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煤炭生產工藝范文

煤炭生產工藝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2-02 15:48:23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煤炭生產工藝,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煤炭生產工藝

篇1

關鍵詞:煤礦;采煤生產;工藝優化

1煤礦生產系統中回采工藝優化

1.1煤礦回采主要生產工藝

我國煤炭回采工藝分為炮采、普采、高檔普采、綜采、綜放等,目前使用比較多的是高檔普采、綜采與綜放,而爆破采煤只在小煤礦采用。

A.普采。普通機械化采煤與爆破采煤工藝的區別在于普通機械化采煤的破煤和裝煤實現了機械化。支護可采用單體液壓支柱。根據煤層的厚度和煤的硬度選用中功率甚至是大功率的雙搖臂滾筒采煤機,使采煤機的割煤和裝煤能力大為提高,甚至還具有破碎大塊煤的能力。其生產工藝為:割煤—清浮煤—移溜—支護葉回柱。

B.綜放。綜采放頂煤采煤工藝是在綜合機械化采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先進采煤工藝。綜采放頂煤采煤法的實施是在厚煤層底部布置一個采煤工作面,利用正常的綜合機械化采煤法進行回采,工作面上方的頂煤利用礦山壓力的作用或人工松動的方法使其破碎,并隨工作面推進將工作面上方的頂煤回收運出。其生產工藝為:割煤—清浮煤—移溜—移架—放頂煤。

C.充填。充填是采用充填類采礦法礦山的一個主要生產工序。礦山充填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充填材料選擇、充填混合料配比優化、充填料漿制備及輸送、采場充填工藝、充填質量保證等環節。根據所采用的充填材料和充填材料輸送方式的不同,充填工藝分為干式充填、水沙充填和膠結充填3大類。其生產工藝為:割煤—清浮煤—移溜—充填—移架。

1.2煤礦回采生產工藝優化

回采、掘進等工藝優化就是要對生產過程、環節以及生產工序進行優化組織,合理安排生產進度,改進和完善操作程序,優化生產系統,節能降耗,降低生產運行成本,從而提高煤炭企業的整體效益。煤炭生產環節多,組織復雜,工作地點多,運輸、供電、通風等點多、量少,占用設施設備多,針對這種情況,煤炭行業利用系統優化理論,科學規劃掘進及回采工作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集中到一個區域,能夠減少運輸工作量,減少風耗、能耗等問題。盡可能壓縮回采工作面數量,采用大采區、大工作面的生產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能耗。

A.采用正規循環作業。正規循環作業是指按工作面生產過程配套的工種及定員,在一晝夜內,遵循一定的回采工藝順序,保證質量,按時完成既定任務并周而復始地進行采煤作業。采用正規循環作業可以使工作面按計劃、有節奏地進行生產,并使回采面空間、工作時間和設備得以充分利用,合理地組織勞動生產。B.網絡圖優化。通過時差的調整,以最佳方案、最小的物資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使整個生產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網絡圖的優化方法:第一,縮短工程完工時間。通過繪制網絡圖,就可以得到初始的計劃方案。關鍵線路是網絡圖的核心,它決定了整個工程的完工時間,縮短每一道關鍵工序的工時都能縮短整個工程完工時間。在人、財、物有保證的前提下,對初始方案進行調整和改善,進一步縮短整個工程完工時間,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檢查工時;

b.細分工序;c.調配力量;d.檢查修正。第二,人力、設備、動力的合理安排。在編制網絡圖時,除了考慮工程進度外,也要盡量合理地安排人力、設備、動力等資源。一項工程的人力、設備、動力必須均勻安排,這不僅能使人員減少流動,而且總需要量也能降到最低。

C.系統優化。回采工作面生產系統是采運、通風與支護系統構成的復合系統。對回采生產工藝進行系統優化,就是要減少回采工藝中不必要的工序或環節,使生產系統向有序、穩態和高效方向發展。如:優化綜放工作面集合參數,減少停采煤柱;選擇合理的放煤步距;優化放煤方式;優化施工組織等提高回采工作面采出率,創建高產高效生產模式。通過對回采工藝進行優化,科學規劃回采工作面,合理安排生產進度,縮短運行距離,減少運輸工作量,從而降低風耗、能耗,進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通過回采工藝的優化可以使回采工作面的工作時間和設備得以充分利用,以最少物資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收益。同時,還可以協調各工序的平穩運行,減少工序中無序作業所帶來的能源浪費與人力、物力消耗,不斷提高回采工作面的生產效率,提高礦區的整體效益。

