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高中語文筆試范文

高中語文筆試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20 10:25:3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高中語文筆試,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高中語文筆試

篇1

知識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奮斗者升起才華的烈焰;知識是春耕的犁鏵,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徑,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碩果累累;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語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語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識1《歸去來兮辭》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橫”,橫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為什么)

(3)景翳翳以將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異義

1.親戚

古義:內親外戚;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庭或它的成員

2.情話

古義:知心話;今義:男女間談情說愛的話

3.有事

古義:農事;今義:指有事情

4.窈窕

古義:幽深曲折的樣子;今義:指女子文靜而美好

5.來者

古義:未來的事情;今義:來的人

6.征夫

古義:行人;今義: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義:手杖;今義:扶持老人

8.**

古義:指戰亂;今義:常用來比喻亂子

9.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指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調配、獎懲等工作

10.去留

古義:指生死;今義:離開留下

11.尋

古義:不久;今義:尋找

12.交

古義:交互,都;今義:常用義“交友”、“交通”等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 園日涉以成趣 名作狀,每日、每天

② 時矯首而遐觀 名作狀,有時

2.名詞作動詞

① 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動,拄著

② 樂琴書以消憂 名作動,彈琴,讀書

③ 或棹孤舟 名作動,劃船

④ 實迷途其未遠 名作動,誤入迷途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作名詞

①生生所資 動作名,生活

②審容膝之易安 動作名,容膝的小屋

2.動詞作狀語

感吾生之行休 動作狀,將要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 倚南窗以寄傲 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攜幼入室 形作名,幼兒,兒童

2.形容詞作狀語

心憚遠役 形作狀語,到遠處。

(四)使動用法

① 審容膝之易安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安樂

② 眄庭柯以怡顏 形容詞的使動,使……愉快

(五)意動用法

① 悅親戚之情話 意動,以……為愉快

② 樂琴書以消憂 意動,以……為樂

③ 善萬物之得時 形容詞意動,以……為善

四、一詞多義

1.行

Xíng

① 感吾生之行休 《歸去來兮辭》(副詞,將,將要。)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論語六則》(動詞,行走。)

③ 為吾子之將行也 《殽之戰》(動詞,離開,前往。)

④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觀滄海》(動詞,運行。)

⑤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師說》(動詞,實行,執行。)

⑥ 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庖丁解牛》(名詞,行為,動作。)

⑦ 臣修身潔行數十年 《信陵君竊符救趙》(名詞,品行。)

⑧《琵琶行》 (行,古詩一種體裁。)

háng

①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杜甫《絕句》(量詞,排,行。)

② 躡足于行伍之間,而崛起于阡陌之中 《過秦論》(泛指軍隊。)

③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蘇武傳》(名詞,輩分。)

2.引

① 丁壯者引弦而戰 《塞翁失馬》(動詞,開弓,拉弓。)

② 相如引車避匿 《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詞,牽,拉,引。)

③ 引壺觴以自酌 《歸去來兮辭》(動詞,拿來,取來。)

④ 乃設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詞,召請,召引。)

⑤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戰》(動詞,避開,退卻。)

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出師表》(動詞,引用,援引。)

⑦ 敢竭鄙懷,恭疏短引 《滕王閣序》(名詞,前言,序文。)

3.乘

chéng

① 聊乘化以歸盡 《歸去來兮辭》(動詞,順著,順隨。)

②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曹劌論戰》(動詞,騎,坐,駕御。)

③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過秦論》(介詞,憑借,趁著。)

④ 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 《序》(動詞,交互,連接)

⑤ 目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記》(動詞,冒著,頂著。)

shèng

①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萬乘 《觸龍說趙太后》(量詞,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

② 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殽之戰》(“四”的代稱。)

4.策

① 執策而臨之 《馬說》(名詞,竹制的馬鞭。)

② 策扶老以流憩 《歸去來兮辭》(動詞,拄著。)

③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木蘭詩》(同“冊”,記錄。)

④ 蒙故業,因遺策 《過秦論》(名詞,策略。)

⑤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廉頗藺相如列傳》(名詞,計策,計謀。)

5.審

① 審容膝之易安 《歸去來兮辭》(動詞,明白,知道。)

② 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察今》(動詞,考察,觀察。)

③ 余經秋審,皆減等發配 《獄中雜記》(動詞,審問,審判。)

6、委

① 曷不委心任去留 《歸去來兮辭》(動詞,隨從,順從。)

② 如土委地 《庖丁解牛》(動詞,散落,堆積。)

③ 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過秦論》(動詞,托付。)

