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18 16:37:0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平面構成中的基本形態,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平面構成,主要是對藝術思維的訓練,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還可以讓學生了解藝術創作中的思維規律、表現形式和藝術基本表現語,同時能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果一副作品中沒有層次與空間的表現,那么可以說這幅作品是完全不符合平面構成的基本要求,它們兩者之間又存在著什么聯系呢?
平面構成中的空間是指具備二維數據的虛空間,是利用透視學中的原理來求得平面上的空間形態。層次是相對于空間而言的“平面性”空間,它僅僅是一種視覺感受,層次不是具有實際的距離與深度,這種距離感的深度感只是一種視覺感受。平面構成的層次是指形態在二維空間構成關系中形態之間的前后關系及順序。層次是空間的不同位置、不同層面安排和處理形態的重要環節;與所有視覺藝術一樣,層次在平面構成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造型因素。符合審美要求的層次安排,將使構成平面中的元素有主次,并通過形態在層次前后關系上擺布,使構成平面在視覺上顯得協調、豐富。表現二維抽象空間構成的方法包括:通過構成設計中對比元素的反差產生的視覺效果;利用面與面覆疊的手法,獲得圖形之間的上下前后層次空間;采用密集和漸變等構成的基本形的分布來獲得空間關系;運用繪畫手段繪制明暗塑造空間關系;借助色彩的冷暖關系,在對比中強化出色彩空間的關系;還可以借助矛盾空間,利用線或面的轉折變化,獲得三維空間的空間感。
空間關系對于層次而言是具有實際距離和實際深度的立體三維空間。平面構成中的空間關系也是一種視覺感受,與層次感不同的是,空間感特別強調形態之間的距離感和深度感。具有空間感的平面給人的視覺以縱深觀看的愉悅感,同時強烈的空間對比關系會給人的心靈帶來震撼,加強形態之間的主次對比關系。平面空間的表現是通過強調形態之間的大小重疊關系和形態之間的虛實關系來實現。空間感的強烈程度取決于形態之間的大小重疊關系和虛實關系的對比程度。在平面構成中,平面的層次與空間關系都是深度和形態間的重疊關系,二者有對比程度的不同,對比關系弱的就構成層次關系,反之對比關系強的就構成了空間關系。那么它們的構成形式又有著那些區別呢。
在平面構成中,一切的形態和形體都依賴于特定的層次和空間而存在。平面、層次和空間是一切形態和造型元素的載體。在平面設計中,層次是形態由二維平面向視覺三維立體空間構成的過渡,任何形態都在這種視覺上的立體空間中存在,并與其他層面上的形態組合成一個整體,最終構成整個平面。在平面性質的構成中,層次和空間的豐富性意味著視覺表現的多樣化。在二維平面視覺形象的載體上,一切的設計形式都必須在層次與空間的變幻中進行展示。為了便于理解層次關系及其構成關系,可以把層次關系化解為不同的層次和層面,在構成過程中逐漸向多層次、淺空間和深空間的構成方式過渡。一個層面的空間形式是空間構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在這種形式的平面中,形態之間沒有重疊和交叉;二層平面是指形態經過一次重疊后的平面構成形式,這種構成形式使平面在視覺上感受到真正的層次感;多層平面是平面以多個層面進行構成的形式,多層面是平面性層次的極限,層次的增加,就使平面中可以放置更多的形態而不至于產生混亂。而隨著層面之間距離的拉大,就使平面從層次表現轉向淺空間和深空間的表達。
