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精神障礙表現及治療范文

精神障礙表現及治療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18 16:09:4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精神障礙表現及治療,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精神障礙表現及治療

篇1

【關鍵詞】腦血管疾?。?a href="http://www.kingfory.cn/haowen/238.html" target="_blank">精神障礙;特點分析;治療

【中圖分類號】R651.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1-0148-01

腦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病灶的特殊性往往容易繼發多種類型的精神障礙。早期的研究就證實了腦血管受到損害后的患者往往會伴有一定程度的行為及心理上的障礙。近幾年的臨床研究發現,抑郁等心理障礙都是腦血管疾病的伴隨癥狀,其發生率也較高[1]。但據筆者近期的研究發現,目前醫學上有關腦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礙與患者所患病癥的關系及針對治療措施的參考資料較少,因此,本次研究筆者就對我院相關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為臨床診治提供更多的參考資料?,F將部分研究資料整理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患者共有46例,均為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確診收治的142例腦血管疾病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的(有意識障礙以及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除外)。其中男24例,女22例,患者年齡34~80歲,平均年齡(56.5±3.2)歲,腦出血11例,急性腦梗死35例。所有患者在年齡、性別、入院時間以及病理狀況等方面不具可比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整理患者在入院檢查以及住院期間的臨床資料,并結合患者的臨床精神狀況等資料進行回顧分析。

1.3統計學處理: 選用合適的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對分析結果采用均數以及標準差的形式進行檢驗,對p

2結果

2.1精神障礙的發病率: 在我院所有142例腦血管疾病患者中,共有46例患者伴發不同癥狀的精神障礙,其發病率占整個腦血管疾病的32.4%,伴發精神障礙的患者的臨床表現較為復雜,臨床表現多為抑郁、興奮暴躁以及癡呆。

2.2精神障礙與病灶部位: 根據研究CT檢查結果顯示,本組46例患者中,左基底節梗死15例,右基底節梗死13例,左丘腦梗死3例,左丘腦出血4例,多灶梗死8例,腦室出血2例,枕葉出血1例。結果表明精神障礙的發生率與患者的病灶部位有較為顯著的差異(p0.05)。

2.3治療及療效: 根據患者腦血管疾病的不同病理表現采用減輕腦部水腫、促進腦代謝、抗自由基以及改善腦循環等不同形式的藥物治療。對于抑郁或是極度暴躁的患者配合一定的心理及精神上的疏導。對于伴有幻覺以及妄想癥的患者應給予一定量的利培酮輔助治療[2]。采用上述方法進行一段時間的治療后,精神障礙較輕的患者在2~3天內癥狀有所緩解,癥狀較重的患者多數在經過3周左右時間治療后逐漸緩解。所有46例患者在治療結束后共有9例患者痊愈,總的治療有效率為84.8%。

3討論

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病例發展過程中往往會繼發精神障礙,如腦梗死后的抑郁癥以及認識障礙等等,臨床表現多為患者先出現腦血管疾病,隨后繼發精神障礙。腦血管疾病患者繼發精神障礙的發病機制一般認為是因為患者的腦血管供血出現異常導致腦組織缺血,進而引起腦細胞的損傷,引發精神障礙,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部位以及患者的病理狀況與精神障礙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系[3]。

本次研究,筆者通過對46例腦血管疾病伴隨精神障礙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發現精神障礙在腦血管疾病中的發生率較高,伴發精神障礙的患者的臨床表現較為復雜,臨床表現多為抑郁、興奮暴躁以及癡呆。其發生率與患者的病灶部位有較為顯著的差異(p0.05)。

對于伴有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應該早治療患者腦血管疾病的同時,給予患者一定的精神藥物的治療,具體用藥時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酌情考慮使用何種藥物,選擇的藥物一定要對患者的內臟器官影響較小,并且一旦發現患者的癥狀有所改善,即可停止用藥。綜上,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精神障礙十分復雜,誘因也多種多樣,臨床治療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選用合適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4.

