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1 17:34:5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養豬市場研究,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豬場飼養;管理措施;疫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54
引言
我國的經濟在不斷的發展,人民的收入也在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高的生活水平,這主要體現在人們對物質資料質量的要求上。然而,最近幾年我國發生了多起肉類食物變質的安全事件,這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基本權益,還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這就要求國家的相關部門,在進行豬肉的智聯檢測時要更加的仔細嚴格,豬場飼養的管理問題以及疫病防治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1 豬場飼養管理的現狀
1.1 沒有較好的飼養水平
在進行豬場飼養時,沒有合理的考慮豬的居住場地,環境以及各種溫度等。通過調查研究,得知豬要健康的生長,就要保證飲水的干凈和空氣質量。從飲水來看,一些養殖人員急切的追求經濟利益,給豬飲用一些加了營養物質的水,雖然這能夠讓豬的生長速度加快,但是也有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的物質,會嚴重的影響豬的健康。再來看豬舍的空氣和環境,長期處于污濁的空氣中,豬的體內會積累一些有害物質,有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或者是發炎的情況。如果不及時清理豬舍,時間一長豬就可能感染各種疾病。
1.2 沒有科學的衛生防疫
在進行生豬養殖的過程中,時常會有一些外來的人來觀察,這些人自身有可能就攜帶了病原體。但是通常情況下,飼養人員不會注意對這些問題的管理,當豬出現疾病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具體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飼養人員他們自己也有可能在別的地方感染了病原體,再給豬進行喂食的過程中,自然會傳染。有很多疾病是任何牲畜都會患的,這就要求飼養人員注意消毒殺菌。
2 豬場飼養疫病防治措施
2.1 制定標準的生產指標
進行規模化的生豬養殖時,每一條生產線都是有嚴格的組織的,不同的部門和車間員工在進行工作的時候并不是直接分開,都是緊密的聯系起來的,所以不可能說是將所有的程序都讓一個人來進行。每一個生產線的工作都不一樣,但是都會有專人負責,對員工制定獎罰指標,按照生產指標為員工發工資,也就是說將養殖任務進行明確的劃分,每一個人進行一項工作,具體工作可以分工進行,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完成。出現問題的時候,責任到個人。提高飼養人員的知識水平,確保安全高效的生產。
2.2 加強疫病防治的力度
生豬養殖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染上各種疾病,大多都是傳染性疾病以及寄生蟲病。如果有一條豬染上了疾病,隨之就會出現大批的豬患病,因此,在養殖的時候最主要的就是解決生豬患病問題。必須做好預防工作,一些豬很容易會患的疾病,要預先進行藥物防治。還有如果發現有豬感染了病原,一定要和其他的豬隔離,再對所有的豬進行仔細的檢查,以免更多的豬患病。在具體的治療的時候,還應該綜合考慮內外部因素,搞清楚患病的原因,對疾病進行有效的控制。
2.3 夏季要及時通風
夏天天氣炎熱,空氣不容易流通,是生豬最容易患病的季節,而且通常在這個時候豬就要開始配種。如果飼養人員不及時的做好豬舍的通風工作,為豬舍降溫,生豬就有可能患病,同時還會影響住的生產和繁殖,最終導致養殖效益下降。所以,在夏季可以用抽風扇給豬舍進行降溫,還可以在豬舍的上方開窗戶,使空氣更好的流通。總之,在夏季一定要保證豬舍的空氣暢通,具有舒適的生存空間,只有這樣才能防止生豬患病,還可以保證豬的生產繁殖質量,進而提高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
3 發生疫病的處理方式
如果飼養人員發現豬場有感染病,或者是感覺有可能會出現病原體,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找出病原體,進行隔離。然后及時的檢查診斷,當不能準確地找出病因或者是檢查不出疾病r,要找更加專業的人員進行檢查。一旦檢查結果顯示為傳染病,要馬上將豬場封鎖起來,進行大規模的消毒殺菌。
4 結語
在進行規模化的生豬養殖時,養殖人員必須要注意標本兼治的養殖原則,要是養殖逐漸規范化,對其進行科學的管理,使生產出來的豬肉更加健康。除此之外,要再接源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生豬養殖,保護環境,只有這樣養殖行業才能既保證經濟效益,又體現社會效益和保護生態環境。要確保生產的豬肉符合品質標準,在將康和安全的前提下使生豬養殖也健康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軍民,李秋菊.我國生豬適宜養殖模式的探討[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8(06).
