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1 17:35:1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醫療衛生精神,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93
1 引 言
作為與廣大勞動群眾聯系最緊密、服務窗口最直接的行業之一,醫療衛生行業被社會界與輿論界給予較高的行業標準,嚴格、嚴密的醫療衛生職業精神隨之應運而生。弘揚醫療衛生職業精神不僅能夠樹立醫療衛生行業的高尚形象,而且對于樹立醫務人員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
近期,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備受關注,不僅嚴重沖擊醫療衛生服務市場,也逐漸成為社會中不和諧的音符。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因素很多,如社會因素、醫學因素、媒體因素、患方因素、醫方因素,但無可厚非,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樹立對于緩解醫患關系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內涵是什么?醫療衛生職業精神之中與緩解醫患關系直接相互作用的因素是哪些?緩解醫患關系應重點樹立何種職業精神?以上是文章需要重點回答的三個問題。
2 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內涵
醫療界乃至社會輿論界對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內涵理解頗多,但是內涵的理解始終圍繞兩組詞“職業”與“精神”。如:三好一滿意――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五心――責任心、愛心、耐心、細心、上進心;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態度、奉獻的精神等。綜合學者的觀點,加上本文的理解,將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內涵可以細化為以下幾點:
第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是醫療衛生行業的服務對象,解決人民群眾的疾苦是醫療衛生行業的工作重點,只有服務好人民群眾,才能開展并順利實施醫療衛生事業。更為重要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是黨的宗旨,醫療衛生行業作為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全力以赴貫徹這個宗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第二,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在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同時,醫務人員需謹記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無論何時,醫療衛生人員應將解決患者的疾苦作為首要任務,關注患者,愛護患者,向每一位患者傳遞良好的醫德醫風,弘揚關愛生命,善待患者的大愛精神,這也是醫療衛生行業最為基本的職業操守。
第三,不斷拓取的職業精神。知識經濟的到來,現代醫學也取得長足的進步,但是,醫療領域的未知因素仍很多,加之新病毒出現,病類的增多,醫療行業積極探索的路仍舊很長遠。這就需要醫生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更為先進的醫療技術,為患者服務,為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服務。
第四,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備受關注的國際JCI認證組織(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在認證標準別推崇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強調傾聽患者和家屬的聲音,尊重患者的權益,指出應將患者作為合作伙伴參與到醫療過程中來。此外,多年的醫療工作實踐也表明,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在醫療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第五,和諧的醫療工作氛圍。優良的醫療衛生行業氛圍是醫療衛生行業職業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和諧的醫療工作氛圍不僅可以促進醫療衛生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能夠增強醫生職業操守的自律與他律,強化醫療衛生行業的凝聚力,提升醫生敢于奉獻、敢于進取的積極性,提升職業道德。
3 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對于緩解醫患關系的重要性
近年來,頗為緊張的醫患關系在新聞、網站等媒體之中頻頻上演,而究其根源,不外乎醫生與患者、社會、媒體等因素。但緩解醫患關系,作為事件首發地的醫療衛生部門應當首先總結工作之中的不足,力求減少事件發生的可能,樹立其在人民群眾當中白衣天使的形象,營造和諧的氛圍。緩解醫患關系過程中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重要性也備受醫療管理部門關注。最近,全國多個省市積極開展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培養與宣傳工作,以期能夠緩解現階段的醫患矛盾,使之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群眾。
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對于緩解醫患關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這點在其內涵之中顯露無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醫患關系的緩解保駕護航;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為醫患關系的緩解提供良藥;不斷拓取的職業精神,為醫患關系的緩解提供技術保障;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為醫患關系的緩解提供有效手段;和諧的醫療衛生氛圍,為醫患關系的緩解培育良好的土壤。綜上所述,弘揚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對于緩解醫患關系至關重要,是現階段醫患關系緩解的主要方向、重要手段,也是其他行業疑難問題解決的標桿。
