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6 14:41:0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計量經濟學重要性,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小學生 良好習慣 培養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101-02
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終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一般來說,很多習慣都在人的早年形成,好習慣能受益一生,壞習慣會貽害終生。《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小學教育階段是青少年兒童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探索新路子、創新方法,始終把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當作一項重要內容常抓不懈。
一 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極其重要
習慣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貫的、穩定的行為方式。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美國哈佛大學前校長伊勒阿特也說:“成功的習慣其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動力。”可見,習慣對于一個人的一生發展尤為重要。
小學是人形成終身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小學生還處于人生發展的起步階段,孩子們的行為方式尚未定型,模仿性和可塑性很強。和成人相比,孩子們更易受社會不良行為的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悲觀的情緒比積極的情感更容易影響人;面對不良行為,小學生常常會不加區分地一味接受,并逐漸內化為自身行為。一個人習慣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人素質的高低,因此,加強對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對小學教育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就是要讓他們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培養習慣是個長期的過程,好習慣養成需要漫長的時間,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習慣是經過反復訓練而形成的思維和行為等生活的方式,是在重復出現而又有規律的刺激下形成的。一旦形成習慣,就能變成人的一種需求,成為一種自然的行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習慣成自然”。
二 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內容
1.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切良好習慣的基礎,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生活細節,看起來是小事,但若不加以重視,一旦養成不良行為習慣,就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他人。特別是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長的溺愛中很容易養成一些不良生活習慣,這對孩子們將來的學習、生活都是不利的,所以必須培養孩子們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注重以下五方面:(1)作息習慣,要讓孩子們自覺養成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的習慣;(2)飲食習慣,要做到定時、定量飲食,不挑食,不吃對身體有害的食物;(3)衛生習慣,要自覺養成洗手、洗臉、勤洗澡以及勤換衣、勤刷牙漱口的習慣;(4)勞動習慣,經常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從小養成吃苦的精神;(5)鍛煉習慣,讓孩子們經常參加各種有益的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等,這種習慣能讓孩子們輕松快捷地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不好的學習習慣如書寫潦草、做題馬虎等,這種習慣會使孩子們增加學習負擔,對身體健康也會有害。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注重以下五方面:(1)家長要給孩子有針對性地制訂每天的學習計劃;(2)要養成主動、有興趣、快樂地學習的習慣;(3)要合理安排好學習時間,讓孩子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4)要讓孩子廣泛閱讀,擴大知識面;(5)要根據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他們多獨立思考,積極提高學習能力。
3.培養良好的品德習慣
品德是人之魂,品德習慣是行為之魂。小學生正處于道德品格的形成階段,從此時起必須讓孩子逐漸培養良好的品德習慣。品德習慣內容豐富,其中有四點對小學生十分重要:(1)懂得關愛他人,要教會孩子們學會用簡單的禮貌用語,引導他們懂得感恩;(2)學會與別人交往,盡量讓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多交流、多玩耍,保持活潑、開朗的性格;(3)學會自我管理,必須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很好地走向社會;(4)端正生活態度,樹立正確的觀念,避免不良惡習的侵蝕。
三 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做法
1.教師要以身作則,發揮表率作用
要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教師首先要自己做表率。凡是要求學生去做的,教師自己一定要身體力行,做到言行一致,發揮表率作用。教師自身的良好行為,會對學生的道德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師自己必須做一個講究衛生的人,穿著整潔,板書干凈有條理,學生逐漸就會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平時做作業也能認真書寫,注意整潔。
