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4-10 14:41:0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傳統培訓方法,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一、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
農廣校在以往所開展的實用技術、三進村、綠證等培訓過程中,教師大都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講授法和演示法,也可稱為“注入式”教學方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表達系統向學習者傳授知識,學員通過聽講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演示法強調教師對教學的主導作用,重在知識、技能的講解、演示和傳遞。教師通過展示實物、教具或示范某一動作、試驗程序,指導學員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省時,可對多人進行培訓,經濟高效的優點。但也存在著無法考慮學員在接受能力、知識背景、需求方面的差異;單調的學習方式容易引起枯燥乏味感,造成學員注意力不集中,出現打盹現象,對知識理解吸收程度不高,只有短期記憶,真正把所學知識運用在實際生產中微乎其微。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分重視知識的理論性,忽視了調動學員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以及生產實踐操作能力,也忽略了學員們的學習思維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二、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
運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是農廣校探索的問題。其中,不妨借鑒田間學校、農業創業培訓、陽光工程培訓等所采用的多種教學法。它包括:參與式教學法(討論法、問題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音像教學法、現場教學法、參觀教學法等等,只有將各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才能達到提高培訓效果的目的。
筆者在近兩年培訓過程中,采用的參與式教學方法得到了絕大多數學員的認可和喜愛,培訓效果良好,也增強了培訓教師授課的自信心。仔細分析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具有靈活性、可操作性強的特點,每個人在參與中會有不同的感受和認知,氣氛活躍,啟發性和引導性強,也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例如,在2013年涉農培訓過程中,通過角色扮演游戲“八仙過?!?,活躍了課堂氣氛,拓展了學員創造性思維方式。具體做法是:
首先,“八仙過?!币髮W員分成兩組,每組各站一側,每側學員交替從己方到對方一側。規則是通過的方法不能和別人的方法重復,如果有一個人過不來整個團隊失敗。教師先示范走過去,然后宣布游戲開始。最開始學員們都有畏難情緒,但考慮到要注重團隊精神,又不能在自己這里宣布放棄,隨著幾個學員的通過,也啟發了其他學員的思維,有的選擇旋轉過去,有的用舞蹈方式,有的用采摘方式……通過簡單的游戲把學員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隨著思維方式受到啟發后變成了多種多樣的可能,培訓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這樣的培訓是他們從未體驗過的,這種教學方法大大地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課后有的學員說她還有方法沒有得到展示,表示出對培訓的濃厚興趣。
在分組討論中,把學員分成四個小組,每組人數在10~12人為宜,最多不超過15人。要求學員根據現有條件,討論怎樣做才能進一步增加經濟收入,時間為20分鐘,各組要把討論結果寫在白紙上,并派代表進行說明。通過討論大家得出,要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條件確定產業及規模、關注市場動態信息、確立特色產品、注重產品或服務的質量、誠信經營、有效宣傳產品或服務、產銷相結合等諸多方面來提高經濟效益。在討論的過程中,學員們集思廣義,既受到啟發,又得到收獲。大家紛紛表示,以前只想著種養,很少想到怎樣發展收入能更多。
以上只是參與式培訓中的小片段。小片段帶來了大思考,在農民教育培訓中,縣級農廣教師作為一線人員,要思考在不同的培訓環境中,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給學員營造一個氣氛活躍、輕松學習的場所。使培訓課程活起來、動起來、熱起來,把學員在生產中積累的好經驗、好方法挖掘出來。在培訓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培訓中要做到不批評學員的觀點,保護學員的自尊心和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方法能使學員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使培訓內容更具說服力,使學員對知識的記憶更深刻,最終提高培訓效果。
教學方法選擇得當與否,直接決定著培訓效果的好壞。但“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其適應性,適應于特定的教學目的、教學對象、解決特定的問題,適合于不同風格的教師。因此,在開展教育培訓工作中,應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打破學科知識體系,對應農時季節和關鍵生產環節,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關鍵詞] PDCA循環管理模式;個體化培訓;心肺腦復蘇技術
