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2 10:37:1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產婦心理護理,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1(c)-038-02
影響分娩的因素是產力、產道、胎兒和精神心理因素。分娩雖然是生理現象,但對于產婦確實是一種持久而強烈的應激源,分娩應激既可以產生生理上的應激,也可以產生精神心理上的應激。產婦精神心理因素能夠影響機體內部的平衡、適應力和健康,同時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分娩。安定產婦的情緒,給予產婦必要的心理支持使產婦順利分娩,是我們助產人員的職責。
1 臨產婦的心理狀態
1.1 焦慮心理
相當數量的初產婦從親友處聽到有關分娩的負面信息而怕疼痛、怕出血、怕發生難產、怕胎兒性別不理想、怕胎兒畸形等,致使臨產后情緒緊張,處于焦慮狀態。
1.2 恐懼心理
害怕陌生的分娩環境,害怕宮縮痛,害怕周圍產婦痛苦地或喊叫,害怕醫務人員的面孔,害怕陰道分娩不成功再行手術,產程中表現為緊張不安,拒絕飲食和休息。
1.3 失去信心
宮縮引起的腹痛、腰痛、排便感等,使產婦難以忍受而感到煩躁不安,不斷或哭泣,精神高度緊張而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盲目要求剖宮產及催產。
1.4 矛盾心理
對即將出生的新生命抱著期待、喜悅的心情,另一方面對分娩心懷恐懼,擔心分娩不順利,擔心胎兒安危,而感到憂慮和緊張。
1.5 急躁心理
隨著規律宮縮的開始,疼痛加重,產婦對疼痛的耐受能力下降,產生急躁情緒,急于結束分娩。
2 心理因素分析
心理因素影響著人的痛閥,臨產婦由于精神恐懼,可導致交感神經的活動功能超過副交感神經的正常抑制力,造成機體對疼痛的敏感度增加;另一方面產婦如果把注意力過分地集中于對疼痛的感受時,痛覺也增大。分娩時產婦的心理反應特點表現為焦慮、 恐懼、抑郁。我們應告訴產婦這樣一個道理,適當的焦慮可提高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而過度焦慮則不利于適應環境,易導致子宮收縮乏力,是增加助產率和產后出血的一個可能因素。不良的情緒反應可使痛閥下降,加重疼痛。緊張-疼痛綜合征可使產程延長,同時減少子宮血流,使胎兒缺氧。應激狀態的產婦心理承受能力下降,自我評價下降,缺乏自信,由應激引起的強烈情緒反應使產婦分娩的自控能力降低或喪失等。因此,首先我們要給產婦提供一個溫馨的環境,待產室和產房都應該清潔、安靜,讓產婦感到舒適安慰,避免其他產婦哭喊的刺激;耐心、熱情地向產婦介紹自己的名字和崗位,讓產婦熟悉分娩過程及分娩環境,減輕產婦心理負擔;態度熱情,服務周到,說話和氣,增加產婦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操作時動作熟練,注意幫助產婦消除恐懼感,克服焦躁的情緒。
3 待產時的心理護理
產婦入院以后,心情很緊張。我們要用親切和藹的態度,耐心傾聽產婦的陳述,認真仔細地做好各項檢查,耐心解答產婦及家屬提出的各種詢問,使產婦及家屬覺得我們醫務人員有知識,有經驗,可信賴,從而產生安全感,同時也可獲得產婦的配合。
臨床中,有的產婦剛一見紅,精神就高度緊張,發生不規律宮縮就難以忍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當真正進入產程則精神疲乏、宮縮乏力,易發生難產。對于這樣的產婦,我們要告訴她分娩是生理過程,是人類的一種本能行為。向產婦講述什么是臨產先兆,什么是正式臨產,盡可能消除其緊張心理,給予其更多的安慰和鼓勵。
4 臨產時的心理護理
第一產程:第一產程分為潛伏期和活躍期。從規律宮縮到宮口開大3 cm為潛伏期,其特點是宮縮持續時間短,間歇時間長,時間平均為8 h。這一期間產婦易產生焦慮情緒,盼望盡快結束分娩。這時助產人員要向產婦解釋宮口開大到分娩結束需要一定的時間,必須耐心等待。如果規律宮縮在日間,鼓勵多活動,采取不同,如走、蹲、跪、坐等。適度的活動有助于宮口擴張及先露下降,如在夜間,應鼓勵產婦在2次宮縮間歇期繼續睡眠,以免分娩時乏力。如果已經破膜,要讓產婦平躺,不能活動以免臍帶脫垂。鼓勵產婦進食,吃流食或半流食,多飲水、勤排尿,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體力。總之,在潛伏期需要使產婦有一個平靜的心境,做好體力的積蓄準備。
活躍期是指宮口開大3~10 cm,所需要的時間平均為4 h左右,宮縮特點是持續時間較長,間歇時間較短。產婦會大聲叫喊或,產生恐懼心理,擔心是否會發生難產。這期間要穩定她的情緒,不要大聲訓斥,守護在產婦身旁,告訴她產程進展情況,同時談些輕松的話題,分散其注意力。密切觀察宮縮情況和胎心的變化,態度和藹可親,從而使產婦情緒良好,增加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最終有信心分娩。