④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陳太丘與友期》(動詞,放棄,舍棄。)

7.懷

① 懷良辰以孤往 《歸去來兮辭》(動詞,留戀,愛惜。)

② 則有去國懷鄉 《岳陽樓記》(動詞,懷念,想念。)

③ 新婦謂府吏,感恩區區懷 《孔雀東南飛》(名詞,心情。)

④ 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 《赤壁之戰》(動詞,心中藏著。)

⑤ 汝姊在吾懷 《項脊軒志》(動詞,胸前。)

⑥ 懷其璧,從徑道亡 《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詞,揣著。)

8.而

① 覺今是而昨非 連詞 表并列

② 門雖設而常關 連詞 表轉折

③ 時矯首而遐觀 連詞 表修飾

④ 鳥倦飛而知還 連詞 表承接

⑤ 泉涓涓而始流 連詞 表修飾

9.之

①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助詞,取獨

② 恨晨光之熹微 助詞,取獨

③ 悅親戚之情話 助詞,取獨

④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助詞,取獨

⑤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動詞,到,往

⑥ 求之靡途 代詞,它

⑦ 公田之利 助詞,的

⑧ 會有四方之事 助詞,的

⑨ 感吾生之行休 助詞,取獨

10.以

① 既自以心為形役 介詞,使,讓

② 舟遙遙以輕飏 連詞,表修飾,“而”

③ 農人告余以春及 介詞,把

④ 引壺觴以自酌 連詞,表承接 來

⑤ 聊乘化以歸盡 連詞,表修飾

⑥ 園日涉以成趣 連詞,表結果

⑦ 木欣欣以向榮 連詞,表修飾

⑧ 問征夫以前路 介詞,用

⑨ 樂琴書以消憂 連詞,表目的

⑩ 耕植不足以自給 連詞,用來,來

⑾ 諸侯以惠愛為德 介詞,把

⑿ 家叔以余貧苦 介詞,因為,由于

⒀ 策扶老以流憩 連詞,相當于“而”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后置(狀語后置)

① 將有事于西疇

② 農人告余以春及

③ 問征夫以前路

2.賓語前置

① 復駕言兮焉求 (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②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③ 樂夫天命復奚疑 (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④ 皆口腹自役 (賓語前置句,代詞“自”作賓語前置)

(三)被動句

① 既自以心為形役(為,被)

② 遂見用于小邑 (見,被)

(四)省略句

① 寓形(于)宇內復幾時? (省介詞“于”)

② 稚子候(于)門 (省介詞“于”)

③(余)脫然有懷,(余)求之靡途 (省主語“余”)

④ 于是(余)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省主語“余”)

⑤(余)或命巾車,(余)或棹孤舟 (省主語“余”)

(五)固定句式

載欣載奔(載……載……:一邊……一邊……;又……又……)

例:載饑載渴 載歌載舞

高中語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識2《滕王閣序》

一、通假宇

①所賴君子見機(“機”通“幾”,預兆。句意:不過由于君子看到細微的預兆。)

②儼驂騑于上路(“儼”通“嚴”,整治。 句意:駕著車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銷雨霽,彩徹區明(“銷”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陽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異義

① 窮且益堅(窮:困厄,處境艱難。今常用于窮困的意思。句意:處境艱難,而意志更堅。)

② 一介書生(一介:一個。“介”量詞。今常用于“介紹”“介于”等意。句意:一個書生。)

③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今無此意。句意:自己和終軍的年齡相同,卻沒有請纓報國的機會。)

④ 盛筵難再(再:第二次。今相當于“又”。旬意:難有第二次遇到。)

⑤ 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云爾:語氣詞,用在句尾,表示述說完了。今無此意。句意:請各位賓客竭盡文才,寫出像潘岳、陸機那樣的好作品。)

⑥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學士,掌管文學撰述的官。今常用來指學位。句意:文壇上眾望所歸的孟學士,文章的辭采有如蛟龍騰空,鳳凰飛起那樣燦爛奪目。)

⑦ 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禮節;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 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說話做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⑨ 童子何知(童子,謙辭,晚輩,后生;今指兒童。)

⑩ 彩徹區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霧”“星”均為名詞作狀語,譯為“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② 上出重宵,下臨無地 “上”“下” 均為名詞作狀語,譯為“向上”“向下”。