[2]沈亞菊.夏季豬場的防暑降溫措施[J].浙江畜牧獸醫,2011,36(2):6.
【關鍵詞】太陽能構件;適配性;調研
1.太陽能電池板與建筑屋頂適配性設計的特點
太陽能電池板是由太陽能電池組件組合而成的。太陽能電池板在建筑屋頂設計一體化的應用上比太陽能集熱器優勢更大。
首先,太陽能電池板重量輕、厚度薄、建材化的太陽能電池板對屋頂的荷載小。因此,在屋頂上預先預埋支架便能有效的將太陽能電池板成功的安裝。
其次,太陽能電池板是由很多個片狀形式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組合而成,其在工程項目應用中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靈活定制。
最后,太陽能電池片根據制作材料不同,其力學性能、電學性能和顏色均有變化。比如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片多個組合而成的太陽能電池板表現出來的顏色為綠色、藍色、金色和紅色等多種顏色,可根據建筑各自的性質適當選擇,以豐富屋面的色彩,本試點工程選擇藍色太陽能電池板。
2.太陽能電池板與建筑屋頂適配性設計的形式
理想的太陽能光伏屋頂系統首先必須具有防風避雨以及審美的功能,這表明它應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能較容易與其它建筑屋結構設計合成一體,保證建筑自身必須的防水,與普通瓦的成本接近并同樣具有持久性能。
第二,太陽能光伏系統與普通建筑屋頂安裝做法相同或接近,同時必須符合建筑標準規范。
第三,理想的太陽能光伏系統可以由傳統的建筑屋面安裝工完成。
第四,太陽能光伏系統線路連接必須符合相關規范,避免由于電線、接線盒以及安全性不同而導致的系統復雜化。
第五,太陽能光伏系統留有簡便的維修空間。
太陽能電池板與住宅屋頂設計一體化的形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在坡屋頂建筑的屋面結構上附加太陽能電池板的支架,保證其與屋面之間保持一定的架空層,架空層不小于100mm,這樣有利于太陽能電池板背面的降溫和通風。合理選擇太陽能電池板的形式、功率和顏色,在坡屋頂協調布置,使建筑整體具有美觀性。
第二,太陽能電池板安裝于整個坡屋面的南向、西向和東向坡面,其節省和替代了普通瓦的安裝,每組太陽能電池板之間用鋁合金框與屋面結構固定,太陽能電池板之間用黑色塑料密封,起防水作用,保證該屋頂太陽能光伏系統有25年的壽命。
第三,建材化屋面太陽能光伏瓦,其外觀形狀、安裝形式與普通屋面瓦相似。例如:Star Unity AG生產的陽光瓦(Sunny Tile),瓦片長440mm,寬260mm,厚35mm。1m2的屋面需要13塊陽光瓦,每塊重量約為1kg。
3.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52.25kW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調研
筆者在論文創作期間對吉林省長春市當地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做了調研,該項目位于長春市朝陽區修正路與震宇街交匯南200米,地理位置為北緯43.825°,東經125.295°,項目設計單位是中電電氣光伏電站事業部,該光伏發電項目的發電系統采用用戶側并網發電系統技術方案,該項目的總裝機容量52.25kW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太陽能電池板順支架平面安裝。光伏發電站的優點是無污染、建設周期短、維護簡單、能源質量高、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和不受太陽能資源分布地域性的限制。