[中圖分類號] R197.32;R605.9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07-013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l with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 technology. Methods 20 cases of nurses work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these nurses were divided into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model with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group (united training group, n=10) and traditional training group (n=10)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training, while the united training group were given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l with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then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ain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aining(P0.05), the examination result of the united training group after train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group(P
[Key words]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model;Individualized training;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 technology
心肺X復蘇技術(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 technique,CPR)屬于一項急救技術,對生命進行挽救,在心臟驟停的救治措施中最為有效,因此護士很有必要對CPR進行積極學習和有效掌握[1]。傳統培訓方法采用示范―自己練習―參加考試的形式,雖然在示范過程中重點闡述了護士常犯的錯誤,對準確的操作方法進行了規范,但是護士在考試時仍然會出錯[2]。為了讓護士對該項操作技術進行切實有效的掌握,本研究比較了PDCA循環管理模式配合個體化培訓與傳統培訓對提高心肺腦復蘇技術的作用,發現前者較后者具有顯著優勢,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工作的護士20名,納入標準:所有護士均為女性,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將無法有效配合研究的護士排除。依據培訓方法將這些護士分為PDCA循環管理模式聯合個體化培訓組(聯合培訓組,n=10)和傳統培訓組(n=10)兩組。聯合培訓組護士年齡19~36歲,平均(23.3±3.0)歲;護齡0~16年,平均(3.0±1.2)年。在學歷方面,1名護士為本科,6名護士為大專,3名護士為中專。傳統培訓組護士年齡20~36歲,平均(23.8±3.3)歲;護齡0~16年,平均(3.2±1.0)年。在學歷方面,2例護士為本科,5名護士為大專,3名護士為中專。兩組護士的一般資料比較差均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傳統培訓組 傳統培訓組護士接受傳統培訓,應用帶教組長統一示范―自己練習―參加考試這一傳統模式,帶教組長對規范的CRP操作進行示范,詳細講解所有分解動作,同時對護士的提問進行耐心解答,然后護士自行練習,隨時向帶教老師或帶教組長提問有疑問的地方,帶教組長完成實習前1周對護士進行統一考核。
1.2.2 聯合培訓組 聯合培訓組護士接受PDCA循環管理模式配合個體化培訓,具體操作為:
1.2.2.1 PDCA循環管理模式 (1)計劃階段(Plan)。首先,對現狀進行分析,將問題尋找出來。護士在校已經學習過CPR,但是在校只對徒手心肺腦復蘇進行了學習,只在院外急救中適用,而醫院采用的是徒手心肺腦復蘇聯合呼吸囊式心肺腦復蘇的模式,護士對該操作進行學習的時間和臨床實習時間之前的間隔較長,大部分護士已經將操作步驟過程基本甚至全部忘記。其次,對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召集所有護士,帶教組長及帶教老師和護士一起分析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然后擬定出解決方案,擬定過程中嚴格依據護士共性問題,設定出護士訓練結果應達到的目標;(2)實施階段(Do)。首先,統一護士的操作手法。為了有效的避免一些原則性的錯誤,帶教組長集中所有護士,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和分步驟示范,使護士深刻理解。其次,充分練習、逐個指導。督促護士充分練習,然后再其他護士面前示范,讓其指出其中的錯誤,最后帶教組長對其進行補充性指導。再次,找出關鍵動作領頭人,讓其帶領其他護士進行小組練習,過程中仍然依據將操作錯誤找出來,對錯誤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出避免方法--對錯誤進行更改--對效果進行檢查--對效果進行總結的PDCA模式,如在一個護士發生某一動作錯誤時,相關動作領頭人對其進行示范,督促其反復練習,直到完全掌握;(3)檢驗階段(Check)。帶教組長在護士進行1周的練習后召集所有護士對動作進行再次演示,詳細記錄錯誤操作并向護士反饋,督促其通過不斷練習有效糾正自身錯誤;(4)應用階段(Action)。帶教組長對護士進行隨機考核、統一評分,然后對考試中的失誤原因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以小組的形式,然后進行綜合分析,在此過程中嚴格依據討論意見,之后將相關領頭人組織起來對不合格原因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嚴格針對普遍、重復出現的錯誤項目,將下一個循環的監控焦點設定為擬定出的糾正、持續改進策略。
1.2.2.2 個體化培訓 (1)成立個體化培訓領導小組。成立培訓領導小組,成員為重癥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護士長及??谱o士,負責對培訓計劃、培訓內容、培訓教材進行制定、確定、選編,培訓期間、培訓前后考勤、考核等。本次培訓的指導教材為《2010 美國心臟協會心肺腦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3];(2)培訓。首先,制定科學培訓內容。理論培訓內容包括對急救成人生存鏈、基礎生命支持技術(《2010 美國心臟協會心肺腦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重點內容進行主要講解,對心肺腦復蘇、氣管插管及復蘇藥物應用等相關理論知識進行進一步闡述。其次,對心肺腦復蘇、氣管插管等的操作步驟進行分解,將其進一步詳細講述給護士。再次,組織護士,讓其對新版心肺腦復蘇的操作視頻錄像進行觀看。操作培訓內容包括球囊面罩給氧、心臟按壓、簡易呼吸器應用等。最后制定合理的培訓方法。應用集體授課的形式向護士講解心肺腦復蘇理論知識,然后帶教老師和護士、護士和護士之間討論互動。應用小組形式進行操作,指導過程中采用一對一的形式,操作示教及指導過程中采用智能型高級綜合模擬人急救護理模擬;(3)制定嚴格的考核程序,考核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理論知識,另一部分為實踐技能。相關醫學研究表明[4],促進護士心肺腦復蘇操作水平的顯著提升,應該在培訓后第一時間反饋信息,6周后再次考核。據此,領導小組成員組織評委團,完成培訓后第一時間、6周分別進行一次考核,考核合格后將相關證書頒發給護士,使其持證上崗。
