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2-26 14:48:2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食品包裝的概念,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它們真的具有保健功效嗎?多位專家表示,竹炭食品能排毒只是“看上去很美”,實際上竹炭食品不僅不能排毒,且涉嫌違規添加……
竹炭的吸附能力不如活性炭
竹炭就是用竹子燒出來的炭。用竹子或者樹木燒炭有悠久的歷史,白居易的賣炭翁就是在山中伐木燒炭。與木頭相比,竹炭的化學成分沒有大的不同。不管是竹炭還是木炭,都是炭的一種同素異形體——無定形炭。它們有很多微孔,從而大大增加了表面積。每克物質所擁有的表面積被稱為比表面積,竹炭的比表面積一般在每克150-500平方米的范圍。
因為這些微孔結構和巨大的表面積,竹炭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凈水、凈化空氣、除臭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炭的吸附能力跟比表面積密切相關。雖然每克150-500平方米的比表面積不小,但跟活性炭比起來還是差了許多。活性炭是炭經過進一步“活化”處理產物,竹炭也可以作為原料。經過活化,比表面積可以增加到每克1000-2000平方米甚至更高。不過,“活化”需要特殊的設備和工藝流程,不像竹炭那樣賣炭翁都可以生產。
活性炭的藥用價值
因為活性炭卓越的吸附性能,它也在醫療上被用于搶救口服途徑的急性中毒。其作用機理是活性炭進入消化道,吸附了有毒物質,從而減少了人體的吸收。一般而言,是一次性使用幾十克,也有多次使用的。不過,這種用法到底有多大作用,臨床驗證也不算非常充分。2008年,國際著名的綜合性醫學期刊《柳葉刀》雜志發表了一項大規模的隨機對照研究,總共4629個喝農藥或者吃夾竹桃籽自殺的病例被分成人數大致相同的三組,分別不用活性炭、活性炭50克用一次和每次50克活性炭共六次進行搶救。結果是用一次和六次在搶救成功率上沒有顯著差異。作者的結論是“不推薦多次使用活性炭”。實際上,用與不用活性炭的那兩組的搶救成功率也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不過作者還是很保守地說:這項研究沒有體現出使用一次活性炭的作用,與此前報道的其他研究結論相左,原因可能是這項研究的設計方案沒有區分是在早期(服毒2小時內)和更長時間使用活性炭。
有一種大腸癌病人使用的藥物叫做伊立替康(irinotecan),會導致腹瀉,同時降低藥效。2004年發表了一項二期臨床研究,顯示活性炭能夠能減輕腹瀉以及增加藥效。
竹炭食品排毒養顏無科學依據
既然活性炭在消化道內能夠吸附毒藥,那么作為“原生態的活性炭”,竹炭是不是廠家宣傳的那樣,能夠“吸附體內有害物質”“凈化血液毒素”“清腸排毒”呢?
首先說,“排毒”本身就是一個營銷忽悠概念。人體有自己的代謝系統,產生的有害代謝產物通過正常的代謝系統排出。其次,不管是活性炭還是竹炭,都不能被人體吸收,到不了血液,更到不了全身組織。而“人體內的有害物質”,就算有,也是在細胞代謝中產生。它們在體內的活動軌跡是從細胞進入血液,再到達腎臟,要么經腎過濾從尿中排出,要么隨著血液回流。也就是說,它們沒有什么機會再回到消化道中,而活性炭必須要與被吸附物直接接觸才能起作用。所以,對于“體內的有害物質”或者“血液毒素”——即使真的像商人們宣傳的那樣存在——活性炭也只能在消化道中打打醬油,竹炭穿腸過,“毒素”還是體內留。
那么,如果是食物中本來的有害物質,竹炭是不是能夠清除呢?理論上是可以,但想想服毒搶救中一用就是幾十克,吸附效果也還有限,加入食物中的那點竹炭或者活性炭能有多大機會與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充分接觸,實在是希望渺茫。
“竹炭食品”的健康概念乃偽命題
一種成分進入食物中,有三種情況。一是作為食品原料,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竹炭顯然不符合。二是作為食品添加劑,改善食品的感官、口味或者穩定性的性能。食品添加劑必須經過監管部門審批,列進了國家標準里的才可以使用。竹炭不在中國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中,所以也不符合。三是作為食品加工助劑,在加工過程中使用,但在成品中需要盡量去除。對于實在不能完全去除的,應該實現殘留量盡可能低,而且在最終產品中不能具有任何功能。
活性炭可以作為助劑使用,但它必須是食品級原料,并且符合上述第三種情況的要求。而竹炭沒有被批準作為助劑使用,也就沒有“食品級”的質量標準。而且,它的加入不是為了幫助任何加工,最后也沒有去除,還在終產品中宣稱具有各種功能。顯然。它并不符合這一種情況。所以,“竹炭食品”實際是使用了國家不允許的材料加工的食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竹炭不符合我國現行的食品法律法規。
綜上所述,關于竹炭食品可做如下結論:竹炭是竹子炭化的產物,具有較好的吸附性能。在與吸附性能密切相關的比表面積這一指標上,它不如活性炭。雖然與活性炭相比,它因為微孔結構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吸附特性,但“吸附體內有害物質,凈化血液毒素”“幫助消化、清潔腸道、排毒養顏”都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臆想。按照目前的國家標準,它既不能作為食品原料,也不能作為食品添加劑。食品級的活性炭可以用于食品加工過程中作為助劑,但是應該在終產品中除去,且不得具有任何功能,竹炭也不可作為食品助劑。所以,“竹炭食品”是使用了我國食品法規中不允許的物質加工的食品,其包裝下的健康概念顯然是一個偽命題!