2煤礦掘進工藝優化

巷道主要有三種類型:巖巷、煤巷、半煤巖巷。目前巷道掘進工藝主要有兩種:炮掘和綜掘。在目前的大型國有煤礦中,視巖層賦存情況,炮掘和綜掘并用。

2.1煤礦掘進生產工藝

A.綜掘工藝。煤巷綜掘是一種破煤、裝煤、運煤三大工序全部由掘進機連續完成的作業方式,與炮掘相比具有工序少、速度快、效率高、質量好、施工安全、工人勞動強度小的優點。綜掘工藝簡單介紹為:破巖—裝矸—運輸—支護。其具體施工工序流程:交接班—安全質量檢查、找線、畫線、準備工作、綜掘機班檢—開啟后側運輸系統—開啟掘進機進刀、割煤、出煤—臨時支護、鋪網上托粱—后退綜掘機—打注頂板錨機、兩幫錨桿—拉膠帶機尾(或延刮板輸送機)—清理釘道。綜掘與炮掘的主要區別在于破煤、裝煤工序上,省去了打眼、裝藥、連線、爆破、排煙等待、耙裝、人工出煤等時間。

B.炮掘工藝。炮掘工藝可簡單表述為:打眼—裝藥—爆破—裝矸—運輸—支護。其具體施工順序為:交接班—安全質量檢查、找線、準備工作—打迎頭炮眼—裝藥、連線—爆破、通風—臨時支護、出煤—打頂部錨桿及幫部錨桿—釘道、延刮板輸送機、清理。

2.2煤礦掘進工藝的優化

掘進生產工藝主要包括:采掘、運輸、通風。各工序中包含著不同的生產環節,各環節的整體協同性決定了掘進生產效率的高低。巷道掘進工藝復雜,通過優化掘進工藝,可以提升掘進效率,降低設備故障,減少人員占用,降低員工勞動強度,緩和采掘矛盾,有利于加強現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對掘進工藝優化還能降低能耗,降低生產運行成本,推動礦區能源管理工作。通過掘進工藝優化可以減少運行距離、通風距離以及通風量,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掘進工藝優化增加了平行運行作業時間,減少設備空運行時間,降低無序作業的人力、物力、財力及能源的消耗,提高礦區的經濟效益。同時還可以科學規劃掘進工作面,合理安排生產進度,協調各工序的平穩運行,不斷提高掘進工作面的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徐永圻.煤礦開采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9.

[2]周英.采煤概論[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13.

[3]趙利安.采煤概論[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1.

[4]孟憲臣.煤礦開采與掘進[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8.

篇2

關鍵詞:煤矸石;水泥;工藝

中圖分類號:TV42文獻標識碼: A

水泥生產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粘土資源,為了保護環境,尋找粘土的替代品也是水泥企業關心的焦點問題之一[1]。煤矸石是煤炭的伴生礦,而對其的資源利用卻遲遲得不到有效利用[2~4],煤矸石主要含氧化硅、氧化鋁等氧化物,以及其他金屬元素如鐵、鈣、鉀等的氧化物,與水泥成分較為接近,因此可以將之應用于水泥生產中[5,6]。不過煤矸石硅鋁比與粘土有差異,并且不同產地煤矸石硅鋁比含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輔以其他原料配制成混合料,共同煅燒,研磨,制備生產水泥[7]。本文以煤矸石為原料,通過對煤矸石的元素含量分析,探討其制備水泥的工藝路線,以為煤炭產業和水泥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定依據。

1煤矸石代替粘土的理論可行研究

我廠水泥生產采用半干法生產,考慮到運輸成本,對煤矸石就近取材,選擇了我廠附近幾個煤矸石礦點對其元素進行分析,并與原水泥生產工藝中的粘土進行比較,其化學元素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原材料化學成分/%

從表1中可以看出,煤矸石的組成元素含量,尤其是硅、鋁含量與粘土差別較大,因此,不能簡單將煤矸石代替粘土,需要對其元素含量進行調整,以適應水泥生產中的元素含量要求。通過礦物元素含量分析,確定加入以下幾種礦物質或廢渣,結果見表2。

