的生豬,3月“瘦肉精”事件引發肉制品行業地震。西瓜和香蕉在5月前后分別受到“膨大劑”和“乙烯利催熟”事件的影響,消費者消費信心受挫,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價格的下跌。
2.3食用油自給率過低,牛羊肉供應存在缺口
2011年全國油菜籽播種面積為594萬hm2,比上年下降8.4%,加上品種抗病能力不強,以及受持續干旱和冬春凍害的影響,產量呈現減少態勢。由于國內種植成本上升,導致國產大豆面積減少,產量約下降10%左右。加上米糠油、玉米油、小麥胚芽油、葵花籽油等資源開發不足,我國食用油自給率已不足四成。隨著大豆進口數額不斷增長,國際糧商在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的64家企業里參股或控股,占總股本的66%,國產大豆的定價權也隨之被不斷稀釋。自2010年12月3日以來,國儲大豆競價銷售16次,其中14次流拍。國產大豆價格上不具備競爭優勢,僅剩下了非轉基因大豆這頂“名牌帽子”,后期發展前景及出路堪憂。出于食物營養考慮,居民消費由豬肉轉為牛羊肉是長期趨勢。隨著牛羊肉需求明顯增加,羊肉價格自2010年5月起逐月上漲,牛肉價格自2011年3月逐月上漲。但是,牛羊肉市場供給不足:一是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全面推進,役用牛減少,導致肉牛存欄下降;二是國家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機制的影響,西部6大牧區牛羊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1/3,為了保護天然草原生態安全,減畜任務大,僅新疆將有1000萬hm2草原禁牧,預計將核減1000多萬只羊;三是豬肉價格的高位運行,提高了養殖戶對生豬養殖的興趣,紛紛提高生豬存欄,以致本來就為數不多的牛羊出欄數量減少。
2.4全球棉花大豐收,國內棉花需求不旺
從國際上看,2011年度大多數棉花主產國棉花豐收,全球棉花產量將達到2726萬t,較上年度增加238萬t,增幅為9.55%[6]。雖然原料價格下跌,但下游紡織行業對原料需求卻無明顯增長。2011年8月,我國棉布產量為30.6億m,環比減少0.6億m,減幅1.92%;同比減少2.20億m,減幅6.71%。隨著棉花的大量上市,而籽棉收購價格主要在8.4~9元/kg之間徘徊,不過軋花廠無利潤空間,收購仍舊很謹慎。供給大于需求,棉價仍存在一定下行壓力。
3農業經濟運行態勢展望
3.1糧食生產穩定,棉花大豆生產積極性降低
由于收益穩定、機械化率大幅提高,糧食生產積極性將會被充分調動,糧經比例將向糧食傾斜,種植面積可以保持穩定。雖然國內大豆產量減少,但是豆油價格受到國外棕櫚油豐產低價的牽制,大豆生產積極性仍難以恢復。2010年以來棉價暴漲暴跌對整個棉花產業鏈造成了嚴重沖擊,而且收儲僅托底,需求未見好轉,難改棉價弱勢,這對2012年棉花生產將會產生不利影響。
3.2口糧價格穩中有漲,豬肉價格將回調
國內主要糧食品種在高自給率前提下,價格走勢也呈現出獨立于國際市場的特性。國內政策基調是支撐水稻和小麥價格穩中有升,為此國家調高了水稻和小麥最低收購價,2012年生產的白小麥、紅小麥和混合麥最低收購價均提高到每50kg102元,比2011年分別提高7元、9元和9元。同時,人工費、包地費、化肥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將促進口糧價格上漲10%左右。生豬存欄量上升,飼用玉米的需求將隨之增加,將成為國內玉米價格的強力支撐,但玉米深加工消費受到調控壓力,糖價下行也將減少玉米淀粉需求。由于牛羊肉供求關系緊張,牛羊肉價格仍將高位運行。但隨著飼料價格下調、產能迅速恢復,豬肉及禽類產品價格將在2012年逐步回調。
3.3畜產品貿易將繼續成為進口熱點
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玉米消費國、最大豬肉消費國、糖的主要消費國、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和棉花進口國,還處于食品消費高速增長期。隨著國內需求猛增而產量難以快速增長,上述產品的進口都將增加,面臨著進口產品結構選擇的考慮。在確保糧食自給自足的政策背景下,進口更多畜產品的方案將會優先于進口更多的糧食,豬肉大量進口將呈現常態化。牛羊肉供應緊張,對國產奶業的信任危機,都將刺激畜產品進口繼續增加。此外,為了確保國內的糖、玉米以及大豆的供應,農業企業“走出去”步伐將會加快,收購國際農業企業活動也將顯著增加。
3.4科技與流通政策將成為支持重點
1、農業經濟趨于平穩。1月-6月,農林牧漁預計實現增加值達到11550萬元,同比增長6%。其中,種植業實現增加值3000萬元,畜牧業增加值8550萬元。
(1)農作物旱情得到有效緩解,棚室果蔬生產、觀光農業等總體趨勢較好,棚室果蔬產量達到14350噸,產值約6500萬元。
(2)畜牧業由于育肥豬銷售價格走低以及生鮮乳價格下調、飼料價格上漲等原因導致發展放緩,1-6月份全區奶牛存欄4845頭,較去年同期增長0.9%;出欄肉牛、生豬、羊、家禽各3510頭、26558頭、8650只、8.15萬只,較去年同期增長幅度分別是18.3%、10.1%、3.5%、6.5%。總計產奶9800噸、肉類4430噸、蛋類610噸,與去年同期增長幅度分別是0.82%、5.9%、5.35%;1月-6月,產魚約453噸,農林牧漁服務業占比較小,影響微弱。
2、規上農產品企業考核指標。大慶市華洋數碼彩印有限公司被確定為農產品加工企業。1-6月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805.8萬元,同比去年增速75%,預計全市排名第三。
3、下步工作打算。一是抓好田間管理,做好種植業保險,保障大田穩產豐收。二是抓好棚室秋茬移載,為果蔬反季節銷售做好準備。三是抓好奶牛、肉牛標準化生產,擴大規模養殖,增加牛的存欄和產品產量。四是調整牛群結構比例,培育優良品種,增加產能。五是抓好鴕鳥、狐貉等色養殖,擴大養殖規模。
由張公緒[1]提出的選控圖主要用來解決連續工業過程的統計質量控制問題。該圖的設計根據非控系統中因素的多少分為兩類,即單因素控制圖和多因素控制圖。其中多因素控制圖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數據擬合后,再利用最小二乘法(LS)估計模型參數,因此該類控制圖也稱為回歸控制圖[2]。通常連續工業工程的數據被認為是具有平穩性的,所以基于一般回歸模型的控制圖設計是合理的。但經濟金融過程產生的數據確大多呈現出顯著的非平穩特性,若仍繼續沿用經典回歸模型擬合數據,則會導致虛假回歸(即“偽回歸”)問題的產生,基于該類模型進行回歸控制圖的設計及應用,顯然是不合理的。
