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金融市場的前景范文

金融市場的前景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4-01-24 14:55:3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金融市場的前景,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內容摘要:基于行為金融學的資產定價理論突破了現代金融學理性人假設,解釋了市場中客觀存在的諸多異象。作為行為金融學理論基礎之一,前景理論描述人們在不同狀態下決策時的“非理性”行為。本文推導出基于前景理論效用函數投資者風險資產需求量,并以此建立了一個異質多主體資產定價模型,在JAVA-SWARM平臺上進行了仿真實驗。仿真產生了平穩的、肥尾的、非正太分布的收益率序列,以及波動聚集、股權溢價等市場異象。同時,實驗發現投資者投資績效與投資者所占市場比例正相關;在前景理論效用型投資者占市場主導條件下,投資績效與損失厭惡系數負相關。

關鍵詞:前景理論 異質多主體建模 金融異象 損失厭惡 投資績效

研究背景

理性人假設是現代金融學的基本假設之一。然而,大量實證分析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實際決策過程中并非理性, 存在羊群效應、處置效應、過度自信、損失厭惡等諸多“非理性”行為。另一方面,實際金融市場中存在的諸多“異象”也對現代金融學提出了挑戰,如尖峰厚尾、波動聚集、股權溢價等。行為金融學以實驗經濟學和心理學研究成果為基礎,突破理性人假設建立模型,解釋了市場中存在的諸多異象。本文通過異質多主體仿真建模的方法把前景理論引入到資產定價中來。多主體模型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建模方法,市場由異質預期的投資主體構成,微觀層面的簡單的規則和交互作用產生了復雜的宏觀經濟現象。從仿真實驗的角度解釋了金融市場中的“異象”,并發現了前景理論對投資績效的影響。

文獻回顧

近期的研究中,R.Cross(2007)在異質多主體模型中引入羊群效應,仿真結果產生了尖峰和冪率衰減。Roger(2009)發現投資者因為處置效應而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Barberis(2001)用把損失厭惡引入到基于消費的資產定價中,解釋了股權溢價之謎,Zhang(2009)在Barberis(2001)的基礎上做了實證分析,提出了盈虧平衡效應,對模型進行了改進。

與Barberis(2001) 模型中只存在單一的代表性投資者不同,本文的市場由有限理性的異質主體構成,主體擁有異質預期和一些簡單的行為規則。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建模方法,微觀層面的簡單的規則和交互作用產生了復雜的宏觀經濟現象。本文的研究建立在DeLong(1990)、Brock和Hommes(1998)異質多主體模型基本結構之上。與其前兩篇文章不同之處在于投資主體的異質性不僅體現在異質預期,更體現在異質偏好。即投資者擁有不同的效用函數,導致投資者風險資產需求量不同。在本文的模型中,市場中不僅存在CARA型效用函數的投資者,還存在基于前景理論效用函數的投資者。

DeLong(1990)對理論模型進行求導變換和分析,發現非理易者擁有更高的收益,并且模型能夠解釋股價的高波動、股價的均值回復和股權溢價之謎。與DeLong(1990)不同,本文在建立好理論模型之后,采用基于Agent的計算金融(ACE)的方法在SWARM平臺上進行了仿真,ACE的方法能夠靈活的描述市場結構,直觀的分析試驗結果。仿真得到的收益率揭示了非正太性、股權溢價、波動聚集等異象,并與上證指數、深證指數進行了對比。仿真實驗發現投資者投資績效與所占市場比例正相關;在一定條件下,與損失厭惡系數負相關。

異質多主體建模

(一)市場結構

市場中N個投資者投資于一種風險資產,每個投資者交易賬戶初始資金為W0,允許投資者融資融券,且無交易費。模型是T期離散的,在t期期初(t=1,2,...,T),第i(i=1,2,...,N)個投資者確定分配一定比例的資金ωi,t用于風險投資,期末的投資收益率為,Pt為t期末風險資產價格。剩余比例資金1-ωi,t存于交易賬戶中,收益率為零。所以第i個投資者t期末財富的期望和方差為:

(1)

(2)

(二)投資者預期

投資者按對風險資產的預期分為技術面投資者(慣性投資者)和基本面投資者(套利投資者)。技術面投資者認為價格存在慣性,對風險資產收益率預期為:

(3)

其中,ai為慣性系數,bi為截距。

基本面投資者認為價格將回歸基本價值P0,對t期的價格預期為,對風險資產收益率預期為:

(4)

其中,vi為回歸速度,bi為截距。

(三)投資者偏好

在本文的模型中,技術面投資者不僅具有異質預期還具有異質偏好,包括傳統預期理論的CARA型效用函數和Mao(2005)的PT(前景理論)型效用函數。期望效用理論告訴投資者如何理性決策,而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則是描述了投資者在不確定環境下是如何決策的。Kahneman 和Tversky 1979年提出的前景理論效用函數是S型冪效用函數,其函數形式為,其中,0

