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2 10:36:0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口腔護理體會,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摘要】目的:探討手足口病患兒口腔護理。方法:對 1015例手足口病患兒采取有效的口腔護理及用藥護理。結果: 由于治療護理措施得當,有效緩解疼痛,并促進潰瘍面愈合.結論: 手足口病患兒口腔治療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主要以對癥治療和護理為主。實施有效的口腔護理,能夠促進口腔潰瘍盡快愈合,保證營養,預防并發癥,減輕患兒痛苦,促進患兒疾病痊愈。
【關鍵詞】手足口病; 口腔護理; 護理體會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患兒除手足、臀部有散在皮疹和皰疹外,口腔黏膜亦出現皰疹、潰瘍,表現出流涎、疼痛、拒食拒水、發熱、哭鬧不眠甚至張口困難等,如何做好口腔護理,促進口腔潰瘍盡快愈合,保證營養,預防并發癥是護理此類患兒的實際問題。2009年 4月 ~ 2011年1月本院兒科收治手足口病 1015 例,現將手足口病患兒口腔護理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 1 一般資料: 本組手足口病 1015 例,男 635 例,女380 例; 年齡7個月 ~ 5 歲,平均年齡 3 歲。給予加強口腔、皮膚護理及全身抗病毒治療,均治愈出院,未發生嚴重并發癥。
1. 2 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患兒主要表現皮膚黏膜為手足、口腔、周圍出現皰疹,口腔黏膜皰疹多分布在舌、頰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體等處,破潰后形成口腔潰瘍,表現出流涎、疼痛、拒食拒水、發熱、哭鬧不眠甚至張口困難 。
2 口腔護理
2. 1 保持口腔清潔: 3 歲以上患兒應早晚刷牙,飯前飯后用溫開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3 歲以下不會漱口的患兒,可以用溫開水棉簽輕輕地清潔口腔。盡量不用生理鹽水漱口,因為鹽水容易刺激潰瘍面可加重口腔疼痛。嚴禁用刺激性、腐蝕性溶液漱口。
2. 2 口腔用藥護理: 患兒口腔潰瘍、疼痛較輕者,用碘甘油或貫新克涂抹潰瘍處以促進口腔潰瘍的愈合。對拒食、流涎、張口困難、哭鬧不眠者等,應遵醫囑應用抗病毒藥,如利巴韋林噴霧劑噴口腔,以減輕口腔的疼痛,2 ~3 次/d,可起到消炎抗病毒,清潔口腔的作用。還可將 Vit E 或魚肝油直接涂于口腔糜爛部位以止痛,使糜爛早日愈合??谇粷儼Y狀相對嚴重的患兒,可以給患兒含服華素片;如果患兒不配合可將華素片研成粉末,用棉簽沾上敷于潰瘍面,療效很好。華素片的主要成分“西地碘”能在口腔局部迅速殺滅各種致病微生物,從而有效收斂消腫,改善潰瘍面的血液流通,迅速緩解口腔潰瘍給患兒帶來的疼痛,并促進受損的口腔黏膜愈合??谇粷儙淼奶弁?,并促進受損的口腔黏膜愈合。同時可口服維生素促使糜爛早日愈合??谇煌克幒?,囑患兒閉口10min,不可馬上漱口及飲水、進食,以保證療效。
3 飲食指導
應給予患兒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切忌食用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潰瘍引起疼痛。
4 心理護理
由于患兒住院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加上口腔潰瘍引起的疼痛,往往會哭鬧不安,醫護人員要關愛他們,體貼他們,多與他們溝通,取得其信任以消除恐懼心理。同時提供適當的、有益的游戲、繪畫、看電視或講故事以轉移注意力,減輕疼痛。
5 小結
近幾年來,手足口病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國嬰幼兒健康,衛生部已將手足口病納入傳染病管理,要求各地加強防控。護理人員應及時實施有效的對癥治療和護理,以縮短療程,最大限度地減少并發癥,提高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謝似平,李映蘭 . 口腔護理方法的研究進展[J]. 現代護理,2008,1( 27) : 1.
[2] 黃玉華,劉麗華 . 634 例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 護理研究,2009,23( 3) : 59.