差分法是用來克服“偽回歸”的常用方法,即通過差分運算將非平穩序列轉化為平穩或近似平穩序列,但該做法過程中出現的多變量間長期關系的信息缺失比較嚴重。實際上雖然數據序列自身的變化是非平穩的,但多個序列間卻存在非常密切的長期均衡關系,Engle等[3]提出了協整(Co-integration)理論,該理論可有效衡量序列間是否存在這種關系。由協整理論可知,如果兩個或更多序列變量具有相同的單整階數,且它們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即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則序列殘差平穩,從而避免了“偽回歸”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村產業結構日趨完善,農民收入水平、生活條件均得到明顯提高和改善。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作為農業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更是保證農業經濟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的合理有效測定,不僅對總體把握中國農業科技進步水平有利,同時對于提高農業經濟運行過程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科技進步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深入系統研究國內起步于上世紀80 年代,學者研究的焦點多集中在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的測算上,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測算較少且研究方法也相對單一[4,5]。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測算方法多以C-D 生產函數[6-8]和索洛余值法為主[9-11],但結果顯示,應用不同的測算方法,同一時期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的結論差異明顯[12-14],這說明目前采用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測算方法有待完善和提高。可以看出,基于C-D生產函數模型測算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時,大多文獻構建回歸方程都沒有考慮農業產出及其各生產要素序列的非平穩性,這極易產生虛假回歸問題。因此,本研究在改進的C-D生產函數模型的基礎上,構建農業總支出、資本投入、就業人數和農業用地等多要素間的協整回歸模型,并對協整回歸模型殘差序列進行過程監控,從而確保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有效測算,進而實現對農業經濟運行過程的有效監控。
1 農業經濟運行質量的過程監控原理設計
為有效進行農業經濟運行質量的過程監測,首先對時間序列變量自身的平穩性、變量間協整關系的存在性進行檢驗,其次基于面板數據構建序列間的協整回歸模型,最后對協整回歸模型的殘差序列采用控制圖進行過程監控,結果顯示序列間的均衡關系受控時,完成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有效性測算,這為監測農業經濟運行過程的質量提供重要參考。
2 實證分析——農業經濟運行質量的過程監控
2.1 樣本數據的收集及預處理
為了避免時間序列數據的多重共線性,選取中國1990-2009年全國30個(后因重慶市的數據被納入采用了31個省市的數據)省市的年度面板數據,數據均來自于《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農業總產出采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單位:億元)的年度數據,為剔除物價因素的影響和干擾,折算為以起始年1990年為基期的不變價格。資本投入采用農村固定資產投資中的農業固定投資數據(單位:億元),為排除通貨膨脹的影響,利用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折算為以起始年1990 年為基期的不變價格。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投入采用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人數(單位:萬人/年),農業生產的土地投入量采用農作物播種面積(單位:103 hm2)的數據,該數據相對于耕地面積而言更能說明土地的實際投入使用情況。
2.2 樣本過程的模型構建
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檢對選取的面板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均不能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故接受原假設,即認為各地區農業總產值和農業各生產要素的面板數據是非平穩的;通過對序列數據一階差分的檢驗,在10%顯著性水平下均拒絕原假設。由此,可認定樣本序列均為非平穩的一階單整過程,即I(1)過程。
樣本序列的同階單整特性是進行協整檢驗的基礎,基于此進一步檢驗各非平穩序列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從而有效避免偽回歸問題。面板數據的主要協整檢驗方法有:Kao檢驗、基于LM檢驗的殘差檢驗法、基于似然的協整檢驗以及Pedroni 檢驗等。其中Pedroni檢驗在模型殘差的基礎上構造出7 個統計量,采用這7個統計量進行面板協整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
根據協整檢驗的結果,獲取模型的具體形式。進行面板協整模型的參數進行估計之前,首先選擇效應模型的種類,如果選用固定效應模型,則利用虛擬變量最小二乘法進行參數估計;如果選用隨機效應模型,則利用廣義最小二乘法進行估計。用yit、kit、lit、mit分別表示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農業固定投資、農林牧漁業從業人數和農作物播種面積的序列數據,利用模型(4)構建固定效應協整回歸模型。
