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2 18:08:03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急診規培小結,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小講課;腫瘤科;規范化醫師培訓;教學;中醫
1小講課的特點
小講課具有“短、小、精、難”的特點。“短”指的是小講課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集中在病床旁、辦公室內、病房樓道內甚至是護士站等地方,時間較短,短則3~5min,長則不超過20min;“小”指課堂規模小,臨床教學中一般每位帶教老師帶2~3名規培醫師,而帶教醫師基本都是直接負責患者的住院醫師或查房的主治醫師,要求以發現的臨床問題為核心,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努力讓規培醫師快速掌握專業技能,并可以正確應用;“精”指內容精煉,臨床教學與課堂教學不同,課堂教學大多以“命題作文”為主,小講課大多是“臨時起意”,碰到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主要講清楚臨床問題的成因、處理及轉歸,要直中要害,要求講者講清楚,規培醫師會運用;“難”指小講課對于臨床帶教醫師而言,隨機性高,難度大,臨床很多突況是臨床能力的“試金石”,不僅要求帶教醫師及時做出準確的判斷、處理,而且要求在處理完問題后,能及時清晰地講解出來,同時指出規培醫師處理的不足,趁熱打鐵,這樣不僅能讓規培醫師對書本上的知識記憶深刻,而且對于臨床運用有更深的體會。小講課更加突出臨床教學的實用性、經驗性,時間雖短,但“字字如金”,從臨床經驗出發指導規培醫師,讓規培醫師到臨床實踐中去體會應用;同時小講課具有高效性、隨機性,針對規培醫師急于實踐又經驗不足的特點,小講課可以讓規培醫師短時間內掌握臨床技能,提高學習興趣,增加學習動力。
2小講課對于臨床帶教醫師的教學要求
首先,要求臨床帶教醫師具有扎實的現代醫學功底。就學科而言,腫瘤學科同時具備“專”與“博”兩種特點,“專”指的是腫瘤的診斷及治療與其他疾病有著根本的不同,腫瘤診斷更加注重病理學,腫瘤治療涉及到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等療法,且腫瘤診斷方法、治療手段日新月異。帶教醫師大多以主治醫師、住院醫師為主,在繁重的臨床工作之余,還需要學習、掌握臨床新進展;“博”是指腫瘤病情復雜,常伴有內外科疾病,如肺癌患者常常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節病等呼吸科常見病,而肝癌往往由慢性肝炎肝硬化逐漸發展而成,小細胞肺癌常見低鈉血癥、上腔靜脈綜合征等合并癥,晚期腫瘤常見腸梗阻、呼吸衰竭、酸堿平衡失調、肝腎綜合征、膿毒癥等各種內外科危急重癥,這些內容涉及內科學、外科學、影像學、急診學、婦科學等各個學科。上述內容對于一個普通腫瘤科醫師來講掌握起來尚需時日,更何況是要求規培醫師短時間內掌握,這對每一位腫瘤科帶教老師都是一個考驗。其次,要求臨床帶教醫師具備全面的中醫藥技術。中西醫結合腫瘤科一方面要有現代醫學的基礎,還需要運用中醫藥知識與技術解決腫瘤科的特殊問題,這又是中西醫結合腫瘤科的一大“難關”。隨著中醫全程參與腫瘤患者的治療,中醫藥在控制腫瘤的發展、癌前病變、晚期腫瘤惡病質、防治放化療副反應、預防腫瘤轉移和復發等方面均有所長。醫師不僅要掌握中醫腫瘤學的全部內容,還需要熟練運用針刺手法、艾灸操作,制作中醫外用膏貼等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在中藥抑制腫瘤方面更需要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針對不同的腫瘤,一方面要掌握各種抗癌中草藥的現代藥理,還要熟悉各中藥的作用并將之用于臨床,如肺癌多用澤漆、石上柏、石見穿,胃癌多用蛇莓、土茯苓,肝癌多用貓人參、鱉甲、凌霄花等等。
3腫瘤科小講課初步探索的經驗
3.1以經典為基礎,名老中醫經驗為核心,提高規培醫師“實戰”能力
“讀經典,做臨床”是近年來廣大中醫臨床工作者的座右銘。我科利用小講課“短”的特點,將經典融入中醫腫瘤科,結合經典,融入名老中醫經驗,通過3種方法提高規培醫師的中醫水平。一是每周利用交班后的5min進行中醫經典的簡短背誦。每周必須開展1次中醫經典的背誦,我們規定每位規培醫師早晨背誦1~2段中醫經典,內容從中醫“四大經典”中摘取與腫瘤科相關的條文,提前1周告訴每位醫師具體背誦條文,1周后檢查并布置下周內容,規培醫師間相互監督。堅持3個月,使每位規培醫師熟悉中醫經典的重點段落,在臨床工作中逐漸加深對經典的理解與運用。二是每周利用科室教學查房后的5min進行名老中醫經驗簡介。我院腫瘤科目前有多位國家級、市級名老中醫,如郁仁存、王禹堂、饒燮卿、遲惠昌、金靜愉等,均為腫瘤科傳授了很多寶貴的臨床經驗。