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康復病人的心理護理范文

康復病人的心理護理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5 10:00:34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康復病人的心理護理,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康復病人的心理護理

篇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019(2009)7-0187-01

[摘要]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對促進康復期精神病人走向康復,回歸社會極為重要。本文通過對2008年1月-7月期間127例康復期女病人進行了調查研究,心理護理在精神疾病的治療和康復過程中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康復;精神病;心理護理

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間,隨著精神癥狀的消失,病情好轉,自知力恢復,病人對自己的疾病有所認識,思想也隨著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抽樣調查了2008年1月-7月住院的127例康復期女病人,發現有115例有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占調查人數的90.55%。年齡在16歲-60歲之間,其中職員41例,農民29例,單位管理人員15例,學生10例,無業人員8例,單位內退人員12例。診斷:精神分裂癥45例,躁狂癥25例,抑郁癥23例,反應性精神病72例。這些病人常表現自我概念混亂,感知、思維等方面并未完全恢復正常狀態,甚至有自殺意念。這些心理狀態對鞏固療效可產生一定不利的影響。所以認真觀察和仔細分析康復期病人的一言一行,對表現出來的不同心理狀態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穩定的走向康復、減少復發,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對患者各種心理狀態的分析

1.1環境改變性焦慮:多發生于恢復了自知力的病人,她們首先會感覺對醫院環境不適應,特別是性格內向的病人,更覺得沒有親人、朋友、同事的陪伴,感覺焦慮、孤獨和寂寞,醫院特殊的設備、結構、治療、護理及各種檢查,使病人失去了自主與控制的權力,也造成了病人的負性心理,而且目前精神病醫院條件有限及封閉式管理,病人有時不分病情輕重的住在同一個病房,加重了恢復期病人心理壓抑和煩悶。對一些疾病發作期病人的興奮、傷人、毀物等行為,格外感到緊張、鞏懼,產生不安全感,因此焦慮不安,迫切要求出院,以脫離陌生的環境,恢復往日的生活。

1.2被遺棄心理:部分病人因疾病反復發作,出現生活懶散,不講衛生,自我照顧能力降低,嚴重的有自傷、傷人、毀物等危害家庭和社會的行為,常常使家庭和單位反感、討厭、害怕而被送進醫院后撒手不管,長期不為探視,致使病人產生思親之情,整日期待著能和家人及友人團聚,可是期待成了失望,因此使病人產生了家人、朋友和社會遺棄的心理。

1.3自我價值失落感:由于世俗及偏見等原因,人們對精神疾病的認知缺乏,對疾病的相關因素不了解,精神病人得不到家人及社會的支持與同情,導致許多精神病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甚至遭到歧視,受到譏笑和虐待。病人出院后不安排工作或不能調換工種,導致病人生活遭遇困難、挫折和干擾,使病人自感前途渺茫,對日后的生活缺乏信心,臨床上有的病人表現出憂郁,情緒低落,拒絕檢查和治療,拒絕進食,甚至伺機自殺等。有的表現出仇恨、敵視周圍的人群,對社會的不滿做出一些如毀物、傷人、謾罵,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

1.4內疚感:有的病人認為因為自己多次反復住院,造成家庭和國家的經濟損失。自己不能為家庭減輕負擔,不能照顧家庭及子女,更談不上為國家創造財富,原來的社會角色中斷,產生了自我認同的迷失,病人往往了出現自責自罪、自傷,甚至自殺行為。

2心理護理

根據以上不同的心理狀態,我們采取了不同的心理護理方法。

2.1堅持精神支持療法,增強病人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促進病人對環境的適應,改善醫院工作人員的服務質理和服務態度,幫助病人與其它病友及醫護人員建立友誼和良好的醫患關系,隨時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為病人創造一個整潔、安靜、舒適、安全的修養環境,實行開放式或半開放式管理,為患者提供寬松的生活和人際交往的空間,減輕并消除患者的焦慮心理。

