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范文

現代農業發展現狀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1 09:57:37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現代農業發展現狀,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關鍵詞現代農業發展現狀;省會經濟圈;安徽舒城

中圖分類號 F320.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8-0383-02

舒城縣委、縣政府早在2008年就提出積極響應安徽省委、省政府關于構建省會經濟圈的戰略部署,發揮資源區位優勢,舉縣而為,全力推進,力爭在六安市率先融入省會經濟圈,實現縣域經濟跨躍式發展。現結合舒城縣實際,就現階段舒城縣發展現代農業,快速融入省會經濟圈的對策進行探討如下。

1舒城縣農業發展現狀

1.1農業產業化進入上規模、上檔次快速發展的軌道

近年來,舒城縣堅持以工業理念抓農業,取得了較為可喜的成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有320多家,年產值近40億元,涉及糧油、茶葉、板栗、畜禽、水產、蔬菜、羽毛、羽絨等種養業和加工業。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有22家,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35家,年創匯總額達6000多萬美元。

1.2現代農業園區和基地建設步伐加快

舒城縣現已初步建立各類種植、養殖現代農業小區逾140個,省、市級龍頭企業建立現代農業小區33個,總面積3萬hm2,產值達13億元。2011年杭埠產業園被安徽省政府授予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已初具規模;縣開發區和七星農產品加工園區是農業部授予的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舒城縣還擁有舒豐蔬菜科技示范園(國家級蔬菜標準園)以及2 666.67 hm2的桃溪現代農業示范區和666.67 hm2的柏林現代農業園區。全縣已建立3.33萬hm2優質稻、1.33萬hm2優質油菜、1.33萬hm2高效蔬菜(含復種)、0.44萬hm2名優茶、2.33萬hm2板栗、1.00萬hm2油茶等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

1.3龍頭企業規模和實力壯大

目前,舒城縣已發展省級龍頭企業17家,市級龍頭企業43家。現已形成夏星食品、友勇米業、萬佛湖漁業、華強羽絨、舒綠茶葉、景山食品等為龍頭的六大系列農產品加工支柱產業。

1.4品牌農業初具規模

舒城縣著力打造區域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初步建成特色農業專業鄉鎮8個,分別是城關鎮(羽絨)、曉天鎮(花卉)、杭埠鎮(糧油)、干汊河鎮(羽毛)、舒茶鎮(肉雞)、湯池鎮(板栗)、河棚鎮(油茶)、張母橋鎮(竹編);一村一品專業村33個,從事專業生產農戶數2.1萬戶,專業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 812元,比全縣平均水平高25%。望母寨牌有機板栗、萬佛湖牌有機鳙魚鰱魚、舒城小蘭花茶等名優農產品申報了地理標志登記。

2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2.1國家刺激經濟增長的機遇

現階段,我國在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礎設施、大型工程、生態環境、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關鍵項目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安徽省把舒城縣作為皖江城市帶承接轉移重點區域之一。因此,當地應該抓住有利時機,申報一些重大項目,爭取國家和省市資金的支持,把政府投資引導作用與發揮民間投資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2.2融入省會經濟圈的機遇

安徽省政府為加快形成省會經濟圈的發展戰略,印發了《省會經濟圈發展規劃綱要》。2011年8月撤銷地級巢湖市,表明安徽省加快了省會經濟圈建設的步伐。

2.3泛長三角分工合作機遇

長三角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移速度加快,泛長三角分工與合作框架基本形成,推進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意見獲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安徽省將全方位參與泛長三角分工與合作,對舒城縣發展也將提供良好的機遇。

3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3.1宏觀形勢的挑戰

一是近年來,雨雪冰凍、洪水、地震等災害,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二是歐美金融危機長期得不到緩解,我國進出口增速同時下滑。三是企業用工和管理成本增大、環保成本提高、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生產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四是受自身經濟周期及國內消費需求相對不足的影響,經濟增長可能放緩。

3.2區域競爭的挑戰

當前,在全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總體形勢下,周邊各縣市紛紛出臺各種政策和措施,爭奪人才、爭奪項目、爭奪投資、爭奪稅源、爭取政策等,在區域范圍內形成了很大的競爭壓力。