具體形式為:,參數與KT模型保持一致,而形式與CARA型效用函數保持一致,便于下文風險資產需求量的的推導。

假設投資者期末財富Wi,t服從均值為W0方差為σ2的正太分布。

對于CARA型投資者t時期的風險資產需求量為(見De Long(1990)):

對于PT型投資者來說,其效用函數為 :

其中,β、λ分別為風險厭惡系數、損失厭惡系數,W0為參考點。

PT型投資者t時期的風險資產需求量為:

上述公示反應了前景理論的三個特征:財富相對水平不同,投資者的決策行為不同;盈利時,期望收益越大,波動率越小,風險資產需求量越大,投資者是風險厭惡的,虧損時,期望收益越小,波動率越大,風險資產需求量越大,投資者是風險尋求的;當處于虧損狀態時,由于λ≥1,投資者對收益和風險變得更加敏感,及投資者是損失厭惡。

(四)價格形成機制

按投資者的不同預期和偏好,本文的模型中存在三類投資者:基本面投資者、CARA型投資者(技術面)、PT型投資者(技術面)。總需求為,風險資產的供給數量為常數S,假設市場為完全競爭,所以需求量的變化完全反應在價格變化上。D=ΔP•S。所以風險資產的定價公式為:Pt=Pt-1+ΔP=Pt-1+Dt /S 。、

仿真實驗及分析

(一)收益率的非正態性

根據上述建立的異質多主體仿真模型,本文在SWARM仿真平臺上進行了仿真實驗,生成的時間序列見圖1。經計算,仿真實驗產生的收益率數據峰度為4.235,JB正態檢驗統計量為320.180。說明本文建立的異質多主體模型對尖峰厚尾能夠起到一定的解釋作用。同理,仿真實驗數據產生的收益率平方具有聚簇現象,對其自回歸模型殘差進行ARCH-LM檢驗,殘差ARCH效用顯著,說明模型同樣產生了波動聚集現象。

(二) 前景理論對投資績效的影響分析

PT型投資者具有“因虧損而持有,因小利而放棄”的特點,那么此類型的投資者投資績效如何呢?為此,本文以夏普比率為投資績效的衡量指標,考察了PT型投資者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投資績效。實驗發現,投資者的投資績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所占市場比例。如圖2所示,基本面投資者市場比例不變,改變PT與CARA型投資者所占市場比例。結果發現投資績效隨著投資者所占市場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三) 損失厭惡系數對投資績效的影響

情形一,PT型投資者占市場80%,三類投資者均拒絕了SR(4)>=SR(2)的原假設,表明當λ由2增加到4時,投資者的投資績效明顯降低(SR(2)表示當λ=2時的投資績效,SR(4)表示當λ=4時的投資績效)。情形二,CARA型投資者占主導,從2增大到4時,技術面投資者的投資績效均得到了升高,基本面投資者投資績效變化不明顯。結果表明只有在PT型投資者處于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損失厭惡系數λ與投資績效負相關(見表1)。

結論

本文通過異質多主體建模的方法對金融異象進行了微觀分析。分析表明,前景理論突破了傳統的理性人假設,對金融異象的存在起到了一定的解釋作用。通過模型仿真實驗表明,投資者投資績效與投資者所占市場比例正相關;在前景理論效用型投資者占市場主導條件下,投資績效與損失厭惡系數負相關。

參考文獻:

1.R.Cross, M.Grinfeld, H.Lamba, T.Seaman. Stylized facts from a threshold-based heterogeneous agent model. Eur. Phys. J. B[J], 2007,57, 213-218

2.Roger, Patrick. Does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Disposition Effect Increase the Equity Premium? Journal of Behavioral Finance[J], 2009, 10, 138-151

3.Barberis, N., Huang, M., Santos, T.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 2001, CXVI, 1-53

4.Wenlang Zhang, Willi Semmler. Prospect theory for stock markets:Empirical evidence with time-series data.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J], 2009, 72,835-849

5.Leigh Tesfatsion, Kennethl.Judd. Heterogeneous agent model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Handbook of computational economics[M]. Volume2, 1109-1186

6.J.Bradford De Long, Anrei Shleifer, Lawrence H. Summers, Rober J.Waldmann. Noise trader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 1990, vol98, 703-738

7.William A. Brock, Cars H. Hommes. Heterogeneous beliefs and routes to chaos in a simple asset pricing model.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 and control[J], 1998,22, 1235-1274

8.Lux, T. The socio-economic dynamics of speculative markets: interacting agents, chaos, and the fat tails of return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J], 1998, 33, 143-165

9.Carl Chiarella, Roberto Dieci, Laura Gardini. Asset price and wealth dynamics in a financial market with heterogeneous agent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 & Control[J] , 2006, 30, 1755-1786

10.Harrison Hong, Jose Scheinkman, Wei Xiong. Asset Float and Speculative Pubbles. The Journal of Finance[J], 2006, vol lXI, NO.3