表2煤矸石替代砂巖配制普通水泥生料試配方案

依據水泥生產工藝及水泥質量要求,對原料配比進行計算,根據計算結果,優化配比方案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原料質量配比計算結果表/%

2煤矸石混合料工藝研究

由于煤矸石中含有C,將煤矸石混合料代替粘土生產水泥,其易燒性好,并可降低水泥生產過程中煤炭的消耗,不過粘度變大,燒結范圍變窄,而且煤矸石質地堅硬,粉磨困難,另外,煤矸石質量波動大,水泥質量也隨之發生波動,為了保證產品質量,滿足生產有序進行,需要對工藝做一定改進,改進措施如下所述。

2.1嚴格煤矸石檢驗制度

對不同批次煤矸石原料嚴格進行檢驗,并對之元素進行分析,適當調整原料配比,保證水泥的硅、鋁、鈣等元素的適宜比例。并采取專人負責,定點混料等手段,加以解決。而且嚴格控制煤矸石的含硫量,由于SO2燃燒后形成SO3與水接觸,形成酸霧,對設備有腐蝕作用,還污染環境,而水泥生產中沒有有效除硫設備,因此,在原料采購上嚴格控制煤矸石含硫量,保證生產能夠正常進行,減少企業生產中對環境的污染問題。

2.2控制生料粒度

按80μm方孔篩篩余≤11%,合格率≥90%的指標進行制,篩余量比原來降低了一個百分點。因為采用高效篩選機,因此能有效的對達到粒度的物料進行分離,不至出現過粉現象,而且由于分離及時,也不會對磨機造成過多的生產負荷,經生產實踐證明,該方法對磨機工作負荷影響不大,生產效率也未見降低。煅燒過程中,可以有效保證燒結過程的溫度穩定,因此對控制水泥產品質量十分有益。

2.3采用分磨生產及計量控制

對生產水泥的不同原料采取分磨生產的方式進行生產,保證不同原料的粒度都能滿足要求,同時,由于煤矸石制水泥原料組分多,為了控制不同原料的配比要求,采用螺旋計量稱對原料進行計量,確保給料均勻、及時,保證了產品質量。

2.4加強煅燒操作質量控制

為了對水泥質量進行控制,對煅燒操作的質量控制進行嚴格要求,采取正常火焰燃燒,中溫控制和快轉的控制手段等控制手段對煅燒工藝進行強化要求,實踐證明,采取上述手段后,由于新物料帶來的產品質量問題得到很大改善。

3生產效果

對煤矸石混合料生產水泥的質量與粘土生產水泥的產品性能進行了對比分析,以檢驗煤矸石代替粘土對水泥的質量影響,結果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 水泥物理性能比較

表5新老配方的礦物組成(%)及率值

通過表4和表5可以看出,煤矸石代替粘土新老配方之間,其礦物組成和率值等各項指標基本接近,煤矸石代替粘土后,抗折強度提高0.2MPa,抗壓強度提高1.5MPa,產品質量優于粘土水泥,使用煤矸石混合料生產水泥方法可行。

結論

利用煤矸石與其他礦物質組成混合料代替粘土生產水泥,對煤矸石水泥配方組成進行分析計算,確定了適宜的水泥配方,對煤矸石水泥工藝進行研究,對煤矸石水泥的產品性能與粘土水泥進行了比較,證明使用煤矸石可以生產出高質量水泥。

參考文獻:

[1]向安斌.低堿P?O42.5級水泥的生產[J].四川水泥,2012,1:94~97.

[2]霍冀川,盧忠遠,呂淑珍,等.工業廢渣代替粘土生產普通硅酸鹽水泥的研究[J].礦產綜合利用,2001,5:36~40.

[3]茅艷,許波.利用煤矸石生產建筑材料及其對性能特性的分析[J].中國礦業,13(8):48~51.

[4]蔡豐禮.利用高鋁煤矸石和鹽石膏低溫燒制阿利特-硫鋁酸鹽水泥熟料的研究[J].水泥,2001,6:4~8.

[5]謝祚濟,陳志超,謝毅.用煤矸石配制速凝早強水泥[J].水泥,1998,6:22~24.