4 舒城縣發展現代農業的必要性

4.1形式發展的需要

我國農業不僅要解決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還要滿足工業原料不斷加大的需求。據估算,糧食需求每年增長400萬~500萬t,而資源約束將更加突出。與此同時,農業還承擔著農民增收、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的任務。面對諸多挑戰,傳統的農業增長方式顯然難以應對。因此,必須改造傳統農業,走現代農業之路。

4.2保障糧食安全的需要

近年來,舒城縣糧食生產有3個方面的情況值得注意:一是總產增加,但是增幅越來越小;二是單產增加,但增幅不大;三是種糧純收益不斷下降。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不僅要穩定糧食面積,穩定、完善和強化農業的扶持政策,還要從強化科技、完善設施、優化結構、轉變方式、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等方面入手,著力發展現代農業,這才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措施。

4.3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發展現代農業將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農產品出口在帶動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4.4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

有調研表明,2010年舒城縣種植業收入僅相當于農民純收入的1/4,打工收入占3/4。只有發展現代農業,才能使農民通過農業產業本身增加收入,穩定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發展,才能對國民經濟高速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4.5加快融入省會經濟圈,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分工合作的需要

舒城縣出臺了《舒城縣融入省會經濟圈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間將把舒城縣建設成為全省蔬菜十強縣,省城合肥的“大菜園”,中遠期把舒城縣建設成為省會經濟圈重要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5舒城縣發展現代農業的建議

5.1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穩定建設優質糧基地3.33萬hm2,以基地產業的示范優勢擴大發展規模;推進“漁業致富”、“畜牧致富”工程和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引導和扶持優質糧油、茶葉、油茶、蔬菜、中藥村、名優水產、白鵝、生豬、肉雞等主要農產品生產。

5.2加快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科技化

抓住國家重視農業科技的大好機遇,加大農業科研投入,增加農業科技產品的有效供給。以實施“陽光工程”、“新型農民培訓”等項目為切入點,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重點搞好專業大戶、新型農場主等核心農戶培訓,為發展現代農業培養合格人才。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1-2]。

5.3創新思路,推進區域農業產業

進一步引導農業區域發展,山區重點發展“兩茶一栗”,丘崗、圩畈區重點發展優質糧油、養殖業,城鎮郊區重點發展高效蔬菜、花卉苗木。積極吸引長三角、合肥市企業來舒城縣興辦龍頭企業,建設生產基地,立足基地優勢,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5.4抓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抓好舒城縣柏林鄉占地6 km2的標準化養殖園區建設;以舒豐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為核心,在城郊區發展蔬菜種植園區,培育優勢產業;龍頭企業和鄉鎮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現代農業小區。

5.5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

實施龍頭企業“2268工程”,即到2015年力爭打造2個國家級龍頭企業,20個省級龍頭企業,60個市級龍頭企業,80個縣級龍頭企業,引進培植一批農業加工企業,扶持一批知名品牌企業。實施農業品牌帶動工程,整合農業品牌,加大名牌農產品和知名商標的創爭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5.6培育油茶等特色林業產業

以油茶資源集中的河棚等6個鄉鎮為主,輻射帶動新造油茶林1.33萬hm2;以萬佛湖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建立環萬佛湖油茶景觀帶。

5.7加強農業技術合作

積極開展與安農大、安徽省農科院和合工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加快農業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提高農業綜合效益[3-4]。

5.8積極開拓合肥市場

進一步調整農業結構,積極發展蔬菜、花卉、林果等經濟作物;按照標準化生產的要求,大力推進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增加無公害蔬菜、凈菜、套菜的比例,提高在合肥市場的競爭力。加強與合肥批發市場的合作,開辟對合肥蔬菜供應的“綠色通道”,建設蔬菜配送中心,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市場占有率。

6參考文獻

[1] 王崴.興安盟現代農業建設基本思路與措施的探討[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2):15-17.

[2] 黃小蘭,黃桂蘭,趙登宏.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舉措[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5):10-11.