1.3 觀察指標
培訓前后分別對兩組護士的出科考核成績進行評定并詳細記錄。同時,對兩組護士的相關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統計。此外,對兩組護士的心肺腦復蘇結果進行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護士的出科考核成績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兩組護士的相關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心肺腦復蘇結果等計數資料采用率[n(%)]表示,用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護士培訓前后的出科考核成績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護士培訓后的出科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培訓前(P0.05),培訓后聯合培訓組護士的出科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傳統培訓組(P
2.2 兩組護士的相關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心肺腦復蘇結果比較
聯合培訓組護士的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率、心肺腦復蘇成功率90.0%(9/10)、70.0%(7/10)均顯著高于傳統培訓組[50.0%(5/10)、40.0%(4/10)](P
3 討論
目前,我國還沒有成熟的護士規范化培訓發展。相關醫學研究表明[5],很多醫院在培訓護士的過程中缺乏清晰的層次和突出的重點,缺乏規范化、系統化的培訓。在不同的培訓管理方法的作用下,各醫院的培訓效果必然會受到不同影響。規范化培訓一方面在新從業的護士身上適用,另一方面也在具有一定護理經驗的從業護士身上適用[6]。在生活及社會的影響下,護士缺乏充足的對新知識進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缺乏足夠快的知識更新速度。在舊思想、舊觀念的影響下對新觀念、新觀點持排斥態度。同時,缺乏充足的操作規范化制度,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為之前缺乏有效的規范化培訓,所有這些均極易成為護患糾紛的隱患[7]。在這種情況下,臨床必須對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從而促進護士素質及護理質量的進一步提升[8]。傳統培訓方法m然在示范過程中重點闡述了護士常犯錯誤,但并未針對性地糾正不同護士細節方面的不規范操作[9-12]。
個體化培訓有效克服這一缺點,給予護士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使其對心肺腦復蘇操作規范進行熟練掌握[13-15]。而PDCA教學法則具有系統性,計劃階段(P)對護士CRP操作熟悉程度進行分析,找出護士的共性問題,帶教組長及帶教老師共同討論提出護士的共性問題解決方案,設定教學目標,從而使教學的針對性、目的性更強;實施階段(D)帶教組長對標準、正規的CRP操作進行統一演示,同時將其和理論有機結合起來進行講解,使護士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訓練過程中給予護士一對一的指導,為個體化教學的實施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由較好操作的護士擔任領頭人示范關鍵動作,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檢驗階段(C)帶教組長在培訓1周后對護士操作情況進行檢驗,為進一步加強練習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應用階段(A)帶教組長對護士進行隨機考核、統一評分,對考試中的失誤原因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以小組形式,能夠為督促護士進一步練習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16-20]。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護士培訓后的出科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培訓前(P0.05),培訓后聯合培訓組護士的出科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傳統培訓組(P
總之,PDCA循環管理模式配合個體化培訓較傳統培訓更能有效提高護士的出科考核成績、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率及心肺腦復蘇成功率,從而有效提升護士的心肺腦復蘇技術,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徐云香.不同培訓方式對低年資護士心肺復蘇技能培訓效果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3,34(32):6797.
[2] 方潔新,邵瑞芳,張英,等.運用PDCA 循環管理規范門診重點部門護理工作[J].中國醫療前沿,2011,6(1):75.
[3] Mary Fran Hazinski.2010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D].美國:美國心臟協會,2010.
[4] 吳菲,葉菲,代穎,等. 不同工作年限護士核心能力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15-17.
[5] 鄧麗麗.在職護士繼續教育規范化培訓的構建[J].全科護理,2012,10(2A):339.
[6] 李玲,張楓,朱敏,等. 成功智力理論對臨床護理教學的啟示[J].當代護士,2012,11(10):155-156.
[7] 林海青. 護理人員心肺復蘇技能培訓方法及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6):118.
