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簡述放射性污染的特點范文

簡述放射性污染的特點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2-20 11:35:2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簡述放射性污染的特點,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簡述放射性污染的特點

篇1

[關鍵字]環境評價 方法 放射性物探 應用

[中圖分類號] DF46 [文獻碼] C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5-199-2

1環境評價的重要性

為何環境評價如此受到重視呢?因為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地方。隨著人們不斷地發展社會經濟,環境受到的破壞越來越大。人們開始審思,如何能夠使得經濟和環境共同發展。而眾所周知,理論指導實踐是永恒的真理。環境影響評價的首要特點是它的預測性,它強調的是在做出相關的經濟開發活動時,比如有關擬建項目等等時會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并進行評價,這是一種預測性的工作。因此,環境評價對于如何更好地建設環境至關重要。

過去,環境評價的方向主要是從單方面出發,因為這樣的評價結果簡潔明了。但后來人們發現,從單方面所評價的環境結果并不能完全反映環境的信息。因此人們的評價方法逐漸向多元素化方向發展。而近年來,環境評價的研究得到不斷的完善和發展,為人類社會能夠更好地保護和建設地球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現階段多元化方向的綜合評價不僅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充分地利用了環境的監測數據對環境質量進行分析,還可以通過建立起相應的數學模型對環境進行數據分析。這樣的分析方法能夠更真實地反映出環境的質量以及能夠對環境做出更真實的評價[1]。

2簡述放射性物探方法

放射性物探全稱為“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radioactiv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它主要是以放射性的物理性質,通過專門的測試儀器去測量放射性射線強度和濃度以便于尋找放射性物質的一種物探方法。而放射性物探方法最常用的兩種技術手段是射氣測量以及伽馬能譜測量。過去,由于其技術主要應用于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礦井當中。之后,隨著技術不斷成熟,人們將此技術逐漸延伸到環境評價領域中。

對于放射性同位素的比活度的檢測方式通常使用伽馬能譜測量法。使用多道伽馬能譜儀進行分析,而對于能譜儀的標準必須進行效率以及能量刻度。最重要的一點是刻度源的形狀以及體積都要和待測樣品一致相同。

3放射性物質的危害

3.1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指在環境中,放射性物質其所產生的放射性核素已經超過了所規定的標準。在城市建筑當中,由于實施不當引發的環境問題不斷,使得城市環境壓力不斷加大。雖說放射性污染通常是來源于核武器的試驗、核工業的一些放射性廢物的排放和各種帶輻射源的裝置如電視機顯像管等。但是污染環境的三大廢物主要指的是“廢水、廢氣、噪音”,這三者的廢棄物中很多都是含有放射性核素,而這些通常都是在居民生活當中所產生的放射性污染源。因此,就如何解決這些放射性污染,尋找放射性污染源的問題,只有放射性物探方法才能檢測并解決所含的放射性核素。

3.2放射性物質的危害

由于在自然界當中,各種礦產石頭以及天然的砂巖土壤等等都是含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而現在的市面上,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人造物質也越來越多,例如一些建材石材材料,等等。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放射性物質對于城市的生態環境尤其是土地和水流的安全性造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影響,致使環境放射性發生了異常的變化。城市環境的生態問題日益惡化,過去的環境評價方法已經無法準確的評估環境標準。放射性物質之所以對環境危害大是由于其會釋放γ等射線以及氡氣等等同位素,而環境中的放射性物質通常可以通過許多種方式進入人們的體內,而由它們本身所發出的高強度射線會灼傷人體皮膚,直接或是間接破壞人們機體內的細胞和組織結構,給人體造成了巨大的損傷。嚴重的疾病會使得人們在短期內死亡。少量的累積照射則會引起慢性放射病,使造血器官和神經系統等等器官受到毀滅性的損害,發病過程往往會持續幾十年[2]。

4放射性物探方法在環境評價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是,由于人們不合理的生產活動對城市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而環境質量的變化卻對人類健康有著多方面的影響。筆者將于下文簡述放射性物探方法在環境評價中的應用。

(1)因為放射性物探方法總的來說分為重、電、震、磁、測井五種方法。由于過去放射性物探方法主要運用于對礦井的開采,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及物探技術的不斷成熟,放射性物探方法逐漸運用到環境監測中。由于放射性物質的運用使得城市尤其是一些處于特殊地理位置或是以煤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城市的環境放射性狀態更為嚴重。生活中放射性污染源隨處可見,例如空氣里存在的燃煤飛灰等等都是潛在的放射性污染源。例如,針對于一些地理位置特殊的城市,可以采用伽馬能譜測量法,即針對地質環境進行填圖。首先應運用專業儀器測量出城市中工廠主要所在區域的空氣質量并制圖分析空氣中所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物探方法不僅可以檢測出環境的質量,還可以監測該城市所含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使得人們可以具體分析城市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建設城市環境。又例如在2011年7月4日當天,在廈門高崎碼頭由國家海洋局組織開展了針對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的任務圓滿地完成。這次監測任務的開展主要是由于日本的核事故造成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流入海洋,為明確保證其對我國所管轄的海域并無放射性影響。這是我國應用放射性物探方法于環境評價中的一次典型事例。