利用教學查房結束后的5min,由我科名老中醫的傳人、徒弟等為規培醫師介紹老中醫經驗,內容精簡,直奔主題,如郁仁存名老中醫肺癌抗癌藥對簡介,介紹3~5個肺癌常用藥對,如龍葵配白英、冬凌草配金蕎麥等,將名老中醫經驗與中醫常用抗癌藥物、常用抗癌驗方相結合,加強規培醫師中醫治療腫瘤特色的學習。三是利用入科培訓介紹中醫外治法。我院腫瘤科在中醫外治法方面做了很多臨床研究,如針刺法治療化療所致惡心嘔吐、針刺聯合穴位貼敷治療胃癌術后胃癱、升血貼外用治療化療后貧血、灸法改善化療所致白細胞下降、穴位貼敷防治阿片類藥物所致便秘等[3-5],形成了我科獨特的腫瘤外治特色,并寫進我科診療常規,每年根據實際應用進行修訂、學習。我們利用規培醫師的入科培訓,集中介紹我科中醫外治的經驗,重點講解如何操作,鼓勵規培醫師參觀學習,在帶教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號召規培醫師在學與做的同時積極思考,提出問題,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3.2以臨床問題為導向,加強帶教醫師的帶教意識,提高規培醫師西醫技能
腫瘤科經常碰到內外科的常見問題,如腫瘤科患者因放化療出現惡心嘔吐,進而出現低鉀血癥、低鈉血癥、低鈣血癥、高鈣血癥等多種電解質紊亂的情況,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我們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總結出腫瘤科常見的內外科問題,如電解質紊亂、呼吸衰竭、急性腎功能不全等約30余個常見問題,再精煉出約10余個,形成“專題小講座”,大致包含了常見的危急重癥的識別與處理,以點帶面,面與點相結合,根據實際情況每周開展1~2次專題講座,由于在短時間內每位醫師不會都遇到這些問題,我們要求帶教醫師在碰到諸如電解質紊亂、呼吸衰竭、腸外營養等問題時一定要及時講解,上級醫師在查房中隨機提問,檢驗教學成果,做好學、驗一體,強化規培醫師的學習意識。腫瘤科還會應用到很多臨床操作技能,如大量腹水、胸水的患者進行胸腔穿刺及腹腔穿刺的基本操作,這兩項操作均為規培醫師的必考內容,為此在規培醫師入科3周后,需進行胸腹腔穿刺的基本流程培訓,此時規培醫師對腫瘤科的基本情況、環境已經有所熟悉,對常見的工作流程有了初步認識,因此學習效果較好。每位規培醫師在學習后可以模擬操作,要求熟練掌握。當有患者出現大量胸腹水時,鼓勵每位規培醫師到床邊學習,觀察實際臨床工作中如何麻醉、穿刺、引流,并總結“小口訣”,便于規培醫師記憶。
3.3多學科協作,小講課配合教學講座,提高規培醫師綜合技能
腫瘤科很多問題需要請營養科、影像科、ICU、呼吸科等科室會診,如腸淋巴瘤患者極有可能出現腸梗阻合并腸壞死,甚至可能出現腸穿孔,晚期腫瘤患者常常合并惡病質、多重感染。以往我們請各個科室進行相關問題的教學講座后,發現對住院醫師及主治醫師提高較好,規培醫師參與度不高,究其原因,多數因時間較長、內容難度較大導致積極性不高,為此,在繼續開展多學科來我科講座學習的同時,我們充分發揮小講課的優勢,在帶教醫師遇到相應問題時,利用中午的時間小講課,遇到什么問題,就及時講解。如腸淋巴瘤合并腸梗阻、腸穿孔的患者,在完善立臥位腹平片及腹部CT,患者病情穩定后,我們針對上述問題的影像學,利用中午時間講解,并且留存影像學資料,方便規培醫師反復學習,加深體會。再如搶救晚期腫瘤患者時常用到微量泵,針對多種藥物的微量泵的用法,開展“急救藥物的微量泵用法”專題講座,學習多巴胺、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如何配成微量泵,讓每位規培醫師學會使用。
3.4結合腫瘤科專業指南,對腫瘤專科知識細致講解,了解常用治療方法
很多規培醫師并非腫瘤專業,大多數規培醫師輪轉到腫瘤科時往往感到無所適從,專業的化療藥物、靶向藥物與既往院校講的藥理學不同,為此我們根據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指南,每年及時更新腫瘤科診療常規,并且設置學習“常見腫瘤診療常規”的教學查房。在此基礎上,由每個教學團隊各自負責,時間隨機,開展多項小講課,如針對紫杉醇、吉西他濱、伊立替康、培美曲塞等常見化療藥物用法的小講課;化療藥物在使用順序上各有不同,所以又增設針對化療藥物輸注順序的小講課;腫瘤科靶向治療藥物應用較多,針對常見肺癌靶向治療藥物的小講課等,查缺補漏,細致講解常見腫瘤的診治。腫瘤科專科知識是腫瘤科基礎,實用性強,需要帶教醫師反復強化,所以,床旁教學、辦公室深化成為小講課的主要模式,教學查房系統梳理,小講課查缺補漏,爭取在較短時間內讓規培醫師對腫瘤科有初步的認識。此外,腫瘤科還結合微信等新媒體的傳播方式[6],建立規培醫師學習微信群,不定期推送“腫瘤時間”“醫學界腫瘤頻道”等優秀公眾號中腫瘤方面的文章,并且將講課的PPT分享到微信群里,讓規培醫師可以反復學習,進一步拓寬規培醫師腫瘤科知識的廣度與深度。
4小結
