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2 10:37:2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中醫美容理論基礎,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中醫美容的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年前, 其發展軌跡大致如下[1-2]:第一階段為遠古至先秦時期(公元前221年前),是中醫美容起源時期;第二階段為秦漢三國時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64年),中醫美容的萌芽時期;第三階段為兩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時期(公元265年至960年),此期是中醫美容理論體系逐漸成形時期;第四階段為宋金元明清時期(公元960年至1911 年),中醫美容的拓展時期,在理論及技術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第五階段為20世紀初(1911年起) 至20世紀80年代前,中醫美容被冷落,停滯不前;第六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此期中醫美容如沐春風,發展壯大。各級醫院相繼開展中醫美容服務項目,學術論文、著作紛紛發表,各級學會、學術團體相繼成立,學術水平逐級提高,科研院所積極進行中醫美容方面的實驗及臨床研究,中醫美容人才培養方興未艾。
2 中醫美容理論基礎及技術運用
2.1中醫美容的含義:關于中醫美容含義的界定,楊智榮[1]五年前提出,目前根據中醫美容的目的和方式,可以將中醫美容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大類。廣義的中醫美容,研究的內容廣博,其以整體觀念、形神合一、天人相應、陰陽五行、臟象經絡等中醫學說為理論體系的核心,不局限于顏面局部的美化,突出與防疾治病,養生健美、抗老防衰、延年益壽緊密結合,運用中藥、針灸、按摩、氣功、食物、養生等手段補益臟腑、通調氣血、扶正祛邪、綜合調理,從而改善人體機能、形態與容貌,達到形體美和容顏美的和諧統一,最終實現容悅形美、延緩衰老、健康長壽的目的;狹義的中醫美容,重在研究美化、養護容顏及損美性皮膚病的預防和治療,同時以中醫醫術與方藥為手段,消除個體容貌上的某種缺陷或改善容貌現狀,達到中醫所言之“駐顏”、“美顏”、“留顏”、“益容”的目的。楊素清[3]指出中醫美容是在人體審美的理論原則指導下,運用諸如辨證論治、中藥方劑、針灸、按摩、中藥護膚品等中醫藥手段所進行的美容。中醫美容四種服務方式,即“維護”(美容保健)、“修復”(損容性疾病診治)、“改善”(修飾、掩飾容貌缺陷或暇疵)、“塑造”(美容整形術)。中醫形神美的定義用語反映了中醫學特色,“形”即指人的形體及其形象,“神”即指人的神機、神明、神志、神色,也就是西醫說的人的生理、心理現象或謂生命活力,形神美即指形體、容貌和生命活力之美。劉寧[4]對中醫美容學給予了定義即中醫美容學是一門在中國傳統美學和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結合現代美學,運用以自然療法為主的方法,研究健康美麗容顏、形體的養護,損美性疾病的防治和損美性生理缺陷的掩飾和矯正,以達到防病健身、延衰駐顏、維護人體形神美為目的的學科。從以上我們可以對中醫美容的含義有較清晰的理解。
2.2 中醫美容的特點:關于中醫美容的特點,許多專家、學者有很深刻的理解和闡釋。例如楊素清[3]提出中醫美容的基本特點,一是以整體觀為指導原則,二是以辨證論治為施術方法,其作用安全長效,措施防治并舉;楊智榮[1]在2006年出版的規劃教材中提出,對中醫美容的特點進行高度概括,即:整體調養,標本兼治,辨質施調,因人而異;歷史悠久,方法多樣。可以歸納出中醫美容所具有的優勢及特點,其核心突出整體觀念,標本兼治,辨質施調。
2.3 中醫美容理論基礎
2.3.1 中醫學基本理論是中醫美容的理論核心:中醫的整體觀念、陰陽五行理論、藏象理論、氣血津液理論、經絡理論等與美容、人體養生保健有著密切關系,這些理論是中醫美容基本理論形成的基礎,對中醫美容技術的運用起到指導作用。
2.3.2 人體體質學理論應用于美容保健實踐:1996年,匡調元編寫了《人體體質學》。2007年,楊智榮編著了《美容保健技術》,將體質學理論發揮和運用,對人體體質保健理論及技術進行了高度概括和闡述,豐富了中醫美容理論體系,對中醫美容理論創新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了《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5],使體質分類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對體質辨識及在中醫美容保健方面的應用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3.3 中醫人體美學理論促進中醫美容學科發展: 李紅陽提出構建中醫人體美學理論體系,促進中醫美容學科發展。中醫整體審美思想為“形神統一”、“天人相應”。“大醫精誠”是中醫美學理論的精髓,即強調善是美的前提,不善不美的美學思想[6]。
2.4目前常用中醫美容保健技術與方法