(2)對于環境的評價方式之一放射性物探方法,人們在擬建建筑過程中,必須要針對擬建的建筑內或是其附近進行物探,確保其是否有電磁輻射污染源或者是放射性的污染源,例如一些電視發射設施雷達、衛星通信設施、高壓輸變電設施、電氣化鐵道移動通信發射基站、排放放射性廢氣廢液的單位等等設施。只有從根本上對環境進行正確的評價,才能夠更好地保障環境的發展。

5結束語

篇2

全國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試題

課程代碼:00228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o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

在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自然資源是在一定經濟和技術條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類利用的

A.物質B.一切資源

C.能量D.物質和能量

2.在環境科學里,把同一食物鏈上某些元素或難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體內隨著營養級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現象稱為

A.生物放大B.物質循環

C.十分之一定律D.生態失衡

3.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關系的客體一般有

A.物B.物和行為

C.物、行為、精神財富D.物、行為、精神財富和其他權益

4.在現代環境法的發展階段發生的較為有名的環境污染事件是

A.1880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

B.1882年開始的日本足尾銅礦含毒廢礦石污染事件

C.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露事件

D.20世紀40年代美國洛杉磯市光化學煙霧事件

5.我國《憲法》第10條規定: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

A.集體所有或農民家庭所有B.集體所有

C.農民家庭所有D.農民個人所有

6.我國的環境保護基本法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7.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蘭特朗夫人領導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這一報告中提出的概念是

A.環境權B.節能減排

C.可持續發展D.保護臭氧層

8.我國加強城市和鄉鎮規劃管理的基本法律是

A.《城市規劃法》B.《城鄉規劃法》

C.《土地管理法》D.《鄉鎮規劃條例》

9.負責全國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和海洋傾倒廢棄物對海洋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的主管部門是

A.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B.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部門

C.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D.國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門

10.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把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分為兩大類,即規劃和

A.建設項目B.開發活動

C.污染項目D.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

11.征收排污費制度是對于向環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過國家排放標準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根據規定征收一定的費用,征收的依據是

A.排污企業所處行業、技術水平、地域B.污染物的危害程度、種類

C.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D.當地政府對污染物的總量控制標準

12.按照《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級別為

A.藍色B.黃色

C.橙色D.紅色

13.在我國,由單位或個人直接開發、占用、利用、使用自然資源時所繳納的費用被稱為

A.開發補償費B.開發使用費

C.保護管理費D.使用權出讓金

14.根據《水土保持法》的規定,水土流失的侵權行為責任實行

A.過錯責任制B.無過錯責任制

C.公平責任制D.危險責任制

15.海洋環境污染的特點是:污染種類繁雜、污染危害持續性強和

A.污染擴散范圍大B.污染較容易逐漸消除

C.對人類影響不大D.污染危害持續性較差

16.我國《水污染防治法》中所稱的“水污染”是指

A.我國領海的海水污染B.我國領海的海水污染和陸地水污染

C.陸地水污染D.地表水污染

17.產生環境噪聲的根源有很多,按產生機能可分為機械性噪聲、電磁性噪聲和

A.工業噪聲B.交通噪聲

C.穩定噪聲D.空氣動力性噪聲

18.我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規定,放射性物質和射線裝置應當設置明顯的

A.放射性標識B.防護裝置

C.中文警示說明D.放射性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

19.我國《農藥管理條例》規定,農藥產品包裝必須

A.貼有標簽B.有使用說明書

C.貼有中文警示說明D.貼有標簽或者附具說明書

20.我國《水法》規定,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發生水事糾紛的,應當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由

A.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授權的部門調解B.上一級人民政府裁決

C.國務院裁決D.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調解

21.我國實行探礦權、采礦權

A.有償取得制度B.歸屬于國家所有的制度

C.可歸屬于集體所有的制度D.無償取得制度

22.某年冬天,某林區村民家飼養的耕牛被山上下來的東北虎咬死,應當受理該村民補償要求的部門是

A.當地人民政府B.省級人民政府

C.當地人民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D.國家林業局

23.1972年6月,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的

A.《內羅畢宣言》B.《外層空間條約》

C.《人類環境宣言》D.《禁止核試驗條約》

24.1973年通過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所采取的主要的實施手段和方法是

A.進出口限制措施B.許可證

C.風險評估D.環境標準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2分,共16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25.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在行政處罰程序中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權利的情形有

A.責令停產停業B.吊銷許可證

C.吊銷執照D.較大數額罰款

E.不按國家規定繳納排污費

26.在我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關系的主體有

A.企事業單位B.其他社會組織

C.公民D.國家和國家機關

E.環境要素

27.我國現行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體系由下列部分構成

A.憲法關于環境與資源保護的規定B.環境與資源保護基本法

C.環境與資源保護單行法規D.環境標準

E.其他部門法中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規范

28.環境許可證的管理程序是

A.申請B.審查

C.決定D.監督

E.處理

29.我國的《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將突發環境事件分為

A.突發自然災害事件B.突發環境污染事件

C.突發安全生產事件D.生物物種安全環境事件

E.輻射環境污染事件

30.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國自然資源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