第二產程:宮口開全后,大部分產婦感覺疼痛較以前減輕,情緒會變得穩定,但不會配合宮縮用力。此時助產人員要教會產婦正確的用力方法。尤其是初產婦,教會她們掌握分娩時必要的呼吸技術和軀體放松技術。無宮縮時要幫助產婦擦汗、喂食物和水,不斷地鼓勵、安慰產婦,幫助其樹立順利分娩的信心,盡量縮短第二產程。
第三產程:分娩即將結束,此時產婦感到輕松,關心胎兒的性別和發育情況,當孩子的性別不符合產婦的理想時,可暫時不告訴她,避開她的詢問,盡量安慰她,勸其休息,待胎盤娩出后按摩子宮至子宮收縮良好后,再將實情告訴她,以免對產婦產生惡性刺激,這樣可避免產后大出血的發生,也符合心理護理的要求。
第四產程:第四產程是胎盤娩出后2 h,這一過程中,雖然產婦在分娩中耗費了大量的體力,但從精神上真正體會到做母親的幸福感。助產人員要協助產婦早開奶,并告訴她母乳喂養的好處,幫助產婦喂食物和紅糖水,使產婦覺得似有親人在身邊一樣,會感到莫大的安慰。
5 體會
給產婦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使其心情愉快,幫助其熟悉住院及分娩的環境,指導產程中的進食、和休息,調動起內因的積極性,有利于產程的進展、產婦和胎兒的健康。
總之,做好心理護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醫護人員在分娩的每個環節中,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護理計劃。首先要消除產婦焦慮、恐懼、急躁的情緒,給予關懷,縮短第二產程;其次是融洽醫患關系,取得產婦及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配合,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及護理水平,使工作進行的更順利。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69.
[2]黃醒華.最佳妊娠寶典[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3.152-153.
分娩是婦女一個正常而特殊的生理過程,產婦的精神及心理狀態會影響機體內部的平衡、適應力,所以產科醫務人員應認識到影響分娩的因素除產道、產力、胎兒外,精神心理因素也很重要。
1.產婦心理特點
1.1 恐懼和焦慮心理
分娩對初產婦是重要的時刻,她們大多對分娩有種渡難關的感覺,尤其是臨近分娩,更覺大難將至,難免產生幾分恐懼和焦慮,怕痛、怕大出血、怕難產、怕剖宮產、怕嬰兒畸形、還有的擔心胎兒的性別不理想、或聽到其他產婦分娩時的痛苦、喊叫,或目睹過難產的場面,聯系自己而產生緊張恐懼心理。當然,這種心理因人而異,或輕或重。
1.2 陌生和孤獨感
孕產婦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特別照顧,成了“重點保護對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滋長了她們過分依賴的心理。住院后環境的改變,自我患者角色的轉化,使她們感到陌生和孤獨,對自身和嬰兒的安全感到不安和缺乏自信,常常表現為夜間失眠、食欲減退、情緒不穩定、感情脆弱等。
1.3 家庭背景的影響
有些孕產婦,受傳統的傳宗接代思想的影響,迫切期望生一男孩,臨產后精神緊張,不進食、不飲水。另外,還有人認為手術生孩子聰明,不影響自身體形,希望剖宮產。
2.婦產科臨床心理護理
2.1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心理護理方法主要是支持療法,這種療法是通過母親的安慰,支持,咨詢,指導和監管方法,是產婦在醫務人員的互動。醫患關系一旦建立,助產士按照產婦的性格,文化水平,家庭狀況和孕次,深入了解產婦的各種情況,并通過她們自己的語言,表情,態度和行為,得到助產士產生信任,產生依賴感和安全性。
2.2 有針對性有做好心理護理
一是自卑心理護理:首先護理人員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多給予患者關心以及開導;其次要適當的選擇時機向患者介紹病情的治療以及預防的重要性,盡可能的消除患者悲觀、絕望的心理,從而使患者可以重新樹立信心,放松心情,接受治療。二是緊張、害羞心理護理:通過暗示、轉移以及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有效地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把患者當成是自己的朋友、家人一樣對待,給她們宣傳講解關于女性生理的知識,并提供相關書籍給她們進行閱讀。在進行注射、換藥、導尿、陰道沖洗的時侯,要盡量的讓異性回避。三是焦慮、恐懼心理護理:在患者進行手術之前,醫護人員要進行必要的心理開導,這樣可以有效地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秉持認真負責的態度,以熱情的服務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關系。告訴患者關于手術的信息,使患者能夠對病情以及手術過程等情況有足夠的了解,從而有效的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