2.遵循科學規律,循序漸進
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必須遵循科學規律,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制訂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計劃,設置培養習慣的恰當方式,有計劃地逐步實施,并形成一個個習慣。比如,在一年級時就要求學生書寫必須認真,讓他們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升級和年齡的增長,就要求學生做作業必須認真仔細,形成做事嚴謹的良好習慣。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看到學生身上的點滴進步,不斷地進行鼓勵。
3.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
良好習慣是在學校教育和學生生活實踐中不斷反復訓練形成的,小學生的一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另一部分時間在家中度過。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單純依靠學校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家庭與社會諸方面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學校需要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逐步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同時還要與社會各部門建立聯系,及時反饋學生在社會上的各種表現。然后,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認真分析,做到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共同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
四 結束語
培養未來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必須重視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從日常生活細節入手,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持之以恒,直到形成好習慣,否則好習慣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參考文獻
[1]張廣君.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保證[J].教育革新,2007(3)
關鍵詞:深度閱讀;語文教學;經典閱讀;實施建議
G633.3
筆者發現在2014年北京市頒布的《北京市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進意見》所制定這二十一條建議該中關于“傳承經典,把中華傳統文化經典、革命歷史題材作為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基本素材”方面就有四條,足見北京市對語文學科中增加經典閱讀量的重視程度。除了北京之外,上海、江蘇、福建等省份、直轄市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經典閱讀教學,在近幾年的高考題中也設計相關內容。但是也存在相當一部分省市,還未開展經典閱讀教學亦或是認為閱讀經典會浪費學生備考的時間。
但是筆者認為現階段中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經典閱讀量,大力開展相關閱讀活動的前提是語文教師明確知道“經典閱讀”是什么,也就是了解經典閱讀的內涵實質,進一步地就是明確“經典閱讀”對于學生的意義和作用,然后才能更好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來開展經典閱讀教學。
一、經典閱讀的內涵實質
錢理群先生十分重視經典閱讀,他認為經典文本的閱讀可以在精神上延長人的壽命,可以使得人能夠在廣闊的世界文化的寶庫中,與古圣先賢一起去追問生命的意義,通過和語言文字的親密接觸可以和寫者同喜同悲,雖然自己沒有經歷過但卻通過閱讀、想象仿佛都一一歷了。這說明經典是人類精神的養料,現代人不想讓自己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蕪則需要它的養分。意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在他的《為什么要閱讀經典作品》中寫道“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并喜愛它們的人構成了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于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最佳狀態來臨時閱讀它們的人,它們仍然是一種豐富的體驗。”[ ]通過這段話可知經典文本的魅力就蘊含在它能夠帶給人以豐富的經驗體驗上,并且這種魅力只有真正去閱讀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那究竟什么是經典?從詞源學的角度上看,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 ]中解釋“經”,說“經者織也”,“經”的本義是紡織機等列布設的縱向的繃緊的絲線(以供緯線穿梭交織)。從本義引申了一個是動詞,作為“治理”,如“經世致用”、“經邦緯國”;還引申了一個名詞,即作為典范的書籍,如古代的四書五經;至于“典”,《說文解字》中“典”[ ]的本義是指重要的書籍,“典者五帝之書也”,兩者意思有相近之處卻略有不同。現代漢語多使用雙音節字詞,便將二者“經”和“典”結合到了一起,逐漸形成了現在人們所說的“經典”――權威與典范并存的重要的傳世之作。從文化層面看,經典是古今中外,各個國家的優秀文化的所凝結的文字之和,蘊藏著人類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文明和智慧。人類的文明依靠的是體外遺傳,這種遺傳是憑借著文字沉淀在文本之中,才得以跨越時空得以延續,經典則是最為精粹――時代、民族文化的結晶。一個民族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可以從經典中汲取養分,來解決自己所要面對的一些問題。學者余秋雨先生曾說,中國是個文化概念而不是地域概念,那么中國人之所以都被稱之為中國人,不僅僅是因為都有著共同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更是因為受著同樣的文化的熏陶有著共同的文化基因和類似的思維模式。經典就是這樣的一個溝通古今,融匯了本民族的精粹文化在其中的一個橋梁和樞紐。學生憑借閱讀經典,便能夠知曉我們的祖先從何而來,知道了我們的歷史進程,知道中國是怎樣一步步地走向了現代化的今天,其中的文化基因便能融入我們身體之中,成為我們血肉之軀的一部分。只有經歷如此過程,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得成為中國人。二、中學語文教學中增加經典閱讀量的必要性
