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2-01 10:06:3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想象力的含義,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乞力馬扎羅的雪;海明威;象征
《乞力馬扎羅的雪》是世界公認的短篇經典之作,小說簡約精巧、含蓄凝練,主人公哈利現實與虛幻的意識流轉換,使得小說充斥著大量的意象,蘊含著深刻的內涵。本文從分析作品中意象的象征含義入手,旨在探討當人類在面臨死亡時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一、海明威與《乞力馬扎羅的雪》
海明威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乞力馬扎羅的雪》完成于1936年海明威在非洲狩獵之后。在與妻子赴非洲狩獵之時,海明威染上嚴重的痢疾,后因一架飛機的到來而得救。痊愈后的海明威故地重游,在非洲遇到了一位美艷、富有的婦女。
這兩段經歷為小說的創作提供了靈感與框架。《乞力馬扎羅的雪》講述的就是作家哈利為尋找創作的激情以繼續文學寫作,與妻子海倫來到非洲狩獵,卻不幸感染壞疽。在等待飛機救援的過程中,哈利面臨著生之迷茫和死之恐懼的雙重拷問,最終在清醒與幻想的交織中死去。
二、小說中意象的象征含義
(一)壞疽:肉體與精神的雙重腐敗
小說中男主人公哈利因左腿被荊棘刺破后未能及時醫治而感染了壞疽,最終導致了死亡。哈利左腿的壞疽開始于非洲之行,但其精神上的“壞疽”早就已經蔓延。哈利本是一位作家,在經歷了諸多挫折與磨難之后放棄了對愛以及寫作的追求,“壞疽”的長期存在導致了哈利精神的腐敗。他的懶惰、勢利與傲慢毀滅了自己的創作才能。他與妻子海倫來到非洲狩獵就是為了重拾創作的激情,醫治精神上的“壞疽”。在哈利縱情酒色之中的時候,精神的“壞疽”就已經一發不可收拾,哈利廢棄了自己的寫作才華和對寫作的追尋,沉醉在紙醉金迷之中,而富有的妻子海倫也成為了哈利精神上“壞疽”蔓延的催化劑。實際哈利腿上的壞疽是其精神“壞疽”的象征性顯現,而二者結合最終奪去了哈利的肉體和靈魂。
(二)鬣狗和禿鷹:死亡的迫近與物質的寄生
哈利左腿的壞疽散發出腐肉的氣息,吸引著只食腐肉的鬣狗和禿鷹。鬣狗和禿鷹的這種習性使得二者成為了象征死亡的重要意象,它們始終與死亡和黑暗相聯系。鬣狗和禿鷹出現“在天色漸暗之時,它們尋著哈利坐腿上腐肉所散發的腐敗氣味徘徊在哈利的周遭,使人感覺到仿佛死亡也在一點一點逼近”(魏威, 呂明:2001)。而鬣狗和禿鷹的生活習性又是哈利生活的寫照:哈利就像終日食腐肉的鬣狗和禿鷹一樣,在寄生中生存,空有寫作的才華卻完全放棄了自我對寫作的追尋。海倫是個富有的女人,在與妻子的生活中,哈利是個徹頭徹尾的寄生者。他巧言令色、滿嘴謊言,出賣自己換取海倫在物質上的無限供應。
(三)雪山獵豹:追尋的精神永生
小說開始是一段景物描寫,“乞力馬扎羅是一座海拔一萬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么,沒有人作過解釋。”(海明威:1936)乍看起來頗令人費解,但細細咀嚼完故事的,即哈里靈魂飛升的過程后,再回過頭來品味這一段“題記”,才使人真正步入海明威創造的神奇的意境之中。
獵豹是海明威極為喜愛甚至崇拜的動物。他曾在《非洲的青山》中通過人與豹耐力與智力的較量,對豹做過人格化和描敘。在這段描寫中,海明威只是寫了雪山與獵豹。以雪山之巔的死豹意象作為開頭給出了一個謎:豹子為什么要到這么高的雪山上來?為了追尋什么:為了食物,或是因為某種神秘的沖動?生命雖然終結,但因凍僵,尸體得以風干保存,這意味著什么?小說沒有給出答案,設置了懸念。
實際上,從與鬣狗和禿鷹的對比之中,可以知道作者暗示獵豹是死在追尋獵物的途中。獵豹雖最終橫尸于雪山之上,但寒冷將其追尋的姿態定格,象征其追尋的精神永生。“它是在拯救靈魂的努力中死去的,凍干在那樣的溫度和高度下,豹子是永存的。”(Young, Philip:1971)不斷追尋的獵豹象征著精神生“壞疽”前的哈利,通過寫作不斷追尋生存的價值。但值得慶幸的是,最終,哈利最終再次向往如乞力馬扎羅雪山的獵豹那樣重新開始自己的追尋:他來到這蠻荒卻充滿活力的非洲大草原,就如同獵豹攀登雪山;他渴望“尋找到一種復蘇生命力和創造力、使自己不朽的途徑;最后當肉體已近死亡時,精神昂起了頭顱,實現靈魂的救贖”(顏藝:2013)。