通過國際通用衛星數據庫得到以下氣象信息,該項目采用的太陽能電池板的規格是1640mm*990mm*40mm,最大額定功率P為250W,選用了陽極氧化的抗腐蝕的鋁合金材質邊框作為剛性支撐,傾角為30°,每塊太陽能電池板由60個規格為156mm*156mm的太陽能電池片組成,把電流和電壓都很小的單片太陽能電池片經過串聯獲得高電壓,再經過并聯獲得高電流,把它們封裝在一個鋁合金邊框上,上面依次安裝光伏鋼化玻璃,封裝EVA,太陽能電池片背面的背板、充入氮氣、密封,整體稱為太陽能電池組件,俗稱太陽能電池板,接著通過二極管(防止電流回輸)輸出,當太陽能電池板局部產生熱斑現象的時候,二極管將工作,讓主電流不再從有熱斑的太陽能電池片上通過,從而限制太陽能電池板發熱和性能損失,再通過逆變器將光伏產品在光照情況下產生的直流電能轉變為日常能使用的交流電,將交流電儲存在光伏配電柜里,供日常使用或賣到公用電網。該項目屋頂總計有200塊太陽能電池板,板與板間隔20mm,經板底接線盒串連共同發電,其中單晶硅太陽能電池板共計90塊,每塊單晶硅太陽能電池板功率為275W,型號為275W-60M,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共計110塊,每塊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功率為250W,型號為250W-60P,經技術人員計算,其日平均發電量1kWh,即1度電,國家補助為0.14元/kWh,并網賣電價格為0.88元/kWh,按市場價格每4元/瓦的價格,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約為1000元/塊,太陽能電池板標準條件發電為25℃,可承受的最低溫度為零下50℃,屋頂每天的總發電量最大為350kWh,年平均每天的總發電量為200kWh。
4.結語
綜合長春海外學人創業園住宅試點工程的地理位置,建筑設計狀況等因素,筆者采用嵌入式瓦屋面光伏電池與坡屋面的結合應用方案,屋面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發電,為住戶日常所需的電視、電燈、空調等供給電力,多余的電用太陽能蓄電池儲存,或者余電上網,到公共電網賣掉,與建筑一體化的太陽能熱水方面,住宅采用集中集電,分戶供水的綜合系統,綜合住戶的電熱水器,因為考慮到電熱水器儲熱水水量有局限性,為保證住戶突然的熱水需求以及維修管理簡單方便,因此在住宅屋頂為每為住戶設置獨立的儲熱水箱,綜合試點工程分析了工程最佳適配的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系統,同時調研了長春當地屋頂安裝的太陽能工程,獲得了長春地區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的具體發電數據,經濟效益,為當地太陽能建筑設計提供數據參考。
參考文獻:
[1]鄧曉敏,沈輝.屋頂計劃催生光伏瓦.太陽能,2005年.第六期:24-25.
[2]Maria Cristina Munari Probst, Christian Roecker. Towards an improved architectural quality of building integrated solar thermal systems(BIST). Solar Energy, 2007(81): 1104-1116.
[3]王穎,王智宇.嚴寒地區居住類建筑節能75%的關鍵技術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2:65-67+108.
