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0 09:47:4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初中數學教學診斷,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教學診斷直接作用于教學過程,著眼于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理念,更新實踐性知識本身,著力幫助教師建立關于教學過程有效性的反饋調節機制,從而實現對教學過程的自覺、有效的反思,因而在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上,有著其他教學管理方法所不能取代的獨特作用。”――摘自《課堂教學臨床指導》
“學生成績好就行,如何教,沒有必要計較教師運用什么方法。”這是目前在我們不少教師存有的一種想法。這種只管結果而不顧過程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一方面,一旦發現教學是無效的,損失已經造成;另一方面,教師靠犧牲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來換取文化考試的高分,乃是對兒童身心的摧殘。這種認為學生成績好就不需要改進教學技能的想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人類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人才的要求是全面和諧發展,課程的目標不只是使學生更富有知識,而且應該使學生更聰明,更高尚。對課程的影響就是課程價值的多樣性及其擴展。新課程價值在于通過促進人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實現課程價值的融合,這種融合濃縮為一句話就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一、案例呈現一
教研組的一節《鑲嵌在作圖中的應用》教學里,教師要求每位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并進行整理,課上在同學展示自己收集圖片后指出研究用地磚鋪地或瓷磚貼墻,既不留下一點縫隙,又不互相疊壓的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蓋,就能夠獲得一個平面圖形,從數學的角度看,這就是用多邊形覆蓋平面或平面鑲嵌問題。進一步提出人們正是利用數學知識來美化生活的,如果你是設計師,你用哪幾種幾何圖形來作平面鑲嵌?鼓勵之后,同學們又陸續發現了一些問題,教師把學生發現的問題分類:(1)限用一種正多邊形進行平面鑲嵌,哪幾種正多邊形能用于平面鑲嵌?(2)限用兩種正多邊形進行平面鑲嵌,分別有哪兩種正多邊形能用于平面鑲嵌?有幾種情況?(3)平面鑲嵌有什么規律嗎?接著教師把“鑲嵌問題”的課題研究劃分為小課題,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通過動手實驗、觀察發現、歸納總結、探討結論。效果:提高了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和興趣,是一次高效的合作學習。
問題診斷:此次合作學習是在讓學生經歷了收集、觀察、猜測的基礎上,進行的實驗、探索、交流結果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使每一位同學在與他人交流的中自己去發現問題,同時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使更多的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全面地思考問題以改進自己認識方式上的單一性。此次合作學習無論從內容的需求上還是活動的組織上都是一次必要的高效地合作學習。
處方建議:在組織學生進行分小組討論活動時,特別要注意不能搞淺層次的操作活動。對于學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到結論的問題不需要進行小組討論;很多課堂上熱熱鬧鬧的景象,并不代表課堂教學效果就很好,其實是讓表面上的積極性掩蓋了學生學習的不足。另外,在小組活動之前必須要對活動有明確的要求,對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分工,不能把小組活動搞成學生說說笑笑的場所,只要學生在活動中帶著問題思考、操作,才有可能得到預期的效果。不能一味強調運用這種“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模式,學習中并不是任何問題都有必要探索,也不是每一節課都要進行合作交流。學生學習活動不能流于形式,必須有實質的意義和效果。
二、案例呈現二
作業題講解:如圖在長14米,寬為9米的長方形草地修路寬為2米的小路,求剩余部分的面積。
答案:(14-2)(9-2)=84。
教師講解:利用平移將剩余4塊平移在一起成新的矩形,計算新矩形的面積得解。
學生問題:小路寬是指EF嗎?
教師解答:應該是平行四邊形EFHG的一組對邊EG和FH之間的距離。
學生中議論聲一片,集體提出答案不對,不應該是(14-2)(9-2),因為EF大于2.
教師說:那應該怎么辦?
學生解答:利用高求EF的長,但需要知道∠FEG的度數。
教師說:我們修改題目將小路寬改為EF=IJ=2米,本題該怎樣解?
大多數學生回答: (14-2)(9-2)=84,教師停頓后繼續問怎么得到的?學生回答:平移。
教師說:那就讓我們動手操作確認一下吧。
試驗的結果如圖:
我們驚異地發現,中間有個小的平行四邊形空白。
也就是說,答案比84還要小這個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師繼續問:那么什么條件下才可以是(14-2)(8-2)=84.
