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19 17:52:47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老人口腔健康,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口腔健康;老年人;高齡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622-02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快速增長,老年人健康問題愈來愈受到社會的重視,老年口腔醫學發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口腔疾患是人類的常見病,多發病,老年人更為嚴重,特別是高齡老人患有各種不同的口腔疾病,為了更好地了解遼寧省葫蘆島市老干部的口腔健康情況,筆者調查了2008年6月參加健康查體的71例80歲以上老干部的口腔檢查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為遼寧省葫蘆島市老干部局80歲以上的離退休干部71例,均為男性。年齡均大于80歲,平均年齡87.5歲。
2 調查方法
依照全國牙病防治技術指導組制定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標準,由我院口腔科醫生進行常規口腔檢查及病史詢問,詳細記錄結果。檢查項目包括牙體、牙周、口腔粘膜、頜面部、顳頜關節,口腔頜面部第六個部分,其中牙體包括正常牙體、齲齒、牙殘根殘冠、牙楔狀缺損、牙缺失、補牙、活動義齒、金屬冠、烤瓷牙、固定義齒;牙周包括正常牙周、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炎、牙松動等。所有口腔疾病診斷均依據《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粘膜病學》中的診斷標準。
3 統計學處理
全部查體資料由專人核對并逐一進行邏輯檢查,將所有數據編制成Excel電子文件,用SPSS10.0軟件完成所有統計分析,采用百分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
5 討論
本次調查發現,高齡老人整體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在口腔疾病中牙齒缺失率最高,達90.1%,與既往報道一致。其次為牙殘根殘冠,第三為牙結石,與以往報道不符,可能與本次調查對象為老干部局離退休人員,知識層次較高,衛生習慣略好,就醫條件較好有關,另外也可能與高齡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齒存留減少,無牙頜數量增加,牙結石數量減少。
高齡老人整體口腔衛生較差,牙缺失是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齲病和牙周病是影響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兩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口腔疾患發生率亦不斷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進展性和累加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齦萎縮愈加嚴重,加上食物嵌塞,導致齲病發生率不斷升高;另一方面,隨著機體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響,使老年人不能及時處理殘根牙、拔牙、修復缺牙等。
口腔健康狀態是反映生命健康質量的一面鏡子。牙缺失、齲病等如不及時治療,會影響老年人的進食,影響生活質量,可引起咀嚼困難、言語受限、疼痛和其他癥狀,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交往不便,日常生活受限等。牙齒的缺失直接影響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進而影響了老年人的正常飲食和各種營養素的攝入;牙周病可因牙齒的松動、脫落,進而導致缺失牙的增加,同時也影響進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對全身許多疾病均有影響,關系到心臟、肺和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成為某些危重疾病的重要誘因。齲齒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慢性根尖周炎,牙齦出現瘺管,反復流膿,成為“病灶”,可引起遠隔器官和組織的疾病,如關節炎、心內膜炎、腎炎、虹膜炎、視網膜炎和神經炎等。
總之,口腔疾病是威脅我國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本次調查提示必須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衛生科學知識普及到廣大老年群眾之中,喚起老年人對維護自我口腔衛生的自覺意識,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從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倡導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進入21世紀,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和重大社會問題[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迅速推進,口腔科的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從生理意義上講,老年是生命過程中組織器官和生理功能走向衰退的一個階段。口腔組織也和身體其它組織一樣,明顯地隨著衰老而變化,老年人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牙髓均發生改變,髓腔縮窄,牙髓血循環障礙,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對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強,修復能力下降,易導致牙髓壞死和其它的口腔并發癥。因此,在社區開展口腔預防保健知識的健康宣教,正確指導老年人保持口腔衛生,做好口腔護理是降低老年人口腔疾病發生率的重要舉措。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并提出了指導。為此,本文從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以及口腔護理的作用和如何進行積極的預防保健進行了闡述,旨在引起老年人群的關注,從而減少和避免口腔并發癥的發生。