2.名詞作動詞

① 一言均賦 “賦”,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為“鋪陳”。

② 目吳會于云間 “目”,名詞作動詞,用眼睛看

③ 煙光凝而暮山紫 “紫”,呈現出紫色

④ 梓澤丘墟 “丘墟”,成為荒丘廢墟

3.名詞的意動

襟三江而帶五湖 “襟”“帶”均為名詞的意動用法,分別解釋為“以……為衣襟”和“以……為束帶”。

(二)形容詞的活用

① 四美具,二難并 “美” “難”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美”指“美好的事物”,“難”指“難得的人”。

② 賓主盡東南之美 “美”指俊杰

(三)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 徐孺下陳蕃之榻 下,使……放下

② 騰蛟起鳳 騰,使……騰空;起,使……起飛

③ 川澤紆其駭矚 駭,使……吃驚

④ 屈賈誼于長沙 屈,使……受屈

⑤ 竄梁鴻于海曲 竄,使……逃匿

四、一詞多義

1.盡:

① 賓主盡東南之美 副詞,全、都。

② 潦水盡而寒潭清 形容詞,完了、沒有。

③ 聊乘化以歸盡(《歸去來兮辭》) 動詞,死、死亡。

④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阿房宮賦》) 副詞,最。

2.勝:

① 勝友如云 形容詞,才華出眾的。

② 躬逢勝餞 形容詞,盛大的。

③ 勝地不常 形容詞,美的、美麗的。

④ 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 動詞,能承受、能勝任。

⑤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并序》) 動詞,超過。

⑥ 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鴻門宴》) 形容詞,盡、完。

3.窮:

① 響窮彭蠢之濱 副詞,盡。

② 窮睇眄于中天 副詞,盡。

③ 窮且益堅 名詞,因厄、處境艱難。

④ 豈效窮途之哭 形容詞,走到頭的。

⑤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形容詞,窮困。

4.舍:

① 舍簪笏于百齡 動詞,舍棄。

② 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 名詞,客舍、住所。

③ 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戰》) 古代一天行軍的路程。

④ 夫人請之,吾舍之矣(《毅之戰》) 動詞,釋放、放棄。

5.臨:

① 臨別贈言 副詞,將要。

② 臨帝子之長洲 動詞,面對。

③ 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勸學》) 俯視,從高處向低處看。

④ 臨視,則蟲集冠上(《促織》) 到、走近。

6.懷:

① 懷帝閽而不見 動詞,想念。

② 有懷投筆 名詞,心思。

③ 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壁從徑道亡(《廉頗藺相如列傳》) 動詞,揣著。

7.序:

① 序屬三秋 名詞,時序。

② 滕王閣序 序言、序文。

③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與陳伯之書》) 名詞,次序、秩序。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 動詞,安排次序。

五、特殊句式

1.定語后置句

① 都督閻公之雅望 ② 宇文新州之懿范 ③ 孟學士之詞宗

④ 王將軍之武庫 ⑤ 等終軍之弱冠 ⑥ 慕宗愨之長風

2.賓語前置句

童子何知

3.狀語后置句

① 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 ② 空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 ③是所望于群公

④ 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⑤ 竄梁鴻于海曲 ⑥ 屈賈誼于長沙

高中語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識3《逍遙游》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怒:奮發。

2.摶:環旋著往上飛。

扶搖:旋風。

3.夭閼(è):阻塞。

4.奚以……為:表反問,哪里用得著……呢?

5.晦:陰歷每月最后一日。

朔:陰歷每月的第一日。

6.絕:超越。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5.而(nài)征一國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

7.而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8.而后乃今培風(通“憑”,憑借,依靠)

9.其正色邪(通“耶”,語氣詞)

10.湯之問棘也是已(通“矣”,語氣詞)

11.辯乎榮辱之境(通“辨”,辨明)

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數和余數之間)

三、古今異義

1.雖然:古義:雖然這樣。

今義:表轉折的連詞。

2.果然:古義:很飽的樣子。

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3.眾人:古義:一般人。

今義:多數人。

4.野馬:古義:流動的霧氣。

今義:野生之馬

5.羊角:古義:旋風。

今義:羊的角

6.天池:古義: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義:湖泊的名稱(在吉林長白山)

7.海運:古義:海波動蕩;今義:海洋運輸

8.小年:古義:短的壽命;今義:指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間節日

9.是:

古義:這;今義:作判斷詞

10.控:古義:投,落下;今義:控制

11.蟲:古義:泛指動物;今義:蟲子

12.槍:古義:觸碰;

今義:發射槍彈的武器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水擊三千里(水,在水面上)

(二)名詞作動詞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名作動,南行)

2.不過數仞而下(下,落下,降落)

(三)形容詞作名詞

《齊諧》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異之事物)