學生繼續互相交流并動手操作后得出:如圖時即可。
問題診斷:教師缺乏細致深入的備課,盲目相信參考答案,差點導致教學上出現知識性錯誤。教師以較強的應變能力,及時調控課堂,與學生一起合作探討錯解的原因,在師生一次一次的思維碰撞中,問題越來越清晰,最后使得問題得意解決。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學生由于感到自己能幫老師改正講解中的錯誤而有巨大成就感。效果: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更加大了,更加有自信心。這是一次高效師生合作學習過程,只有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有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從內心里欣賞學生才會有這次合作。
處方建議: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沒有一種形式,比師生之間的對話更能提高溝通能力,更能啟發思維技能。”對話者更喜歡對問題追根究底,更利于學生的探索精神的培養。當學生把老師作為合作交流的對象之一時,不僅僅使學生的熱情提高,思維方式得到改變,而且使老師在對話的過程中也逐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了解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有利于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
最后結論:要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就要對其課堂教學作具體分析診斷。每個教師的教學素養不同,問題也往往不一樣。有的教師可能是沒有掌握問題教學的技能,也可能是不能恰當地作語言講授,也可能是缺乏一定維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組織技能。主要原因不同,課堂教學效率分析的重點和改進措施也不一樣,要區別對待,因人而異。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2]韓桂鳳.現代教學論.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高職數學;基礎;教學;培養
1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基礎差異性較大,學效果不佳
自從擴招以來,高等教育的門檻大幅度降低,導致生源水平參差不齊,對教學工作造成重大影響,增強了教學難度。隨著高校擴招,伴隨而來的是生源的急速擴張,并且知識水平兩極分化嚴重。并且學校開設的有些展業對于文理科目沒有任何限制,導致同樣專業的學生數學基礎差距太大,教師無法統一施教。比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基礎好的學生對于老師教授的內容不感興趣,覺得太簡單了。而基礎差的學生又感到學習起來相當吃力,知識深度難以接受。這給教師教學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1.2學生無法理解高等數學對自己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筆者從事數學教學工作多年,通過課余時間經常和學生進行交流,發現很多學生對于數學不能產生興趣的原因在于沒有認識到數學對自己今后發展的重要性。經常會有學生問學習數學有什么用,甚至建議取消數學課程。這是由于學生沒能學生通過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應用能力較差。因此覺得數學課程變得無足輕重,喪失了學習興趣,甚至排斥數學學習。
1.3數學教學與專業知識缺乏關聯性
目前很多高職學校注重知識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這也是很多一般院校的通病,缺乏思維方式的擴張能力。但是在高職學校中,學校的初衷就是培養以學生專業為主的技能型人才。如果不能將數學教育和專業知識實現有機融合,使其更好的為專業課程服務,便喪失了其存在的意義。如果不能針對不同的專業需求開展不同內容的數學教學任務,將很難滿足學生需求,提高學習熱情。一味的追求公式、計算、證明等知識內容,只會延續學生“應試教育”的傳統思想,無法提高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1.4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過于陳舊
現在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依然采用“黑板式”教學和“填鴨式”教學,這種陳舊的教學觀念已經完全不適用于高職教育,一味的重視解題能力和概念理論的培養對于提高學生解決專業問題沒有絲毫幫助。同時,這些復雜的數學公式和難題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厭煩,甚至頭痛,從而喪失學習興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處于主動教學的位置,學生一直在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師在課堂上高談闊論,而學生的思想已經飛到了九霄云外,這樣缺乏活力的課程,肯定讓人難以接受,教學效果更是無從談起。
1.5數學課程課時不充足
數學課程本身存在知識點的連貫性特點,如果不能打好之前的數學基礎,后續課程將很難跟進。但是,隨著教學改革,很多高職學校對專業課程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大大縮減了數學課時,導致教學任務緊,為了趕進度,很多細分問題沒有充足的時間講解,學生處于半懂不懂的狀態,在學習新內容時由于之前的基礎沒有打好,導致學習更加被動。比如很多數學內容在前面講解具體的知識理論,在后面聯合實際運用時就沒有充足的時間。
2解決辦法
2.1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分組施教
鑒于學生自身的情況,數學基礎能力參差不齊,筆者認為只有樹立“只求進步,不求跨越”的教學思路,才能實現學生進步的目的。因為基本上無法做到讓數學基礎底子本來薄弱的學生跟上基礎好的學生,只有通過循循漸進的辦法逐步提高學生成績。因此,筆者建議實施分組教學。所謂分組教學是筆者長期研究與教學分析總結出來的教學方法。首先把每個班級學生的基礎水平進行摸底,掌握具體情況后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最后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比如要求成績最好的學生在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繼續提高,中等的學生要求完成大綱要求,成績最差的學生要求對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通過分組教學,既能讓所有學生成績有所提高,又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自信。
2.2加強數學教學與專業知識的融合,提高學生興趣
高職數學應該和普通學校的高等數學區分開來,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應該突出高職學校的獨特性。傳統數學教學講究數學的嚴謹性和完整性,那么高職數學的培養目標應該是數學應用能力的提高,通過學習數學知識幫助學生解決專業課程問題,強化實踐能力。筆者建議高職數學教師注意搜集與學生相關專業有關的數學失利,比如在講授概率內容時,可以引入經濟金融方面的案例。
2.3教學過程中傳遞數學思想方法
這種思想是從事一切數學研究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幫助學生理解,如果學生能夠將這種思想引入專業知識中,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均有極大幫助。
2.4注重課堂設計,創新教學方法
高數的復雜性和抽象性往往容易導致高職學生“望而卻步”,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施教很難提高學生成績,必須根據高職學生提點改革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創新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首先,通過情景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數學家的小故事,以及數學公式的來歷,增加學生興趣。其次,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把握教師在教學中的位置。最后,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比如多媒體教室,通過聲圖并茂的多媒體展示功能,更加容易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記憶。