[3] 李媛珍,曹 . 手足口病患兒 75 例臨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09,15( 5) : 112.
【關鍵詞】嬰幼兒;皰疹性口炎;口腔護理;療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11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117-01
皰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是一種由的單純皰疹病毒Ⅰ型(HSV-1)所致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1],多見于六個月至兩歲的嬰幼兒,發病時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紅腫起皰,皰很快破潰形成皮膚粘膜潰瘍,潰瘍可融合成大片,伴有劇烈的疼痛,容易引起患兒的躁動不安,嚴重時,病毒可沿感覺神經上行以至大腦組織,引起腦炎和腦膜炎[2]。多數病人有自限性,但本病易復發。目前對于皰疹性口炎尚無特效的藥物,臨床上主要是對癥治療以減輕患兒的癥狀和痛苦,縮短病程。本研究通過對比觀察單純的抗病毒治療和在抗病毒治療基礎上加用口腔護理對皰疹性口炎治療的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診治的252例皰疹性口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12例,女140例,年齡為6個月-19個月,平均年齡為115±27月。隨機將患兒分成A、B兩組。A組患兒有138例,其中男62例,女76例,年齡為6個月-18個月,平均年齡為113±26月;B組患兒有114例,其中男50例,女64例,年齡為6個月-19個月,平均年齡為117±28月。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
12方法A組患兒給予板蘭根沖劑口服,并給予口腔護理??谇蛔o理的方法是:護理人員洗凈雙手,對患兒溫柔親切引逗,以獲得患兒的認可和配合,家屬側抱患兒于懷中,頸下系防水圍兜。用棉球蘸取生理鹽水擦洗口腔黏膜,并輕輕拭去潰瘍面的偽膜和食物殘渣,避免損傷潰瘍周邊黏膜。操作過程中,一定要夾緊棉球,以防棉球脫落至口腔咽部,堵住咽喉,造成患兒窒息。棉球不宜過濕,以免引起患兒嗆咳??谇蛔o理每日早晚各一次。并給患兒患處噴涂適量的口腔炎噴霧劑,一日三次;指導患兒家長給患兒溫熱流質飲食,飯后漱口。患兒的食具一定要專用,每日進行煮沸消毒。B組患兒只給予板蘭根沖劑口服,不給予口腔護理。兩組患兒均于用藥后第3天、第6天進行門診復診,記錄檢查結果。對發熱和因疼痛進食困難的患兒給予對癥治療。
13療效評價標準顯效:口腔皰疹和潰瘍完全消失,體溫正常。有效:口腔皰疹和潰瘍明顯減輕,體溫正常。無效:口腔皰疹和潰瘍未見減輕,甚至出現面積的增大或個數的增多,仍有發熱??傆行?[(顯效+有效)/病人總數]×100%。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用藥第3天時,經口腔護理和板藍根口服治療的A組病人總有效率(782%)明顯高于只給予板藍根口服治療B組病人(579%),兩組間的差異有顯著性,P
3討論