4 如何構建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緩解醫患關系
通過以上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內涵的系統梳理,以及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對于緩解醫患關系的重要性闡述,構建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具體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4. 1 加大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宣傳力度
加大宣傳醫療衛生職業精神應著眼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與患者至上兩個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可重點加強對優秀案例學習、對優秀的醫療衛生人物的宣傳,以期能夠達到示范的作用,宣揚行業中標桿,以此為模范,重點培養,集中學習。對于醫患關系處理過程中有卓越成績的個人予以口頭表揚或者獎勵,提高醫療衛生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增強其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4. 2 努力提高醫生行業的職業技能
緩解醫患關系,應對醫療衛生行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行業標準有充分的認識,如此,才能在處理突發醫患事件的過程中,及時掌握問題的核心所在,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有效的解決醫患事件。而提高醫生行業的職業技能,應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推崇醫療衛生職業技能的傳遞;其次,重視醫療衛生人員的繼續教育與培養;最后,保持對醫療衛生行業前沿信息的敏感度,時刻走在科技發展的前列,知識經濟的前沿。
4. 3 強化重視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個道理在醫患溝通過程之中同樣適用。醫療部門在培養醫務人員職業技能的基礎上,也應重點培養起溝通能力。溝通能力如何因人而異,在溝通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溝通能力較強的醫務人員,可組織人員對其進行現場學習,將優良的溝通能力傳承下去;對于溝通能力欠缺的人員,對其進行授課培養之外,還可在工作之余,鼓勵其參加研討會,對于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高難度的案例進行分析,總結經驗,共同學習。
4. 4 積極構建和諧的醫療工作氛圍
溝通積極和諧的醫療工作氛圍,首先應力求使醫療衛生職業精神成為醫療衛生人員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和道德精神;其次,弘揚愛崗敬業的工作理念,使之成為職業操守的主旋律,成為醫療衛生工作者安身立業的精神家園;最后,努力提高醫療衛生人員的團結合作能力,增強凝聚力,共同為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通過以上三個方面,構建和諧醫療衛生氛圍,不僅穩定醫療衛生人員在應對醫患關系時的情緒,增強其信心,同時,也能夠穩定患者對醫療衛生部門的抵觸情緒,使之能夠客觀處理突發事件。
參考文獻:
[1]時玉紅. 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醫患糾紛成因分析及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S1):171-172.
文章編號:1003-1383(2013)03-0456-02中圖分類號:R193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64
醫療衛生系統是與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特殊行業,肩負著維護人民身心健康的使命。因此作為一名事關群眾生命安全的醫務工作者,職業精神在亙古至今都顯得尤為重要,其職業素養的高低直接體現整個醫療衛生系統的思想觀念、管理水平、整體素質。隨著全國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在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中,國家和社會要求醫務工作者特別是醫師對患者、醫院和社會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科室由于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的影響,造成了部分醫師對自己的使命產生迷茫,不能順利解決醫者、患者、社會三者的利益。當今日新月異的醫療技術革命在不斷推進,社會各界特別是患者對醫院、醫師的醫療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造成醫患關系惡化且有上升的趨勢。因此,在目前形勢下重新審視醫療衛生職業精神,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實現醫患和諧關系非常緊迫和必要。
一、醫學人文素養與醫療衛生職業精神
醫學人文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它是以醫學價值為核心,以哲學思維推理追尋、探究為方法,以人和人的世界(醫學人和醫學人的世界)目的為歸宿,以“我思”(醫學思想、醫學精神)尋找醫學靈魂,從而獲得醫學界和醫學人“我在”的綜合性學科。醫療衛生行業職業精神指的是醫務工作者在醫學行為中的主導思想,是在實踐醫學臨床服務中建立和凝煉為整個醫學界,乃至國家社會倡導并肯定的基本價值取向、執業理念、職業素養及職業風尚、行為準則的總和[1]。這是在長期的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中慢慢沉淀積累而成的,并非一朝一夕而就,這種精神要求廣大醫者時刻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永遠把患者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重視病人的權利、人格,呵護病人的健康,用自己的所能維護病人的最大利益和身心幸福,在醫療服務中尊重客觀事實與醫學規律,精益求精,按照現代循證醫學診療規范對患者進行醫學臨床防治疾病實踐,盡自己的最大努力防止差錯事故,自覺地推動醫學科學的發展,為人類健康服務,這才能真正體現出醫療衛生行業和醫務工作者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價值。