結束語
總之,隨著我國發展的加快,對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如何保質保量的完成人才培養計劃,為我國建設添磚加瓦,給高職學校提出了重大挑戰。面對高職教育的改革,高職數學教學一定要把握機遇,創新教學方法,徹底解決傳統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強化學生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保證學生就業后能夠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
參考文獻 :
[1]吳躍明.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資訊,2011,(11):196.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的優秀課堂設計與建設逐漸引起了許多教育學者的關注。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優秀課程教學設計的重要性逐一體現,成為初中數學教學實施新教學目標改革和提升學生素質教育的關鍵因素。在我國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關于數學科目的教學設計研究內容很多,但實際上對于初中數學針對性的優秀課程教學設計研究基本處于初始階段,就優秀課程教學設計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進行簡單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教學設計
一、優秀課程教學設計的概述
我國的新教學目標改革在實踐發展的過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新時代背景的教學理念,這些教學理念的本質和價值還處于開發應用階段,需要在職的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才能有效地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在初中笛Ы萄е校教學設計的應用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有所體現,實現高效課堂的基本要素就是優秀的課程教學設計,這也是目前初中數學教學發展需要全面落實的教學要求。初中階段的數學教育重點就是面向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理解數學思維和學習數學技能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下,學生在初中數學課程中就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的身份則從傳統的教學概念中有所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引導者,也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與學生合作,讓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開始習慣自主學習探索、團隊自發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初中數學的課程安排中,應該給學生留下足夠大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不斷推演論證數學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技能,扎實學習基礎。我國的教學化多媒體信息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數學課程在初中階段的安排應該更加注重數形結合的理念,教師多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初中數學課程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不僅包括了數學課程的教學結果,還有數學教學結果的探討過程,優秀的課程教學設計對于這些要求,非常有價值。隨著我國初中數學教師對優秀課堂教學設計的深入研究,優秀課堂教學設計會逐漸普及到全國的初中數學課程中。優秀課堂教學設計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之后,研究內容越發的集中和確定,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專家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基礎理論指導和數學知識的基本理念灌輸。第二,專業的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數學課堂的教學總結。
二、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設計的分析
初中數學的課程教學設計從其本質上來說,還是以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理論和學生基礎學習理論為基本概念。在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逐漸開始利用區別于傳統教學理論的系統分析方法來確定初中數學教學課程中的疑難問題,由此來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合理的數學教學方案,并不斷實踐反思,最終達到完整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這樣的教學背景和教學要求下,應該從傳統的教學目標中脫離出來,以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知識認知情況來制訂符合課程的教學目標,在選擇教學內容的環節上也應該從實際出發,盡可能地將教學環節互相聯系起來,讓學生更容易適應課程安排,理解教學內容,完成學習目標。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設計所包含的內容很多,但都是依照課程改革要求的要素進行設計:首先是初中數學教學課程設計所針對的對象必須符合課改要求、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必須符合新課改教學目標、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策略的應用、初中數學教學總體設計的總結性評價。
三、優秀課程教學設計在初中數學應用過程中的實踐結論
分析
我國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優秀課程教學設計已經經過了一定時間的實踐檢驗,就目前的實踐發展情況來看,初中數學優秀課程教學設計不僅要注重教師的教學方式,還要注重學生的理解融入能力,這也是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統一。在同樣的數學課程中,不同的課程教學設計所產生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教師要注重的不僅僅是教學方式與教學設計的統一,更應該注重教學環境和教學細節與學生的統一,只有將學生與教學進行完整的結合,才能讓初中數學教學有更高的價值。
我國教學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實踐檢驗出許多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但應該始終將學生的學習擺在核心環節。優秀課程教學設計也應該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技巧放在第一位,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的成長與興趣,讓學生在有效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得到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初中數學的優秀課程教學設計不斷進步,為初中數學教學打下堅實的發展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理念;創新思維
【中國分類號】G633.6