作者簡介:
[關鍵詞] 腸內營養輸注;ICU重癥病人;營養耐受情況
[中圖分類號] R4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8(c)-0082-03
Effect of Different Enteral Nutrition Infusion on Nutritional Tolerance of ICU Patients
ZHENG Wen-bo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he First Hospital of Quanzhou, Fujian,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36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nteral nutrition infusion for ICU patients with severe nutritional situation of toleranc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240 cases require par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in critically ill ICU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May 2013 to May 2015 admitted ,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different indications for catheteriza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1 group were pumped into the nasal feeding pump intermittent 24 h, A2 group with nasal feeding pump pumped continuous 24 h; B1 group uses a nasal feeding pump intermittently 24 h pumped, B2 group It uses a nasal feeding pump pumped continuous 24 h. Results A1 group, A2 group, B1 group, B2 group of ICU patients with severe total protein values of serum rear tube feeding were (54.97 ± 5.30), (53.77 ± 5.33), (56.10 ± 4.53),(54.27±4.76)g/L,APACHE-Ⅱ scores were (20.53 ± 3.48)point, (20.17 ± 3.35)point, (20.10 ± 2.82)point, (19.13 ± 1.83)point, each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A1, before and after the B1 group therapy serum total protei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 Enteral nutrition infusion; ICU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Nutrition tolerance
根據臨床治療過程分析可得,ICU重癥病人臨床治療難點在于營養治療方面,對此必須根據病人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營養支持療法。為了有效促進患者身體修復,提高患者生存率,該文方便選取該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40例ICU重癥病人為研究對象,具體探討不同腸內營養輸注方式對ICU重癥病人營養耐受情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240例需要經胃腸道營養支持的ICU重癥病人,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14例,根據病情、不同置管適應癥對患者加以分組,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1.2.1 分組 根據病情、不同置管適應癥將患者分為兩組:A組采用的是鼻胃管喂養、B組采用的是鼻空腸管喂養。通過隨機分配的方式將A組患者分為兩組:A1組采用的是鼻飼泵間斷 24 h泵入(持續泵入1.5 h、間隔2.5 h),A2組采用的是鼻飼泵持續24 h泵入;B組患者分為兩組:B1組采用的是鼻飼泵間斷 24 h泵入,B2組采用的是鼻飼泵持續24 h泵入。每組均喂養7 d。
1.2.2 置管及喂養 置管:①鼻胃管置管由PAHSCO公司生產,胃管由鼻腔進入,插管深度應以鼻尖至劍突長度為準。②鼻空腸管為Corpak空腸管。喂養:腸內營養第一天輸注500 mL的5%GS 溶液,A1、B1組袋鼠營養泵采取間斷24 h泵入的方式,A2、B2組袋鼠營養泵采取24 h均勻泵入的方式。
1.2.3 標本采集 采集2~3 mL的肘前靜脈血,并置于血清分離膠真空采血管中,送至生化檢驗室進行檢測。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后需分別測定營養指標;②APACHEⅡ評分,APACHEⅡ評分超過20′,表示病情嚴重;③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取(x±s)表示,對比采用t檢驗,兩樣本t檢驗中使用F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血清總蛋白、APACHE-Ⅱ評分情況
置管喂養后4組ICU重癥病人血清總蛋白、APACHE-Ⅱ評分情況見表3。
通過方差統計可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置管喂養前后ICU重癥病人血清總蛋白變化情況
置管喂養前后4組ICU重癥病人血清總蛋白變化情況見表4。
根據數據對比分析可知,A1與B1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置管喂養前后ICU重癥病人APACHE-Ⅱ評分變化情況
置管喂養前后4組ICU重癥病人APACHE-Ⅱ評分變化情況見表5。
根據數據對比分析可知,4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4 置管喂養后ICU重癥病人并發癥發生情況
置管喂養后4組ICU重癥病人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6。
