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1 09:58:2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網絡輿情的監管,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一、背景綜述
輿情也即輿論,西方用“Public Opinion”表示,是指公眾關于現實社會以及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強烈程度和持續性,對社會發展及有關事態的進程產生影響,其中混雜著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分析網絡輿情的產生條件并著手處理它就是本文的主題。
蛙鳴博弈是有限理性博弈的一種特殊模型。在青蛙季節的活動環境里,雄蛙的鳴叫是吸引注意,獲得繁衍機會的重要手段。實驗表明,兩只都不鳴叫的雄蛙獲得的繁衍機會各為50%,而一只雄蛙鳴叫另一只不鳴時,前者獲得繁衍的概率上升到0.6,即鳴叫對于雄蛙來說并不總是好的“競爭策略”,這里面包含著很大的成本代價和風險。鳴叫的雄蛙更容易被它們的天敵發現,有喪命的危險。其次是蛙鳴會消耗掉自身寶貴的能量,在氣溫較低的地區是致命的。此外,雄蛙在鳴叫問題上也有“搭便車”現象,不鳴叫的雄蛙往往會從其他雄蛙的鳴叫中得益,獲得繁衍機會而不需要承擔成本代價。因此,青蛙需要選擇鳴叫還是不鳴叫,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模型我們稍加改變,可以用在網民中間,來分析具體輿情傳播的內部條件。
二、模型構建
我們把“蛙”換成“網民”,“鳴叫”換為“轉發”,即傳播自己所看到的消息,我們不知道這個消息是非法的謠言還是真實的情況,因此就用中性詞“轉發”來定義它。其中網民我們設置為有一定理性的自然人,在見到別人轉發給他的信息后有兩個選擇,即轉發和不轉發。如果轉發了,就有可能面臨一些道德或法律上的風險,因為他不是完全理性的,往往不能鑒別消息的真偽,因此可能因為傳播謠言受到處罰,即政府監管對他產生的決策成本z。由于他轉發了這條消息,所以他應該傾向于消息所表達的觀點,那么他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或實際的利益(比如進行市場營銷公關、打擊對手信譽等活動),即是他的得益u。根據蛙鳴博弈的思想作出得益矩陣,如圖1所示:
對于網絡輿情的傳播,很大一部分是由領頭人(如大V)帶動的,那么研究輿情內部的產生我們可以微縮化為兩名網民之間的博弈。設某部分群體有兩名活躍的網民,他們獲得消息的源頭是一樣的(生活模型的模擬)他們都喜歡分享自己在網上的見聞,并且擁有相當多的粉絲,那么就可能通過散播消息來獲得正當或不正當的利益。面對一個網絡輿情(不討論兩名網民怎樣得知還是始作俑者),當網民1沒有轉發時,網民2亦沒有轉發,此時消息在兩個人與其他人之間傳遞中斷,沒有造成影響,兩人得益的機會為0;當只有一方轉發了消息時,只會造成一定輿論上的影響,此時轉發人可以收獲利益,設其心理與物質期望為m,此時面臨政府監管(轉發成本)z的威脅,因此最終得益為m-z,而沒有轉發的一方不必面臨政府監管的威脅,同時也享受到轉發人傳播消息的一部分效用(同群體中的關注度提高)等,按照按勞分配的原則,這個得益為n很小,但是設m>n>0,即得益比兩個人都不轉發要好。兩個人都轉發的時候,各自受到政府機構監管的成本z,此時由于消息的擴散性,取得的總效益為2P,即每個人取得的收益為P-z。
該博弈的納什均衡取決于其中P、m、n、z的具體水平。
此博弈存在一個混合策略的納什均衡,兩人都以一定概率隨即決定是否轉發消息。這種情況比較常見,輿論有一定的傳播但不會迅速爆發成洪流態勢。
三、該博弈的復制動態和進化穩定策略
當然,我們通常認為網民是不具有完全理性的自然人,不會進行如此復雜的推理分析和最優化的能力,但是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與學習模仿成功策略的能力。事實上,網絡輿情的產生和發展,很多是因為跟風效應或聚集效應帶來的滾雪球式的擴張,網民轉播輿情的同時并沒有完全意識到消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上述完全理性條件下的策略博弈不一定完美契合生活中的例子,畢竟消息的傳播,除了網民之間的納什均衡以外,還有市場、政府、集團機構之間的力量參與,所以我們需要構建一個更加具有適應性的有限理性和具有復制動態的進化穩定策略。
由蛙鳴博弈的理論基礎我們可以根據一般公式得到:
令,根據微分方程的穩定性定律和進化穩定策略的條件,當,為進化穩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ESS)。
1.當0
2.當(m-z)/(m+n-P)
3.當(m-z)/(m+n-P)>1,P>n+z時,也只有=0,=1兩點符合要求,此時ESS為=1,也就是所有網民都轉發自己所看到的的消息。這種情況在政府監管不嚴,消息對網民的收益期望過大時是可能發生的,相關部門應建立相關應急預案并積極疏導輿情。
參考文獻
[1]謝識予.經濟博弈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232―237
>> 基于本體的網絡輿情觀點挖掘方法研究 基于熱點文件下載的網絡輿情信息挖掘方法研究 基于網頁文本獲取的高校網絡輿情監控 基于OAG循環的網絡輿情管理模型研究 基于大規模文本數據情感挖掘的企業輿情研究 基于文本挖掘的網絡媒體報道研究 基于模糊神經網絡的Web文本挖掘系統 基于PDCA循環的預算管理 基于PDCA循環的績效考評 基于 PDCA 循環方法的瀝青路面質量動態管理的研究 基于數據挖掘的網絡輿情預警決策支持系統 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網絡輿情智能監測與引導平臺設計研究 基于Web挖掘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預警研究 基于Web數據挖掘的網絡輿情分析技術研究 基于Web挖掘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預警策略探討 基于數據挖掘技術在網絡輿情預測中的應用 基于數據挖掘的高校網絡輿情分析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于數據挖掘的輿情觀點挖掘研究 基于蛙鳴博弈的網絡輿情與政府監管的模型淺析 基于PDCA循環的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張玉亮.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生成原因與導控策略――基于網絡輿情主體心理的分析視閾[J].情報雜志,2012,31(4):54-57.
[3]許鑫,章成志,李雯靜.國內網絡輿情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32(3):115-120.
[4]Hua Zhao,Qingtian Zeng.Micro-blog Hot Event Detection Based on Dynamic Event Model.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8041,2013:161-172.
[5]鄭軍.網絡輿情監控的熱點發現算法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
[6]陳耘可,李博,鄭天翔.PDCA循環在煤炭企業質量標準化建設中的研究與應用[J].煤炭經濟研究,2013,33(2):77-79.
[7]辛敏.PDCA理論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山西醫科大學,2010.
【關鍵詞】高校 網絡輿情 決策支持 管理平臺
1 引言
高校網絡輿情是指高校大學生對網絡中的某些熱點問題所表現出來的,具有一定規模以及明確傾向型的觀點或者言論的情況。在這二十一世紀當中網絡技術已經成為了一項必不可少的互聯網交流技能,當今的大學生更是這一個群體當中的使用者。大學生對網絡的參與熱情高漲、思想活躍。據調查,高校學生網上關注的主要問題中, 國際國內重大事件占25.4%,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占27.2%,學校焦點問題占29.1%,其他問題占18.3%。由這些數據看出,高校學生網絡關注的問題比較廣泛,思想活躍。大學生對網絡謠言與虛假消息的辨別能力較弱, 網絡輿論趨于情緒化。據調查, 有6.3%的高校學生經常在網上散布、傳播過虛假消息, 有34.4%的高校學生有過, 但不經常在網上散布、傳播過虛假消息, 有59.3%的高校學生沒有在網上散布、傳播過虛假消息。