三、結語
《乞力馬扎羅的雪》中海明威使用了大量意象來表達深刻的象征含義。通過哈利的意識的描述,表達了海明威對于生存和死亡這一永恒命題不斷思索以及逐漸臻于理解的過程。瀕死之際,哈利看到了自己乘坐飛機躍然騰空,飛向了純凈的雪山之巔,雖然未能完成重拾寫作的夙愿,但他的靈魂已經長眠于乞力馬扎羅的雪山上,得以不朽。
參考文獻:
[1] Young, Philip.The Hero and the Code[C] Lewis Leary. Criticism: Some Major American Writer.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971: 349.
[2] 魏威, 呂明. 試談《乞力馬扎羅的雪》中關于死亡的象征意義[J].外國文學,2001,3: 52-59.
《易經》關于言、象、意關系的闡述主要集中在《系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圣人立象以盡意。”表述的就是圣人立象的原因和目的。
1、言意的時空限制
莊子提倡“言不盡意”。“言”即語言文字,既包括說出來的言語,又包括書面的言語作品;“意”即思想認識,言在對意的完整表達上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人們對事物或現象的認識不是通過人們口頭說說或文字記錄就能表達的,即使可以通過口頭或書面方式表達出來,聽者或者讀者也不能完全領會言語原本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文字尚未產生的原始社會,異地異時的交流只能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往往因為傳話者的疏忽或遺忘而使原意不能得到很好的傳達。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就出現了用實物和圖畫來記事和傳遞信息這兩種方式。
2、立文字之象以盡意
實物記事的方法有結繩、結珠、訊木等。圖畫記事作為另一種輔的交際手段比實物記事前進了一步。這雖然突破了時空限制,但由于人們的生活習慣及經歷不同,同樣的一幅畫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理解,也往往導致“不盡意”。隨著人們需要記錄和傳遞的信息越來越多,為了方便區別和記憶,就要求所記錄的內容具體、確定。于是人們在圖畫記事的基礎上,使圖形代表固定的意義,并賦予其固定的語音,這就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文字,即象形字。這就使語言大大突破了不能“流于異地,傳于異時”的限制。
二、立象盡意對漢字字形的影響
1、象形性
《說文敘》:“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象形字來源于圖畫,是以物象之形記錄文字。用象形的方法所造的字一般是有形可象的事物,如日月山水等。除以象形為造字方法外,漢字又有其他造字方法,指事、會意、形聲,而這些造字方法也都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或拼合,或減省,或增加象征性符號而成。指事就是在象之“形”上加指事符號,這個指事符號的意義存在是以“形”的整體所指為前提。《說文》釋“亦”:“人之臂亦也。從大,象兩亦之形。”就是在“象人形”之“大”上加指事符號而成的。又會意,一般由兩個或多個象形符號組合而成。《說文》釋“莫”:“日且冥也。從日在?中。”再說形聲,形聲字由形符和聲符組成。聲符雖表音,但聲符本身原來也是象形符號或以象形符號為基礎的符號。如“茱”,《說文》釋為:“茱萸,?屬。從艸朱聲。”聲符“朱”又為指事字。正因為漢字沒有脫離象形特點,立漢字之象以盡意,所以漢字始終是表意體系的文字。
2、符號性