2.4.1 中藥美容保健:美容保健中藥及方劑在內在體質調養及外在容貌美化上有著獨特優勢。中藥美容保健法是指在中醫中藥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運用中草藥提高或恢復機體的生理功能,美化人體,保持青春健美的一種方法[1]。一般選用補益氣血、活血化瘀、祛風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散結等類藥物,以內服或外用,平衡臟腑陰陽,調和經絡氣血,提高生理功能,達到整體美容保健目的[7-8]。本法的最大特點是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理論指導下,因人而調,辨質施調,充分發揮中藥美容作用,它是臨床上運用非常廣泛的一種中醫美容方法。中藥內服即是依據辨證論治、辨質施調原則,以內養外,達到美容保健目的,體現中醫治病求本的思想;外用則是以不同劑型采取不同外用方法針對不同病癥施治,達到局部治療效果,體現治標;兩種方法常同時使用,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常用美容的中草藥有補氣駐顏的黃芪,抗衰美容的人參,駐顏去皺、悅澤潤膚的茯苓、麥冬,延緩皮膚老化、減少色素沉著、養血悅容的地黃,另有黃精、桃仁、杏仁、柏子仁、川芎、蘆薈、、冬瓜仁、白芷、防風、辛夷、 五味子、蒼耳、桃花等,不勝枚舉。
2.4.2 經絡美容保健:經絡美容保健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經絡、腧穴刺激,疏通經絡、調理臟腑、平衡陰陽、滋養皮膚,達到美顏潤膚,防病保健目的的一種中醫美容技術。其技術方法多樣,效果顯著。包括針灸、推拿、刮痧、拔罐、耳穴療法、經皮給藥等[10]。
2.4.3 中醫膳食調養:膳食調養以中醫學基本理論為指導,采用食物或藥食同源的中藥通過日常飲食而達到防病治病、美容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1]。其特點是簡便易行,經濟實惠,易于堅持,適用范圍廣。
2.4.4 體質調養技術:體質調養是依據中醫體質學理論,以辨質施調為原則,運用中醫綜合美容調理技術內外結合,標本兼治,改善偏頗體質,對亞健康狀態進行美容保健及皮膚養護,達到美容延年目的。在預防、調理亞健康狀態方面突出中醫藥優勢,體現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1]。現代體質學將人的體質分為九種[5],并科學建立了體質評判標準和方法,經過體質評定后,辨質施調,運用藥物、膳食、經絡、情志等綜合調理,達到全身陰陽的平衡,健身延年,駐顏防衰。
2.4.5 其他中醫美容相關技術:音樂調養及情志調節也是中醫范疇的美容技術。中醫尤其重視情志對美容的影響,根據五臟配五音、五志,以中醫五行生克制化理論為指導,即能發揮音樂和情志的美容保健作用[9]。
2.5 運用中醫美容技術防治調理的常見損容性疾病及亞健康:常見的損容性皮膚疾病有黃褐斑、雀斑、痤瘡、白癜風、皮膚角化病、皮膚衰老癥、營養不良癥、日曬傷、皮炎、濕疹、斑禿、白發、甲病等,全身疾病有失眠、頭痛、月經不調、肥胖癥、婦女臟躁等。
關于亞健康,孫濤在《亞健康學》中進行了系統闡述,結合多學者理論,提出亞健康狀態是指人的身心處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健康低質狀態,是機體雖無明確的疾病,但在軀體上、心理上出現種種不適應的感覺和癥狀,從而呈現活力和對外界適應能力降低的一種生理狀態[11]。世界衛生組織將亞健康定義為反映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環境等方面表現出不適應,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以下 3~4個征兆可診斷為“亞健康”:渾身乏力、易疲倦、頭腦不清爽、思想渙散、頭痛頭重、面部疼痛、眼睛疲勞、眩暈、立起時眼發黑、耳鳴、聲音有異常、郁悶不快、早晨起床不適、失眠、早醒、手足發涼、便秘、心悸 、坐立不安 、肩頸僵硬。亞健康狀態調理就是以中醫基礎理論及體質學理論為指導,辨質施調[1,12]。
3 在科學研究及技術開發方面的建議
3.1應加強中醫美容學、中醫美容理論、中醫傳統美學理論的研究。
3.2注重專科專項的深入研究。在專科專病的防治、調理技術、方法、手段方面推陳出新,臨床實踐中確有療效的美容中藥、方劑、手段等積極立項、借助學術會議宣傳,擴大影響,促進中醫藥優勢的發揮。
3.3學術研究水平避免低層次,應在分子、基因層面上加大研究力度。
3.4善于吸納經方驗方,挖掘古方效方,并利用現代科研手段,通過基礎實驗研究或臨床療效研究,開發中醫美容藥方及技術,為中醫美容可持續發展奠定理論基礎,古為今用。
3.5注重現代美容技術與傳統中醫美容技術相結合,將成熟有效的美容技術應用于美容實踐,西為中用,中醫美容才得以長青不衰。
3.6中醫美容要國際化[13],中醫美容理論要現代化、國家化,中醫美容診斷手段現代化,中醫藥研發和運用現代化,中草藥美容制品現代化。
4 展望
未來人們對中醫藥美容保健會有極大的需求和渴望,中醫美容的臨床研究與實踐會更加深入、系統、規范,達到更高層次的學術水平;隨著學術研究水平的提高,中醫美容技術將推陳出新,最大發揮中醫藥美容保健的特色及優勢,給我們提出嚴峻的挑戰;中醫美容高等教育將得到良性發展,專業人才培養體現校企聯合培養的優勢,共同培育中醫美容復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美容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將得到提升,人們美容保健的需求會得到專業技術人才的優質服務和科學保證。
[參考文獻]
[1]楊智榮.美容保健技術[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5.