篇2

【關鍵詞】 癲癇; 精神障礙; 精神病學

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是在癲癇基礎上出現的一組以感知覺、情感活動、認知功能、精神運動等異常改變的繼發性精神病,由于其發病的基礎在于大腦皮層異常發電所引發的癲癇,因此受累及部位及病理生理改變的不同可出現不同臨床癥狀,統計表明,約有1/3的癲癇患者伴有精神障礙癥狀[1]。本文對本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診治的80例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診斷為癲癇性精神障礙的患者共80例,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和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對癲癇性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既往存在癲癇發作病史,以精神病性癥狀為特征,病程持續,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過腦電圖檢及頭顱CT掃描檢查。其中男51例,女29例,平均年齡(29.3±18.7)歲,原發性癲癇67例(83.75%),繼發性癲癇13例(16.25%),其中包括因顱腦損傷7例,腦炎5例,中毒性腦病1例。原發性癲癇病例中有精神病家族史者53例(79.1%),繼發性癲癇病例中有精神病家族史者5例(38.5%)。

1.2 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對所有患者臨床治療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癲癇臨床表現分型 所有患者中,單純部分性發作47例(58.75%),單純部分性發作繼發全面性發作6例(7.5%),復雜部分性發作10例(12.5%),全面強直陣攣發作17例(21.25%)。

2.2 精神癥狀出現時間 精神癥狀出現距離癲癇發作最短者為4個月,最長者18年,以5年作為時間段進行統計,5年以內出現精神癥狀者24例,6~10年內出現精神癥狀者15例,11~15年之內出現精神癥狀者21例,16~20年之內出現精神癥狀者20例。

2.3 腦電圖及腦CT掃描結果 所有患者中存在腦電圖異常者71例(88.75%),以顳葉局限性癇性放電為特征者24例,局限性慢波26例,彌漫陣發性慢波21例,正常者9例(11.25%);CT掃描結果異常者55例(68.75%),未見異常者25例(31.25%)。

2.4 癲癇性精神障礙的分型 癲癇性精神病47例(58.75%),癲癇性人格改變17例(21.25%),癲癇性情感障礙10例(12.5%),癲癇性癡呆6例(7.5%)。

2.5 治療及療效 所有患者給予抗癲癇藥物合并小劑量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抗癲癇藥物按照個體化治療方案進行選擇,根據患者癲癇發作類型及腦電圖顯示結果有所區別,抗癲癇藥物以卡馬西平治療為主者65例(81.25%),丙戊酸鈉治療為主者8例,苯妥英鈉治療為主者7例,抗精神病藥物以氟哌啶醇治療為主者56例,以奮乃靜治療為主者13例,以利培酮治療為主者11例(13.75%%)。按療程治療結束后,出院結果評定痊愈者43例(53.75%),好轉者17例(21.25%),進步者16例(20%),無效者4例(5%)。

3 討論

癲癇是由大腦神經元局灶性或廣泛性異常放電所導致的腦部疾病,癲癇發作的患者有約1/3的伴有精神障礙的表現,這類與癲癇發作有相關性的精神疾病被稱為癲癇性精神障礙,由于癲癇發作時異常放電形式病理生理改變的不同,因此癲癇性精神障礙的癥狀表現也多種多樣。癲癇的異常放電相關假說較多,目前較為認可的學說包括細胞膜電位離子異常學說,以及腦神經遞質紊亂學說兩種,其中腦神經遞質紊亂學說相對更容易接受,即認為興奮性氨基酸神經介質如谷氨酸等同抑制性氨基酸神經介質如γ-氨基丁酸等之間平衡紊亂,造成腦神經元活動異常,過度放電而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2]。

有研究認為癲癇發作同精神障礙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系,且癲癇病程長短、發作頻率快慢、間歇期長短同精神障礙的發生率及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這主要是由于造成腦缺氧的幾率決定腦器質性損害的嚴重程度,進而決定精神障礙的發生發展[3]。目前,多數學者認為癲癇性精神障礙的出現屬于繼發過程,主要病變在于顳葉功能失調,該部位功能出現障礙后在早期及間歇期表現為癲癇發作,而后期則可以出現精神病性表現。尤其是顳葉邊緣系統的神經元電活動紊亂,達到頂峰時可表現為癇性抽動,在發作間歇期神經元電活動繼續紊亂,后期則對精神活動產生影響,進而發展為精神障礙。有研究發現癲癇患者腦電圖以顳葉異常為主,存在顳葉、顳額、顳枕等部位局限性尖波、棘波,部分性癲癇伴發精神障礙率較高,顳葉異常多見[4]。本研究中由腦電圖檢查顯示異常率達88.75%,以顳葉異常為主,同上述研究報道較一致。國內報道指出癲癇性精神障礙的原發癲癇發作類型以部分性發作為主約60%,本研究中以單純部分性發作患者為58.75%,與上述報道基本符合。但對于癲癇性精神障礙是否都以顳葉癲癇為主導,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國內外有研究發現全身性強直痙攣發作為主者亦占有不低的比例[5],對以顳葉發作為主的觀點形成了挑戰,今后需要擴大樣本深入探討。有研究認為癲癇患者伴發的精神障礙同大腦優勢半球的疾病有關,而非優勢半球出現病變則與抑郁狀態相關度較高。在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的患者中,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在思維、情感、感知覺、行為、認知、人格等方面的異常改變,同精神分裂癥的某些臨床癥狀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臨床誤診率較高[6],若未進行癲癇家族史調查或腦電圖或CT檢查,更不容易發現。既往有學者發現所治療的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在首次發病時有65%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癥,反映出該種精神障礙的復雜性、多樣性及隱秘性[7]。