近年來,有關數據統計表明我國高校對于網絡輿情信息處理的并不夠及時,在反應與處理方面都顯得比較滯后,有一定比例的大學生已經對輿情信息的處理產生了不信任心理。現如今的高校大學生是利用網絡較多的一個群體,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這些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力,正因為這一點高校也將會成為輿情事件發生最為集中的一個地點。
2 高校網絡輿情決策支持管理平臺
本研究的宗旨是探索網絡輿情感知、匯集、分類與整理,Ω咝M絡輿情定量指標進行統計描述分析,輔助相關部門進行決策。總體來說,我們的目標有:
(1)根據行動個體對集體行動議題認知過程中的影響因素設計高校網絡輿情匯集與分析機制,感知潛在的虛擬或現實集體行動,為大學管理部門提供多角度、多層次查詢分析高校網絡輿情數據的功能,輔助監管部門制定決策及協商方案,提高的能力。
(2)希望本研究成果可以用于實際應用領域,建成一個運用智能挖掘、機器學習等計算機技術的高校網絡輿情感知、判別及輔助決策制定平臺,為學者研究提供參考以及為政府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2.1 高校網絡輿情特征測度指標與關鍵因子模型的研究
本研究將采用計量統計方法確定高校網絡輿情附載的相關事件及事件信息特性,對大學生集體行動網絡輿情的測度指標進行定量研究,挖掘影響高校網絡輿情導向的主要因素,并確定跟蹤事件,進行文本挖掘,為構建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協商機制模型確定了影響因子。
2.2 高校網絡輿情數據資源采集與過濾機制的研究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是網絡中大量存在的詐騙信息,因此進行本研究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數據從哪兒來、數據怎樣采集以及數據是否需要精加工的問題,即數據來源、數據采集方式與數據過濾的研究。
2.3 基于小世界理論的高校網絡輿情信息抽取的研究
對現有的基于Web2.0海量的數據資源進行數據挖掘,利用基于小世界與無標度復雜網絡特征的計算機算法程序實現有效信息的提取分類,判斷復雜高校網絡輿情傾向,判別具有影響力的中心節點,在海量信息中發現敏感點,預警熱點事件并掌控爆發點,建立高校網絡輿情信息資源數據庫,為大學管理層提供高校網絡輿情輔助決策制定提供數據與技術支持。
2.4 面向高校的網絡輿情決策支持管理平臺構建的研究
以網絡博弈模型等模型為研究工具,對高校相關的集體行動事件相關報道與相關信息進行認真分析、判斷、預測,建立高校網絡輿情爆發的快速反應機制框架及高校網絡輿情預警監控平臺,實現對高校網絡輿情的有效引導與控制,提供公眾參與的渠道端口,進行網絡創新交互模式的管理,為監管部門做出各項決策提供參考建議與幫助。在理論研究的支持基礎上,按可擴展軟件組件模式標準開發實現各個模塊功能,然后利用軟件耦合技術將各組件拼裝整個系統,將系統部署公共網絡上,提供給普通用戶使用,根據用戶反饋不斷改進與完善系統功能。
3 結束語
本文通過深入研究取得的相應成果,不僅對相關學科的融合可以創造一定的理論與應用積累,而且能夠盡快跟蹤到國際學術前沿,拓寬研究視角,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課題組與國內公安機構有良好的合作關系,一方面能夠為課題研究獲取數據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將課題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應用。本研究成果將部署用于管理部門,制定有利于社會穩定與發展的決策,為管理部門提供多角度、多層次查詢分析高校網絡輿情數據的功能以及預警輔助決策支持,提高管理部門預防與監管大學生網絡集體行動的能力與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杰,鎖志海.基于統計分析和知識挖掘的網絡輿情管理決策平臺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5).
[2]彭知輝.論與網絡輿情[J]. 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1): 46-50.
[3]張麗紅.網絡輿情中的倫理問題[J].理論界,2007(06):6-7.
[4]曾潤喜.網絡輿情信息資源共享研究[J].情報雜志,2009(08):187-191.
[5]于淼,李遠.網絡輿情的關鍵技術與系統構架研究[J].信息網絡安全,2011(01): 21-22,45.