根據數據對比分析可知,4組不同置管喂養方式下,ICU重癥病人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鄭顯平[5]等對60例腸內營養患者的研究顯示,采用間歇泵入營養方式可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提高血清白蛋白濃度、血清前白蛋白濃度、血清總蛋白濃度效果顯著優于持續輸注營養方式。該研究顯示,A1組、A2組、B1組、B2組ICU重癥病人置管喂養后血清總蛋白值分別為(54.97±5.30)、(53.77±5.33)、(56.10±4.53)、(54.27±4.76)g/L,APACHE-Ⅱ評分分別為(20.53±3.48)分、(20.17±3.35)分、(20.10±2.82)分、(19.13±1.83)分,各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通過配對t檢驗,A1、A2組置管喂養前后的血清總蛋白差異顯著,P0.05,因此該研究中未見不同輸注方式與并發癥的發生相關聯。
一項meta[6]分析顯示,腸內營養組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率明顯低于腸外營養組[RR =0.30,95% CI(0.19- 0.48)],腸內營養組的死亡率明顯低于腸外營養組[RR=0.41,95%CI(0.25-0.68)],對危重患者進行早期腸內營養治療更有利于病情好轉。該研究顯示,置管喂養后4組ICU重癥病人APACHEⅡ評分情況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次研究中,不同泵注方式患者病情好轉與營養療效并不相符,可見不同管飼方式與不同輸注方式的結合,對患者的營養支持效果不同,在臨床治療中,應合理選擇適合患者的營養治療方式。該次研究中ICU患者并發癥發生較少、各指標的營養效果較好可能與營養泵營養液泵入方式有關。
大量研究表明,營養泵泵入比傳統的重力滴注法營養效果更好[7-8]。營養泵能夠精確控制營養液的輸注,保證營養液的濃度以及輸注速度,有效的代替人力給予患者良好的營養支持。該次研究中ICU患者并發癥發生較少、各指標的營養效果較好可能與營養泵營養液泵入方式有關。
總之,ICU重癥病人病因多樣,病人消化系統情況也存在較大差異,臨床必須根據病人的實際病情采取合適的管飼營養方式。
[參考文獻]
[1] 過群,高偉,張家留,等.不同營養支持方式對重型顱腦損傷病人預后的影響[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4,21(4):226-227.
[2] 趙曉輝,洪明,路曉欽,等.經皮內鏡下胃造口管及鼻飼管在克羅恩病腸內營養支持中的療效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7):124-126.
[3] 胡劍華,陳博.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ICU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6):54-56.
[4] 鄒劍峰,劉于紅,單毅,等.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機械通氣患者的輔助治療作用[J].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14,22(1):34-37.
[5] 鄭顯平.ICU機械通氣患者腸內營養不同管飼方式的比較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0.
[6] 范春梅.腸內營養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療效觀察的meta分析[D].延安:延安大學,2013.
[7] 牟丹,鄧艷瓊,黃淑儀,等.間歇泵入鼻飼法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腸內營養中的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5,21(5):722-724.
【關鍵詞】長株潭經濟一體化 商務英語 人才培養模式
一、引言
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建設的核心是調整長株潭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成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長株潭地區的貿易產業群、重工機械產業群、汽車工業產業群、IT 制造業和網絡信息產品產業集群大多是外向型的涉外企業,需要既懂英語語言知識又能操作外貿業務流程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在實訓實習方面,長株潭地區的企業單位為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具有地域特點的合作空間。長株潭地區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可根據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訓要求及特點,在校內模擬實訓及外派學生到企業實訓兩條線結合,讓受訓學生能切身體會具體各位的工作要求與職責,將商務英語實訓與具體崗位技能要求有機結合,讓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時很快適應用人單位對崗位能力與技能的要求,縮短職業適應期,從而實現專業培養與市場需求無縫鏈接。
二、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的數據分析、畢業生的問卷調查、走訪長株潭地區相關企業和進行商務與外貿行業交流,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總結如下:
1.商務英語專業定位模糊,專業特色不夠鮮明,往往與國際貿易、國際商務、旅游管理、涉外文秘等專業界限模糊,造成商務英語專業教師和學生對專業培養目標把握不準,專業思想不確定,從而給專業教學和實訓帶來困難。
2.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重理論輕實踐,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往往帶有濃重的英語專業本科學科課程設置的痕跡,以培養學生語言理論知識和能力為主,教學內容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實訓教學力度不夠,專業特色不明顯。
3.師資隊伍實踐教學能力薄弱,高端技能型商務英語專業人才要求教師具有實際操作能力。但商務英語專業教師中來自企業一線的數量不多,在職教師在企業鍛煉的機會少且不深入,導致教師的實踐能力偏弱。因此,在實訓項目設計和專業技能指導等方面缺乏系統性和實用性的教學經驗,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要求。