皰疹性口炎由單純皰疹病毒1型引起,發病前驅期,患兒可有不同程度的發熱,頭痛咽痛,啼哭拒食等多種癥狀,嬰幼兒的發病率大約為113%,以每年的秋、冬季較為多見,多呈急性發作,發病時患兒的全身反應較重[4]。有少數病情較重的患兒,可以出現原發感染在體內廣泛播散的情況,并發腦炎、腦膜炎等并發癥,重者甚至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3],皰疹性口炎的患兒主要臨床表現為持續高熱,一般于發熱2-3日后,口腔內唇、頰、舌、牙齦等多處可見數個至數十個芝麻粒大小的白色皰疹,部分皰疹破潰后會形成小的潰瘍,潰瘍相互融合可以形成較大的潰瘍,潰瘍的表面覆有黃白色的偽膜,偽膜周圍的黏膜充血發紅,牙齦充血、腫脹,有的患兒在口唇周圍可見大面積的糜爛成簇的或散在分布的皰疹,疼痛較為劇烈[5]。病程通常可長達2-3周,不僅會影響患兒進食、說話等,還給患兒帶來生活上的痛苦。本病具有自限性,輕癥患兒可自愈,重癥患兒可并發腦炎等嚴重并發癥[6]。雖有一些局部和全身藥物對皰疹性口炎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以減輕患兒痛苦,防治并發癥,縮短病程[4]。
由于無特效抗病毒藥物,目前臨床上常用板蘭根沖劑、雙黃連、蒲公英、金銀花等清熱解毒類中藥制劑進行治療,多年以來的經驗證明[7],祖國醫學中的清熱解毒類中藥對本病有著明顯的療效。本項研究結果表明,用藥第3天和第6天,經口腔護理和板藍根口服治療的A組病人總有效率均明顯高只給予板藍根口服治療的B組,兩組間的差異有顯著性,P
本研究中采用生理鹽水涂擦口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清潔口腔,減少感染的作用。配合噴涂口腔炎噴霧劑,能夠明顯縮短病程??谇谎讎婌F劑由蒲公英、忍冬藤、皂角刺等中藥經提取制成,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促進皮膚粘膜愈合的作用[9]。本組患兒未發生任何不良反應及嚴重并發癥。本研究中,在對A組患兒進行口腔護理的同時,有針對性的對患兒家長進行口腔護理知識的指導,教給其護理患兒的正確方法,進行正確飲食營養方面的指導,指導其培養患兒良好的衛生習慣等。
綜上所述,本項研究結果表明藥物治療配合口腔護理治療嬰幼兒皰疹性口炎,可以減輕患兒痛苦,縮短病程,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杜艷敏皰疹性口炎的臨床診治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1,08(4):152-153
[2]張朝暉,張志芩小兒皰疹性口炎286例臨床護理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08(13):99-99,102
[3]葉森娣,舒香云,葉靜梅,等輸液式口腔沖洗法在皰疹性口炎患兒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10):104-105
[4]鐘瑾,董金濤,李建文,等綜合療法治療小兒皰疹性口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2):78-79
[5]錢麗娟,周金芳,嚴潤玉,等賽金化毒散口腔護理治療皰疹性口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9):287
[6]吳洪云,許建章,戴朝暉,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皰疹性口炎[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04,11(8):37-37
[7]劉運軍痰熱清治療小兒皰疹性口炎的臨床觀察[J]醫藥前沿,2012,(24):178
【關鍵詞】左下頜骨完全性骨折;口腔護理