二、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形成
醫療衛生職業精神歷來受到古今中外醫務工作者的重視和修煉,從15世紀中葉就先后提出了“大醫精誠”、“主修神養”、“救死扶傷”等職業精神的雛形,但由于當時的通訊技術和地理環境的原因沒有形成世界統一、全民公認的醫療衛生職業精神標準。直到2002年,由美國內科學會等倡議,并獲得美國、英國、法國、中國等36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個國際醫學組織共同《新世紀醫師專業精神——醫師宣言》,這一宣言的誕生得到許多國家醫療衛生系統的支持和認可,從根本上充分體現了當代醫學的職業精神[2]。《宣言》從醫學本質、醫學道德、醫學人文、醫者內涵、醫學倫理、執業準則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業務能力救死扶傷、提高醫者素質、維護患者利益、促進社會公平的目標,其核心是號召廣大醫務工作者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不分專業都要秉承“高尚誠實的道德品質、尊重生命的嚴謹態度和精益求精的科學技術”,這是當今廣大醫務工作者乃至醫療衛生系統對自己的價值和職業行為的反思和規范[3]。因此,在《宣言》的基礎上,筆者結合本地區的醫療衛生系統的實際情況,把傳統的醫學文化和新時期的醫學思想融合在一起,對當代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念進行了思考和概括,對“尚德敬業、精誠濟世”在我國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核心價值中的作用進行了探究。
三、尚德敬業、精誠濟世的內涵探析
“尚德”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章》,“德,國家之基也”,本意為品德為先、敬業修身、唯真至善、誠
基金項目:2012年度廣西高等學校科研立項項目(編號:201204LX323)。
作者簡介:王東棟(1981-),男,廣西陸川縣人,助理館員。
通信作者:農樂根,男(壯族),主任技師。
信立人。古代的醫療衛生行業,百姓對醫者的德行要求非常高,常曰:“醫無德者,不堪為醫”。所以,古人認為“崇尚道德”是成為“良醫”的必要前提。“崇尚道德”,是指行醫之人要有一顆“仁慈之心”,心行仁道,手施仁術,正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所提倡的“醫者,是乃仁術也。”培養高尚的道德、純正的品行、實事的態度、悲憫的情懷,這是醫者憐憫生命、仁愛社會、救死扶傷的最根本要求,也是廣大醫務工作者施行人道主義的仁愛精神貫徹到臨床醫療工作中,真正做到“一切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務患者”的要求。
“敬業”本義為專心致力學業,愛好與業內同行探討、切磋學問。《禮記·學記》中有“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之說,“敬”者,重也,時刻追求為之奮斗,甘愿為理想事業貢獻畢生精血。“業”者是醫務工作者的專業稱謂,是指醫院技術人員之專業技術和醫院建設發展的大業,涵括了醫院、職工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一心一意為人民健康而奮斗的目標。“敬業”一詞為今天大眾廣泛應用,其要求勤奮、好學、執著、奉獻的品質以及對醫學技術精益求精的思想盡含其中。明確了把從事生命健康作為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去追求奮斗,告誡我們要不謀私利、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貢獻給人類的健康事業。
“精誠”一詞最早出自中國唐朝孫思邈所著之《大醫精誠》一文,唯有達到醫術至精、醫德至誠之境,方能成就為“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蒼生“大醫”。“精”,指專業熟練、醫術精湛。在當代,醫者要具備精湛的醫術,積極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醫療方法,精益求精,博極醫源,精勤不倦才能用手中的醫學知識解民病痛、保民健康。“精誠”是精于醫學、誠于人品之義,反映了醫務工作者對良好醫風、高尚品格的不懈追求。“精誠”要求醫者時刻救死扶傷,常懷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對待有疾求救者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如至親之苦,感同身受地一心赴救。同時還不可恃己所長,邀射名譽,經略財物,在診療服務、治學科研、為人處事上都要言行誠謹,戒弄虛作假。 歷史就有小醫治病、中醫治人、大醫濟世的說法,《后漢書·費長房傳》典有“懸壺濟世”一詞。“濟世”指普惠天下,救濟蒼生,守護健康,關愛生命,解救患者于病痛之中。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論及“古之大醫者懸壺濟世”,告誡醫務工作者要運用所學之醫學知識和技術,以博愛之德、仁義之行,惠人濟世,救死扶傷,為人類、為社會、為守護生命和健康做出貢獻。 這也如我們國家提倡的“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的醫療衛生精神相同相累。
“尚德修業、精誠濟世”是 “中國醫道”和“西方醫學”思想的結合體,從本質上凸顯了醫者本色,具有鮮明特色個性。前者傳達醫德修養,核心為“德”;后者訴求當今我們醫務工作者的醫技、精神、價值,核心為“濟”。知行一體,融匯貫通,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和因果關系,激勵告誡我們醫務工作者應該樹立崇高理想,培育高尚品格,追求淵博學識,謹記職業操守、愛崗敬業、仁愛生命,達到精湛醫術與優良醫德完美結合,用“精誠之心”全心全意踐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為最高使命,它包含深刻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又有著時代文明的嶄新內涵,是現代醫院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以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最好詮釋,是全國醫務工作者在醫風和人格上所遵循的原則、規范與準則,折射出“中國醫者”的人生感悟和共同的職業觀和價值觀,也是我們醫療衛生行業所追求的文化核心理念。
參考文獻
[1]劉明捷,張前德.醫學人文與新世紀醫師職業精神[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9(4):304307.