字形與它所記錄的詞義脫離意義上的聯系,按規定關系重新組合,從而使字成為詞在社會上約定俗成的符號。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其一,象形字與詞義的密合度減弱。有的詞有形可象,而有的詞則無形可象,或即使有形可象也不容易讓人辨認,如“氣”,《說文》云:“云氣也,象形。”甲骨文作“薄”,羅振玉釋此字云:“與三有別,彼三劃等長,此中劃特短。”后金文為與“三”區分,特將上一橫變彎。其二,象形字的表音化,主要表現在本義基本不用而假借義通行和作為形聲字的聲符。如“我”,甲骨文作“捃”,本義為兵器,但西周時就已假借為第一人稱使用,《易?觀卦》有“觀我生”,到東漢時期,“我”的本義已少有人知曉。此外,“我”還作為聲符組成形聲字,如“餓”“鵝”等。其三,字形本身的發展。漢字按“簡易律”和“區別律”的方向發展。“簡易律”導至漢字的簡化,而“區別律”則常常導至漢字的繁化。漢字遵從簡易律對圖像進行的改造,既包括漢字字形在歷時上的演變,由篆到隸,隸到楷,再到行;又包括漢字字形在共時上的變化,如“集”古作“?”,《說文》釋為“群鳥在木上。”漢字的區別律則要求字形的明確,在原來象形字基礎上增加區別部件或區別符號。如“溢”乃“益”之后起字,“益”甲骨文作“?”“?”等形,羅振玉釋“象皿水溢出之狀”,后“益”表“增加”義,則加水旁以“溢”表“水滿”義。既然立了漢字之象,那么基于人們求新求簡的心理,漢字必然會朝著符號性的方向發展。
三、漢字字形在立象盡意上的局限性
盡管古人在造字之初本著“盡意”的目的,但是總會有不同的原因致使漢字字形在表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下面分別闡述之。
1、造字之初詞性界定模糊
漢語缺乏詞形的變化,所以一個詞有時既有名詞的作用,又有動詞的作用,這在漢字上,則表現在同一個字形既表示人或事物,又表示動作或事情。如果不放在具體語境中,就不能徹底地達到“盡意”的目的。如“雨”,《說文》釋曰:“水從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其間也。”許慎認為“雨”為動詞。《玉篇》作“云雨也”,釋為名詞。近人又有釋為名詞者,如商承祚釋曰:“,初體只是畫雨點或雨線,多寡任意,后加整齊,再由‘?’‘ ’‘?’甲骨文進而成今體矣。”
2、歷史發展字義發生變化
所謂抽象函數,它沒有具體的解析式作為載體,用符號表示,經常只給出某些特征或性質,因此理解與研究起來較為困難,如,抽象函數的軸對稱,點對稱,周期等性質,在教學中我們常要求學生要記一些常用結論,以便快速解決一些問題.
幾個重要定理:
定理1:函數y=f (x)滿足
f (x+a)=f (-x+b)的充要條件是y=f (x)的圖象關于直線
x=a+b2對稱.
定理2:函數
y=f (x)滿足
f (x+a)=f (x+b)(a≠b)的充要條件是y=f (x)的周期是
T=|a-b|.
定理3:函數y=f (x)滿足
f (x+a)=-f (-x+b)的充要條件是
y=f (x)圖象關于(a+b2,0)對稱.
定理4:函數
y=f (x)滿足
f (x+a)=-f (x+b)的充要條件是半周期是
T2=|a-b|,
則周期是
T=2|a-b|.
以上幾個定理證明略.
定理5:函數
y=f (x)關于x=a對稱,且又關于x=b對稱
(a≠b),以下都不妨設b>a,則函數
y=f (x)的正周期是
T=
2(b-a).
證明:因為函數
y=f (x)關于x=a對稱,所以
f (x+a)=
f (-x+a),即
f (x)=f (-x+2a) ①
又函數y=f (x)關于x=b對稱,所以
f (x+b)=f (-x+b),即
f (x)=f (-x+2b) ②
所以由①②得f (-x+2a)=f (-x+2b),所以函數
y=f (x)的正周期為
T=2(b-a).
推論1:若函數
y=f (x)關于
x=a對稱,且正周期
T=2(b-a),則函數y=f (x)還關于x=b對稱.
證明:因為
y=f (x)關于x=a對稱,所以
f (x+a)=f (-x+a),即
f (x)=f (-x+2a),
又y=f (x)周期T=2(b-a),所以
f (x+2(b-a))=f (x)=f (-x+2a),
所以
y=f (x)關于
x=2(b-a)+2a2=b對稱.
定理6:函數y=f (x)關于點
(a,0)對稱,又關于(b,0)對稱(a≠b),則函數y=f (x)的周期是T=2(b-a).