[2]吳慧金,何智健. 中醫美容的歷史、現狀及未來思考[J].亞太傳統醫藥,2009,5(8):1-2.
[3]楊素清.淺淡中醫美容學的特點[J].中醫藥高教研究,2008,36(3):112-113.
[4]劉 寧.中銀美容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6:11.
[5]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制定[S].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
[6]李紅陽.構建中醫人體美學理論體系.促進中醫美容學科發展[J].遼寧中醫雜志,2007, 94(1):103-105.
[7]金宏柱.中醫美容臨床研究近況[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1(2):131-133.
[8]吳 寧.中藥外用法在治療美容上的歷史與現狀研究概況[J].江西中醫藥,2007, (11):79-81.
[9]陳景華.美容保健技術[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6.
[10]黃藜珊.論皮膚針在針灸美容治療中的作用[J].福建中醫藥,2008, 39(3:25-27.
[11]孫濤,王天芳, 武留信.亞健康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6.
[12]許明輝.論中醫美容與亞健康狀態的診療[J]. 臨床進展中國社區醫師,2009,23(11):13-14.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B-0051-02
美容營養學是以營養學和美容醫學為基礎,以人體美容為目的,通過合理營養和特定膳食來防治營養失衡所致的美容相關疾病,從而達到延緩衰老、促進健康的一門應用科學。隨著美容醫學的發展,營養與美容的關系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營養學也逐步成為美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是美麗的基石,而合理的營養則是健康的核心基礎,美容營養學的研究內容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融入他們的生活中。近年來,民眾對美容行業的要求逐步升高,要求美容與養身一體,得到個性化設計的美容服務(個性化的美容服務項目、養生建議及營養膳食指導等)。因此,無論是美容企業還是學校美容?R刀擠追卓?設了美容營養學課程。
一、美容營養學教學內容存在的不足
由于美容營養學課程開設的時間較晚,目前沒有中職的美容營養學教材,中職中醫美容專業只能選用高職高專或本科類教學的《美容營養學》教材。例如,北海市衛生學校現在使用的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晏志勇主編的全國高職高專衛生部規劃教材《美容營養學》,內容主要包括緒論、營養素與美容、合理營養與美容、皮膚美容與營養、損容性疾病與營養、美容外科與營養、肥胖癥與消瘦癥的營養膳食療法等。
美容主要分為醫學美容(分中醫和西醫)和生活美容(也有稱保健美容),中職的中醫美容專業主要是以中醫保健美容為主,多為校企合作辦學,學生都到美容企業實習。該專業的學生不具備臨床診病的能力,也不具備處方權。從專業培養目標和崗位的需求來看,北海市衛生學校正在使用的《美容營養學》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臨床營養知識內容過多。在北海市衛生學校目前采用的《美容營養學》教材中,損容性疾病與營養、美容外科與營養、肥胖癥與消瘦癥的營養膳食療法等內容偏向于臨床美容營養,以對損美性疾病的診斷及營養治療作為重點,且所占篇幅較多。特別是損容性疾病與營養、美容外科這兩章,以臨床的角度去討論疾病為主。而中醫美容專業的學生實習主要到美容企業為主,不安排去醫院,服務對象主要是美容消費者包括健康或亞健康狀態以損美性改變為主要表現者。因此,此部分的教學內容不適用于中醫美容專業的學生。
(二)中醫美容營養知識內容較少且簡單。中醫美容專業主要學習中醫藥學的基本理論、中醫美容學知識及各種保健操作,各種生活美容知識與方法。專業學習的目標是以中醫保健美容為主,學生通過學習,會用中醫的理論及方法在辯證治療的基礎上,對顧客進行飲食指導及調養。中醫飲食美容在中醫美容保健上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中醫保健美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本書中相關的內容較少,只有常用美容食物這一節是中醫飲食美容的內容,而且介紹得比較簡單,不能滿足學生將來的工作所需。
二、教學內容改革措施
(一)調整教學內容比例,適當刪減臨床美容營養治療內容。中職中醫美容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中醫保健美容技術型人才,能夠滿足廣大基層美容養生市場的需求。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并本著對教材“夠用、實用、用得上”的要求,將美容營養學課程中西醫美容營養學與中醫美容營養學的比例從9∶1調成 6∶4,刪除與美容養生關系不密切的部分損容性疾病(如濕疹、銀屑病、進食障礙、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和美容外科與營養等內容。
(二)增加中醫美容營養知識。培養中醫保健美容技術型人才,是中醫美容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中醫飲食美容是中醫食療的一部分,也是中醫美容的主要手段之一。中醫的內在調養以養生為依據,進行飲食起居七情指導。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中醫養生和營養知識的推廣,人們更青睞于這種貼近自然而無副作用的美容手段。因此,需要增加中醫美容營養的知識,包括中醫美容營養基礎理論知識和中醫體質美容飲食兩部分。
1.中醫美容營養基礎理論。中醫美容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中醫基礎理論時,介紹的中醫基礎知識多數都是與臨床有關,很少將知識與美容相聯系起來。學生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后,無法將所學知識與美容相聯系,也無法根據所學對顧客給予正確的飲食指導。因此,要在教學內容中增加中醫美容營養基礎理論知識。中醫飲食美容理論基礎中主要闡述了五臟、氣血津液、經絡與美容的關系,還包括食物的四氣五味。例如在五臟中肺的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和肅降,通調水道,肺開竅于鼻,與皮毛關系密切。肺主氣的功能正常,則使皮膚致密光澤,反之,肺主氣的功能減退,可影響皮膚的致密性和彈性,出現皮膚松弛起皺,毫毛枯槁。