癲癇性精神障礙的病程及臨床癥狀有明顯特征性表現,其癥狀表現多種多樣,精神癥狀界定較難,且患者異常行為多具有突發突止特點,沖動型明顯,動機不明,目的難料,不計后果,造成損傷或損失后往往感到后悔;多數患者情感反應良好,間歇期自知力較好,僅有少數可出現自知力缺失;此類患者病程表現不符合功能新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由腦電圖及CT掃描表現可發現大多數異常;某些患者在發病后出現人格改變,但占有比例相對較少,按照功能性精神障礙入院后,給予抗精神病類藥物并不能使癥狀有效緩解;以上臨床癥狀特征是癲癇性精神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在診斷時可進行參考[8]。另外癲癇性精神障礙的妄想、幻覺等思維感知癥狀可出現明顯異常,故有學者認為將此類患者命名為癲癇妄想/幻覺綜合征似乎更顯準確,有研究發現在該類患者的精神癥狀中,發生頻率最高的包括沖動及攻擊行為、關系妄想、易激惹、幻聽和被害妄想,表明行為、思維異常在該癥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本研究中癲癇性精神病分型以癲癇性精神病占有比例最大,其次為癲癇性人格改變,癲癇性情感障礙和癲癇性癡呆,與伍光輝等[9]的研究稍有不同。

癲癇性精神障礙的治療應以抗癲癇藥物治療為基礎,單純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可根據患者發作形式及病程特點不同進行個性化選擇抗癲癇藥物,在此基礎上根據精神障礙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抗精神病藥物[10]。其中卡馬西平應用較為廣泛,其能夠對顳葉邊緣系統進行選擇性抑制,進而阻止該部位的異常電活動的發生,對于顳葉癲癇發作的發生發展具有良好效果,并可防止病程發展至后期精神障礙的出現。除抗癲癇藥物外,應當根據患者的精神癥狀表現,給予適量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如本研究中給予氟哌啶醇、利培酮等,均可在控制癲癇發作的基礎上控制精神癥狀的出現。有研究表明,為控制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單純使用抗癲癇藥物或采取加量方式治療,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甚至可導致病情加重,聯合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效果更確切有效。本研究中采用抗癲癇藥物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方案進行,取得較好療效,其中痊愈者43例,占53.75%,好轉者17例,占21.25%,進步者16例,占20%,無效者僅4例占5%。不過本研究中選擇病例數量較少,且在治療過程中有2例患者未規則服藥,是造成無效者比例較高的主要原因,今后需要繼續擴大樣本,嚴格按照治療過程進行深入探討。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給予的藥物治療,對藥物敏感度較高,且未有情緒顯著異常及行為改變過于明顯者,因此未考慮應用電休克或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方案,若在今后出現此類對藥物治療無效,精神癥狀較顯著如行為過激者可予以考慮。

總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精神癥狀表現同精神分裂癥類似,在臨床診斷中極易誤診,需要通過對其病程、家族史進行仔細詢問,完善腦電圖、腦CT檢查方可確診,治療上應當注重以給予個體化抗癲癇藥物為基礎,聯合應用抗精神病藥治療,才能提高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診療率,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馮志穎.癲癇所致精神障礙[J].開卷有益(求醫問藥),2009,(1):56-57.

[2]高,孫毅,鄧曉舫.癲癇所致精神障礙臨床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09,21(5):490,492.