證明:因為函數y=f (x)關于點(a,0)對稱,所以
f (x+a)=-f (-x+a) ①
即f (x)=-f (-x+2a),同理,函數y=f (x)關于點(b,0)對稱,
所以f (x+b)=-f (-x+b) ②
由①②得:
f (x)=-f (-x+2b),
所以f (x+2a)=f (x+2b),所以正周期T=2(b-a).
推論2:函數y=f (x)關于點(a,0)對稱,且正周期為
T=2(b-a),則函數
y=f (x)還關于(b,0)對稱.
證明:因為函數y=f (x)關于點
(a,0)對稱,所以
f (x+a)=-f (-x+a).
即f (x)=-f (-x+2a) ①
又函數y=f (x)的周期是T=2(b-a),
則f (x+2(b-a))=f (x)②
所以由①②得:f (x+2(b-a))=-f (-x+2a),
所以函數y=f (x)關于點
(2(b-a)+2a2,0)即(b,0)對稱.
例1
f (x)是定義在
R上的以3為周期的奇函數,且
f (2)=0,在區間(0,6)內解的個數的最小值是( )
(A) 2 (B) 3 (C) 4 (D) 5
解:因為f (x)是奇函數,所以
y=f (x)關于點(0,0)對稱,所以
f (0)=0,又因為周期
T=3,
所以根據推論2,知道y=f (x)還關于點
(32,0)對稱,所以
f (x)=-f (-x+3)
令x=2,則f (2)=-f (1)=0,所以
f (1)=0.
令x=32,所以
f (32)=-f (32),所以
f (32)=0,根據周期T=3,且f (2)=0.
所以在(0,6)內的解,f (1)=f (4)=0,f (2)=f (5)=0,
f (0)=f (3)=0.
f (32)=f (3+32)=0,所以x=1,2,3,4,5,
32,92,
共有7個,無答案.
例2 已知定義在
R上的奇函數f (x),滿足
f (x-2)=-f (x),且在區間
[0,2]上是減函數,則( )
(A) f (40)
(C) f (25)
解:因為
f (x)是定義在
R上的奇函數,所以f (x)關于(0,0)對稱,又因為
f (x-2)=-f (x),所以周期
T=4,由推論4得,
y=f (x)還關于點(2,0)對稱,且存在對稱軸x=1,
y=f (x) 關于x=1對稱,這與已知函數在區間[0,2]是減函數矛盾,所以此題錯誤.
例3 已知函數f (x)是定義在實數集
R上的偶函數,若對任意的
x∈
R,都有
f (x+2)=f (x)
,且當
x∈[0,2)時,
f (x)=log2(x+1),則
f (-2011)+f (2012)的值為( )
(A) -1 (B) -2 (C) 2 (D) 1
解:因為函數
f (x)是在實數集
R
上的偶函數,即關于
x=0對稱,又因為
f (x+2)=f (x).
所以周期
T=2,由推論1知,
y=f (x)還關于x=1對稱,這與已知當
x∈[0,2)時,
f (x)=log2(x+1)矛盾,因為x∈(1,2)時的函數是
y=log2(3-x),所以此題錯誤.
例4 已知
f (x)定義在
R上的奇函數,其圖象關于點
(-1,0)成中心對稱,當
x∈[-1,0]時,有
f (x)=x3,求
f (x)在
[-2,2]上的解析式.
解:因為
f (x)是奇函數,所以
f (x)關于(0,0)對稱,又關于(-1,0)對稱,所以周期
T=2,
所以f (-1)=(-1)3=-1,又因為
T=2,所以f (-1)=f (-1+2)=f (1),
又因為f (x)是奇函數,所以f (-1)=f (1),所以f (-1)=f (1)=0,
這與f (-1)=-1矛盾.此題錯誤.
例5 定義在
R上的偶函數y=f (x)滿足:(1)對任意
x∈
R都有
f (x+5)=f (-x)+f (3)成立;(2)f (-3)=-1,
則
f(2013)=?
解:取x=-2.5,則
f (2.5)=f (2.5)+f (3),所以f (3)=0,所以f (x+5)=f (-x),
又因為y=f (x)是偶函數,所以f (x+5)=f (-x)=f (x),所以T=5,
我說,好,你選一件99的。他在99的玩具前站了一陣子,不喜歡。自己去櫥窗里拿了一套499的過來,說:“這個。”我看了看,猶豫了一下,說:“太貴了,還是99的吧!”他如往常一般堅決地說:“不要。”兒子打小就會選擇,我幾乎很少跟他說不,原因是他很懂事,也不貪婪。
但我這次,還是決定跟他說不,他現在沒有經濟概念,根本不知99與499的區別。499對我而言,不貴,但對普通家庭來說,不便宜。如果以后他自己當了爹,養家糊口,不知他兒子張口要499的玩具時,他是否會心痛或猶豫?