1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
老年人最易患的口腔疾病是齲齒后遺癥和牙周病。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牙髓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髓腔開始變窄,增加了牙髓內血循環的壓力,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本身降低,更易導致牙髓壞死,使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喪失主要營養來源而變脆易折裂;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感染,使病情蔓延。此外,牙體組織隨著增齡性變化主要是咬合磨損,牙齒顏色逐步變暗,牙釉質較弱易碎,髓腔和根管小而細,牙髓質不斷新生,使牙齦組織萎縮、變薄,牙周膜變寬、牙槽骨生理性彈性降低、牙齦萎縮、牙骨質暴露,至齲菌的侵犯極易導致根面齲的發生和牙齦炎牙周炎的發生,加之老年人在各種疾病的某些階段常常會出現免疫和內分泌失調,造成機體內環境的改變,從而導致口腔疾患的發生。
2口腔護理的作用與常用方法
2.1 口腔護理的作用
口腔是食物進入消化道的重要通道,又是部分消化液分泌的場所,更是微生物寄居和滋生的最佳環境。正常人每毫升普通漱口水中可以找到1~50萬個微生物[2]。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量減少,口腔自潔作用減弱,極易導致口腔內微生物乘機在潮濕溫暖的口腔內迅速繁殖。而口腔護理具有局部清潔及去除口腔內細菌的作用,同時口腔護理對發生在口腔局部的口腔炎、口腔潰瘍、齒齦炎、牙周病等具有預防及治療作用,此外口腔護理還能對老人產生良好的心理影響,增強自信心,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2.2 常用的口腔護理的方法
(1)牙膏清潔口腔法:單純為清潔口腔、預防感染可首選牙膏口腔護理法。有資料表明,80.91%的重癥病人口腔為酸性環境,較適宜真菌的生長。而牙膏為堿性,牙膏水的pH>7.0,故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起成分中丁香酚和丁香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孢菌等多種常用細菌均有抑制作用[3]。(2)機械性擦洗法:新的口腔護理觀認為口腔護理應該以清除牙菌斑為主要目的。有研究顯示,單純的含漱只能暫時減少口腔內游離狀態的細菌數量,對清除定居在牙面上的牙菌斑無效,機械性擦洗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4]。
3老年人口腔衛生的健康指導
3.1 加強健康教育
實施健康教育有助于人們行為的改變。針對社區老年人對口腔護理知識缺乏深入了解的現狀,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印刷資料、圖片,將口腔衛生的保健要點,預防方式以及等做成一分健康教育資料,在社區內進行分發。還可通過板報或宣傳欄,向社區老年人介紹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和牙線、牙簽的應用以及口腔自檢自查方法,以便于社區老人記憶,并對照自己出現的問題選擇合適的保健方法,從而滿足社區老年人對口腔疾病保健知識的需求。口腔衛生的護理重在老人的自理,因此,加強口腔衛生的健康教育,使老人了解口腔衛生護理的必要性十分重要。
3.2 注重正確指導
在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對老人實施口腔護理的方法的正確指導。例如:在選擇牙刷時,一是要考慮口腔內的實際狀況;二是要考慮方便老人的使用,在老人牙齒有較多殘缺的情況下,要考慮牙刷品種的選擇,植毛部大的牙刷比植毛部小的牙刷更好用,刷牙效更好。刷牙時要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1)牙刷的刷毛與齒面應呈直角,正好接觸牙齒,應注意較好地使用牙刷刷毛的前頂端;(2)刷牙時使用牙刷的力度要適當,應輕刷;(3)牙刷放于齒面上前后拉動的幅度勿過大,移動幅度以5mm~l0mm為宜,相當于1~2顆牙齒的距離。對于有牙周病的老人,應指導選用刷毛較細的牙刷,因為細的刷毛容易進入牙齒與齒齦結合部位的齒周袋內,能有效除去作為牙周病原因的牙垢。
3.3 保持口腔清潔
經常保持口腔衛生,控制牙菌斑。囑老年人要堅持每天早晚用溫水刷牙,一日三餐后用清水漱口,漱口時要借用水的沖力盡量將牙縫中的失誤殘渣清除掉,同時做閉口鼓腮漱口動作,并將舌頭左右轉動,這樣能使唾液分泌增多,使牙面、牙縫和口腔黏膜受到一定的沖洗和刺激,使口腔自潔,牙齒健康。有條件的老人還可以選擇茶水漱口,讓茶水在口腔內沖刷牙齒及舌兩側,這樣可以清除牙垢,提高口腔輪匝肌和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增強牙齒的抗酸防腐能力。
3.4 養成良好習慣
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刷牙與漱口要有科學規律,避免煙酒并盡量少吃有刺激性食物,加強飲食營養調整。如有牙病及時就醫,平時要堅持叩齒運動和按摩牙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強牙周組織功能和抵抗力,定時去醫院進行檢查,這樣可延緩口腔老齡化,使牙齡與壽命大 致相等,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化前珍.老年護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1~2.
[2] 白碧榮,黃萍,龍興敏.口腔護理的臨床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8~9.
