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病人基礎護理范文

病人基礎護理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2 18:07:3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病人基礎護理,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病人基礎護理

篇1

    骨科病人基礎護理不同于其它科病人,由于創傷、多發骨折、復合傷、截癱病人,加之老年病人股骨頸、粗隆間骨折,因疼痛原因限制,給骨科基礎護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易發生并發癥,因此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從2005年2月~2006年3月,從基礎護理質量管理入手,進一步加強和提高了對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視,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病人基礎護理合格率從上年的96.8%上升為99.2%,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骨科病人并發癥的發生?,F介紹如下。

    1 高度重視基礎護理工作,加強護士職業道德教育

    1.1基礎護理工作是保障臨床護理工作安全的基礎,最能貼近病人的護理方法,是護士觀察病情的主要途徑,是護士與病人溝通的橋梁,是護理服務精神的最直接體現,因此有計劃、系統的組織護士學習醫學倫理學、護士職業道德修養等理論知識,目的是提高全體護士對基礎護理工作的高度認識,能夠自覺認真的完成好本職工作。

    1.2護士應具備愛崗敬業、勇于奉獻的精神,教育護士既然選擇了護理工作,就要以護理事業的先驅南丁格爾為榜樣,用心去呵護每一個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一切以病人舒適為中心,把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貫穿于護理工作始終。教育護士在工作中自覺地關心病人、體貼病人、幫助病人,腳踏實地做好基礎護理工作。

    1.3營造積極的人文關懷氛圍。新的護理理念倡導人文關懷,在護理管理中實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務,營造和諧的護理工作環境,和諧的護患關系,倡導“團結協作、關愛生命、關愛健康、關愛病人”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在這種氛圍中,使護士積極愉快的工作,處處為病人著想,病人需求無小事,主動愿意為病人服務。

    2 提高對基礎護理工作重要性認識

    2.1充分理解和認識基礎護理工作的意義,目的是讓每一名護士都能認識到骨科病人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基礎護理不僅僅是病人清潔、舒適,更重要的是通過基礎護理工作,減少危重、長期臥床、重大手術后病人的并發癥醫學|教育網整理搜集。例如墜極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瘡、關節僵直、肌肉萎縮等。每周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安排有資歷的教師結合臨床病人實際情況,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講課、教學查房,促進當班護士認真觀察病情,認真完成基礎護理工作。

    2.2不斷總結成功經驗,糾正護理缺欠。每天早查房護士長都要對新入院病人、術后、危重病人進行全面床頭交接,詢問病人護士工作情況,通過早查房,進一步提高各班護士對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視,找出基礎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并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不斷總結成功經驗的同時,也在思考以往發生過的一些護理缺欠,吸取教訓和提出改進措施,從而提高骨科病人基礎護理質量。

    2.3認真落實基礎護理工作,提高整體護理水平。做好基礎護理工作,可以調和融洽護患關系,密切觀察病情,了解病人需求,及時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及時解決病人存在的護理問題。通過發放住院病人問卷調查反饋表明,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由上一年97%上升到99.7%,整體護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3 加強重危病人基礎護理質量監控。

    3.1對危重、新開展手術病人,責任護士根據病人現有和潛在的護理問題制定出嚴密的護理措施,及時進行護理效果評價,力爭達到預期目標。

    3.2護士長每日從早查房開始,一看、二問、三動手,檢查夜班護士的工作質量,了解和掌握病人皮膚及各種管道護理、傷口滲血、患肢未梢血運觀察、協助功能鍛煉情況等,對白班各班人員不定時查,檢查結果填護理工作情況量化表格,每項有相應分值,這樣更好地促進護士自覺地工作流程、巡視制度進行主動服務,對當班病人病情做到心中有數,促進和提高骨科基礎護理水平,同時又起到了對護理工作質量監控作用。

    3.3以護理質量監控結果,做為評價每個護士年終工作總結的硬指標。骨科病人的基礎護理尤為重要,任何小的疏忽都可給病人造成并發癥,因此,護士長每日必須做到以重危病人護理為中心,對每一個護士的技能、工作態度、工作作風做到心中有數,針對性的進行隨時檢查,其結果進行量化管理,到年終進行總結表彰,優秀者可優先晉升、評優等,對分數低于90分以下者,幫助查找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如果連續處于低分者,可考慮末位淘汰制,目的是讓每一位護士真正認識到基礎護理工作之重要性。

    參考文獻

    〔1〕劉蘇君?;A護理-護士專業內涵〔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43.