A.法定取得B.確認取得

C.授予取得D.轉讓取得

E.開發利用取得

31.作為確定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根據的是

A.環境基礎標準B.環境監測方法標準

C.環境標準樣品標準D.國家標準

E.地方標準

32.環境行政責任的構成要件有

A.有關行政機關的積極行為B.行為的違法性

C.行為人的過錯D.行為的危害后果

E.違法行為與危害后果間的因果關系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3.簡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特征。

34.簡述限期治理的對象。

35.簡述我國關于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的規定。

36.簡述國際合作原則的意義。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7.論述公眾參與原則在我國法律上的體現和貫徹。

38.論述我國法律關于林權的規定。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9.2009年3月初,某水泥廠計劃投資建設新的水泥生產線。為向新生產線提供原料,水泥廠在未辦理采礦登記手續的前提下,在本廠礦山開采區域內采用深孔爆破方式開采出大量水泥用石灰巖,供本廠生產使用。2011年3月,當地國土資源局根據《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對其作出處罰,責令其立刻停止無證開采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

問:(1)水泥廠的行為主要有哪些違法之處?

(2)國土資源局對水泥廠的處罰是否合法?為什么?

40.甲化工廠和乙造紙廠座落在一條小河的兩岸。化工廠生產中排放三氯化鐵殘液,造紙廠生產中排放漂液廢水,兩廠排污濃度均不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在河水水位正常情況下,兩個工廠排污均不會對河水造成污染。2010年5月該地大旱,河水明顯減少,化工廠排放的廢水沖入造紙廠的排污口,兩股廢水混和后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了有毒氣體氯化氫,致使在河邊勞動的12名搬運工人中毒暈倒,送醫院搶救后脫險。受害人為此花費醫療費86000元。當地環保局對兩工廠排污口監測表明,其排污均無異常,屬于達標排放,排放方式亦未違法。當地環保部門決定對兩工廠各罰款6000元,并應12名受害人請求責令兩工廠賠償受害人醫療費86000元,每個工廠承擔43000元。

篇3

關鍵詞:鈷源輻照裝置;輻射環境管理;γ輻照裝置

中圖分類號:X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1)04-0103-03

隨著核能和核技術應用的日益深入與廣泛,γ輻照裝置在醫療用品消毒、輻射化工、輻照食品、輻照育種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γ輻照裝置是核技術利用項目中使用的放射源活度最大、潛在危害最大的一類裝置。它所應用的鈷-60放射源屬于Ⅰ類放射源,這類放射源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就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不良的社會影響和嚴重的經濟損失。目前在整個行業中存在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輻照裝置正逐漸被加速擴張的城鎮所包圍,由于它直接關系到環境、工作人員和社會公眾人員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其安全穩定運行將日益成為促進或制約其自身發展乃至整個核技術應用行業發展的關鍵環節。目前,為了保護環境、保障公眾健康,在輻射環境管理上實施統一的全過程監管。本文通過分析γ輻照裝置運行過程中發生的事故或事件的原因,基于輻照裝置面臨的新的發展形勢,主要針對輻照裝置在廠址選擇、設計建造、運行、退役等環節的輻射管理進行了討論。

一、國內及天津市γ輻照裝置的應用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6年底,全國設計裝源能力30萬居里以上的商用輻照裝置已達107座,設計裝源能力百萬居里以上的有37座,設計裝源能力400萬居里的4座。我國于1958年開始建造輻照裝置。經過五十余年的實踐,輻照裝置的設計和建造已相當完善,輻射安全技術成熟可靠,因而就輻照裝置安全設施總體而言,是能夠保證輻射安全的。但是隨著輻照裝置使用數量的不斷增多、裝源活度不斷增強及使用頻率的不斷提高,其廠址選擇、安全運行、輻射防護管理、退役工作對環境的潛在輻射安全影響顯得尤為重要。

截至目前,天津市共有三座固定源室濕法貯存商用Y輻照裝置,總設計裝源能力約500萬居里,其中某輻照裝置的設計裝源能力達400萬居里。由此可見天津市擁有全國為數不多的400萬居里輻照裝置,而且輻照裝置數量占全國輻照裝置數量的約4%。另外,天津市某輻照裝置因建造年代久遠,相關輻射安全防護設施已嚴重不能滿足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技術規范的要求,目前已初步完成退役工作。由于天津市城市建設的不斷擴張,使得原本位于較偏遠地區的輻照裝置正逐漸被住宅、學校、商業區及企業廠房等包圍,輻照裝置周圍的環境狀況較其建設初期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旦發生任何輻射事故將會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因此輻照裝置的安全穩定運行成為了確保輻射環境安全的重要保障。