教育,伴隨著人類的誕生而產生,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教育一直伴隨著人類,并將在未來和人類共存亡。人類的文明對于人類后代是不可通過自然遺傳獲得,只能通過后天的教育學習才能習得。基礎教育階段中教師所教授的,學生所學習的內容,皆為人類世代的認知總和中的基礎和精華。毫無疑問,教師就是人類文化文明的傳承者,也是人類智慧思想的啟迪者。而語文教師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有責任將中華文明傳承下去,讓學生學習其內容,繼承其精髓,內化成為自己的國文母語的素養;有義務使得學生通過國文母語的閱讀和運用,能夠發展出一種對于母語的敏感,培養起思維能力――實證與推理、想象與聯想、辨識與批判、反思與創造的能力以及語言文字的鑒賞能力。我國經典著作便是語文教師教,學生學的,最佳凝結著中華文明的教學材料。
在全球化下的今天,中國和國際已然接軌,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之間的聯系也愈發得緊密,我國國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文化氛圍中。而國外的優秀的經典文學作品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遺產。我國學生不能將自己的視域局限于國內的文學作品之中,否則只能如“井底之蛙”固步自封,學生的世界觀將因此是缺失的。基于此在語文教師在傳承我國的文化經典之外,還需引導學生秉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閱讀和學習其他國家的經典文學作品。
然而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下,人們的閱讀碎片化和閱讀淺顯化趨勢。越來越多的人無法進行深入閱讀,繼而無法形成深入思考的能力。然而在當今社會,能夠迅速獲取信息、快速閱讀的能力和深入閱讀深入思考的能力卻是同樣重要的。中國青少年閱讀亦受閱讀大情況的影響,閱讀習慣多以碎片化的電子閱讀為主,閱讀紙質書籍較少且多以暢銷書籍為主,閱讀經典書籍就更少。可知現階段學生的這種閱讀狀況并不樂觀。
當下在中學生中提倡經典閱讀,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事情。因為涉及到閱讀書目選擇的和閱讀活動開展既要學生自主閱讀興趣、認知程度、以及可以利用的課內外時間,更需要結合書籍的經典程度和意義價值,所以在中學生時期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本身就是個難題。但如是一味遷就學生的現有閱讀口味,讓他們大量去閱讀非經典的書籍,甚至是閱讀快餐式的書籍,很有可能會腐蝕青少年的心靈、敗壞他們的閱讀口味。正如錢理群所說的:“經典閱讀正是這樣的向導――用人類、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糧來滋養我們的青年一代,使他們可以成為一個健康的健全的人。”[ ]
三、經典閱讀在實際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建議
實施經典閱讀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因學生學段不同以及性別愛好不同,在實施過程中應該因時因人而異。如《北京市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進意見》里就曾大致的根據小學、初中、高中分類并提出了三個建議。中學階段中,初中階段的建議是積極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通過閱讀學習與課內古詩文相關聯的作家、作品,來增加學生國學經典的閱讀數量。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表現中國人民為了解放事業前赴后繼、英勇斗爭的革命歷史作品;高中階段則建議多積極引導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可采用專題學習的形式來加深學生對中華璀璨國學文化、悠久歷史文化的了解,教育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發揚傳統美德。也可以基于校本課程,選擇經典國學作品以及重要革命文獻,有重點地指導學生進行研讀。
[關鍵詞]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萬古霉素;蒲公英;治療方案;藥物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R95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1(c)-148-03
Pharmacoeconomics analysis of two pharmacotherapeutic schemes for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infection