篇2

    骨科病人的基礎護理不同于其它科病人,由于創傷、多發骨折、復合傷、截癱病人,加之老年病人股骨頸、粗隆間骨折,因疼痛原因限制,給骨科基礎護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易發生并發癥,因此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從2005年2月~2006年3月,從基礎護理質量管理入手,進一步加強和提高了對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視,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病人基礎護理合格率從上年的96.8%上升為99.2%,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骨科病人并發癥的發生?,F介紹如下。

    1高度重視基礎護理工作,加強護士職業道德教育

    1.1基礎護理工作是保障臨床護理工作安全的基礎,最能貼近病人的護理方法,是護士觀察病情的主要途徑,是護士與病人溝通的橋梁,是護理服務精神的最直接體現,因此有計劃、系統的組織護士學習醫學倫理學、護士職業道德修養等理論知識,目的是提高全體護士對基礎護理工作的高度認識,能夠自覺認真的完成好本職工作。

    1.2護士應具備愛崗敬業、勇于奉獻的精神,教育護士既然選擇了護理工作,就要以護理事業的先驅南丁格爾為榜樣,用心去呵護每一個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一切以病人舒適為中心,把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貫穿于護理工作始終。教育護士在工作中自覺地關心病人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體貼病人、幫助病人,腳踏實地做好基礎護理工作。

    1.3營造積極的人文關懷氛圍。新的護理理念倡導人文關懷,在護理管理中實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務,營造和諧的護理工作環境,和諧的護患關系,倡導“團結協作、關愛生命、關愛健康、關愛病人”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在這種氛圍中,使護士積極愉快的工作,處處為病人著想,病人需求無小事,主動愿意為病人服務。

    2提高對基礎護理工作重要性認識

    2.1充分理解和認識基礎護理工作的意義,目的是讓每一名護士都能認識到骨科病人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基礎護理不僅僅是病人清潔、舒適,更重要的是通過基礎護理工作,減少危重、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長期臥床、重大手術后病人的并發癥。例如墜極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瘡、關節僵直、肌肉萎縮等。每周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安排有資歷的教師結合臨床病人實際情況,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講課、教學查房,促進當班護士認真觀察病情,認真完成基礎護理工作。

    2.2不斷總結成功經驗,糾正護理缺欠。每天早查房護士長都要對新入院病人、術后、危重病人進行全面床頭交接,詢問病人護士工作情況,通過早查房,進一步提高各班護士對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視,找出基礎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并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不斷總結成功經驗的同時,也在思考以往發生過的一些護理缺欠,吸取教訓和提出改進措施,從而提高骨科病人基礎護理質量。

    2.3認真落實基礎護理工作,提高整體護理水平。做好基礎護理工作,可以調和融洽護患關系,密切觀察病情,了解病人需求,及時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及時解決病人存在的護理問題。通過發放住院病人問卷調查反饋表明,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由上一年97%上升到99.7%,整體護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3加強重危病人基礎護理質量監控。

    3.1對危重、新開展手術病人,責任護士根據病人現有和潛在的護理問題制定出嚴密的護理措施,及時進行護理效果評價,力爭達到預期目標。

篇3

[中圖分類號] R47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4-178-01

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是指患者所期望的理想護理和其實際受到的護理之間相符合的程度?;A護理工作作為護理任務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內容瑣碎,但十分重要。它是評價護理指標和病人滿意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無論是在護理管理,還是在護理目標的考核中都應該十分重視基礎護理工作。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凡住院病人,不論城鄉地域、費用支付情形、民族和性別均為調查對象。

1.2 調查方法:病人住院期間隨機調查,出院一周內電話回訪情況;出院三個月內工作人員入戶隨訪情況。

1.3 調查內容:

1.3.1 每日是否是掃床鋪2次;(是、否)

1.3.2 每三日是否更換床單被套;(是、否)

1.3.3 床單被套被體液弄臟是否隨時更換;(是、否)

