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2-07 11:41:3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防輻射防護工程,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上周提到,多方自亂陣腳,自己不爭氣,本周又新加入一個因素,空方出手伏擊,而且獲得成功。
周一,價差中間低,兩頭高;持倉量上午的高點高于下午。上午持倉量的高點出現在10點55分,過早。換言之,10點55分到11點30分離場的力量很強。11點30分的持倉量為40661手,10點整的持倉量為40580手,中間10點55分的持倉量為43988手,形成“∧”型。上升階段,價差平均值為0.25%;下降階段,價差平均值為0.16%。所以,前面是多方進場,后面多方離場。
如果再看持倉量從13點開始,增加到14點20分,似乎是多方加碼。然而,下午的持倉量最大值為42907手,不如上午的43988手??墒?,下午14點20分才是全天的最低點。多方在最值得買進的地方沒有擺上最多的籌碼,十分不智。
從10月17日以后,無論漲跌,無論多方獲勝或失敗,占據舞臺的都是多方。周二尾盤不同了,空方出手了。從13點40分開始,持倉量有明顯的增加,這導致周二收盤的持倉量是全周最高。這段時間的價差逐步走低,收盤價差為貼水0.25%,這是11月1日以后近月合約收盤價差最低值。如果把周四遮住,空方挑了全周最高點進場。
周三低開后,一路下跌。整個上午,價差平均值為貼水0.01%。持倉量則是在11點以前,從來沒有減少過(以5分鐘為頻率),所以是空方進場。周二尾盤和周三上午,是空方伏擊時間,大獲成功。
周三下午,價差明顯提升,代表買進力量較強。多方進場和空方離場的交易指令都是買,從周三下午持倉量呈現下降趨勢,收盤大減3115手來看,升水來自空方離場。周三下午又是全周最低點,空方高點進場,最低點獲利了結,十分了得。
周三晚間,存款準備金率調降,六大央行提高美元流動性,歐美股市大漲,A股投資人興奮之情,恨不得股市提早開盤。怪的是,9點15分,期指只上漲2.37%;9點45分以前,甚至持續貼水,期指市場異常的“冷”,倒也令人佩服。可惜的是,9點45分以后,價差逐漸升高,多方按捺不住。14點25分后,卻又是平均貼水0.01%。這樣價差和價格同是“Ω”型,實在難看。
再看持倉量,11點25分到11點30分,持倉量懸崖式下墜。如果以11點25分為界,前面是加倉,后面是減倉;前面價差平均值為0.18%,后面為0.13%;前面是升勢,后面是跌勢。可憐啊,多方沒能堅持住早盤的冷靜,追漲殺跌,全天盡然落得虧損收場。
目的 探討程序化健康教育在宮頸癌放射治療輻射防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06年度收治320例宮頸癌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即程序化健康教育組(160例)與一般健康教育組(160例)進行對照研究。結果 程序化健康教育組與一般健康教育組的患者對宣教內容的掌握、臨床患者的滿意度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程序化健康教育比一般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好。
【關鍵詞】 健康教育 宮頸癌 放射治療 輻射防護 應用
放射療法(以下簡稱放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放療的廣泛合理應用,使腫瘤治療的療效有了較大的改善。因此,醫用射線的防護問題,已引起有關的國際組織和許多國家的重視。在充分利用各類射線為醫療服務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射線對患者的潛在性的危害并降至最低限度,做到趨利避害,是輻射防護工作的目的,也是醫務工作者的共同責任。目前,隨著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健康教育日益變得重要而有實際意義,具體地說,醫院健康教育是以患者及家屬為對象,通過護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過程,達到使患者了解增進健康的知識,改變他們的不健康行為和問題,使其行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發展。為了探討健康教育的方式,筆者按照治療程序對患者進行程序化健康教育。