去年去美國旅行,因為有外公外婆同行,我訂了頭等艙。今年去新加坡,只有我們仨,路途又不太遠,我訂了經濟艙。從登機起,他就問:“媽媽,我們為什么不坐頭等艙啊?”
我跟他說:“寶寶,頭等艙很貴,為了照顧老人,我們才會坐。”他當時回我一句:“那你為什么不去掙?”
我想了想答:我掙的錢,足夠我去世界各地都飛頭等艙。但正因為這錢是我自己辛苦得來的,我不舍得花。偶得,你以后也會工作,你剛工作,不會有能力坐頭等艙。如果公司派你出差,你坐經濟艙,你會憎恨工作這件事。不是自己努力得來的享受,會讓你忘記得到需要付出辛苦。這次他要玩具,我跟他說,如果你真喜歡這么貴的玩具,工作以后自己買。
網友說,拒絕孩子會造成孩子心靈的傷害,我自己被傷害過,我知道。我青春期時候看上一雙方頭高跟鞋,想買。我到現在都記得自己穿在腳上的美麗和媽媽為難的表情。是的,我是把母親當年留給我的遺憾變成今天的收藏癖。但我依舊感謝我的母親,因為那點遺憾,我渴望經濟獨立,我有工作的動力,我知道家庭不是我的依靠,我只有靠自己,而且我能憑借雙手,得到我想得到的東西。
網友說,為什么不給偶得一點努力的機會?比方說讓他干干家務,自己憑勞動掙錢?我不能。干家務是家庭成員共同分擔的責任,我天天也干家務,沒人給我一分錢回報。
關鍵詞:漢畫像石;漢代禮儀;飲食文化
漢畫像石是藝術匠師們以刀,在堅硬的石頭上進行的藝術創作。它是繪畫和雕刻相結合的藝術,其藝術特色拙樸自然、真趣盎然,反映了時代的氣質和風尚。作為人類最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它始終受到世人的青睞。
漢畫像石、畫像磚以及漢墓壁畫都是為了讓逝者在地下繼續享受人間生活的快樂而繪制的,因此比較寫實。漢畫像石題材廣博、內容豐富,它生動形象地刻畫和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成為漢代歷史的一個縮影。其中反映現實生活的題材有車馬出行、對博比武、舞樂雜技、迎賓待客、庖廚宴飲、建筑人物、男耕女織等,這些繪畫以傳神之筆留存了漢代現實生活中的生動場景。
“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鮮活、最富活力的一部分。中國繪畫很早就開始描繪飲食了,春秋戰國的青銅器上就有宴飲圖;而且,從秦漢以來,畫像石、畫像磚,都有對宴飲場面大量而生動的描繪。由此可見,漢代人特別重視飲食以及飲食的禮節文化。
徐州漢畫像石中大量的圖像表現了當時人們的飲食文化。其中出土的一幅庖廚宴飲圖,畫面分兩格:上格為宴飲。亭內兩人正在彈琴宴飲,亭外有侍者、假山、樹木等,右上角的亭上有一鳥在哺育小鳥;下格為庖廚。有打水的、燒火的、宰羊的、還有喂馬的。這些畫像石生動的顯現了極富詩意的生活氣息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又如臨沂市內五里堡村出土的庖廚圖更是有聲有色的描繪了當時的民間飲食風俗。畫面分上下兩格:上格刻四組男女人物十一人,分坐在床幾之上;下格為庖廚圖。左邊吊掛著一條蹄足可見的牛腿,有一人高,右邊緊挨的掛著一塊肉,再往右是一位戴高冠、長胡子、著花邊衣領長袍的男子呈蹲坐狀。左手持一把叉狀物,上有兩串珠狀物,正放在三足鐵鼎上烤。在他的后面有一圓形案板,上面有五粒圓形物體,似為切好的肉塊。案左的一長方形物體上也有許多類似切好的肉塊。鼎的右側站著一位戴小帽、著長袍的年輕人,左手扶鼎。右手持扇煽火。其右,有一頭戴紗帽、長胡子、穿長裙的男子。左手執長刀正剖切一塊肉。再往右是一位戴高冠、長胡子的男子右手執長刀剖魚,案邊放有從正中剖好的魚。庖廚宴飲圖里描繪大量食用炊具以及各種生活器皿,一應俱全,各種牲畜宰殺加工、蒸煮烤煎,都突出表現了當時人們的美食標準就是肉。在河南密縣的一座畫像石墓里,我們還發現了非常標準的蒸籠的圖像和一些釀造的場面。從這些庖廚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廚夫們忙碌的情景,人物動態生動活潑,具有很濃厚的民間色彩和地方特色。同時也使我們了解當時廚房內的各種設備用具,以及人們的膳食情況。