【關鍵詞】新增護士 崗前培訓 護理糾紛 醫療服務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2-284-02
隨著患者法律意識及經濟意識的不斷增強,從《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實施,醫療糾紛日趨增加。社會的進步和醫療衛工作改革對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崗前培訓,是新到臨床護理工作的護士從理論到實踐,從護理專業知識學習到護理治療工作轉化的重要階段,而新參加臨床護理工作護士常因缺乏安全防范意識和醫療法律法規知識或違反操作規程而發生護理差錯引起護理糾紛。針對這種情況,我院護理部在對近3年來新增護士的崗前培訓中,加強護理安全教育,確定“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醫療護理技術服務為目標,培養了護士良好的職業素質。現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對2008年-2010年來我院應聘的護士162名,男3名,女159名,年齡19-25歲,平均年齡22.6歲。學歷:本科3名,專科96名,中專63名。已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141名,待考證21名(培訓后在工作期間考得護士執業資格證18名)。
1.2 培訓方法
1.2.1 培訓方式和時間:采取統一培訓計劃和崗前培訓制度,統一規劃和集中訓練的方法,培訓時間;備為錄用護士進入臨床工作前2周,培訓方式有多媒體講課,操作演示,模擬操作,案例分析等。
1.2.2.1 職業道德教育:講解護理職業道德的概念,現代護士應具備的職業素質要求,組織學習醫德規范,護理道德行為規范,使他們對自己必須遵循的職業行為標準有一定的理性認識。
1.2.2.2 醫療安全和法律法規教育:組織學習與醫療衛生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條例》以及護理專業與法律法規的相關知識。在崗前培訓中我們特別強調護士的法律法規責權個體。使其明白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角色的位置,明白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萬一發生問題怎樣處理,怎樣報告。
1.2.2.3 各種護理規章制度的學習:組織學習護理工作制度,如查對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分級管理制度,執行醫囑制度,護理文件書寫制度,護士管理制度,報告制度及各種護理崗位的工作職責,并以實例講解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規章制度培訓過程中,我們把查對制度列為培訓的重點內容。要求參培護士必須熟記“三查八對”的內容,實行背誦驗證過關。
1.2.2.4 技術操作規范的培訓:我院備為錄用的護士來自不同學校的護理專業畢業生,學歷亦不完全相同,在技術操作上存在著較大差異,由于在校以理論學習為主,實際操作機會較少,其操作熟練程度較低,要適應繁忙的臨床護理工作,難度較大的這一特殊性,我們實行統一的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培訓,以《以國家執業醫師、護士“三基”訓練叢書護理學分冊》基本技能篇為標準。嚴格按程序進行訓練,要求人人過關,并進行嚴格考核。不達標者,要求其反復訓練直到達標為止。
1.2.2.5 護理安全管理知識的培訓:組織學習《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護理差錯事故防范措施》,《用藥安全管理措施》,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各種報告制度和程序。要求護士將護理安全制度落實到每一項護理工作和護理操作中,有效防范身邊存在和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
1.2.2.6 護患溝通技巧的培訓:在培訓中,結合我院醫療服務人群的風土人情及風俗習慣,制定了一套醫患溝通技巧方式方法,將其擺在護患溝通的重要位置,要求護士應用良好的語言修養和適應技巧,對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護患交談中用適當的提問技巧使患者感到關懷感,恰當的反應技巧得到患者信任感,實在的科學技巧取得患者的合作等,要求在護理操作前有“問候,解釋聲” ,操作失誤有“道歉聲”,操作結束有“關心,致謝聲“。并在考試考核中把護患溝通技巧列為重點記分。
1.3 考試考核方法。
每期培訓結束,均對參陪護士進行理論和操作技能的考試考核,理論考試≥60分為合格,技術操作考核≥90分為合格,對考試考核不合格者,要求再次學習及訓練,直到考試考核達標后方為錄用對象。