2.3 正確的知識宣教
醫護人員還應該合理的為患者安排病房,讓老病友的經驗可以輕松的轉變成新患者在手術前的心理指導,這對于緩解患者手術前的恐懼以及焦慮狀態是有良好效果的。對于處在分娩期的產婦應該細心、耐心、誠心、關心、熱心,利用自己的這些心去解除產婦的各種心理問題,并做好正確的知識宣教工作,告訴孕婦有關于正常分娩的知識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癥狀,在胎兒出生后應該在第一時間告訴產婦嬰兒的相關信息。尤其是對于高齡產婦,護理人員更應該給予她們多一些的關心以及幫助。
3.加強教育指導
3.1 做好產前健康教育
孕婦入院后,向孕婦自我介紹,然后介紹病區的環境、制度,病區護士長,主管醫生和科室主任。讓她們感覺到醫護人員對自己的關心,從而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系。護士以口頭健康教育為主,書面的相關資料為輔,每天對孕婦進行教育。主要內容包括:臨產的分娩知識,胎兒自我監護方法,營養衛生知識,母乳喂養知識,并針對病情實施個體化教育。如妊高征的病人需要安靜休息,避免聲光等一切不良刺激,飲食以低鹽、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為主,講解左側臥位,間歇吸氧,自數胎動的意義和方法。
3.2 做好分娩過程的教育
產婦進入代產室后,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不免會產生憂慮、孤獨與擔心,因此,要盡量做到一對一的全程陪護、關心、體貼她們,告訴她們分娩知識,使她們知道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消除恐懼心理。同時鼓勵產婦的丈夫陪伴分娩,他知道產婦的愛好,可以在產婦疼痛不安時給予和安慰,給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緩解其緊張恐懼的心理,減少產婦的孤獨感。應該嚴密觀察產程,進行系統監護,并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滿足其需要。同時講解母乳喂養相關的知識。或者利用電視多媒體播放有關的知識,最大限度調動產婦的主觀能動性,指導產婦在分娩時正確應用腹壓,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順利渡過這關鍵時刻。
3.3 做好產后護理與指導
產婦送回母嬰同室,護士立即對其進行身心評估,簡單地講解母乳喂養和產后保健指導。內容包括:一是產后食物應富有高熱量,高蛋白質,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湯,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宮產后的產婦禁食6~8小時后進食湯類再逐步過渡到半流飲食,普食。二是注意產褥期衛生,產后6小時內應及時盡早自解小便,注意會傷口情況及陰道流血情況,保持外陰清潔,勤換紙。鼓勵產婦下床活動。三是做好產后心理護理,防發生產后抑郁。
3.4 做好母乳喂養指導
一是向產婦及家屬宣教母乳喂養技巧、喂奶姿勢、擠奶手法、新生兒日常護理、新生兒沐浴、新生兒臍部護理等。手把手的把這些知識教會產婦及家屬。二是每天播放產后保健及新生兒護理的相關知識,讓“新媽媽”及家屬盡快掌握其相關知識。出院前再向她們進行示范性教育,對于新生兒護理的操作技術,如新生兒沐浴、新生兒臍部護理、新生兒撫觸、新生兒黃疸觀察情況等。當面示教,讓她們掌握其知識,強調注意事項,防止出現常見的操作錯誤。
3.5 做好出院指導
[關鍵詞]宮縮痛;心理因素;護理人員
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但全過程都是靠產婦宮縮將胎兒及其附屬物從子宮內娩出,從正規的規律宮縮痛開始直到分娩結束,整個過程中有的可適應,有的難以適應,產婦的心理狀態有對即將成為母親的喜悅,對分娩的恐懼和對嬰兒性別的擔憂,對陌生環境的緊張和孤獨,這些因素常可引起宮縮乏力,產程長,胎兒宮內窘迫,產后子宮收縮不好所致大出血及產后抑郁癥,現做出如下護理:
1 產婦心理
1.1 產婦缺乏生育知識,容易產生緊張和恐懼感,又對疼痛極為敏感,有的有較輕的耐受力,有的產生陌生感,不安全感,對吵鬧不安的產婦,要更加熱情。細心。耐心地照護和安慰,并激發其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1.2 消除心理障礙可以縮短產程,提高分娩質量,可以減少手術產的機會,讓其家屬陪伴在身邊給予產婦精神支持,對產婦宮縮疼痛時進行解釋安慰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宮縮間歇時告訴她分娩疼痛是正常的,向她講述分娩的相關知識,宮縮發動的原因,鼓勵其勇敢,雖然宮縮帶來了疼痛,不適感,但也帶來了喜悅,使其樹立分娩的信心。