[2]中國醫師協會.新世紀的醫師職業精神——醫師宣言[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4):289290.
很多時候,抑郁,或郁悶不僅是一個用來形容情緒狀態的詞匯,北京安定醫院抑郁癥治療中心副主任王剛醫師介紹,它更是一種明確的心理疾病,一種需要及早咨詢精神科專業醫生進行診療的疾病。
情感障礙抑郁癥主要發病誘因
談到抑郁癥的誘發因素,安定醫院王剛醫師講解道:從精神科的角度看,按照診斷體系和標準劃分,抑郁癥主要發病誘因是情感障礙或稱心境障礙(mood disorer),這種情感障礙里最常見的是單相情感障礙和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為躁郁癥,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郁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據了解,臨床上單純的躁狂癥極為少見,因此躁狂發作應視為雙相情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并不是一種罕見的疾病。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香港地區及臺灣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雙相障礙的終身患病率為1.6%。雙相情感障礙通常在15~24歲發病,但由于患者在輕躁狂發作時情感高漲,精力充沛,自我感覺良好,不會主動就醫;而到了抑郁發作就診時又容易忽略之前的躁狂癥狀,因此這部分患者常被漏診或誤診為單相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的復雜性和隱蔽性,使得其在最終獲得確診之前往往會被誤診為單相抑郁癥,焦慮障礙、精神分裂癥,人格障礙,物質濫用等,甚至有的患者11歲發病,到50歲才被診斷出來。
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病原因目前一般認為是生物學因素,心理學因素和社會因素的綜合作用。生物學因素目前被認為占有主導地位,有遺傳背景的人更容易發病。作為一種復雜性疾病,導致其發病的基因不止一個,而是多個,是致病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雙相情感障礙是非常常見的,只是常常被患者本人及醫生忽略掉而已。這需要醫生特別仔細地了解患者病史和疾病特點。
鑒于雙相情感障礙周期性反復發作的特點,治療的核心理念是不能僅僅著眼于本次發作的治療,這種病需要長期治療。從整個病程角度打斷其發作,才是精神科醫生治療的根本目的。
北京安定醫院王剛醫師指出,雙相情感障礙是目前尚不能治愈,但通過早期診斷和長期治療,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減少復發、避免惡化,從而過上健康、正常的生活。
輕度躁狂性抑郁良好狀態卻是“燙手山芋”
據悉,在躁狂性抑郁中輕到中度的躁狂稱為輕躁狂。患者此時自我感覺十分良好,以致于可能認為自己的精神狀態良好,工作效率提高。輕躁狂患者的積極一面表現在,精力旺盛,過度樂觀,動力十足,思維發散。美國心理學家史培勒曾說:“這種病(抑郁癥)往往襲擊那些最有抱負、最有創意、工作最認真的人。”
身處現代社會,創意無處不在,許多工作都需要人們創意不斷,然而據相關研究表明,藝術家、詩人,設計師等一類人群罹患躁狂型抑郁癥的幾率高于社會其他人員。我們所熟知的三毛,張國榮……都患有輕重不等的抑郁癥,據安定醫院相關專家介紹,人在輕躁狂的狀態下,創造力和發散思維等得到極大的激發。情感的其他特征如精力充沛,對工作注意力高度集中,勇敢而不安分的態度,也都是從事創造性工作所需要的。據悉醫學史,文學史專家在分析了羅伯特?舒曼的創作高峰后發現,其高峰大多處在輕躁狂的發作時期。盡管輕躁狂抑郁似乎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精神科專家表示:輕躁狂抑郁癥患者一生發病的過程中70%的時間處于抑郁狀態,還有一部分時間處于躁狂狀態,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會馬上轉相,發病的頻率也加快。導致疾病趨向于難治和慢性化,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即便是輕躁狂狀態,也要給予積極的治療。
王剛醫師介紹:“抑郁癥的危害不僅局限于患者的身體受到影響,更嚴重的是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學習能力,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等社會功能將受到很大的損害。”
享樂不能抑郁癥的特殊表現
“跑步,踢球是我的最愛,校園里留下我腳步最多的地方就是運動場和圖書館了,可是,不知從何時起,我在運動中漸漸得不到任何快樂,跑步,踢球的時間越來越多,卻只是在瘋狂揮灑汗水的舉動中獲取一種折磨自己的。別人看我沒有任何變化,然而自己心里卻很清楚,曾經的愛好變成一種凌遲。”北京某藝術院校的學生小鄭回憶起自己患抑郁癥的情況,“那種感覺就是生不如死。”抑郁診療科專家分析,這種癥狀是典型的享樂不能,屬于抑郁癥的表現癥狀之一。這種表現需要引起個人和醫生極大的重視,因為病人可能在外在情緒表現上沒有多大變化,以前懷有濃厚興趣的事物現在依然經常從事,但實際上卻在用這種活動來擺脫負面的情緒,沒有享樂感。基于此,有的抑郁癥醫生在診斷時會先詢問病人:最近興趣愛好,有沒有什么變化?還能不能在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享受到快樂的感覺?