[3]封正敏,劉波.精神分裂癥與癲癇所致精神障礙臨床觀察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0,19(20):124-125.

[4]李玲.35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17):2165-2166.

[5]陳強,黃國光,黃信榮.阿立哌唑合并卡馬西平治療癲癇所致精神障礙[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2(1):25-26.

[6]蘇亞梅,劉銘濤.癲癇所致精神障礙誤診1例[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1,17(4):294-295.

[7]夏欽榮.癲癇所致精神障礙38例臨床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09,21(11):35-36.

[8]王煥林,高柏良.癲癇性精神障礙的診斷分類及治療現狀[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5,1(1):9.

[9]伍光輝,秦霞.癲癇性精神障礙70例臨床分析[J].內科,2008,3(4):558-560.

篇3

關鍵詞:顱腦外傷;精神障礙;分析;治療

顱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是指頭部受外力直接或間接作用所造成的腦組織損傷,在急性期或慢性期可能發生精神活動的失調及缺陷[1]。中重度顱腦損傷的患者中發生精神障礙者可達70%~90.2%[2]?,F今顱腦外傷導致的精神障礙因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而越來越來受到重視。因此,為分析此類疾病的臨床特點、總結診治經驗,筆者對本院收治的42例此類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2例因顱腦外傷所致的精神障礙患者。男36例,女6例,平均(32.5±8.5)歲;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第三版)》中器質性精神障礙診斷標準,病前無精神病史,未用過任何抗精神病藥物;排除高血糖、原發性高血壓、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42例患者受傷原因為車禍24例,墜落14例,打架斗毆4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8分13例,9~12分16例,12~15分13例。頭顱CT影像學檢查提示主要病灶分別位于額葉24例、顳葉11例、枕葉3例、頂葉4例。依據GCS評分、顱腦外傷分型標準并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影像學將42例患者進行分型:重型22例、中型16例、輕型4例。精神分裂癥10例,焦慮抑郁8例,認知功能障礙8例,人格改變10例,譫妄6例。

1.2方法 42例患者中有11例有手術指征予以開顱血腫清除去骨板減壓術,其余31例予以保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治療。常用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抗焦慮抑郁藥、抗躁狂藥及震驚催眠藥等。通常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奮乃靜、奧氮平、百憂解等予以治療,同時給予顱腦外傷常規的脫水、止血、營養神經等對癥治療。抗精神障礙藥物應用情況:出現精神癥狀后,復查頭顱CT提示顱內無特殊變化,即針對不同精神障礙類型給予不同藥物治療。如煩躁不安及焦慮患者給予奮乃靜4~8mg/tid;癥狀較重者給予奧氮平5~10mg/qd;對于譫妄、行為沖動者給予氟哌啶醇2 mg,苯海拉明25mg/q12h;如果效果不佳,可予以冬眠1號治療;酌情可使用其他鎮靜安定藥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根據精神癥狀嚴重程度調整劑量和用藥時間。

2 結果

42例患者中治愈34例,好轉5例,嚴重、頑固的精神障礙患者待病情穩定后轉精神病專科醫院繼續治療3例,精神障礙治愈率92.8%。

3 討論

顱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是常見的腦損傷并發癥之一,在顱腦外傷急性期、恢復期及后遺癥期均可能出現。精神障礙的類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顱腦外傷的損傷部位,一般為額葉和顳葉所致,額葉損傷的精神障礙者最多,顳葉損傷者次之,枕葉損傷者最少。此外,顱腦外傷輕度者并發精神障礙者較少,中重度顱腦外傷并發精神障礙者最多,以精神分裂癥較多見。

目前沒有明確定論明確精神障礙的發生與顱腦外傷有必然關系,但國內大多數學者認為外傷因素是導致腦外傷后精神障礙的直接病因,外傷后早期精神障礙與腦外傷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3]。通常認為顱腦外傷導致腦組織的水腫、壞死引起顱內壓升高,差生一系列生化、循環和電生理的變化,從而引起大腦中一些與情感、認知等相關部位如額中回、顳葉、邊緣系統損傷,誘發或加重精神障礙。大多表現為意識障礙和躁狂狀態,易激惹、行為沖動。