1.3.4 住院期間是否修剪指甲;(是、否)

1.3.5 是否協助病人漱口、下床活動;(是、否)

1.3.6 是否協助病人入廁、更衣;(是、否)

1.3.7 是否協助病人進食、服藥、翻身、拍背;(是、否)

1.3.8 夜間是否協助泡腳;(是、否)

1.3.9 是否協助病人取舒適臥位;(是、否)

1.3.10 當病人病情危重時,是否能握住病人的手給予關懷和支持;(是、否)以上述10條內容為主收集病人對基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每一條10分。

1.4 資料收集方法:在病人(被調查對象)同意后,發放調查表,不能書寫者由調查人員,針對不同民族的病人設置不同語言文字的調查表。

1.5 資料統計與分析

將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資料按照病人姓名、護理級別、錄入計算機Excel表格中,進行分析,按照總人數、所打分比例、兼顧護理級別。

2 結果

2.1 按護理級別不同,特級護理和一級護理病人對基礎護理做的好的護理人員心存感激,并能記住護理人員姓名。

2.2 病人普遍認同按時濕掃床、更換床單、被套是護理人員對其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

2.3 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與基礎護理工作之間存在正相關系。

2.4 病人由對基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上升為對醫院的贊譽的良好社會效益。

3 討論

3.1 醫院領導必須重視抓好醫院基礎護理工作,做到領導重視,人員設施齊備,定期考核。

3.2 不斷強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扎扎實實為病人服務,通過飽含熱情和愛心的基礎護理工作獲得病人的滿意,為杜絕醫患矛盾做出貢獻。

3.3 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群體教育和考核工作,提升護理隊伍整體素質。

不斷加強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愛心教育,讓飽受疾病折磨的病人在住院就醫期間能看見笑臉,聽見問候。護理人員要手把手的給病人喂飯、吃藥,讓其心靈溫暖。杜絕年輕的護理人員只做配藥、打針、換液體的機械手,要做一名有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的,有血肉靈魂的護理天使。

篇4

關鍵詞:老年性心肌梗死 基礎護理體會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心肌嚴重而持久缺血,導致心肌壞死。屬于內科急危重疾病,患者病情復雜、變化迅速、死亡率高,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晌<吧?。近年來對心梗的研究發展也較為迅速。因此,對臨床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較注重老年心梗的基礎護理,對其早期的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內一科住院治療的20例老年心梗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約為68歲。所有患者無肝、腎等并發癥,神志清楚,言語流暢。

1.2基礎護理

1.2.1病情觀察 由于心梗病情發展迅速,在48小時內積極的護理措施尤為重要。在此階段死亡率高,護理人員應時刻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加強巡視,一旦發生病情變化,應及時通知主管醫生盡早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1.2.2吸氧 對于心梗初起的患者早期中高流量吸氧6―8L/min,再根據患者病情,逐漸改為低流量或間斷鼻導管吸氧,以此不斷改善心肌缺血癥狀和減輕氣短、胸悶、焦慮等癥狀。

1.2.3疼痛護理 劇烈的胸痛使心梗病人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產生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和心肌收縮功能增強,從而使心肌耗氧增加,并易誘發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因此盡量減輕病人的疼痛,可肌注嗎啡5―10mg,必要時2小時重復一次,也可肌注杜冷丁50―100mg,可給予速效救心丸、丹參滴丸含服,以減輕病人的疼痛。此外還可含服硝酸甘油,在發病后4小時不僅可緩解疼痛還可減輕心臟負擔。

1.2.4臥床休息 心梗病人發病24h內要保持絕對臥床休息和保持安靜舒適的休養環境。生命體征平穩后1周可協助床上洗漱、進食、四肢活動,第3周后可離床活動,二便自理,室內緩慢步行,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誘發因素。

1.2.5心理護理 心梗病人及家屬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焦慮,故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意義。讓患者及家屬了解心梗的知識,減少不必要的驚慌和不安。護士熟練的護理技術、有條不紊的工作,可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充分的信賴感和安全感。同時醫護言語得體,舉止大方,可使病人感到溫暖、被同情和被尊敬。