篇2

摘 要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人們可支配的財富比重不斷提高,對金融理財服務的需求在與日俱增的同時也呈現多樣化、差異化。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理財需求相比,我國金融理財市場的發展就明顯滯后。本文將通過闡述中國金融理財市場的現狀,分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此來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前景進行探究。

關鍵詞 金融理財市場 資產 財富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居民的財富不斷增加,根據中信銀行和中央財經大學聯合的《2012年中國私人銀行發展報告》指出: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凈值人群數量近年來迅猛增長,人數總量由2006年的36.1萬人增長到2011年的118.5萬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超過30萬億元,預計在2015年,人數總量將達到219.3萬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數將增加到77.2萬億元,占高凈值人群收入總數的34.5%。高凈值人群的大規模增長和財富的高度集中,為我國金融理財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場機遇。與此同時,在通貨膨脹持續走高的經濟環境下,人民對于資產貶值的憂慮也在不斷加重,而一般的銀行儲蓄無法滿足民眾對于資產保值和增值的需求,在雙重因素的影響下,人們對于理財市場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一、金融理財的定義

中國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對金融理財的定義是:金融理財是一種綜合金融服務。專業理財人員通過分析和評估客戶生活各方面的財務狀況、明確客戶的理財目標、最終幫助客戶制訂出合理的、可操作的理財方案,使其能滿足客戶人生不同階段的需求,達至人生在財務上的自由、自主和自在。

從金融理財的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金融理財是一個評估客戶各方面需要的綜合服務過程。它不僅限于某種單一的金融產品,而是針對客戶綜合需要量身定制合適的理財方案并及時執行、監控和調整,最終滿足客戶不同人生階段財務需求的金融綜合服務,它是一種全方位、分層次、有個性的服務。一般而言,金融理財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金融理財是針對客戶整個一生而不是某個人生階段的規劃,它包括家庭財務分析與預算、家庭信用和債務管理、退休規劃、居住規劃、教育規劃、投資規劃、個人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個人稅務籌劃及遺產規劃等各方面。

第二、金融理財應該是一個標準化的程序,它包括六個方面:建立和界定與客戶的關系、收集客戶的數據并判斷客戶的目標與期望、分析客戶當前的財務狀況、提出理財方案、執行理財方案、監督理財方案執行。

第三、金融理財由于其從事的業務的特殊性,導致其對從事金融理財工作的從業人員的要求非常高,它不僅要求從業人員受過嚴格培訓、掌握專業知識并取得相應水平證書,還要遵守一定的職業道德準則,金融理財師的職業道德水平也是評價其專業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我國金融理財市場的發展現狀

與國外發達國家的理財業相比,我國的理財業雖然起步較晚,還處在興起階段,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2010年底的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報告,中國大陸企業及個人擁有的財富正在成幾何級數增長,2010年中國一千萬以上資產的人已經達到96萬,并且每年正以9.7%的速度增長,金融資產在10萬美元以上的中國家庭可能已經超過200萬戶,是全球財富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財富管理業務增長速度最快、發展潛力最大的理財市場,不少專家預測,金融市場理財業務將是未來十年中國市場上最具成長性的業務。

在國民經濟穩步向前,理財市場不斷擴大和理財業務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金融理財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在理財市場的競爭中搶占有利地位、增強自身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各金融機構紛紛打破傳統,積極開發新產品,拓寬金融理財范圍,金融機構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財富增長上,他們在財富安全、子女教育,養老保障等業務上也有所突破。像建設銀行“樂當家理財”、農業銀行“金鑰匙理財”、光大銀行“陽光理財”、招商銀行“金葵花理財”、中信銀行“中信理財”、浦發銀行“卓信理財”、廣發銀行“真情理財”等,正以各自領域的獨特優勢和特色服務吸引著各個不同層次的客戶源。根據西南財大信托與理財研究所和普益財富聯合《2011年度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有明顯提速跡象。全年發行數量為22441款,較2010年上漲100.58%;發行規模為16.99萬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增長140.99%。無論是產品發行數量還是產品發行規模,其同比增速均大幅超過2009年和2010年。金融機構對理財市場的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促使他們不斷加強對理財產品的研發、增設投資渠道、拓寬金融理財業務,這對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總的來說,金融理財的發展是適應了居民財富水平迅速提高、財富集中度不斷上升、居民支出結構逐步演化的客觀需要,有利于個人和家庭實現資產的保值、積累和增值,實現理財收入的增加。預計未來十年,我國理財市場還將以年均30%的幅度快速增長,大約40%的私人客戶將持有4種或更多的金融理財產品。金融理財市場的飛速發展還將加強了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與其他產業之間的合作和互動,有利于我國財富資源的有序流動和合理分配,為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三、中國金融理財市場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各類理財業務和理財產品不斷推入市場,但是總體而言,我國金融理財水平還是不高,金融理財行業發展不夠理想,這主要是由于我國法律制度不完善、理財觀念落后、市場機制不夠完善、專業理財人員的匱乏和理財產品單一等因素造成的。