2.4 控制圖應用結果分析
由于回歸方程的殘差通過了平穩性檢驗,說明時序變量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即變量間具有協整關系,從而避免了虛假回歸問題,基于協整回歸模型,對其殘差項序列采用修正Shewhart型控制圖進行過程監控(圖2),由圖2可以看出,中國1990 — 2009年間的相關農業數據擬合協整回歸模型的殘差序列均處于受控態,即無異常點出現。這說明農業總產出與農業資本投入、人力投入以及土地投入等因素具有長期均衡關系,且整個發展過程均處于受控過程,無任何異常發生。這也說明基于協整回歸模型得到的參數是有效的,進而利用式(3) 計算該期間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是合理有效的。
3 結論
一是認真做好抗旱減災工作。受降水影響,我市遭遇較嚴重的春旱,部分地區人畜吃水及農田墑情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為此,我局積極溝通協調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開展抗旱減災工作。抗旱期間,全市共投入抗旱資金3975萬元,日投入抗旱勞力最多達28.97萬人,投入機動抗旱設備2.06萬臺套、機電井2.2萬眼、泵站372處,抗旱用油1862.2噸,抗旱用電1934萬度,利用機井、抽水泵站及水庫放水灌溉設施澆地270萬畝次,組織實施了4個抗旱應急灌溉供水項目和4個抗旱應急飲水保障項目,解決了3.9萬人和1.34萬頭大牲畜的應急吃水問題。
二是認真做好防汛準備工作。健全完善重點區域山洪地質災害防治預警體系,爭取到總投資2093萬元的__區、__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補充完善項目和__區__鎮山洪溝防洪治理項目,目前投資737萬元的__區山洪地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補充完善項目已基本完工,其他項目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通過查擺整改水利工程中的防汛安全隱患,全市累計修復水毀工程51處,治理險工險段2處,除險加固病險水庫16座,加固修復堤防23公里,維修涵閘3處,治理中小河流79.58公里,清理河道障礙39處,及時消除了水毀、老舊防洪工程隱患。
三是認真組織實施河道治理項目建設。加快推進20__~20__年全國重點中小河流治理規劃5條河道、8個項目規劃建設。項目規劃治理河道總長56.1公里,總投資17780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63__萬元,其中__縣西豬龍河段、__區__店段、____段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其他5個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工作。啟動實施__縣全國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項目,該項目共涉及__縣11條河道、12個鎮(街道辦),劃分為16個項目區,治理河道總長223.7公里,規劃總投資41898萬元,分3年實施,目前,__鎮__、__鎮__河、__鎮__河、__鎮__河4個項目區已開工。
四是認真做好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建設運行工作。該工程概算總投資7.618億元,主要包括引水工程、調蓄工程、輸水工程三部分。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49525萬元,具備了通水條件并已成功引長江水__04萬立方米,實現了“開工建設、工程進度、通水運行”三個全省第一。
五是認真做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設。20__年度計劃解決__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目前已按計劃完成前期準備工作,__區、__區、__區、__區、__區、__縣、__縣、__旅游度假區等8個區縣編制了飲水安全項目實施方案,將根據省水利廳下達計劃情況組織實施。
六是認真組織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6月底前,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5個區縣的20__年度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完成概算投資17611.23萬元,其中省級以上資金1.16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__.92萬畝。爭取到__水庫中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總投資1600萬元,其中省以上投資1280萬元,目前工程已經開工建設。__縣規模化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總投資18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600萬元,目前正抓緊建設。__縣劉春家、馬扎子引黃灌區和太河水庫灌區節水改造與續建配套項目,以及20__年度小農水重點線項目正與省水利廳對接爭取盡快批復。
七是認真開展水土保持項目建設。今年以來,已先后開工7個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規劃投資2043.74萬元,治理與改善水土流失面積 47.96平方公里,計劃年底前完工,截至目前已完成37.81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與改善任務,完成投資__62萬元。新爭取到__區坡改梯治理項目,總投資1億元,其中中央投資3333萬元,計劃20__至2016年實施,目前省水利廳尚未批復下達建設任務。