2 結果
對3年來每期崗前培訓結束后,均對參培護士進行理論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其考試考核結果為,理論考試平均合格率為92.5%,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合格率為87.3%。追蹤臨床護理工作期間其護理差錯發生4起,無護理過失而發生護理糾紛和醫療事故。
3 討論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入,醫患糾紛的日趨增加,對新增護士進行崗前培訓,是防范醫患糾紛及醫療事故,整合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在患方自我維權意識日漸增強,醫患糾紛日趨增多,醫患糾紛處理難日益增大的情況下,對新增護士進行崗前培訓,特別是對新增護士的護理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規知識的教育培訓,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崗前培訓,既能提高增護士的安全防范意識,又能提高新增護士的整體護理服務素質。我院對每期備為錄用新增護士通過崗前培訓,理論考試合格率為92.5%,技術操作考核合格率為87.3%,臨床工作追蹤6個月―3年,護理差錯發生率為4起,無因護理過失而發生護理糾紛及醫療事故。我們在對新增護士的崗前培訓中,采用如下措施加強了她們的安全防范意識:一、崗前培訓是新增護士從護理學校走入臨床醫療護理工作的橋梁,亦是理論上升為實踐的初步形成期,。我們在崗前培訓中,注重她們的護理職業道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護理工作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感,提高科學專業思想意識和醫療服務意識,使其具備一個良好的從事護理工作基礎條件。二、通過醫療法律法規,部門規章,醫療安全的意識教育,以填補剛走出學校對相關知識的匱乏,從而懂得守法、遵規、醫療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能在護理工作中,注意以法律法規約束自己的言行,養成依法對事,依規辦事,隨時注意醫療安全的思維方法和行為習慣,有效避免護患糾紛發生,從而提高臨床醫療服務質量。三、護理規章制度和護理技術操作常規、規范是防范醫療安全的根本保證,過硬的技術操作是架起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理解與信任的橋梁。通過崗前培訓,強化理論學習,訓練過硬的技術操作技能,全面撐握護理規范、常規、規章制度,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在崗不履行職責,不嚴格遵守制度,無熟練的技術操作技術,是直接導致護患糾紛發生的根源;遵章守紀,科學辦事,規范操作,盡職盡責是護理質量的根本保證,亦是防范醫療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四、經過崗前培訓使他們知道護理是服務于社會特殊人群的專業,協調和處理好護理工作中護患之間的人際關系,是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的 技能之一,對從課堂走到病床旁的護士來講,面對不同文化層次,不同風俗生活習慣,不同社會地位,不同經濟環境的患者,不知該如何溝通和交流,常因語言過簡或不當而引起護患沖突,或因不知道該說什么而無言寡語,而使護患者關系淡漠,從而導致護患溝通障礙。和諧的護理環境,和藹的護患關系可以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率。通過崗前護患溝通技巧的培訓,提高護患溝通能力,就能在工作中協調和處理好各層面的人際關系。
4 小結
崗前培訓對新增護士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學習階段,也是走向社會,服務社會的開始,新增護士常因缺乏足夠醫療安全防范意識,醫療法律法規常識,操作技能熟練技術,護患溝通技巧學識,會導致護理差錯而引起護患糾紛甚致醫療事故。我們通過對新增護士進行職業道德,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常規,護理安全意識,護理溝通技巧等方面的短期崗前培訓,認識到對新增護士進行有效的崗前培訓是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的保證。也是防止護理差錯,減少護患糾紛,避免醫療事故發生的關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