(一)法律制度不夠完善

面對我國日益增多的資產管理業務,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紛紛介入理財領域。在此過程中,由于各部門分頭監管,缺乏統一的監管政策和制度,制度的層次和效力不一,市場準入門檻不一,使得我國金融理財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混亂局面和不正當競爭,加劇了理財風險。比如:2012年我國信托資產規模已達55382.2億元,遠超證券、基金行業資產規模,接近并可能超越保險業成為我國第二大金融子行業之勢頭強勁。但2012年9月17日,我國一行三會等金融監管機構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對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都作出了較明確的規定,卻對信托只字未提。由此可見,我國金融法律制度與金融理財市場的發展現狀是不協調的,金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將給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二)金融理財觀念落后

首先,民眾對金融理財的概念及內涵還比較陌生,對金融理財產品的了解也不全面,大多數居民的資產保值方式就是銀行儲蓄,平時與理財產品接觸得較少,在各種理財產品中,只偶爾購買一些債券、股票,對信托之類的產品就知之甚少了。其次,中國人的“不露富”傳統觀念,也是影響我國金融理財市場發展的原因之一。一般而言,客戶都不會向理財經理透露自己的真實資產狀況,只會表明自己愿意拿出多少資金來投資。這樣一來,理財經理根本無法了解客戶真實的財務狀況,更無法按照理財本應該遵循的步驟,通過分析客戶財務狀況來為客戶量身設計理財方案了。甚至有些客戶認為,金融理財的對象就只是針對高收入人群,金融理財業的門檻高,只有“富人”才能購買理財產品,這就使得我國理財市場無形中就失去了一部分客戶群。

(三)分業經營政策的制約

目前,我國金融業仍然實行的是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和信托業分業經營、分業管理,這一分業模式下,銀行不能直接投資證券、保險等直接投資領域,彼此處于割裂狀態,而理財服務涉及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外匯等多個市場,資金、客戶信息等需要在多個市場之間得到充分的整合和循環,但受分業經營體制的影響,金融機構無法對客戶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只能售賣自家理財產品,不能對客戶的資產做到真正的合理配置;客戶經理無法拓展產品的創新范圍和創新深度,只能在單獨的領域內為客戶設計理財方案,不能滿足客戶的多層次需求及進行業務拓展;客戶的資金無法進行有序流動,只能在獨立的領域內循環,不能利用其他市場實現理財增值。由此可見,“分業經營”限制了金融機構的理財業務活動,削弱了金融機構之間的聯系和合作,阻礙了金融資產的優化配置,制約了金融理財市場的發展壯大。

(四)專業理財人員的匱乏

在影響金融理財市場發展的因素中,人才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國缺乏專業的理財人員,尤其缺乏精通各種金融業務、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這主要是由我國金融業的市場特點造成的。一方面,在我國金融業的分業經營模式下,從事理財業務的專業人員只能在自己所屬的金融領域內活動,只能在本行業業務范疇內為設計理財方案,不能利用其他金融領域在理財市場中的資源和信息,導致我國理財人員都只是掌握某一類金融理財業務,而嚴重匱乏精通各種金融業務的綜合型人才,極大地阻礙了理財業務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國大多數金融機構的理財人員往往是由一線營銷人員兼任,擔任客戶經理的甚至是些信貸員、外勤人員、柜臺人員等,這些人員由于缺乏專業系統的金融知識,沒有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式和各項經濟指標的能力,他們甚至對自己售賣的理財產品也不甚了解,更無法為客戶制訂個性化理財規劃,再加上政策與法律的制約,很難跟上日益專業化、復雜化金融理財市場發展步伐。此外,道德缺失也是影響理財人員專業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我國從事金融理財業務的專業人員中,有些理財師一味的追求高報酬和高業績,千方百計的提高理財產品的銷售量,不顧客戶的財務狀況和抗風險能力,在推薦理財產品和設計理財方案中有所缺失,提高客戶的理財風險,給客戶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理財不是單一的為了保值增值,理財規劃還是一個標準化的程序,從建立客戶關系到提出理財方案,并監督這個方案的執行,整個工作流程都要按照標準運行,這就要求從事個人金融理財工作的從業人員受過嚴格的培訓,并取得相應水平證書。專業理財師的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水準,是金融理財市場健康持續發展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應引起重視。

(五)金融理財產品單一

由于我國金融體制和法律政策等各方面的限制,我國理財產品的創新與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導致中國金融機構缺乏對理財產品的研究和開發能力,金融理財產品過于單一,缺乏差異性和多樣性。從金融機構的角度看,他們在設計理財方案、開發理財產品時,只是把現有的業務進行重新整合,并沒有根據目標客戶的需求進行有效地區分,更沒有針對不同客戶群體采取個性化、差異化的理財模式,并且大多數金融機構推出的理財產品都是以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為主,投資渠道狹窄,理財產品的附加值較低,對客戶的吸引力明顯減弱。從理財師的角度看,部分理財師對缺乏從事理財業務應有的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在銷售金融理財產品時往往重銷售、輕規劃,不會將客戶人群進行細分,對不同特點的客戶提供的理財服務往往是大同小異的,更不會針對客戶的真實情況和需要來為客戶量身設計理財方案,我們應清醒的認識到單一的金融理財產品不能滿足客戶的理財需要,也不能適應理財市場的發展。