(四)形容詞作動詞

怒而飛(怒,奮發,這里指鼓起翅膀)

(五)使動用法

1.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合:使……滿意;征:使……信任)

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來)

五、一詞多義

1.之:

① 鵬之徙于南冥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 之二蟲又何知!(代詞,這)

③ 窮發之北(助詞,的)

2.息: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3.其:

① 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代詞,代鵬)

②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

③ 其自視也,亦若此矣(代詞,他們)

4.以: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憑借)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③ 以八千歲為春(介詞,把)

④ 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

⑤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介詞,因為)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齊諧》者,志怪者也。

(……者,……也)

2.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者,……也)

3.南冥者,天池也。

(……者,……也)

4.此小大之辯也(……也)

5.此小年也(……也)

6.此大年也(……也)

7.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者也)

(二)倒裝句

1.賓語前置句

① 奚以知其然也?(賓語前置句,= 以奚知其然也)

② 莫之夭閼(è)者(賓語前置,= 莫夭閼之)

③ 彼且奚適也(賓語前置,= 彼且適奚也)

④ 之二蟲又何知(賓語前置,= 之二蟲又知何)

⑤ 彼且惡(wū)乎待哉(賓語前置,= 彼且待惡乎哉)

2.狀語后置句

① 覆杯水于坳(āo)堂之上(介詞結構后置,= 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② 翱翔蓬蒿之間(介詞結構后置,= 于蓬蒿之間翱翔)

③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結構后置,= 以六月息去)

(三)省略句

翱翔(于)蓬蒿之間。(省介詞“于”)

(四)固定句式

1.其……其……:表選擇,是……還是……

例: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譯: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呢?還是因為天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2.奚以……為:表反問,哪里用得著……呢

例: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譯:哪用飛到九萬里的高處再往南去呢)

3.且夫:連詞,表遞進,況且,再說

4.故夫:語氣詞,表示要發議論,不譯

5.若夫:連詞,表示提出另一話題,至于

七、難句翻譯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譯:哪用高飛九萬里往南去呢?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譯:所以那些才智能勝任一官之職,善行能聯合一鄉的人,品德可使一國君主滿意,能力使一國的人信任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就像斥鴳(yàn)一樣所見甚小啊。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wū)乎待哉?

譯:至于那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把握六氣的變化,而在無窮無盡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們還憑借什么呢?

篇2

1《燭之武退秦師》中“敢以煩執事”的注釋;

《燭之武退秦師》:“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注文云:“怎敢拿這件事來麻煩您。這是客氣的說法。”按:注文說了“是客氣的說法”這沒有錯。不過,這客氣的說法是表現在“敢”字上的。“敢”是助動詞,表示謙卑客氣,可譯作“冒味地”、“斗膽的”等。《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謙詞敬詞詞典》(洪成玉編著,商務印書館說:“敢,謙詞,表示不敢;冒昧。”燭之武的意思十分明確,如王伯祥說的:燭之武說的是“反逼之詞,猶言亡鄭而果有于秦,則煩勞執事之臣亦尚值得也。”(《春秋左傳讀本》中華書局)而注文卻是反詰句,所表達的意思是:如果滅鄭對您有益,我不敢拿這件事來麻煩您。與燭之武的原意正相反。這句話應該譯為: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參見王力主編《古代漢語》)

2《鴻門宴》:唉!豎子不足與謀。

課文注文:“豎子,罵人的話,相當于‘小子’,這里指‘項羽’。”

范增是項羽的高級謀士,項羽對他尊重,尊為“亞父”。在筵席上,范不斷地示意,要項羽殺掉劉邦,可是項羽終于未能下手,使得劉邦從其掌中逃脫。范增此時的憤怒之情自可想見。但是,范增再怎么惱火,他敢、他能當面斥罵項羽嗎?如果敢于沒頭沒面地當面斥罵項王,那么當初他就無須在筵席上擠眉弄眼地示意,或者在“數目項王”無效后還費事地不斷舉起玉玦來暗示項羽下手了,他完全可以徑直喚人進來殺了劉邦。如果會當面斥罵項王,那就不是老謀深算的范增了;如果被人當面辱罵而默不作聲,那也不是喑噁叱咤、橫行天下的項王了。那么,范增這里罵的是誰呢?清人姚苧田說“憤極,罵不得項羽,只罵項莊,妙。”(《史記菁華錄》上海古籍出版社)日人瀧川資言說得更清楚:“豎子,斥項莊輩,而喑譏項羽也。”若以為直斥項羽,則下文“項王”二字不可解。’(《史記會注考證》卷七)今人王伯祥也說:“范增明罵項莊,實在是暗里恨項羽的寡斷。”(《史記選》王伯祥,人民文學出版社)。范增這是指桑罵槐,這才是作為謀士的范增的本色。注文‘這里指項羽’的說法是不確的。