信息時代的到來,初中數學教學既強調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同時強調必須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調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及終身學習的能力。而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同時令人感到數學是呆板、枯燥的學科,學生根本沒有學習興趣。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及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對初中數學教學創新提出自己的觀點。
1 教學理念的轉變
1.1 傳統教學理念的弊端
教學理念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以及教學評價的基本準則。初中數學教學傳統的教學理念一直秉承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占據絕對優勢;同時學生學習的內容也是由教師安排,不考慮學生個人興趣需要,造成學生學習的被動性。同時初中數學教學對教學體系的安排存在“繁、難、偏、舊”的現象,使許多初中生害怕數學。教學內容完全由枯燥的定理定義和公式所組成,基本的教學程序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死背公式和定理,然后做大量的練習題進行鞏固,因此使豐富多彩的數學變得索然無味。
1.2 新課標指導下的新的教學理念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建立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在初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簡言之,教師的教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同時強調學生學習是一個動態的動手實踐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豐富、發展其個性。
2 教學方式的轉變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新的要求,教師應在充分理解新的理念的基礎上轉變陳舊的教學方式,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2.1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最根本的動力。只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教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更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廣大初中數學教師面臨的考驗。
2.2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知識交流、情感交流及個流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學習基本的數學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終身學習的態度,同時也應該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學生的基本任務是學習基本數學知識,學會學習,適應社會。要實現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任務的順利完成,教師必須做好:1)教師必須改變傳統初中教學的觀念,由教學的主導者、支配者變成教學的組織者、合作者;2)教師在平等人格的基礎上與學生建立朋友關系。在傳統觀念教學中,教師類似學生的家長,總是給學生一種威嚴的感覺,這種關系不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才能改善,學生才能與教師一起探討問題,交換意見,才能比較好地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成為學生的朋友,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3 注重培養學生數學探究式學習的能力
在應試教育的指揮下,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依然是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輕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教學方式。”數學教師也應當順應時代潮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數學探究式學習的能力。
4 評價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評價方式無非是每個學期進行次數不等的考試,考試成績好就說明初中數學學得好,對每個學生的進步不能完整體現出來。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初中數學教學更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發展性評價與各個教學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學習數學。
4.1 初中數學評價的理念
1)初中數學評價強調評價內容的全面和可選擇。全面評價表現為:既評價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學習的情況,又評價他們在考試中的具體表現;既評價考試的結果,又評價學習的過程。在確定學習評價內容時,學生應有一定的選擇權,這樣既能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又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在評價方法的選擇上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基礎、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別,在評價方法的運用上也應該有所區別。
3)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基于此,在評價初中生數學學習成績時,不僅要評價學生學習的最終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尤其要關注進步和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4.2 初中數學學習評價的實施方法
1)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在初中數學學習評價中,定量評價比較適合于評定學生具體知識的掌握,但很難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等。定性評價則是對學生學習態度、情感、行為表現等情況給予等級制評定。應該將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價。
2)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是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結束時進行的一次性評價,如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考查目的是看學生是否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終結性評價注重的是教學的結果,主要是為了判定最終的學習成果,并做出成績評定。過程性評價則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助于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反饋和有效調整教學過程,促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和不斷進步。
3)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在每個學期開學之初,應進行診斷性評價,對該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作一個評價。然后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隨時進行評價,這些評價便于教師和學生自己隨時發現教與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態度等方面的問題),并隨時加以改進。這就是形成性評價。最后在學期結束時再對學生的學習作一個終結性評價。