【關鍵詞】 離退休老年人;口腔健康;調查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1079-01
學校離退休老年人生理性老化及免疫機能減退,使口腔黏膜開始變薄和彈性不足,切忌刺激口腔局部,如過于尖銳的牙尖、牙齒殘冠殘根、不良修復體等,均可誘發口腔黏膜病,少數嚴重者甚至在黏膜上出現癌前病變。因此老年人應重視定期的口腔檢查,減少對口腔局部的刺激,戒煙酒,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強黏膜抗病能力[1]。可以這樣說,一個正常、健康的真牙比什么樣的假牙都要珍貴。有條件的老年人應定期到口腔科檢查一次,一方面可以早期得到治療,另一方面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的口腔保健。本文以某高校為例,首先收集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離退休老年人2年的口腔健康調查數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120例離退休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調查數據,其中男76例,女64例,均在60歲以上。平均年齡68.7歲。其中60-69歲49例,占40.8%;70-79歲62例,占51.6%;80歲以上9例,占7.5%。
1.2 研究方法 通過對學校離退休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認知程度情況,主要包括牙齒美觀的認知、不良習慣導致牙病的認知、牙病導致其他疾病的認知,對每個患者進行詳細調查與記錄,針對口腔保健正確方法,包括牙刷正確選擇、正確刷牙方法、牙簽和牙線正確使用,做了同樣的調查分析。針對患者的口腔疾病,包括齲病、楔狀缺損、牙周炎和其他相關疾病進行了詳細診斷、治療和記錄。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數理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學校離退休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調查數據的搜集、整理與統計分析,進行卡方檢驗,P
2 調查結果
2.1 口腔保健認知程度調查結果分析 如表1所示,表1的數據表明,60-69歲患者的牙齒美觀認知程度(75.5%),明顯高于70-79歲和80歲以上離退休老年人,P
3 討 論
隨著我國人口中老年人比例逐漸增高,老年口腔病的比例也逐漸增加,開展老年口腔疾病防治已成為口腔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人的主要口腔疾患是缺牙、齲病與牙周病,據有關調查資料報告,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的牙齒缺失發生率高達90.66%,留存牙患齲率占78.93%,然而我國口腔科醫生少,治療與修復能力很低,遠遠不能滿足口腔病防治的需要[2]。
老年人的牙齒一般會變得顏色暗黃,缺乏光澤,磨耗嚴重而且易碎易裂。這是和人體老化以及牙齒的解剖組織特點密切相關的。如同人到老年骨骼會變得脆弱,一旦出現損傷自然修復機能也下降一樣,人的牙齒也會出現老化,牙體硬組織中的有機物質和水分逐漸減少,質地變脆,顏色變暗,失去光澤,而且在長年的咀嚼運動中牙齒必然會出現磨耗。當較硬的牙釉質被完全磨耗后,牙齒的機械強度會大大降低,加之口內酸性物質的作用,磨耗進展的速度會很快。磨耗形成的尖陡的牙尖、銳利的邊緣,也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折斷劈裂或形成隱裂并導致牙髓病[3]。由于牙齒表面的牙釉質到牙頸部就逐漸變薄甚至完全沒有,牙頸部的抗磨能力是較差的,長期的不正確的刷牙方法很容易在牙頸部形成牙體硬組織的楔狀缺損,嚴重者可以導致牙髓炎,甚至牙折斷。牙齒鄰接面的磨耗還會使牙齒彼此的接觸關系變差,容易發生食物嵌塞,這不但使患者感覺很不舒服,而且也是導致和加重齲病、牙周病的重要因素之一[4]。
開展老年人口腔疾病的防治應科學地進行老年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掌握精確的資料,有計劃地組織防治工作,在防治工作中更要深入地研究老年人的生理與心理特點,根據他們的心理變化,及時地給予正確的誘導,對每位老年患者都應結合個體的全身健康狀況與口腔條件熱情、細心地給予恰當的治療。這樣不僅可以取得患者的合作與良好的療效,更有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5]。有關資料還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刷牙的人數也逐漸增加,他們認為殘留少數牙齒,不刷牙也無所謂,不少老人牙面上有大量菌斑、軟垢與牙石堆積,口臭明顯,因此對老年人群的口腔衛生指導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利用各種形式對他們進行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老年口腔衛生保健的具體內容:①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綜合老年人的心理特點,開展各種健康教育,消除一些不正確的舊觀念,如“人老要掉牙”,指導老年人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適當補充氟化物,定期做口腔檢查,注意飲食與營養、早診斷早治療等。②改善膳食營養狀態。大多數專家認為,老年人需要的熱量、蛋白質比青少年少,但對鈣、鐵等礦物質及維生素需要量則隨著年齡增長而應增加。因此,要嚴格限制各種甜食的攝入,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合理安排膳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③定期口腔健康檢查有條件的最好每3個月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④修復口腔基本功能,由專業人員幫助完成牙周潔治、齲齒治療,對缺失牙及時修復,減輕余留牙的咀嚼負擔,恢復口腔的基本功能。本組資料顯示,年齡稍小的學校離退休老年人在口腔保健認知上高于年齡稍長的學校離退休老年人,學校離退休老年人男性在口腔疾病(包括牙周炎、齲病、楔狀缺損及其他)方面與女性相比,沒有明顯差異,因此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衛生科學知識普及到廣大老年群眾之中,喚起老年人對維護自我口腔衛生的自覺意識。
參考文獻
[1] 徐洪權,趙文峰,陳增力,等.816名離休干部口腔健康調查初步報告[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9,7(3):154.