頜骨是人類消化道的頂端,是構成口腔咀嚼功能的重要性支架。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特點,骨折后多須復位固定,以避免肌肉的牽拉而產生錯位,出現咬合關系紊亂,造成頜面畸形及咀嚼語言功能障礙[1]。而術后病人的飲食多是靠口飼流質提供各種營養,由于口腔內添加固定器,一方面易于各種高熱量高蛋白的流質殘留,形成細菌繁殖的最佳培養基,一方面不易于行口腔護理,很容易引起口腔感染[2]。故口腔護理新方法的使用對頜骨骨折病人顯得更為重要。我科于2009年07月23日收治一例左下頜骨完全性骨折的住院病人,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例男性,26歲,左下頜骨完全性骨折,受傷機制:毆打傷,手術方式:左下頜軟組織切開、骨斷端鉆孔醫用不銹鋼絲栓結復位術,上頜連續帶鉤鋼絲弓杠牙間栓結、下頜連續帶鉤鋼絲弓杠骨斷端牙間栓結頜間橡皮圈牽引復位術。
2.護理
2.1 護理難點。手術行頜間復位固定,添加固定器及橡皮圈,造成大量食物殘渣,分泌物殘留,而患者無法打開口腔更加大口腔護理的難度。
2.2 心理護理。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需要,滿足患者的需求。溝通方法采用簡單的手勢法及寫字板的運用。
2.3 護理方法。采用雙人行常規擦拭法和特殊沖洗法口腔護理。使用無菌棉簽蘸取0.3%的雙氧水,按口腔護理程序徹底清潔口腔,半臥位床頭抬高30度,用20ml注射器抽取沖洗液(0.9%的生理鹽水500ml加慶大霉素16萬u),接上負壓吸引裝置,開啟0.01-0.02mpa的負壓吸引用壓舌板拉開患者一側頰部,將抽取了沖洗液的注射器前接5cm頭皮針去掉針頭,輕柔地置入撐開的一側頰部的磨牙位置,而負壓吸引裝置前端接開口為斜面的吸痰管置于門牙的結扎絲處,邊推注射器沖洗邊吸。沖洗時注意結扎絲有無脫落,固定器有無松動。同樣方法沖洗對側口腔。直至消除口腔內的雙氧水異味為止,3次/天。患者術后2天應激出現口腔潰瘍,術后3天出現口唇皰疹,予潰瘍處涂擦碘伏,予皰疹處涂擦聚肌胞,3次/天。
2.4 健康指導。使用吸管吸食高熱量、高蛋白無渣流質飲食,進食后吸食溫水起到初步清潔口腔作用,后期遵醫囑補鈣。
3.結果
口腔內無新增潰瘍,無白斑,無異味,術后4天潰瘍好轉,術后8天口唇皰疹好轉,患者術后恢復好,無營養不良等并發癥,入院體重54kg,出院體重57kg。
4.討論
4.1 口腔護理的意義[3] 。保持口腔清潔濕潤,預防口臭,促進食欲,使患者舒適;抑制口腔中致病菌的生長,預防口腔疾病;減少繼發感染和并發癥,保障治療順利進行;觀察口腔黏膜變化及特殊口腔氣味,提供病情動態信息。
4.2 傳統的口腔護理方法 它是口腔護理的基本操作方法,以棉球擦拭為主,其優點:保持口腔清潔避免口臭,預防口腔感染。但對于骨折術后頜間固定的患者,由于橡皮圈或結扎鋼絲的使用給清潔口腔帶來困難。傳統的口腔護理方法對口腔清潔不全面而增加傷口感染機會影響手術效果。
4.3 采用0.3%的雙氧水擦拭口腔,0.9%生理鹽水加慶大霉素16萬u沖洗口腔方法可達到以下效果:抑制厭氧菌生長,發揮抗菌和除臭作用,清潔口腔,產生大量熱能促進局部血運,口腔由于機械刺激可促進唾液分泌,增強口腔自凈力從而保持口腔濕潤,使患者舒適,防止口腔感染沖洗時注意將沖洗管置于磨牙處,患者頭偏向一側,頰部置彎盤。吸引時吸痰管置于門牙結扎絲處,負壓吸引力不可過大,防止置于患者口唇破壞口唇組織,勿吸潰瘍處,吸引力在0.01-0.02mpa之間。采用水沖洗法操作簡單,不會引起疼痛,患者易于接受。
4.4 患者口腔內無潰瘍后,出于人性化關懷,將沖洗液改為口感更為舒適的復合漱口液(口泰漱口液)其成分主要是:葡萄糖氯己定0.6g、甲硝唑0.1g 、甘油25ml、濃薄荷水5ml?;颊叻从沉己谩?/p>
參考文獻
[1] 金芬芳.頜骨骨折固定復位術后口腔護理154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6(2),2198-2199.
[2] 張樹偉.頜間牽引固定術后的口腔護理改進[J].黑龍江醫學,2006,30(7):544.