2.中醫體質美容飲食。中醫美容與西方美容最大的不同是在于中醫重視體質因素在美容中的作用,強調自然美、內在的和諧與健康。體質具有明顯的個體性,對于美容師進行飲食及養生個體化指導具有重要的意義。體質不同,產生的美容問題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據人體體質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采取辯證的中醫藥食美容,以達到最佳的美容效果。在不同體質的營養這一內容中,簡述體質與美容的關系,并對體質與飲食美容進行詳細介紹。介紹 9 種體質特征及常見美容問題,并介紹不同體質美容原則及常用食物和食療舉例。例如氣虛體質的特征為:常見疲勞乏力,語聲低怯,肺脾兩臟相對不足,抵抗力和消化功能比較弱。氣虛體質常見美容問題:干性皮膚較多見,也可見敏感性皮膚,易出現消瘦,面色萎黃,眼瞼或肢體浮腫,黃褐斑等。氣虛質的藥食美容:氣虛質的美容原則是培補元氣,健脾養顏。藥物美容的代表方為四君子湯,常用藥為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黃芪、陳皮、大棗等中藥。食療舉例:氣虛質應多食具有益氣健脾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麥、黃豆、扁豆、紅薯、牛肉、蓮子、大棗、桂圓、飴糖、蜂蜜等;美容藥膳可食用黃芪燉母雞、薯蕷粥、大棗粥、山藥粥、黃芪粥等。
針對上述問題,湖北職院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堅持以實踐為中心,突出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培養,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踐過程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初步形成了課程工程化實踐教學模式,
1.課堂理論教學
課堂教學包括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即除了第3年頂崗實習(在企業)外,學生在校期間所接受的整個課程學習過程。課程工程化實踐教學是以實際工作所需的各種知識、技能為導向,將實踐能力培養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包括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不是機械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劃分開來,而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關聯遞進的。為此,課程工程化實踐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組織,并將課堂教學分為四個部分:
(1)理論基礎。主要包括色彩、美學與化妝品知識;中醫、身體與生理知識。
(2)美容技術。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保養護理技術與中醫養生治療技術。
(3)美容技術與實踐流程結合。主要開展單元、集成與系統性實踐,其中單元、集成實踐主要針對校內課程實踐,系統實踐為項目實踐,這項實踐還涉及到消費心理、人際溝通和營銷實務等美容管理方面的內容。
(4)分領域實踐專題。主要分為日常生活美容和中醫養生美容兩個方面。其中日常生活美容實現身體外部保養,具體分為:
①面部(面、眼、頸等)護理技術;
②身體(手、肩、背、胸、溫宮等)護理技術;
③修飾(化妝、禮儀等)技術;
④香薰芳療護理等。中醫養生美容實現由內養外的治療,具體分為:
①撥罐(滑、走、定等)技術;
②刮痧技術;
③針灸和溫灸技術;
④經絡技術等。現代美容離不開工具的使用,先進的美容工具與技術技能的結合能提高美容的效率,提升美容質量。為此,湖北職院面對市場眾多且快速變化的美容工具,購進了大量的美容儀器,自始至終將工具使用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提升了教學效果。
2.課堂實踐教學
在完成課堂理論教學的同時還要進行循序漸進的兩個階段的課堂實踐教學,使學生逐步接觸真正的項目實踐。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要貫穿探索性、創新性和開拓性思想指導,以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素質與能力。第一階段為模擬真實的美容項目。此階段教學主要對學生進行專業基本知識的初步認知教育,通過參與模擬項目訓練,讓學生進行技術與技能的初步應用,并從心理、技術到行業規范等方面進行引導。模擬訓練項目在學校由教師指導完成,采用分組結對的方式,教師與學生一起完成項目,即將學生分為從業者與客戶兩個角色,通過從業者和客戶的角色轉變,讓學生體會實踐中兩者角色心理:從業者體會技術的使用情況,客戶體會對技術的要求。在實訓形式上,開展三種技能訓練方式:一是合作教學。旨在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如利用校內實訓基地設施,以教學單元內容為主題,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檢索相關資料課堂分組討論情境模擬、角色扮演、教學游戲、演講等師生觀摩與點評。二是仿真教學。借助摸擬美容院教學條件,仿照企業真實工作環境,采用技能示范教學初次模擬訓練錄像分析總結再次模擬訓練進入實際操作的教學順序,反復模擬訓練,幫助學生增強實際工作的自信心,提升實際工作的素質與技術水平。三是服務教學。由教師帶隊并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醫療美容技術服務活動,如節假日化妝服務、美容技能競賽、中醫保養保健展示等,在社會服務中提升學生的實戰技能。第二階段為開展實際的美容項目。此階段在學校和醫療美容企業之間進行循環教學,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專業項目中,提高學生真實場景下的工作能力。具體做法是:由教師帶隊,安排4周時間讓學生到美容企業接受真實的環境熏陶和真實工作態度培養,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在這個階段,教師在美容院進行真實環境下的示教、實景操作和案例分析,指導學生與顧客進行零距離接觸,觀察顧客特征,熟悉顧客需求,了解企業條件和環境。學生在熟悉顧客后,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對顧客進行初步分析,并根據顧客實際,提出美容項目建議,實施具體醫療美容項目,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調整和修改工作計劃,以更好地滿足顧客要求,項目實施完畢后還要進行案例分析和總結。
