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2-29 14:39:2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談談對中藥藥理學的認識,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我國醫院藥學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進入“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服務階段,醫療改革使得藥師工作不再局限于藥房本身,而是要深入臨床,向患者提供直接服務。目前,國內臨床藥學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工作的開展沒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中藥臨床藥學究竟該如何開展?是值得大家探討的問題。筆者現結合本院近年來開展的中藥師臨床藥學工作談談自己的體會。
1 強化自我業務水平,不斷提高藥師素質
1.1 帶著學習的態度下臨床,積極配合、積累經驗
由于我國現有醫學、藥學教育的差異,導致醫師、藥師對于診斷和用藥各有所長,醫生的教育側重于診治,在病例診斷方面有優勢,這方面值得臨床藥師去學習和了解。其實,臨床藥師除了一些體征性的診斷無法下結論外,醫師們依賴的一些化驗指標也可以慢慢學習了解。作為藥師,應該通過不斷學習,具備能與醫師溝通的基本臨床知識。有了這方面的知識積累,才能結合自已的專業所長,更好地配合臨床醫師的診療活動。
1.2 掌握扎實的藥學知識和良好的溝通技巧
加強《中藥學》、《中藥藥理學》、《中藥方劑學》、《臨床用藥須知》、《臨床實用中成藥》等知識的系統學習,盡可能做到藥學知識的全面、深入,并在臨床學習過程中逐步具備對臨床用藥問題的研究和解決能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藥學知識理論真正轉變為實用的臨床藥學技能。這樣才有可能讓醫生專心于診斷治療,藥師則在合理用藥上為醫生做好參謀,共同為患者提供及時合理的藥物治療。
另外,要能夠較熟練地使用計算機進行醫藥學相關信息檢索,并學會運用各種藥學應用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還要熟悉國家的藥政法規,以及藥品使用管理中的各項規定。
2 強化協作意識,積極深入臨床
2.1 了解臨床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本院中藥師臨床選擇了神經內科的一個中西醫結合病區,以發揮中藥師的專業特長。通過下臨床,加強了與醫生、護士及其他工作人員的溝通和學術交流,并且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醫生和護士對臨床中藥師的需求(見表1),臨床中藥師則根據反饋的意見制訂藥學服務計劃。表1 醫護需要從臨床中藥師處獲得的幫助[n=35,人(略)]
2.2 為臨床提供最新最快的醫藥信息
藥物治療的合理性是建立在及時掌握藥物信息的基礎上。臨床中藥師每周定期參加主任查房和醫生早交班,能及時傳遞藥學信息。針對臨床關注的藥學信息進行書面整理總結,如“新藥介紹”、“含有羊藿、何首烏的中成藥”、“協定中藥湯方的藥理分析”等。中藥師在工作中建立藥學服務記錄,隨時記錄醫生提出的用藥問題,及時查詢相關資料,并及時反饋給臨床;還要定期將醫生普遍比較關注的藥物信息在早交班會上傳遞給醫生,以達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2.3 為臨床進行合理用藥的講課
中西醫結合病房除了主任和少數醫生精通中西醫結合治療,大多數醫生在轉到中西醫結合病區之前以西醫治療為主。到病區后看到中西藥結合治療腦血管病的療效后,對中藥非常感興趣,也很愿意應用。為了配合醫生的工作,藥師定期進行了合理用藥的講課,如“腦血管病常用中藥注射液的臨床辨證及合理應用”、“神經內科常用中藥(口服)功效及藥理作用”、“用中藥的飲食禁忌”、“中藥的不良反應”等,并與醫生一起學習討論,共同探討中藥的合理應用問題。
3 強化安全用藥意識,提高藥物療效
在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和處理藥物不良反應(ADR)。向醫生和護士宣傳ADR收集的重要性,讓醫護人員掌握ADR報告表的填寫方法,積極參與到這項工作中,共同監測用藥期間ADR的發生。藥師要定期對院內院外ADR發生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將結果及時反饋到臨床。