[關鍵詞] 組織缺損;口腔癌;皮瓣;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 R473.78[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10)06(c)-150-01
口腔癌為臨床較為常見的腫瘤,其發病率與年齡的增加有關,其原因為長期慢性刺激,包括吸煙、喝酒及嚼檳榔、基因的變化等。舌、頰、頜骨、牙周組織等部位均可發生,且因大多數早期口腔癌無痛,常較難發現。2005年8月~2008年8月,我科共治療24例經手術治療組織缺損口腔癌患者,并給予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達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齡25~72歲,平均65歲;其中,頰癌6例,舌癌7例,牙齦癌6例,口底癌3例,鄂癌2例。均經帶蒂皮瓣修復,包括胸大肌皮瓣、胸鎖乳突肌皮瓣、頸闊肌皮瓣等。
1.2 護理措施
1.2.1 術前護理
1.2.1.1 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缺乏相關的口腔癌及其治療知識,術前常常會產生焦慮及害怕心理,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講解有關手術及治療的知識,同時介紹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消除心理因素對手術的影響,保證手術順利完成,同時心理護理對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也有較好的幫助。
1.2.1.2 口腔護理嚴格禁煙禁酒。術前認真檢查患者的口腔,對齲齒及潰瘍應及時報告并處理,術前3 d用1%甲硝唑溶液漱口,抑制口腔內細菌的生長和繁殖,預防感染。
1.2.1.3 供皮區的護理術前應認真檢查供皮區的皮膚,有無破損、瘢痕等情況,并及時處理,按手術要求準備手術區域和供皮區,保持供皮區的清潔。
1.2.2 術后護理
術后護理在患者的康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包括術后的護理、保持呼吸道的通暢、皮瓣的護理、口腔護理、引流管的護理等。
1.2.2.1 術后的護理患者術后1周內頭部制動,嚴禁扭動,避免皮瓣牽拉或者扭曲而造成皮瓣血運不暢,甚至影響皮瓣的成活。24 h后,由平臥位改為低枕平臥位,以促進靜脈的回流,減輕頭面部腫脹。
1.2.2.2 保持呼吸道通暢由于口腔頜面部本身的生理和解剖特點,術后出血量多,手術本身時間長,破壞大,容易造成組織水腫及血腫,影響呼吸道的通暢,因此必要時采取氣管切開術,行氣管切開術后常規護理,同時吸出氣管內分泌物。同時注意氣管外套的護理,保持病房內溫度和濕度適宜。
1.2.2.3 皮瓣的護理術后嚴密觀察皮瓣的血運,注意皮瓣的溫度、顏色,并進行毛細血管充盈試驗,確保其血運正常。術后24 h內,每30分鐘觀察記錄1次皮瓣的情況,正常情況下,皮瓣顏色應與原所在組織的顏色一致,并有光澤,如出現皮瓣顏色變白或者變紫、變黑,皮瓣表皮溫度降低、毛細血管回流減慢等情況,應及時告之醫生,并行相應的處理措施。常規應用抗生素及擴血管藥物。皮瓣的存活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1.2.2.4 口腔護理觀察口腔有無異味及膿性分泌物,加強口腔衛生??谇蛔o理2次/d,采取口腔沖洗法,但負壓不應過大,以免損傷皮瓣。
1.2.2.5 引流管的護理因術后常常應用一些止血及防血栓的藥物,因此,傷口滲血及引流量相對較多,臨床上常應用負壓引流法將滲液引出體外,減輕局部組織的腫脹。引流時間為4~5 d,應每天記錄引流液的量及色澤,同時保持引流管通暢及其負壓狀態。
1.2.3 健康教育
皮瓣成活后,囑患者盡早進行恢復鍛煉。飲食以流食及軟、爛食物為主,循序漸進。嚴禁煙酒及辛辣食物,保持口腔衛生。同時,術后語言功能的恢復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出院后定期復查。
2 結果
24例患者經手術及全面、合理的護理,未出現嚴重并發癥,治療效果較好。
3 討論
手術切除在口腔癌的治療當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皮瓣修復口腔癌術后的組織損傷時,皮瓣的成活與否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如何護理,確保皮瓣的成活以及手術的成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為臨床面臨的重要問題。本組24例患者,根據不同的病情,在術前及術后進行了多項行之有效、合理的護理,保證了手術的成功,改善了預后,護理效果理想,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參考文獻]
[1]黃蘭,郭福君,段文鍇,等.游離前臂皮瓣修復口腔癌術后軟組織缺損[J].醫學研究雜志,2009,38(3):101-102,107.
[2]歐洲科學家發現抑制過量飲酒致癌的基因[J].生物學教學,2009,34(1):74.
[3]侯云.小腿內側游離皮瓣修復口腔癌腫術后組織缺損的護理[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8,29(12):1002-1003.
[4]魏清風.12例游離前臂皮瓣修復口腔癌術后組織缺損患者的護理[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8,28(6):948.