[2] 林麗婷,古文珍,馮榮梅,等.口腔專業護士在口腔健康調查中的護理配合[J].護士進修雜志,2009(19):1804-1805.
[3] 段志斌,馬敏,董文亮,等.寧夏城市中老年人群牙體健康狀況的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1,36(10):1249-1252.
【關鍵詞】 口腔衛生宣教 牙周病 老年人 PLI GI
牙周病是由于細菌引起的牙齦和牙周組織病變,如果不予治療則導致牙槽骨吸收直至牙齒松動脫落。在牙周病的治療中基礎治療是第一步。而口腔衛生宣教是牙周病基礎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牙周病的病因、口腔衛生的意義和菌斑控制實施技術,改變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從而可以維持牙周治療的長期治療效果[1]。本研究治療過程中反復強化的口腔衛生宣教,在病人初診和每次復診中都給予強調口腔衛生保持的重要性,通過檢測菌斑指數(PLI)、牙齦指數(GI)以評價口腔衛生宣教對老年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選擇我院牙周科初診患者40例,年齡60~75歲,平均63.4歲,其中女20例,男20例。隨機分為2組:每組女10例,男10例,試驗組平均年齡62.5歲,對照組平均年齡64.3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顯著性 (P>0.05)。選入標準:(1)輕中度牙周病患者;(2)試驗前3個月未服用抗生素;(3)無全身性疾病;(4)能夠按時復診。
患者初診檢查牙周狀況,然后結合口腔衛生宣教,內容包括每日3次刷牙,每次刷牙5min及正確的刷牙方法。要求對照組初診后1周復診進行齦下潔治,初診后1個月、6個月復診檢查牙周病變恢復情況。試驗組每周復診一次,復診時強調口腔衛生宣教,并進行口腔衛生檢查,根據牙周檢查結果提出相應的、個體化的牙周維護建議,但是不做治療;對照組只是初診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兩組分別于初診時、初診后1周、初診后1個月和半年時由牙周病專業同一醫師檢查牙周狀況。牙齦指數(GI)和菌斑指數(PLI)檢測標準見《現代口腔內科學》[1]。用SPSS 11.0軟件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口腔宣教內容:(1)一般人可能認為潔牙不好的誤區;(2)正確認識潔牙及潔牙后的疼痛酸脹不適;(3)潔牙在牙周治療的地位及作用;(4)口腔衛生的維護在牙周治療中的意義及如何保持口腔衛生;(5)正確使用牙線及牙間隙刷。
轉貼于
2 結果
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PLI和GI在初診時、1周后復診時差異較小,差異無顯著性(P>0.05);1個月后,6個月后復診時兩組間差異較大,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
3 討論
牙周治療效果的取得,是術者和患者共同合作的結果,一般在治療已得到效果之后,臨床上的患者就診時常伴有刷牙出血及口腔有明顯異味,有些患者自身護理的意識開始淡薄,菌斑控制也放松了,大大增加了疾病復發的機會。同時老年患者常伴有牙齦的退縮,潔牙的過程中、潔牙后常有牙的酸脹疼痛不適,有的甚至需要行根管治療。文獻報道[1],國人的牙周病發病率極高。由此可見患者本身對牙周病不重視,如果術者和患者能繼續保持聯系,共同加強維護牙周組織的健康,就能獲得長久的療效。因此本文探討了強化口腔衛生宣教對老年牙周病患者口腔衛生的影響。
經統計學分析表明,初診時兩組患者之間的口腔PLI和GI指數無統計學差異,說明兩組基線相同,具有可比性。治療后1周和1個月復診時兩組之間的PLI和GI指數無統計學差異,分析原因是由于初診時給予了齦上潔治,并且兩組均常規給予了口腔衛生宣教,此時患者的口腔衛生保健意識還都比較深刻,故而1周后和1個月后復診時試驗組和對照組口腔衛生無明顯差異。而6個月后復診時兩組之間PLI和GI差異較大,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烏魯木齊市某社區在基層醫院登記的146例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男性84(57.53%)例,女性62(42.47%)例,年齡范圍在62~85歲,平均年齡(71.52±2.81)歲。經調查,所有老年人均為該社區的常住人口,由社區醫院負責監測其基本健康狀況,口腔健康行為、疾病狀態各不相同。
1.2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筆者搜集相關烏魯木齊市老年人口腔行為的文獻資料,了解口腔行為概況、疾病影響,以及基礎知識。對比分析不同文獻資料觀點,總結老年人口腔行為對其口腔疾病患病率、疾病狀態影響,得出有效結論。