3《琵琶行》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三題答案

題目:結合語境,分析“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詩句的表達效果。

《教師教學用書》提供的參考答案是:‘寫琵琶女出場時的矜持、靦腆’。

篇3

1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一直處于高耗低效的狀態

個中原因,雖說十分復雜,但教學內容的封閉和教學方法的陳舊應是問題的主要癥結。正是由于語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脫節,缺乏現代生活氣息,正是由于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注入式,學生缺乏自主的實踐,才導致了語文課堂氣氛的沉悶,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導致學生語文能力的局限,導致語文教學質量適應不了現代社會的需要。因此,語文教學要走出困境,必須強調語文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和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特別要注重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自主地進行語文學習實踐。

語文課外活動的開展為這個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條充滿希望的途徑。前一段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語文課外活動常常缺乏系統的目標、內容,常常難以有序進行,許多學校僅僅把它當作課堂教學的補充,甚至作為學校教育的點綴,因而往往難以落實,難以堅持。只有把語文活動列入語文課程,給予教學目標、內容和進程的規定,給予時間和空間的保證,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語文活動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當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把活動課列入課程計劃的時候,當新的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稿)把語文課程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的時候,我們意識到,初中語文課也必須把活動課列入課程,作為正式課程的一個部分。于是,我們在調查研究和初步嘗試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建立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系列、內容體系和教學模式的構想,提出了兩周開設1節活動課的方案,設計了每個學期8個課例的具體要求和內容,并正式開展試驗。

2 作為課程的一部分,語文活動課與傳統的必修課課堂教學相比,顯示出鮮明的特點和不可替代的優勢

語文活動課的“活動”,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學活動,而主要指學生的學習活動。活動課側重于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因而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方式方法,就與傳統的必修課課堂教學有明顯的區別。

在教學內容上,它強調語文的社會實用性。傳統的課堂教學常常以必修課教材的教學為中心,內容顯得狹窄,有時也有點陳舊,與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語文活動課則是開放的,其教學內容往往涉及了語文應用的各個領域,特別是觸及最新和最實用的領域,并與一定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有較強的時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夠補必修課課堂教學的不足,全面反映社會生活對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又能給學生具體生動的感受,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新聞會”“語言的藝術——廣告”“錯別字普查”“編手抄報比賽”等專題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在現代生活中應用的情況,也加強了學生實際應用語文的能力訓練,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又實實在在。不少學生反映,開展語文活動課以后,自己才感到語文原來是那樣有趣、那樣有用。

在教學方法上,它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性。傳統的課堂授課常常過分突出教師的作用,以教師的知識傳授和教學思路為中心,學生常常被動接受或被動參與。語文活動課則自始至終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在活動課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志趣自主選擇,自覺參與。活動課的過程,往往是學生自己設計安排、學生自我活動為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著重于讓學生在各項具體的實踐和運用中獲取直接的感性知識和生活體驗,著重于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體會、理解。這樣做,學生不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學能力也得到切實的培養和提高。比如“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等活動課,自始至終都以學生的口頭表達為主,幾節課下來,學生的口才就會有所提高。許多學生這樣說,語文活動課給自己提供了不少鍛煉的機會,現在自己對學好語文也有信心啦。

3 語文活動課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是有其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依據的

心理學表明,學齡兒童的智力是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處在學齡中期的初中學生,抽象邏輯思維逐步占主導地位,但思維中具體形象的成分仍然起著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初中學生的思維一般是“經驗型”的,而不是“理論型”的,即在進行抽象思維時,需要具體、直觀的感性經驗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認識和經驗是學生在主動參與、親自經歷的各種實踐活動,如觀察、制作、表演、參觀、調查、訪問等豐富多彩的感性活動中得來的。因此,在開展學科教學時,就不能抽象地傳授學科有關的知識、法規、原則,而必須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活動性,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中去感受,去體會,去發現。初中語文活動課將語文教學與語文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結合起來,創設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活動,使教學成為學生語文知識、能力具體運用的一種實際嘗試或“模擬”,學生通過參加活動,得到感性認識,經過反復,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僅是準確可靠的,也是比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實有用的。