除此之外,從發掘出的漢畫像石上經常可以看到人們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飲場面。如在河南密縣打虎亭一號漢墓內畫像石的飲宴圖上。主人席地坐在方形大帳內。其面前設一長方形大案,案上有一大托盤,托盤內放滿杯盤。主人席地的兩側各有一排賓客席。從這幅畫像石上所刻人物的形象可以清楚地看出:凡身軀高大肥胖、衣冠楚楚的皆為官僚、地主的裝束,他們都占據畫面的主要部位。而手捧杯盤的勞動人民則頭戴小冠。在畫幅上處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封建統治者的階級偏見在畫面上表現得十分突出,顯示著封建社會難以逾越的階級界限。畫面表現的僅是宴會之一角,整個宴會規模之大似可想見。這類宴飲圖在各地出土的石刻畫中比比皆是。同時在密縣打虎亭一號漢墓中還出土了一幅庖廚石刻畫。規模也很可觀。畫上共刻十人,按其操作的程序可分四組:第一組為屠宰:第二組為汲水和洗滌:第三組為,烹飪:第四組是把烹調好的食物送上席面。這幅畫與前面的飲宴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庖廚的規模越大、內容越豐富,越顯示出墓主人生前的富豪氣派。
實際上,我們從庖廚圖的畫面中還可以看出另外一層意義,就是祭祀供奉。在中國傳統的民俗中,作為祭祀的應有人和動物,漢畫像石中則多為動物,具體的就能從庖廚圖中得到反映。在祭祀中供奉的有燒熟的食物,那么這些燒熟的食物就必須經過庖廚加工制作。因此,庖廚圖中的諸多內容皆與祭祀所通神靈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庖廚圖中的灶火代表了人們對火的崇尚
古代人認為火是太陽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人們可以觸及的太陽的化身。火是光明的象征、生的希望。人們在祭祀中以火作為一種手段,祈求萬物能夠享受太陽的光與熱,以求莊稼果實累累、人類繁衍不息、大地經久不衰。
二、漢畫像石中描繪井的形象也是具有深刻蘊意
一方面,井是人的地下生活的延伸:另一方面,井又是人向天界的延伸。另外飲用井水可以
長生不老或用井水煮牲,均具有祈求靈魂再生的作用。
三、酒具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至今仍延續著以酒祭奠的習俗。人們往往用酒來表達對天地神靈和祖輩先人的敬意。在漢畫像石中酒及酒具不僅僅是實在的、具象的,而且還反映了人們在祭祀中的精神和意識。
四、魚
早在遠古時期就與人類息息相關。在新、舊石器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魚骨和漁具,由此可知,那個時期的人類已開始了捕魚活動。分布在今天河南等地的仰韶文化遺址還出土了繪有人面魚紋和魚紋與鶴鳥啄魚圖案的彩陶,直至大量漢畫像石中出現有魚的圖案。都可表明魚不僅僅是古人的主要食品之一,而且還產生了對魚的崇拜。
由于古人有“鬼猶求食”以及祈求祖靈護佑的觀念,因此人們就為先人獻上魚、肉、雞等祭品,以享鬼神,神喜則會降福后代。山東平陰試驗中學發現的十二塊漢畫像石里,有四塊是石祭案,案上有刻盤,盤內放魚;徐州地區發現的一幅“魚盤圖”中,刻有一長方形的石祭案,案上有三個魚盤,盤內各盛放一條魚,是放置于祠堂前的祭祀用具。在眾多漢畫像石的庖廚場面中。經常出現廚房上面懸掛著魚或正在剖洗魚的景象,此時的魚則是人們所喜愛的美味佳肴的象征,同時又暗示了生活的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