2 加強分娩時心理護理
產婦開始出現規律宮縮后,向產婦說明宮縮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和必然的規律,消除其緊張因素。同時用多種形式分散其注意力,如教產婦觀察、感受、記取宮縮間歇和宮縮持續時間;耐心傾聽產婦的訴說,科學地、技巧地解釋其提問;用幽默、暗示方法與其交談,及時肯定其正確使用呼吸及松弛技巧。并配合輕音樂的放送。這樣可消除或減輕陌生和疼痛感。配合休息和睡眠,減少體力消耗,同時建議丈夫陪伴。增加親切和依托感。第二產程時,正確指導產婦使用腹壓,必要時給產婦予以產程進展的提示。使其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順利完成全產程。
3 醫護人員應具備的條件
3.1 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也會影響到產婦宮縮痛的進展,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不僅具備豐富的護理知識,而且還要了解和掌握產婦的心理活動規律,熟練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滿足產婦心理上和生活中的需要,指導并配合家人共同努力解除她思想上和生活上的顧慮,以幫助產婦度過她人生中即重要又幸福的階段。
3.2 護理人員的態度也會影響產程的進展甚至造成產程停滯,作為醫護人員,對產婦及其家屬的急切心理要表現出充分理解,并耐心作出解釋。對產婦提出的問題要進行全面正確的解釋,并且語句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態度和藹,技術操作嫻熟,不粗暴,多陪伴產婦,密切觀察產程進展,以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隨時告知家屬產程進展的相關信息,盡量滿足產婦及其家屬要求,避免同病人發生爭執或任何方面表現出不耐煩與冷漠,而護理人員的微笑服務,態度溫和則會使產程進展順利。
4 心理護理的作用
4.1 心理護理可減少產后出血及剖宮產率的發生,許多產婦對自然分娩信心不足,當感覺疼痛不能忍受時即要求剖宮產。心理護理可使產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使一些胎位異常、輕度頭盆不稱得以糾正。同時。有效地做好心理護理,減少了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剖宮產率。做好心理護理使產程進展正常,減少子宮收縮乏力因素從而降低了產后出血的機會。
本文通過醫護人員言行、服務態度、熟練的業務技巧給產婦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解除了產婦的心理障礙,明顯減輕了產婦的心理壓力。心理護理在解除產婦對分娩的緊張、恐懼情緒有良好的療效。
概 述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心理護理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已得到普遍認可并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婦產科產婦較為特殊,將為人母的產婦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恐懼、顧慮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護士的工作。這時,婦產科產婦的心理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產婦懷孕時期及面臨分娩的心理變化分析
懷孕時期的心理變化:一般在婦女在確知自己懷孕后,首先表現為欣喜,表面上流露羞怯,但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接著又陷入平靜,產生將要為人母的恐慌,角色轉移不能及時到位。
面臨生產時的心理變化:最后1個月,對于任何婦女來講,都是一段艱難的過程,即將分娩,又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的心理壓力。
在面臨生產的過程中,產婦的思想往往集中于以下幾個問題:①對產痛的顧慮,由于平時的耳濡目染,預感分娩將是很痛苦與艱難的過程;②擔心是否發生難產,是否因難產而手術,手術的效果與安全性等;③考慮嬰兒會怎樣,會不會畸形等。
如何做好婦產科心理護理工作
對任何一位婦女來講,懷孕及生產期間將是一段特殊的生理與心理過程。幾乎沒有一位女性能在懷孕期間輕松地始終保持往常的平靜,而不發生任何心理改變。特別是初孕婦女,從確知懷孕到臨產,隨時都在面臨自己從未經歷過的感覺,從而出現很多由不適應到適應的心理改變。了解這些改變并給予妥貼的心理安撫,不僅有益于孕婦與胎兒的身心健康,還有益于家庭的和諧與幸福。