所以,在臨床上對于顱腦外傷并發精神障礙的患者,常規予以脫水降低顱內壓、止血以及營養神經治療的同時,應及早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目前臨床上常使用奮乃靜、奧氮平等發揮抗焦慮抑郁、抗精神病作用。根據患者精神障礙的癥狀的不同緩慢減量[4]。在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時需要注意此類藥物的毒副作用,定期監測肝腎功能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顱腦外傷性精神障礙是器質性疾病和心理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5]。在對顱腦外傷并發精神障礙患者治療的過程中,不僅要針對腦損傷本身進行有效的治療,還需要從人格特征等方面,開展相應的心理和護理干預,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一般認為,顱腦外傷并發精神障礙預后較好,經過積極治療,1~3個月多數能恢復,且較少復發。

參考文獻:

[1]裘法祖.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464.

[2]周良輔.現代神經外科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276.

[3]張潔.顱腦損傷患者精神障礙的臨床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24(1):76-78.

[4]魯蕓,趙沙沙,徐金枝.奧氮平治療顱腦外傷后精神障礙的臨床分析[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2,7(1):38-39.

[5]陳向林.顱腦外傷致精神障礙57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0,5(31):2263.

[6]姜德國,張浩,童凌云,等.顱腦外傷并發精神障礙的臨床分析及中長期隨訪研究[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1, 11(9):1064-1065.

篇4

關鍵詞:癲癇;精神障礙;精神病學

Clinical Analysis of 60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Epilepsy

WEI Shu-lin,LI Ling

(Sheh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Shehong 6292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epilepsy,so a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nd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patients with epilepsy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5 year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36 cases(60%)were simple partial seizures,51 cases(85%)with abnormal eeg,45 cases(75%)with abnormal CT scan,39 cases of epilepsy(65%).The results of hospital discharge were 33(55%),12(20%),13(26.67%)and 2(3.33%)of the patients.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due to epilepsy can easily be misdiagnosed as schizophrenia,and the medical history,the corresponding auxiliary examin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Epilepsy;Mental disorder;Psychiatry

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是在癲癇基礎上出現的一組以感知覺、情感活動、認知功能、精神運動等異常改變的繼發性精神病,由于其發病的基礎在于大腦皮層異常發電所引發的癲癇,因此受累及部位及病理生理改變的不同可出現不同臨床癥狀,統計表明,約有1/3的癲癇患者伴有精神障礙癥狀[1]。本文對本院2009年3月~2014年10月診治的60例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9年3月~2014年10月診斷為癲癇性精神障礙的患者共60例,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和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對癲癇性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既往存在癲癇發作病史,以精神病性癥狀為特征,病程持續,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過腦電圖檢及頭顱CT掃描檢查。其中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齡(29.3±18.7)歲,原發性癲癇54例,繼發性癲癇6例,其中包括因顱腦損傷7例,腦炎5例,中毒性腦病1例。原發性癲癇病例中有精神病家族史者42例,繼發性癲癇病例中有精神病家族史者5例。

1.2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對所有患者臨床治療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結果

2.1癲癇臨床表現分型 單純部分性發作36例(60%),單純部分性發作繼發全面性發作4例(6.67%),復雜部分性發作8例(13.33%),全面強直陣攣發作12例(20%)。

2.2精神癥狀出現時間 精神癥狀出現距離癲癇發作最短者為3個月,最長者18年,以5年作為時間段進行統計,5年以內出現精神癥狀者21例,6~10年內出現精神癥狀者10例,11~15年之內出現精神癥狀者15例,16~20年之內出現精神癥狀者14例。

2.3腦電圖及腦CT掃描結果 所有患者中存在腦電圖異常者51例(85%),以顳葉局限性癇性放電為特征者18例,局限性慢波20例,彌漫陣發性慢波16例,正常者6例(10%);CT掃描結果異常者45例(75%),未見異常者15例(25%)。

2.4癲癇性精神障礙的分型 癲癇性精神病39例(65%),癲癇性人格改變11例(18.33%),癲癇性情感障礙6例(10%),癲癇性癡呆4例(6.67%)。

2.5治療及療效 所有患者給予抗癲癇藥物合并小劑量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拱d癇藥物以卡馬西平治療為主者45例(75%),丙戊酸鈉治療為主者8例,苯妥英鈉治療為主者7例,抗精神病藥物以氟哌啶醇治療為主者41例,以奮乃靜治療為主者10例,以利培酮治療為主者9例(15%)。按療程治療結束后,出院結果評定痊愈者33例(60%),好轉者12例(20%),進步者13例(21.67%),無效者2例(3.33%)。