編后:竹炭食品神話再敲監管警鐘
因為“功效強大”,竹炭食品價格不菲,以竹炭花生為例,250克售價16元,而同樣分量的其他口味花生價格多在12元以內。
之所以吃竹炭,據說是為了“體內環保”:竹炭能吸附體內多余的消化物及油脂;竹炭含有鉀、鈣、鎂、鐵等豐富的礦物營養素群,在體內很容易被吸收:竹炭粉還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可以去除人體內的毒素,減少電子輻射對人體的損害,調節腸胃不適……然而這些“據說”,都只是“據說”而已;確鑿無疑的是,國家明確規定,無論是食品原料還是食品添加劑,都不允許宣傳醫療保健功效。而竹炭在我國甚至既未被允許作為食品原料,也未被允許作為食品添加劑。
關鍵詞:低碳;食品包裝設計;可持續性發展
一、什么是食品包裝設計
食品包裝設計是結合消費者的心理,再加些藝術手法將食品信息直觀傳達給消費者的創作過程,是設計師的綜合素質的考量,內容包含圖片,文字,色彩,外觀等。帶給消費者更直觀的信息感受,是打動消費者購買欲望的關鍵所在。上市食品產品的推廣失敗有時和包裝設計不當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由于設計師經驗缺乏造成一些食品商家由于對企業文化設定不到位,既沒能第一時間就直觀反映出有關食品的確切信息,又沒能很好得勾起顧客的購買欲望。例如一些禮品包裝為了迎合消費者虛榮的不良心態,將包裝做成爛俗形象,只為贏得一時的銷售額度,但久而久之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更難改觀,得不償失。食品包裝設計也是品牌形象的設計,它不僅可以為消費者傳達最直接有效的信息,例如配方和生產日期等,又能讓消費者更快速準確的記住產品形象,不僅方便區分不同品牌的同類食品,好的設計更是能讓產品在競爭者里脫穎而出,好的設計代表著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二、現代食品包裝設計的演變
食品包裝產業一直是一個大量的資源浪費、以及材料的后續污染,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的行業。隨著倡導低碳時代的到來,食品包裝設計在設計行業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在滿足溫飽之余開始追求高水準生活品質,物質觀念也由最初的無追求或追求實用性轉變成了對美觀、檔次的追求。食品包裝也受到了影響,由最初純粹只為保護食物方便攜帶的單純目的,演變出了一項新功能,那就是通過最大美化產品來提高產品價格,帶來高利潤。然而隨著人們對物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產品競爭愈演愈烈,為了贏得消費者的眼球,食品包裝開始過度裝飾,過度追求“精美華麗”,造成“裝飾過盛”的不良趨勢。而現在,由于一些消費者缺乏理念,食品企業的目光短淺,設計師的盲從,才導致今天的部分產品設計不合理、浪費資源、大大增加了環境的負擔。我認為,食品包裝設計在力求創新時,也應當尋求出一個讓經濟與環境共贏的辦法,讓環保成為現代設計的主流。人們曲解了食品包裝對于人類最初的意義,食品包裝也應該回歸本真,在多功能上進行研究和升級。
三、低碳時代對包裝設計的影響
1)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是近幾年一種新型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對生活的新態度。所謂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盡量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選擇了一種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是現代環境復雜下的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資源浪費嚴重、材料的后續污染、全球低碳經濟日益復雜的大背景下出現了低碳食品包裝設計這一設計理念,這種大環境下食品包裝設計產業提出了新概念、新思路、新要求,這些新觀念使食品包裝設計要強調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視覺傳達美感相統一。這不僅僅追求最大限度的展現包裝的功能,表現包裝的視覺感受,還要盡可能的做到綠色低碳,例如減少包裝材料的大量資源浪費以及后續材料的污染,改變以往設計師以及消費者追求注重表面裝潢、注重裝飾豪華的包裝設計理念,提倡使用低碳、綠色、環保、健康的材料。構建低碳綠色生活,也是食品包裝產業環節中較為重要的一方面。低碳食品包裝的探尋之路是可持續發展設計的必然趨勢。現今,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為一種時尚,一種新的價值觀念,造就了低碳設計的發展趨勢。食品包裝設計就是其中之一,這些影響來源于消費者價值觀的轉變,印刷科技信息的更新,時代品味的進步以及全球當下生態環境保護者們的呼吁。人們在環保意識越來越清晰強烈的社會背景下,營銷與推廣也受到了低碳綠色環保越來越多的指導與影響,例如食品與包裝設計的協調統一、食品包裝的設計與材料、以及包裝尺寸和造型等;而低碳綠色的食品包裝設計所發揮作用的程度,也直接影響著食品的銷售,這個觀念既是食品銷售的前提與方向,同時也決定了所銷售食品的最終命運,也是未來是否能夠成功建設品牌形象以及公司企業文化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所以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受眾者的真正需求,真正實現消費者、食品的包裝、環境建立促進和諧共生的社會趨勢,走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發展道路,充分感受到真正的以人為本的設計宗旨。