3.學時分配
學時分配要突出實踐性特征(如表1所示)。3年的專業課教學總學時約1300學時(除去公共課和學生企業頂崗實習),其中“理論基礎”部分不超過300學時,與實踐相關的“實用技術”和“專題講座”分別大于800學時和200學時,占專業教學總學時數的77%,使學生能最大限度地開展實踐,提升技術與技能。
二、實踐教學中的探索性和創新性指導
引言
西醫院校開設《中醫學》課程,是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特色之一。文獻顯示,西醫各科各級醫師80%以上臨床使用中醫藥,75%以上的醫師使用中醫藥的原因是臨床需要。因此,西醫院校醫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一定的中醫學知識及技能。
中醫臨床思維的建立需要學生有深厚的中醫基本理論基礎及臨床實踐經驗,以講授法為主的傳統多媒體授課方法,常常使學生在課堂上難以理解和消化,課下花很多工夫去反復思考,思考不得,便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滲透式”最早是由楊振寧于1982年提出的一種學習方法。他提到,美國提倡“滲透式”的教學方式,其特點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所學內容往往還不大清楚,然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已經一點一滴學到很多知識,培養出來的學生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滲透式教學(strategy-based instruction簡稱SBI法),即在某一學科知識的教學中,滲透著與之相關的其他學科的知識,在培養某種能力的教學中滲透著與之相關的其他能力培養,并能達到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作用,有利于學生綜合實力的培養。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滲透式教學的優點是:①注重學科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形成立體性知識結構;②注重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造就創造型人才;③注重能力的相通性和內在聯系,有助于學生的素質教育;④滲透式教學基本模式不僅包括知識滲透,還包含能力滲透。這種教學模式目前廣泛應用于數學、英語、物理及醫學教學中有學者指出,醫學是一門整體性、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因此,教學中必須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明確提出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滲透式教學法。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使用滲透式教學法有助于西醫院校學生在較短學時中掌握中醫臨床思路和方法,同時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其利用中醫藥理論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信心和能力。
一、實踐滲透式教學法的界定與內容
所謂實踐滲透式教學法(strategy-based practical instruction簡稱SBPI法)是指在中醫學教學中采用臨床實踐滲透式教學方法進行授課,使臨床情境、臨床實踐經驗、臨床實踐技能滲透進課程之中,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于基礎理論課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從而真正達到培養中西醫結合人才、發展中醫藥的根本目的。該法主要包括四個交叉互動式教學模塊和一個加強模塊。四種交叉互動式模塊是指授課過程中根據授課內容采取專題講座、理論講述、藥味競猜、模擬診室四種模塊授課,將臨床實踐情境和臨床實用知識滲透進理論課程之中。臨床技能加強模塊是指根據學生需求安排學時,教授學生中醫應用技能,包括刮痧、拔罐、按摩等。
二、實踐滲透式教學法在西醫院校中醫學教學中的運用優勢
首先,西醫院校中醫學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實踐滲透式教學法的運用提供了前提和背景。西醫院校的中醫學內容繁多,學時較少,成為教學的主要矛盾之一;中醫學理論的抽象性與臨床應用目的形成矛 盾;學生思想上的不重視與中醫學教學方法上的單一性共同作用,形成了惡性循環。實踐滲透式教學法一改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注重把臨床實踐情境滲透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口才、團隊合作等多方面能力,同時也注重培養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強師生互動,有效解決中醫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其次,中醫學理論雖然抽象,但它的樸素辯證唯物理論與人們日常生活和自然現象密切相關,中藥、針灸、刮痧、按摩等中醫療法遍布于美容、食療、養生、健身等時下流行的各個領域,為實踐滲透式教學法的實施提供了優勢條件。臨床實踐情境、臨床思維、臨床實踐技能滲透進教學中,能夠更好地為教學目的服務,避免理論與實踐脫節。
第三,實踐滲透式教學法,因其融入了互動式教學、情景教學、以問題為導向等多種教學法,能夠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避免傳統教學方法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滲透式教學法對中醫學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使枯燥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可認知化,如何既能夠滿足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要求,又能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將賦予它更深刻的內涵。
