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2-19 15:24:4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環境污染防護措施,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as many big cities started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for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also in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By collecting relevant material, will our country subwa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tective measures listed examples, so as to compare, summarizes and learning.
Keywords:subwa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tective measures; example
中圖分類號:U23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地鐵建設中可能產生六種影響:噪聲、振動、排水、電磁、生態、文物。對于這六種影響,可以采取很多措施進行削弱,甚至消除?,F將我國各大城市的部分防護措施列舉如下,方便學習和總結。
一、降噪措施
(一)成都地鐵1號線:列車采用雙扇電控電動塞拉門,有效降低了客室內的噪音,提高了旅客乘坐的舒適性。
(二)長沙地鐵2號線
采用盾構作業,盾構作業是最干凈環保的施工方法,地上行人不會感到地下顫動,更不會聽見噪音。地鐵施工不用爆破也不用內燃機,這樣的施工方法,既免除了爆破時可能產生的粉塵和噪音,也免除了內燃機轟隆的噪音及產生的廢氣。此外,局部將設置隔音屏,減少對周圍建筑物的噪音影響。
(三)昆明地鐵
1、低檔減震地段:鋼軌上單趾彈條扣件,它的彈性作用使鋼軌不和地面發生直接的碰撞。
2、中檔減震地段:指的是地鐵經過路段20米距離內有機關單位的路段,該路段的地鐵采用雙層非線性減震扣件,即當中有兩層隔斷層,減震效果更勝一籌。
3、高等減震地段:是當地鐵距離醫院、學校、高級賓館等建筑物距離不足20米時的路段。采用橡膠隔震墊減震道床,鋼彈簧懸置板將軌道和地面完全分離。
(四)沈陽地鐵1號線
因控制中心調度大廳空間太容易產生混響,對裝修時降噪標準要求非常高,可與電臺、電視臺的錄音棚裝修標準相比
(五)北京地鐵4號線、6號線
全國首條采用綜合減振降噪技術的城市軌道交通,綜合采用了6種技術,其中梯形減振軌枕道床技術是首次在國內的地鐵建設中大規模使用,使用里程近8公里,占全部減振降噪里程的近60%
6號線采用了包括已用于四號線的梯形減振軌枕道床和鋼彈簧浮置板在內的多種降噪技術。
(六)深圳地鐵3號線
因為鐵軌與輪軌之間的空隙會引發噪音,而鐵軌不平順也會使噪音加劇,因此三號線公司通過國際招標花500萬美元購買打磨設備,對全線進行打磨。同時安裝特殊設備減少軌道與輪軌的空隙,以上措施能比普通軌道減少三成噪音。
(七)寧波地鐵
在高架路段的線路兩側居民區均設置了聲屏障降噪措施,地下車站通風空調系統內部均采取了消聲措施,減少運營時對沿線居民的干擾。
(八)成都地鐵1號線
火車北站附近鋪設鋼彈簧浮置板軌道,相當于給地鐵鋪一張‘彈簧床’,列車經過時對地面建筑的影響將降到最低,同時1號線鋪設的軌道全都為無縫對接的,所以不會有接頭處因摩擦發出的噪音。
(九)沈陽地鐵1號線
列車車體采用了隔音性能良好的材質,比如,地板使用了靜音隔音氈和隔音降噪鋁蜂窩地板,車輪設計了降噪器裝置等等,使得車內噪音控制在60分貝左右,不會讓乘客有任何不適的感覺
(十)長沙地鐵2號線
為最大限度減少擾民程度,施工時使用低噪設備,調整作業順序,比如說混凝土車在深夜不作業,因為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進度是最好的辦法。
二、減震措施
(一)成都地鐵1號線
采用了日本制造的“空氣包”,大如車輪的“空氣包”,“墊”在車身和車輪之間,不少零件連接處還有小“氣包”,替代下傳統的彈簧減震系統。
(二)沈陽地鐵1號線
為了提高鐵云區間下穿東環國際花園小區地段的軌道結構減震效果,工作人員將該地段原有的彈性短軌枕及DTⅥ2型扣件更換為一般短軌枕及先鋒扣件,以減小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對周圍環境震動的影響。
(三)沈陽地鐵2號線
鋪軌時使用了先進的減震工藝,還為一些重點位置的軌枕穿上了“靴子”。這個“靴子”其實就是一種由高密度橡膠板制成的套子,被套在軌枕的外面,靴子里面還有個類似鞋墊的東西,是一塊微孔墊板,像海綿,但比海綿的強度更大,更有彈性,使列車在運行時的噪音和震動都會更小,降低對地面上的影響。
(四)廣州地鐵3、4號線
1、對一般軌道采用60kg/m重型鋼軌并焊接成無縫線路,提高軌道平順度。
2、對中等軌道采用彈性短軌枕道床減震,減震效果可達8-12分貝。
3、對高等軌道采用橡膠浮置板道床,減震效果可達16-20分貝以上。
4、對特殊軌道采用鋼彈簧浮置板道床,減震效果可達25分貝以上。
這些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能有效達到減震降噪的效果,使列車運行狀態更平穩,乘坐更舒適。
三、減少電磁污染的措施