篇3

關鍵詞:煤炭生產 精益化管理 工作模式

煤炭生產“精益化”工作的“精”就是少投入、少消耗資源、少花時間,尤其是要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投入和耗費,實現產品的高質量;“益”就是追求精益求精,效益最大化。通過強化認識,使廣大員工樹立浪費是最大的“敵人”及精益管理理念,強化成本意識和效率觀念,動員和倡導全體員工不斷學習精益生產的新知識、新理論,掌握精益原理,讓精益方法與做法傳承到每名員工,提高公司煤炭生產效率,提高公司單產單進水平。

1 開展“煤炭生產精益化管理”工作的目的意義

通過開展“煤炭生產精益化管理”活動,做到“生產組織精準、現場管理精細、設備運行精良、數據信息精確、人員技能精通、員工操作精心、管理體系精益”,達到煤炭單產單進水平再上新臺階,2013年礦井綜合單進水平較上年度提高10%以上,礦井綜合單產水平較上年度提高5%以上,設備綜合效率(OEE)提高10%,確保完成2013年各項目標任務。(見右圖)

2 開展“精益化”工作的目標

以提高礦井綜合運營效率(TEEP)為目標,以促進公司安全生產持續發展為主題,以挖潛增效為主線,不斷提高單產單進水平,全面提升公司煤炭生產效率。做到“生產組織精準、設備運行精良、數據信息精確、管理體系精益、人員技能精通”,達到煤炭單產單進水平再上新臺階。

3 開展“精益化”工作的階段

第一階段:學習宣傳(4月8日~5月1日)。召開公司精益化管理啟動會議,學習神東上灣煤礦精益化管理的經驗,讓各級管理人員理解開展“煤炭生產精益化管理”工作的目的及意義,適時組織相關人員到神東礦區及精益化工作開展好的示范單位實地參觀學習,正式啟動我公司精益化管理工作。

第二階段:試運行階段(5月2日~7月31日)。各專業組針對本單位在生產組織、設備維修等方面現狀,分析生產系統或工程中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找到主要制約因素,結合實際,制定本專業的精益化管理實施方案。下達各隊進行試運行。

第三階段:整改實施階段(8月1日~10月31日)。各專業結合現場實際,查漏補缺,對方案進行完善、改進,開展工作。

第四階段:總結講評(11月1日~11月30日)。各部門、基層單位全面分析總結“煤炭生產精益化管理”經驗成果,針對薄弱環節,持續改進,對于經實踐檢驗確有成效的做法及時進行歸納提煉,固化到相關制度、標準、流程中,形成長效機制;促進公司管理由經驗管理向精益管理轉變,全面提升公司綜合運營效率(TEEP)。

4 開展“精益化”工作重點

4.1 著力優化生產組織,做到精準組織生產。制定提高采掘效率的方案,通過制定采掘、機運、“一通三防”、經營精益化方面的組織措施,加強對生產前準備工作、生產作業流程、故障處理、質量標準化的管控,消除非生產性影響提高單產單進水平。

4.2 著力優化設備管理,保證設備運行精良。加強設備管理的科學性,提高生產設備資產利用率。以提高公司綜合運營效率(TEEP)指標為引導,以提高生產能力利用率和設備綜合效率(OEE)為主線,提高礦井綜合運營效率,提高綜采產能。通過實施“4+X”彈性檢修、“三位一體”點檢管理體系、“四定”點檢標準化作業機制等管理措施,來提高設備開機率及負荷率。

4.3 著力優化系統銜接,完善生產系統運行管理體系。加強公司生產環節和生產準備的銜接與優化。要注重采、掘、機、運、通等系統銜接,通過優化主運輸系統“開、停”順序、合理控制煤機速度等措施,降低非生產性因素對采、掘、機、運、通影響,有效提升各系統運行效率。

5 為了推進“精益化”工作落實,取得成效,石溝驛煤業分公司下設四個專業組開展此項工作

第一組:采掘組

責任部門:生產技術科

工作職責:以提高單產單進水平為突破口,優化檢修方式、檢修流程和系統銜接,增加計劃生產時間,提高生產能力利用率為目標,分析生產系統或工程中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找到主要制約因素,結合實際,制定公司采掘精益化管理實施方案。