ZHOU Weiran, FU Ping ,CHEN Yuefu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9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harmacoeconomics effect of Vancomycin alone and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with Dandelion for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MRCNS) infection. Methods: Randomized controlled parallel method MRCNS infection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A, B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 same period in intravenous Vancomycin used Dandelion soup, only intravenous Vancomycin treatment, the efficacy and pharmacoeconomics effect of the drug treatment program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ive rate, efficient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P>0.05); the number of days of actual use 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B group (P
[Key words]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Vancomycin; Dandelion; Treatment; Pharmacoeconomics
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NS)是人體正常菌群的組成部分,然而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插入診療操作的增多,CNS所致感染,特別是院內感染日益增多,且隨著大量頭孢類尤其是第三代頭孢菌素等高效廣譜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其耐藥性日益嚴重,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RCNS)的檢出率逐年增加,已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2]。對于MRCNS所致的感染可選抗生素只有替考拉寧和萬古霉素等不多的品種[3],且存在使用不便、副作用多、價格較貴等缺點。研究報道與化學藥物抗生素作用機制完全不同的傳統清熱解毒藥蒲公英水煎液對CNS有極強大體外抑菌力[4]。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衛生資源有限,本研究用藥物經濟學原理對萬古霉素配合蒲公英與單用萬古霉素治療MRCNS 感染的兩種藥物治療方案進行藥物經濟學分析,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和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年5月~2008年10月我院經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符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5]確診為細菌性感染入住我院呼吸內科、泌尿外科、胸外科、ICU病房等臨床科室患者,并從其血液、尿液、膿汁、痰等標本經病原學確診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RCNS)感染,于48 h內未接受任何抗菌藥物治療,無嚴重心肝腎合并癥及聽神經損害者作入選病例,同時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過程中藥物過敏換用藥物者。將患者隨機分為A、B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感染等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1.2用藥方法
B組成人患者用萬古霉素1.0 g于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緩慢靜滴,q12 h;A組在B組基礎上加服蒲公英湯(每日相當于干蒲公英90 g)。療程均為7~14 d。
1.3 觀察方法
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并記錄每例患者臨床癥狀、體征變化,以及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各種反應,于治療前、治療結束時給每例患者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細菌培養,下呼吸道感染者加作胸片檢查,并記錄每例患者實際用藥天數。
1.4 療效判斷
1.4.1臨床療效判斷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評價,依據衛生部頒發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分為痊愈、顯效、進步、無效。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本組總例數×100%。
1.4.2細菌學評定經細菌學檢測,按病原菌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再感染評定,以清除例數計算清除率。清除率=清除例數/本組總例數×100%。
1.4.3用藥天數記錄每例患者實際用藥天數。
1.4.4安全性評價記錄觀察到的和主訴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各種反應,分別以各組出現的不良反應例數占各組病例百分率進行比較。
1.5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校正χ2檢驗。P
2 結果
2.1 療效
效果(E)是指某一藥物治療方案的臨床結果用臨床指標來表示。此分別以臨床有效率、細菌清除率、實際用藥天數、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表示。
2.1.1 臨床療效A組的臨床有效率略高于B組,但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Tab.2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n)
2.1.2 細菌學療效A組的細菌清除率略高于B組,但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表3兩組細菌學療效比較(n)
Tab.3 Comparison of bacterial eradication rates between two groups(n)