2)對包裝設計的影響。因為低碳時代中的包裝設計,要系統性地控制整個包裝的設計和生產以及使用回收的過程。所以在設計方面并不單是只追求其中一個環節點的設計,而是要在包裝的整個生命周期都要貫徹低碳設計生產的理念。要有系統性的設計,要有邏輯性地進行思考和分析,要將不同的環節聯系起來,把各個方面有可能所產生的影響和后果一一列舉出來,從而盡可能最大程度上減少和控制排碳量以及是否有可能產生其他污染物質的問題。
3)對包裝材料的影響。在全球倡導低碳環保的社會環境下,包裝材料向低碳標準靠近已成為當下主流趨勢。充分利用好環保可回收降解材料,盡可能減少包裝上的資源過度消耗及包裝廢棄物對自然環境造成的污染。在包裝設計追求創意時盡量避免過度包裝所造成的浪費,也不要一味盲目追求檔次而忽視包裝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否則必定會使廢棄物的回收和利用造成困難。利用原生態材料或可回收性材料,不僅可以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更能使物品的達到再循環再利用的目的。
4)對附加功能的研發與創新。在低碳經濟時代下,環保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的消費觀、社會價值觀也在隨著時代進步,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但要怎樣設計才能有效避免包裝浪費呢?首先以最少材料最大程度發揮材料的作用,比如結合建筑形態和幾何組成的最大承重限度加入到包裝設計當中,科學承載食品體積減少浪費。其次,增加包裝的附加功能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使一物多用避免一次性包裝產生的浪費,比如DIY動手拆開組裝成其他裝飾物件,真正達到再組裝,再利用,再循環,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動手創作的樂趣,久而久之給還人們塑造了一個正確的審美與購物觀,加強人們的低碳觀念,將全民環保真正得進行下去,最終將食品包裝設計引向良性競爭。好的包裝設計是可以從食物出發,潛移默化得引導著當代人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生活習慣,為人類引導正確的生活方式才是改變不良現狀的根本。在這新時代環境下,低碳包裝設計代表了新型先進的理念,最大程度提升產品包裝的再利用率,著重拓展研發產品包裝的附加功能將會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總結
關鍵詞:綠色設計理念;食品包裝設計;綠色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7-0362-02
1 綠色設計理念概述
1.1 綠色設計的概念
綠色設計強調環保與視覺沖突、理念內涵的完美統一。在設計之初,制定出預期指標,所要面對的目標群體,根據不同的目標群體制作不同的方案。環保,就是指設計之初的環境材料控制與設計之后的環保預防措施,這兩方面是綠色設計的核心與關鍵。我們無法強調設計對環境的絲毫不影響,但必須通過測試是環境污染效果降到最低,對人類沒有強烈的危害。我們通過最簡單的原材料,最核心的設計理念使設計出來產品適合目標群體的口味。
1.2 綠色食品包裝的內涵與必要性
綠色食品包裝強調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高三重特性。但同時還包括對人體生理、心理結構沒有副作用。能夠在第一次用完之后經過降解程序再回收利用,對第二次利用沒有副作用,還可以保護生態環境,能夠有效的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功效。綠色食品包裝在講究環境效益的同時也需要設計的可視性強,對產品的宣傳效果明顯,反映出產品的經濟社會價值。
綠色食品包裝的必要性:綠色設計應該滲透在設計領域的每一個方面才能凸顯其社會經濟價值。綠色食品包裝是產品綠色設計觀念發展趨勢的需要。在目前,社會一直在肯定綠色食品對人體的營養價值,但是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明白,缺少綠色食品包裝的產品就不是真正意義的綠色產品。
2 綠色設計理念在綠色食品包裝設計中的體現
2.1 綠色設計理念在食品包裝材料中的體現
綠色食品包裝首先強調正確的包裝材料。正確的包裝材料主要是指在材料的生產、使用、報廢、回收處理再利用過程中,能夠節約資源和能源,保護環境,實現社會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綠色設計理念強調環保與設計效果的完美結合,一方面選材環保可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設計出的產品內涵深刻,能夠滿足大眾的需求。把綠色設計理念與綠色食品包裝材料相結合,能夠創造出再生循環利用率高、食品衛生有保障、設計意義獨到的綠色食品包裝,獲取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2.2 綠色設計理念在食品包裝造型中的體現
食品包裝強調造型與設計理念的統一。造型主要是通過材料與包裝的結構來支撐與組合完成。在材料選取上,綠色設計主要采取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經濟效益大的原材料。而食品包裝的結構主要根據食品特定的功能選取特定的包裝樣式與形態。選擇適當的包裝容器形態。通過材料與包裝結構的合理協調,構成了包裝的強大陣容,合理的包裝形態結構。完善的指導理念是包裝綠色化的必然要求。
綠色設計的基本理念包括包裝品的基本功能的保存、包裝設計的藝術特色的渲染。包裝容器的保護性、方便性、視覺性和工藝性等功能性要素決定了設計的成敗。綠色設計理念要求包裝設計在滿足功能性和藝術性等基本需求的同時,體現簡約設計思想和人文關懷理念。簡約設計是直接從物質角度考慮的綠色食品包裝設計思想,簡潔而不簡單,能夠折射出設計者思考問題的方式。而人文關懷則偏重于體現非物質化綠色食品包裝設計理念,給人一種以人文本的情感關懷,給物質世界以強烈的精神感知,體驗人類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追求。