篇2

關鍵詞 現代農業;現狀;問題;對策;廣東興寧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1-0337-02

為加快興寧市現代農業發展,興寧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的重大決策部署和按照梅州市“三大農業、產業”的定位,緊緊圍繞“強基礎、穩糧食、保供給、促增收”的目標,著力抓好政策落實,強化科技、設施、裝備支撐,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產業發展質量,促進現代農業持續穩定發展。農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供給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現就興寧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今后發展提出一些對策。

1 興寧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興寧市各級黨政高度重視發展現代農業,重點在加強規劃、穩步推進,建設基地、擴大規模,培育龍頭、示范帶動,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加強保障、確保落實等方面做好工作,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1.1 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穩步推進

目前已建成6個大類共59個主要農業產業基地:一是優質稻基地。重點建設福興、龍田、寧中、新陂、刁坊等鎮1 333.33 hm2優質稻示范基地,通過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和抓好農田標準化系列建設項目的實施,提高興寧市糧食綜合生產水平。二是油茶基地發展迅速。目前種植面積1.33萬hm2,掛果面積逾6 000 hm2,年產值近2億元,建成萬畝油茶基地4個,油茶已逐步成為農業支柱產業,2009年被國家經濟林協會評為“中國油茶之鄉”。三是蔬菜基地。全市有大型蔬菜基地4個,6.66 hm2以上基地24個。示范性基地有:①新豐盛公司刁坊有機蔬菜基地。該基地現有種植面積133.33 hm2以上,其中大棚200個以上,2009年獲得有機產品轉換認證,列為定點供港蔬菜基地。目前基地效益顯著,瓜果類年產量約300 t/hm2,產值約為37.5萬元/hm2;葉菜類年產量為90 t/hm2,產值約為27萬元/hm2。②徑南千畝訂單蔬菜基地現有面積200 hm2,主要生產良種茄和毛瓜等蔬菜,年產值200萬元以上,利潤30萬元以上。四是優質茶基地。主要有興寧市茶林場、徑心寶山茶場、黃蜂窩茶場等。在基地建設方面,充分發揮興寧單樅茶的品牌優勢,穩定茶葉面積,提高產品質量,重塑名茶基地,打造名茶新品牌,全市優質茶產量和產值穩步提高。五是優質水果基地。主要有合水龍眼基地、龍威公司柚果場、大坪八斗種福利果場、石馬沙田柚場、坭陂東湖果場、徑南鎮興旺果場等。在抓水果基地建設方面,重點以龍威綠柚、八斗種沙田柚、龍眼等綠色食品和無公害產品為龍頭,全力推進水果產業快速發展,目前龍威綠柚遠銷國內外,興寧龍眼被譽為“南國人參”和“南國珍珠”。六是桑蠶基地。主要有黃槐、刁坊、龍田桑蠶基地,這些基地與興寧市國鋒桑蠶專業合作社聯結。興寧市國鋒桑蠶專業合作社是市級農業龍頭企業,也是粵東唯一的一個集桑苗種植、蠶種生產、蠶繭收購、蠶業技術服務和蠶繭深加工于一體的專業合作社。目前該社聯結農戶300戶以上,種桑養蠶面積逾133.33 hm2。

1.2 農業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目前全市農業龍頭企業52家(省級3家、梅州市級24家、興寧市級25家)。這些龍頭企業帶動農戶8萬多戶,其中全市農業龍頭加工企業加工業產值已達1.85億元,加工企業帶動農戶1.14萬戶。部分龍頭企業在升級發展中積極帶動農戶發展種養,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了帶動作用,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1.3 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加快

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加快,截至目前,興寧市共有農民專業協會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73個,共有會員2 500戶(個)以上,涉及到種植業、養殖業、林業、水產、食用菌、種子及農資服務等產業。

1.4 農產品加工業不斷發展

近年來,興寧市農產品加工業主要圍繞油茶、水果、茶葉、禽畜產品為主。較有規模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有廣東富農食品有限公司、興寧市樹人木業有限公司、興寧市寶山茶葉發展有限公司、興寧市南華茶業有限公司、興寧市國鋒桑蠶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50多個,其中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約10個,產、加、銷一體化經營企業20多個。據目前統計,全市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產量已達17.16萬t,產值5.29億元。

1.5 “三品”認證有新進展

目前興寧市已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和產品認定、認證的單位有10個,認定面積932 hm2,認證產品4個;獲得“綠色食品”產地和產品認定、認證的單位1個,面積40 hm2,認證產品1個;獲得有機食品認定和認證的單位3個,面積155.53 hm2,認證產品37個。