八是認真開展水利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目前省核準我市大中型水庫移民人口36591人、三峽移民1257人,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標準按季度直接兌付扶持資金,并針對大中小型水庫移民配套開展項目扶持。20__年上半年,全市兌付水利移民后期扶持資金1608.39萬元包括(20__年第三、四季度,20__年第一季度資金)。20__年全市規劃各類水利移民后期扶持項目58個,概算投資2__4萬元,目前資金已全部落實到位,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
九是認真開展漁業生產監管工作。截至5月底,全市水產養殖面積達到8.43萬畝,1至5月全市水產品產量0.5萬噸、漁業第一產值實現6501萬元。抓好標準化漁業養殖場創建,規劃了__縣現代農業發展資金漁業產業項目、__區虹鱒魚工廠化養殖園區建設項目等漁業重點項目建設,計劃投資__63萬元,新建標準化池塘__00畝,目前項目正在實施;組織實施了漁業資源修復行動,增殖放流各類魚種71萬尾并新建黃鱔魚種繁育基地100畝;啟動了18處健康養殖示范場、4處無公害基地、8個無公害產品創建工作,爭取年底前創建成功。
一是進一步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強大合力。加強各級各有關部門間的聯系溝通,齊抓共管,保持工作干勁,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著力夯實資金保障,積極強化財政資金主導作用,認真落實財政獎補政策和小微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政策,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資水利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元化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不斷提高地方資金配套能力。
二是進一步抓好重點項目規劃建設,不斷提高水利保障農業經濟科學發展的能力。在優質高效推進已開工項目建設的同時,突出抓好規劃項目的爭取、落實工作。按照國家和省要求,加快列入20__-20__年中小河流治理規劃項目和__縣全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建設步伐,密切對接黃土崖平原水庫等生態水系基礎工程項目,確保水庫、河湖、塘壩等連接通暢,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進一步健全完善南部山區水旱災害防治體系建設,盡快開工__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補充完善項目
20__年,我市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市1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各項政策措施,緊緊圍繞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目標,進一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全面發展。
一、20__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1、農業生產增長較快,主導產業勢頭良好。20__年我市農業經濟總量繼續保持增長,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0.15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種植業產值61.55億元,增長9.1%;林業產值12.99億元,下降1.4%;牧業產值13.06億元,下降2.4%;漁業產值1.83億元,增長5.6%。同時我市繼續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推動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10.24千公頃,糧食總產量56.37萬噸,下降9.5%;主導產業蔬菜、茶葉、發展勢頭強勁,食用菌產值12.08億元,增長9.3%;茶葉產值7.48億元,增長19.9%。食用菌產值17.4億元,增長15.1%。生豬存欄55.5萬頭,增長7.5%,出欄67.53萬頭,增長5.4%。家禽存欄520.37萬羽,下降3.3%,出欄1395.48萬羽,下降9.6%。
2、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20__年,我市進一步加大水電路氣等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農村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全市水利建設項目投資8.87億元,解決36.91萬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完成15座水庫除險加固工作,開工7座,同時完成127座病險山塘除險加固工程;完成377.8公里河道整治;全市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6萬畝;堤防加固開工41.54公里,完成33.8公里。電氣化建設項目累計建成2個新農村電氣化縣,23個新農村電氣化鄉鎮,498個新農村電氣化村。康莊工程項目總投資9.08億元,建設道路總里程2316.6公里,其中:路基__5.1公里,路面1171.5公里。農村沼氣項目總投資1785萬元,新增農村戶用沼氣5100戶。
3、農村改革扎實推進,保障體系逐步強化。20__年我市多舉措推進中心鎮培育工程建設。貫徹落實《關于加快中心鎮培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對全市非縣域城關鎮的10個中心鎮進行專題調研,形成《加快市中心鎮建設的若干思考》課題,為推進中心鎮培育提供決策依據。制定《市中心鎮培育考核暫行辦法》,提出“下發一個文件、建設兩個平臺、抓好三項規劃”考核內容,圍繞目標,年度對列入的20個中心鎮進行考核。20__年我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深入推進政策性“兩農保險”,全市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參保農戶54.46萬戶,保費收入817.51萬元,參保率達97.01%;理賠金額969.55萬元,簡單賠付率為118.60%。全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參保758戶,保費收入634.75萬元,參保率為77.36%;理賠金額910.25萬元,簡單賠付率為143.40%。