[關鍵詞]學習時間管理 電子網絡 建構
[作者簡介]盧玉瓏(1965- ),女,廣西南寧人,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教育管理。(廣西 南寧 530022)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1年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項目“服務北部灣區域經濟的成人本科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的部分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1JGA155,項目負責人:盧玉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3-0187-02
在電子網絡普及的時代,在終生學習理念的引領下,人們紛紛選擇無時空限制的電子網絡學習形式。但是,許多網絡課程學習者,因主客觀的原因,常感疲憊不堪,收獲甚少,更感受不到快樂。而利用電子網絡學習環境培養服務北部灣區域人才,已經成為未來廣西開放大學的主流教學手段。因此,有必要基于學習時間管理幸福觀,對電子網絡情境建構進行探討。
一、學習時間管理幸福觀
所謂學習時間管理,是指學習者為了按時完成學習任務或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時間進行合理計劃和監控所采取的可行而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如何合理計劃我們的學習?傳統的高標準,往往使人變成失去自由的完美的奴隸,這樣的學習生活索然無味。如果生活失去樂趣,那么時間管理還有什么意義?為此,產生了時間管理幸福觀的思考。所謂時間管理幸福觀,就是管理好自己和時間的關系,既有時間做事,又有時間享受生活。做事、學習要有幸福感,我們就必須智慧地取舍,管理好自己與時間的關系。吳淡如在《時間管理幸福學》中指出:“一件事情,如果你真心想要做它,而且愿意每天都進入它,那么它也會進入你的生命,變成一種宿命的節奏,它會和你的呼吸合為一體。”“過度校正自己的時間節奏,我們很容易覺得壓力很大,很不快樂。”①
二、網絡情境下學習時間管理幸福感狀況分析
1.學習時間管理幸福感低。網絡的自主性、非線性與選擇性,并未給所有的學習者帶來學習的支持。調查顯示,在線學習者遇到的困難中,排在首位的是不善管理時間、時間利用效率不高;其次是獨自學習的孤獨感;最后是在線學習目標不清晰,找不到學習感覺。成人學習在時間上本身就具有復雜性,學習者的學習時間往往是零散的、片段的和不確定的,學習狀態多為下班后比較疲憊。另一項研究也認為: “時間難以保證、外界壓力過重和自信心不足是成人在學習中遇到的主要困難。”②
2.學習時間管理幸福感低的影響因素。第一,課程設計的因素。(1)課程結構設計靈性不足,無法全面調動學習者感官。比如,只有文檔資源無視聽資源。(2)課程時間設計過于呆板,學習者不容易合理調配學習時間,最終因工學矛盾耽擱學習。比如,每個單元的學習時間平均分配,未凸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這可能導致兩種情形。一種是學習者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埋頭學習,便眉毛胡子一把抓,效率太低;另一種是學習者時間缺乏,因短時間找不到重、難知識點切入,放棄學習。
第二,學習交互因素。蕭伯納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各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將可擁有兩種思想。網絡學習的交互,多半呈現在討論區。綜觀許多課程交流園地,有啟發性的觀點較少,更多的是人云亦云地附和,這使得工學矛盾緊張的成人學習者,不樂意參加學習討論,協作學習效果不佳。
第三,網絡課程平臺設計的因素。“酒香不怕巷子深”,用在網絡學習并不適用。網絡課程平臺設計最忌諱不直接,但有些學習網站則偏偏要逆流而上。殊不知,如果學習者需要費很多時間搜索學習內容,會非常不耐煩,最終很可能放棄學習。例如,《職業與人生》精品課程的網絡路徑包括:第一步是進入學校網站;第二步是進入“辦公信息管理平臺”;第三步進入“教學資源”;第四步進入“高職園地”;第五步才是該課程網頁“職業與人生”,如走迷宮一般,如果沒人指點,恐難見廬山真面目。
第四,學習者個人因素。學習者之間存在個體差異,這些差異表現在生理上,有性別、年齡、體質等;表現在心理上,則存在知識結構、認知風格、興趣、情感、意志等。眾多研究表明,個體先前知識水平的差異對網絡學習效果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個體認知風格的差異對網絡學習也具有重要影響。相同網絡學習環境下,由于個體差異,部分學習者如魚得水;而另一部分學習者則無所適從,常常為迷航、自主控制乏力、認知超荷等問題所困擾,學習時間管理幸福感也就無從談起。(1)先前知識缺乏的學習者、場依存型認知風格的學習者,遇到網絡學習系統的導航設計不夠清晰時,容易產生迷航的問題。相反,先前知識豐富的學習者、場獨立型認知風格的學習者,不容易產生迷航的障礙。此外,前者在層級結構型系統環境中,能更快地完成學習任務;而后者無論是在層級結構型系統,還是在網狀結構型系統,都能較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很快地完成學習。(2)先前知識缺乏的學習者、場依存型認知風格的學習者,在學習者控制占主導的情形下,表現較為消極被動,學習效果遜色。相反,先前知識豐富的學習者、場獨立型認知風格的學習者,表現較為積極主動,學習效果出色。(3)先前知識缺乏的學習者、場依存型認知風格的學習者,容易受到網絡學習系統提供的自由導航的迷惑,由于缺乏學習內容關聯性的理解,無的放矢,不懂過濾和處理信息,導致認知超荷,費力不討好。相反,先前知識豐富的學習者、場獨立型認知風格的學習者,對學習的主題胸有成竹,能夠利用組織化、細節化、模塊化等有效獲取信息的策略萃取信息,四兩撥千斤,不受認知超荷之累。(4)學習者時間管理能力,也是學習時間管理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一個善于處理自己與時間的關系的學習者,能夠張弛自如,充分彰顯生命的韌度,從學習的適度壓力中收獲精神的快意;反之,則容易陷入疲于應對的窘境,失去幸福感。