[8] 陳柳紅.多形式開展門診護士急救護理技術訓練的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0,12(253):219.
[9] 王仕國,許必華,王建寧. PDCA 循環在醫院門診管理中的應用[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3,24(135):42-43.
[10] 郎玉玲,朱仁英,王莉莉. PDCA 循環在新任護士長角色轉換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6A):1473-1474.
[11] 婁小平,茍建軍,譚偉麗.門診患者突發意外急救系統的構建及管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16):74-75.
[12] 鄭文君. “心肺腦復蘇術”仿真情景模擬教學設計“說課”[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0):120-121.
[13] 張慶東. 心肺腦復蘇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7):16-18.
[14] Guillaume D,Matsuura TR.,Bartos JA.,et al. Sodium Nitroprusside-enhance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acilitates intra-arrest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in a porcine model of prolonge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5,43(4):849-855.
[15] Stefos KA,Nable JV.Implementation of a high-performanc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rotocol at a collegiat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program[J].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2016,64 (4):329-333.
[16] Dan Sebastian D,Natalia H,Theodor B,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medical students for train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Acta Medica Marisiensis,2016,62(2):202-204.
[17] Waninger KN, Goodbred A,Vanic K,et al. Adequate performanc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echniques during simulated cardiac arrest over and under protective equipment in football[J]. 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Academy of Sport Medicine,2014,24(4):280-283.
[18] Jiheum Park.Manikin-Integrated Digital Measuring system for assessment of infan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echniques[J].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 IEEE Journal of, 2014, 18 (5):1659-1667.
[19] Je Hyeok Oh,Chan Woong Kim,Sung Eun Kim, et al.One-handed chest compression technique for paediatric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dominant versus non-dominant hand[J].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2015, 32 (7):544-546.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兩種培訓方法對新畢業護士的培訓效果。方法對2003年一2005年度的5O名新畢業護士給予實施傳統培訓方法,設為對照組:2006年一2008年度的94名新畢業護士給予實施情境模擬和臨床實踐相結合規范化培訓,設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新畢業護士基礎理論和護理技術操作成績。結果觀察組新畢業護士基礎理論和護理技術操作成績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均P