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06年收治的320例治療宮頸癌患者,年齡21~74歲,隨機分為程序化健康教育組(160例)與一般健康教育組(160例),兩組患者進行對照研究,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狀況、經濟條件等資料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教育方法 根據患者的治療過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采用一對一個案教育形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前1~2天訪視、治療前30 min宣教及治療結束后的指導,并利用電腦幻燈片投影對患者及家屬的指導進行治療期間自我護理的指導,并現場接受提問。做到了形式活潑新穎、圖文并茂,使患者及家屬易于接受。并據實填寫宮頸癌放療患者全程健康教育登記表(見圖1,保密系患者需要保密的事項)。
2 教育內容
2.1 治療前訪視 做好心理護理,講解有關放療的基礎知識,消除患者的顧慮和緊張心理,增強治療的信心。為確保放射治療獲得最佳的療效,整個療程必須細心計劃。醫務人員會要求你躺在一個被稱為模擬機的龐大機器之下,為你確定治療部位、制定周詳的治療計劃,并在你的皮膚上劃上記號,顯示那個部位需要接受放射線的照射。
2.2 治療前宣教 介紹放療室的環境,從輻射防護的角度介紹等候區、治療區、控制區的意義,一般的工作流程,囑其保持放射野標記的清晰,切不能私自涂改。照射野皮膚不宜用肥皂、粗毛巾、熱水擦洗,同時避免陽光直曬。腔內治療前排空大小便。
2.3 治療過程中的電子宣教[1] 常見不良反應和處理,飲食的注意事項,治療期間的要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放射治療的必要性、可靠性、安全措施及其注意事項。
2.4 治療結束后的指導 隨訪指導,皮膚、陰道的護理。
3 射線的防護
放療用設備、場所和環境必須符合有關輻射安全標準[2]。放療設備的防護性能至少每年檢查一次。在照射過程中,必須采取措施保持患者治療不變。定期對治療中患者進行檢查和分析,根據病情變化需要,調整治療計劃。密切注意體外放療中出現的放射反應和可能出現的放射損傷,采取必要的醫療保護措施。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按以下方法進行防護:(1)時間防護,各項操作動作應準確敏捷;(2)距離防護,加強環境的宣教,提高患者的調節自控能力;(3)屏蔽防護,必須根據患者靶區的范圍選用或制作合適的射線擋塊,對非照射部位,特別是敏感器官和組織,進行屏蔽防護。
4 結果
將程序化健康教育組與一般健康教育組的健康教育效果進行比較,程序化健康教育組優于一般健康教育組(見表1)。程序化健康教育組的應用使工作人員專業知識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醫療服務的滿意度有了提高(見表2,兩組患者采用同一份滿意度調查表)。統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不同健康教育方法效果認同比較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比較
5 討論
健康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教育活動,程序化健康教育是按照臨床治療程序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其目的是使患者自覺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以維持和促進個人健康。結果表明,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和患者滿意度均有明顯提高。程序化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內容得到了貫徹落實,不斷強化患者的遵醫意識,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在進行放射治療時知曉一些防護知識,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使治療能夠順利進行。實踐證明,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自護能力的最好途徑[2],患者自護能力的提高,增進了治療效果,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醫療建筑 防輻射 大體積混凝土
一、樓面活荷載取值