(一)廣州地鐵3號線
其配套變電站五山主變電站選用的高壓設備和建筑設計均考慮了電磁污染的防范等問題,變電站設置時已經預留了安全的距離,此外,五山主變電站高壓帶電部分配備有全封閉的金屬外殼,可有效屏蔽和隔絕電磁輻射。先前選址完全符合“國標”和環保要求,后來徇眾要求再作調整,將向東北遷移近130米。
(二)廣佛環線
其主變電所離居民區大于30米,電力機車運行時因受電弓和接觸網滑動接觸會產生脈沖型電磁污染,對沿線采用天線收看電視的居民的收視效果將產生不利影響,列車產生的電磁輻射對沿線居民電視收看的影響可通過接入有線電視網來消除,盡可能使主變電所遠離敏感建筑(醫院、學校、幼兒園、密集居民區等),最小距離大于30米,以減輕人們對電磁場影響身體健康的擔憂,減少投訴糾紛。
四、減少大氣污染的措施
關鍵詞:化工災害 事故處置 廢水污染 防范措施
化工災害事故的發生常常會伴隨著多種環境污染事件,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因此,如何降低化工災害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并在事故發生時盡可能減少其危害,便成為了社會各界重視的問題。
一、化工災害事故對環境的影響
化工災害事故不僅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也會對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重大的化工災害事故往往會給環境帶來嚴重污染,包括對空氣、土壤以及水體的污染等。通常情況下,擴散到大氣中的污染物會隨著空氣的流通而發生遷移與擴散,對人體的危害也會漸漸減弱。土壤中的污染物則會長期存在,并在環境的作用下發生遷移和轉化,只要人們加大對土壤的治理力度并注意防范,也會明顯降低土壤污染對人體的危害。而水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之一,一旦化學災害事故的污染侵入到水體當中,便會隨著水體的不斷流動而對河流的兩岸以及下游地區造成嚴重的污染,同時,受污染的地表水下滲到地層當中,還會污染當地的地下水,導致污染面積不斷擴大,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命、破壞水體的生態平衡,最終威脅人們生產與生活用水的使用安全。因此,在化工災害事故發生后,要加強對事故處置中廢水污染的重視力度,防止有害廢水流入地表水體,或經過土壤的滲透作用進入地下水體當中,尤其要避免廢水對飲用水源造成污染,保證污染的范圍不會進一步擴大,盡可能將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
二、化工災害事故處理中廢水污染的特點
化工災害事故的發生常常會伴隨著火災等一系列的災害,而水是化學災害事故處理中最常用的稀釋、冷卻、滅火與洗滌劑,被廣泛的使用在化工災害的現場救援和事后處理當中。但是如果任由使用后的廢水隨意的擴散到環境當中,廢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就會對事故現場以及周邊的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甚至引起次生災害的發生。想要有效的對化工災害事故處理過程中的廢水污染進行防范,首先需要了解廢水污染的種類和特點。
1.化工災害事故處理廢水所含污染物的種類
化工災害事故處置廢水中的污染物主要為化學污染物,根據性質的不同,大體可以劃分為六個種類,分別是無機污染物、無機有毒物質、有機有毒物質、需氧污染物質、植物營養物質以及油類污染物質。其中無機污染物主要包括酸、堿以及無機鹽類等,可以引起水體pH值的變化,降低水體的自凈能力。無機有毒物質會對水體中的水生生物產生毒害作用,并在生物體內發生富集,最終威脅到人類的生命健康。此類污染物質主要包括重金屬及其化合物,如鉛、汞、鉻、砷等。有機有毒物質主要來源于各種有機農藥,包括多環芳烴、鹵代烴、有機磷農藥等物質的泄露,這些物質大多為人工合成的產物,除毒性較大的有機磷農藥較易分解以外,大多數化學性質穩定,在自然環境下很難發生分解,會對水體產生長期的影響。需氧污染物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酚、醇等有機物,此類物質本身并不含有毒性,但是它的分解過程卻會降低水體的溶氧量,如果水中大量存在需氧污染物,將會導致水體的溶解氧嚴重不足,引起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并降低水體的自凈能力,從而對水體造成污染。植物營養物質對水體的危害與需氧污染物相近,水體中植物營養物質的含量過高會令水環境中藻類等生物大量繁殖,導致水華、赤潮等水體富營養化現象,使水體內部的溶解氧濃度在短時間內大幅下降,最終引起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而油類污染物則是指石油及其副產物,此類污染物的比重小于水,因此會在水面上形成難以降解的油膜,使水體與空氣隔絕,阻止水體與空氣氧氣交換的進行。另外,油類污染物也會破壞鳥類羽毛上的防水層,造成水鳥的大量死亡。
2.化工災害事故廢水污染的特點
首先,化工災害事故廢水污染的突發性強,屬于偶然產生的現象,發生的時間、地點均具有不確定性,很難在事前做好相應的預防與準備工作。同時,化工災害事故的發生通常都會導致污染物質在短時間內大量泄漏,難以及時的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補救,最終導致污染事故的發生。