參考文獻
[1]朱云.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發展性學生評價探索[J].科技信息,2010(1):244-245
【關鍵詞】新課改;教學質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104-01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新課程改革以來,在貴州省桐梓縣廣大初中數學一線教師在反復探索和思考教學質量的提高。因為教學質量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學校領導考核教師的一項重要指標。筆者通過參加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業務培訓和優質課比賽,體會深刻。在這里,有關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做法筆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筆者借此機會與大家交流分享。
數學是一門結構嚴謹、抽象性強的學科,同時它又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在農村中學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面對一批基礎參差不齊,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筆者總是想方設法,付出了許多心血和汗水,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去輔導學生。這樣的艱辛勞動,讓鄉下的孩子們學好了數學,順利地考上了高中,切實地提高了教學質量。作為一名初中數學一線教師,筆者平時引發學生的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注重培養農村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教會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筆者任教的學校位于黔北邊遠鄉鎮---桐梓縣木瓜鎮水壩村。學生均來自農村。近三年來,我校的數學教學質量有所提高。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與各位交流自己的工作經驗,這些做法僅供大家分享和參考。
第一: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筆者課前認真備課,努力學習課標,深入鉆研初中數學教材和教學參考書,詳細了解學生情況,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本人對方程與不等式,函數的性質和圖像,證明三角形全等的三個判定定理等重點章節有目的、有梯度、有層次的訓練,要求學生多做題目、在解題中去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備課這一個環節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是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同時還要了解農村中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個別差異。筆者在水壩中學教數學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從而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提高了初中數學教的學的質量。
第二,在平時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在講新課前,筆者都要花幾分鐘復習,然后再導入新課,運用生動、形象、精練的語言,同時舉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例子來講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在講解過程中,筆者配上工整、美觀的板書設計,讓同學們邊聽邊看老師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步驟。在每講完一個典型的數學例題,筆者喜歡找1----3道相關數學習題供學生練習,同時我對班上的差生還要個別輔導,盡量讓他們搞懂、學會解題。另外,筆者個人的教學經驗是課堂上善于利用生活環節、課堂環境中的實物充當教具,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對于課堂上精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的同學,筆者就提問讓他回答,目的是讓他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講完課之后,老師要小結本章節的知識要點,最后記住一定要布置書面作業,嚴格要求全體學生按時去完成。課后,筆者還要認真撰寫好教學反思日記,總結教學中的得失,對教學中不足的地方,還要改進。
第三,筆者在輔導學生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筆者充分利用晚自習時間,集體輔導和個別答疑相結合。筆者針對學生在作業方面和單元檢測中錯誤多的題目,找出來在班上集中講解,分析試題運用到數學公式、概念,定理,以及教會大家用正確的思維和方法去解答。有的同學智商不高,在作業和考試中出錯偏多,筆者采用個別答疑輔導的方式去解決。這樣,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對于班上數學成績好的優生,筆者鼓勵他們選擇合適的課外參考書籍去拓展學習,老師同時也要指導他們提高,積極組織這些同學參加學校的課外興趣小組學習,動員他們參加縣級、市級和省級中學生數學競賽。
第四,筆者在數學作業批改方面做到及時、認真的工作態度,并且在學生的作業本上有評語記載和符號痕跡。對于做作業認真、書寫工整、正確率高的同學給予表揚,號召差生向他們學習。同時口頭上單獨找差生談話,分析他們數學成績不好的原因,作業出錯的地方,單獨輔導,讓差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筆者明確告訴學生:數學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一門技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要求差生平時多下功夫,努力學習數學,在課余時間主動去請教老師和同學,平時多花時間去做數學練習題。通過筆者的耐心指導,加上學生自己的努力,差生也在進步。我做好了培優補差的工作,班上的數學平均分數提高了,學校的數學教學質量有所提升。數學學習中的重要內容、方法,思想是目前中學生需要經歷較長的認識過程。比如:函數、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的解題方法。筆者通過研究函數的性質、了解研究函數的基本方法,結合課標要求,盡量講懂函數概念,使得學生能夠在操作層面認識和理解函數。
第五,在初中數學教學評價方面,筆者重視單元測試、月考,半期和期末考試。由于評價的指導思想和測驗手段的不同,筆者采用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教學,評價的作用又在驚醒診斷、激勵、反饋和調控,保證我校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每次考試之后要做好質量分析。比如:一道幾何證明題,學生得分、丟分的現象都要去分析,思考學生在解題中運用到的方法是否恰當。填空題方面,命題人主要考查了學生哪些數學知識要點,公式的靈活運用。學生正確率達到的比例等方面都要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總之,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方法很多,筆者建議大家結合新課改文件和課標的要求加強教學業務學習,結合自己學校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去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這樣,農村初中數學質量的提高還是有希望的。
參考文獻
[1]李建才《初中數學教材教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
[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