三、建構高效學習的電子網絡情境
1.以滿足學習者的需要為依據設計課程。一是課程結構設計以絕對閾限為基準,適度增添生動的視聽資源,配以親和的技術支持,設法刺激學習者的學習反應。注意,適度很重要,剛好引起學習者關注即可。例如,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網站利用一個小小的技術支持――積分和禮品兌換制度,就達到了較好的激勵學習者的效果。在它的“獲得積分的途徑”中,針對“每日簽到”“論壇發帖”“提交作業”“參與活動”的不同情況,明示差別化積分標準,引導勤學、敏思和分享。它還進行友情提醒:“您至少需要完成3門選修課的學習;學習選修視頻和下載課件都需要消耗積分(100分和30分),您的積分請優先用于選修課的學習和下載課件后,再來兌換禮品”,以柔性語言促使學習者接受學習規則:“必須完成基本學習任務、多學多得、優學多得!”二是單元學習的時間設計,應根據知識的難易輕重錯落調節。實踐告訴我們,有彈性才能有好效率。彈性很重要,對于學習者來說,應根據“大原則”管理自己的時間。如果一直長期刻苦,按表操作,很容易產生彈性疲乏,甚至失去學習的動力。
2.以重、難、新知識提升課程討論區的含金量。輔導教師應充分利用課程討論區,用前瞻性、現實性強的問題拋磚引玉,讓學習者學有所獲,從而激發學習者的學習欲望,自覺、自主地克服學習時間管理的壓力,積極尋求網絡交流和分享的快樂。
3.以傻瓜式操作、快餐化展臺加快學習者收獲學習成果的速度。所謂傻瓜式操作,就是簡單易行,老少咸宜。所謂快餐化展臺,就是讓課程學習的主要信息在同一界面展開,縱深層次路徑盡可能減少,實現扁平化。換言之,就是減少層級結構型系統,多用網狀結構系統。網絡學習若要普及化,平臺設計必須直觀便捷,盡可能地讓學習者“秒殺”信息,使其產生類似“消費者剩余”的滿足感。
4.以順應個體差異具體需求的網絡環境催生學習者的學習動力。要想讓學習者心甘情愿地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徜徉,必須改善網絡系統使其感到“缺氧”的狀態。一是消減迷航。層級結構型系統與網狀結構型系統兼具,但導航設計必須明晰無誤。二是提高學習者自主控制。首先,一定要區分哪些內容必須是教師講的,哪些是應該留給學習者自己去研究的。其次,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習者都能有所收獲。通常,針對學習者的水平層次,相對簡單、封閉性的學習內容,采用視頻、HTML的指令描述,盡可能多地提供學習指導,創設程序控制占主導的學習情境;對復雜、有深度、開放性的學習內容,通過案例討論的形式,創設以學習者控制為主導的學習情境,給學習者留出適當的思維空間,強化學習者自主控制的能力。三是解決認知冗余。建議制作課程知識關聯圖,引導學習者思維,使學習者能像藥房配中藥那樣,便捷地采集處理學習信息,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5.以科學的時間利用技巧幫助學習者實現無壓力學習。時間管理的重心在于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活到老,學到老”。終生學習已成為人類文明生活的必然,這意味著學習將成為重要而常規的生活方式。課程學習網站有別于綜合網站,如何為學員創設“無壓力學習”情境,教育機構可以借鑒David Allen的GTD(Getting Things Done )新時間管理方法。GTD的基本方法分為五個步驟――收集、整理、組織、回顧、行動。首先,收集。在設計課程網站時,要盡可能地將所有與課程學習關聯的材料羅列進來。例如,課程標準、能力測評大綱、學習資料、學習指導等。其次,整理。圍繞課程知識的重點、難點,定期不定期地對收集的材料進行分門別類整理,清除內容陳舊、觀點過時、混淆視聽的材料,避免信息冗余,盡量做到少而精。第三,組織。以學習認知規律為依據,尊重課程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科學規劃界面,合理設計導航。比如,在課程網站醒目位置,以表格形式理出該課程的重、難點,并溫馨預告學習時間和方法,讓學習者根據自己的情況,擇時而學。再比如,人性化設計輕松活潑的疑難解答板塊,導師盡量利用答疑平臺引導高質量的學科主題討論。再比如,精心打造教學微視頻、微案例,便于學習者充分利用時間的“邊角料”,專心致志地高效學習。第四,回顧。課程網站應該設計追蹤引擎功能,加強人機交互,使每一個學習者定期回顧和檢查學習成效,教育機構也能及時了解學習者的學習動態。比如,將在線題庫練習、課程交互討論、課程資源點擊的痕跡記錄與獎勵機制結合。最后,行動。根據以上思路,建構基于學習時間管理幸福觀的電子網絡情境。
電子網絡學習,應該讓學習者受益而不是受累,充分享受學習帶來的生活樂趣。基于學習時間管理幸福觀的電子網絡情境創設,并不是駱駝鉆針眼那么難。只要將有趣的課程設計、啟發性的學習反饋、親和的技術支持、順應學習者個性差異、科學的時間利用技巧等方面協調好,就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注釋]
①吳淡如.時間幸福管理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②王永輝.影響成人遠程學習績效的因素分析――一項基于成人學習者的調查[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6):25.