關鍵詞:平面構成;家庭裝修;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3-0199-01
家裝設計把對空間的設計、把握和處理視為最基本的環節。在對空間進行組織規劃時,構成法則對如何處理諸如空間的對比與變化,空間的銜接與過渡,空間的滲透與層次等等有著指導性的作用。所以,設計師進行家裝設計的構思初期就要在腦中形成“構成”的概念。一個設計科學、功能合理的構思方案,在平面圖上顯現的“平面構成”也是具有視覺美感的。平面構成形式包括重復、特異、對比等, 那么它是如何在家裝中進行有效的應用的呢?下面作具體探討。
一、運用重復構成塑造空間節奏感
重復構成是指在同一設計中,相同的基本形出現過兩次或超過兩次的構成形式。重復的結構和重復的排列由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都由兩個以上相同元素連續排列成為一個整體,使人產生一種連續、統一、和諧的感覺。我們選用重復的構成形式,就是要把視覺形象秩序化、整齊化,使設計的畫面呈現出統一的、有節奏感的效果。
二、近似構成在家裝設計中的運用
近似構成是兩個以上的基本形發生一定的形態變化而構成的近似效果。近似構成比重復更自由,能突出在統一中有變化的效果。相對而言,近似構成比較容易設計,只要是同類物都可以作為它的基本形。近似構成往往可以產生一定的趣味性,有時近似和重復兩種構成可以共生在一個畫面上。同中有異或異中有同的形象,都可稱為近似的形象。
三、運用特異構成形成視覺中心點
特異構成是指在一種較為有規律的形態中進行小部分的變異,以突破某種較為規范的單調構成形態,有意識的違反程序,通過比較體現出新的形象焦點。在家裝設計中就體現在視覺中心點的安排上,這些地點能引起人的注意,適于安排一些需要在空間中加以強調的物體,在有序的空間組織中以特異的形象存在。
四、對比構成的運用
對比構成指在構成中相反要素組合起來,產生對比關系,形成較強視覺動感、美感的形式。對比構成是一種自由的構成形式,它依據形態本身的大小、疏密、虛實、形狀、色彩、肌理等方面的對比而構成。協調統一是求近似,對比則是求差異。對比關系有:大小、明暗、黑白、位置等等。對比是相互比較, 求差異, 使互異的地方強調、突出。在室內設計中, 家具的選擇與安置, 就要運用到對比的構成原理, 追求統一協調。切忌作品中不要出現過多的對比構成,不然畫面會顯得很亂,主次不分、喧賓奪主。
五、密集構成的運用
密集構成也稱為“疏密構成”或“結集構成”,是聚與散的構圖對比形式,基本形在整個構成中按照均衡構圖,自由布置在畫面,使之產生有疏、有密的對比效果,畫面中最密處或最疏處都可形成視覺中心焦點。密集構成是平面構成中最自由的構成形式之一,具有發射和漸變的視覺效果。
六、空間構成的運用
平面構成中的空間只具備二維數據的虛空間。創造虛幻的抽象空間仍然是依靠繪畫中的透視技巧、構成中的對比技法和漸變、發射構成的視覺效果等方法,完成對空間體積的“構筑”。經總結、歸納,以下三種方法可以表現出二維的抽象空間構成:
(1)通過構成設計中對比元素的反差,產生近大、粗、長,遠小、細、短的錯覺效應。
(2)利用面與面的覆疊手法,獲得圖形之間的上下、前后層次空間。
(3)采用密集和漸變、發射構成的基本形分布、對比,獲得空間關系。