其次,化工災害事故廢水污染的危害面廣。水體的流動性可以使含有化學污染物的廢水匯入附近的自然水體當中,對地表水體周邊的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而河水的流動又加劇了污染物的擴散,引起污染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危及到下游的大部分地區。
另外,化工災害事故廢水污染會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由于化工事故的廢水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一旦流入水體,便會引起魚類的大量死亡,而污染物隨著水流進行擴散,又會危害到河兩岸的水產養殖區,給水產養殖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另外,水體的污染也會直接影響到附近居民對生產與生活用水的使用,造成居民飲用水的嚴重短缺,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最后,化工災害事故廢水污染還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破壞正常的生產活動,并使人們產生恐慌情緒,最終引起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影響當地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三、化工災害事故廢水污染的防范措施及環境保護方案
1.完善相關的法律標準
國家應當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的制定,并加大法律標準的執行力度,提高化工企業對于生產安全的重視程度,降低化工災害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同時企業也應當嚴格遵照國家、地方以及行業的相關標準,保證生產過程的安全,提高對關鍵環節的監管力度,運行必要的環保設施,將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從源頭上解決化工災害事故污染的問題。
2.加強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
為了防止突發的化工災害事故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各級政府和相關的職能部門要加大對水環境狀態的監督調查力度,建立健全配套的污染防控機制,編制科學的事故應急預案,以防事故發生時缺少必要的應對措施。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環境風險單位的監管力度,確保企業的運行安全,避免化工災害事故的發生。
3.建立高水平的事故應急隊伍
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綜合應急隊伍,在事故發生時做到快速反應、密切配合、協調有力,全面徹底的執行事故的應急預案,可以有效的降低化工災害事故的危害程度和擴散范圍,將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消滅在萌芽狀態,保障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4.采用科學的搶險措施
在對化工災害事故進行處置時,需要遵循合理的事故應急預案,針對事故的特點采取科學的救援搶險措施,在事故發生時降低問題的嚴重性,將造成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時要合理的處置事故救援中產生的廢水,采取圍堰、導流、輸轉、覆蓋、掩埋、中和、回收等技術,控制污染的擴散范圍,避免含有化學物質的廢水對環境造成危害。
關鍵詞:突發性、水環境污染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X13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突發性水環境污染的危害影響分析
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件是指人為或自然災害引起,使污染物介入河流湖泊水體,導致水質惡化,影響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造成經濟、社會的正常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危害的事故。[1]。比如說,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100噸苯類污染物經排污口進入松花江,造成的污染帶長約80公里,導致哈爾濱市區停水4天,沿江數10個市(縣)及下游俄羅斯遭受影響。直接經濟損失6908萬元,加上下游城市停水、河流生態遭受的破壞,整個事故造成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
二、突發性水環境污染產生原因和主要特征
從以往發生的水環境污染案例來看,造成突發性水環境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了各類化學物品的泄露、工業企業的事故性排污以及各類重污染物品的運輸這三方面。突發性水環境污染的特征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