護理基礎理論和護理技術操作是每位新畢業護士必須盡快掌握的基本技能,其掌握的程度是否規范化可直接影響病人的舒適與康復Ir。然而,對于剮走出校門進入臨床工作的新護士來說.如何使她們盡快完成從護生轉變到護士的角色,掌握規范化護理技術操作,更好服務于臨床,其關系到護理質量高低和護理隊伍的建設,也是醫院護理管理者非常關注的問題。本院是1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近年來不斷增設新科室,新上崗護士也逐年增加,傳統的培訓方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理想,新護士不能很好地運用評判性思維對患者實施個體化護理。自2006年以來本院采用了情境模擬和臨床實踐相結合的規范化培訓方法.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將方法及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03年一2005年度新畢業護士50名(設為對照組),2006年一2008年度新畢業護士94名(設為觀察組)。其中男1名,女143名,年齡l9—25歲,平均(22.O0±3.O0)歲;學歷:本科2名(1.39%),大專15名(10.42%),中專127名(88.19%)。兩組在年齡、性別、學歷等方面比較,均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傳統培訓方法,即新畢業護士安排到各科室后,由各科室選擇導師負責對新護士臨床實踐培訓,再由各病區護士長和內外科總護士長負責抽查考核。
1.2.2觀察組采用情境模擬和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法,具體內容包括以下。
I.2.2.1成立培訓指導小組醫院成立新護士培訓指導小組,挑選各科室護士長擔任培訓、考核工作成員(要求是由從事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多年.經驗豐富.理論知識及技術操作扎實的護士長組成)。
1.2.2.2精心挑選導師先從各個科室挑選帶教能力強,業務水平高,技術操作熟練的護師,經培訓指導小組護士長培訓及考核合格后再擔任新畢業護士的帶教老師。
1.2.2.3情景模擬培訓指導小組護士長以情境模擬的形式,對新畢業護士進行獨項考核評估(情境模擬是指針對具體病例,提出相關護理問題和護理問題中所涉及的技術操作,由受培訓成員進行作答和操作)。
1.2.2.4臨床實踐新畢業護士的護理技術操作在各病區帶教老師和護士長的指導下進行練習,然后再集中到培訓指導小組培訓、考核。在集中培訓時先由1名新護士抽查24項操作中的1項護理操作,再由指導小組護士長示范點評1.2.3效果評價考核評分總分為100分.分別為評估病人及環境10分、核對醫囑及病人10分、告知病人及家屬10分、準備病人及用物10分、實施操作及舒適護理40分、整理病床單元及用物10分、觀察及記錄病情及效果1O分。根據個人操作能力和作答水平進行綜合評價。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4-標準差(±s)表示,兩種培訓方法考核成績比較采用f檢驗,檢驗水平僅=0.05。
2結果
兩種培訓方法護士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觀察組考核成績在評估、核對、告知、準備、實施與舒適護理、觀察記錄及綜合評價方面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
3討論
3.1傳統培訓方法不足之處分析
傳統培訓方法是巾符科室導師負責培訓指導臨床實踐及考核.病區護士長和內外科總護士長負責檢查培訓效果。該培訓方法沒有針對新護士的具體情況,采用具體病例實施全程的理論結合實踐進行培訓.有時只是針對某項護理操作進行考核。此種培訓方法存在著以下問題:新畢業護士儀為操作而操作,無法做到“以病人為中心”,不能很好地運用評判性思維實施個體化護理。培訓效果受到各科室導師帶教能力強弱的影響,如果病區導師帶教能力較強,那么新護士的技術操作水平就比較好;反之亦然。因內科系統護士由內科總護士長負責抽查考核,外科系統護士由外科總護士長負責抽查考核,使新護士在內外科輪轉時出現護理技術操作手法不統一現象,從而影響其臨床實踐適應能力。
3.2情境模擬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培訓方法效果分析
3.2.1情境模擬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培訓法提高了新護士操作技能水平護理基礎理論和護理技術操作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士的基礎護理操作是規范、熟練程度將直接影響其對護理質量的評價。研究發現,新護士1年內的理論考試合格率較高,而操作考試合格率較低,提示新護士不能有效地將理論聯系實踐。本院針對部分護士教育程度較低(中專護士占88.19%)及基礎理論知識不夠扎實的具體情況,我們在情景模擬與實踐中給予新護士針對性的培訓指導,培養新護士對操作技術的實際運用能力,用“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及護理理論引導新護士如何進行評估病人,并在準備、實施操作過程中善于運用評判性思維.注重與病人之間的人際溝通,真正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由表1可見,在情境模擬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培訓過程中,新護士在護理操作技能考核中對評估、核對、告知、準備、實施、觀察記錄等項目的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傳統培訓法。
3.2.2情境模擬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培訓方法提高了新護士綜合素質責任心是護士減少缺陷發生的基本保證。情景模擬和實踐相結合培訓方法是根據各項護理操作目的、要點、注意事項等進行提問,能幫助新護士理論聯系實際,加深理解和記憶,使之善于運用評判性思維,能運用溝通技巧和應變能力為病人實施個體化護理,充分調動她們學習、工作積極性及增強責任心。人的素質是指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通過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而發展成為人的主體性品質.即人的品德.智力和審美等方面品質及其表現能力的系統整合。在情境模擬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培訓過程中,我們重視新護士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其業務水平。因此,新護士能從病人的整體利益出發,根據個體不同需求采取最佳的護理方式為病人提供服務,并在操作過程中注意與病人進行有效溝通,觀察病人病情,評估病人整個治療過程實施護理措施效果的好壞,并能及時發現病人出現的新問題,及時給予處理。