家裝設計是一門時空的藝術,它體現了人類千百年來對居住環境文明的不斷發展和付出的不懈努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家裝設計也邁向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而構成藝術也隨著時代進步吸收更先進的觀念。但無論發展到哪一階段,平面構成的形式和原理對家裝設計的實踐指導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們應在設計實踐中充分理解利用它,做出更符合形式美法則和人性化的設計,構筑健康合理,具備形、色、光、量、力均衡、適度的空間。同時也應不斷完善它的內容,給家裝設計增添新鮮血液,并在空間環境中的形態創造中充分體現出設計人性化的真正含義。
關鍵詞:建筑設計;平面構成;比例秩序
2020年住宅工程項目累計數量超過7.4萬個,為建筑平面設計與精裝修等領域的發展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建筑設計融合建筑學、數理學、美學等多門學科,由多種不同形式要素遵循一定規律進行排列組合,以實現結構、形態關系的和諧有序的目標。比例是源于數學學科的基本概念,現應用于建筑學領域并成為影響建筑美感的主要因素之一,仍對當代建筑設計發揮著深遠影響。如何合理應用比例秩序來優化建筑設計中的平面構成效果,成為當前建筑設計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1比例相關理論基礎
1.1數比關系
古典建筑設計主要遵循數學中的數比關系和幾何構型方法,如:借助整數比1:11、2:21、3:33或4:43以及無理數比例、等進行的平面構成的形態劃分,并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借助圓形、矩形等幾何圖形進行的建筑平面分割,或基于斐波那契數列1/2、2/3、3/5、5/8等進行的建筑立面設計,由此形成建筑構圖中控制線的雛形。將比例秩序應用于現代住宅建筑的平面構成中,常采用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等比例關系,營造建筑尺度與空間的秩序感。范·德·拉恩于1960年提出塑性數列理論,即存在塑性數列1、1、1、2、2、3、4、5、7、9、12收斂于無理數x,且x為方程式x3-x=1的解求得x的近似值為1.325,則此時其增量最小,能夠實現尺度最優化。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書中對比例的論證更為豐富,他創造性地提出模數的概念,主張利用控制線實現構圖的統一。在現代住宅建筑設計中,運用比例的平面構成方法,常利用n條水平線條進行建筑立面的劃分,相鄰兩線條之間由若干不同比例的方格組合構成平面形態,在各方格內完成窗框規格、形態等細節的設計。其中將相鄰水平線條的間距設為H、初始高度為X,已知其符合等比數列Fn=1.3nA,分別依據X、1.3X、1.69X、2.19X的比例進行建筑設計;同時沿水平方向將各方格的寬度設為L,依據調和數列Fn=1/N的平面構成特征,分別依據1/7L、1/8L、1/9L、1/10L、1/11L的比例進行建筑設計。借此利用兩個數列分別進行建筑立面形態的組合設計,在整體維持比例秩序的同時,使細節富于變化[1]。但比例秩序在建筑設計中需要一定適用條件,受住宅建筑功能與結構設計需求的影響,通常首層、二層不參與等比數列,避免因層高過矮限制住宅出行及功能空間的正常使用。
1.2數比與幾何作圖比例