1.2.6合理飲食 心梗早期患者給予易消化的流質食物,此后給予高維生素、適量纖維素、低脂、低鹽、低膽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盡量少量多餐,多進水果蔬菜,適量飲水,以防心?;颊弑忝?。

1.2.7預防便秘 心梗病人由于長期臥床休息,胃腸蠕動緩慢,極易發生便秘。此外患者因疼痛及恐懼等各方面的因素均可以出現便秘。護士應協助患者排便,必要時可以給予少量的潘瀉葉口服,必要時遵醫囑進行灌腸處理。

1.2.8出院指導 正確指導患者用藥,有計劃、有目的地向病人講解心梗的相關知識,告知病人預防疾病的保健知識,從而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避免心梗的誘發因素,防止復發,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減少此類疾病的發生。

2.結果

2.1效果評價 在患者出院前兩天內,就本次住院服務進行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由病人自己填寫調查表。

2.2結果 全組20例患者臨床滿意度為93.5%,臨床總有效率為93%,護理合格率為93%,全組實現了零投訴,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3.討論

篇5

關鍵詞:簡易標準化病人 護理實驗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06

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能以復制方式準確表現同真實病人近似情形的健康人,發揮模擬病人、評估者和指導者3種功能,具有一致性、反復使用性和良好依從性等特點[1]。在國外,將SP應用于醫學教育中已接近半個世紀,主要應用于各醫學類專業學生的臨床技能的訓練與考核中[2]。1991年,StillChinman PL 把該方法引入我國[3]。但是,由于規范化培訓及采用SP 教學對于普通醫學院校來說無疑是較大的難題,國內外一些學者吸取SP教學的精髓,采用培訓過的醫學生作為SP,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將其定義為簡易標準化病人(simple simulation patient,SSP)[4]。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主要為學生提供從事護理工作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實踐技能和基本情感,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性。傳統的《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多為演示性教學,操作教學對象往往是沒有情感,沒有反應的模型人,這使得護生的思維、職業素質及臨床實驗能力的培養受到了局限[5]。鑒于我國醫學教育體制的特點及社會對護生綜合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為探討簡易標準化病人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可行性和效果,筆者將SSP引入《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并與傳統實驗教學法相比較,效果良好?,F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

選擇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1級三年制統招護理專科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護理8班55人作為對照組,12班護理57人作為實驗組,共計112人,均為女性,年齡17~ 20 歲,已完成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兩組學生在年齡、入校成績、基礎理論課成績、理論課與實驗課課時安排、授課教師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研究方法

2.1 準備階段

2.1.1 SSP的選擇

從我校2010級3年制護理專業中選取12名學生進行SSP培訓,選取要求:①自愿參加;②已完成護理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的學習,具備一定護理專業技能;③具有一定表演能力;④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及應對能力;⑤工作認真、守時。

2.1.2 編寫SSP模擬病例

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結合護理操作中的重難點,在附屬醫院選擇臨床典型病例,并經基礎護理教研室全體教師集體備課,進行標準化處理后形成SSP模擬病例。

2.1.3 SSP的培訓

教學前2周向SSP志愿者發放模擬病例,并組織觀摩臨床典型病例1-2次,了解病人內心感受和心理變化,感受病人語言、肢體、情感。教師指導被培訓者扮演模擬病例中的病人角色,還可強化模擬某些特殊病人如恐懼、憂慮、憤怒、不合作等。

2.1.4 教學前準備

教學前1周向學生發放模擬病例,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病例進行討論,并熟悉所涉及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

2.2 實施

對照組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法,即以教師講授為主,結合模型人示范操作,學生在實驗室練習。實驗組采用SSP輔助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簡短講解后,1名SSP模擬病人角色,教師演示護理人員示范正規的操作流程。學生分組,每組配備1名SSP,完成模擬病例的相關護理,最后由教師、學生共同總結。

2.3 評價方法

2.3.1 技能考核成績

課程結束后,兩組學生應用傳統實驗考核方法進行統一操作考核。監考老師經過培訓,統一使用我?!蹲o理學基礎操作考試評分標準》。每項操作按百分制計分,各項操作成績相加取平均分即為操作考核成績。