事實上,在全國范圍內輻照裝置均面臨這樣新的發展形勢,即輻照裝置所在廠址逐漸被城區包圍,其環境敏感性日益受到關注。

二、輻照裝置運行過程中的主要事故或事件分析

50余年的輻照加工運行經驗表明,一般地,利用輻照技術進行加工是安全的,其運行的安全記錄比許多其他廣為公眾接受的產業的安全記錄要好得多。但是由于γ輻照裝置處于輻照狀態時產生的劑量率很高,一旦發生誤照射事故,被照射人員會在數分鐘或數秒內受到致死劑量。根據國內外輻照事故統計,鈷-60輻照裝置常見的事故類型有五種:人員誤入、卡源事故、貯源井水位下降、貯源井水污染事故、地震等外部自然災害引發的事故。其中前三種事故的發生主要與電器、機械故障有較大關系,其次與運行控制、管理體系不科學、不完善有關。貯源井水污染事故相對發生概率較低,且后果較前三者輕微。表1列出了五個典型的輻照事故,并對事故原因進行了簡述。

從表1中可以看出,上述輻照事故付出的代價是慘痛的,由于人員受到大劑量輻射照射進而造成了人員傷亡。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輻照裝置運營單位的規章制度不健全,缺乏對相關安全聯鎖系統的檢查、維修及保養,設備裝置帶“病”運行等;操作人員安全意識低,缺乏相關輻射防護專業知識,違反操作規程操作等。

通過分析上述輻照事故和事件發生的原因可知,出現事故或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企業的輻射安全理念匱乏,導致輻射安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執行不力,進而誘發輻射事故或事件。因此輻照裝置應用企業亟需建設核安全文化,在實踐中創造并形成有益于安全目標的工作環境,通過加強對員工的輻射防護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培訓,使每位員工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素質,要有發自內心的積極探索、謙虛謹慎、精益求精的態度,并共同致力于“安全第一”的目標。同時,為確保輻照裝置運行過程中的輻射安全,輻照裝置應用企業應加強內部審查,及時發現核安全弱化征兆,并果斷地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任務之首。

三、輻照裝置安全運行的探討

針對輻照裝置正逐漸被城鎮包圍的現狀以及其具有潛在輻射危害大的特點,其安全運行勢必成為了發展輻照加工產業的重中之重。輻射管理部門應從廠址選擇、設計建造、運行監管和退役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監管。本文在總結歷年輻照裝置運行事故或事件經驗的基礎上,針對輻照裝置在全壽命過程中需注意的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輻照裝置的廠址選擇

輻照裝置廠址的穩定性是確保其安全運行的前提條件。輻照裝置場地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廠址穩定性、地質條件,以及按照國家相關規范要求避開高壓輸電走廊和易燃易爆等場所。同時,較大活度的輻照裝置應設置在單獨建筑物內;放射性活度中等的輻照裝置可以設置在建筑物底層的一端,但應有單獨的出入口。

事實上,基于目前輻照裝置被城鎮包圍的新形勢,在新建輻照裝置廠址的選擇過程中除需要考慮上述常規安全因素外,還應該將廠址的選擇與區域發展規劃相結合,避開敏感區域,更為重要的是,要綜合考慮假設輻照污染事故發生后對周邊相關人員的健康影響及心理影響。另外,對于已被城鎮所包圍的大型輻照裝置,需考慮適時搬遷,以確保該項輻射實踐的環境適宜性,滿足輻射環境管理的要求。

(二)輻照裝置的設計建造

保守的設計與高質量的建造是輻照裝置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前提,具有資質的設計單位、制造單位、施工單位、安裝單位是完成這項任務的重要保障。新建輻照運營單位要著重對勘查單位、設計單位、制造單位、施工單位、安裝單位及人員資格進行審核。

設計單位應按照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進行γ輻照裝置的設計,設計活動應按照設計文件的規定進行。對于設計計算,輻照裝置的屏蔽防護、通風及重要部件應根據經驗證過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關于設計要求,主要有聯鎖要求、可編程電子系統、安全設施、通風系統、水處理系統、屏蔽結構、防火要求、供電要求、抗震要求等。

輻照裝置的施工單位應具有國家頒發的乙級以上施工證書,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設計單位提供的圖紙進行施工。輻照裝置工藝設備的制造應由具備相應資質并經輻照裝置運營企業考查、評價為合格供方的單位承擔。

輻照裝置的設備安裝應由具備相應資格的單位承擔,并且按照設備安裝文件、設備施工圖或其他相關規定進行安裝活動。運營單位需加強對上述設計、制造、施工及安裝活動的質量監督,并且在輻照裝置建成后向國家相關部門提出驗收申請。輻照裝置經國家有關部門驗收合格,運營單位取得《輻射安全許可證》后輻照裝置方可正式投入運營。

(三)輻照裝置的運行

輻照裝置的運行環節是發生輻照事故或事件的主要環節,因而需切實加強對其運行過程中的安全管理,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運營單位必須制定輻射安全相關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并成立輻射安全與防護管理機構,統一負責輻照裝置運行過程中的安全管理。