勒·柯布西耶提出將黃金分割法應用于建筑設計中,選取斜率為φ、1/φ的兩條直線進行建筑立面構圖設計,將兩條不同斜率的直線交叉后貫穿建筑立面,沿垂直方向依照4X、X、2X、X、4X的比例進行空間尺度的劃分,整體住宅立面由上至下依次由水平陽臺、水平帶窗、車庫以及大門組成,其中在與對角線垂直方向選取6條直線平行排列,組成黃金矩形中的洞口位置,與沿建筑立面垂直方向形成的5條水平帶進行交錯排列,不同方向均依照整數比進行構圖設計,實現數比與幾何作圖比例的統一。將控制線應用于建筑立面設計中,以黃金矩形為基礎進行變式設計,將長、短邊依照統一斜率進行疊合設計,同時遵循黃金分割比例進行窗框、陰影區等細節設計,在整體結構形態復雜化的基礎上保持細節部位的秩序感。在住宅平面設計中同樣需遵循一定的比例秩序,如選用6×6柱網結構進行建筑平面劃分,在建筑四周選取3個方向分別布設1個方形庭院A1和2個狹長矩形庭院A2、A3,各庭院面積比遵循以2為倍數的等比數列進行排布,其中庭院設計面積比為4:42:1、體積比為16:67:1,在保持整體柱網結構規整的同時,使局部空間尺度富于變化。
2平面構成的表現形式及應用
2.1比例秩序的形態構成邏輯
平面構成中的形態構成最初適用于二維平面,經由二維平面向二點五維、三維立體轉變,賦予建筑構成元素不同厚度,進而完成建筑表皮化的邏輯建構流程,使得最終呈現出的效果富有秩序感和藝術美感。住宅建筑的平面構成形態取決于基本形態和骨骼的相互作用。其中基本形指通過重復、關聯、尺度調整等手段完成單元體的設計,在此過程中需注意,控制同一平面或尺度空間范圍內的基本形數量,合理選用變異手法,維護整體建筑平面呈現效果的美感;骨骼由平面構成中的基本線狀元素組成,用于控制同一平面內基本形的排列與組合方式,并利用基本形完成空間的分割,使平面構成富有邏輯感和秩序感。依托基本形、骨骼間的相互作用關系進行平面構成邏輯的分解,可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重復型。指將單元體依照一定次序、規律進行多次使用,凸顯出平面構成的機械感和韻律感,豐富建筑表皮機理。如住宅建筑設計中常用的百葉窗等構件即由規則圖形進行重復排列,配合其他構成手段及單元的應用,進一步改善了建筑平面形態、避免過于單調。又比如:將骨骼線與基本形應用于平面形態構成時,沿同一方向依照相同間距進行骨骼線的排布,把整體平面劃分為大小相同、數量不等的骨骼單位。通過調整骨骼線的方向及其沿不同方向的比例關系,在此基礎上,保證各骨骼線單元內的基本形保持一致,并通過調節各基本形的維度、位置使局部細節富于變化,即可塑造出不同形式的骨骼形態(如圖1所示)。圖1骨骼線的多種表現形式示意圖(2)近似型。指為避免重復的形態構成方法使平面過于單調,可引入近似的構形方法來改變基本形的結構、尺度、方向維度和色彩等要素,并在住宅平面設計中增添裝飾性構件,形成同一種變化的建筑美感。在應用該構型手法時需注意控制好變換的尺度,應用骨骼線將平面劃分為若干近似的單位,在各單位內部對基本形的結構、大小、關聯性進行調整,借助局部減缺、變形等手段進行改良設計,優化建筑立面展示效果[2]。(3)漸變型。指主要遵循一定比例關系進行骨骼線、基本形的排列組合,沿某一方向或多個方向維度進行漸變處理。這是基于均質化思維進行骨骼網絡布局,遵循數理變化規律進行的由密到疏或由疏到密的網絡結構設計,并沿骨骼線將基本形狀的位置、尺度進行變化。在漸變型設計過程中,需確保基本形的變化符合等距關系,避免產生秩序混亂的問題。(4)特異型。指在重復型、近似型等構形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變異,選取局部骨骼線或基本形進行尺度、色彩和方向等參數的調整,以此改變原有平面形態構成方式,形成整體建筑立面中的視覺中心。在此過程中需注意,把握好視覺中心與整體畫面的比例關系,確保發生特異部分的局部視覺中心占比遠小于整體部分,保證局部細節設計的張力,使其他部位發揮背景襯托作用,完善住宅建筑內部公共空間的設計。在實際設計環節,可先依照重復的構型手法進行骨骼線的排列設計,選取局部進行合并、扭曲或按比例擴大、縮放,保證局部變異部位與整體平面背景遵循統一的形態邏輯,配合完成基本形的變異設計,起到放大局部細節、突出視覺亮點的作用[3]。