抑郁癥其他的核心癥狀還包括:情感低落、興趣減退、精力不足、過度疲乏。另外,抑郁癥還有心理伴隨癥狀:如焦慮、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有內疚感。精神病性癥狀、認知扭曲、通常與抑郁心境相吻合、認知功能下降、聯想困難或者思考能力下降,反復出現消極觀念,或者有自殺,自傷行為,激越或遲滯等精神運動性。
消除病恥感明確病要明確醫
王剛醫師強調,抑郁癥是一種明確疾病,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心理問題,更不是一種疾病之前亞健康的狀態。抑郁癥跟感冒一樣都只是人類身上的一種病癥,只不過它的表現形式是在精神方面。抑郁癥并不是性格中存在的缺陷,更不是意志薄弱的表現,跟個人的意志品質、思想沒有關系,不要因此而懷有病恥感,恥于求醫問藥。一定要盡早咨詢精神專科醫生進行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同時,由于抑郁癥也是一種可能有很多軀體伴隨癥狀的全身性疾病,病癥常常被軀體的病痛所掩蓋,90%左右的抑郁癥患者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癥并及時就醫。相關資料統計表明,與抑郁癥的高發病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抑郁障礙患者從未就醫者高達62.9%,全國地市級以上綜合醫院對抑郁癥的識別率不足20%;在現有的抑郁癥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恰當的藥物治療。因此,大部分患有抑郁癥的病人得不到恰當的治療,部分患者或死于自殺或常反復
發作而留下殘疾。
另外,目前國內對精神疾病,精神病人,精神科從業人員還存在歧視現象。相關資料顯示,很多精神病本身就反映了這種歧視:例如精神分裂癥:在古希臘語里只是一個表示大腦功能障礙的詞匯,但在被翻譯的過程中被賦予了精神分裂這個帶有一定歧視意味的詞匯并在大眾腦海中根深蒂固。消除公眾歧視必須有一個過程,在西方社會由于精神科學發展較為成熟,發展歷史較長,對病人的歧視情況比較少。中國歧視狀況較為嚴重,不過近年來這種狀況也有明顯改變。王剛博士表示他從醫15年來感覺中國社會對抑郁癥的寬容度提升很多。現在社會醫療機構,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等對抑郁癥的關注度和對其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也有所提升。
去年11月,科技部將“重大精神疾病和行為障礙識別技術與干預措施研究”列為“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之一。據悉,安定醫院的馬辛院長領導的研究小組成功地申請到了該重大項目的課題之一:“抑郁癥早期診斷方法和標準化綜合治療模式研究”。
公眾也逐漸知道這種病在精神科醫生的診治下能治療,能治好。隨著公眾對疾病的了解和認知度的提高,就診率也相應提高。安定醫院在2006年2月開設了國內第一家抑郁癥治療中心,中心成立僅1個月,前來就診患者就達3000多人。據報道,20世紀80年代以前,安定醫院抑郁癥門診不到總門診量的1/10。如今,安定醫院門診病人中接近一半都患有抑郁癥。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安定醫院抑郁癥治療中心的病床經常人滿為患,許多病人住院之前要提前排隊。
誠然,醫生從技術角度來講能提高疾病治愈率,增強患者本人和社會的信心,但國家制定相關精神衛生法保護精神病人的權益消除歧視,也很重要。多管齊下才能為抑郁癥病人營造一個寬松舒適的診療環境。
尋醫治病找精神專科醫生為上策
關鍵詞:異位妊娠;腹腔鏡手術;生育功能
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著床于宮腔之外的一種婦產科急腹癥,其病情危急、變化快,如診斷、治療不及時,隨著孕囊的增長,可引發大出血,嚴重危及患者生命,既往臨床多采取開腹手術,雖可有效清除異位妊娠物,但其切口較大,易增加出血量,延緩術后恢復,且易引發諸多并發癥;近年來,腹腔鏡手術因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而受到廣大患者的認可[1-2]。本研究旨在探討傳統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在異位妊娠中的治療效果及對生育功能保留情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150例異位妊娠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成對照組(75例)與觀察組(75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5~36歲,平均(30.24±3.11)歲;未產婦32例,經產婦43例;停經6~12周,平均(9.24±1.27)周。觀察組年齡26~36歲,平均(30.41±3.08)歲;未產婦34例,經產婦41例;停經6~12周,平均(9.22±1.28)周。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術前B超檢查時未見宮腔內有孕囊,但盆腹腔可見積液、宮外可見包塊;②血、尿hCG檢測呈陽性;③均表現出陰道不規則出血,并伴隨不同程度的腹痛。排除標準:①其他婦科疾病;②精神異常,溝通障礙。
1.3方法