第二,人員培訓與人員資格。運營單位必須配備具有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所有輻射工作人員都需經國家審管部門授權的單位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運行人員需具備下列技能:了解并掌握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輻照裝置的操作規程;掌握輻射防護基本知識與輻照加工基本知識;熟悉設備結構性能及處理事故的應急措施,了解應急聯絡渠道和方式;熟悉放射性監測儀表等。

第三,做好運行記錄,應詳細記錄輻照裝置的重要活動事項,如運行工況、發生的故障及排除方法、維修活動等。

第四,制定維修檢查計劃,定期對相關安全設施進行檢查、維修與保養,以便輻照裝置安全連續運行。其中應重點檢查的方面如下:控制系統的使用性能、安全聯鎖系統的使用性能、源升降系統與源位置指示器的功能、輻射監測儀表的工作性能等。

第五,制定應急預案。必須根據輻照裝置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輻照事故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一旦出現事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防止事態進一步過大。

第六,加強對輻照裝置運行過程中各項實踐工作的監督管理。監督管理工作是確保各項規章制度得到切實執行的重要保障性工作,科學合理的監督,不僅可以確保運行安全,而且可以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業核安全文化。

(四)輻照裝置的退役

不符合γ輻照裝置設計建造和使用規范(GB17568-2008)和有關安全規定,且無法改造的γ輻照裝置應強制其退役,若其繼續運行則具有較大輻射安全隱患,天津市某輻照裝置的退役就是基于這樣的情況。輻照退役前應開展退役環境影響評價,制定退役實施方案與應急預案,并且在得到相關部門的批準后方可實施退役。退役過程中要做好放射源的倒裝、回收及運輸工作,同時做好對相關設備、貯源井水及水井的去污工作。對于建有副井的輻照裝置,在排空貯源井水之前應認真核查副井的放射性污染情況,嚴防將放射源遺留在副井中。相關構筑物、設備經監測達到解控水平后方可進行拆除。最后,還需要對所有參加倒源退役工作的工作人員受到的個人劑量進行監測,監測數據應低于GB18871-2002規定的職業照射劑量限值。

另外,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管理部門需對輻照裝置退役工作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最終完成退役,使工作場所達到無限制開放使用的目的。

四、結 語

本文針對γ輻照裝置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的輻照環境安全管理問題及其面臨的新的發展趨勢,探討了輻照裝置在廠址選擇、設計建造、運行、退役等環節需注意的一些問題,對輻照裝置單位開展相關工作及加強輻照裝置全過程監管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范深根,鈷60輻照裝置安全技術措施和經驗[J],原子能科學技術,1989,23(3)

[2]徐宏青,γ輻照裝置運行中的輻射安全[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2)

[3]范深根,雷忠龍,張永祥,建造和使用60Co源輻照裝置中應注意的幾個安全問題,核農學通報,1990,Ⅱ(2)

篇4

【關鍵詞】進境食用水生動物;風險因素;應對措施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進境食用水生動物的貿易量逐年上升,各大口岸(如上海、廣州、深圳等)每天均有大量的食用水生動物入境,經檢疫后迅速流向全國各地。進境的水生動物可能攜帶原病,一旦傳染給當地同種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將對當地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另外,可能攜帶的有毒有害物質或致病菌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針對水生動物的特點,對影響安全衛生的各種潛在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管理措施,有利于做好進境食用水生動物的檢驗檢疫工作,對保障我國水產的養殖和人民的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1 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國進境食用水生動物的數量和貨值呈現穩定增長,這些水生動物主要于來源于東南亞國家和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加拿大、肯尼亞、南非等國家,涉及的品種主要有龍蝦、鮑魚、皇帝蟹、黃鱔、草蝦、泥蚶等。

檢驗檢疫部門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進境水生動物檢驗檢疫管理辦法》等法規對進境水生動物進行監督管理,先后出臺了相關文件對水生動物的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進行監測和控制。

2 進境水生動物安全衛生的潛在危害因素

2.1 水生動物疫病

在目前條件下,水生動物活體及其產品的跨國運輸行為提高了疫病擴散的風險。如淡水魚流行性潰瘍綜合征,海水魚的病毒性神經壞死病和南美白對蝦的白斑綜合征、桃拉綜合征、白尾病等都威脅到當地養殖業的發展。隨著養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一旦出現水生動物疫情就很難控制和消滅,對經濟、社會和生態都將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1]。

OIE水生動物疫病名錄(2013年)公布了包括魚類疾病、甲殼類疾病等28種疫病。2008年,我國農業部也出臺了第1125號公告,對原動物疫病病種名錄進行了修訂,在新公告中將水生動物疫病增加到35種[2]。

2.2 化學元素[3]

食用水生動物攜帶的化學元素可能造成食源性疾病,其化學元素可能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2.2.1 農藥殘留

水生動物的生存水源受到農業化學制品或工廠用化學物質的污染,造成水生動物體內攜帶相關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被人體攝入后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美國和歐盟等國家均對水生動物體內相關物質(如硫丹、有機氯、有機磷農藥)的最低殘留做出了嚴格的限制。

