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0 09:47:24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調查情況分析,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1 疾病負擔的研究狀況
疾病負擔的主題詞為Cost of Illness,1993年第一次收入IM(Index Medicos)。在此以前,檢索使用主題詞為“Cost and CostAnalysis”和“Specific Disease”。中文主題詞為:疾病代價。疾病負擔的研究擴大到全球即為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在世界銀行的支持下,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會同全球100多位學者在5年多的時間里用失能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進行了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這是第一項對全球不同人群的許多疾病與傷害所造成早死和傷殘進行綜合評價的研究。此次研究成功地估計了1990年全球疾病模式,并預測了2020年的疾病負擔[1]。2001年WHO除用DALYs外,還以DALE(傷殘調整期望壽命,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Expectancy)為評價指標對WHO的191個成員國進行排序。在GBD研究的引導下,疾病負擔在全球各地得到廣泛研究和應用。
2 資料與方法
2.1 資料來源:采用封開縣2006年12月對縣內3個鎮6個村908戶3767名居民現場調查的數據,對居民調查戶是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確定。調查結果患流感樣癥狀的時間(自調查之日起向前推)14天內流感樣癥狀發病次數為0,14~30天內有20人有1次,其他都是0次,30~90天內有56人有2次,85人1次,其他都是0次。
2.2 “流感”診斷標準:根據國家診斷標準, 結合本次流感具體流行情況, 在下述11項癥和體征中,同時具備“第(1)項+第(2)~(5)項中至少兩項+第(6)~(11)項中至少一項”者方可判為“流感”。11項癥狀或體征分別為:(1)發熱;(2)頭痛;(3)頭暈;(4) 畏寒;(5)全身酸痛;(6)全身乏力;(7)咽痛;(8)咳嗽;(9)打噴嚏;(10)流鼻涕;(11)流淚。
3 結果
封開縣內3個鎮6個村908戶3767 人, 其中男女比例為 1∶1.01;按居住地劃分的城鄉人數之比為 1∶1.08。
3.1 流感的人群分布:分布3767人中有377人發生流感,流感發病率達10.01%。發病率在男性(9.63%)和女性(10.38%)之間差異無顯著性(χ2=2.88,P>0.05) , 但在各年齡組間差異有顯著性(χ2=1371.35,P
3.2 職業分布:學生、干部、農民、工人 4 種職業比較,前 3 種職業的發病率差異無顯著性(P>0.05) , 而工人的發病率卻分別顯著低于其余3種職業(P
3.3 時間分布:3個鎮發病高峰時間一致。對全縣發病數按月分布進行統計的結果表明本次流感流行突出表現在2006年12月,而12月中旬為發病高峰, 高峰期間發病率高達26.49%。
4 評價疾病負擔的理論和方法
4.1 疾病的家庭負擔評價和社會負擔評價:首先,按系統論的原則,家庭是社會等大系統的組成部分,同時,又由各個家庭成員構成家庭本身這一系統。疾病是一個家庭事件,不僅是病人的,而且也是家庭的疾病。其次,以往的疾病社會負擔研究多著眼于疾病造成的病人群體的社會功能的下降,或者從疾病對整個社會造成的經濟壓力一個維度評價疾病的社會影響。但實踐和經驗說明,疾病對社會造成的負擔是多維的,社會負擔不只是經濟負擔,也不只是對病人群體社會功能的影響。但直接和間接的經驗說明,疾病對社會造成的負擔是多維的,社會負擔不只是經濟負擔,也不只是對病人群體社會功能的影響。不同疾病在社會人群心理、社會經濟、貿易和商業、政府形象、社會安定等方面會造成影響,盡管不同疾病在每個維度的影響存在差別,但都客觀存在。以往對艾滋病、偏頭痛、腦血管病等單病種的研究也分別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疾病社會負擔及其多維性[2]。