3討論

癲癇是由大腦神經元局灶性或廣泛性異常放電所導致的腦部疾病,癲癇發作的患者有約1/3的伴有精神障礙的表現,這類與癲癇發作有相關性的精神疾病被稱為癲癇性精神障礙,由于癲癇發作時異常放電形式病理生理改變的不同,因此癲癇性精神障礙的癥狀表現也多種多樣[2]。

有研究認為癲癇發作同精神障礙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系,且癲癇病程長短、發作頻率快慢、間歇期長短同精神障礙的發生率及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這主要是由于造成腦缺氧的幾率決定腦器質性損害的嚴重程度,進而決定精神障礙的發生發展[3]。本研究中由腦電圖檢查顯示異常率達85%,以顳葉異常為主,同上述研究報道較一致。國內報道指出癲癇性精神障礙的原發癲癇發作類型以部分性發作為主約60%,本研究中以單純部分性發作患者為60%。但對于癲癇性精神障礙是否都以顳葉癲癇為主導,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國內外有研究發現全身性強直痙攣發作為主者亦占有不低的比例,對以顳葉發作為主的觀點形成了挑戰,今后需要擴大樣本深入探討。有研究認為癲癇患者伴發的精神障礙同大腦優勢半球的疾病有關,而非優勢半球出現病變則與抑郁狀態相關度較高[4]。在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的患者中,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在思維、情感、感知覺、行為、認知、人格等方面的異常改變,同精神分裂癥的某些臨床癥狀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臨床誤診率較高,若未進行癲癇家族史調查或腦電圖或CT檢查,更不容易發現。既往有學者發現所治療的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在首次發病時有65%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癥,反映出該種精神障礙的復雜性、多樣性及隱秘性[5]。

癲癇性精神障礙的病程及臨床癥狀有明顯特征性表現,其癥狀表現多種多樣,精神癥狀界定較難,且患者異常行為多具有突發突止特點,沖動型明顯,動機不明,目的難料,不計后果,造成損傷或損失后往往感到后悔;多數患者情感反應良好,間歇期自知力較好,僅有少數可出現自知力缺失;此類患者病程表現不符合功能新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由腦電圖及CT掃描表現可發現大多數異常;某些患者在發病后出現人格改變,但占有比例相對較少,按照功能性精神障礙入院后,給予抗精神病類藥物并不能使癥狀有效緩解;以上臨床癥狀特征是癲癇性精神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在診斷時可進行參考[6]。另外癲癇性精神障礙的妄想、幻覺等思維感知癥狀可出現明顯異常,故有學者認為將此類患者命名為癲癇妄想/幻覺綜合征似乎更顯準確。

癲癇性精神障礙的治療應以抗癲癇藥物治療為基礎,單純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筛鶕颊甙l作形式及病程特點不同進行個性化選擇抗癲癇藥物,在此基礎上根據精神障礙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抗精神病藥物。其中卡馬西平應用較為廣泛,其能夠對顳葉邊緣系統進行選擇性抑制,進而阻止該部位的異常電活動的發生,對于顳葉癲癇發作的發生發展具有良好效果,并可防止病程發展至后期精神障礙的出現。除抗癲癇藥物外,應當根據患者的精神癥狀表現,給予適量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有研究表明,為控制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單純使用抗癲癇藥物或采取加量方式治療,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甚至可導致病情加重,聯合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效果更確切有效[7]。本研究中采用抗癲癇藥物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方案進行,取得較好療效,其中痊愈者43例,占53.75%,好轉者17例,占21.25%,進步者16例,占20%,無效者僅4例占5%。

總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精神癥狀表現同精神分裂癥類似,在臨床診斷中極易誤診,需要通過對其病程、家族史進行仔細詢問,完善腦電圖、腦CT檢查方可確診,治療上應當注重以給予個體化抗癲癇藥物為基礎,聯合應用抗精神病藥治療,才能提高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診療率,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李玲.35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17):2165-2166.

[2]宋莎菲,李煒,劉敏會.癲癇所致精神障礙EEM與視覺P300電位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研究,2014,27(7):785-787.

[3]封正敏,劉波.精神分裂癥與癲癇所致精神障礙臨床觀察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0,19(20):124-125.