2.2.2 獸藥殘留

系人為在養殖或運輸過程中添加,主要包括3大類:違禁藥物和未被批準使用的藥物,如氯霉素等;懷疑有“三致”作用的藥物和人畜共用的抗菌藥物,如磺胺類、硝基呋喃類等;其他允許使用的但未遵守停藥期規定的獸藥。

獸藥殘留是影響水生動物及其產品安全衛生的最常見和最重要的因素。近年來,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藥物殘留,歐盟規定了包括氯霉素在內的10種藥物的最高殘留限量;美國FDA對包括水產品在內的動物源性產品要檢測221類農藥、獸藥、興奮劑類的殘留,以及11種禁止在動物源性食品中使用的藥物;我國也了食用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禁止氯霉素等藥物用于食用水生動物。

2.2.3 重金屬污染

主要是指因受到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和廢渣)、有害化學物質和重金屬鹽類(如含鉛、汞、砷等化學物質)的污染而造成重金屬超標。許多國家對水生動物及其產品中的重金屬有著嚴格的要求,如美國明確規定甲殼綱動物體內鉛、甲基汞、砷、鎘等的限量要求;歐盟按照2001/466/EC的要求,對魚中鎘、汞、鉛的最大殘留限量也做了相應的調整。

2.2.4 自然毒素

主要指組胺、腹瀉性貝類毒素、麻痹性貝類毒素等。美國對組胺、腹瀉性貝類毒素、麻痹性貝類毒素都有嚴格的限量指標;日本、韓國、歐盟等對麻痹性貝類毒素也有限量要求。

2.3 物理性物質

包括各種外來物質或外來顆粒,主要指放射性污染和金屬異物等。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已對當地食品、農產品和水生動物造成嚴重污染。

3 應對措施

3.1 對進境食用水生動物開展風險分析

活體水生動物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從出口國家帶入水生動物病原的風險,所以要對其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進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進出口風險分析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推薦的最早應用于水生動物活體或水產品貿易的風險分析方法,一般包括如下流程:危害識別、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4,5,6,7]。

應對首次引進水生動物品種的生長環境、養殖過程中的投入品、水生動物及其產品加工過程的污染等進行調研并開展風險分析,發現影響安全衛生的關鍵控制點,加強重點環節的控制,從而確保水生動物的品質安全。此外,還要加強與國外主管部門間的溝通,了解相關生產情況。

3.2 嚴格落實進境許可制度

我國對入境動物及動物產品實施嚴格的檢疫審批,對于輸入或通過中國境內運輸的檢疫物,由檢驗檢疫機關根據事先已掌握的輸出國或地區疫情決定是否同意輸入或過境,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防止危險性動植物疫情傳入我國。

應該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檢疫審批,對符合要求的水生動物品種頒發《進出境動物臨時隔離檢疫場許可證》。入境時,由口岸檢驗檢疫部門查驗,以有效地防止來自疫區的水生動物入境,從而大大降低疫病的傳播風險。

3.3 加強食用水生動物的檢驗檢疫

水生動物運抵進境口岸后,檢驗檢疫機構應嚴格查驗《進出境動物臨時隔離檢疫場許可證》、輸出國家或者地區官方簽署的動物健康證書等單證,同時實施檢驗檢疫,對水生動物進行臨床檢查,觀察是否存在死亡或臨床病癥等,如果發現異常,應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處理。

嚴格落實隔離檢疫,限制動物疫病的傳播。隔離檢疫是對水生動物疫病進行風險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在沒有跟其他生物接觸之前而采取的隔離措施。在跨國境進行活體水生動物貿易時,對水生動物進行隔離檢疫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疫病的擴散,有利于保護本國及周邊的資源。

3.4 落實進境水生動物疫病監測

水生動物疫病監測是一個國家水生動物衛生健康管理的關鍵組成部分。按照國際協定,成員國應該定期向OIE報告疫病名錄中的疫情信息,并采取特殊的防控措施來限制某種疫病的擴散和傳播,保證國際貿易間水生動物及其產品的衛生和健康。

檢驗檢疫部門應嚴格落實水生動物疫病監測,重點加強對不同來源地區首次進境品種的監測。根據監測結果,我們可以對一些疫病進行早期預警和制定防控方案。通過水生動物疫情信息的報告和信息共享,各個國家可以減少或消除水生動物病害的發生。

3.5 做好進境水生動物殘留物質的監控

為完善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檢驗檢疫科學監管體系和加強有毒有害物質等風險監控,國家質檢總局制定了《進出口食用水生動物安全風險監控計劃》,要求各口岸檢驗檢疫部門對多項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等進行檢測,并明確不合格情況的處理[8]。