1.6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強

2010年以來,對全市14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資市場、超市、基地進行不定期蔬菜、水果、茶葉抽樣檢測,每個月大約檢測200個樣品。2010年投入逾200萬元擴建農產品質檢中心辦公樓,并購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先進儀器設備,達到年檢測1萬個樣品的能力,檢測范圍覆蓋全市主要農產品,包括蔬菜、水果、畜禽、水產等,保證全市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食用安全。

1.7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新改善

2007年以來,圍繞農業綜合開發、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基本農田整治和標準化示范區等項目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8億元,共改造中低產田3 350 hm2,新增灌溉面積800 hm2,改善灌溉面積2 270 hm2,有效提高了基本農田質量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基礎還不夠牢固

主要表現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田水利系統不夠完善,中低產田面積大(全市1萬hm2左右),農業投資不夠,農業科技和裝備落后,農民培訓教育體系建設跟不上形勢。

2.2 現代農業產業項目標準化、集約化水平低,產業化程度不高

農業龍頭企業的輻射面不廣,高效生態農業園區的建設和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滯后,農產品在精深加工方面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

2.3 農產品科技含量低,品牌少,競爭力不強

造成該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龍頭企業規模小、檔次低、輻射面窄,農業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速度慢,農民組織化程度低。

2.4 農產品流通不暢,價格不穩

一是沒有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二是農貿市場布局不合理,硬件不到位,管理比較散亂,包括城區在內,沒有建立規范的農產品集散市場和運輸流通渠道;三是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建立不健全。

2.5 各級部門對農業產業化發展投入不足

各級部門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認識程度不高,特別是沒有形成扶持農業產業化的機制和出臺相關政策資金扶持或借貸資助等,從而造成興寧市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短缺,嚴重影響興寧市農業產業化發展。

3 對策

3.1 糧食生產方面

打響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的金字招牌,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辦好福興、龍田、寧中、新陂、刁坊等鎮萬畝優質稻示范基地,在全面提升興寧市糧食綜合生產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抓好糧食加工環節,扶持建設糧食加工企業2家,創立品牌,并通過這些企業在宋聲、羅浮鎮建立66.67~133.33 hm2的有機水稻生產基地。

3.2 水果生產方面

以龍威綠柚、八斗種沙田柚、坭陂東湖水庫有機柚等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和有機產品為樣板,推進全市水果提質增效,打造品牌。同時鞏固發展傳統龍眼生產和加工,探索開發水果深加工項目,形成高效益產業。

3.3 茶葉生產方面

充分發揮興寧市單樅茶的品牌優勢,在穩定現有面積基礎上,重點抓好提質增效,重塑名茶基地,打造名茶新品牌,確保全市優質茶產量和產值穩步提高。

3.4 有機蔬菜方面

以廣東新豐盛刁坊有機蔬菜基地為龍頭,輻射帶動附城鎮發展蔬菜基地化種植,不斷擴大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基地面積,真正實現農業產業鏈。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園一區一基地”發展規劃,加大推進精致高效農業項目建設。逐步推進高效生態農業園區建設和休閑觀光農業發展。重點抓好龍田項目區的招商和項目實施。

3.5 農業龍頭企業方面

結合興寧市實際,按照“扶優、扶強、扶特、扶大”原則,繼續落實扶持政策,進一步整合各類支農資金,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切實解決投入不足的問題。在搞好現有農業龍頭企業跟蹤服務的基礎上,每年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3~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力爭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戶10萬戶以上,全年戶均增收4 000元以上。

加快發展涉農行業協會和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使更多的農戶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積極探索和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1-2],促進和規范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戶之間的合作關系,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管理優勢、技術優勢、農產品市場推廣優勢與合作社、農戶的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優勢之間的良性互補,推動農業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通過合作,力爭突破興寧市龍頭企業規模偏小的瓶頸,逐步形成企業規模效應,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3-5]。

3.6 市場拓展方面

在市場拓展上抓力度,合理布局建設農貿市場、規范市場管理,積極開展“農超對接”和農產品展示展銷等活動,搭建平臺,促進農產品流通,加大農產品與市場的對接,提高產品知名度,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力爭市場份額最大化。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充分發揮現代科技信息傳播手段作用,搞好農產品信息收集、整理、和應用,加快形成聯結到戶的市場信息服務網絡,為開拓農產品市場提供高效服務。

3.7 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

抓好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的進一步完善,使興寧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逐步走上正軌,全面開展生產基地、農貿市場、超市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6-9]。

4 參考文獻

[1] 王智才.建設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J].農業機械學報,2004, 35(3):154-158.