2.3 綠色設計理念在食品包裝色彩中的體現
綠色設計理念不僅強調產品包裝顯現綠色氣息,更要求其充分反映人類的需求。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食品,需要什么樣的包裝,需要看到什么樣的情感內涵。這就是一個“以人為本”理念的體現。
一方面,包裝色彩充分照顧大眾的情感傾向。以消費者的需求為重點,通過調查包裝設計的食品面對的受眾,找出適合受眾的情感色彩,不去過分追求色彩的絢麗與華美,關鍵在于色彩給人的舒適、愉悅、安全之感。只有平和的顏色方案才不至于給大多受眾造成審美上的疲勞,也不會引起過多的社會爭議。
另一方面,包裝色彩設計要標新立異、大膽創新,從多種途徑提煉更多的色彩,發掘更多的色彩表現方式,充分重視綠色設計的內涵,體現綠色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性。
(1)色彩選用準確,以少勝多。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各種產品的市場競爭日益體現出其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多樣化的廣告策略等等。然而有些商家在這方面并不能把握一個。國內外的包裝品調查中發現,無論我們用什么樣的宣傳方式吸引人的眼球,最值得推薦的便是廣告以及包裝品用色的基本趨勢在于簡潔明了。一種好的包裝設計品,吸引人眼球的關鍵不在于色彩的鮮艷、色彩效果的優劣程度,而在于顏色的選取數量,顏色的搭配與組合的合理性。綠色包裝設計理念推崇色彩單純化,好的設計用三色、兩色甚至一色的變化就足以獲得美好的視覺效果,發揮以一當十的作用。
(2)合理運用色彩對比,使包裝醒目而不花哨。
美國著名設計家華爾特•斯特恩在其《包裝的力量》一書中說:“包裝所具有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色彩如何調和及對比。在商店里要活潑而搶眼。買回家以后要柔和而不刺眼。”這段話很精辟地概括了色彩對比與調和在包裝設計中的不可忽視的作用。包裝色彩的表現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應用最多的是色彩對比。通過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冷暖對比、面積對比和綜合對比這六種類型的對比,它們使色彩各自的特征更明顯,效果更佳。但是過分的或者不適當的顏色對比容易讓人感覺不適,就似炎熱的夏天讓人受到大紅色的刺激,讓人心情煩躁不安。
2.4 食品包裝文字中的綠色設計理念
文字作為一種特殊的表現符號,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展現著獨特的價值。它能夠很真實的反映某一項設計理念也能很成功的吸引消費者對產品的追求,它甚至比圖案、色彩對包裝的表現力更加強勢。包裝上的文字是商品與消費者交流的基本要素,是包裝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兼有裝飾和表現商品特性兩大功能。
通常,包裝文字設計分為兩類:一是文字商標、品名文字的設計;二是商品包裝上必須標明的內容文字,如:特征、成分、用途、用法、標準、重量、容量、數量、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址、電話、注意事項等。同時要注意文字的視覺傳達效果的表達,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文字字體,不同的編排方式。
作者所認為的現代包裝的設計領域對文字的處理方式大概可以有這么幾種:①字形的變體修飾。采用藝術化的手法,通過對文字的形象進行設計,可以從背景、效果等方面讓整個圖片突現文字本身,讓文字所要表達的含義更直接的顯現。②象征化手法形成標示系統。主要表現方法在于,根據設計的對象所要表達的內涵或者設計對象的廠家的形象,把字體象征化,反映某種特殊的意義。此方法類似于企業形象識別系統中VI標示的設計。③聯想創造設計。就像中國古代象形文字的出現一樣,它是根據一些事物的表象創造出某個生字,然后一直沿用至今。我們可以拋棄某個字現在本身的含義,然后鏤空我們的思維,根據我們需要表達的涵義對文字進行聯想創造性的設計。這幾種方式可以同時存在,也可以分開存在于我們的設計視角中。
其實就作者個人而言,文字的設計是設計領域中最能引發我們思考與完善的部分。在綠色設計理念的貫穿我們當代設計領域的當代,如果我們能讓文字充分顯現其強大的內在涵養、內在表現性,讓消費者從文字中體味到一種綠色的人文關懷。同時與設計者對食品包裝上的文字與整體包裝的效果有一個強烈的共鳴感,舒適、愜意,那么綠色理念設計所要追求的可持續發展便前景可觀了。
3 綠色食品包裝的評價體系
我們對預期方案設定的目標是否達標,我們所要的預期效果是否達到,綠色設計實施之后目標群體對設計效果的作出如何的評價,專家學者對于綠色設計的評估與改進潛力的分析等是我們在綠色設計過程中所要關心的問題。
我們一般把常用指標評價體系中的評價手段歸納為技術性指標和經濟性指標兩大部分。通過對方案實施手段進行技術評價,對方案產生的效果進行經濟評價,最終確定該方案的在大范圍內是否可行。對于本文所闡述的綠色設計理念,由于其特殊性,我們可以擴加另外一種評價指標,那就是環境評價指標,這項指標與技術性指標、經濟性指標構成了綠色設計評價體系。在對綠色食品包裝的設計中,我們一方面看我們的設計手段,設計是否創新,設計的理念是否突出;另一方面看設計出來的包裝是否具有社會經濟效益,節省經濟成本,更為重要的還包括該設計是否符合國際環保標準,是否有利于節約資源,以最低的能源損耗創造出最有利于產品銷售的包裝成品,以小到大,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 結束語