對于經現場檢疫合格的水生動物,應按照《檢疫許可證》要求和其他有關規定抽取樣品進行實驗室檢驗檢疫,待實驗室檢測結果合格后才予以放行。

3.6 開展市場抽查檢驗

進境食用水生動物經檢驗檢疫合格后流向市場,但中間仍存在運輸、加氧、換水、存儲、銷售等諸多環節,因此市場流通的水生動物品質仍存在安全隱患。建議工商和質監部門能夠加強對市場流通進境水生動物的監管,并抽取樣品進行品質檢驗,從而確保安全水生動物流向餐桌。

3.7 制定并貫徹重大水生動物疫病應急預案

盡管我們采取了一系列預防和控制措施,但仍無法杜絕水生動物疫情暴發的可能,因此,非常有必要制定并落實重大水生動物疫病應急預案,發生緊急疫情時,可按照應急預案有步驟地開展工作,快速而有效地消除、控制和減輕疫情。

參考文獻

[1]馮東岳譯,Mohan,C.V.著.簡述國家水生動物衛生健康管理發展戰略[J].河北漁業,2011,3:42-44.

[2]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印發2011年度進出境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的通知[z].國質檢動[2011]第l17號.

[3]吳曉豐,李百勝,柯家法等.出口水生動物及其產品的風險分析和應對措施[J].中國水產,2005,4:66-68.

[4]陳孟裕,舒林軍,毛唯君等.風險管理系統在出口水產品檢驗檢疫中的應用[J].檢驗檢疫學刊,2012,22(3):55-58.

[5]馬云杰,孫勇,劉勇等.水生動物及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及管理[J].中國水產,2004,6:76-77.

[6]SNT 2486-2010進出境動物和動物產品風險分析程序和技術要求[S].

篇5

當今世界是高科技時代,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3+X”理科綜合測試出現了與現代科學技術、科普知識、日常生活等內容相關的科普信息題,且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這些試題以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知識為載體或作為背景材料,交叉滲透面廣、綜合性強、創設情景新穎,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創新能力,是中學生全面了解現代科技重大成果和提高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

1、科普信息題的特點

(1)有問題背景交代。因科普信息題的來源一般不是中學課本中的現成知識,而是聯系實際或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問題,故需必要的文字說明作鋪墊。

(2)有過程原理簡述。因科普信息題中涉及到的概念、規律、過程和設置的物理情景等都是學生不太熟悉的,故需較長篇幅的敘述作說明。

(3)起點高而落點低。因科普信息題主要用來考查中學生掌握實際知識水平的寬度和廣度,故難度一般不會大。

2、科普信息題的來源

(1)來源于現代科技。這類試題以前沿的科技信息為載體,將當今科技成果、科學技術與物理知識融合在一起,具有物理的時代氣息,能拓寬考生的知識面,開闊考生的視野。如對撞技術、超導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空間技術、納米技術、核技術、磁流體發電機、海浪發電機、α磁譜儀、黑洞問題等。

(2)來源于日常生活。這類試題以現實生活為背景,將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的需要聯系起來,考查考生依據知識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從而縮短“科學”與“人”之間的距離。如照相技巧、安全用電、體育運動、爐灶使用、靜電復印等。

(3)來源于科普知識。這類試題以科學普及知識為背景,將學科知識與自然現象融合在一起,考查考生的科學素質及靈活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溫室效應、光導纖維、酸雨的形成、臭氧層的破壞、能源常識及放射性污染等。

3、科普信息題的分類求解

(1)背景型科普信息題。

題目的背景知識并非解題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多以某一高起點的事件為背景,著重通過強調問題的目的意義來引起考生的興趣。這類信息題主要用來考查考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捕捉信息的能力,重點落在所學的學科知識上,可按常規問題的解題方法求解。解題的關鍵是認真閱讀試題,仔細揣摩題意,在深刻理解題目所描述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排除干擾、挖掘隱含條件。

[例1]天文觀測表明,幾乎所有遠處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離我們而運動,離我們越遠的星體,背離我們的運動速度(稱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說宇宙在膨脹。不同星體的退行速度V和離我們的距離 成正比,即 ,式中H為一常量,稱為哈勃常數,已由天文觀察測定。為了解釋上述現象,有人提出一種理論,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大爆炸的火球開始形成的。假設大爆炸后各星體即以不同速度向外勻速運動,并設想我們就位于其中心,則速度越來越大的星體現在離我們越遠,這一結果與上述觀察一致。由上述理論和觀察結果可估算宇宙的年齡T,其計算公式為 。根據近期觀察,哈勃常數H= 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進的距離,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齡約為 年。

解:背景材料很新穎,但有用信息很少。只要緊緊抓住兩個假設:一是中心假設,二是勻速假設,建立恒星退離的勻速直線運動模型。依題意,星體是從中心開始以不同速度勻速飛離的,故宇宙的年齡就等于大爆炸后它現在離中心的距離 除以它后退的速度V。即:

宇宙年齡 = 退離時間 = 退離距離 / 膨脹速度 = ,將H= 光年代入得: (年)

(2)類比型科普信息題。

題目所提供的科普知識是解答題目所需的有效信息,有時還明確給出可供類比的已有知識和方法。這類信息題主要用來考查考生的閱讀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解題的關鍵依據題給的知識遷移方向,構建學科知識模型,利用類比轉換的方法求解。