4.2 疾病經濟負擔評價:疾病經濟負擔是疾病負擔的重要部分,分為直接經濟負擔(Direct Economic Bur-den)、間接經濟負擔(Indirect Economic Bur-den)與無形經濟負擔(Intangible EconomicBuredn)。目前,疾病經濟負擔的研究在國內已成為疾病負擔評價的主體,很多學者從不同的病種作了詳細的研究。其中關于直接經濟負擔、間接經濟負擔研究較多,而無形經濟負擔的研究幾乎未見報道。
5 問題和建議
5.1 評價理論體系不完善:目前的研究側重于病人個人負擔, 個人負擔更多注重的是健康壽命的損失和經濟損失兩個維度的分析。鑒于疾病負擔是作為制定衛生政策的基本依據,需要整體考慮, 以如何全面衡量疾病負擔是關鍵。以后要增加家庭負擔和社會負擔的研究, 維度上要開拓心理負擔的研究,形成個人負擔、家庭負擔和社會負擔三方面, 壽命損失、經濟損失、心理負擔、社會負擔四個維度整體評價生命數量和質量損失造成的疾病負擔。
5.2 應用指標要因地制宜:從疾病負擔評價指標的發展看,每一個指標都得到了相應的成功運用。因此,指標的確定應該根據當地或該病種的基礎數據來確定, 要盡可能和國際接軌,使指標在保證公正性的前提下具有可比性。特別是像DALYs這樣的指標測算很復雜,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在測量疾病負擔時,最好先從單病種做起,在應用過程中逐步簡化計算。
5.3 成本-效益分析中疾病轉歸影響不容忽視:疾病負擔應包括疾病不同轉歸所帶來的負擔,而不能對每一種疾病的轉歸都僅以未愈、好轉、治愈、死亡統而概之。如在研究注射乙肝疫苗所降低的疾病負擔,不能僅僅考慮注射疫苗減少的肝炎病人的疾病負擔,還應考慮由于肝炎病人的減少而導致了肝硬化、肝癌(患病或死亡)減少而降低的疾病負擔。可喜的是,有些學者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并作了相應的探索[3]。
5.4 疾病負擔的具體應用不足:我國疾病負擔方面的研究不多,并且缺乏系統性和綜合性。由于這方面的研究涉及多領域、多學科,工作量大,計算繁復,所以國內研究疾病負擔只局限于少數大城市。目前,也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將疾病負擔作為常規疾病監測指標統計。因為疾病負擔對政府未來的衛生決策很重要,所以建議各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逐步將DALYs的測算納入常規統計范疇。另外,注意疾病負擔用途不同測算方法不一樣。例如,成本效益分析和確定高危人群關于DALYs的測算就不一樣, 所以要正確認識疾病負擔的運用范圍和條件[4]。
疾病對家庭造成的不良影響即是人們的切身感受,以往為大多數家庭乃至醫務工作者、衛生決策者所忽視。但隨著家庭醫學的發展以及醫院等機構以外(家庭、社區照顧)的醫療照顧的興起,病人照顧者逐漸成為醫務人員關注的對象。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家庭形態和結構的變化,病人家庭的醫療保健需要逐漸增加,以家庭為單位的保健思想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倡導在為病人提供醫療保健的同時,也要把家庭作為照顧的對象,這一思想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落實到醫療衛生服務和研究之中。病人患病造成家庭醫療保健需求以及相關壓力的增加,一方面提示家庭是衛生服務的對象,另一方面,說明家庭在疾病負擔評價時是需要考慮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Murray CJ,Lopez AD.Quantifying disability:data,methods and results[J].Bull World Health Organ,1994,72(3):481.
[2] 呂 繁,曾 光.疾病負擔評價的理論框架及其發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1,22(4):259.
[3] 顧 媛,呂 繁.全科醫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5.35.