從教育學看,學科教學的任務和目的在于促使學生由知識向能力遷移,只有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自學能力,學生的文化素質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主體實踐。當代教學論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過程是學生合理運用知識解決多種實際問題和選擇活動方式的過程,是一種知識轉化為行動的結果。學生學到的知識要轉化為技能,沒有在一定實際活動中反復練習和運用,是不可能實現的。語文作為交際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樣,要熟練地掌握它,就必須進行反復的訓練,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把握要領,形成技能,進而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語文活動課強調活動過程中學生自始至終的積極參與,強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我設計、自我活動和自我感受、體會,從某種意義上講,活動課可以說是可行性強、操作過程具體的實踐應用課,它將有力地促進學生把學過的語文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并轉化為能力。

4 當然,語文活動課要充分發揮其優勢,真正取得實效,還有賴于活動過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調控。在語文活動課的試驗和研究中,我們就感到必須切實解決好下面幾個問題

一是既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活動課無疑必須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教師切忌越俎代庖,暄賓奪主。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不管,讓學生自發“活動”。課前對活動的設計,活動中的組織、引導、點撥,活動結束后的總結、點評等等,都需要教師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關鍵的問題是教師必須講究引導的藝術,相機行事,靈活應變。

篇4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比較文學

一、比較文學理念與中學語文教學實踐

比較文學起源于國外,在經歷了引進、介紹以及改造后在國內開始發展起來,并且呈現出日趨完善的趨勢。目前在國內比較文學研究方面,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是其兩大主要支柱,跨學科研究和闡發研究則是比較文學中十分重要的兩種研究方法。

目前對于比較文學的定義,較為典型的定義是:所謂比較文學,主要是基于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懷,來對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以及不同學科間的跨越式文學進行比較研究,其主要采用的是影響研究、平行研究、跨學科研究以及跨文明研究的方法,對跨越式文學的同源性、類同性、異質性以及互補性等進行詳細探究,通過發現文學規律及特性,促進世界文學加強了解和整合,最終全面推動世界文學的進一步發展。

近來來,隨著比較文學在國內的逐漸發展,將人文精神理念積極融入到比較文學中,進一步彰顯人文素養,推動文學理念朝向更高的層次發展,這樣充分說明了比^文學的強勁發展勢頭以及新鮮的學術活力。

高中語文教學的理念在于通過文學教育手段,運用綜合性和邊緣性的學科整合,來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格以及審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重視對人類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在中學語文新課標中也明確規定了,中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簡單的傳授語文基礎知識,還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健全的人格,而這種教學理念正和比較文學中“兼容并包”和“和而不同”、“尊重生命”、“新人文精神”等理念不謀而合。可以說,比較文學和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二、比較文學與中學語文教學實踐結合的實施策略

(一)中學語文教學活動的要素和教師的學歷構成特點

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參與主體是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等,其中學生的主導地位是無可爭議的。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導位置往往由教師所代替,對于高中學生來講,其學習能力還在進一步培養當中,所以這種替代也顯得順理成章。

以往研究當中大多忽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入比較文學教學的重要作用,更多的關注點則放在了教材的編寫以及教改方式方面,其實高中教師的主導性作用才應當是多加關注的地方。具體來說,比較文學的理念以及方法是需要教師通過備課、授課以及課外輔導來完成的,而對于學生的要求則是使其學會如何應用比較文學思維和視野來分析文本,提高自身思維,拓展視野。

(二)實施策略

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活動囊括了備課、教授、課外指導以及作業批改等具體行為。首先,對于高中語文教學活動,教師要充分做好備課工作。

若是教授外文作品,應用比較文學的合理性就不言而喻了。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重視作者以及譯者介紹,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譯文和原著之間的關系,可能這種教學只是淺嘗輒止的嘗試,但勢必會增強學生對不同語言差異的理解,體會不同文化語境,懂得語言表達方式的區別。

長期以來,將高中語文課本中的外國文學選讀課文直接當做外國文學作品來宣講是有一定問題的。拋開翻譯問題不談,譯文在中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就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若是課文是來自和外國文學有關系的中國文學作品,則可以借助延續影響的思路來探尋課文的外國文學淵源及其在中國發生的變化,而課文同外國文學缺乏關聯性,教師就需要通過平行研究的方式來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其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工具的作用以靈活直觀的方式來講解比較文學方法中的難點。這里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幻燈片以及視頻資料等來展示異域文化特色,幫助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文化差異。

一方面,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闡明課文所涉及民族文化的特點和文學特色,使學生加深對外國文學作品背景的理解,以此加深學生對本民族文學及語言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要不失時機的講授比較文學的基本知識。然而就目前流行的比較文學教材情況來看,普遍存在理論枯燥的問題。