2.1突發性。這是指在水污染往往是突然發生的,來不及防護。比如說突然的石油泄漏給水質造成的污染等等。
2.2擴散性。由于污染水質的大多數是危險化學物質,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而且水本身是在不斷流動的,會導致危險污染物在水中迅速擴散。
2.3危害性。突發性水污染事件可能嚴重破壞整個受污染區域的水生態系統有的還會造成人身傷亡以及公共、私有財產重大損失等嚴重后果。
三、水環境污染防治常規措施和應急措施
3.1常規措施
3.1.1加強危險源管理防患于未然。危險品的生產、存儲、運輸、使用的全過程必須要進行嚴密的監控,將事故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
3.1.1.1存儲。各危險品倉庫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堆放、搬運過程避免碰撞,定期檢查保證存儲容器的完好,以防止危險品泄漏。杜絕火災隱患,防止因火災、爆炸事故引起的突發性水環境污染。
3.1.1.2生產和使用。全面調查全市涉及到危險品生產和使用的單位,制定危險品生產和使用情況登記表,分別列出危險源單位、其所在地址、所使用和生產的危險物質種類。對登記在冊的各個單位,應針對各自使用的危險品進行引發水環境污染事故的風險評估,制定相應的監測及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檢查。
3.1.1.3運輸。加強對危險品運輸過程中的管理,首先對危險品的運輸實行許可證制度。在運輸前,業主向有關部門提出運輸許可申請,明確運輸的線路、地點,駕駛員憑運輸危險品上崗證書上崗,經批準后再實施運輸。對運輸數量大、劇毒危險品設立全程跟蹤式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發生運輸事故造成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幾率。其次應明確劃分危險品禁止運輸的道路區間。部分道路應禁止運輸危險品的車輛通行,制定相應的危險品運輸路線方案,在禁行路段建立危險品禁行標志。
3.1.2構建水質監測網絡。針對全市的主要河流、水庫、輸水管線、水廠建立水質監測網絡,實時監控水質的變化情況,可盡早發現水污染事故,同時也可以及時了解污染的擴散和分布,有利于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為減輕事故的影響爭取時間。
3.1.3城市規劃制定合理的城市空間布局。在城市規劃中應對城市水源地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在區內嚴格執行相應的保護措施;危險品倉庫布局應避開上述保護區,并與城市建設用地保持一定的安全防護距離;生產和使用危險品的工業企業應設置在相對獨立的地區,并劃出相應的防護綠地與周邊的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隔開。
3.1.4構建安全供水系統。通過管網改造建設城市分質供水系統[2],主體供水系統只提供經過深度處理的優質飲用水,另外建立局部性的非飲用水管網供應系統,如居民區中水回用、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和工業水回用系統。分質供水系統在實現對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的同時,也可提高城市的供水安全性。城市飲用水處理工藝必須進行微污染原水深度處理改造,平時可以提供優質飲用水,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時,也能有效適應飲用水水源水質的降低。應開發并建立城市備用水源,提高城市供水系統的安全保障。
3.2應急措施。水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措施的核心為控制污染源和保障飲水安全。
3.2.1現場緊急處理?,F場緊急處理是控制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關鍵。應根據全市水資源分布,結合突發性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因素,假設可能發生的事故地點,預設可能發生的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類型,選取典型情況制定出相應的現場緊急處理預案,一旦事故發生,能大大縮短事故應急反應時間,可有效控制污染源的影響范圍。
3.2.2制定安全供水應急方案。根據可能發生的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類型,分析其可能對城市供水產生的影響,根據其影響程度提前制定出不同級別的安全供水方案,有效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安全。