近日,江西省農業廳對全省29個糧食調查縣的261個農戶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的存售糧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顯示:存糧數量同比增加,存糧結構仍以晚秈稻居多;售糧數量同比略減,售糧渠道仍以糧販為主。
一、存糧數量同比增加,存糧結構仍以晚秈稻居多。
截至今年3月31日,調查戶戶均存糧1118.6公斤,同比增加16.75%,其中早、中、晚秈稻分別結存162.93公斤、44.83公斤、798.57公斤,分別占15.92%、4.38%、78.01%,同比變化-4.58、1.72、2個百分點。
影響農戶存糧變化的主要原因:一是2011年江西省天氣條件相對2010年的持續低溫多雨天氣和嚴重洪澇災害來說,總體有利于糧食生產,再加上各地超級稻、測土配方、病蟲害綜合防控等良種良法的推廣使用,調查戶2011年早晚秈稻單產同比上升12%左右;二是去年四季度以來,國際糧價持續下挫,國內CPI進入下行通道,國內糧價漲幅明顯收窄,調查戶早秈稻銷售均價同比上漲16%,晚秈稻銷售均價同比上漲12%。前高后低的糧價行情,使得調查戶后期售糧較為謹慎。因此存糧中晚秈稻居多且比例有所上升。
從余糧率(存糧中待售部分的比重)來看,較去年上升18.11個百分點,為43.29%。這主要是受去年糧食增產和農戶售糧謹慎影響。此外,外出務工勞力增加,自食自用數量下降影響,也使得待售糧食數量增加。
二、售糧數量同比略減,售糧渠道仍以糧販為主。
調查期內戶均售糧4656.89公斤,同比略減0.69%;售糧均價每公斤2.46元,同比上漲15.73%;售糧收入11474.21元,同比增加14.93%。盡管調查戶售糧數量同比略減,但由于糧價大幅上漲,因此其售糧收入同比仍增加不少。
從售糧結構來看,早、中、晚秈稻出售量分別占出售總量的46.98%、3.94%、47.39%,同比分別變化1.1、1.21、-3.17個百分點。近年來,糧食種植成本始終居高不下,并呈快速攀升態勢,這使得農戶對糧價預期較高,但去年下半年國內糧價上漲乏力,調查戶大多選擇觀望,擇機售糧,導致上半年的早中秈稻出售進度加快,下半年的晚秈稻出售進度趨緩。
摘要:初中生時代是孩子身體,心理,智力等方面發展的重要時期,然而面對非常大的學習壓力,整天埋在書堆里學習究竟能不能讓他們得到全面的健康的發展?就此,筆者利用實習之便對祥華中學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對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課外體育活動;祥華中學;初中部學生;減負
學校的工作不僅是為了升學率,更是為了促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課外活動是學校整體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通過課外活動的生動的、形象的、實踐的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而且能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并在實踐中增強道德行為的調節作用。通過課外活動,擴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獲得各方面的新鮮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發展各方面的智力和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激勵學生的求異創新精神[1]。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祥云縣祥華中學初中部學生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
利用實習之便,對祥華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學生身上獲得了他們對課外體育獲得認識和感受;及他們的態度和想法。
1.2.2訪談法
就實習之際,主動有目的地從祥華中學教師口中獲得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組織情況,了解到他們的態度和想法;對體育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仔細地詢問祥華中學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場地配套設施等。
1.2.3統計法
對調查問卷運用百分比進行分析統計,對數據進行分類處理。
1.2.4資料收集法
結合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強大的網絡力量,查找相關的資料文獻
1.2.5觀察法
通過對學生課外活動參加的情況,及所玩的項目,和對設施的運用進行觀察和分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1祥華中學領導對學生課外體育的態度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對祥華中學的實地考察及對同學們的訪談中發現,祥華中學的領導對課外體育活動這一領域不甚重視,一星期安排兩節課外體育活動,但實施程度很差,老師直接借用侵占者兩節課,學校領導也不過問,且對體育活動的實施不能持有堅決的肯定態度,認為一想起有兩三節體育課已經達到鍛煉的目的,課外體育活動能否實施的起來已不再重要,所以課外體育活動可用來學習文化知識也沒什么不妥。
2.1.2體育教師及班主任對課外體育活動安排的結果分析