綠色設計方式作為一種對社會環保具有良好效益的設計方法,在目前已被世界各國普遍認同,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為企業形象的創造、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本優勢,利用先進的技術與手段采取高校與國家研究基金會相結合的手段對該設計方式進行研究、創造、應用,將會對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出不可估量的作用。綠色設計理念在食品包裝上的應用將充分展現綠色設計的強大綠色功效和環保效益,通過賞心悅目的食品包裝展現清新舒適的人本原則,將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完美結合,將是我們綠色設計理念最需要表達的觀點。當然,作為新的設計方法,在理論上還有所欠缺,在實踐上更是困難重重,但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強烈需求必然會得到學術界與企業界的鼎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劉志峰,光復.綠色設計[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關鍵詞:綠色 環保 包裝 食品 安全
1 引言
GB 15091-95《食品工業基本術語》中給出了食品安全的定義:為了防止食品在生產、收獲、加工、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被有害物質(包括物理、化學、微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體健康,所采取的各項措施[1]。食品包裝作為食品的外衣、食品的特殊添加劑和食品生產工業最后一道工序,既要做到保護食品的安全,也要不斷提高其自身的安全性,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
隨著綠色環保概念的不斷提出,走可持續發展路線是各個行業需不斷堅持發展的根本。食品包裝行業尤其重要,因為食品包裝安全不僅涉及到環境衛生,同時也涉及到人們最基本的身體健康,只有不斷提高食品包裝的各項安全性能,才能更好地保障人們對食品質量的需求。可以說,綠色環保包裝將是未來食品安全的保障。
2 傳統包裝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因素分析
食品在成為商品之前往往需要經過包裝這道工序,食品包裝作為食品的貼身衣物,可以起到保護食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提高食品附加價值等功能,然而就是在這些基本包裝功能之上,食品包裝的安全性能也影響了食品自身的安全[2]。不論是從食品包裝的生命周期分析,還是從包裝設計師進行食品包裝設計分析,傳統食品包裝影響食品安全無外乎包含以下4個方面。
2.1 包裝材料
包裝材料直接與食品接觸,材料本身的安全性直接影響食品安全。當今市面上食品包裝材料主要以紙、塑料、金屬、玻璃、陶瓷為主,這些材料中少量遷移物質可能滲透到食物中。例如,紙張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衛生標準、紙張生產過程中是否添加熒光增白劑的使用;塑料材料生產過程中是否添加助劑、是否有有害單體的遷移;金屬、玻璃、陶瓷等材料中是否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包裝材料的衛生安全、微生物檢測超標等現象的出現,同時也會影響食品安全。可以說包裝材料在實現食品包裝基本保護功能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食品本身質量產生影響。
2.2 包裝結構
包裝結構設計是任何產品包裝設計中的重要環節,食品包裝結構設計不合理有可能在消費者食用時產生安全隱患,其在兒童食品包裝中表現明顯。嬰幼兒吸食果凍不慎窒息死亡事件屢屢發生;包裝產品中含有小玩具等附帶產品,極易被兒童誤食造成傷害;食品包裝結構邊緣是否設計成圓弧形狀而非尖端,防止消費者被劃傷等現象可以看出食品包裝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同樣也體現在保護產品基本的物理性狀上。隨著物流產業飛速發展,野蠻裝卸同樣會破壞包裝給食品安全帶來影響。因此,食品包裝中無論是基本的“貼身衣物”還是食品物流包裝都應該不斷提高相應的力學性能,從而更好地確保食品安全。
2.3 包裝印刷
食品包裝在滿足保護食品的基本需求上,更多地起到促進銷售、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的作用。這就需要在外包裝上印刷精美的圖案來吸引消費者,在盡可能詳細地向消費者說明食品基本成分的同時,更多地抓住消費者的心理,從而不斷提高銷售量。精美的圖案和文字依賴于印刷行業的支持,從印刷五要素―承印物、印版、油墨、印刷機、印刷工藝中可知,每個要素的衛生和化學安全都直接影響食品包裝安全。比如,印版制作中是否使用環保溶劑;印刷用油墨是否含有苯等有害物質(雖然食品印刷專用油墨如今依然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但綠色環保油墨可以緩解或減輕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在食品方便面的包裝中,依然存在調料包的印刷是否與食品接觸的問題;印刷機的衛生安全同樣影響食品包裝安全(通過走訪調研,目前很多印刷企業接單時并不區分食品、日用品等產品包裝,進而導致因標準不同而污染食品問題的發生);精美的圖案也會增加印后加工的工藝工序,上光油是否含有苯溶劑等也同樣會影響食品包裝安全[3]。包裝印刷的安全與否會直接影響食品包裝的安全性能,從而影響食品的安全。
2.4 包裝工藝