2.1.3 兩組實際用藥天數與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各發生1例不良反應,A組1例皮膚過敏,B組1例靜脈炎,均不嚴重,未影響治療。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A組實際用藥天數明顯少于B組(P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實際用藥天數比較(x±s)
Tab.4Comparison of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the actual medic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與B組比較,P
Compared with B group,P
2.2 成本(C)的確定
成本(C)是指人們所關注的某一方法或藥物治療所消耗財力、物力、人力資源的全部價值之和,用貨幣單位“元”表示[6],包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隱性成本等幾部分。本研究的治療成本指從診斷到結束使用特效治療藥及其后2 d內的總計成本。直接成本=治療成本+治療不良反應成本,治療成本=床位費(C床)+護理費(C護)+各項檢驗檢查費(C檢)+診療成本(C治)+藥品成本(C藥)+給藥成本(C給),其中C床為日床位費×住院天數,各項檢查、治療成本按實際支出計,與本治療無關的檢查除外,C藥按當地招標最高零售限價×實際用藥總量計成本,萬古霉素159.00元/0.5 g (日本禮來),生理鹽水3.6元/250 ml,,蒲公英0.21元/10 g,除萬古霉素及其配藥用生理鹽水、蒲公英等以外的非抗菌治療用藥因沒有比較意義故相應藥費及治療費不計入成本,給藥成本只考慮吃中藥煎藥費,每付2元。據湖南省物價局醫療單位收費標準,床位費統一按20元/d計,治療藥應用期間一級護理按15元/d,停用治療藥后2 d二級護理,8元/d,診斷時及治療用藥結束時各做血常規和細菌培養1次,費用分別為14.00、103.00元/次,用藥前及用藥中每位患者各做心電圖、尿常規各1次,費用分別為24.00、9.00元/次,注射靜滴6元/次,照片等個別病例所作檢查因無比較意義成本不列入研究。不良反應成本=因不良反應所產生的醫療總費用及因此造成的誤工費等,由于治療中不良反應相對來說輕微且未另作治療,故此部分忽略不計。間接成本=患者誤工費(C誤)+家屬幫助費(C幫)+無形成本(生命質量),此主要考慮患者誤工費,按當地人均日工資60元/d計,日數為實際住院天數即實際用藥天數+2 d。隱性成本主要考慮如患者生命質量等,此不作研究。因此,C總=C床+C護+C檢+C治+C藥+C給+C誤。B組成本(CB)-A組成本(CA)=1533.4元,CB/CA=1.18,兩種方案的具體成本比較見表5。
2.3 最小成本分析
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7],由表5成本比較可見,A組平均成本為8 620.17元,B組平均成本為10 153.58元,表2、3可見,兩組療效無顯著性差異,在療效相同的情況下,A組比B組平均每位患者可節約費用1 533.41元。可見從治療的經濟學成本與效果來看,A組優于B組。
2.4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8]采用成本(C)與效果(E)比值來表示獲取1份效果所需花費的成本,目的在于通過分析選擇達到某一治療效果時成本最低的治療方案。本文分別用臨床有效率(E1)、細菌清除率(E2)2個指標加以分析,從2個指標的成本-效果比來看,A組分別比B組少22.63元、23.68元,實際用藥天數因在成本中考慮不再重復。見表6。
表6 成本-效果分析
Tab.6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wo schemes
2.5 敏感度分析
藥物經濟學研究中所用的變量較難準確地測量出來,經濟研究中應用的數據具有不確定性和潛在的偏離[8],敏感度分析就是為了驗證不同假設或估算對分析結果的影響程度[9]。隨著生產力發展,勞動和時間的價值必然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住院條件也進一步改進,加之隨著藥品流通體制的完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及相關配套政策的實施,衛生部“四降一升”改革(降低藥品價格,醫院藥品批零差價率,大型設備檢查治療費、高值醫用消耗材料費用,提高治療費)的全面展開,藥品大幅降價仍是必然趨勢,診療費呈上升趨勢,誤工費成本也將大大提高,并可以考慮無形成本,現假設C藥中萬古霉素改為國產品,西藥下降30%,而中草藥隨著成本增加價格上漲50%,C住、C護、C檢、C給、C誤分別上升10%,進行敏感度分析,見表7。
表7 敏感度分析
Tab.7 Analysis of sensitivity
由表7可見,B組成本(CB)-A組成本(CA)=1138.3元,CB/CA=1.17,臨床有效率(E1)、細菌清除率(E2)2個指標加以分析,從2個指標的成本-效果比來看,A組分別比B組分別少17.02元、17.81元。可見其最小成本分析結果及成本-效果分析結果基本不變。
3 討論
CNS廣泛存在于人體及環境中,由于抗菌藥物廣泛使用,特別是不合理使用,破壞了人體微生態平衡及其多重耐藥,造成MRCNS的產生并治療困難,常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及心內膜炎等嚴重疾病,目前萬古霉素是對MRCNS不多的有效藥物之一。學者研究發現祖國醫學解熱涼血要藥蒲公英的水煎液對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NS)有極強大體外抑菌力[4],并且有研究證實蒲公英有顯著增強小鼠脾淋巴細胞增殖能力、細胞活性及巨噬細胞吞噬指數水平與吞噬率、抗體細胞水平,顯著增強動物免疫功能[10],其所含黃酮類具類SOD的作用[11],能有效清除超氧陰離子羥自由基,并抑制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發揮保護正常組織的作用。因此,蒲公英配合萬古霉素治療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感染有協同作用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支持,與單用萬古霉素比較能縮短患者用藥療程,降低患者醫療費用。萬古霉素單用或與蒲公英合用治療MRCNS感染雖然都是有效的方法,但從藥物經濟學角度分析,萬古霉素與蒲公英伍用治療MRCNS感染可有效縮短患者療程,降低患者醫療費用,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房功思,孟德娣.淺談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RCNS)臨床鑒定方法[J].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8,7(1):75.