通過訪談初中部學生和通過當班主任與原班主任的交流得知一般情況下課外體育活動體育教師是不過問的,除非班主任要求否則一般情況下都不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安排工作,都有班主任來做主。但學生反映一般課外活動課都是不出去的都會上稱班會課或自習課,即使出去也是自由活動沒有了積極性,時間久了自己也覺得沒必要活動了[2]。不過在班主任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會自發組織一些比賽,或一起去打籃球,但是基本上都是在吃飯時間或星期六星期天一起打球也是經常參加課外體育活動。
2.1.3祥華中學體育場地,器材是否合理,能否滿足學生的需求的調查研究
據了解祥華中學擁有4塊籃球場,一塊排球場和一塊300米的塑膠田徑場,據所看到的情況和學生的反饋信息可發現,場地資源缺乏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籃球場將常會出現非常擁擠的現象,或者會有學生提前去占場的行為出現。相比場地而言奇才基本可以滿足學生需求但也僅限于籃球,據了解祥華中學有6位體育老師每位老師有15個籃球可是卻只有6個排球,所以排球的需求遠遠達不到學生的需要,就出現了在排球課上很多學生處于休息狀態的現象[3]。
2.2課外體育活動對學生的影響調查研究
2.2.1學生認為課外體育活動對學習的影響調查
在140名被調查的學生中有54位同學即386%的學生認為沒影響,而有344%的學生認為有無影響要看實際花費的時間來定,有286%的學生覺得經常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對學習有益。
2.2.2對學生認為課外體育活動能否達到減負的調查研究結果分析
學生表示在學習壓力比較大時出去運動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調節情緒,防止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另一方面可以活躍思維使身心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達到勞逸結合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學課外體育活動這方面的研究是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因為這關系到祖國未來的棟梁。特別是提出“減負”這個話題以后,對課外活動的研究也就更加熱門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方面的研究[4]。
2.2.3對學生心理影響的調查
通過調查發現有514%的學生認為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對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好的影響的有164%的學生覺得沒有影響,而有293%的學生認為有時間的長短來決定,時間過短是不可能看到效果的。在心理方面體育運動是一種積極向上的運動[5],體育精神對青少年有著更良好的影響,在體育運動中充斥著奮斗與拼搏。
3.存在問題
體育課外活動雖然是組織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好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校體育甚至社會體育的發展,但是祥華中學的領導層對體育課外活動的重視度遠遠不夠,由此造成學校老師對體育課外活動的忽視,因此在對于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上也存在嚴重問題。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學校場地匱乏不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空間,造成學生與心無力的情況出現。
4.結論及建議
4.1結論
用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從祥華中學情況及學生自身出發,結合實際情況分析,結論當代我國很多地區的中學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都不是很理想,除了學校的以文化為主的觀念沒有改變之外,還有很多因素制約著它的發展:場地器材、活動的組織安排、教師對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體育消費水平、師資力量等。
4.2建議
要想為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體育鍛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學校要想有更好的發展,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體育鍛煉,國家要想培養出棟梁,更應當在學校體育上加大力度。這些不是短時間能夠改變的,但是針對存在的不足,在能力范圍之內的,不管是學生、家長、教師、學校、社會,都應該去努力改進。(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云南;昆明;650500)
參考文獻:
[1] 查大勝.淺談體育對智育發展的促進作用[J].新課程(教師版).2005.(05).
[2] 范運芳.體育運動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調查報告[J].吉林教育.2009.(16).
[3] 袁雅莎.體育運動與青少年的全面發展[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05).
[4] 董文,宓思蒙.中日兩國中學課外體育活動現狀比較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5).