第二組:機運組

責任部門:機電動力科

工作職責:提升生產能力利用率、開機率、負荷率等關鍵指標參數;建立標準化點檢作業體系和設備故障分析模式,完善設備預防性維修體系,增加實際生產時間,提高開機率;完善生產系統高效運行管理體系,縮短設備空轉待機時間,提高設備負荷率。制定公司機運精益化管理實施方案。

第三組:“一通三防”組

責任部門:通風科

工作職責:以提高“一通三防”工程安全質量和管理水平,防止發生通風、瓦斯、煤塵與自然發火事故為目標,實現礦井安全、穩定、均衡生產,推進公司“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整體發展。制定公司“一通三防”精益化管理實施方案。

第四組:經營組

責任部門:經營科

工作職責:以有效降低公司生產運營成本為目標,通過創新管理模式,改進管理方法,完善環節管控,認真落實公司的2013年經營預算目標,提高預算的準確率,促進成本管控進一步完善。確保全年可控成本控制在限額以內。制定公司經營精益化管理實施方案。

6 “精益化”工作取得的階段成果

通過石溝驛煤業分公司在將近一年來精益化理念的宣傳與培訓;考核細則和管理制度;目標分析;診斷分析與業務流程;成本控制;目標管理;科技創新等7個方面設置進行考核,效果顯著。

6.1 單產提高情況。2013年1-9月份單產較上年同期提高12.2%,平均單產指標完成107002噸。

6.2 單進提高情況。2013年1-9月份半煤巖單進267.36M/月.個,較上年同期提高10.75%,巖巷單進71.43 M/月.個,較上年同期提高13.27%。

6.3 設備平均開機率提高情況。2013年1-9月份設備平均開機率:93.98%,比2012年同期綜采設備平均開機率提高10.1%。

6.4 設備平均負荷率提高情況。2013年1-9月份設備平均負荷率:72.03%,比2012年同期設備平均負荷率提高22.65%。

6.5 設備平均OEE提高情況。2013年1-9月份設備平均OEE:49.38%,比2012年同期綜合效率(OEE)提高17.54%。

7 結束語

綜上所述“煤炭生產精益化管理”工作要想在企業發揮作用生根開花,并取得實效,關鍵是領導要高度重視,并利用各種場合,給廣大干部員工講明“精益化”工作的重要性和企業帶來的益處,并發動黨政工團各個部門進行宣傳學習,使廣大干部員工愿意接受并在工作中為之付諸在行動中,這樣這項工作才能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王華黨.礦建施工企業精益化管理策略探討[J].價值工程,2011(02).

篇4

關鍵詞:青霉素 滅菌 生產流程 過程控制

抗生素以前被稱為抗菌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它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 它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物質,除用于治病的抗生素由此直接提取外,還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在眾多抗生素類群中,青霉素以療效高、毒副作用小成為人類治療疾病的首選。

1、青霉素的概述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1941年前后英國病理學家霍華德·弗洛里與生物化學家錢恩實現了對青霉素的分離與純化,為今后青霉素的大量使用提供了技術支持。青霉素是從青霉菌培養液中提制的,青霉素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并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是第一種能夠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用于臨床是四十年代初,人們對青霉素進行大量研究后又發現一些青霉素,人們對青霉素進行化學改造,得到了一些有效的半合成青霉素。根據青霉素菌種的不同,生產能力也有所不同,目前青霉素的生產能力可達66000-80000U/ml。

2、青霉素發酵生產工藝過程

2.1 青霉素生產流程

原料培養基配制蒸汽滅菌一級種子罐米孢子斜面母瓶青霉素菌種

原料培養基配制蒸汽滅菌二級種子罐

原料培養基配制蒸汽滅菌 發酵罐 發酵液

帶放罐 發酵液

2.2 發酵工藝過程

2.2.1 生產孢子的制備

將砂土保藏的菌種孢子用甘油、葡萄糖、蛋白胨組成的培養基進行斜面培養,經傳代活化。最適生長溫度在25~26℃,培養6~8天,得單菌落,再傳斜面,培養7天,得斜面孢子。移植到優質小米或大米固體培養基上,生長7天,25℃,制得小米孢子。