[2]王曉紅,嚴仔敦.醫院內感染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耐藥性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4,11(7):1296-1297.
[3]江曉平,魏雪芬,趙先穎,等.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醫院感染180例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12):1172-1173.
[4]宋振民,常文華,任澤旺,等.蒲公英提取物對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的體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成藥,2007,29(4):584-586.
[5]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S].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41-49.
[6]周蔚然,鄭德香.5種急性胰腺炎藥物治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藥房,2005,16(8):592.
[7]徐伏蓮,趙志剛.米氮平與氟西丁治療抑郁癥的最小成本分析[J].中國藥房,2007,18(20):1527-1528.
[8]孫桂鳳,孫釗.有藥物經濟不優化肝病治療方案[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6,26(4):487-488.
[9]吳小麗,蔡云清,趙巖,等.蒲公英提取物對小鼠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5(3):163-165.
[10]沈琦,顧龔平,吳國榮,等.蒲公英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生物技術應用雜志,2004,4(2):8-10.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研究經濟變量之間的統計關系及其規律的科學,廣泛應用于經濟學的各個領域。通過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建立合適的計量經濟學模型,能夠使用軟件估計模型參數,并能夠對估計結果進行檢驗,且正確解釋模型的經濟意義。在本科階段參數估計的方法為普通最小二乘法,為了使得其估計參數有良好的統計性質,需要使計量經濟學模型滿足經典假設。在對參數進行經濟意義檢驗和統計檢驗之外,需要考察模型是否滿足經典假設及不滿足經典假設的修正方法。授課內容主要圍繞參數估計與檢驗展開,教師需要深入淺出的講解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經典假設,經典假設是理解課程后續內容的基礎。我國《高等教育法》指明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且市場更需要應用型、創新型的高層次經濟學人才,由此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改革已迫在眉睫。筆者將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分析經濟類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時的知識構建及授課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教改方案。
1計量經濟學教改的探索
經濟類教師和學生已普遍認識到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但是該課程涉及到經濟理論、統計學、數學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講授難度較大。很多學者從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等角度,對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李子奈指出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上沒有體現出經濟學科特點,應將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設定、數據的分析作為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1]。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也被許多學者認識到。李芝倩提出計量經濟學在教學中應以應用為導向,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注重案例教學和實踐環節[2]。張長青認識到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應用等問題,忽視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建議建立具有專業特色的案例庫,使課程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合理銜接[3]。也有學者比較研究國內外計量經濟學課程體系設置,如譚硯文等,比較了中美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發現美國計量經濟學課程內容豐富、課程銜接緊密、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我國計量經濟學教學體系、教學理念、課程設置都明顯落后[4]。
2課程的銜接問題
2.1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問題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課程之后開設,一般設置在大三第一學期。大多數高校沒有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開設不同層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由于我國經濟類專業同時向文科和理科招生,學生數理基礎差異較大,不適合按照統一的教學目標來授課。國外許多高校已經開設不同層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不同基礎及不同研究方向的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有關課程。例如,麻省理工分別開設初級計量經濟學、中級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分析、非線性計量分析、現代計量經濟學方法等近10門課,構成了不同層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體系[2]。