按照財政部關于企業所得稅稅源調查工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xx年對我縣的x戶企業xx年度的稅收、財務情況作了調查,并進行了初步分析測算。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的樣本企業總體情況
(一)、企業分布情況
根據xx年企業所得稅稅源調查抽樣方案的要求,全縣共選取樣本企業x戶,分別代表不同類型、不同產品、不同規模的企業,并盡可能地選擇上一年度被調查的企業,保持樣本企業的連續性。
1、樣本企業經濟類型
xx年度企業所得稅稅源調查各種經濟類型在被調查企業中所占的比例是:有限責任公司占x%;私營企業占x%;國有企業占x%;集體企業占x%;股份有限公司占x%;其他內資企業占x%;外商投資企業占x%。
2、樣本企業產業結構
從產業結構上看,第二產業企業的比重較大,占總戶數x%,第一產業的企業相對較少,占總戶數的x%,原創:第三產業的企業戶數占總戶數的x%。(見下表)。其中第二產業中,采礦業占總戶數的x%、制造業占x%、電力、燃氣生產、供應占x%。
產業
戶數
比例%
第一產業
x
x
第二產業
x
x
第三產業
x
x
(二)企業資產狀況及經營情況
1、企業資產總量
xx年度被調查企業資產總額為x萬元,其中:流動資產x萬元,固定資產x萬元,長期投資x萬元。全縣企業資產主要分布在中小型企業,在全縣x戶企業中;4戶中型企業資產總額x萬元,占全部資產總額的x%;x戶小型企業資產總額x萬元,占x%。
2、經濟效益情況
從全縣樣本企業整體情況看,x年度實現銷售(營業)收入x萬元,實現利潤總額x萬元,企業經濟效益情況如下:
(1)、企業利潤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業。從被調查企業來看x戶中型企業實現利潤總額x萬元,占全部企業利潤總額的x%;x戶小型企業實現利潤x萬元,占x%。
(2)、x戶外商投資企業實現銷售收入x萬元,占全部銷售收入的x%;實現利潤總額x萬元,占全部企業利潤的x%。
(3)、在第二產業中,x戶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x萬元,占全部企業銷售收入的x%,實現利潤x萬元,占全部企業利潤的x%;x戶采礦業實現銷售收入x萬元,占全部企業銷售收入的x%,實現利潤x萬元,占全部企業利潤的x%;x戶電力、燃氣生產供應業實現銷售收入x萬元,占全部企業銷售收入的x%,實現利潤總額x萬元,占全部企業利潤總額的x%。
(4)、在第三產業中,x戶批發和零售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x萬元,占全部企業銷售收入的x%實現利潤總額x萬元,占全部企業利潤總額的x%。
3、企業負債情況
xx年度被調查企業負債總額為x萬元,資產總額xx萬元,資產負債率為x%。其中中型企業負債總額x萬元,占全部企業負債總額的x%,小型企業負債總額x萬元,占全部企業負債總額的x%,從資產負債率來看,中型企業負債率為x%;小型企業為x%。小型企業資產負債率明顯高于中型企業。
二、稅源分析
(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方面分析
x戶被調查企業xx年度應繳企業所得稅額為x萬元,占各稅合計的x%。其中內資企業xx年度應繳企業所得稅額為x萬元,占各稅種合計的x%;外資企業為x萬元,占各稅種合計的x%。內、外資業所得稅占各稅合計比例對比表
經濟類型企業所得稅(萬元)比例%
內資企業x
外資企業x
合計x
根據分析,我縣內資企業提供的所得稅仍占重要地位。
(二)按經濟類型分析
xx年度x戶企業各項稅收合計總額x萬元。內資企業提供的各項稅收合計為x萬元,占全部稅收總額的x%。其中國有企業提供的各稅合計為x萬元,占全部稅收的x%;集體企業為x萬元,占x%;有限責任公司為x萬元,占全部稅收的x%;股份有限公司x萬元,占全部稅收的x%;私營企業x萬元,原創:占全部稅收的x%;其他內資企業x萬,占全部稅收的x%;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x萬元,占全部稅收的x%;各類企業各稅合計數據表(按經濟類型)
經濟類型各稅合計(萬元)比例%
一、內資企業x
(一)國有企業x
(二)集體企業x
(三)有限責任公司x