因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具體的文獻現象,以基本概念和方法為切入點,讓學生有一個大致輪廓。然后在逐漸深入,講解翻譯研究等,重消化不重記憶。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培養寬廣的胸懷和廣博的視野。

這對于學生盡管要求很高,但應當讓學生形成這樣的意識。具體講解時,教師要善于聯想和引申,善于引入他國文學文化為參照,這就要教師要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再次,在課外輔導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培養閱讀比較文學書籍的習慣,以每次解決一個問題為宜。

教師可以通過周期推薦文學讀物的方式來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譬如一周或者是半個月為一個周期,在周期內向學生推薦影響研究方面的理論及論文或是有關世界文化方面的書籍,讓學生明白文化的多元性。另外,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盡量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推薦給學生以減少閱讀量,求質不求量,讓學生知道基本的中西方文學經典作品,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借助計算機網絡資源來主動探尋答案,解除內心的疑惑,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最后,培養學生形成“世界主人”的意識。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不僅要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還應該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逐步形成“世界主人”的意識。現階段,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世界文化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地球村的觀念逐步形成。

因此中學生應該在此階段形成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取向。而比較文學的理念就是通過世界性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并將具備“世界主人”意識最為比較文學的最終指向。

篇5

關鍵詞:電視廣告;言語行為;建議;對比

一、背景及目的

近幾年,對廣告的研究相當火爆,諸如廣告心理、廣告策劃、廣告文化、廣告寫作、廣告美學、廣告媒體、廣告制作、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相對而言,對廣告語言的對比研究顯得薄弱一些。

在中國,言語行為理論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學者們對此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一些學者關注言語行為的分析方法,一些學者關注如何將言語行為理論應用于相關領域,更多的學者關注的是言語行為理論的內容。從歷時角度看,國內學術界對言語行為理論的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79到1989年,在此階段,許國璋、何自然、顧曰國和何兆熊等學者將該理論介紹到中國來;第二階段,從1990年至今,更多學者投入到言語行為理論的研究中,英語界及漢語界研究人員出版的有關語用學的專著中均包含對言語行為理論的研究。

但對特定言語行為的調查,尤其是對話語的經驗研究,還存在許多尚未得到解決的問題,比如說鑒定問題、類別劃分問題、具體說明問題、分解問題和投射問題。這些問題很有可能成為今后言語行為理論研究的方向,它們對本課題研究視角的確定也有一定的啟示作用。本課題以語言定言語行為的某一側面為切入點,研究幾種不同文化中的電視廣告如何以不同的手段實現“建議”這一言語行為的。

本研究從一個側面(商業廣告)探討不同民族文化及價值體系的差異性,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及作用越來越受矚目的今天,本研究成果將對國內廣告行業營銷策略的謀劃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研究還將對準確把握跨文化交際信道,增進國際交往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裨益。

二、理論基礎

言語行為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其魅力在于它是解釋語言意義及語言作用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成分。言語行為可以幫助確定語義,因為要想界定說話者某段話語的含義,需要聽話者在聆聽話語的同時,了解說話者完成了什么樣的行為。換言之,言之出必言有所為。

“言語行為理論”創始于上一世紀五十年代,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得以快速發展。“言語行為理論”是英國的一位哲學家,John Langshaw Austin,在他著名的哲學著作《論言有所為》中提出來的。Austin觀察到在說出有意義有所指的話語的同時,人們通常也是在做事,或在“請求”,或在“許諾”、“道歉”等等,他把這些行為稱為“言語行為”。

從言語行為角度來說,電視廣告通常可以被看作是某種指令(Searle 1976)或某種祈使(Leech 1983)。電視廣告的關鍵是使一些聽眾或觀眾作為消費者的角色去實施未來的某種行動,也就是去購買某種產品,這也正是廣告商購買時間做廣告的原因。不過本研究認為電視廣告實施的言語行為是“建議”,而不是其它某種指令,如請求、命令或暗示。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樣本

1. 假說的構造

為有效地研究中日美電視廣告“建議” 的差異,我們課題組構造了如下兩個假說:

假說1:美國電視廣告建議的頻數高于中日電視廣告建議的頻數,而中日電視廣告建議的頻數沒有差別。

假說2:美國電視廣告使用祈使語氣實現建議的頻數最高,而日本電視廣告使用祈使語氣實現建議的頻數最低。

2. 資料的收集

為了驗證以上兩個假說,課題組成員收集了中日美三國消費品電視廣告作為研究資料。從收集到的每個國家的電視廣告中各選出前50個消費品廣告作為抽樣研究樣本。

3. 研究方法

根據X2(Chi-square)檢驗法對樣本進行統計分析,顯著性水平為0.05。

四、結果與討論

表1表明在樣本中美國電視廣告“建議”的頻數明顯高于中國電視廣告或日本電視廣告“建議”的頻數,而日本電視廣告“建議”的頻數正好與中國電視廣告“建議”的頻數相等,這與假說 1相吻合。