2.2平面構成方法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平面構成的基本元素包含點、線、面等,這些元素融入建筑設計領域構成二維平面、三維立體結構。由于住宅建筑設計的自由度有限,常通過段落劃分、平面構成等手段營造出建筑立面的組合形態。其中劃分法應用于住宅建筑立面設計時,將建筑立面劃分為屋頂、中間與基座,運用重疊、分離、組合等表現形式進行元素排列,增強建筑大面的層次感和韻律感。平面構成法關注建筑整體造型的秩序,如在建筑立面輪廓的中間依據1×5的比例增設框架結構,將不同比例的框架依照一定次序和距離進行交接處理,在整體立面上呈現出框與框相互套接的形態特征,有效增強立面的凹凸感和邏輯感。在建筑細節設計上,需兼顧功能空間的組合與立面細節效果,可將平面構成手法應用于建筑窗框設計上,利用不同比例的長方形框進行縮進、層疊設計。如以窗框左下角點位為原點,沿x軸方向進行三等分,取坐標為(2,0)的點位向上延伸出一條直線使之恰好與x軸平行的窗框相交,再沿y軸方向將其進行三等分,取坐標為(2,1)的點位向右延伸出一條直線使之恰好與y軸平行的窗框相交,由此將原本3×3的窗框劃分為2×3、1×2、1×1三部分,實現整體平面的比例分割。此外,還可通過色彩組合進行住宅立面劃分。如對建筑大墻面可選用米白色真石漆進行框架裝飾,對窗下板選用棕色人造石或咖啡色裝飾木線進行搭配,增強住宅平面構成的秩序感,塑造出極簡主義的美學風格。
2.3基于方法論維度的住宅建筑設計要點
從方法論維度出發,當代住宅建筑的形態邏輯、表現尺度、構件形態及組成元素等均發生明顯變化,因此在實際建筑設計環節,還需對傳統理論進行改良,融入藝術學科中的平面、立面構成相關理論,綜合運用比例與尺度關系來進行建筑形式美的營造。在建筑平面構成類型劃分上,可運用散點式、橫線式、豎線式、均格式、穿插式、錯動式、跳躍式、漸變式、圖案式等多種構成類型。以其中的散點式類型為例,在建筑整體立面上可運用窗戶、洞口等視覺元素作為散落點,遵循一定的均衡比例與疏密關系進行平面構型設計。在建筑材料、裝飾色彩設計上遵循統一風格,并且將同一平面內的散點尺寸控制在1~3個左右,避免整體形態過于雜亂,配合增加窗套、選用具有質感的建筑外墻裝飾材料等措施,增強整體平面構成效果的活潑感。在建筑立體構成類型劃分上,包含動態式、塊體式、折面式等不同構成類型。以其中的塊體式類型為例,考慮到住宅建筑中包含數量較多的重復性空間,易在建筑設計效果上呈現出單調、死板等缺陷。因此將立體化構成類型應用于建筑設計中,可對原有均勻的矩形塊進行內凹或外凸設計,或仿照積木堆疊狀態呈現建筑形態,保持不同體塊在同一建筑體上整體比例與尺度關系的和諧統一,在此基礎上,對細節部位可采取局部扭轉、建筑材料創新或色彩變換等方法,打造出Jur?kova住宅、馬賽白色公寓等不同住宅的外立面呈現形態,更好地豐富建筑設計效果。
3結語
綜上所述,住宅建筑設計效果取決于建筑材料、結構形式、設備工程、建筑策劃等多個方面,當前建筑設計領域的審美價值取向已經實現由理性向藝術、自由化領域的過渡。雖然社會多元文化的發展使得傳統普遍性設計法則被逐步消解,但仍需明確比例秩序在平面構成中的基礎性地位,合理應用比例這一構型手段進行建筑平面空間、立體空間的營造,并且在局部細節、設計理念上融入創新元素及現實需求功能,更好地服務于住宅建筑設計領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燕,王勇.城市住宅建筑設計改進與創新策略分析[J].城市住宅,2021,28(8):125-126.
[2]楊尹.建筑設計中平面構成形式要素的應用[J].美術大觀,2012(2):137.