(四)股份有限公司x
(五)私營企業x
(六)其他內資企業x
二、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x
合計x
從表中看出:股份制公司提供的稅源占主導地位;外資企業提供的稅源居重要地位,股份制企業之所以占比重較高,主要是因為國有企業改為股份制企業,資產結構的優化促進了股份制企業的迅速發展,所以股份制企業占比重較大。隨著近年來各級招商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我縣外資企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三)按產業結構分析
xx年度我縣第一產業各稅合計為x萬元,占稅收總合計的x%;第二產業各稅合計為x萬元,占稅收總合計的x%;第三產業各稅合計為x萬元,占稅收總合計的x%。從數據看,我縣第二產業在稅收收入中占主體地位,提供稅收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上。第一產業方面,由于農產品價格偏低,導致第一產業提供的稅收也偏低。我縣第三產業稅收收入與第二產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應加大對各項政策落實扶持的力度,把第三產業培植成我縣稅源增長點。
三、稅負分析
(一)按產業企業所得稅稅負分析。
xx年我縣企業所得稅名義稅負是x%,實際稅負是x%。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對x戶樣本企業進行測算,得出xx年度各行業企業所得稅稅負水平。第一產業名義稅負為x%,實際稅負為x%;第二產業名義稅負為x%,實際稅負為x%;第三產業名義稅負為x%,實際稅負為x%。由此看出第三產業的實際稅負最高并且和名義稅負基本持平。第一產業稅負最低。
(二)按不同經濟類型企業所得稅稅負水平
按經濟類型分類標準,對抽調的x戶企業進行分析、測算,得出x年度經濟類型企業所得稅稅收負擔水平(見下表)。
xx年企業所得稅稅負情況表(按經濟類型)
項目名義稅負%實際稅負%總體水平x
一、內資企業x
(一)國有企業x
(二)集體企業x
(三)有限責任公司x
(四)股份有限公司x
(五)私營企業x
二、外商及港澳臺投資x
(一)港澳臺投資企業x
(二)外商投資企業x
從表中數據看出(1)內資企業的實際稅負低于名義稅負x個百分點。xx年度內資企業名義稅負x%,實際稅負x%。(2)外資及外商投資企業實際稅負比名義稅負x個百分點,xx年度外資企業名義稅負為x%,實際稅負x%。(3)不同類型的內資企業實際稅負有較大差距。
(三)按企業規模企業所得稅稅負水平
按照企業規模劃分標準進行分析測算,得出不同規模的企業所得稅稅收負擔水平。
項目名義稅負實際稅負
總體稅負x
中型企業x
小型企業x
根據測算結果看出中型企業實際稅負高于小型企業,也高于調查企業的平均實際稅負。通過調查分析得出:
1、我縣內、外資企業稅負差距較大,不利于企業公平競爭。內資企業實際稅負x%,比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際稅負高出x個百分點,,所得稅政策上的不一致,使內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關鍵詞:梳理探究;教學;調查;分析
“梳理探究”板塊是與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閱讀鑒賞、表達交流、名著導讀”相并列的四大板塊之一,對它的教學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力圖經過調查研究,通過科學的方法分析數據,總結出“梳理探究”板塊在實際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關于“梳理探究”板塊難易度的調查