三、實踐滲透式教學法的模式構建
(一)模式構建基本原則
實踐滲透式教學法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是,充分研究滲透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及發展,結合西醫院校中醫學教學的特點,建立實踐滲透式教學法模式。
1.中醫理論基礎與中醫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我們注重中醫理論基礎的講解,忽視中醫實踐的滲透,因此,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達不到中醫學教學師生互動的和諧狀態。在模式構建過程中,如果過分強調中醫臨床實踐而忽視中醫理論的貫通,往往會背離中醫學教學的初衷,因此,要本著中醫理論基礎與中醫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實踐滲透的同時,應以中醫理論知識為根本,由淺人深,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應當掌握的知識點,并能逐漸了解、熟悉、深人臨床情境。
2.采取多種教法相結合的原則
對學生,提倡“因材施教”,對不同的知識點,也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法。例如,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陰陽五行精氣學說主要以講授法為主;中藥部分的學習,采用開心辭典模式,給出藥味的主要特點和形態,競猜藥味,其中主要運用了比較教學法;在方劑的學習中,采用模擬診室的形式,讓學生針對真實的臨床病例模擬診室情境,要求學生模仿醫生和患者的角色。“患者”敘述病情,“醫生”引導詢問病史、分析病情、給出診治方案,教師在一旁引導、提問,揭示應當掌握的知識點,整個過程同時運用了情景教學法、病例教學法、PBL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法。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
西醫院校中醫學的課程安排課時數較少,在有限的課時內要掌握大量中醫學知識并不容易,在實踐滲透式教學法中,課上診室情境模擬以及藥味競猜都離不開課下的精心準備。在課外準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一定知識,體驗團隊合作的力量,他們的自主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也會得到相應鍛煉和提高。
4.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原則
在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信息,自由展示,充分討論,自主分析。授之以魚莫如授之以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
(二)教學模式的實施
采用專題講座、理論講述、藥味競猜、模擬診室四種交叉互動模塊,讓學生參與其中,調動學生積極性,突出中醫臨床實踐意義。比如,對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陰陽五行精氣學說,開辟“中醫與哲學”,“中醫與生活”,“中醫與美容”,“中醫與保健”,“神奇的經絡”等專題講座;對于中藥部分的學習穿插“中藥競猜”‘采用開心詞典模式,給出藥物的特性,讓學生分組競猜,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鞏固所學知識;對于辨證及方劑部分的學習可以采用模擬診室的模塊,給學生布置病例,學生可以自行查找資料,在課上模擬診室情景,分組討論,確定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滲透式實踐教法加強模塊,教授學生針灸、刮痧、拔罐、按摩等中醫技能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使中醫學教學產生相應的實用價值。
目前,在西醫院校中醫學教材和教學中,還沒有運用實踐滲透式教學法的先例。不同教師講解時的技巧仍是理解和運用中醫理論的關鍵。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對中醫學知識理解的難點在于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精氣學說、經絡學說;熱點在于辨證論治和方劑,筆者認為這些問題適合運用實踐滲透式教學法進行講解,其中專題講座、模擬診室模塊是最典型的實踐滲透式教學方式。
1.利用專題講座模塊,將中醫實踐融合于中醫基礎理論之中
專題講座模塊,將中醫學晦澀難懂的中醫基本理論與中醫實踐相結合,從生活出發,從實踐出發,從時下流行的事物出發,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由簡入繁,由淺入深。在該模塊的設置過程中必須清楚一點,讓學生感興趣是教學的切入點,是一種手段,并不是教學的終極目的,在教學中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把大綱要求掌握的理論內容、中醫最基本的理論知識融入其中,并加以強調,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興趣中掌握知識,減輕課下負擔,達到大綱要求。
2.利用模擬診室情境模塊,再現診室真實情境,培養學生臨床思維
中醫的臨床思維是最難建立的,髙等院校的中醫專業學生往往要經過幾年的學習和臨床實踐,才能逐步養成這種辨證論治的臨床思維。利用模擬診室情境模塊,呈現診室真實情境,可以使學生初步接觸中醫臨床,通過反復強化、討論、分析、總結、充實、提高,培養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與臨床實踐接軌。
四、實踐滲透式教學法教學過程的實現及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多媒體在實踐滲透式教學法中的運用
實踐滲透式教學法可以結合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通過使用電腦設計的中藥開心辭典程序及診室情境模擬辦動畫多媒體教學可以完美呈現實踐滲透式教學法的優勢。在實施過程中可以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多媒體課程制作軟件。