包裝工藝可稱之為將食品變成商品的最后一道工序,包裝環境的衛生安全和包裝工藝技術的科學性是食品安全的保障。例如,無菌包裝技術是牛奶、果汁最為常見的包裝形式,該技術可在常溫下長時間保持新鮮,而且具備耗能低、耗用包裝材料少、制造成本低、包裝效率高、便于長途運輸、廢棄包裝可回收再循環利用等優勢。氣調保鮮技術在水果和蔬菜包裝中應用最廣,其可以保持產品的新鮮度、延長貨架壽命。然而,科學的包裝技術需要在合理安全的包裝環境下才能確保食品與包裝的有效結合,進而得到讓人們放心的安全食品。
3 綠色環保包裝是未來食品安全的保障
綠色包裝又稱“無公害包裝”或“環境友好型包裝”,國際上普遍認為綠色環保包裝應該符合3R1D原則,即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可降解[4]。綠色環保包裝的實施,要經過包裝設計師對食品性能的分析,選擇合理安全的包裝材料,進行減量化包裝視覺設計和結構設計,避免過度包裝和印刷因素對食品安全造成物理、化學、微生物的侵害,從而使食品包裝全生命周期處于綠色過程。針對傳統食品包裝對食品安全帶來的影響分析,可以主要從以下3方面來提高我國食品包裝的安全性。
3.1 提升包裝設計師對食品包裝設計的安全意識
不論是視覺設計亦或是結構設計,每一款包裝都離不開設計師的設計,食品包裝同樣如此。不斷提升包裝設計師對食品包裝設計的安全意識,可以更好地確保食品安全性能。傳統的設計師通常只會考慮包裝的基本保護功能,很少關注消費者在食用后包裝被遺棄等后續回收再利用問題,故包裝材料的可回收再利用成為保護環境的一項基本要求。此外,包裝材料的綠色衛生性同樣也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在包裝基本的說明功能上,傳統設計師一般也只會考慮圖案和文字如何更好地向消費者推銷產品,如何提高產品銷售量,而不去考慮由此帶來的印刷問題,如印刷中揮發性有害物質對食品內部的遷移影響。綠色環保包裝材料無疑不是食品包裝最佳的選擇,包裝設計師在進行食品包裝設計時應更多選擇安全的材料,確保食品包裝材料從生產源頭到消費者使用的全部過程中都能保障其安全。在包裝設計方面,包裝設計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設計水平,尋找視覺扁平化設計,簡約而不簡單;結構材料減量化設計,從而達到保護食品安全目的的同時降低包裝成本。
3.2 不斷更新法律法規,提高檢測水平,加強企業監管
至今,我國尚未出整、完善的食品包裝安全法律法規,現有的QC標志是食品包裝安全認證標志,其為食品包裝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5]。綠色環保包裝產品沒有相關標準,其印刷也沒有相關工藝標準和要求,這無疑使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包裝原材料生產企業、食品包裝印刷等相關企業無法可依,也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的原因之一。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網絡進行項目接單,在整合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問題。包裝印刷企業在印刷日用品包裝的同時也會印刷食品包裝,容易導致交叉污染,難以確保食品包裝印刷的安全性。通過資源整合,食品包裝印刷企業只提供食品包裝產品的印刷,進而提高食品包裝安全的檢測水平,此舉不僅是簡單地保證食品物理性狀完好無損,更多的是讓人們關注潛在的揮發性有害物質檢測,也是確保食品包裝安全的手段之一。
國家政府要不斷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有關經驗,加強對食品企業、食品包裝原材料生產企業、食品包裝印刷企業等相關行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完善食品包裝安全檢測手段,從而確保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生產、加工、包裝、流通等環節,處處做到有法可依,有標準可循,最終確保食品安全。
3.3 不斷提高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辨識能力
消費者作為食品包裝的最終使用者,對食品安全提出的要求應該受到食品企業、包裝設計師和食品銷售商更多地關注。消費者也應該不斷改進消費觀念,避免出現為買包裝而買食品的“買櫝還珠”現象。消費者需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而非精美華麗的食品包裝,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過度包裝。如今網購已成為一種時尚,在網購食品成為一種消費模式的同時,網絡食品品牌也在不斷增加,網絡食品安全隱患也隨之出現。只有消費者留意網絡食品包裝上的QC標識、關注網絡食品生產日期等信息才能有效保證食品安全。
在追求環保低碳的今天,綠色是主流,更能體現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生活追求。只有綠色消費成為社會消費的主流時,綠色環保包裝才能成為食品包裝的趨勢,才能使食品包裝相關行業不斷的改革創新,向綠色環保道路前行,從而使綠色環保包裝成為未來食品包裝安全的一種有力保障。
4 結語
我國作為食品生產和銷售大國,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只有通過國家、社會、消費者等相關方面加以關注并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才能確保食品生產和銷售的安全流通,確保食品包裝相關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確保人們食用到健康營養的食品。發展綠色環保包裝是確保未來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食品衛生通則.