【關鍵詞】 內插管;經口氣管;口腔護理
作者單位:130011 長春,一汽總醫院口腔科/吉林大學第四醫院 口腔是是部分消化液分泌器官又是微生物滋生和寄居的最佳環境還是食物進入消化道的重要通道??谇豢频幕颊咄饪菩g后常因皮瓣、口內有傷口、禁食或行栓絲固定等,常需協助患者保持口腔內的清潔口腔不能夠很好地進行自己清潔的作用,傳統口腔護理效果差或無法進行由于口內有皮瓣移植或傷口患者張口受到了限制,口腔醫學護理界面臨重大的前沿課題之一是預防傷口的感染以及呼吸系統的感染保持口腔內的清潔對此類患者如何的有效的進行口腔的護理。分析我院住院的患者30例臨床護理體會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入住患病者30例其中入住前有口腔疾病的除外,都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插管的時間為2~32 d左右,其中神經系統的疾病5例,呼吸系統的疾病7例,外科手術后5例,多發傷5例,其他的8例,聯合應用的2~3種左右的抗生素治療,按完全隨機的數字表將患病者隨機的分為2組,對照組為15例.試驗組為15例。
1.2 方法 兩組病例由兩名護士共同的操作,抬高床頭30°~45°左右并在插管當日即進行口腔內的沖洗。調整好負壓吸引器(0.04~0.06 MPa左右),準備好一次性的吸痰管,以滅菌注射的用水100 ml、0.5%碘伏10 ml配制成0.05%的稀碘伏盛于無菌的換藥碗之內。給意識清醒者做好解釋的工作,保證了患病者能夠密切的合作。注氣管導管注氣處小氣囊(外囊)膨脹度為中度檢查氣管內的導管氣囊是否完好保證氣囊壁與氣管的密封,記錄了插管至門齒的深度,觀察舌苔及口腔黏膜有無異常情況用手電筒充分檢查口腔并吸凈口腔內分泌物及呼吸道,護士邊抽邊注用去掉針頭的20 ml注射器抽取配制好的稀碘伏,同時的用吸痰管將口腔內的液體及時的吸凈,一側口角對患者頰部、牙面、舌面、咽部、硬腭進行緩慢的沖洗;另一側沖洗了干凈后同時的進行對側的沖洗。沖洗過程中觀察患病者有無缺氧、嗆咳、嘔吐。對照組用生理的鹽水同法的沖洗。所有的患者都每日進行2次口腔沖洗,操作前后記錄有無潰瘍、口臭、口腔炎癥及皰疹等并發癥[1]。
2 結果
在同等的治療的情況下,對照組第2天即發生了口臭8例,至拔除氣管插管后共有21例發生了口臭,占38.60%(21/52);5 d后發生口腔的潰瘍5例,皰疹3例, 7~14 d發生真菌的感染10例,占31.58%(18/52)。試驗組拔除氣管的插管后僅2例發生口臭,占0.03%(2/52);發現皰疹及真菌各1例,占0.03%(2/52)。兩組試驗比較,實驗組的口臭率及口腔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口腔護理目的是改善患者舒適度、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口腔感染的重要手段。屏障作用減弱是口氣管的插管機械通氣的患者口腔自潔的作用的減弱病情危重,集體抵抗力明顯低下生理紊亂不能開口的進食,用藥可使口腔唾液的減少和創傷的脫水,由于牙墊與口插管摩擦導致口唇的干裂極易引起口腔的潰瘍甚至糜爛;口腔內的分泌物不能輕易咽下大量的抗生素的使用導致菌群的失調,助長了口腔內菌群的異常的繁殖,所以,存留口腔之內細菌的大量分解與繁殖成為了細菌的培養基導致口臭及口腔炎。
3.2 口腔護理已經視為了一項常規護理操作的措施,本實驗表明了,采用了傳統的生理鹽水棉球擦洗和沖洗法,不能有效的清除了口腔內死角污垢只是達到了口腔的表面上的清潔目的,為細菌的繁殖奠定了基礎。實驗組的口腔炎癥的發生了14例,其 發病率為23.34%,對照組的口腔炎癥發生了24例,其發病率為4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