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麻醉后,于患者下腹部正中縱向切開,切口長度為6cm,根據妊娠部位、生育需求及身體情況,行相應術式(輸卵管保留術、輸卵管患側切除術)。觀察組行腹腔鏡手術,取截石位,抬高腳部30°,氣管插管麻醉起效后,選擇臍部作橫切口(1.0cm),建立CO2氣腹,選擇下腹兩側麥氏點各做一個穿刺孔,大小為5mm、10mm,Trocar穿刺后,將腹腔鏡置入,利用腹腔鏡仔細探查盆腹腔,將盆腹腔內積液、血塊吸除干凈,充分沖洗腹腔,查找異位妊娠物及出血點,根據患者生育功能保留需求及出血情況、病灶部位決定手術方式,①輸卵管切開取胚術:適用于有生育需求、輸卵管直徑<5cm、輸卵管壺腹部異位妊娠者。固定輸卵管,工具采用輸卵管鉗,病灶表面切開,取出妊娠物,電凝止血,以腸線間斷形式對切口進行縫合。②輸卵管患側切除術:適用于輸卵管破裂較大且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將患側輸卵管提起,于傘端采用單凝電極切開輸卵管系膜,切至輸卵管近宮角處,隨后將輸卵管剪除;③輸卵管妊娠物清除術:適應癥:輸卵管傘端妊娠,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牽起病灶,由輸卵管傘端擠出妊娠物,并徹底清除凝血,出血點以電凝止血,反復沖洗腹腔。④卵巢妊娠物清除術:適用于卵巢妊娠者,清除妊娠物后電凝止血。兩組均反復沖洗盆腔,仔細探查以免有妊娠物殘留于體內,保障清除效果,排空腹部CO2氣體,留置導尿管,縫合切口,術后給予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1.4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組臨床指標: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長、術后第一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留置導尿管時間、住院天數。②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盆腔炎性粘連、切口感染、腸梗阻等。③比較兩組生育功能保留情況,包括輸卵管保留率、輸卵管通暢率、再次宮內妊娠率。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指標
相比對照組,觀察組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長、導尿管留置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天數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并發癥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盆腔炎性粘連、腸梗阻、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總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807,P=0.008<0.05),見表2。
2.3生育功能
保留觀察組輸卵管保留率、輸卵管通暢率、再次宮內妊娠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摘 要】:目的:觀察升麻葛根湯加味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對26例患者采用升麻葛根湯加味內服,6天為1療程,一般治療3個療程。結果:26例患者均痊愈,總有效率為100%。結論:升麻葛根湯加味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顯著,療程短,是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帶狀皰疹 后遺神經痛 升麻葛根湯加味、
【中圖分類號】R752.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3(上)-0103-02
Treatment of Zona Sequela Neurodynia by ShengMaGeGen Tang:A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26 Cases
Dong De-cui,RenMin hospital in HaiYang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hengMaGeGen Tang for zona sequela neurodynia. Methods:26 cases of zona sequela neurodynia were treated by ShengMaGeGen Tang, 6 days constituted a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was continued for 3 courses. Results:26 cases were all cur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ing 100%. Conclusion:ShengMaGeGen Tang possesses a great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or zona sequela neurodynia, and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s short. It'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zona sequela neurodynia.