3.2.3情境模擬與I臨床實踐相結合培訓方法避免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情境模擬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法,導師均是從各科室精心挑選出來,她們技術操作熟練,且經培訓指導小組培訓及考核合格后再擔任新畢業護士的導師。而新護士在科內進行操作練習后再集中由指導組護士長統一培訓及考核。這樣,既不受導師帶教能力強弱程度的影響,又可增強了新護上的臨床技術操作水平,同時義統一了全院護理技術操作手法。
關鍵詞:煤礦安全培訓 模塊式教學 現場實踐教學 教學方法 創新
目前,我國煤炭行業正處在資源整合重組加速發展階段,同時也是處在生產安全事故的“易發期”。自煤礦安全教育培訓被列為國家煤礦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中七項主要任務之一后,安全培訓教育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漸突出。安全培訓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安全培訓能夠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術水平,使之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思想,促進安全生產的實現。
近年來,煤礦各單位積極組織員工培訓,努力提高員工素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實際培訓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方式、方法單一,手段不夠靈活,制約了學員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束縛了學員創新能力的發展?,F代煤礦企業安全培訓要求在系統、全面地分析煤礦企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后,結合時代環境特點和個性需求,對現代煤礦企業安全教育的后續發展進行準確定位,突破發展的瓶頸,提升管理的水平[1-3]。
作為煤礦培訓機構,必須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培訓質量[1]。中國礦業大學作為國內最重要的礦業高等學府和煤礦培訓機構,立足提高培訓質量,針對企業不同層次的實際情況,從不同學員的需求出發,精心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寓教于樂,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提高培訓質量,為礦業安全發展提供人才保障[2]。在反復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企業的培訓需求,策劃、開發培訓項目,制定培訓方案,使培訓計劃準確、可行、無誤和針對性強。為了更好地提高安全技術培訓質量,處理好教學活動中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必須在授課時選用適合煤礦安全培訓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方法體系其側重點不同,而一個完整的體系必須具備驅動、受動、調控和保障的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運轉,從而實現目標?!澳K式教學法”和“現場實踐教學法”即是其中常用的兩種教學方法,筆者結合近幾年的培訓工作經驗,淺談現代煤礦企業安全教育發展的新要求,以及“模塊式教學”和“現場實踐教學”在創新煤礦安全培訓教學方法中的作用。
1、現代煤礦安全教育培訓的新特點和要求
現代安全教育培訓采用的是對特定教育情景和實際教育教學活動過程的描述,采用多種教育手段如文本圖形與視頻、動畫、網絡技術等多媒體手段結合使用,使用靈活,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提高了學員的學習效率。
1.1 以學員為主體,激發學習興趣
現代煤礦企業安全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加強與學員之間的溝通,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尊重學員的興趣和個性需求,結合企業產業特點與學員的專業特點,采用與之相適應的安全教育主題和培訓形式,創造個性化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條件。另一方面,要建立教育反饋作用機制,及時、準確地掌握學員安全教育的具體效果,根據學員個性化的反饋信息對整體安全教育計劃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1.2 以煤礦實際生產工作為基礎
現代煤礦企業的安全教育與培訓工作要以煤礦企業的生產實際為基礎,一切從現場生產實際出發,從煤礦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出發。安排的安全教育培訓內容要與實際的安全生產密切結合,并且還應根據學員的文化程度、技能等級、崗位分類和所擔負的工作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
1.3 以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中心
在創建創新型社會的宏觀形勢下,煤礦企業安全教育不僅要在觀念上進行創新,而且要求加大對煤礦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內容與傳播手段進行創新及投入。同時應注意形式的多變、新穎,結合現有的安全教育方法,從實踐中挖掘創新,并鼓勵學員自主創新,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1.4 以長期性、系統性的職業化安全教育為目標