3.2.3事故期間適當降低供水標準?!冻鞘泄┧|標準(CJ/T206-2005)》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中對各項水質指標均規定了單一的濃度限值,以保證居民終身飲用安全,均是以慢性長期接觸為基礎的慢性標準值。而參考《美國飲用水標準和衛生建議報告(EPA822-B-00-001)》,美國現行的飲用水水質標準制定了兩個濃度值,即污染物最大濃度目標值(MCLG,在該濃度下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已知的或可能的傷害);污染物最大濃度值(MCL,強制性指標,在考慮水處理工藝、技術等方面的因素后要求盡可能接近MCLG),另外還依據對人體健康影響的信息,將飲用水中某種化學物質的可接受的濃度預測值作為衛生建議,共分為三種:1日衛生建議、10日衛生建議和終生衛生建議,即經預測,暴露1日、暴露10日或者終生暴露不會造成任何有害的非致癌性影響的某種化學物質在飲用水中的濃度。所以,在現有的水質標準的基礎上,可在保證人體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增加類似1日衛生建議、10日衛生建議之類的短期標準,在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期間可以暫時適當降低飲用水水質標準,采用短期水質標準來保證事故期間的供水需求,等事故影響消失后再恢復為長期水質標準。
四、總結
水是孕育生物的搖籃,是一切生命體存活的關鍵??偟膩碚f,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必須想辦法將其危害降到最低。如何對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進行防治,還需要學者們不斷的思考與總結。
參考文獻:
關鍵詞:化工企業;突發性污染事故;應急監測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突發的污染事故發生的次數逐年上升,因這種事故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化工企業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帶來的損失,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如何降低化工企業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帶來的損失,企業應首先做好環境應急監測工作,判斷監測污染性質、污染范圍,是對污染事故及時、準確進行應急處理,減輕事故危害和制定恢復措施的依據。
1合成氨裝置的突發性
環境污染來源合成氨裝置的廢氣污染物主要來源與以下幾種:第一,煤漿制備粉塵以及氣化閃蒸汽,它們在氣化裝置造氣過程中產生的;第二,硫回收尾氣以及液氮洗尾氣等,這些污染廢氣主要是在氣體凈化階段產生的;第三,馳放氣、合成放空氣等,這些則是在進行壓縮合成時產生的。與此同時,合成氨裝置的廢水污染物包括煤氣化操作時產生的灰水以及一部分廢水源為冷凝液。如果在合成氨裝置的生產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很可能造成突發性環境污染。
2應急監測前期準備
在進行突發環境事故應急監測前期準備過程中,化工企業應重點結合本企業、本單位內各種危險化學品潛在的環境風險,有針對性的籌備并實施前期準備工作,明確工作目標。
2.1構建完善的應急數據庫
注意搜集查找相關資料,并構建完善的應急數據庫,能夠為及時正確處置污染事故提供保障。首先,分類構建關于環境風險來源的數據庫,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該種數據庫前,要對企業轄區內生產、儲存、運輸、銷售和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單位、部門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分類建立環境風險源數據庫。構建該種數據庫的目的就是保證能夠為統一管理提供便利,充分掌握了這些信息,可以為順利制定最佳的應急監測預案提供依據。其次,構建完善的危險品數據庫。進一步深入細化危險化學品,并對其進行分類,將危險品的毒性、爆炸危險等情況明確標注出來,尤其是重點標明對人、動植物乃至整個生態環境的危害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等,促進工作人員做出更好的監測以及防護方案。最后,構建完善的監測方法數據庫。建立并完善應急監測方法數據庫,能夠更快的對污染事故的類型、嚴重程度以及受影響范圍的大小等作出準確判斷,為在最短時間內篩選出最佳的監測方案提供便利條件。
2.2合理選擇應急設備并妥善管理。
選擇靈敏度高、精確、并且具有良好的再現性的應急監測設備用于應急監測,同時要求設備檢測范圍廣,便于攜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必須配備足夠的防護用品,包括防護服、眼罩以及防毒呼吸器等。在設備的使用過程中,必須做好妥善的管理,注意進行精心養護,同時要設立管理臺帳,定期進行計量、校準以及比對。對各種儀器的狀態進行明確標識,并設立專人專管機制,要將責任落實到實處,確保能夠隨時取用完好精確的應急監測儀器。
2.3設立完善的應急監測預案
保證順利實施應急監測的重要基礎是建立完善的應急監測預案。應急監測預案的主要內容包括機構、任務、工作流程等,還包括數據上報以及數據質量保證。編制工作要按照預防、保障、監測、上報等流程進行。在將主預案制定完成之后,再針對不同的環境風險分別制定預案。
3如何順利開展應急監測
3.1現場監測
在順利達到現場之后,監測人員要立即以應急監測預案為參考依據,快速啟動應急監測工作。首先,應急監測人員要對事故進行充分調查,將調查結果與環境應急數據庫的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對污染因子,尤其是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毒性污染物進行初步判斷,做到明確與了解;其次,確定監測點位。在監測點位確定過程中,要重點參考氣象參數以及敏感目標,采用最適宜的方案迅速開展應急監測工作。工作中要明確應急監測人員的各自分工,除此之外,并且保持互相協作,盡最大努力快速為完成現場監測工作。