如清開靈注射液引起的過敏性休克、急性喉頭水腫、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生脈注射液偶見的多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竇性停搏、低血壓及過敏性休克;注射用刺五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丹參注射液導致的過敏性紫癜、過敏性休克;血栓通注射液用藥后產生局部或全身皮疹、胸悶、心慌、哮喘、血尿、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過敏性休克;注射用葛根素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貧血、寒戰、發熱、黃疸、腰痛、尿色加深等。ADR監察和報告工作是醫療工作中的一項常規內容,也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做好這項工作對提高藥物治療水平、減少患者痛苦、縮短住院日、節省醫療衛生資源與經費均有重要意義。
轉貼于
4 強化藥物經濟學意識,降低患者的用藥費用
目前,醫師們除了關心藥物治療的效果外,也非常關心醫保用藥與藥物價格,因為這與患者的利益息息相關。如有的藥品門診費用在可報銷范圍內,住院費用在不可報銷范圍內,或某些藥品限某些疾病使用在可報銷范圍內;因此,臨床醫師在這方面的咨詢也較多。為配合臨床醫師的工作,也為了照顧廣大患者的利益,臨床藥師會介紹這些藥的醫保規定。如血栓心脈寧膠囊限冠心病、心絞痛、腦梗死患者用可報銷;安宮牛黃丸限高熱神昏患者用可報銷;雙花口服液病房使用不在報銷范圍內,門診使用則在報銷范圍內。藥師提供的這些信息,方便臨床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在開出正確處方的同時又兼顧到患者的利益;同時藥師在查房時也會結合醫療保險要求提出用藥選擇建議。
總之,臨床藥師的工作就是監督和保證合理用藥,而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就是安全、有效、經濟地使用藥物。在安全的前提下確保用藥有效且經濟,使患者在較小風險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治療效益和最小的經濟負擔。
5 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
5.1 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
臨床藥師和醫師的共同目標是以患者為中心,服務對象都是患者。因此,醫生、護士、藥師攜手,每2周為病區住院的腦血管病患者和家屬進行集中宣傳教育。從科學的角度,以患者能夠接受的方式宣傳合理用藥和健康教育知識,向患者普及服用中藥的常識,如很多腦血管病患者家里都經常備有安宮牛黃丸,認為可以預防和治療腦血管病發作。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服用安宮牛黃丸。從中醫辨證角度講,它對于腦血管病急性發作的實證、熱證,表現為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痰多氣促、面紅、口渴、舌紅絳、苔黃厚或黃膩的中風患者療效較好[1],而由于該藥成分中有大量寒涼藥,對于虛證、寒證的中風患者是不適合的。醫生、藥師、護士有責任和義務通過系統、全面的用藥教育為患者提供這方面的知識,預防、解決與藥物治療有關的問題,及時發現依從性差的原因,確定最佳解決方法,讓患者主動正確地配合藥物治療,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發揮藥物治療的最大效果。
5.2 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
患者一般都認為中藥似乎無毒、無害、無不良反應,吃多吃少沒關系。因此,亂吃藥的現象較普遍。藥師在做用藥指導的同時,要告訴患者擅自增減藥物劑量的危害。如小活絡丸是治療風濕痰瘀阻絡所致痹病、中風偏癱等癥的中成藥,其成分中含有毒的制川烏、草烏,治療量是每次1~2丸,每天2次,不可過量服用;如過量服用(2~10丸)可出現手足麻木、舌根發硬、惡心嘔吐等烏頭堿中毒反應[1]。另外,藥師在為患者做用藥指導之前,要先了解患者病情、用藥史及藥物不良反應等情況,要了解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藥物和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并交代患者服藥時注意。如服人參或人參制劑時應忌食蘿卜(不包括胡蘿卜),因蘿卜下氣化痰,人參大補元氣,且蘿卜能加速腸胃蠕動,使排泄加快,不利于人參的吸收,二者一補一泄,抵消了人參的補益作用[2]。通過藥師耐心的講解,使患者逐漸認識和配合臨床藥師的工作,同時也給患者一個獲得合理用藥知識的良機。
參考文獻
[1] 任德權.臨床實用中成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4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