2.2.2 種子罐和發酵罐培養工藝

青霉素采用三級發酵。一級種子發酵:發芽罐接入小米孢子后,孢子萌發,形成菌絲。充分攪拌250-280r/min;pH自然,溫度25±1℃。三級發酵罐:生產罐。培養基成分:花生餅粉(高溫),麩質粉、玉米漿、葡萄糖,尿素,硫酸銨,硫酸鈉、硫代硫酸鈉,磷酸二氫鈉,苯乙酰胺及消泡劑等。接種量為12~15%。青霉素的發酵對溶氧要求極高,通氣量偏大,通氣比控制0.7~1.8;攪拌轉速150-200r/min;要求高功率攪拌。

2.2.3 培養基的滅菌

在青霉素生產中一般發酵培養基滅菌方式有連續滅菌和實罐滅菌兩種。連續滅菌是將配好的培養基用泵打入連消塔,通過高溫蒸汽直接接觸滅菌,在進入維持罐維持5分鐘左右,然后進入冷卻器進行冷卻后進入發酵罐。在實際生產中實罐滅菌也是比較常用的方法,它是將配制好的培養基用泵打入發酵罐,通入飽和蒸汽加熱,達到滅菌溫度(121℃)后,保溫滅菌約30分鐘,滅菌完畢通入無菌空氣維持罐壓,然后由內蛇管和外盤管通入冷卻水,冷卻到接種溫度,保壓待移種。

2.3 發酵生產過程控制

2.3.1 培養基的組成和補料控制

青霉素發酵中采用補料分批操作法,對葡萄糖、銨、苯乙酸進行緩慢流加,維持一定的最適濃度。

碳源:通常采用葡萄糖和乳糖。

氮源:玉米漿是最好的。

無機鹽:硫、磷、鎂、鉀等。鐵有毒,控制在30ug/ml以下。

流加控制:補糖,殘糖在0.6%左右,pH開始升高時加糖。

補氮:流加酸酸銨、氨水、尿素,控制氨基氮0.05%。

添加前體:合成階段,苯乙酸及其衍生物,苯乙酰胺、苯乙胺、苯乙酰甘氨酸等均可為青霉素側鏈的前體,直接摻入青霉素分子中,但濃度大于0.19%時對細胞有毒性。策略是流加低濃度前體,一次加入量低于0.1%。

2.3.2 溫度

前期控制在25-26℃左右,有的發酵過程在菌絲生長階段采用較高的溫度,以縮短生長時間,生產階段適當降低溫度,以利于青霉素合成。

2.3.3 PH

控制發酵液的PH是很重要的。青霉素發酵也只有在合理的PH和溶氧下,生產和發酵才會達到最高效率,前期pH控制在5.7~6.3,中后期pH控制在6.3~6.6,通過補加氨水進行調節。

2.3.4 溶氧

青霉素發酵屬于好氧發酵。從葡萄糖的氧化的需氧量來看,1mol的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需6mol的氧,所以不能低于30%飽和溶氧濃度。通氣比一般為1:0.8VVM。在罐的夾層或蛇管中需通冷卻水以維持一定的罐溫,在整個發酵過程中,需不斷通入無菌空氣并不停地攪拌,以維持一定的罐壓或溶氧。

2.4 菌絲生長速度與形態、濃度

對于每個有固定通氣和攪拌條件的發酵罐內進行的特定好氧過程,都有一個使氧傳遞速率(OTR)和氧消耗率(OUR),在某一溶氧水平上達到平衡的臨界菌絲濃,超過此濃度,OUR>OTR,溶氧水平下降,發酵產率下降。在發酵穩定期,濕菌濃可達15~20%,絲狀菌干重約3%,球狀菌干重在5%左右。

2.5 消沫

青霉素發酵過程中,由于通氣攪拌、微生物的代謝過程及培養基中某些成分的分解等都有泡沫產生,過多的持久性泡沫對發酵是不利的,必須補入消沫劑。通常用的有兩種,一種是天然油脂:玉米油;一種是化學消沫劑:泡敵。需少量多次滴加。在前期不適多加入,以免影響呼吸代謝。

2.6 取樣

青霉素的發酵過程控制十分精細,一般2h取樣一次,測定發酵液的pH、菌濃、殘糖、殘氮、苯乙酸濃度、青霉素效價等指標,同時取樣做無菌檢查。

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的青霉素年產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總產量的75%,居世界首位。隨著對青霉素發酵過程和代謝途徑研究的不斷深入,一定能夠找到適當的方法來解決青霉素合成過程中的阻遏因素,從而大幅提高青霉素的產量。

參考文獻

[1]曾衍霖.生物轉化研究與新藥開發[J].中國新藥雜志,1998,7(5):338.