1.2.2抽樣調查法 采用分層調查法搜索烏魯木齊市某社區老年人,開展口腔健康狀況調查,由社區醫生、護理人員負責簽名調查,按照既定名單簽發調查問卷,并用電腦按編號錄入信息,以保證信息的準確性、邏輯性和數據性。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測評該社區老年人口腔健康評分,其中口腔健康狀況良好:90分以上,一般:80~90分,存在問題:70~80分,差:70分以下。
1.3調查工具 按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口腔調查問卷標準,調查內容包括口腔清潔知識、體檢知識、疾病狀態,以及口腔疾病治療方法。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P
2 結果
2.1烏魯木齊市某社區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總體情況 調查過程中,146例老年人患口腔疾病93例,患病率為63.69%,補牙49例,補牙率為33.56%。其中,128例老年人有齲齒,患齲率為87.67%,齲齒數目從1~6個不等,平均齲齒數為(1.82±1.03)個,人均失牙數為(2.08±1.08)個,見表1。
2.2社區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及疾病就診情況 本組研究中,烏魯木齊市某社區老年人的生活條件、生活環境差異較大,其口腔健康行為水平、能力迥異。其中,能掌握正確刷牙方法的78(53.42%)例,了解口腔疾病知識的46(31.51%)例,常做口腔護理的12(8.22%)例,有口腔疾病預防意識的24(16.44%)例。不同年齡階段,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為側重點不同,見表2。
3 討論
本組研究證明,烏魯木齊市某社區老年人口腔健康基本狀況一般,齲齒、補牙、刷牙行為規范度、口腔疾病預防意識能力等都存在諸多缺陷、問題。146例研究者中,口腔健康行為情況、水平是按照年齡段變化的,年齡越小的老年人接受口腔疾病知識、掌握口腔行為規范的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綜合數據內容,筆者總結了幾點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的因素,具體內容如下。
3.1地域文化差異 烏魯木齊市地區偏僻、文化、生活水平遠不及發達城市,尤其是當地的老年人,他們沒有接受過現代化的口腔健康教育,不僅無法獲取相關行為規范、口腔疾病知識,固有的地域文化差異也會影響口腔健康行為在烏魯木齊地區老年人中間有效傳播。
3.2老年人對口腔健康不重視 一般情況下,老年人都會忽視口腔健康,即便患有口腔疾病,老年人也會當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而忽視。上述錯誤觀點、觀念,會嚴重影響老年人對口腔健康的重視心態。
3.3基礎醫療服務能力差 綜上分析,烏魯木齊市某社區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疾病狀態代表了大多數偏遠地區醫療服務水平低下、低能的現實問題,要想改善老年人的口腔行為,必須針對客觀問題,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解決。①加強口腔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擴大普及范圍,以烏魯木齊市為示范中心,以社區醫院為單位,開展健康教育活動,邀請廣大老年人參與,以綜合提高社區老年人對口腔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②突出口腔疾病預防意識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向老年人客觀解釋、直觀反映口腔疾病的影響力,讓老年人對其"敬畏"、"重視",只有這樣,老年人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重視口腔疾病預防(刷牙、口腔護理、疾病就診)等工作;③完善社區醫療服務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讓社區醫院擁有醫療服務自主性和功能性,鼓勵社區醫院深入社區,主動找到有口腔疾病或存在疾病隱患的老年人,以"上門服務"、"電話咨詢"、"意見反饋"等形式,給予該社區老年人以全方位的口腔醫療服務,從而杜絕口腔疾病問題發生。總而言之,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久的工作工程來支撐、實現,無論是在基礎醫療服務中,還是日常健康教育,都應將口腔健康等相關性問題放在首位。
參考文獻:
[1]田雯,馬敏,張瑩,等.銀川市3808名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23(10):659-66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