參考《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關于有醫療設備的樓(地)面均布活荷載取值規定和醫療工藝專業提供的使用荷載,一般防輻射醫技房和其他專用房間的均布活荷載取值見表1。
二、放射影像科室結構設計
醫技樓放射科包括X光室、CT、DSA、核磁共振(MRI)及相應的控制機房等特殊房間。為了防止這些房間內設備對人體的電離傷害,應增加房間的墻及樓板厚度以隔離輻射傷害,墻體一般采用鋇砂漿砌筑370mm厚實心粘土磚墻或200mm~300mm厚混凝土墻。若采用混凝土墻體與主體結構整澆,雖然屏蔽效果好,但混凝土墻因剛度較大,常因不能均勻布置而造成結構剛心與質心偏移過大,增加扭轉效應,對主體結構抗震有不利影響;而采用實心磚墻作為圍護結構時,施工較為簡便,但對砌筑質量有一定要求。一般建議采用370mm厚實心磚墻,砌筑質量為A級,砂漿飽滿度要求高,若不能滿足要求,可以通過在墻體外掛鉛板或分層涂刷鋇水泥來提高防輻射能力,墻外防護層的粉刷由專業廠家配合施工。
醫技房樓板建議采用現澆混凝土厚板結構,節約層高,利于砌體隔墻靈活布置,房間頂板和底板混凝土厚度一般在180mm~250mm間取值。由于控制機房和設備用房需要鋪設各類管線和專門設備檢修管溝,房間樓板一般需降板處理。管線鋪設后用混凝土等墊層材料填充,同時可以隔離部分設備的振動,減少醫療設備的影響。對于X光、 CT 、ECT、 DR、 DSA等設備的房間一般降板300mm,而核磁共振(MRI)機房需降板450mm。
核磁共振(MRI)機房地面和墻面采用0.4mm厚的紫銅板,接縫和孔洞長邊平行于磁場分布方向,避免阻斷磁場的通過,降板內的二次混凝土回填不得添加鋼筋等金屬材料,防止外界的磁場干擾。
另外應注意為避免冷凍機房中水泵等振源對核磁共振(MRI)等設備的正常運行可能造成的影響,設計時核磁共振設備應遠離振動源,否則應采取有效的隔振和減振措施以保證核磁共振設備的正常運行。
三、核醫學科室結構設計
現代醫院醫技樓常配有直線加速器機房和鈷60機房,一般獨立設置在地下一層,與主體結構設縫分開。
核醫學機房防護體屏蔽設計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單一材料同等輻射防護體(圖1-a):一般利用混凝土作為輻射防護材料,適用于近距治療室(后裝治療室),其他大型放療設備治療室不宜采用。
單一材料主次輻射防護體(圖1-b、1-c):這是目前最常見的輻射防護體。該種輻射防護材料相對比較便宜,施工技術較為成熟。
復合材料主次輻射防護體(圖1-d、1-e):主射線方向使用高密度輻射防護材料,在次射線方向使用小密度輻射防護材料,或在治療機房內鋪設鉛板或防中子輻射材料。這種輻射防護體可以減少輻射防護體的厚度,提高房間使用面積,盡管這種材料價格較混凝土貴,但是其輻射防護效果更好,易于回收利用。
輻射防護材料一般使用防輻射混凝土,它是一種由膠結材料與重集料組成的混凝土,除具備普通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外,還能有效屏蔽α、χ、γ射線和中子流的輻射。在混凝土中提高重元素的數量可以有效提高材料吸收射線的能力,增加材料中的輕元素數量可以削弱中子輻射。常用的防輻射混凝土是硫酸鋇重晶石及硫酸鋇砂。
對于主次輻射防護體,由于直線加速器可做360°旋轉,所以頂板防護等同于墻體,其主射線方向鋼筋混凝土墻或頂板厚2.30m ~2.60m,副射線方向混凝土墻或頂板厚度取1.30m ~1.60m,具體尺寸需要與設備專業廠家密切配合來確定。
為了保證厚板的模板及支撐滿足施工要求,避免產生混凝土裂縫,防護體樓板可以設計成上下兩層,板間設施工縫,下層板作為受力結構進行計算配筋,上層板只配構造筋和溫度筋,不僅可以減少混凝土的水化熱,還可利用分層施工形成的結構承受二次施工時的荷載。
由于防護體墻板厚度大,墻體的配筋采用小間距、小直徑多層雙向布置構造鋼筋,各層網片之間用拉結鋼筋固定。另外,墻洞必須由各專業配合預留,設備穿墻預埋管線應沿墻厚呈U狀預設(圖2),室內應避開主射線照射區域。
四、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措施
核醫學科室結構防護體屬于大體積混凝土,雖有利于屏蔽射線,但是大體積混凝土容易產生裂縫造成輻射外泄,使放療房間難以達到防輻射的功能要求,因此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主要難點是控制裂縫。裂縫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溫差裂縫,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放熱,大體積混凝土內部升溫幅度比表層大,而且內部降溫速度比表層慢,因此混凝土內外形成較大的溫度差,隨之形成的溫度應力超過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導致混凝土表面形成溫度裂縫;二是收縮裂縫,如果混凝土中的水和水泥用量高,其散熱和硬化過程中就產生很大的收縮應力,超過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后就會產生收縮裂縫。