[參考文獻]
當前國有大型企業輿情管理的總體情況呈現兩個突出特點:
一是在宣傳工作方面,過度依靠傳統媒體資源,對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新媒體系統缺乏足夠認識與重視。因此,傳播方式僵化、溝通渠道單一成為制約國有大型企業良性輿隋管理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是在企業機構設置中沒有專業輿情管理機構或輿情管理機構不成系統。新媒體通過扁平化傳播系統可將信息、觀點迅速大量匯聚,構建了基于個人通信終端的大口碑傳播系統,而當下大型企業在進行輿情管理的時候對“人人皆媒體”的傳播環境認知不足,很容易成為這些“自媒體”的質疑對象。
2010年7月16日,遼寧省大連市開發區新港鎮輸油管道發生爆炸引發火災。多名參戰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經過15個小時連續奮戰,大火被成功撲滅。救災過程中,大連新潛海面執行清理油污任務的消防戰士墜海犧牲,令人扼腕。但與之相關的國企反應卻極為麻木,鮮有慰問感謝的表態。甚至其地方分公司還在不久后召開了“7·16”火災事故搶險救援表彰大會。這種舉動經報端披露即刻引起輿論強烈反彈。
正因在突發事件處理上的一系列失誤,使火災事故成為“導火索”,媒體的矛頭開始直指這一大型壟斷企業,“某某公司發文規范用詞禁提壟斷”“某某公司中秋節萬元禮單”等負面消息不斷出現,給企業的社會形象帶來損失。
構建輿情管理體系的幾個方面
在當前輿情環境下,一些企業也做出了積極調整,初步構建了自身的輿情管理體系。總體來說,這些具體措施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強官方媒體建設,建立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信息機制。面對此起彼伏的網絡輿論事件,國有大型企業比較重視官方網站、報紙、雜志的傳播價值,發揮其信息公開的作用。同時也在不斷推動傳統媒體探索傳播改革,重建傳統媒體公信力,特別調整傳統宣傳手法和話語模式,建立基于親民、普適價值的話語體系,在此基礎上致力于不斷完善更具親和力、更能夠實現輿論引導的信息機制。
第二、不斷提升與媒體溝通能力。一旦出現有關企業的敏感不實信息,企業可與媒體有效溝通,控制虛假、等信息的擴散;同時與媒體的良好關系也保證企業的正面形象可以通過各類媒體向社會傳播。
第三、組建專業輿情引導和管理機構。國有大型企業近年來不斷補充相關專業人才,在原有公關(宣傳)機構中建立了輿情分析、輿情引導、輿情調控等專業部門。這些專業部門在企業遇到輿情風險的時候可以提前介入,將風險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在無重大輿情時,這些部門也可以通過議程設置,為企業營造良好的輿隋環境。
第四、加大輿情監控的經費投入。除上述三方面的資金投入外,還可引入第三方機制,投資購買第三方網絡輿情監控系統,聘請專業輿情分析與管理機構,采用更科學的方法監控網絡輿情。
雖然,國有大型企業已經重視輿情并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在輿情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觀念上,國有大型企業輿情管理基本上采取的是爆發后滅火加滅火后冷卻的處理方式。這屬于輿情封堵的思想,這樣的觀念雖然能夠解一時的困境,但很容易在社會大眾內心深處積累更多的誤解和不滿,一旦再次發生輿情,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大,因此堵的觀念是影響輿隋管理的首要因素。
輿情管理的優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