四、中國理財業發展前景探究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應及時消除各種制約因素,健全我國金融理財法律體系、加強理財意識宣傳、改變金融業現有的分業經營模式、提高理財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快金融理財產品的開發與創新,以推動中國金融理財市場的蓬勃發展。

(一)健全我國金融理財法律體系

建立一套規范、完整、清晰的理財法律制度框架體系對于促進我國理財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金融理財業務與人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只有受到法律的充分保護,才能讓人們對理財業務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完善的金融理財體系還能有效的防止金融機構之間的無序競爭。因而,我國通過不斷健全金融法律體系,根據市場變化完善制度,及時堵塞制度漏洞,為中國金融業健康發展、為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和制度基礎。

(二)加強金融理財觀念宣傳

在當前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的理財熱情和理財需求日益迫切,我們應當從改變民眾傳統守舊的觀念入手,加強對社會金融理財觀念的宣傳。首先,要加強民眾對金融理財意識的宣傳。讓民眾了解到,金融理財是一種綜合金融理財服務,而不僅僅是購買一種理財產品的行為,讓普通百姓都樹立起“你不理財,才不理你”的觀念,對金融理財有更加具體全面的認識,從而產生更多的理財需求。其次,要加強民眾理財知識的教育。通過對民眾理財知識的宣傳教育,在改變消除中國人長期以來存在的害怕露財的思想、讓老百姓走出傳統理財誤區的同時,也對理財方案、投資計劃有了更多的了解,讓民眾知道如何利用現代的金融理財工具為自己的財富實現增值和保值,從而讓更多的人將閑余資金投入到理財規劃中來,進一步壯大我國的金融理財市場。

(三)改變金融業分業經營模式

面對我國金融理財市場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要盡快改變現有的金融業分業經營的模式,加快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模式的改革和推廣,促進居民資產在證券、保險、基金等投資領域的優化配置和合理流動,為金融服務的綜合發展創造良好的空間,使得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理財業務互相滲透、交叉,有效的整合資源,提高客戶信息的利用率,從整體上提高金融業運行的效率。其次,我國有關部門應逐步完善我國現有的金融法規體系,制定符合金融發展和開放要求的金融法規。再次,金融監管部門要切實轉變監管模式,因為隨著金融市場不斷發展,金融機構的理財業務會逐漸走向融合,彼此之間的聯系和依賴程度顯然會不斷提高,在這種形勢下,就需要各監管機構的相互配合。我們必須要在推行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制度下探索出一條適應未來金融理財市場發展方向的監管方式,為金融理財業務的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證。

(四)提高理財人員專業素質

金融理財是一項綜合性很強、高智力的中介服務,涉及到市場、金融、投資、貿易等多個領域,它對理財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極高。它不僅要求理財人員具備利率、匯率、保險、股票、基金、稅收和退休保障等廣泛而系統的金融知識,還要能靈活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和投資工具,能對國內外經濟形勢、金融理財市場進行精確分析。根據國外的經驗,金融理財師是在滿足了各國標準委員會確定的教育、考試、從業經驗和職業道德四大標準以后所取得的專業水平的資格證書。因此這也需要我們銀行的理財師,首先知識面要擴大,同時要將保險、證券、信托、基金等第三方機構有機的聯系起來,為客戶量身定做全方位的理財方案。此外,金融理財師的道德準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金融理財師為客戶服務的質量不僅直接關系到客戶的財富安全,甚至可以改變客戶未來的生活,因此對金融理財師而言,不僅僅要具備理財師應有的知識水平,還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理財經理應更多的為客戶考慮,嚴格按照規則制度辦事。要深刻的意識到,一旦成為一名客戶的理財師,也就成為客戶家庭的一份子,要全心全意的從客戶的角度來想問題,辦事情。只有這樣,才能為客戶提供更貼心的服務,才能留住客戶。

(五)加快金融理財產品創新

要實現理財產品的多樣化和差異性,就要重視對理財產品的研發與創新。首先,在現有理財產品的基礎上,強化整合,提升應用效率,把握市場契機,增強與客戶的聯系和溝通,針對不同的高、中、低收入客戶群,為客戶設計和提供適合的產品與服務,吸引不同層次的客戶群,拓展和延伸現有的理財業務,盡快形成覆蓋面廣、多層次的金融理財產品體系。其次,要加強對理財產品的研究、開發和銷售,加強業務創新,提升金融理財服務層次,發揮好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金融理財市場的發展需要,不斷開發出具有市場前景和行業競爭力的新型理財產品,并逐步建立自己的理財產品及服務品牌,提升客戶的滿意度。最后要全面強化自己理財品牌獨特的文化內涵,建立合理的理財品牌結構,培養良好的理財產品創新意識。

“十二五”時期,預期我國金融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將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金融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保持在 5%左右。國際經驗表明,我國金融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呈緩慢增長態勢。我國應該抓住市場機遇,借鑒國外成熟的金融理財市場經驗,立足于中國經濟發展現狀,積極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金融理財業發展的道路,促進我國金融理財市場不斷完善和成熟。

參考文獻:

[1]金融理財原理.中信出版社.