因此,為防止裂縫發展,保證醫療工藝防輻射要求,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應考慮如下問題:
1.為了限制大體積混凝土墻板產生裂縫,選用低水化熱水泥,摻入適量的粉煤灰和緩凝型外加劑,也可加纖維抗裂膨脹劑,減少單方水泥用量。
2.為了防止混凝土收縮裂縫,減小水灰比,優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上覆蓋保溫同時外加暖棚,減少大體積混凝土內外溫度差,保證內外溫差不大于25℃,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大于20℃,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在25℃以下。
3.合理分段留施工縫,可按底板、厚墻、頂板分三次澆筑。施工縫結合現場情況設為臺階狀,并設置止水鋼板,以防止射線的滲透。
4.保證混凝土均勻密實。嚴格控制投料順序和攪拌時間,保證合理水灰比和塌落度。澆筑時防止混凝土發生離析,混凝土采用分層澆筑和二次振搗,振動棒采用行列式移動,快插慢拔,在振搗上一層混凝土時,振搗棒插入下一層50mm ~100mm,振搗到表面出漿為宜,防止漏振和欠振,保證振搗密實。對于板與墻相交部分,應待墻體混凝土振搗下沉穩定后,再繼續澆筑頂板混凝土。
5.在墻體和頂板選出有代表性的測溫點,在此點混凝土表面以內100mm和中心處埋設測溫線,用測溫儀進行測量,局部最厚部分做重點溫度監控,保證所有測點的溫差小于25℃。
6.對混凝土采取長時間養護,頂板頂部可采用蓄水養護,頂板底部可以采用噴水養護,墻體可以外掛麻布或草簾加薄膜覆蓋等措施,減少混凝土內外溫度差,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
五、結束語
醫學影像科是醫院醫技保障的核心科室之一,根據醫療工藝要求和輻射防護標準,放射科和核醫學等涉及二次深化設計的工藝需和結構專業密切配合確定防護墻厚度及預留設備孔洞。醫療建筑的結構設計,也需要和建筑、電氣、給排水、暖通、智能專業合作才能完成。
參考文獻
[1] 中國建筑標準技術研究院.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關鍵詞:防電磁輻射服裝;屏蔽;測試方法;輻射危害
中圖分類號:O4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6-0343-02
1 電磁輻射的概念及其放射源
電磁輻射是一種普遍的物理現象,它是由空間共同移動的電能量和磁能量所組成,而該能量是由電荷移動所產生的。換句話說:電磁輻射就是指“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由放射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
電磁輻射源通常分成兩大類:一是自然界電磁輻射源,來自某些自然現象,如雷電、臺風、太陽的黑子活動與黑體放射等。而這種電磁輻射源常常會被我們忽視和淡化!我們所一直關注的電磁輻射源,其實只是電磁輻射源的其中一種,即:人工型電磁輻射源。人工型電磁輻射源、來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統或裝置與設備,其中又分放電型電磁輻射源、射頻電磁輻射源及工頻電磁輻射源。
2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1998 年世界衛生組織列出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五大影響但歸納起來,我們可以把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分為: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積累效應三種。
3 防電磁輻射服裝織物及面料