[例2]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自然界中的物體由于具有一定的溫度,會不斷向外輻射電磁波,這種輻射因與溫度有關,稱為熱輻射。熱輻射具有如下特點:(1)輻射的能量中包括各種波長的電磁波;(2)物體溫度越高,單位時間從物體表面單位面積上輻射的能量越大; (3)在輻射的總能量中,各種波長所占的百分比不同。處于一定溫度的物體在向外輻射電磁能量的同時,也要吸收由其它物體輻射的電磁能量,如果它處在平衡狀態,則能量保持不變。若不考慮物體表面性質對輻射和吸收的影響,我們定義一種理想的物體,它能100%地吸收入射到其表面的電磁輻射,這樣的物體稱黑體。單位時間內從黑體表面單位面積輻射的電磁波的總能量與黑體絕對溫度的4次方成正比,即 ,其中常量 。在下面的問題中,把研究對象都簡單地看作黑體,有關數據及數學公式如下:太陽半徑 ,太陽表面的溫度T=5770K,火星半徑 。球表面積公式 ,其中R為球半徑。

(1)太陽熱輻射能量的絕大多數集中在波長為 ~ 的范圍內,求相應的頻率范圍。(2)每小時從太陽表面輻射的總能量為多少?(3)火星受到來自太陽的輻射可認為垂直照射到面積為 ( 為火星的半徑)的圓盤上。已知太陽到火星距離約為太陽半徑的400倍,忽略其他天體及宇宙空間的輻射,試估算火星的平均溫度。

解: 本題給出了熱輻射的特點,指出可以把研究的物體當作黑體來處理,明確了類比的對象。另外,所有數據都是有用信息,故可用類比轉換的方法求解。

①因 ,所以 ,

, 故輻射頻率的范圍是 ~

②每小時從太陽表面輻射的總能量 ,代入數據得: 。

③設火星的表面溫度為 ,太陽到火星的距離為 ,火星單位時間內吸收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為: ,因 ,所以 。

火星單位時間內向外輻射電磁波能量為: ,火星處在平衡狀態有: ,即 ,所以

(3)推理型科普信息題。

題目所提供的科普知識是解題所必需的實質性條件,但難度較類比型科普信息題大,即不告訴新知識可供類比的原有知識。這類信息題主要用來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的綜合能力。解題的關鍵是不要被長篇的敘述、新的名詞和公式所嚇倒,通過分析推理尋找和選擇知識遷移的方向,再應用所學知識或信息知識求解。

[例3] 太陽現正處于主序星演化階段。它主要由電子和 H、 He等原子核組成。維持太陽輻射的是它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核反應方程是2e +4 H 24He + 釋放的核能,這些核能最后轉化為輻射能。根據目前關于恒星演化的理論,若由于聚變反應而使太陽中的 H核數目從現有數減少10%,太陽將離開主序星階段而轉入紅巨星的演化階段。為了簡化,假定目前太陽全部由電子和 H核組成。

(1)為了研究太陽演化進程,需知道目前太陽的質量M。已知地球半徑R=6.4×106m,地球質量m=6.0×1024Kg,日地中心的距離r=1.5×1011m,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g=10m/s2,1年約為3.2×107S。試估算目前太陽的質量M。

(2)已知質子質量mp=1.6726×10-27kg, He質量ma=6.6458×10-27kg,電子的質量me=0.9×10-30kg,光速c=3×108m/s。求每發生一次題中所述的核聚變所釋放的核能。

(3)又知地球上與太陽光垂直的每平方米截面上,每秒通過的太陽輻射能 =1.35×103W/m2。試估算太陽繼續保持在主序星階段還有多少年的壽命。(估算結果只要求一位有效數字)

解:該題出現了主序星演化、紅巨星演化等新名詞,其實并不可怕。只要挖掘出本題的有效信息:太陽的組成、維持太陽輻射的核反應方程式和太陽離開主序星階段 H核數目的減少。再將牛頓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和質能方程等知識遷移到太陽主序星演化階段中,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設地球的公轉周期為T,由牛頓運動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得: ①

又因地表處的重力加速度 ②

由以上兩式得: ,由質能方程得:每發生一次核反應釋放的能量為 ③

在太陽繼續保持在主序星演化階段的時間內,發生核聚變反應的次數為 ④

故太陽總共輻射的能量為 ⑤每秒鐘太陽向外放出的能量為 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高清高潮精品美女 | 日韩美香港a一级毛片免费 国产综合av |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午夜 | 亚洲国产精品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精品国产黄a∨片高清在线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 免费av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资源速度 | 一级片子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深夜成人网 | 九九综合 |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好 | 中文字幕男人的天堂 | 免费一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看毛片的网站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天堂久久网 | 免费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 四虎在线视频 | 日韩三级 | 在线免费小视频 | 国产xxxx在线 | 国内久久 | 先锋资源在线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永久 | 91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岛一牛影视 | 九九综合 | 亚洲精品一二三 | 中国一级大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