[2]王漢鳴.論我國金融理財業務的發展.法制與社會.2008.08(上).

篇3

【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環境金融學發展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體系始終在艱難和險阻中前行,盡管遇到了種種困難挑戰,但所幸憑借堅固信念和毅力取得了突出成就。而金融學理論和實踐也正是在此環境下形成了較完善體系,構建了相對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但總體來說,金融學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較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引起相關人員高度重視。

一、關于金融學歷史演變的闡述分析

(一)計劃經濟階段

據相關歷史實踐了解到,計劃經濟市場下我國無論是產品消費支出還是資源生產提供均由政府部門事先計劃安排,隨后再將計劃指令下達到對應部門機構,部門機構再將計劃指令分發給具體性的生產運行等操作組織,這種經濟體制直接決定了我國金融學不會有太大發展。從金融學理論角度來說,其可以積極吸收借鑒他國優秀實踐成果和操作經驗,然而因我國并不具備金融學發展的最佳環境,致使出現了理論較早而實踐較晚情況。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

總體來說,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謂是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即為:“以計劃經濟為主,以市場環境為輔”、“將計劃經濟制度看做是計劃和市場統一制度”及“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等,相應的金融學也隨之延伸拓展,金融學實踐應用頻率也是愈來愈高。同時還可將金融學詳細劃分成財務學、銀行學、證券學及行為金融學等多個組成部分,各個環節分工明確共同指揮著市場經濟的運行發展。除此之外,在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漸漸轉變成橫向窄、縱向淺趨勢。由此可以了解到,我國金融學發展正朝著精細化方向前進,并且對金融學實踐應用也是愈發重視,這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無疑有著十分積極作用。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金融學面臨的挑戰

(一)內涵缺乏明確性

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國內針對金融學方面的內涵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而這也是我國金融學必須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在市場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金融學早已成為術語之一,在這種誘因的基礎上,現階段我們所謂的金融學不但涉及到此種定義,并且還能夠為金融學未來發展趨勢奠定基礎。部分研究學者表明,我國金融學更注重圍觀,因此金融學最終所呈現出的內涵便會存有較強的為慣性,就如資本主義市場一般,因為金融學內涵出現的變化,其自身所具備的特性也就愈發突出。借助對金融學詞條內涵進行的分析與探討表明,其中主要涉及到金融、財政與融資等多種內涵。部分研究學者針對金融學做出了進一步的劃分,主要分成國際金融學以及貨幣銀行學兩個方面。與此同時,還將金融學與貨幣進行了有機的融合,以此讓金融學和銀行系統之間的關聯更為緊密。然而對比其他先進國家所提出的金融學理論,與國內經濟學家所提出的理論之間存有一定的不同,或者說完全不一樣,其他先進國家認為,在金融學之內主要涉及到兩方面的內涵:首先,和投資學之間關聯極為緊密的范疇。其次,企業之內具有較強特有性的金融體系。國內經濟學者針對金融學展開研究的過程中,多數會將金融學劃分到理財學的范疇之內,由此便產生了金融內涵與會計內涵界限不明的現象。

(二)學科理論缺乏前沿性

由于金融學自身內涵缺乏明確性,所以直接造成金融學理論缺乏前沿性的現象出現。在我國現階段的金融學經濟體系內,主要涉及到國際金融學以及銀行學兩個方面,特別是展開宏觀研究的過程中,多數都是把金融學歸類于銀行學之中。冉偉,無論是站在商業層面,還是管理學層面而言,金融學其實更傾向于金融與投資兩方面,具有一定的微觀性。如今國內在提出金融學理論的過程中,依舊需要建立在以往經濟機制的基礎上,然而卻未對二者展開精準的劃分,由此造成金融學研究長時間以來都處于較為局限的狀態。

(三)專業知識未能與實際生活接軌

金融學一直以來都是和社會群眾日常生活之間都具有密切聯系的學科之一,然而在具體的研究之內卻未遵循戰略發展指導,其已擁有的金融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不斷加大。我們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生產工作中,往往會應用到很多金融學方面的專業知識,然而在社會經濟市場不斷革新的影響下,金融學發展早已不能緊跟時代快速發展的速度,其所具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我們實際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偏差越來越大。基于此種現況下,金融行業也便不能在市場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找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以此便會導致很大的經濟損失出現。就如證券市場一般,若是想革新國有股現階段的減持現象,同時革新與之相應的監督管理理念或者是依法指導等多項內容,那么則都需要在與之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的輔助下所完成。以此若是金融學不能提供更為有效與準確的指導,那么其所面臨的金融學問題也就不能獲得很好的處理由此也就對金融行業的戰略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四)基礎理論缺乏前沿性