而國內大多數高校計量經濟學課程課時安排較少,不能很好體現計量經濟學的學科地位。含上機實驗課在內計量經濟學僅有48課時左右,教師沒有充分的時間講解計量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在實踐中應用較多的時間序列模型、面板數據模型、二元選擇離散模型沒有時間講授。學生在工作或論文寫作中,若需要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后續學習。計量經濟學軟件為學生理解計量經濟學方法提供了一個視窗,是計量經濟學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橋梁。教師在上機實驗授課環節講授軟件的使用,可使學生認識到繁瑣的計算過程可由計算機來完成,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實踐能力起著重要作用。而大多數高校上機實驗教學環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僅有4至10課時。計量經濟學軟件多為國外開發,學生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掌握軟件的使用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實踐環節對數據的分析能力。
2.2數學基礎課程銜接問題現代經濟學已經從思辨哲學轉向數理實證,經濟理論均要經過嚴格的數理邏輯證明及經驗檢驗,經濟學研究中對數學知識的運用已經超過物理等自然學科。我國經濟學專業學生的數學基礎課程僅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三門,其教學授課難度較低。且這些課程由理學院數學專業教師講授,他們對經濟學了解較少,不知道經濟學中會用到哪些知識,授課內容與經濟學專業需要脫節,學生在這些課程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計量經濟學建模中涉及到微分方程、動態最優方法、拓撲學、實變函數等知識,在高等數學中均沒有講授;多元回歸分析中需要對矩陣求偏微,需要學生有空間思維能力,而這些知識在線性代數教學中卻沒有涉及;統計量的構建及統計性質的證明的相關基礎知識,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往往是一筆帶過,并沒有作為重點講授。沒有數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支撐,經濟學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普遍注重數理模型的推導、統計量的構建及統計性質的證明等基本原理的講授,學生在經濟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數理統計等課程中若存在知識缺陷,均會影響到該課程的學習。由于大多數經濟類學生數理基礎較弱,不能很好地理解枯燥抽象的證明及公式的推導,課堂往往成為教師的獨角戲。
2.3經濟學專業課程銜接問題許多高校課程設置上,缺少與計量經濟學有效銜接的其他經濟類課程,不利于計量經濟學的學習及創新人才的培養。西方國家經濟學專業一般在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前,講授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在學習了初級微、宏觀經濟學及數學基礎課程后,再學習中級微、宏觀經濟學,使得學生能從數學邏輯上理解經濟學,為經濟學模型的理解及計量經濟學建模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國在本科階段僅講授初級水平的經濟學,沒有中級經濟學的學習,學生很難理解經濟學模型,計量經濟學建模的授課環節會遇到較大困難。大部分高校缺少計量經濟學后續課程的教學,只有少數高校增設了金融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分析、計量經濟學方法講座等后續課程。計量經濟學課程中學習了建模、估計參數、檢驗的一般方法,可以應用到經濟學各分支內,如結合各分支開設后續課程,會加強對這門工具課的理解。
摘要:計量經濟學已成為國內外高校經濟管理類各專業最受關注的課程,筆者分析了計量經濟學課程建設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并提出了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相應措施。
一、引言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部分高等學校的經濟管理
類專業開始陸續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近十年來,定量分析經濟問題作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了大家的認同。經教育部全國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討論決定,把計量經濟學納人了經濟學類所有專業必修的(八門)核心課程舊J。此后全國各高校不僅經濟學類各專業普遍開設了計量經濟學,而且一些管理類專業也十分重視這門課程的學習。另外,《經濟研究》等國內的一些重要經濟學期刊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報道范圍更傾向于定性研究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及大量運用各種計量經濟模型的內容舊J。因此高校經管類教師都意識到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這也有力地促進了計量經濟學知識在經濟管理專業的普及。現在,計量經濟學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管理類各專業最受關注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國內高校經過多年的努力,在計量經濟學課程建設上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在充分肯定這門課程作用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也感到對于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建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改革與研究,這一改革將有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及學生能力的增強HJ。