當產婦面臨生產,面對分娩的恐懼、環境改變,還要忍受劇痛,會使她們產生寂寞、孤獨感,如果此時護理人員不去關心,只聽胎心音和檢查宮口的情況,對產婦提出的疑問不予理睬,甚至隨意說笑,產婦疼痛時甚至大聲斥責。這樣做的后果就容易使患者對護士失去信心,人為造成產程延長、胎兒窘迫、宮縮乏力等難產情況發生。
護理人員在護理待產產婦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心理護理,感情上不疏遠,尊重其人格,關心照顧,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及顧慮心理,為其保密,勸其自我放松,珍愛生命,鼓起勇氣,以積極的態度迎接即將到來的幸福,以便解除產婦各種心理應激。
醫護人員對產婦熱情、周到的服務,能及時觀察產程進展情況,工作認真,操作熟練,使產婦對分娩增強信心,轉移對產痛的注意力,告訴她如何正確使用產力,以提高正常分娩率,如遇難產,告訴產婦安全分娩有保證,手術成功率接近100%,這樣能讓產婦在最佳的心境下順利結束分娩,也極大的為婦產科的護理工作減低了工作難度。
要做好婦產科心理護理工作,應把握好以下幾個點:①把握與產婦交流的度:通過交流可以協調關系、滿足產婦的需要、減少產婦的心理孤獨感、增進醫患感情。適當的交流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有助于產婦對醫院及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從而能引導產婦積極配合檢查、治療,為順利生產構筑基礎。在交流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起主導作用,要積極引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同時,交流要有度,過度的交流可能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造成心理護理失敗。②提高護理工作的服務性:心理護理也屬于醫療服務,心理護理同其他醫療工作一樣具有服務性。護理人員在心理護理的過程中,應該以熱情服務的態度,最大程度上滿足產婦的心理需求,減輕產婦的心理負擔,消除產婦的心理顧慮。③加強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心理護理沒有具體的操作規范,也沒有統一的護理模式,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善于總結產婦的心理變化過程,及時掌握產婦的情況和心理狀態變化,針對不同的產婦,采取不同的對策,讓心理護理真正做到因人而異。④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陪員是產婦最親近及最信任的人,因此,家屬也是引導產婦以平穩的心態迎接生產的最佳人選。有的時候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比直接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更為有用,這也是從側面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的一種有效方式。
心理護理的基本原則
先重后輕,先急后緩。分清輕重急緩是進行心理護理的必要條件。
根據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解除產婦心理障礙。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是解決心理障礙的最佳方式。
了解病情變化、治療過程、效果,對產婦作出適當的解釋或預告。預防性的心理護理可以減輕產婦的心理壓力,使其具有基本的心理防御能力。
適當開導和勸慰:開導和勸慰是最好的心理護理的方式,同時開導和勸慰的過程也是了解產婦心理變化的一個過程,適當的開導和勸慰有利于心理護理工作的進行。
衛生知識的宣教:大多數心理上的問題都可以歸咎于對衛生知識的匱乏,進行衛生知識宣教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避免產婦的心理出現問題。
護理人員應具備全面素質,工作責任心強,擅長交流溝通,對待每一位產婦要視同親人般的護理與照顧,細致觀察產婦的心理變化,及時交流思想和情緒的變化,做好她們的孕期保健指導工作。消除緊張心理,醫護人員良好的溝通技巧,可消除產婦的過度緊張、恐懼,通過護患溝通,消除顧慮,預防并發癥,減少產后大出血的發生。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待產婦 心理特征 心理護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1.269
臨床資料