[2] 李燕凌,湯慶熹.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其戰略對策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30(6):641-645.

[3] 劉愛軍,張臻,丁振強.試論江蘇現代農業發展戰略[J].江西農業學報,2008,20(6):119-121.

[4] 黃建軍.河南省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選擇[J].未來與發展,2009(12):72-74.

[5] 趙其國.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的若干問題[J].土壤學報,1997,34(1):1-9.

[6] 戴小楓,邊全樂,付長亮.現代農業的發展內涵、特征與模式[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3):504-507.

[7] 王高檜.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考--赴北京學習現代農業的考察報告[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6(1):28-29.

篇3

關鍵詞現代農業;內涵;特點;存在問題;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11-0367-01

當前農業發展面臨的人口膨脹、耕地減少、糧食供給壓力加大等問題日漸突出。普遍存在人均農業資源占有率及利用率低,勞動生產率低,糧食生產科技水平低,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所造成的減災、防災、抗災害能力低的“四低”現象[1-2]。可見,基于傳統模式的農業發展已經嚴重阻礙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現結合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就發展現代農業的問題及建議探討如下。

1現代農業的內涵及特點

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用現代物質條件、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產業體系、現代經營形式、現展理念發展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具有四大特點:一是突破了傳統農業生產的局限性;二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遠離城市或城鄉界限明顯的局限性;三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部門分割、管理交叉、服務落后的局限性;四是突破了傳統農業封閉低效、自給半自給的局限性。

2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是農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產業優勢和規模優勢日益顯現。經過多年的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由單一種植業為主向優質生態農產品及深加工業發展轉變,由產量、數量型增長為主向質量、效益型增長為主轉變[3]。二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向縱深推進,初步構筑起貿工農相銜接、產加銷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堅持以龍頭企業建設為重點,大力推行農業產業化經營,運用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延伸了產業鏈條,拓寬了發展領域。三是科技創新推廣轉化能力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支撐作用日益增強。建立起以鎮農技推廣部門和龍頭企業、協會為主體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形成鎮、村兩級完善的農技推廣網絡。四是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農田水利、道路改造和農機裝備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4]。五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穩步發展。

3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體制依然存在

一是思想認識在淡化。由于計劃生育、招商引資等工作任務較多,同時農業地位的低下,農業工作存在放松和部分失管現象。二是為農服務在退化,科技支撐力量還比較薄弱。鎮級農技體制行政化傾向嚴重,農技人員在崗率低、知識結構單一、業務素質不高、服務手段落后,與農民對農技的需求不相適應,工作開展難度大,現行農技體制有待改革。

3.2農民就業創業能力低,抗御風險能力有限

農村實用人才缺乏;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關系不緊密,帶動能力不強;農業標準化生產程度不高;農戶分散經營,集約化生產程度不高等問題也都不同程度存在。此外,農業保險體系尚未建立,抗御自然風險的能力不強,應對市場風險機制缺乏。

4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

4.1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切實保障有效運作

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組織是解決目前農業領域小規模生產、粗放型經營、分散性組織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組織;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管理服務的作用。

4.2健全土地流轉機制,促進適度規模經營

一是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在穩定農戶土地承包權的前提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是搞好土地經營權流轉的一項重要舉措。應健全保障機制,并且健全激勵機制,鼓勵農戶把閑置的承包土地流轉出來。二是提高規模經營質量和水平。抓好政策導向和培訓,選優汰劣。三是探索新型經營形式。在堅持土地承包關系不變的前提下,要積極探索新的土地規模經營形式。

4.3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繼續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

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提升傳統農業、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的過程。農業是第一產業,也是基礎性產業。但就產業而言,比其他非農產業具有明顯的弱勢,不但點多、線長,而且短期效益不明顯,任何時候都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和保護力度,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4.4加大科技投入,引進農業技術人才

要整合科研力量,加大科研投入,組織科技攻關,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多方面引進農業科技人才,認真組織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切實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繼續開展“陽光工程”,使農民熟練掌握1~2項實用技術,真正做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來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5參考文獻

[1] 盧良恕.論新時期的中國現代農業建設[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3):4-6.