防電磁輻射服裝的面料對于電磁波的防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選用電磁輻射防護服裝時,應了解防護服裝所采用的面料,及其工作原理。由于電磁輻射的頻率高低不同,所以我們必須按其高頻和低頻輻射的特點,用不同的織物及面料進行防護。對電磁輻射的防護需要材料有好的導電性或導磁性,所以不銹鋼纖維、具有良好導電性能的銀、鎳、銅的電鍍纖維或織物、填充炭黑、導電化合物和吸波添加劑的有機復合導電纖維便應運而生,而且市場上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電磁屏蔽織物和面料。
制成方法:利用金屬材料,如采用金屬絲網罩隔離裝置和用金屬粉處理過的服裝;利用金屬纖維和其他纖維混紡成紗,再織成布。
3.1 防輻射織物、面料的一般分類及特點
目前國內、外采用的防電磁輻射織物有三種,工作原理都是通過基料表面所形成的良好導電性能,使其具有抗電磁波的功能。通過對電磁波的反射和吸收而形成屏蔽作用:
(1) 合金纖維混紡:采用不銹鋼纖維與其他化纖、棉等纖維混紡形成電磁屏蔽織物,具有耐洗滌、耐磨、柔軟、手感好、透氣、抗靜電、防電磁輻射等功能。
特點:透氣性好、服飾感強、耐洗滌、手感好。
適用范圍:這種面料目前使用最廣,其可以被制成各類防輻射服裝,如醫護類、孕婦防護類等。
(2) 多離子織物:采用多種金屬離子涂敷粘附在普通織物上,形成一定的電磁屏蔽功能的織物能保持原普通織物的性能、顏色和手感。
特點:柔軟、透氣、服飾感強、服飾使用范圍寬。
適用范圍:可以制成T恤、內衣、床單、蚊帳等。
(3) 金屬化織物:采用化學沉積方法在普通織物表面牢固地“鍍”上一層高導電金屬層,形成電磁屏蔽織物。
特點:鍍膜薄、附著力強、柔軟、透氣性好、使用頻率寬、屏蔽效能高。其中,金屬化織物是目前國內外最新一代技術產品,比前兩種織物更具有以下顯著特點:工作頻率寬、屏蔽效能高、使用領域廣。
3.2 屏蔽高頻電磁輻射面料的類型
3.2.1 混紡梭織屏蔽布
外表與普通面料一樣,采用納米金屬屏蔽纖維與其他纖維混紡織成,屏蔽纖維直徑只有頭發的1/12,比蠶絲還細膩柔軟。
此面料經過及測試中心檢測屏蔽效果達到99.9%(30dB以上),同時保留了普通面料的柔軟性、均勻性、透氣性、耐洗性、致密牢固、使用年限長等特點。
3.2.2 納米離子屏蔽布
采用高科手段,將金屬納米離子置入到織物的內部,從而達到電磁屏蔽的作用。屏蔽率達到99.9999%(70dB以上),防輻射能力強,適合電子電器內部防輻射;電信發射機房、基站、電視廣播雷達發射臺等的電磁防護,可作為機器設備的覆蓋物,或制成衣服的夾層,只可輕輕擦洗,不可揉搓。同時這種面料還可以起到遠紅外保健、抗靜電、殺菌作用:能促進和改善人體淺表組織微循環,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對機體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3.3 檢測防電磁輻射面料的一般方法
(1) 測導電性
用萬用表檢測到有良好的導電性,普通面料則沒有導電性。
(2) 用火燒屏蔽布
混紡布會剩下一層屏蔽絲網;而納米離子布則剩下一堆金屬粉末。
(3) 使用手持式電磁輻射測試儀
有輻射時紅燈亮,用防輻射布擋住后,綠燈亮,表明輻射已被屏蔽。
(4) 包裹測試發
將手機等包裹在防電磁輻射屏蔽布或服裝中,看其信號是否減弱。
3.4 dB和屏蔽率的換算
dB和屏蔽率的換算率是:3dB50%;6dB75%;9dB87.5%;
12dB93.75%;30dB99.9%;70dB99.9999%;
3.5 防輻射服dB值是否越高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作為防輻射服裝,首先要有服裝的基本性能,比如可洗滌,透氣性,穿著舒適性,同時要能滿足家電的防輻射。除非在雷達,發射臺等特殊高輻射場合,美國軍用標準規定大于15db。一般家用電器,如防電腦,微波爐等的輻射,由15db即可。大于60db,99%的織物表面上可以包住手機的輻射,但大多是電鍍金屬的織物,洗滌幾次就不行了。
4 防電磁輻射服裝發展現狀及其展望
目前市場防輻射服裝品種單一的情況,但我們可以將研發制作方向分為:金融、廣電、IT、電力、電信、民航、鐵路、醫療、生活進行分類。 在接下來的產品中,我們不僅要注意產品的防電磁射功能,同時還可以增加服裝的防紫外線、防風、拒水、防污、防蛀、抑菌、防臭的功能。
我們必須注意到,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防輻射服裝仍存在一定的發展問題,如:品種太過單一、品種不全、屏蔽效果參差不齊且多為婦女防護用品如吊帶、連衣裙等。二是針對防輻射服裝世界上并未形成標準化的計算單位和檢測方法。三是具有防輻射功能織物原理均為反射和吸收兩種,而面料一般只有三種,要想達到令人更加滿意的效果我們必須研發更新更好的材料,至于什么材料可以更好的使防電磁輻射功能在服裝中進行應用,這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據了解,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學博士生導師姚穆教授的一項研究將有望填補國內外空白。一直從事提高服裝穿著的舒適性和健康素質方面研究的姚穆教授帶著博士生們,動手制作檢測設備,從無數種檢驗方式中得到逐漸清晰的規律,三年來,漸漸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檢測方法。他們研究的防電磁輻射紡織品的檢測與標準制定項目,如果通過國家認證,將為防電磁輻射服裝的生產、檢測提供科學的數據和標準。不久的將來,人們將穿上放心、舒適的防電磁輻射服。