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治以單胎頭位住院分娩的產婦1400例,通過進行分期分段的心理護理,心理狀況良好,順利分娩的1260例,占分娩總數的90%,與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2%,不順利者剖宮產110例,胎頭吸引30例,兩者占分娩總數的10%,與上年同期相比降低52%。
待產婦的心理特征
恐懼焦慮心理:大多數產婦因為初入產科由于對分娩過程缺乏了解,怕胎兒畸形,怕痛思想普遍存在,稍有宮縮就不止,隨著產程進展,有的產婦則表現煩燥不安,大聲喊叫不配合,倘若助產人員言語不當簡單粗暴,更強化恐懼焦慮心理。
興奮、憂傷心理:不少產婦心理狀況復雜,既有初為人母的喜悅,也懷疑助產人員技術不高,擔心母嬰安全。產婦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對分娩極為不利,往往可引起產力異常,造成宮縮乏力、滯產、胎兒宮內窘迫及產后子宮遲緩性出血等不良后果[1,2]。因此,如何使產婦能順利度過分娩關,是每個產科人員面臨的問題,待產婦的心理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一般護理
熟悉環境,消減緊張,緩解壓力:通過對新入院的待產婦進行熱情接待,介紹環境、醫生、助產人員、護理人員及其工作情況,創造優雅、舒適和整潔的環境,允許親人陪同照顧等措施,使其熟悉并適應環境,消除孤獨和恐懼,使她們產生輕松安全。了解產程,減輕憂慮,建立信任:醫護人員儀表端莊,態度和藹,檢查時動作輕巧,技術嫻熟,認真觀察產程,通過向家屬及孕婦講解配合的意義和方法,使她們了解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主動發現問題及時準確處理,以消除對分娩憂慮和產痛的恐懼。以此使產婦建立信賴感,配合助產人員順利分娩。
針對性心理護理:根據孕產婦不同的情況及不同階段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應,分期分段進行護理。①對新入院的待產婦,護士應主動熱情,積極宣傳正常分娩的有關生理知識,讓待產婦初步了解臨產后各個階段的一般生理現象,對分娩時的疼痛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針對待產婦顧慮和擔心的原因,做好解釋工作。進入產程后,要告訴她們正常情況下分娩的時間,鼓勵待產婦進食高熱量的食物及充足水分與適當休息。②待產階段:常表現精神緊張、情緒反常,熱情耐心地講明分娩有關注意事項及不良心態所造成的后果,幫助產婦緩解緊張焦慮情緒。此時醫護人員應守護在產床前,并勤聽胎心音或連續監聽胎心音,指導臨產婦在宮縮時做深呼吸,幫助按壓腰骶部或輕撫下腹部以減輕不適感。這樣即消除了待產婦的孤獨和恐懼感,也密切了護患之間的感情[3]。③臨床分娩階段:由于劇烈的陣發宮縮,使產婦心理發生強烈變化,此時表現恐懼、焦慮、易怒。醫護人員應當沉著、熱情,操作穩準輕快求得產婦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分散注意力,與她們說一些輕松愉快的話題,從而減輕產婦的疼痛。對缺乏信心和耐心的待產婦要多給予鼓勵;對恐懼焦慮的待產婦要注意疏導;對哭鬧叫喊的待產婦應予以理解、寬容與安慰;對耐受力差的待產婦多采用鼓勵性的暗示,必要時可由家屬陪產,使其獲得戰勝疼痛的勇氣和信心[4];對無剖宮產指征而要求剖宮產的待產婦及其家屬,應積極宣傳陰道分娩對母嬰的好處,從而降低社會因素造成的剖宮產。④產褥階段:此時產婦的心理狀態隨新生兒娩出而趨于穩定,要對飲食、休息、哺乳的方法給予一定的指導,介紹產褥期衛生知識,疏導她們并鼓勵做適當的活動盡快恢復身心健康。
討 論
護理人員若能在助產護理過程中,把心理護理與臨床護理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好待產婦的心理護理,不但可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還可以縮短產程,減輕產婦的痛苦,減輕心理壓力,增強陰道順產的信心,確實有利于母嬰安康。分娩是產婦極為復雜的心理變化,研究和掌握產婦的心理活動,加強心理護理,使他們在整個分娩過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狀態,這不僅是我們醫護人員的職責,也是提高產時護理質量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董秀,張利華.待產婦心理狀況調查及護理[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1,3(3):359-360.
2 張麗芳,包翠榮.待產婦心理狀況調查分析及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07,1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