二、計量經濟學在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一)課程內容不合理問題。例如,教學層次不明確以及數學推導的處理問題。由于計量經濟學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學科體系,通常被人們分為理論計量經濟學與應用計量經濟學,并根據內容深度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計量經濟學。從經管類各專業來看,給本科生、碩士生講授計量經濟學,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要求不同,有的以理論方法為主,有的以實際應用為主;且應用的領域、應用的程度、遇到的問題也有差異。目前計量經濟學課程已經形成多專業、多層次、多種要求的格局。但是現在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設置、教學大綱的規范、教材的建設與這種要求還很不適應,這可能是影響教學實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經濟學專業學生是文理兼收的,許多文科生源的學生數學基礎較差,他們普遍感到計量經濟學課程難學。
(二)教學方法不合理的問題。特別是關于多媒體教學問題,由于計量經濟學課程中存在大量矩陣推導,授課時大型矩陣在黑板上書寫困難,因此一般采用多媒體方式授課。多媒體方式授課的確可以節省教師大量板書時間,加快授課節奏,但同時也增強了學生思維的強度和負擔,減弱了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印象。另外,軟件教學問題,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往往是先講理論和方法,最后留下幾個學時來講軟件,或者根本就不講軟件,造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不能很好結合使學生學完這門課程后不知道如何應用。
(三)實踐教學環節問題。理論與應用結合不緊密,方法與實例的結合不夠。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與“用”脫離。我們曾指導多名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發現其中一部分學生在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分析實際經濟問題時缺乏系統性。例如:利用時間序列進行建模時,模型的隨機誤差項可能不滿足不相關的假定,但是他們最初并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而直接利用模型的結果進行經濟分析。實際上,這些學生并不是不知道在理論上古典線性回歸模型要滿足“無自相關”的基本假定,但由于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往往忽略了對模型基本假定的各種檢驗。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如模型中變量選取、模型形式設定以及數據處理等問題。這些現象都說明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與“用”相脫離,學生無法做到學以致用。
三、計量經濟學課程改革的探索
為進一步加強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適應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要求,應當從多方面深化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本文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計量經濟學課程定位和課程目標。本課程授課對象為管理學和經濟學各專業的普通本科生,本課程是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8門公共核心課程之一,作為必修課程和考試課程列入各專業的教學計劃。通過這門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并能夠建立和應用計量經濟模型進行經濟預測、結構分析和政策模擬評價,具體來說,一是使學生具有扎實的計量經濟學理論功底,為經濟學其他課程的學習和進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礎;二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提高學生經濟計量分析能力和水平。
(二)制定適應滿足不同專業需求的《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體系。本課題試圖解決依據《計量經濟學》各教學層次中的通識性(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性部分)與專門性(計量經濟學的專門性部分)原則,明確刻畫了不同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基本點,形成了能滿足經濟管理類本科教學需求且具有特色的《計量經濟學》本科課程體系框架、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的指導思想。超級秘書網
(三)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改革。具體包括:改進多媒體教學、增加案例教學、開展計量經濟學網絡課件的建設、鼓勵學生大膽運用所學方法分析中國的實際經濟問題、鼓勵學生在畢業論文中大膽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等等。針對國內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重理論體系,輕實際應用;教學對象劃分不清晰;重方法介紹,輕能力培養;普遍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忽視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等一系列突出問題,總結提煉我校計量經濟學教學的經驗。
總之,隨著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不斷嘗試和探索,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必將會取得明顯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寧向陽,劉延康.用認識范式新視角分析計量經濟學未來發展趨勢[J].統計與決策,2005,(S).
[2]李南成,張衛東.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教學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J].統計教育,2003,(6).
[3]俞培果,高翔.本科學生計量經濟學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