4.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匱乏,商務英語專業受到學科體系發展的限制,其培養模式還未能實質性地轉變到高職特色“工學結合”模式。課程體系的創新、教學模式的改革還未能給校內實訓室的建設以及功能的開發帶來變革。此外,校企合作缺乏機制保障導致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缺乏經驗和支持,校企合作仍在探索之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難成規模。
三、人才培養模式三要素
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首先要把握人才培養三要素。(Who:培養什么人、How:怎樣培養、What:培養什么)。
1.人才定位問題,即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要根據長株潭地區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設置課程體系,既要體現區域經濟發展特色又要與區域經濟結構和產業模式相適應,面向區域涉外的機構、企業、個人來培養具有較強英語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養方式問題,“工學結合”、“訂單式培養”是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建設需要我們“以就業為導向”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模式改革;“以任務驅動”,為核心推進項目課程改革;實施“雙證書”制度,大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才是解決人才培養方式問題。
3.解決培養什么的問題。在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建設的大背景下,商務英語專業必須以長株潭區域就業崗位群為導向,在專業建設、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習實訓等改革方面進行探索,形成符合長株潭地區經濟發展鮮明的專業特色。具體來說要實現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與長株潭經濟發展五個對接:即崗位群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內容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對接。
四、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1.人才培養目標。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立足湖南,服務長株潭區域經濟發展,面向全國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熟悉國際貿易等行業中外貿易業務員、外貿單證員和商務助理等崗位群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業務流程,具備一定的外貿知識和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并能夠熟練使用現代辦公設備,具有較強“英語應用能力、外貿業務能力、涉外活動能力、辦公能力和服務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教學和實習實訓體系。依據長株潭區域經濟的特點,商務英語專業要突出“商英結合、商學結合”的辦學理念,實現 區域化“零距離”就業。深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訂單式培養;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 的職業教育辦學定位,以“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為主體,依托湖南省外貿行業、湖南省培訓行業聯盟和湖南省翻譯協會,依據外貿業務員、外貿單證員、商務助理等職業崗位標準,重構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體系,制定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打造項目教學、工學交替、職業考證、技能競賽、社會服務、頂崗實習等為載體的實訓教學體系;深化專業教學改革,構建由“課證融合”“課賽融合”“項目教學”組成的商務英語“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實現專業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要求之間的深度融合,優化畢業和就業質量,培養符合長株潭經濟建設的商務英語一線技能型人才。
理論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建立以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不僅要積極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并參與專業建設的全過程,與專業教師一起共同制訂適應長株潭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崗、證、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長株潭區域人才需求為導向,采用“英語+商務+技能”的立體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以英語應用為平臺,將英語學習貫穿全過程,注重商務實踐環節,強化商務操作訓練,貫通教學、實習、實訓三個環節,融合英語交際和商務業務兩項技能。具體來說,商務英語專業要建立以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綜合素質課程三個版塊的課程體系,突出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把專業課程設置與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認證考試有機結合起來,把專業課程建設與職業和工作過程結合起來,同時根據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的不同階段和要求,開設相應的人文素質選修課程,以拓寬學生知識面和專業視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