篇5

關鍵詞:選煤技術;環境保護;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煤炭是一次能源,其在我國利用的能源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合理利用煤炭資源,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減少煤炭產業給環境帶來的污染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發展和國計民生的大事,這需要煤炭產業注重對原煤的加工,而選煤作為原煤加工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工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十一五”規劃的基本方略是以煤炭行業為基礎,注重多元發展,因此調整煤炭資源的產業結構,全面促進煤炭工業的發展已經勢在必行。

一、選煤的目的和意義

由地下采出來的原煤,都夾雜著部分矸石,并且不同程度的含有多種無機礦物組分。原煤直接用來燃燒,會出現利用效率低、運送效率低、環境污染重等一系列問題。況且,在許多情況下,礦井采出原煤由于達不到工業利用所要求的諸如煤的灰分、硫分、水分、粒度、發熱量等標準而不能直接利用。因此原煤需要先經過適當加工處理后再利用。煤中夾雜的矸石和礦物質形成的灰分,通過排除矸石和礦無助降低煤炭灰分的加工處理,有多方面重要的意義。例如煉焦煤灰分每降低1%,可使煉出焦炭的灰分降低1.33%。在煉鐵過程中,焦炭灰分每降低1%,高爐的焦炭消耗量可減少2.66%,同時少用4%的石灰石,生鐵產量還可提高2.6%~3.9%。若煤炭灰分過高,冶煉過程消耗大,產率低,甚至無法進行。

從鐵路運輸來說,煤的灰分高,無異于讓大量矸石“旅行”,造成大量運力浪費。對動力用煤、化工用煤或民用煤,灰分都是有害的。煤炭燃燒時,其中的絕大部分礦物質近不產生熱量,反而要吸收一部分熱量隨爐灰排掉。動力煤灰分每增高1%,大約要多消耗2.0%~2.5%的煤炭。我國電廠粉煤鍋爐燃原煤效率一半為28%左右,如改燃洗選后精煤可提高到35%。煤炭中的硫分雖然含量比灰分量低,但是危害大。從經濟角度計算,1%的硫分一般相當于10%的灰分的危害程度。除此以外,眾所周知,硫分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SO2、SO3、H2S等氣體污染物嚴重危害大氣環境,如果洗選1億t原煤,一般可減少燃煤排放SO2100~150萬t。上述所舉例說明,無論是提高煤炭能源利用效率,符合用戶質量要求或整治環境污染為目標,都有必要對采出原煤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使其排出矸石和礦物雜質,達到合理的應用要求。煤利用的加工準備,即為煤炭洗選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選煤技術工藝

原煤從開采到使用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加工環節,其中選煤是最為關鍵的一道工序。這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原煤在開采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混入各種雜質,通過選煤可以很好的將這些雜質剔除。二是選煤可以將不同品質的煤進行分類,從而保證煤的質量,以及做到物盡其用。同時經過選煤工序加工的煤具有硫和灰分含量低,以及利用效率高和發熱值高的特點,從而減少煤燃燒時產生的污染物,避免環境受到破壞。三是選煤可以降低煤炭的運輸成本,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

選煤主要的加工環節包括受煤、篩分、粉碎、洗選、儲存和裝車等,其技術應用主要通過篩分選煤、物理選煤、化學選煤和微生物脫硫等四種途徑來實現。這四種途徑各有其優勢和不足:篩分選煤可以將煤分成不同的粒度進行洗選,便于將煤進行初步的分類,但是無法剔除煤中的雜質;物理選煤是利用不同性質煤的密度不同來選擇煤質,以跳汰、重介質和浮選等方法濾掉煤中的灰分和黃硫鐵礦,降低煤燃燒時的污染,但是其效率偏低;化學選煤的脫硫效率高,可以將90%的全硫和99%的礦物硫剔除,但是需要高溫高壓的環境和不同的氧化劑作為反應條件,不但增加了生產成本,而且反應條件也可能使煤質變化而縮小其用途范圍;微生物選煤法在剔除雜質的方面效率也高,但是存在著反應敏感的不足之處。