參考文獻
[1]劉國華, 王文祖. 電磁輻射防護織物的開發[J]. 產業用紡織品, 2003, 21,(6).
[2]王進美, 田偉. 健康紡織品開發與應用[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5.
電磁波的種類很多,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根據波長和頻率可以分為無線電波(如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光波(如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大宇宙射線如X射線、β射線、γ射線及中子射線)等類。不同的電磁波具有不同的傳播特性,常見的是無線電波,也稱為射頻電磁波。當交流電的頻率達到每秒鐘10萬次及以上時,交流電路的周圍就形成了射頻電磁場,頻率范圍3千赫~3000兆赫。射頻電磁波為非電離輻射,任何射頻電磁場的發射源的周圍均有兩個作用場,即以感應為主的近區場(又稱感應場)和以輻射為主的遠區場(又稱輻射場)。
電磁輻射的危害
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電磁波作為一種資源,已在0Hz~400GHz(400GHz是國際電聯ITU所劃分的最高頻率)的寬頻率范圍內廣泛地應用于各種家用電器及工業電子設備中,隨之而來的電磁干擾也就從低頻到微波波段,無孔不入地輻射或傳導給運行中的設備和周圍的環境,從而給設備、系統及生態環境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傷害。
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會產生電磁波,電磁波向空中發射或泄漏的現象叫電磁輻射,過量的電磁輻射就造成了電磁污染。常見的電磁輻射源有雷達系統、電視和廣播發射系統、射頻感應及介質加熱設備、射頻及微波醫療設備、各種電工設備、通信發射臺站、衛星地球通信站、大型電力發電站、輸變電設備、高壓及超高壓輸電線、地鐵列車與電氣火車、高頻焊接、電腦、手機及大多數家用電器(如電視、洗衣機、冰箱、微波爐、電磁爐、吸塵器)等。這些設備及設施可以產生各種形式、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電磁輻射。
世界衛生組織早已證實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五大影響: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電磁輻射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電磁輻射是造成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兒童組織發育、骨骼發育并造成視力下降、肝臟造血功能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電磁輻射可使男性出現生殖功能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等現象。近年來,國內外媒體對電磁輻射有害的報道一直未斷: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兒童患白血病,專家認為病因是受到嚴重的電磁污染;美國一癌癥醫療基金會對一些遭電磁輻射損傷的病人抽樣化驗,結果表明在高壓線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細胞生長速度比一般人快29倍;我國每年出生的2000萬兒童中,有35萬為缺陷兒,其中25萬為智力殘缺,有專家認為,電磁輻射是影響因素之一。
防電磁輻射織物的應用領域