這一問題,筆者主要從兩個角度進行調查,一是教師備課、二是學生學習。最終調查結果顯示該板塊總體偏難。在調查問卷中,75%的教師認為“梳理探究”板塊的備課很難,17.85%的教師認為有些難,僅有7.14%的教師認為不難。對這一調查結果,筆者表示吃驚。因為在筆者看來,“梳理探究”板塊的每個專題都是很基礎很簡單的,一線教師們卻認為它很難。在訪談中,老師們解答了筆者的疑惑。“梳理探究”板塊從教材設置看確實基本沒難度,但是“梳理探究”板塊是一個從課內到課外由窄到寬的過程,實踐性和開放性都極強,教材只是一個例子或者說提供了一種方法,具體梳理或探究的內容更需要教師去引導。因此,在課堂上,這一板塊的教學生成性更強,教師備課的深度和廣度直接關系到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程度。如果教師一旦引導的不到位或者說備課不充分,可能整節課就會完全與自己備課的內容相左,完全不能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所以,“梳理探究”板塊的備課很難。又由于該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學生的基礎薄弱、能力有限,加上學生們往往習慣了老師講自己聽的教學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很難展開。所以,60.72%的教師認為“梳理探究”板塊對于他們的學生來說也很難。總體看來,“梳理探究”板塊對該校師生是一個挑戰。
2.對于“梳理探究”板塊態度的調查
提起對于“梳理探究”板塊的態度,筆者本想把它和評價放在一起,但是又稍覺不妥。因為評價是針對教師來說的,而在教師的上面有校領導,下面有學生。如果他們不支持不配合,“梳理探究”板塊的教學任務也不能順利完成。因此,問卷中關于態度的問題只包括領導和學生,教師的部分已經包含在了評價部分。
在教師的眼中,32.14%的校領導對“梳理探究”板塊的教學要求一般,42.85%的領導要求不嚴格,25%的領導無要求。與此形成鮮明對比,在老師看來,他們的學生有82.14%對該板塊有興趣,還有10.71%的學生非常感興趣。由此可見,學校領導的態度影響“梳理探究”板塊功能的發揮。校領導不是一線教師,他們對教材的改革和變化不敏感,但是筆者建議校領導在工作之余,更應該研究教材,把握動向,把教材中的某些重要內容納入到教師量化考核范圍之內,嚴格要求,這樣才能保證教學內容順利有效的實施。再來看學生方面,由于高中課業負擔繁重,學生喜歡異于常規教學的新知識新內容,“梳理探究”板塊恰好能夠滿足學生的這種需求,所以大多數學生對該板塊興趣濃厚,這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關于“梳理探究”板塊實際教學中地位的調查
在前面我們已經在理論上討論了關于“梳理探究”板塊那么多問題,那么它在課堂上究竟是什么狀態,或者說它能否真的走進課堂,我們來看下面的調查結果。
53.57%的教師在他們的課堂上,講不講“梳理探究”板塊要視時間而定,28.57%的教師把它作為教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搬上課堂,剩余的老師很少講。可見,實際教學情況并不樂觀。很多教師紛紛表示,對于該板塊的價值重要性等雖然有比較明確的認識,但是由于制約因素太多,在教學中也只能對該板塊表示無奈,畢竟最重要的還是“閱讀理解”和“表達交流”兩部分的內容。那究竟都有哪些因素阻擋了“梳理探究”板塊走進課堂的腳步,我們值得深入思考。
4.關于“梳理探究”板塊對于高考的意義調查
在以前的教學中,高考是指揮棒,教師、學生、家長都圍著它轉,課程改革以后,這種情況有明顯改善,學校和社會更注重對學生素養的培養,更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高考對于學生們的意義還是十分重大的,它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命運的轉折點。因此,筆者設置了這一問題來考察“梳理探究”板塊對于高考的意義。教材中每一部分內容在增長學生知識,提升學生能力的同時,都有輔助高考的作用。96.42%的教師都承認“梳理探究”板塊對學生的高考是有幫助的,這一結果與理論基礎十分契合。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就應該思考如何令“梳理探究”板塊在高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有效促進該板塊的教學。
5.學生對于“梳理探究”板塊學習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