表1 中日美電視廣告在樣本中建議的頻數

注:同行中的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0.05水平有差異。

表2表明在樣本中英語電視廣告使用祈使語氣的頻數明顯比漢語或日語電視廣告使用祈使語氣的頻數高,而在亞洲兩國之間,漢語電視廣告使用祈使語氣的頻數明顯比日語電視廣告使用祈使語氣的頻數高,這與假說 2相吻合。但就其它“對電視觀眾建議” 的形式而言,正像表2所表明的那樣,中日美三國電視廣告從統計分析的角度來說沒有差別,這也從另一個側面驗證假說 2的正確性。

表2 對電視觀眾建議的頻數―祈使語氣&其他形式

注:同行中的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0.05水平有差異。

這兩種衡量標準表明美國電視廣告明顯比中國電視廣告或日本電視廣告更具“建議性”。第一種衡量標準,既以各種各樣“建議”的總頻數為衡量標準(參見表1),表明中國電視廣告和日本電視廣告幾乎具有相等的“建議性” ;而第二種衡量標準,既以電視廣告語言使用祈使語氣的頻數為衡量標準(參見表2),表明日本電視廣告“建議性”最弱。這可以解釋為美國電視廣告強調勸說作用,中日電視廣告強調其它作用,如只是向消費者提供信息。另一種解釋是盡管中日電視廣告“建議”更間接,但“建議”達到了同樣的效果。句法祈使語氣可以作為直接“建議”方式的基本衡量標準,但這一作用的確認必須予以解釋。雖然句法祈使語氣是三種語言中最直接、最可能的“建議”方式,但是跨語言的功能等效是不能假定的。事實上,日語中的祈使語氣幾乎是一種禁忌形式。

間接“建議”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如果只是以直接性或禮貌為基準來劃分指令性話語,那么就會發現在電視廣告中至少有四種方式可以間接表達“建議”。從廣義上說“輔言語”(購物的原因,如產品的屬性)能夠間接地起到“建議”作用,就像“暗示”在面對面的相互影響中起間接“請求”作用一樣。而且,在樣本研究的例子中發現了三種間接表達“建議”的方式:通過參與者身份的變換間接表達“建議”,通過行動變換間接表達“建議”,和通過語言間接表達“建議”。

五、結論

以前跨文化廣告的實踐研究表明:美國電視廣告主要強調勸說,而亞洲電視廣告則強調其他作用;中國電視廣告強調提供信息,而日本電視廣告強調娛樂價值和建立真實情感。但我們課題組研究結果表明,就“建議”的頻數和使用祈使語氣“建議”的頻數而言,美國電視消費品廣告明顯比中日相類似的電視廣告更具建議性。就“建議”這一言語行為而言,日本電視廣告與美國電視廣告處于截然相反的兩極,而中國電視廣告則處于接近中間的位置。

(作者單位:1. 吉林農業大學;2. 東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Austin, John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Second edition published 1975.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Austin, John L. Philosophical Paper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3rd ed.

[3]Leech, Geoffrey.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New York: Longman, 1983.

[4]Searle, J. R. “A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s” [J], Language in Society, 1976, 5: 1 23.

[5]范亞剛. 談廣告語言學[J]. 北京大學學報(外語語言文學專刊),1994(108):31-41.

[6]黃誕平.選擇與順應――從語言順應論角度看廣告語言創作[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2).

[7]花愛陽. 淺析英文廣告的語言特點 [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2, 5 (3) : 84- 87.

[8]胡俊. 日語廣告語篇的語言特點 [J]. 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草人人干 | 欧美多人在线 | av日韩在线播放 | 一区在线播放 | 免费一区在线 | 亚洲高清免费 | xx视频在线 | 人人爽人人爽 | 91爱爱·com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调教 |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 午夜免费看 |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视频观看 | 欧美日本高清 |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久久久 | 看av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果冻传媒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99蜜桃综合影院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7电影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软件 | 91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 | 国产高清精品网站 |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二区 | 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 国产在线91| 亚州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小说 | 九一国产精品 | 精品国产aⅴ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av一级一片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 动漫www.被爆羞羞av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