標志圖形作為一種象征符號與傳播符號,給人以明確的記憶和啟示,不易太過于復雜和繁瑣。標志設計又分為具象表達與抽象表達兩種,它必須以精煉的形象傳達定的信息和內涵。而平面構成中的三大元素被大量的應用在標志設計中,發揮著象征與傳播的作用。
點在標志設計中的應用
點是所有設計中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在實際的設計應用中,不僅僅是指圓點,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圓點、方點、三角點、鋸齒點、梯形點等等。自然界中的任何被我們所感知的形態,只要縮小到
定程度,都能夠產生不同的形式的點。在標志設計中將點作為原生要素借用平面構成形式,做重復、特異、近似、發射等變化,可產生豐富多樣的形態。
1.等點圖形
平面構成中的等點圖形是由形狀、大小相同的點構成的個畫面。這種方式應用在標志設計中讓圖形更具有規律性和一致性。(圖一)中Sellcast標志設計的四角星形態以點的形式存在,并以兩種色彩及兩種方向交替出現,在保留等點圖形一致性的同時,又增加了定的動態感。
2.差點圖形
平面構成中的差點圖形是由形狀或大小不同的點組合而成的畫面。不同點的排列與組合,可以形成具有豐富變化視覺效果。應用在標志設計中,具有一定的節奏性和律動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ZEROawards標志設計將十字符號作為點的形態,在接近于球面軌跡的骨骼上排列,作由小到大的變化,讓原本停留在二維空間內的。字母通過差點圖形,產生了律動有致的立體感。(圖二)
線本身的形態是極為豐富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作為標志設計的造型元素,它能滿足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要求,產生豐富多彩的圖案。線條從大體上分為直線和曲線兩大類。直線又可分為:規整的水平或垂直線、帶有方向感的斜線、錯落有致的折線、帶有韻律感的網格線。曲線可分為:規則的幾何曲線和隨意的自由曲線。《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統籌城鄉發展論壇》標志設計,它不屬于某個行業或企業,很難用一個具象的形態去概括和表達,但如果采用抽象的方式來說更容易些。從右到左,由平行的一組橫線按照一定的規律變成發射線,在二維空間內形成兩個透視轉角面,既能表達統籌和發展的狀態,又呈現了論壇會議廳內的局部空間,可謂是一舉兩得。(圖三)
《同首歌,走進新農村》標志設計,采用流暢的不規則曲線作為基本元素對中文字“農”進行字體設計。在保留了文字本身的間架結構的同時,自由的曲線歡暢淋漓,再加上豐富多彩的色彩注入,好似農民朋友相聚在一起,歡歌笑語、載歌載舞的情景,一片生機。(圖四)
關鍵詞:構成藝術平面構成園林景觀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 J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園林設計是通過園林藝術與工程技術結合在一起而建設成的一個園林。在我國園林的建設越來越廣泛,給人們提供一個舒緩壓力的地方,同時也是拉近人們與自然環境的距離。而園林設計則是結合我國當下流行的藝術設計,促使人們提升對藝術欣賞的觀念。園林景觀設計主要應用構成藝術,其表達手法多樣,能夠將園林景觀所要表達的感彩通過具體的藝術設計,將其充分的表達出來。
一、構成藝術
構成藝術在設計領域中被廣泛采用,因為構成藝術是現代藝術的重要代表。在設計領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應用于園林景觀設計風格的形成,體現構成藝術具體應用價值。構成藝術是任何藝術和設計的基礎,存在于一切藝術和設計中,通過點面線的方式存在藝術和設計中,如繪畫藝術、攝影藝術、環境藝術、工業藝術、裝飾藝術等等。構成藝術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平面構成要素,通過平面構成將構成藝術體現在藝術和設計中。
二、平面構成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平面構成最大的特點是通過點、線、面這三個基本元素體現其藝術品味和藝術價值,平面構成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也通過點面線三中元素進行設計的。
1.點元素的應用
點是設計的基礎,通過點將設計延伸出具體的形狀。點元素是平面構成中最下的設計元素,平面構成中點元素的特點是表示一個方位和最為一個具體的元素出現現在設計中。在點元素在表示具體的方位時是再設計圖紙中一個點的形式出現,在設計中點元素在設計中的位置不同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點元素在代表具體的元素時將點元素看做一個具體的實物,如在植物景觀設計中點元素表示孤植或片植。