[4]于開軍,崔志,馬福志.120例腦卒中所致精神障礙臨床分析[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2,33(2):140-141.

[5]蘇亞梅,劉銘濤.癲癇所致精神障礙誤診1例[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1,17(4):294-295.

篇5

【關鍵詞】 顱腦損傷 ;開顱術后;外傷性精神障礙

the clinical analyses of 200 cases with mental disorders after surgery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zhao gang, wang peng, sun huai-yu, 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ie fa coal company hospital, liaoning 112700,china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11.21

作者單位:112700遼寧省調兵山鐵法煤業集團總醫院神經外科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umatic mental disorders and position of brain injury, and the prognosis of mental disorders. methods by 200 cases clinical data analyse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fter craniotomy appear mental disorder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umatic mental disorders and position of brain injury and prognosis. results 69 cases were simple injury of frontal lobe, 65 cases simple injury of temporal lobe, 56 cases were of frontal lobe and temporal lobe, 10 cases were merge hypothalamus, 124 cases were of left hemisphere, 76 cases were of right hemisphere. followup six months after surgery: 141 cases of recovery, 29 caes of significantly improved, 24 cases were of improved, 6 cases were of invalid.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umatic mental disorders and position of brain injury were closely related. they damaged the brain of spiritual center and prognosis good by active treatment.

【key 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y;craniotomy;traumatic mental disorders

外傷性精神障礙患者在臨床上并不少見,且與有腦葉的損傷部位一定的關系,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且嚴重程度與顱腦損傷嚴重程度成正相關其治療結果的好壞對患者的生存質量有重要影響[1]。本文通過對200例因顱腦損傷開顱術后出現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分析,探討精神障礙與腦葉損傷的關系,了解外傷性精神障礙的愈后情況,具體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本組200例患者為我院神經外科1997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間因顱腦損傷行開顱手術后出現精神障礙的住院患者,男128例,女72例,年齡12~76歲,均隨訪至術后6個月。每位患者精神障礙至少具備以下條件之一:①情感障礙:情緒不穩,易怒,易哭,喜怒無常,無端爭吵,欣快,淡漠,情感喪失,反應遲鈍;②性格改變:脾氣暴躁,不聽勸說,不配合診治,不禮貌,強詞奪理;③智能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理解力、定向力差或喪失,勞動力低,自知力不能,智能障礙,癡呆;④精神分裂:妄想,幻聽,幻嗅,幻視。顱腦損傷病理類型:急性硬膜外血腫并腦挫裂傷31例、急性硬膜下血腫并腦挫裂傷45例、腦內血腫30例、多發顱內血腫36例、慢性硬膜下血腫28例、凹陷骨折并腦挫裂傷14例、廣泛腦挫裂傷血腫量較小(<10 ml)16例。致傷類型:交通事故82例、打擊傷54例、摔傷28例、墜落傷21例、擠壓傷15例。

1.2 方法

1.2.1 根據臨床癥狀將患者分為四類;①情感障礙;②性格改變;③智能障礙;④精神分裂。

1.2.2 根據術前術后頭ct影像及術中所見確定腦葉具體損傷部位

1.2.3 逐一統計確定 精神障礙與腦葉損傷部位之間的關系 

1.2.4 治療方法 200例患者均行綜合治療:①積極處理原發病:抗炎,止血,防腦水腫,降顱內壓,活化腦細胞,改善微循環,抗癲癇,支持,對癥,防并發癥治療。對遲發顱內血腫、積液具備手術指征的可再行手術;②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精神癥狀較重者早期亞低溫冬眠3~7 d,必要時用冬眠1號;對精神癥狀不十分重患者常規口服或鼻飼管注入氯丙嗪,每天25~200 mg,分次口服,根據精神癥狀嚴重程度隨時調整藥量及用藥時間,必要輔助間斷靜推或靜點地西泮、氯硝、西泮或奮乃靜;對精神障礙較輕患者單純口服小劑量氯丙嗪;③顱腦損傷穩定意識清楚,精神癥狀較輕患者進行心理治療[2-5]。 

1.2.5 愈后評定標準[6] 隨訪至術后6個月并按照who療效評定標準:①痊愈即精神癥狀完全消失;②顯著好轉即精神癥狀大部分消失;③好轉即精神癥狀部分消失;④無效。