就金融行業現階段的發展情況而言,金融學所具備的價值也正處于上升階段。然而因為國內金融學中所設置的內容較為滯后,內涵定義缺乏明確性,知識體系建設較為粗糙,所以不但致使金融學教學內容缺乏全面性的現象發生,基礎理論缺乏前沿性的問題也較為突出,加之師資力量極為匱乏等多方面因素,都對金融學未來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金融學的發展前景分析

(一)金融學理論分科勢必然愈發健全,更為注重學科交叉

就金融學理論現階段的發展趨勢而言,金融學日后發展方向能夠分成宏觀金融學、微觀金融學與交叉金融學三種類型。首先,宏觀金融學必然會更注重為社會主義經濟市場未來建設提供更全面的服務,會在金融市場戰略發展與設定、宏觀經濟制度編制與執行、金融媒介疏通及其管理等多個方面展現出珠聯璧合的作用與意義。其次,由于微觀金融學會涉及到投資學、企業金融以及證券市場微觀體系三方面,而這都極易對市場主體能否持續發展、市場能否更具一定自律性與自主性、市場能否達到微觀金融學相關理論前提的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并且還是重要基礎。因此,圍觀金融學日后發展需要更具實際性以及高效性,同時何況有為微觀市場的正常運行及順利發展提供良好的理論支持。最后,在社會分工愈發精細化的形勢下,學科交叉必然是無法逃避的。將數學與心理學和金融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并付諸實踐,能夠進一步展現金融思想工具由常規語言逐漸轉化至數理語言以及心理現象。而這對日后金融市場開展科學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促使所生產出的金融產品以及金融體系運作形式與市場未來發展需求相一致,并且不斷強化其可靠性。

(二)不斷提升金融學專業人才團隊培養力度

就國內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而言,早已形成標新立異的特性,然而在國際與國內金融學不斷進步與發展的影響下,金融學早已與我們日常生活與生產工作之間的關聯極為緊密,勇士互聯網金融也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由此表明,加大金融學教學及實踐力度就顯得極為關鍵。所以,在對金融學專業人才進行培養的時候,不能夠僅僅的照本宣科,而是需要對理論結合實際給予高度的重視,特別是現階段金融學范疇以及金融市場之內的熱門知識以及主要問題,都應該盡可能的積極面對挑戰,學有所得,以此促使金融學專業人才的專業理論知識更為豐富,職業道德良好以及實踐能力較強的高素質人才。

結束語

通過以上探討,筆者認為國內金融學未來發展方向需要從實際、實踐與學科結合等多方面著手,綜合性發展。其獲取的結果為:首先,促使國內未來經濟學更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性,然后,促使國內金融學更具宏觀性,確保經濟運行的戰略發展。最后,開展與金融學相關的微觀研究,從所有細節著手,同時幫助優化系統建設及其發展。所以,在推動金融學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還應該正確應對金融學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有條不紊,從而才可以推動金融學的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唐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金融學的發展展望[J].金融經濟,2017(018). 

[2] 張茹琪,王櫻潮.關于金融學教學改革的觀點與建議[J].經貿實踐,2017(21):336-337. 

[3] 王程,余承謙,李振波, 等.金融世界觀與金融學知識體系淺析[J].消費導刊,2019(13):178,182. 

篇4

(一)確保創新型企業的融資要求

創新型企業也稱為高科技企業,是發展低碳經濟的主力軍,在產品開發、生產及銷售等環節有效達到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目的。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這類企業產品更容易抵抗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為了響應開發、生產和銷售環節的低碳號召,企業也會產生極大的融資需求。在我國市場創新版塊上市條件苛刻的情況下,銀行可是說是創新型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想更全面滿足創新型企業的融資需求,銀行需要在根據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分析相應對策。

(二)保障取得預期收益

銀行最終目的是盈利,在開展貸款業務時也會面臨收益問題。確保實現收益,不但依賴資產類業務利率與負債類業務利率的差額;還取決于企業產品的市場狀況和自身的財務狀況。前文也說過銀行若產生逆向選擇則有可能造成資金回籠不足。因此為滿足商業銀行永續經營的目標,保障取得預期收益將成為其主要目的之一。所以下文將結合內在要求,圍繞目前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科學展開陳述。

二、有效的應對措施

(一)建立專家團隊

專家團隊的建立是商業銀行提供人力資源。前文談到過,在低碳經濟不斷發展的前提下,主要商貸對象是高科技的創新型企業。商業銀行由于技術結構的限制,很難清楚掌握預測該企業的生產運營情況。此時便需要建立專家團隊來解決問題。商業銀行以貸款項目為指導及時邀請有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組成臨時性專業團隊,直接對申請借款企業的技術、組織層面進行全面分析,最后用可行性報告的書面方式上報給商業銀行管理者參考。