(二)制作電腦程序和課件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環節
其一,在中藥開心辭典程序中,要建立題庫,并使題目分組,可以隨機抽取與組合,題目要靈活多變,從不同角度考查學生掌握的情況。如資金充裕,可以設立闖關題庫,對獲勝一組給予中醫科普或經典讀物以資鼓勵。其二,在診室情境模擬…也動畫制作過程中,在關鍵環節,比如關鍵癥狀、體征或醫生的處理上隨時可控,使學生有思考的時間,也可在暫停時段讓學生分組討論,每組選派代表發表見解,教師在一旁啟發和引導,幫助學生分析。
五、結語
【關鍵詞】現代中醫美容;發展狀況
【中圖分類號】R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8-0053-02
現代中醫美容學是一門以人體健美為對象,由多種基礎、臨床學科相交叉形成的一門新興的中醫學科,是在中醫基本理論及具有中國特色的人體美學理論的指導下,運用中醫特有的方法,研究損美性疾病的防治和損美性生理缺陷的掩飾或矯正,探討防病健身、延衰駐顏的方法,以達到維護、修復、塑造人體形神美為目的的專門學科[1]。現代中醫美容脫胎于傳統的中醫美容,是對傳統中醫美容的繼承和創新。傳統中醫美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數千年的發展史中,始終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經過祖輩們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形成了這樣一個獨特的美容體系――她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注重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注重形神俱美、文質并重,并且方法多樣,安全有效,深受人們歡迎。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的需求亦不斷提高,中國的醫學美容事業順應而生并迅速發展,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中醫美容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融合了現代科技的中醫美容更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不斷取得突破性成果。現將現代中醫美容的發展現狀作簡單概述。
1 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
傳統中醫美容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兩千年以前。早在西周時期就形成了最早的醫學分科,將醫學分為四科,即食醫、疾醫、瘍醫、獸醫。而瘍醫,則便是是最早的中醫外科醫生。而各種對于皮膚疾患的治療和護理則便是屬于中醫外科的范疇。戰國時期《山海經》中已有一些關于美容藥物的記載,如“荀草……服之美人色”,“蕃草……服之媚于人”[2]。在數千年的漫長歲月里,歷代醫家不斷探索、實踐、總結出多種損美性疾病的病因病機和防治方法,甚至還涉及外科、牙科美容,并涌現出一大批著名醫家及經典著作。秦漢時期《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具有保健美容或治療美容作用的藥物達160余種,并提到了美容用品的獨特劑型――面脂,如白芷“長肌膚,潤澤顏色,可作面脂”。唐代著名醫家及養生大家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書分別辟有“面藥”和“婦人面藥”專篇。明代醫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一書中載藥1892種在“眼目”、“面”、“鼻”、“唇”、“須發”、“胡臭”、“諸瘡”等篇中,集中介紹了數百味美容藥物,對每一味藥物的功效及使用方法,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以上這些不過是滄海拾遺,由此可見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多么豐富而珍貴的優秀歷史文化遺產!而現代的中醫美容正是對這些優秀文化的繼承和創新。
現代學者通過對古代文獻的考證和研究,并加以整理和總結,通過不斷實踐和驗證,較好地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的中醫美容。北京聯合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美容教研室主任、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會教育組副組長黃霏莉女士和首都醫科大學的馬斌榮教授合作完成了“中醫美容咨詢系統”,該系統使用多媒體技術,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至1993年底的400余種中醫醫籍及近10年40種期刊中有關中醫美容的信息進行了整理、總結和歸納,成為中醫美容科研、教學、臨床治療中隨時可以提取的資料庫。
在科技已成為第一生產力的今天,創新的科技也為中醫美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實驗人員運用現代技術對中草藥進行藥理研究,分析其發揮作用的藥理成分。運用現代工藝的加工和提取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留其有效成分,如CO2超臨界萃取技術,該技術是以低溫高壓提取,能有效防止中草藥活性成分和熱敏物質氧化,減少有效成分流失,特別是能較好地保留中草藥中的揮發性成分,并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且無溶劑污染。使用該技術萃取分離的中草藥有效成分是普通方法提取的2.5倍。
另外,對于制劑劑型的不斷改良和創新也促使現代的中醫美容更加便捷、實用、有效。例如將傳統湯劑的改為口服液并改善其色澤、氣味、質地再加以精美包裝,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中醫美容的形象和品位,良好的口感也使之更趨于求美者接受。
2 適應時代潮流,市場需求不斷擴大
2.1 中醫美容具有諸多優點