實習實訓過程中,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辦學機制,通過企事業單位的參與合作,準確把握長株潭區域人才市場對商務英語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如外貿業務員、外貿單證員和商務助理等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結構的需要。在商務英語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共同制訂以職業崗位為導向的商務英語專業實習實訓人才培養模式。具體來說,要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實習實訓組織形式,讓學生在“校內模擬仿真實訓和校外頂崗實習”模式的培養下,從英語中學習商務,從商務中體會英語應用,從理論走向實踐,體驗職業技能。專職教師和企事業單位的外聘教師在指導學生校內外實習實訓的過程中,要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項目驅動、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按照工作流程設計教學任務,編排訓練項目,使學生的主要技能能夠在循環實習實踐中得到強化和提升,從而達到良好的實習實訓效果,使學生的專業知識迅速地轉化為職業能力。
3.課程設置。課程設置要以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商務英語為主體,以商務溝通能力和商務操作能力培養為重點,構建知識和技能的有機整體,形成專業課程模塊、知識與技能模塊、理論與實踐模塊的有機結合。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的設置可以分為三大模塊:英語語言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包括語音、視聽說、綜合英語、商務閱讀等。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模塊:包括商務英語寫作、商務英語閱讀、商務英語翻譯、商務英語口語等。商貿專業課程模塊:包括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商務談判、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等。課程設置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包括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和課程結構體系。傳統的“英語專業+商貿專業”的課程設置不能很好滿足社會對商務英語人才的要求,也不能體現商務英語的專業特色。商務英語課程的設置應該把商務與英語有機結合起來,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國際商務活動操作能力,在設置課程時應該刪減-些重復或是交叉以及內容滯后的教學內容。
4.職業資格證書。為符合長株潭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需要,湖南省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要實行“雙證書”制度,實現以職業資格證書為突破口,推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將行業和企業資格證書融入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建議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校期間能夠獲取以下證書:全國國際商務英語培訓認證考試證書(一級)、湖南省計算機一級證書、普通話二乙及以上證書、全國外貿業務員證書或全國國際商務單證員證書。
5.師資隊伍建設。商務英語教師專業化是解決商務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根本途徑。當前商務英語教師專業化理論研究還停留在介紹國外相關理論的表象上,實踐研究也徘徊于經驗介紹等萌芽狀態。只有培養專業教師扎實的英語學科和商務學科知識、多元化的英語教學方法、系統的商務領域知識和一定的商務實踐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商務英語教師的理論素養和職業能力。首先要明確專業教師自身的英語專業素質和商務專業素質、掌握相關的商務實踐技能,并能夠運用自身的商務實踐能力和商務實踐經驗來指導學生進行商務實踐。其次,健全商務英語教師專業化培養體系。宏觀層面上,教育主管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要求本科院校對高職商務英語教師進行系統的商務學科知識和商務英語教學法的培訓,也可制定計劃安排高職商務英語教師在國內外商務培訓機構進修。中觀層面上,高職院校要積極展開校企和校際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微觀上來說,商務英語教師要具有專業教師發展意識,即多維度的立體化吸收商務英語專業學科知識。此外,商務英語專業理論課教師要積極主動的承擔實踐教學和實習指導工作,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鍛煉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五、結語
根據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建設的總體特點和對省內相關行業企業的調查,以長株潭區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具有較強英語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商務英語人才為目標,根據對學生就業崗位職業能力的分析,按照工作任務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和實習實訓體系,推進商務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有利于實現長株潭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商務英語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曹深艷.高等職業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研究[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6).
[2]向俊峰.高職商務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D].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11).