三、我國選煤生產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選煤生產雖然近些年發展勢頭迅猛,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接近和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但是由于起步較晚,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在選煤量方面。在二十一世紀初,我國選煤量為3.8 t/a,在2007年為6.1 t/a,2008年已經達到702 t/a,這已經是世界先進水平。雖然如此,我國的選煤市場仍然存在很大的供需缺口,需要以先進的選煤技術來彌補市場的供不應求。

其次,在入選率方面。在2007年底,我國煤炭的入選率僅為24.77%,這與發達國家60%~95%的入選率仍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而較低的煤炭入選率不僅是我國煤炭的使用效率低下,與煤炭相關產業的質量不高,而且由于存在的雜質較多,對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危害。例如在煉焦行業,我國的煤炭所提煉的煉焦產品質量就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而且對空氣污染嚴重。

最后,在選煤技術方面。在20年前,我國主要采用跳汰選煤法,這使得煤炭的利用率低下,而今年來我國的選煤技術已經有顯著的進步和提高,選煤方法也更為多樣化,既有傳統的跳汰采煤法,又有重介質選煤法、浮選法和風選法等,并且選煤效率高的重介質選煤法所占的比重達到了54%。同時,我國還自行研制了大型的重介質旋流器,進一步提高了選煤技術的水平。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選煤技術還存在著提升的空間,例如在原煤的入選率、選煤廠的規模與經濟效益和選煤廠技術水平等方面都需要有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

四、選煤生產管理改進

我國的煤炭企業不但要注重選煤技術的提高和發展,而且更要注重選煤生產管理的提高,改進和完善相關的管理措施,使其更好地促進煤炭產業的發展。

4.1 加強綜合管理,減少或消除選煤廢水的排放

我國煤炭企業要想提高生產管理效率,既要從選煤產業本身入手,加強選煤工序的監管,更要對與其相關的噪聲和生活污水等內容進行有效的管理。例如煤炭企業對于在選煤工序中產生的生活污水,不但要減少其排放量,最終達到零排放,而且要建立污水處理池,利用厭氧處理工藝對生活污水進行凈化處理,使之達到排放的標準。又如在選煤技術中存在的基石煤泥水的處理方面,煤炭企業要加強對洗煤技術的管理,采用先進的煤泥水處理方案,最終實現洗水平衡,進而達到洗水的零排放。

4.2 推廣先進適用的選煤技術,實現煤炭產業的規模化經營

我國的煤炭產業應加大對先進適用的選煤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力度,使企業的生產規模擴大,形成產業鏈。煤炭企業在提高選煤技術的時候,要抓住產業化技術、關鍵技術和前瞻技術等方面,努力縮小與世界發達國家在選煤技術上的差距。例如煤炭企業的產業化技術以重介質選煤技術為主,注重發展高分選精度、適應原煤能力強和可自動控制的選煤技術;在選煤技術管理上,要采用規模化經營的模式,設計和發展大型的選煤廠,以利于采用高校先進的機電一體化設備,從而優化選煤工藝流程,提高選煤技術的自動化程度等。

4.3 注重人才培養,加強科技研究

選煤技術的提高與生產管理的進步都要以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前提,以人才的培養為基礎。因此,我國的煤炭企業要加強科技的研究與人才的培養,使之滿足煤炭企業的需求。煤炭企業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關注選煤技術的科研攻關,同時注重給選煤、洗煤人才提供發展和實踐的機會,給他們提供可以展現自己能力的平臺,做好他們的選拔和任用工作,從而在提高選煤技術和生產管理水平的基礎上,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三区 | 一级特黄网站 | 玖玖在线精品 | 婷婷久久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 亚洲网站免费看 |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白浆动漫 | avav在线看 |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夜 | 天堂在线网 | 91精品导航 | 日韩午夜影院 | 亚洲一二三区精品 | 麻豆精品国产免费 | 日本黄色免费片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国产一二区在线 | 国产高清免费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免费成人高清在线视频 | 精品不卡|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草原精品99久久精品66 | 青青草华人在线视频 | 中文一区| 羞羞视频在线网站观看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专区视频 | 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张丽 | 羞羞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丁香五月网久久综合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91在线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