[2] 陶武先.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與著力點[J].中國農村經濟,2004(3):4-12,33.

篇4

關鍵詞:現代農業 科學技術 生產

中圖分類號:F30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

(一)現代農業是科技支撐型農業。隨著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的形成和推廣,農業生產中大規模采用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方法,使農業生產和經營的科學化程度空前提高。近年來的基因技術、生物工程技術、遙感遙測技術、精準農業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以及激光技術等最新科學技術方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使各國的現代農業生產水平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二)現代農業是高效集約型農業。現代農業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因此,必然要求農業勞動者掌握大量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勞動者有較高的現代文化、科技素質和經營管理知識。在大機器生產的基礎上,勞動生產率普遍得到了相當幅度的提高,大量農業勞動力轉移到工業以及涉農工業部門,農業人口和農業勞動力在總人口和總勞動力中所占比重一般都在10%~15%。

(三)現代農業是可持續發展農業。即在發展農業經濟以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又切實注意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做到農業可持續發展,使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改善相適應,實現協調發展。近年來,世界各國在發展現代農業中,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治理與保護,重視土地、肥料、水資源、農藥和動力等生產資源投入的節約和資源利用的高效化,在應用農業科技最新成果的基礎上,探索出“有機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

二、現代農業的發展現狀

(一)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仍以種植業為主,但種植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糧食作物仍占有很大比重,經濟作物的種植和經營規模比較小,盡管我國大部分地區致力于農業結構調整,但總體上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偏大,經濟作物所占比例偏低,優質專用糧油品種種植面積不足,比較優勢低。同時,我國農業生產方式仍然是以小規模家庭經營為主,產業化程度低,難以實現規模經營,無法應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因此,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相當薄弱。

(二)科技手段拉動力不強。主要表現是科技創新不夠,重大科研成果開發和科技含量較高的優質高效品種不足;現有農業技術成果轉化率偏低,適用技術應用尚不到位;農業先進技術的普及傳播還有死角,農民真正接受和掌握的程度不夠。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編制被擠占,一身多職、難務專業現象比較普遍。另一方面,農業生產者特別是邊遠地區絕大部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技術的接受和掌握應用能力有限,因而沒有從科技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三)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發展現代農業,迫切需要高素質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近年來,我國農民的文化素質從整體上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與其他國家農民相比,其水平仍然偏低,制約了農業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和技術的快速推廣。由于農民文化素質較低,造成其在接受新觀念、獲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參與市場競爭等方面存在障礙,使之難以沖破傳統農業和小農意識的束縛,缺乏承載現代科學技術的文化知識積累,直接限制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速率。

三、現代農業的發展對策

(一)樹立現代農業觀念。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首先要盡快拋傳統農業的舊觀念,牢固樹立現代農業的新觀念。要在價值取向上從自給型原始、傳統的農業向市場型現代的農業轉變。強化現代農業“為賺而產”的商品意識;強化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開放意識;強化現代農業“以優取勝”的競爭意識。改革傳統農業粗放經營的舊觀念,實現向現代農業集約經營方式轉變;改革傳統農業以生產初級產品的種養業為主的舊觀念,實現向現代農業加工業和農工商綜合經營的新觀念轉變;改革傳統農業種植業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實現向現代農業種植業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邁進;改革傳統農業分散經營模式,實現向現代農業農工商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道路邁進;改革傳統農業破壞環境的開發模式,實現向現代農業節約資源,人居環境友好的和諧社會挺進。

(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生產連年豐收,解決了我國人民的吃飯問題,我國農業生產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但同時出現的農產品積壓、賣糧難局面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提醒我們:農業發展方向必須轉向優化產業結構上。各地要立足市場行情,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和效益。首先是抓住當前人們對農產品求新、求異的需求,種植側重引進名、特、優、稀、新品種,積極發展設施栽培立體套種,提倡反季節蔬菜水果,抓好市場行情變化,積極發展花卉業,提高畜牧業產值。其次,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應當看到目前出現的農產品供大于求的現象,是在消費水平不高、產品結構不適應、加工轉化能力不強等條件下出現的,同時有部分農產品并非供過于求而是由于其質量無法滿足需求,而造成積壓。如大麥,作為啤酒業的主要原料,我國2/3耗用量長期依賴進口。主要原因是:國產大麥品質不高,加上農產品收購缺乏健全的品種、質量標準,所以大麥難以滿足要求。