2.2對有被遺棄心理的病人,要給予充分支持與關心,體諒和安慰患者。利用信件、電話幫助病人與親人或單位取得聯系。另外要對家屬或單位做好說服、解釋工作,宣傳精神疾病的科普知識,使家人與單位對精神疾病有正確的認識,爭取得到社會、家庭對病人的支持和同情,使病人的同事、朋友、親人能在節假日按時探訪病人,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被遺棄的心理,使病人能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進行康復訓練,早日回歸社會生活,恢復自我角色具有積極的作用。

2.3對有自我價值失落感的病人,應詳細了解和觀察病人的情緒變化,鼓勵病人參加工娛療活動,指導患者進行輕松有趣的活動,促進和保持患者的工作能力和健康心理狀態,減輕和消除患者內心的痛苦體驗,培養生活樂趣,調動病人的積極因素,使其重視內在力量,;加強自信心,重新認識人生價值,消除病人的輕生念頭,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篇2

腦卒中大約有75%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勞動能力喪失,而抑郁發生率為23%-76%,平均為50%,臨床觀察,有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的病人的肢體功能恢復所需時間長于不伴抑郁障礙的病人,從而增加了康復的難度,因此,對腦卒中后病人的心理護理十分重要,以消除或緩解他們因傷殘或疾病及康復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或障礙,建立適應,提高心理生活質量。

1 康復心理護理目標

緩解或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糾正認知錯誤,矯正不良行為,改善人際關系,最終達到讓患者面對現實,配合治療,在心理上能夠適應傷殘或患病后生活的目標。

2 心理護理原則

2.1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的基礎: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時,要給患者留下好的印象,否則易引起患者反感,不僅治療很難進行,而且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國外心理學家指出;每日兩次給患者進行觸摸護理,護士一手握著患者手,一手輕輕撫摸患者前額發際,配合和藹、簡短的語言,達到全身放松。

2.2 以增強患者信心,緩解和消除負性情緒為首要目的

2.3 無條件的尊重:護理人員應對康復患者表示深切和真誠的關心,并認為他們是具有建設性潛力的人,不要因為他們是病人而忽視對他們的尊重。

2.4 對于敏感問題采取靈活辦法:在心理護理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比如患者會提到“我的病能不能好”“我的病需要多長時間恢復”等,對于這些問題最好采取比較折中的,靈活的辦法,既讓患者對恢復有信心,又讓其盡可能順其自然。

3 心理護理措施

3.1 最初與患者接觸時,可以通過觀察,患者的主訴及心理會談情況,了解患者的心理史、個人史、家庭史、人際關系、應激事件以及對病情和有關問題的態度等情況,最終明確患者心理方面存在的最要問題。

3.2 由專門護士實施系統化健康教育,給病人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讓其了解腦血管病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疾病轉歸等情況,使其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特別要講明負性情緒對腦血管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的重要影響。同時要注意,要根據疾病的性質和規律,注意掌握宣教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的情況要區別對待。如對那些不了解自己病情而又積極配合治療的患者,可以暫時保密,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療。對那些知道自己病情,對預后悲觀失望的患者,應對他們進行科學的解釋,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對那些心情穩定,開朗而又意志堅強的,可坦誠相告病情,以求最大限度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來配合治療。

3.3 指導、鼓勵患者表達情感:通過交談首先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和患者共情,使他們愿意表達深層的情感體驗,對于不善于表達的患者應有意識的指導和示范表達,對患者的情感表達要表現出寬容理解,并及時給予肯定、強化。通過心理要求和問題的表達,可以疏導患者的情緒。