Key words:The zona; The sequela neurodynia; ShengMaGeGen Tang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是指在帶狀皰疹消退后,患部長時間遺留的疼痛,多見于老年患者和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該病多侵犯肋間神經、三叉神經分布區、頸叢神經等。疼痛大多呈灼痛、刺痛、脹痛等。病程可持續數月或更久。近年來,筆者運用升麻葛根湯加味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診斷標準:患者經皮膚科診斷為帶狀皰疹,經治療后,皰疹消退,但患部遺留頑固性神經痛。
1.2 一般資料:本組共26例,均系本院門診病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齡33~50歲8例,51~60歲12例,61~75歲6例。
2 治療方法
2.1 以升麻葛根湯加味治療。處方:升麻10g,葛根20g,白芍30g,甘草10g,紫草30g。氣虛重的酌加黃芪30g,陰虛重者酌加生地30g,血虛重者加當歸10g、雞血藤30g,口苦者加龍膽草10g、柴胡10g,水煎服,每天1劑,分3次服。6天為1療程,一般治療3療程。
3 治療結果:26例均痊愈(患部瘙癢及后遺神經痛完全消失),其中1療程內痊愈者3例(11.5%),2療程內痊愈者16例
(61.5%),3療程痊愈者7例(26.9%)。
4 病案舉例
劉某,女,60歲,2003年7月15日初診,3個月前右側脅肋部皮膚出現許多皰疹,小水皰沿皮神經分布呈帶狀排列,局部灼熱刺痛,經當地醫院皮膚科診斷為帶狀皰疹,經西藥治療后,7天皰疹消退,但患部仍灼熱刺痛,其間經中西醫治療無效。診見:患者痛苦面容,右脅肋有排列成帶狀的色素脫失斑,拒觸摸,舌紅,口干,脈弦數。證屬:余毒未盡,氣陰不足,氣血瘀滯。治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益氣養陰,解肌,通絡止痛。處方:升麻10g,葛根20g,白芍30g,甘草10g,紫草30g,水煎服,每天1劑,分3次服用。藥進6劑后,疼痛明顯減輕,效不更方,繼服6劑后,隨訪諸癥盡消。
5 討論
帶狀皰疹的病因是熱、濕、毒三種病邪所造成的,經過適當治療后,皰疹消退,但熱毒未清,濕熱未盡而滯留肌膚,則遺痛不止。其次,患者多為老年,臟腑之氣已衰,帶狀皰疹屬熱病,熱毒最易損傷陰血,長期熱郁,陰津漸耗,導致陰虛血少,肌膚失養,造成“不榮則痛”。此外,老年患者或長期慢性病患者,臟腑氣衰,肝的疏泄功能亦減,本病素體肝火旺盛,復感濕熱毒邪,阻滯肝經,蘊結肌膚,雖經治療,肝經濕熱已除,所引起的肝氣郁結,更易導致血瘀,造成氣血凝滯,“不通則痛”。總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多由于熱毒郁火未凈,氣陰不足,肝郁氣滯三種原因所造成的局部氣血凝滯,痹阻經絡,以致經絡攣急而引起的“不通則痛”和局部肌膚失養所致的“不榮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