各企業應針對自身的不同情況制定出系統的、有效的培訓計劃,既要有總體目標,又要有階段性目標,做到有計劃、有重點、易實施、能考核。通過各種人性化的手段,來引導員工由被動地接受管理,到主動地承擔責任、投入工作的轉變,將成為現代煤礦企業安全教育的新目標。
2、模塊式教學在煤礦安全培訓中的應用
模塊式教學就是將知識點按其包含內容不同,劃分成一個一個模塊,通過對每一個分支模塊的學習,最后綜合起來掌握整個知識點[3]。
2.1 模塊式教學的優點
模塊式教學關鍵在于系統的分解,把知識結構像積木一樣可進行不同組合。與傳統的培訓模式相比較,它具有教學靈活性和應用性、針對性強的特點。無論在學制、專業設置上,還是在教學手段等方面較靈活。比如,一個學員,只要掌握了幾個基本的模塊,就能去工作。今后,如果他還想要進一步發展,可以再來學習其它的模塊。因此,對于時間短、學習時間不連貫的煤礦安全培訓,模塊式教學有利于學員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2.2 模塊式教學的效果
為了檢驗這種教學方法的效果,對前期參加煤礦安全技術培訓的學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將模塊式教學方法與以往按章節順序來講授的傳統方法進行比較,其中80%的人認同模塊式教學方法優于傳統教學,10%的人認同傳統教學優于模塊式教學方法,10%的人認為兩者沒有太大差別。同時問卷調查了贊同的原因與反對的原因,其中贊同原因中100%人員選擇此種教學方法在時間機動性上優越于傳統教學,90%的人認為此種方法理解上優越于傳統教學,90%的人認為此種方法記憶上優越于傳統教學。
3、現場實踐教學在煤礦安全培訓中的應用
煤礦安全培訓的現場實踐教學模式是對傳統煤礦安全培訓方式的反思與重構,是一種全新的培訓理念。該模式是現代成人培訓模式,是基于能力的、行動學習培訓模式,是將煤礦行業安全生產和安全管理實際相結合的一次有益嘗試[4]。
以現場為中心的煤礦安全培訓模式的特點:(1)以生產班組為主體。以現場為中心煤礦安全培訓模式進一步強調以團隊為主體,強調培訓是團隊學習,培訓的主體不是孤立的職工,而是要綜合考量團隊整體,要求每位學員必須具備適應整體、服務整體和改進整體的能力。(2)以解決問題為導向?,F場是實際問題萌芽的地方,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都離不開現場。以現場為中心煤礦安全培訓模式強調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圍繞生產實際問題,師生互動,共同探討,以期解決問題或獲得解決問題的啟發與思路的過程。(3)以經驗共享為基礎。以現場為中心煤礦安全培訓模式強調團隊成員經驗共享為基礎,為學員之間、師生之間提供了現場經驗交流、觀摩和互動的平臺,借助教師的合理組織、啟發和誘導,從而激活學員的“內部學習資源”,實現經驗共享。通過培訓教學資料的長期積累,從而使整個企業和煤炭行業受益。
中國礦業大學具有較為完備和先進的教學科研實驗設施,現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礦瓦斯治理)和其他多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在安全培訓過程中,安排學員在實驗室進行現場一體化教學,將課堂講授與現場示范相結合,使學員了解設備,同時理論與實踐結合,學以致用。通過現場觀察演示、步驟模仿和親自操作等方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提高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我校現已與二十多家單位簽訂了校外實習基地協議,如徐州礦業集團龐莊礦、張小樓礦、旗山礦、棗莊中泰礦業集團的朝陽礦、兗礦集團的鮑店煤礦等。培訓學員可在校外實習基地結合所學專題對各種礦井進行了全方位的實地考察,同時,我們聘請各礦業集團負責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專家領導為兼職教授,給學員介紹煤礦相關的開采技術條件、主要災害事故隱患和各種針對性措施,把可能存在的主要災害事故隱患列為安全培訓的重點內容。同時,教師、學員會同煤礦技術人員直接深入到工作面,熟悉煤礦所使用設備的原理、結構、操作、維修以及事故預防等系列常識,然后有針對性地為學員講解他們每天使用的設備。實習單位指導人員和相關設施較好地滿足了學員各種專題的實踐教學需求,學員全面系統地了解井下的各類支護以及各種工作面煤層內采煤、掘進、機電、運輸、通風、地質防治水等煤礦主體專業,全面了解煤炭生產的全過程,深化了對所學理論的認識和理解,保證了培訓的實用性。
4、結語
總之,煤礦安全培訓不同于行業和技能培訓,多半是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流程規范等,學員大都是以求新、實用為知識取向,因此煤礦的安全教育培訓不能永久地保持一定模式長期不變,應該與時俱進、及時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變化;同時要圍繞學員的工作任務和特點,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我們始終保持思想上的敏銳性和觀念上的創新意識,創新項目特色,形成品牌優勢,充分體現安全培訓“以人為本,創新培訓”的新理念,積極推進煤礦培訓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5],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為煤礦安全生產打好堅實的基礎和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鳳琴,孫光中.創新教學方法提高煤礦安全培訓質量[J].教學研究,2010,8:28-29.
[2]陳仲元,楊瑾.煤礦安全生產培訓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改進——以中國礦業大學煤礦安全生產培訓教學為例[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03-107.
[3]于紅,孫光中.模塊式教學在煤礦安全培訓中的應用[J].職業培訓,2011,3:93-94.