2.3.2 學生教學評價問卷調查

課程結束后,向學生發放自制問卷,了解學生對兩種方法的滿意程度。問卷設計8個條目,設“是”、“一般”、“否”3項。共發放問卷116份,回收有效問卷116份,有效回收率100%。

2.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P

3 結果

3.1 2組學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表1)

表1 2組學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人數\&成績\&實驗組\&57\& 86.52±3.87\&對照組\&55\&82.04±5.11\&t值\&\&6.14\&P\&\&

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學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

3.2 2組學生教學評價調查問卷比較(表2)

表2 2組學生教學評價調查問卷比較(人,%)

[[項目\&實驗組(n=57)\&對照組(n=55)\&χ2 值\&P\&是 \&一般\&否\&是\&一般\&否\&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47(82.46)\&10(17.54)\&0\&14(25.45)\&38(69.09)\&3(5.45)\&37.15\&

4 討論

4.1 有助于學生掌握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傳統護理實驗教學以教師講授和演示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機械性模仿操作,學生往往缺乏興趣。SSP輔助教學法接近臨床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系統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對具體操作的感性認識,促使學生將基礎理論和實踐操作有機結合,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4.2 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利于培養高素質實用型護理人才

現代社會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傳統實驗教學教師偏重知識的傳授,強調學生操作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忽視了學生臨床綜合能力的培養。SSP輔助教學法課前發放模擬病例,課中模擬真實的臨床護理過程,促使學生及時發現問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SSP不僅可模擬真實病人的陽性體征和癥狀,還能表現出病人的各種情緒變化。實驗過程中,學生需認真組織語言,與SSP交流溝通,評估病情,做好解釋、安慰,取得理解、配合。從而提高了學生與患者交流溝通的能力,增強了學生與真實患者接觸的信心,培養了愛心、耐心,有利于學生今后更好的融入臨床護理工作。

4.3 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

應用SSP輔助教學,授課前,教師需根據實驗內容及教學計劃收集、整理大量資料,并依據臨床真實病例,編寫滿足教學需要的模擬病例,授課過程中,教師須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掌握護理知識和技能。因而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基礎理論知識、護理專業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

4.4 應用SSP輔助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選擇本校2年級護生接受SSP培訓,成本低,易于組織管理,且2年級護生已進行了護理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具有一定醫學基礎,容易理解病情,易于培訓。但學生標準化病人均為正常人,不能完全模擬真實病人的所有臨床癥狀和體征,且選用的病例往往比較典型、單一并經過標準化處理,學生對于臨床疾病多樣性的認識不足;其次,某些侵入性的操作無法在SSP身上進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將傳統實驗教學法與SSP輔助教學法綜合應用,利用模型人結合床邊教學及有關多媒體教學,從而將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實用型護理人才。

綜上所述,將SSP應用于《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基礎護理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璐姣,朱丹.標準化病人在我國護理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0,17(11A):18-20.

[2]Parish SJ, Weber CM, Milan FB, et al. Teaching clinical skills through videotape review. a randomized trial of group versus individual reviews [J]. Teach Learn Med, 2006,18(2):92-98.

[3]鐘玉杰,王敏,李勤.從10年文獻回顧分析我國標準化病人教學的發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3):259-261.

[4]張莉芳,蔡益民.標準化病人在護理學基礎操作技能教學中的應用設想[J].中華護理教育,2009,6(6):270-271.

[5]施月仙,田金徽,楊克虎,趙岳.標準化病人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應用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11(1):91-95.

作者簡介:李沛霖(1986-),女,湖南邵陽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護理教育與護理研究,邵陽醫學高等??茖W校護理系,湖南邵陽 422000

鄧翠珍,邵陽醫學高等??茖W校,湖南邵陽 422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电影网 |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网站 | 国产一区免费视频 | 91视频导航 | 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日夜夜视频 | 精品国产91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 | 午夜国产 | 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 | 最近日韩中文字幕 |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观看 | 91麻豆久久久 | 亚洲国产69 | 涩在线| 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黄频免费 |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又黄又色| 欧美一级黄色免费看 |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爽夜夜爽 | 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更新资源速度超快 | 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91天堂网 | 亚洲 中文 欧美 日韩 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精品免费视频 | 欧美激情久久久 | 一级毛片网 | 97视频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 91极品欧美视频 | 日本中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