2.1.1 整體觀念、辨證求美:辨證論治是中醫診治疾病的基本方法,而整體觀念把人體美與五臟六腑乃至外在環境聯系起來。中醫講:“有諸內,必形于外。”發生于我們皮膚體表的一些損美性疾病往往就是體內臟腑病理變化的外在反映。這就說明了對于一些損美性的疾病,不僅要外治還要內調,要運用內服外用藥物、針灸、按摩等各種治療養護方法進行全面治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黃褐斑,常常由于肝腎虧虛、腎陰不足等原因引起,那么在治療黃褐斑的如果只是單一的使用祛斑的面膜外敷或是使用現代醫學美容的激光、光子等技術來治療,療效差而且易反復。倘若,在外治的同時配合補益肝腎、滋補腎陰的內服藥,再輔以針灸推拿療法,從根本原因上治療,就能得到較好的療效,且復發率低。中醫美容的這一整體觀念得到了廣大求美人士的普遍認同。
2.1.2 方法多樣、安全有效:中醫美容方法眾多,大致可分為中藥、針灸、推拿、刮痧、氣功、音樂、心理、食膳、養生等,其中每一大類又有若干種具體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獨特優勢。如中藥又分內服外用,內服又分為療效迅速并且可以隨證加減的湯劑、便攜的丸劑、使用方便的口服液、滋補力強的煎膏劑等;外用有膏劑、酊劑、氣霧劑等。這些方法經過反復實踐,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或無。在這個崇尚綠色、自然、無害的時代,中醫美容自然深受歡迎。
2.1.3 融入生活、簡單易行:中醫美容很多治療和養護方法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如食膳美容,古人云:“食飲不美,面目顏色不足視也”。食物與藥物治病原理相通,源自“藥食同源”一說。的確,很多中藥界與藥物和食物之間,如山藥、大棗既是美味的食物,同時也屬益氣健脾的藥物。中醫講:脾氣健運,則氣血生化有源,皮膚、毛發等組織器官得到充分的的濡養而表現出滋潤、光澤的健美狀態;脾不健運,則氣血生化乏源,陰血虧少,導至腹脹、便溏、食欲不振,面色蒼白或萎黃,毛發枯槁,皮膚粗糙等臨床癥狀,有損人體健美。那么一個脾氣虛弱的人就可以在日常飲食中適當增加諸如山藥、大棗之類具有益氣健脾作用食物,來實現美容的目的。這樣,既享美味又養容顏,簡單易行,何樂不為?
2.1.4 獨特的審美理念:中醫美容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始終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所以說中醫美容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可以說中醫美容帶著濃重的人文氣息。現在連奧運都講究科技奧運、綠色奧運、人文奧運,中醫美容的這一點可以說是緊握了時代脈搏。另外,中醫美容講究中和(自然)之美、神韻之美、文質之美,這種理念也正好與現在的潮流相呼應。這樣的中醫美容自然會受青睞。
2.2 市場環境為中醫美容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首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會追求更加完美的生活狀態,人們愿意也有能力去消費美容產品,而中醫美容內調外護、綠色自然、方法多樣、安全有效等特點也正好迎合了廣大消費者的口味。其次,眾多商家嗅到了中醫美容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商機,紛紛投資致力于中醫美容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如大家所熟知的知名品牌百草集、丁家宜等就是成功中醫藥美容的典型案例。現在,國外商家也紛紛進軍中醫美容市場,04年4月,資生堂“中醫美容與健康”研究項目由日本中醫學協會在日本正式啟動,旨在開展中國中醫藥學中涉及美容與健康部分的研究,并探尋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化妝品和保健品的開發工作的可能性。
3 注重學術研究,人才水平不斷提高
上世紀80年代,各種有關中醫美學和中醫美容學的著作陸續出版,如《中醫美學》、《實用傳統美容法》、《中醫美容大全》、《針灸美容》、《中醫美容學》等,各類有關中醫美容的論文也日漸增多。1989年中國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醫療美容專業委員會成立,1997年中國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分會成立,標志著中醫美容與中醫其他科室一樣成為獨立的學科。為了適應中醫美容發展的需要,對于中醫美容人才的培養也呈現了蓬勃發展的態勢。全國許多中等或高等醫藥院校開辦了醫學美容專業,不論是中醫院校還是西醫院校, 中醫美容學都是作為主干學科。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已有中醫美容方向的碩士研究生畢業生。這些人才充實到美容行業中,大大提升了美容行業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
4 相關法規不斷出臺
衛生部2002年1月,衛生部頒布了19號令(《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該《辦法》對醫療美容的定義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體的容貌和人體各部形態進行修復與再塑”。將美容劃分為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兩大部分,并且明確規定“醫療美容可謂一級診療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膚科和美容中醫科為二級診療科目”,進一步確立了中醫美容的學科地位。
中醫美容博大精深,雖然近十幾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還有諸多方面的欠缺。由于各種原因,中醫美容科在各大醫院里還不是很多見,而市場上的形式多樣的中醫美容也欠缺規范,從事中醫美容的人才水平也是良莠不齊,有些甚至沒有醫學基礎。這些都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也打擊了一部分消費者的信心。所以未來的發展亦是任重而道遠。對于未來中醫美容的發展應該從進一步加強中醫美容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融入更多的科技力量,加快人才培養,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等幾個方面入手,加快中醫美容的發展,促進中醫美容的成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