3.2安全措施
應急監測人員在進入事故現場時必須保證已經穿戴好安全防護設備,充分了解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如果現場安全無法確認或監測人員沒有按照有關規定配備好防護設備,則不允許工作人員進入現場。除此之外,現場工作人員必須要在取得指揮領導、警戒人員的批準之后才可以進入現場,同行的應急監測人員不得少于2人。
3.3監測數據報告
編制準確的應急監測數據報告,要嚴格依照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以及應急監測得到的結果進行,編制完成后,要及時報給應急指揮中心。應急監測報告的報送形式既可以是電話、傳真,也可以采用電子郵件的方式。報告提交后,要對監測報告進行文本存檔,以便隨時進行查看。
4結語
綜上所訴,在化工企業的生產過程中,一旦出現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就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做好化工企業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工作,有效的降低這類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陳建強.淺析應急監測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處理中的作用[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2(12)
[2]張濤,趙兵,李革新,常金嶺,秦曉彬.安陽市主要焦油化工企業突發性大氣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現狀[J].職業與健康.2010(02)
為了確保重大環境污染發生以后,我項目部能迅速、高效、有序地開展重大環境污染源的治理及善后工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及時控制污染源,及時制止重大環境污染源的繼續發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特制定本項目部環境污染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
二、組織
本項目部成立應急救援指揮小組,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
組長:XX
副組長:XXXX
組員:XXXXXXXXXXXXXXXX
三、職責
l.XX、XX任務是了解掌握險情,組織現場搶救指揮及對外聯絡。
2.XXXXXXXX任務是根據指揮組指令,及時調動搶險員、器材、機械上一線搶險。
3.XXXXXXXX任務是保護我項目部及行業主管部門(環保部門)等外界的聯絡,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并負責生活保障。
四、事故處理救援程序
1.施工現場和基地發生一般的環境(如噪聲超標)污染,項目部環境污染應急響應指揮部組織上相關人員及時處理、中止施工,并制定相應的處理方案及采用有效措施,確保能達標時方可繼續施工。
2.當施工現場及基地發生為重大的環境污染,項目部應及時組織人員工進行搶險。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切斷污染源及時制止污染的后續發生,并及時上報集團公司。
3.對很嚴重的環境污染發生(如火災發生、大量有害有毒化學品泄漏)后,要首先保護好現場,組織項目部人員進行自救并立即向工程管理部上報事件的初步原因、范圍、估計后果。如有人員在該嚴重的環境污染中受到人身傷害,則應立即向當地醫療衛生部門(120)電話求救。同時通知環保部門進行環境污染的檢測。工程管理部指揮部人員趕赴現場,按各自職能組織處理事故。
4.當火災發生后遵循消防預案有關規定,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最快速度切斷火源,斷絕火點,控制火勢及熄滅火災。并做好現場的有效隔離措施,及火災的善后處理工作。及時組織地分類清理、清運,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當發生大量有害有毒化學品泄漏后,應及時采取隔離措施,采取適當防護措施后及時清理外運,或采取隔離措施后及時委托環保部門處理、檢測,以求將環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5.立即組織安全自查自糾、消除隱患,確保施工安全;立即組織對全體施工作業人員的舉一反三環境保護安全再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做到遵章守紀,防止同類事故發生。
五、各相關通訊地址
醫院搶救中心:120匪警:110火警:119
工地現場值班電話:XX
有關負責人電話:XX
項目負責人XX手機XX
安全員XX手機XX
安全員XX手機XX
技術負責人XX手機XX
施工員XX手機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