【關鍵詞】護生;入科前;操作;參與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794-02
臨床護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培養護生的目標就是培養實用性人才,臨床基本技能是每個護生必須具備的基本實踐能力[1]。為了使護生盡快掌握各項常用護理技術操作并能夠與臨床實際相結合,提高實踐技巧,我院進行了技術操作教學培訓改革,摸索出了適用于護理實習學生的培訓方法,通過護理部統一集中培訓,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護理技術操作,提高了培訓效果?,F介紹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將2007級和2008級在我院實習的同一院校的護生分為兩組,2007級為對照組(66名),2008級為實驗組(68名)。男10名,女124名,平均年齡17+1.15歲。兩組學生年齡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平均成績經t檢驗、基礎文化差別、性別經卡方檢驗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基線資料均衡性良好。
1.2 方法
1.2.1 制訂培訓計劃 列出常用的護理技術操作培訓內容,合理分配時間,包括:六步洗手法,無菌技術,生命體征的測量,鋪床法,口腔護理,鼻飼,靜脈輸液,穿脫隔離衣,注射法,靜脈采血,導尿,灌腸,2010版心肺復蘇術。
1.2.2 帶教老師的要求 選擇品學兼優,具有事業心、責任心強,樂于奉獻,業務水平較高和護理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好的高年資主管護師,擔任護理技術操作的培訓教師,各位教師分別承擔2~3項護理技術操作內容。
1.2.3 培訓方法 實驗組采用參與式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兩種教學方法的授課教師、考核標準、評價形式相同,授課方法不同。提前把操作培訓項目表分發給實,由組長通知組員做好預習工作。
參與式教學法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示教-學生練習-教師指導的方法,突出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技能訓練室教師隨機抽取一名學生進行操作演示,每完成一項后,由每位護生指出該同學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容易出錯的步驟,教師補充,而后講授考核程序和模式后,再抽取一名學生按照技術操作考核標準從評估到評價完整演示一遍,使學生掌握整個操作流程,提出問題,最后護生練習,教師進行指導。每堂課程結束后教師簡明回顧重點內容,有指導性評價,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并有所發現。在評價護生的過程中,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對出現的共性問題及時指出,正確引導,對個別出現的問題,引導討論,在討論中讓他們拓寬知識面,提高知識層次。
對照組由教師按照技術操作考核標準從評估到評價完整演示一遍,并講授考核程序和模式。演示后學生練習,教師進行指導。
1.2.4 評價工具
1.2.4.1 考核分數:均數±標準差。
1.2.4.2 帶教老師對學生操作技術滿意度評價量表:自行設計量表,該量表經過三位專家進行內容審核后使用。共6個維度,分別是儀表、操作前準備(包括評估)、操作過程、操作后(包括用物處理、記錄等內容)、理論提問、整個操作流程的熟練程度,每項分為三級評分,即滿意、一般、不滿意,分別賦值3、2、1分,得分越高說明滿意度越高。
1.2.5 資料收集方法
1.2.5.1 帶教老師:學生入科4周后,第5周現場發放“帶教老師對護生操作技術滿意度評價量表”,回顧其入科后常用護理技術操作實操情況,講明每項內容及填表方法。當場填寫,當時收回。共發放調查問卷134份,回收134份,回收率為100%。
1.2.5.2 護生:集中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由授課教師按照《北京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試行版)進行考核。
1.2.6 統計方法: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及統計學分析??己顺煽冇镁鶖怠罉藴什?;滿意度評價采用卡方檢驗。
2 結果
兩組技能操作考核成績見表1,帶教老師對學生操作技術滿意度評價見表2
實驗組技能操作考核成績90.29+6.27;對照組操作考核成績84.70+7.85。經統計學檢驗,2組技能操作考核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傳統的護理技能操作培訓方法,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被動聽,教學關系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做、你看,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2],并且講課時間稍長注意力難以集中,超過30分鐘后,注意力下降。一般在教師講授開始10-15分鐘后,學生注意力會很快下降[3]。此種培訓方法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主,教師認為哪里是操作中的難點便會重點講解,容易忽視學生所真正需要的環節。教師演示完成后護生自己練習,缺少緊張感、壓力感和主動性,存在練好練壞一個樣的心理,護生的護理技能得不到鍛煉與提高。
3.2 參與式教學是近幾年國內外所倡導的一種旨在提高教師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新型教學方式[4]。在常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培訓中,對護生采用參與式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師單向傳授知識教學模式,對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3 參與式教學法在對護生進行護理技術操作培訓中具有以下優點:
3.3.1 加深護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和表現性。護生對演示的同學提出問題,給其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發揮他們的主動作用并引導積極參與到培訓中。
3.3.2 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在操作中的難點,從而重點指導。
3.3.3 減輕了傳統教學的倦怠感。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學生每演示完一項操作后,有護生和教師的點評互動,使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既減輕了護生的倦怠感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3.3.4 有利于護生追求和實現自我價值,增強自信心,拓寬知識面。護生主體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得到了創造更新和表現自我的機會,顯示了自己的個性特征,發揮了個人應有的作用,體現了個人的價值,從而增強了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求發展的信心。
3.3.5 減輕授課教師連續講課時出現的發聲困難和聲音嘶啞等不適感。教師與護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他們共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有間斷講話的時間,得到短暫的休息,減輕不適感,受到教師的歡迎。
總之,我院在對護生進行護理技術操作培訓中采用參與式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常用護理技術操作步驟和方法,調動了護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和表現性,提高了培訓效果和自信心,使教師和患者滿意,值得在臨床培訓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海萍,張敏.護理操作技能集中訓練的教學實踐.家庭護士,2006(19):49-50.
[2] 陳安寧.對“參與式”教學的一點思考[J].滁州師專學報,2003,5(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