(二)建立銀行信息平臺

銀行信息平臺的建立是為商業銀行提供物力資源。商業銀行信息平臺在建立是要展現兩種功能:一個功能是聯系商業銀行各職能部門,另一個功能則是聯系企業財務和生產等領域,其中最為關鍵的則是第二個功能。銀行在處理申請借款的高科技企業時,就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在特定時間段審查企業的經營情況。全面分析企業成本和利潤中心的數據,為是否貸款提供決定依據。

(三)建立業銀行放款制度

篇5

關鍵詞:金融市場 經濟增長 建議

一、我國金融市場與經濟增長發展現狀

(一)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現狀

我國的金融業在不斷的探索中逐漸完善和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現代金融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從純粹的資金計劃分配向銀行的間接融資、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發展;銀行機構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及證券、保險機構等并存;從單一的中國人民銀行向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發展;金融工具日益豐富,從簡單的信貸工具向國債、基金、保險、股票等多種融資方式發展;金融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具有廣度和深度。從宏觀層面分析,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經濟貨幣化、經濟金融化、經濟證券化的發展模式。

(二)我國經濟增長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快速提高,經濟增長快速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自1978年至今,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經過3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創造了“中國經濟奇跡”。主要體現在:首先國民經濟綜合實力由弱變強,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我國GDP在1978年后的30余年平均增長率達到9.83%,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自2010年起我國的GDP 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次,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由貧困向全面小康的跨越。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人民生活總體實現小康,并開始向全面小康轉變;第三,經濟結構實現從不均衡向均衡發展的調整,經濟發展協調性增強,經濟結構趨向合理和優化;第四,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實現巨大飛躍,增強了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力度。

二、金融市場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互作用

一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高效的經濟增長又能促進金融的發展。經濟的增長與收入水平的增加提高了儲蓄水平,而金融市場的發展提高了儲蓄率與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比率,從而增加了投資,投資的增加使產出增長,并通過金融市場的發展及人力資本與資本水平的提高使生產效率得以提高,從而促進經濟更加快速增長。整個經濟就處于這樣一個循環過程中,因此,金融市場的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聯機制可通過圖1描述:

圖1 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相互作用圖

三、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推動經濟增長建議

近幾年來,我國對金融市場發展和經濟增長做了一系列實證分析,在研究中發現很多問題,比如在整個金融體系中,我國的融資方式始終以銀行貸款為主;我國的股票市場投機性依然很強等。因此,根據我國金融體系的發展和現階段經濟增長對金融市場發展的要求,提出幾點建議。

(一)深化銀行體系改革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銀行體系已具備相當規模,但也存在不足。首先穩步推進對國有銀行的改革。商業銀行加快對非國有經濟的支持力度,整合業務流程,實現業務重點轉變,增加對非國有經濟的貸款;以股改和上市為契機,提高資產質量,優化治理結構。其次,推動股份制銀行的改革。銀行加快中間業務發展,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風險控制水平,實現綜合化經營。再次,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推進股份制產權改革,健全股權流轉體系,完善風險管理機制,立足“三農”和城鄉統籌發展。

(二)發展和完善我國資本市場的建設

為了加大資本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就要進一步發展我國的資本市場。一是完善股票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由于我國股票市場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市場化程度比較低,因此,要形成完整的監管理念,加大市場化力度,提高資金的配置效率;借助股票市場,調整產業結構,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二是積極發展我國的企業債券市場,嘗試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把拓展債券市場作為擴大直接融資的主要途徑。三是加快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轉變經營方式,變粗放式經營為集約式經營;推進保險公司的體制改革;放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四是加快基金等金融業態的發展,豐富金融市場內涵。尤其是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基金,使其在推動科技型創新企業的建立與發展方面發揮作用,拉動經濟進一步快速增長。

(三)改善非國有經濟的融資環境

金融市場的發展對非國有經濟的傾斜將成為經濟發展一個趨勢。首先就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指導作用,合理利用行政手段,增加政策支持,推動當地經濟增長;其次,拓寬非國有企業包括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給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第三,深化金融法制建設,優化金融環境,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的效度。第四,加強金融創新,并處理好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之間的關系。

四、結束語

我國一方面要深化金融改革,實施政府從國有銀行逐步退出、股權多元化戰略;另一方面要著重金融基礎實施建設,完善金融法律法規,保障銀行業、證券業高效率運作,從而保證金融市場健康發展,使金融市場與經濟增長協調共進。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 青青草av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相片 | 福利视频网 | 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大片黄色 | 日韩欧美在线视频观看 | 在线色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午夜免费网| 欧洲精品在线观看 | 黄网站免费在线 | 欧美日韩成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 欧美aⅴ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视频1 | 麻豆天堂 | 欧美精品二区 | 91久久北条麻妃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性视频免费网站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美女爽到呻吟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调教 | 国产91在线视频 | 欧美激情第一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精品一区三区 |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 成人三级视频 | 毛片黄|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白人 | 三极网站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综合精品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 毛片国产|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