4、農村投資繼續加大,國債項目進展順利。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市緊緊抓住中央擴大投資、擴大內需的有利時機,從加快推進中央新增投資農口項目、政府主導性投資計劃農口項目的建設入手,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共爭取到中央四批新增投資農口資金8499萬元,計劃總投資52375萬元,主要有農村飲水安全、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農村沼氣、動物防疫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防護林等共102個項目。通過努力項目實施進展順利,截止12月底止,已完工75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9456萬元。
5、“三農”投入不斷增加,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我市財政“三農”支出在全球金融危機對全市財政收入造成較大影響的情況下,依然緊緊圍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條主線,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20__年全市財政預算內“三農”資金投入47.73億元,增長21.55%。全市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293.8億元,余額同比增長44.17%。全年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19989筆、金額8.66億元,占年度目標5億元的173.2%。我市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投入涉農金額共計2443余萬元。
6、政策措施成效顯現,農民收入不斷提高。隨著我市農業生產增長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增收“6+1”工程的全面實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有效落實,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多渠道增收效果明顯。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703元,增長12.9%。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4.2 %,家庭經營收入增長11.9%,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分別增長14.0 %和12.0%,呈現全面增收局面。
二、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全年看,我市支農惠農政策有力,農業投入力度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科學,雖受金融危機影響,但農業農村經濟依然保持了較好地發展態勢。在充分肯定全市農業農村經濟整體趨好的同時,當前經濟運行中也面臨一些新問題需要密切關注。
一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的難度加大。20__年我市在上年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但是受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約,對農業的投入力度仍顯不足,特別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并沒有明顯提高,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防災抗災能力差等長期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并沒有根本解決,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基礎并不穩固,特別是農村
交通、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設施建設現狀在短期內難于明顯改變,因此,統籌城鄉任務任重而道遠。二是農村經濟持續增長發展的難度不小。農村經濟要持續增長制約因素很多,發展受耕地資源、技術和資金等因素制約,如種植業受氣象節律變化影響存在不確定性,養殖業受市場波動影響存在風險性,勞務經濟受輸入地影響存在不穩定性,其增長性有限;其次是我市農民收入增長方式未出現質的轉變,增收渠道仍很單一。因此,農村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空間不容樂觀。
三、20__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展望
20__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在經濟復蘇向好的基本面確立之后,做好農業農村工作,關系全局意義重大。下階段我市將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1號文件精神,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更科學謀劃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重點圍繞“兩增兩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生產方式轉型、農民就業方式轉變,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加快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精品農業,深化農村體制機制改革,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