[2] 唐玉.影響食品安全的包裝因素分析[J].中國包裝工業,2012,(6):28-29.
[3] 王宏洋.綠色印刷的設計與評價[J].印刷質量與標準化,2016,(3):8-10.
關鍵詞食品包裝 食文化 設計 專門化
中圖分類號:J524文獻標識碼:A
食品是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與之相伴的食品包裝也早已進入了千家萬戶。今天,無論是在商店、超市,還是在我們家里,處處可見設計精美、富有個性、使用方便的食品包裝。食品包裝的迅猛發展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審美水平及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及包裝的要求越來越高,食品的種類和口味越來越多,對消費者的劃分越來越細,包裝的樣式也越來越多,這給我們從事包裝設計的人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也是時展的必然所在。
1現代食品包裝新概念
現代的食品包裝是指采用適當的裝潢設計、包裝材料、容器及包裝技術等一系列技術手段,把食品包裹起來,以保護食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食品包裝是以食品及包裝為核心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藝術設計、食品科學、食品包裝材料、包裝容器、包裝技術、標準法則及質量控制等一系列問題,它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
2食品包裝與食文化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食品和食文化緊緊相聯:
(1)“食”不再以充饑為目的,人們對食品的要求朝著精致和美味方向發展,希望在吃的同時,又能得到一種精神享受;
(2)“食”不再單純追求色香、味、型,而把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與衛生保健結合起來;
(3)“食”已成為一種交際手段,成了用以表達關懷與友誼,尊敬與孝順的饋贈禮品,所以“食”文化又朝著講究造型、包裝、品味方向發展。
3食品銷售包裝的設計
對食品銷售包裝的正確設計,除需考慮食品包裝的材料、容器、技術、造型、裝潢等各種食品類型的共性特點外,還需考慮具體食品的個性特點。各類商品從其微觀特征到宏觀特征都不相同,諸如在物性上,在滿足人們的需求上,在消費生活的品位上,在與人們消費行為的關系上都有特殊性。這些都是影響具體食品銷售包裝設計的重要因素。
3.1食品包裝的“形象色”
根據商品的“形象色”選擇商品包裝的色彩。商品的“形象色”一般是與商品或原料本身固有顏色有著密切的聯系。長期以來,某種色彩在人們腦海中形成了固定的聯想。例如,牛奶――白色:西紅柿――紅色:香蕉――黃色:茄子――紫色;青豆――綠色。消費者從“形象色”中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到包裝內裝的是什么商品,從而有利于銷售。很明顯,不能用綠色表示檸檬和橘子,也不能用黃色表示番茄醬。如果不重視這一規律,往往會帶來麻煩。例如,澳大利亞運往日本的黃油,由于包裝采取了土褐色,放在貨架很久無人問津,原因是黃油的“形象色”是黃色,日本人長期購買的黃油都是黃色包裝的,而這些黃油包裝使用土褐色,令人難以接受,結果沒有銷路,只好退出市場。
通常來說,食品包裝上多采用這樣一些色彩:
紅色:楊梅、辣椒是紅色的,用紅色包裝可以給人濃郁、酸辣的聯想;
黃色:因為香蕉、咖喱飯、蛋黃、沙拉醬、人造奶油、鳳梨等都是黃色的,黃色用于食品包裝,能透出一種清香爽口的韻味。
褐色:也是食品包裝經常采用的顏色,咖啡、巧克力都用此色。雀巢咖啡的包裝用褐色為主調,使人們一看見就仿佛嗅到了咖啡的撲鼻香味,是成功包裝的典范之一。
綠色與藍色用來包裝食品的不多,但可以用于新鮮嫩綠的食品包裝。藍色常用作冷凍食品包裝,體現襲人的冷凍感。
運用食品的本身色彩于食品包裝,這是一種寫實手法,但是如果同類食品都用一色,就缺少競爭,不易引人注目。因此,國外不少廠商經常不拘泥于寫實手法而別出心裁地采用其他一些手法。例如,用玻璃瓶盛裝食品時,已經顯示出食品本身的色澤了,瓶貼紙可以采用其他顏色;已經有照片作為包裝來表現食品形象的,可以采取其他顏色作為底色襯托照片,罐頭食品多數用這種包裝。