2 結果

見表1、表2、表3。

3 討論

本組患者精神障礙癥狀分為情感障礙,性格改變,智能障礙,精神分裂4種,其中以情感障礙及性格改變為多占74.5%;腦損傷均位于幕上,以額、顳葉為主占95.0%;左側半球損傷占62.0%。人腦的精神活動包括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其中樞主要位于額葉,顳葉及邊緣系統[7-9]。大部分額葉病變出現精神癥狀,雙額葉病變精神癥狀更明顯,額葉凸面受損患者常表現情感呆板,反應遲鈍,對周圍事物均漠不關心,智能低下,無欲狀態,嚴重者尿便不能自理,額葉眶面受損患者常有人格改變。顳葉病變出現精神癥狀僅次于額葉,除人格改變,記憶力障礙等,常見精神障礙外,常伴有幻聽,幻嗅,幻視。邊緣系統是圍繞腦干,基底節和胼胝體的一些精神結構組成,它受損可出現精神障礙,表現記憶力差,癡呆,嗜睡,抑郁及人格改變。本組200例患者出現精神障礙均為外傷導致上述功能區原發或繼發性損害。由此可見,精神障礙的出現與腦葉損傷部位密切相關。由于部分臨床醫師不了解此情況,特別對額顳葉損傷的患者,沒有仔細觀察,分析患者的思維及行為表現,早期忽視了精神障礙,使患者沒有得到及時診治,精神癥狀加重,嚴重影響生存質量,有些演變成慢性精神障礙,治療困難。因此,對有精神障礙患者應有預見性[9-11]。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且采取綜合治療。精神障礙均為顱腦器質性損傷所致,首先必須積極處理原發傷,防繼發性腦損害,同時盡早應用抗精神癥狀藥物,根據精神癥狀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隨時調整用藥,待精神癥狀控制后,酌情減量,不可突然停藥,以免精神障礙出現反跳,同時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定期查肝、腎功能及血常規,及時應用護肝及利尿藥,對于頑固性精神障礙的患者,待顱腦損傷穩定后,可轉精神病院系統治療,對嚴重器質性精神障礙患者容易引起醫生的注意和理解,而對于神經系統無明顯損害的患者易被醫生忽視,但他們經常有記憶力下降,情緒不穩定,無欲狀態,特別有些神經型非常敏感的患者,加之對社會和心理因素反應強烈時,更容易造成久治不愈,因此對這類患者應特別注意心理治療,使他們重新樹立自信心[12]。本組患者均采用綜合治療,治愈率為70.5%,有效率97.0%,可見療效確切,治愈率高。外傷性精神障礙患者,只要臨床醫師足夠重視,并通過積極的綜合治療,必將取得良好的療效。 

參考文獻

[1] 沈漁邨.精神病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05-311.

[2] 郝偉.精神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61-62.

[3] 周良輔.現代神經外科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12:275-276.

[4] 張延平.顱腦損傷的現代治療.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11:74-176.

[5] 易聲禹.顱腦損傷診治.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95.

[6] 黃永輝.59例顱腦外傷致精神障礙臨床分析.齊齊哈爾醫學報,2009,2:211-212.

[7] 于永.急性閉合性顱腦損傷術后精神障礙76例臨床分析.實用醫學雜志,2005,14:1546-1547.

[8] 劉樂,劉曉玲,劉曉峰,等.急性顱腦損傷致精神障礙68例臨床分析.陜西醫學雜志,2008,10:301-302.[9] 李曉春,許旭忠.腦外傷早期精神障礙34例臨床分析.實用中醫藥雜志,2002,18(8):6.

[10] max je.the phenomeuology of peronality change dueto traumaticbrai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neuropsychiatry clin lvemosci,2001,13(2):161.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96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久久另类 | 人人做人人澡人人爽欧美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成人免费网站www网站高清 | 欧美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成人高清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精品 | 国产精品观看 | 国产片侵犯亲女视频播放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 | 高清av电影|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免费福利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 亚洲第一网站 | 亚洲狠狠| 久久久久国产 | h视频在线免费 | 999免费网站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日韩视频观看 | 天天操天天射综合网 | 亚洲成人av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天天干,夜夜操 | 欧美日韩18 | 国产剧情一区 | 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婷婷在线网站 |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 久久国| 国产乱码精品1区2区3区 | av性色全交蜜桃成熟时 | 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