1、注重民生,加快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一是以中央新增投資、政府主導性投資等農口項目為抓手,突出抓好對農民增收、生活改善有重大作用的千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百萬畝噴微灌設施、林區作業道等項目,繼續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防洪堤、水土保持、防護林等工程建設,有效改善農業基礎設施。二是抓好項目前期,科學安排項目,積極申報和爭取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政府主導性投資、省審批核準重大項目前期和省公建項目投資計劃。扎實推進好溪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積極推進低丘緩坡重點區塊開發,拓展農業農村發展空間。三是加強檢查監督,對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確保達到“三個百分之百”(項目100%開工、地方配套資金100%落實、檢查中發現的問題100%整改到位),今年對列入省投資計劃的項目加大監督檢查。四是督促指導各地進一步加大資金籌措力度,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市、縣各級財政在資金安排上向“三農”傾斜,優先保證中央投資農口項目地方投資的需要。做到建一項,成一項,有序推進項目建設。
2、注重培育,增強農民增收整體實力。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重點要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廣大農民的就業創業能力和整體素質,促進農民增收。一是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重點培育和扶持一批起點高、規模大、覆蓋面廣、競爭力強、與基地農戶利益聯結緊密、在全市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的加工型、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二是培育一批專業合作社(協會),形成有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充分發揮其在產、供、銷及信息技術方面起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推進農業專業市場建設,發展鄉村超市,為農產品快速流轉提供平臺。三是培育新型農民,大力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增強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培訓資源,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增強再就業的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
3、注重謀劃,大力發展精品農業。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實施“四精農業”——精致農業、精品農業、精準農業和精兵農業,發展 “四大基地”——規模農業基地、設施農業基地、示范農業基地和精品農業基地建設。一是抓好發展規劃。在調查研究基礎上,重新制定發展精品農業的總體規劃,規劃要高起點、高水平,要定位在兼顧企業經濟效益和農戶收入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發展重點和主攻方向,使規劃充分體現生產、生活、休閑、旅游、觀光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精品農業。二是加快發展龍頭企業。重點培育和扶持一批起點高、規模大、覆蓋面廣、競爭力強、與基地農戶利益聯結緊密、在全市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的加工型、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三是加快農業生態科技園區建設步伐。充分利用園區的資源和區位優勢,既要差異化發展,形成各自特色,又要延長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全市新增30個農業標準化食用菌、水果、茶葉產業基地。四是要強化科技服務,提升精品名牌內涵。進一步完善產、學、研結合體制機制,堅持農業科技攻關和推廣服務兩手抓,著力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成立食用菌、茶葉、水果、蔬菜、畜禽五大主導產業專項課題組。各課題組要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為農戶解決實際困難,為精品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五是提升精品品牌質量,促進精品名牌建設。對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全過程實施監控,嚴把質量關。力爭有更多的農產品獲得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標識,對已注冊的商標要培育好知名度和信譽度。六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重點推進設施栽培和設施養殖,加快發展大棚設施、節水灌溉技術、農產品貯藏保鮮等設施,加快發展標準化設施化畜牧養殖場建設和網箱養殖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