論文關鍵詞: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與科研互動 創新課程體系 發電廠電氣主系統
論文摘要:針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與創新,提出了“以創新教育與科學研究貫穿干教學全過程”為主線,創建了以“教學、科研、實踐”三結合的課程教學創新模式,構建了“同類合并、相對腳、教學內容與當前專業最新技術相結合”的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理念與思路,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目的。
教育教學改革涵蓋了學科專業建設、專業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等各個方面,只有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才能不斷完善高等教育的目的,從而達到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而作為工作在第一線的工科教師,尤其對剛提升為本科院校的中青年教師,如何把自己所教的課程不斷地改革完善,怎樣“以教學促科研、搞好科研為教學”則是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
本文針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發電廠電氣主系統》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與實踐,提出了“以創新教育與科學研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為主線,創建了“教學、科研、實踐”三結合的課程教學創新模式,構建了“同類合并、相對集中、教學內容與當前專業最新技術相結合”的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理念與思路,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合理地解決了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繁、多、雜與教學時數偏少以及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交叉與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之間的矛盾。
一堅持“教學、科研、實踐三結合”的思路來構建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要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科研水平的提高是關鍵。沒有科研的支撐,就沒有創新型教學,科研可以保證創新型教師的培養,只有創新之師才能造就創新之生。作為剛提升為本科的地方性院校來說,科研水平相對滯后,相當一部分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由于教學任務重,難以找到自己的研究課題和研究方向。作者通過幾年的努力實踐和探索,總結出以下三條經驗,以供商榷。
一是要堅持創新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實現教學科研互動。在教學中搞科研,深入鉆研每一個知識點的內涵,面向生產實際和專業前沿發現問題,尋找課題,以挖掘創新潛能和發現所要解決的問題;搞好科研促教學,將在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及科研論文中的主要論點引入課堂教學和指導學生畢業設計(論文)中,以此啟發學生獨立思維與專業思維,努力形成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
二是堅持科學研究與創新實踐教學相結合。結合電力行業特征,采用技能訓練資格認定和校企互動方式,使學生學習知識與社會需求直接掛鉤,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了就業機會;同時,教師、學生深入企業,發現問題,找到研究問題的切入點,師生共同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企業,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和關鍵技術問題,產生經濟效益,形成教學、科研、實踐良性循環。
三是堅持創新實踐教學與專業技術發展相結合。根據專業建設的需要,結合學科發展前沿,將實驗室建設成集實驗、實習、新產品開發與設計及科學研究于一體的多功能實踐教學平臺,實現了工程素質訓練、科學研究試驗與專業技術進步的有機結合。
二以“同類合并、相對集中、教學內容與當前專業最新技術相結合”原則來優化教學內容,創新課程教學體系
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存在教學內容多、繁、雜與教學時數偏少以及學科專業技術發展快與教材更新慢的矛盾,要達到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必須首先要對所授課程的教學目的和知識點的內涵十分明確,根據專業特征,結合學科專業發展方向和行業發展最新技術,優化整合教學內容。
“同類合并、相對集中、教學內容與當前專業最新技術相結合”的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理念就是指將原分散在各個章節屬同一類或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重組,刪除過時的舊內容,增加學科專業當前的最新技術、發展動態、研究熱點等內容,在內容編排上按照“基本原理與方法——應用技能——當前研究動態”的層層誘導遞進式順序來編寫,使重組后的課程教學內容與知識結構更加科學合理、先進實用。
《發電廠電氣主系統》是一門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實踐性、綜合性強,面向工程,與其它專業技術基礎課、專業課聯系非常緊密相互交叉的主干專業課。根據上述特點和要求,對
三實施“三個模塊”,采用“全程案例貫穿式”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個模塊”是指將課程的整個教學內容劃分為重要內容、一般內容和自學內容三個模塊。重要內容(主要是指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應用技能)在課堂上精心講解,并通過課外作業、專題研究、實驗等其他環節的訓練得到鞏固和提高;一般內容(主要是指新技術、新產品應用介紹等)則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進行展示、介紹;自學內容(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進行個性化教育)則通過設問、質疑、寫讀書筆記、小論文的形式得到訓練。
“全程案例貫穿式”教學法是指根據課程特點與專業特征精心選擇或設計一個規模大、有代表性、有實用價值,并且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典型案例,通過案例引導學生進入課程,隨著課程教學的展開,讓學生一步步深入到案例中,學到案例中相關的知識,隨著課程教學的結束,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把案例中的相關問題一一得到解決。
本課程選擇推出“一個火力發電廠電氣部分的設計”為全程教學案例,圍繞該案例,實施“三個模塊”,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展開一個個知識點,最終完成整個課程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