(三)推進先進科學技術應用。針對農民素質偏低、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普及率偏低的現狀,要把科技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以農民素質的提高為基礎,以農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為核心,不斷推動科技進步,使農業發展切實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要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和高效生態農業的要求,加強科技創新和應用研究,調整科技開發方向,逐步從保證農產品供給向保農產品質量轉變,從增加產量向增加收入轉變,從單項向綜合配套技術轉變,加快研發與現階段農業相適應的技術和生產模式;繼續抓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廣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全面啟動“農民信箱”工程、深化改革農技推廣體制,加強培訓力度,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骨干農戶和各類專業大戶。

(四)著力發展特色農業。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豐富多樣,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初步形成分布在東、中、西三個地區的主要農產品優勢產業帶,將進一步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東部地帶要充分利用技術、資本和人才優勢,加快發展精品農業、設施農業和食品加工業。利用區位優勢,發展都市農業和外向型創匯農業。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經濟作物、水產養殖和遠洋捕撈。在生產中應特別重視防止和治理污染,保護好生態環境。中部地帶主要以商品性農產品基地建設為主,對基地實行有效保護,重視增加農業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是食品工業。改造中低產田,提高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和有效供給能力。西部地帶應以生態建設為前提,以水利設施建設為重點,防止和減少水土流失。要因地制宜安排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大力度發展畜牧業、林果業和加工業。要特別重視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林草資源、水資源等,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提高農村人口素質。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強農村科技、教育、衛生、生產、經營等多方面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使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結構、素質與農業結構調整、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和農村社會進步相適應。要落實好農村義務教育,鞏固提高九年制義務教育水平,建立城市教育支持農村教育的機制,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以培養新型農民、技能型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為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技能培訓,使每個適齡勞動者能夠掌握與現代農業相關的實用技術。

參考文獻:

1.現代農業基礎知識作者:鄧蓉編著 出 版 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0-1

篇5

>> 天長市美麗鄉村建設現狀及對策 天長市二峰灌區現狀及發展對策 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桂林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嘉興市南湖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興寧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濰坊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六安市裕安區江家店鎮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舒城縣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海門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全椒縣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臨朐縣彌河流域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對策 赤峰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一) 南京市江寧區推進城鄉統籌與現代農業協調發展現狀及對策 淺談現代農業與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及對策 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其趨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 張鳴鳴.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和農業現代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和農業現代化研討會暨第九屆全國農經網絡大會”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13(12):84-88.

[3] 黃祖輝,邵峰,朋文歡.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J].中國農村經濟,2013(1):8-14.

[4] 陳錫文.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幾個主要問題[J].改革,2012(10):5-8.

[5] 谷文曉.建設我國科學農業現代化的思路和對策[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1(1):35-38.

[6] 米松華.我國低碳現代農業發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3.

[7] 雷玲.西部地區現代農業發展評價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8] 龔大鑫.甘肅省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09.

[9] 曹承忠,孫素芬,羅長壽.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2):788-790.

[10] 藏波,呂萍,楊慶媛,等.基于現代農業發展的丘陵山區農用地整治分區與發展策略:以重慶市云陽縣為例[J].資源科學,2015(2):272-27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 |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 |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 一级片视频免费 | 美国一级片在线观看 | 看羞羞视频免费 | 亚洲一二三在线 |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a毛片久久w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综合嫩v 一区中文字幕 | 久久久99国产精品免费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 久久久精品网站 | 国产精品91视频 | 成人免费av | 日韩欧美一级精品久久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成人三级av |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人人射人人草 | 久日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巨大黑人极品videos精品 | 五月天天色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 日本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超碰97人人人人人蜜桃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加勒比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久久精品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午夜 | 综合精品在线 | 麻豆久久精品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一区 | 久久剧场 | 亚洲精品女优 | 午夜视频免费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四虎 | 日韩在线播放第一页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