電磁屏蔽織物在食品、石化、采礦、航天、軍事、科研、醫療、電子、通信、計算機、電力、建筑、政府機構、銀行證券、民用防護服(微波爐手套、圍裙、孕婦裝、家電罩)、職工工作服等領域和行業有極大的市場需求。資料表明,目前我國此類織物的年需求量已達上百億元人民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高科技產業的不斷增加、電子設備種類的增加與普及以及人類對自身健康關注程度的提高,市場需求增長會更加迅速。
日本、美國及英國等最先開發出了民用防輻射服,我國也在20紀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防輻射服裝的研究,已經開發出多種面料的防護服裝。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民用防護服裝主要有:防護襯衫、防護圍裙、防護馬甲、防護大褂、孕婦服裝系列、夾克套裝等,此外還有用于設備屏蔽的屏蔽布等。表1列出了常用的電磁輻射方面的個體防護產品、制成材料及屏蔽效能。
按照我國電磁輻射防護服的要求,對于大功率射頻應用設備的強場防護,要求屏蔽效能值在30dB以上,而對于一般設備,要求屏蔽效能值在10dB~20dB即可滿足要求。
防電磁輻射織物的發展狀況
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對電磁輻射防護問題的研究及評論已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但由于研究的目的、方法、條件(接觸電磁輻射源的距離、時間、生物模型等不同)等因素不一致,目前全球有關專家學者們對電磁輻射生物學效應研究結果和觀點也不盡一致,但對電磁輻射的有害性已成共識。對防電磁輻射織物的研究,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鍍膜織物(金屬濺射、化學鍍、真空鍍鋁)、粘貼金屬箔織物、涂覆導電涂料織物、多離子織物、導電纖維(碳纖維、金屬短纖維、金屬絡合纖維等)、混紡織物、防輻射纖維織物等。
導電纖維混紡織物是通過不銹鋼短纖維、陶瓷纖維、麥飯石纖維、碳纖維等與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經特殊工藝混紡交織形成防電磁輻射的布料。此類產品最大的優點是手感比較一柔軟,透氣性好;比較大的缺點就是屏蔽效率比較低,一般電磁能衰減量為15dB到30dB左右,而且在不同頻段的屏蔽效果有差異。一般導電纖維含量為10%~15%的織物屏蔽效果能各向同性均勻穩定,在頻率150kHz~6GHz范圍內的電磁屏蔽效能達到32dB~38dB。
不銹鋼短纖維織物是目前國際上使用較多的屏蔽織物,不銹鋼纖維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和機械力學性能。所生產的不銹鋼纖維呈連續的長絲束狀結構,其直徑可以細到幾微米,比普通的紡織纖維還要細,且纖維比較柔軟,有一定的強度,因此具有可紡性。通常比電阻達到1Ω?cm以下的導電纖維具有電磁波屏蔽性能,不銹鋼纖維的比電阻僅為10-6Ω?cm,因此被廣泛用作防電磁波輻射織物的原料。它與其他纖維相比,雖柔性類似于紡織纖維,但彈性回復率低、抗彎曲能力小、切向阻力大、比重大,因此用不銹鋼纖維與普通纖維混紡的織物的服用性能受到影響。
復合功能織物作為一種最新高科技產品,由不銹鋼纖維與棉、粘膠等纖維混紡而成。這種新型織物克服了現有屏蔽織物在生產、使用中的不足,滿足了普通大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對電磁輻射防護的要求,通過進一步完善后,也可以應用于航空、航海、軍工、化工、冶金、電力、通信、家電、制藥、食品、釀造、陶瓷、地下工程等各個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電磁波輻射防護服主要是從國外進口,價格昂貴。開發既能達到防電磁波輻射的功能,同時又具有阻燃抗靜電性能、價格又比較適中、服用性能比較好、款式多樣的面料,使更多消費者能抵御電磁波輻射的危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此外,多功能服裝是服裝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功能化和產業化是纖維開發的兩大趨勢,在高附加值紡織品越來越被重視的今天,這些新興的面料也將會成為推動紡織行業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 林肇信.環境保護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商思善.電磁波屏蔽織物波的產生與發展[J].現代紡織技術,2002,(4):50-54.
[3] 晏雄主編.產業用紡織品[M].第1版.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