3.2食品包裝的圖形圖案
包裝中的圖形圖案往往占據包裝畫面的大部分,甚至占據了整個畫面,所以圖形圖案在包裝畫面中位置十分重要。圖形圖案作為設計的語言,就是要把形象的內在、外在的構成因素表現出來,以視覺形象的形式把信息傳達給消費者。圖形圖案設計的重要作用在于:它以藝術的形式將包裝內容主題形象化,人們單憑視覺即可直觀的圖形圖案中,直接或間接地感受到商品內容及所帶來的需求欲望。如奶粉包裝中圖形圖案設計可采用較具象、活潑健康的造型,表示健康、營養,給人以活力感;傳統食品包裝的圖形圖案設計則可以采用中國傳統文化特征的象征物,體現中華傳統美食的特征。
3.3食品包裝的文字
文字是包裝設計點睛之筆。字體的藝術魅力無窮,可進行字與圖形、字與字母的結合。如傳統食品包裝可以采用具有傳統色彩的書法藝術來表現,現代食品包裝可采用現代字體的變形處理等。一般情況下,食品名稱文字、品名、生產廠家、容量等基本文字都安排在包裝的主要展示面上。功能性說明文字、資料文字多編排在包裝的側面或背面,并要求采用規則的印刷字體,在編排時注意字體大小和字距行距的間隔,要容易識別和閱讀。
3.4食品貨架的展示效果
根據陳列商品的效果選擇包裝的裝潢設計,商品包裝的設計不僅體現在單件商品的吸引力上,而且當群體陳列在貨架上時也要有整體展示效果,才能真正起到無聲推銷員的作用。
目前較為流行的系列化包裝設計和動感、光輻射圖案等都具有較好的整體展示效果。如可口可樂罐,陳列在貨架上,紅底色的白色波紋連在一起,猶如無限起伏的波浪,源源不斷,又如舞動著的綢帶,很容易讓消費者注意到并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4適合消費者的食品包裝專門化
4.1兒童食品包裝
兒童食品包裝一直是生產商爭奪市場的焦點。對兒童最具有吸引力的包裝決定于下列因素:
(1)色彩和造型。兒童食品包裝色彩大多采用鮮紅色、嫩黃色、金黃色蘋果綠、淡紫色或紫紅色。用這些顏色設計的圖案看上去五彩繽紛,生動活潑,很能吸引兒童視線,兒童食品包裝造型應跳出一般的方形,圓形。造型別致的包裝盒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如各種動物形狀、玩具汽車形狀的糖果包裝深得兒童的喜愛。
(2)方便使用。兒童食品包裝開啟復雜對兒童是不適宜的,家長不會給兒童買這樣的包裝食品。兒童食品包裝一般宜用易拉蓋,易拉罐的形式。
(3)安全因素。兒童食品安全包裝對保護兒童的健康至關重要。
4.2 老年人的食品包裝
由于世界人口結構出現了老齡化的趨向,根據老年消費者的特點設計和生產食品包裝極為重要,主要特點如下:
(1)方便包裝,即方便開啟和方便使用。 包裝設計人員要考慮到老年人的體力、精力正在逐漸衰退,手的力氣和靈巧度已減弱,根據這個生理特點,在包裝封口設計和瓶口的大小等都要使老年人做到開啟不費力或宜擰開,并且容易取出內容物。
(2)包裝標簽應清楚醒目。老年消費者的視力在減退,對色彩的感覺不靈敏,設計者必須把食品標簽設計成淡色背景,食品名稱及說明應用深色調,形成強烈反差,使包裝更醒目。
(3)包裝容量少量化。由于老年人食量減少,因而食品包裝容量大小和包裝容器的輕重應盡量適合老年消費者的用量,以保證食品的新鮮及衛生。
(4)包裝價格合理性。老年人對價格比較敏感,要求貨真價實,因而需要認真核算包裝和食品的價格比例。
5 總結
如今,食品市場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許多食品生產商和經銷商不惜花費財力、物力研究具有競爭力的食品包裝,它包括食品包裝的裝潢設計、包裝技術及包裝材料等。力圖以新穎脫俗、衛生方便、華麗美觀的包裝來招徠消費者。在國際市場歷次大型包裝設計評獎結果看,獲獎最多的是對包裝方便性的改進,對消費者來說,在包裝的其他功能滿足前提下,最大的愿望是使用時便利:(1)便于開啟、閉合;(2)便于傾倒和取出的包裝;(3)便于商店陳列、銷售;(4)輕便小巧化的包裝,便于攜帶保存;(5)微波食品包裝,便于再加工和再利用。從目前食品包裝發展趨勢看,現代食品包裝追求的是設計創新性、便利性、品質化、系列化及綠色化的理念。
武漢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R201003
參考文獻
[1] 賈爾斯?卡爾弗.什么是包裝設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