點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被稱作“景點”。景點在園林設計中作為一個抽象的元素存在,在園林景觀設計完成,景點就會消失。景點只是短暫的存在,在設計中起到定標的作用,因為景點沒有形態,沒有大小,沒有方向,只有位置。園林景觀設計中將景點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構架,在設計圖紙中不同位置上的所代表的作用不同,兩個景點之間體現一個空間范圍,凸顯園林的的層次感,如上海園林設計中就很重視園林的空間層次感,為突出園林的設計感,對園林的設計進行整體調整。
2.線元素的應用
構成平面中線元素是將點元素連接成形的操作步驟。構成平面中線元素的表達形式有很都種如水平線、垂直線、粗線、細線、斜線等等,根據設計的需求采用適當的線形。先元素運用是以功能性、自然性、序列性為原則,將設計圖紙中的兩個或多個點元素,集合在線元素上,線元素具有體現色彩的效果,不不同線形所表達的感彩不同。線元素在園林設計中進一步體現園林設計的整體概況,和凸顯園林的感彩。
3.面元素的應用
構成平面中面元素體現一個表面。籠統的規劃出設計的初步形態,將點元素和線元素集合到面元素中通過不同的形態體在設計圖紙中體現長度、寬度、厚度、方向、位置等。面元素的形狀更加多樣,可以根據設計的需要自由的更換形狀。園林景觀大體呈現在圖紙上,湖波、小溪、水池等在圖紙中都能夠找得到,其附近樹木建設的形狀、道路的軌跡等都一一展現出來,園林景觀設計圖紙就相當于一個小型的設計方案與實際園林景觀以一定比例存在。面元素應用于園林景觀設計圖紙中促使園林景觀設計有了具體的結構輪廓。
三、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式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式在園林設計中應用比較廣泛,國內外很多園林設計中都存在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式。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式主要有重復構成、分割構成、均勻與對比構成、漸變構成等。在此對重復構成、分割構成、均勻與對比構成在園林中的應用進行說明。
1.重復構成
重復構成是以同一種形態,將視覺形象整齊劃一的構成形式。重復構成是平面構成中最基本的構成形式之一。重復構成運用與簡潔設計中比較常見,重復構成的方式為線形排列,也就根據線的特點構成簡單的條理。常見的重復構成的線形有直線形、曲線形、折線形、圓形等等,重復構成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是體現在樹木種植的設計上。因為樹木的種植通常是以線形種植在園林中,與重復構成的特點相同。
2.分割構成
分割構成是有幾何圖形中的線性分割演變而來。分割是為了強調視覺的審美觀而存在于平面構成中。分割構成主要有局部分割、不均勻分割、均勻分割、漸變分割等,不同的分割形式所體現的視覺感受不同。其中均勻分割的表達效果與重復構成的表達效果相同,漸變分割凸顯一層層遞進的效果影響人們的視覺感受。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分割構成應以體現園林的整體格局。根據園林想要表達的主體,確定園林每個部分的規劃,從而對園林的整體進行分割。
3.均勻與對比構成
均勻與對比是使圖形進行均勻分配,通過視覺上的對比,在視覺效果是上以穩定、平衡、有序的感覺,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視覺感受。所謂均勻是指將一個圖形進行均勻的分配,保持圖形整體的平衡感,促使人們的心境平和。而對比是在一定的標準下,對圖形中的某個部分進行對不,打破均勻單調的狀態。所以均勻與對比結合在一起不僅能夠個人以完整的視覺效果,而且能夠將所要表達的重點體現出來。均勻與對比構成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均勻與對比構成能夠充分的將園林的主題形象的表達。
均勻與對比的形式是體量上的均衡與對比、面積上的均衡與對比、體積上的均衡與對比、高度上的均衡與對比、數量上的均衡與對比等等有很多種形式。煙林景觀設計中不可缺少的是數量上的均衡與對比、面積上的均衡與對比、高度上的均衡與對比這三個形式。園林景觀設計中通過均勻與對比構成能夠將園林景觀中想要體現的視覺效果凸顯在人么的眼前,吸引人們的眼球,給人以視覺享受。
結束語:
現代構成藝術是當下園林設計的主要應用。在園林設計中通過其構成藝術中的基本組成,既平面構成,實現園林景觀設計的具體化,平面構成的點、線面這三個基本元素在任何的藝術和設計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也會構成藝術能夠成為現代藝術代表根本原因。平面構成的基本元素和理論為園林景觀設計提供源源不斷的設計資源,促使園林景觀加具有現代化藝術的特點,同時園林景觀所要表達的主體通過平面構成基本形式的應用將其充分的凸顯出來。園林景觀設計是構成藝術應用于實際中的具體表現,構成藝術是將園林景觀設計的主體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吳振華,朱旭剛,張靜.生態居住社區園林景觀發展趨勢初探[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09(03).
[2]鄢澤兵.孫良輝試論現代園林景觀的點·線·面設計法[J].四川建筑.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