3.4 鼓勵和安慰:患者患病后,心理反應往往很強烈,特別是在治療一段時間后效果不明顯時,患者情緒波動會更大,經常表現出恐懼、憂慮、焦慮、抑郁、悲觀、絕望甚至企圖自殺。因此,護士應及時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使他們振作精神,增強信心,度過心理危機,避免精神崩潰,創造良好的康復氛圍,建立舒適的治療環境,有利于病人心情舒暢,激發與疾病作斗爭的積極情緒,并使之發揮潛在能力,主動訓練癱瘓肢體和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康復治療。當取得微小成績時,,夸獎鼓勵,使病人感到成功的喜悅,增加信心。當然,鼓勵和安慰要熱情中肯根據患者心理問題和特點有的放矢,切忌簡單化和刻板化。

3.5 保證:對患者的檢查和治療結果作出他們能接受的保證,以堅定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但是,只能根據病情作出有限的保證,且不可做出不切實際的保證。如一些病人總關心自己的病能否治好,要結合病情給其一個中性或在一定條件下的保證,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

3.6 向下比較:是指將自己的病情與比自己情況更糟的患者進行比較??梢允够颊弑容^現實,而且較為積極的評價自己的病情。通過比較,患者發現自己的一些優勢,會覺得自己雖然病重,但不是最不幸的人。認識到別人病情比自己重,還能心情愉快,積極配合治療,而自己為什么總要痛苦呢?通過比較,患者還學會思考問題的方式,使其更積極合理的應對遇到的問題。

3.7 促進環境的改善:改善環境主要指改善與患者有關的人際環境。醫護人員一方面要幫助患者消除人際關系中的不利因素,同時又要幫助一些新的和有利的因素。特別要注意尋求家人和周圍人群對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幫助他們進行有效溝通。

4 結論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隨著醫學模式的轉換,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已引起廣泛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態在疾病恢復中的重要作用。從心理學的角度更多的了解患者,不僅有賴于親切信任的護患關系,更有賴于護理人員的專業休養及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語言溝通能力。幫助患者擁有健康的心理,能明確提高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效果。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乳腺癌; 改良根治術; 保乳手術; 性心理障礙; 康復護理

乳腺癌病人與其它婦科腫瘤(包括外陰癌、子宮及其附件癌癥)不一樣,其它婦科腫瘤在手術的同時即喪失了的功能,而乳腺癌病人的損害則由于性心理障礙所致,且與乳腺癌的術式以及術后性心理障礙的疏導與護理密切相關。

1對象與方法

1.1對 象

選擇2005年1月~11月在我科進行乳腺癌手術的已婚、性生活正常的807例育齡婦女進行調查。年齡25~55歲。手術方式:乳腺癌改良根治術720例,保乳手術87例。

1.2方 法

采用問卷調查和談話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行乳腺癌術后3個月病人調查內容為性心理狀態,對行乳腺癌術后6個月以上病人調查內容主要為性生活質量。

2性心理障礙的原因

眾所周知,在動物特別在脊椎動物中,兩性的自然結合,有一個積欲過程,從而為兩性的自然結合作好準備。在積欲過程中,身體幾個區域特別敏感,這些區域就叫發欲帶,例如口與舌,女性的與、區等。所謂的發欲帶,其實是性生活中一個很正常、很重要的部分。要講究性生活的和諧和滿足,刺激發欲帶,才可以培育和喚起積欲過程作為最后的自然準備[1]。

兩性結合的性擇,與觸覺、嗅覺、視覺、聽覺有密切關連,其中與乳腺癌術式密切相關的是觸覺與視覺。觸覺是最原始的一種方式,本身就是一種觸覺的動作。皮膚是一切觸覺的基礎,尤其是皮膚與黏膜的交界處更敏感,如口唇、、、陰道入口等。乳腺癌根治及改良根治即喪失患側,使撫摸、吸吮的感覺消失,使性擇和積欲缺失,從而引起一系列的性心理障礙。視覺也類似,女性高聳的本身就是性擇與積欲的重要一環,根治及改良根治代之以丑陋的長條形或蜈蚣形的瘢痕使人望而生畏,產生性心理失常。而保乳手術則可以消除性擇及積欲障礙,從而避免性心理失常。乳腺癌術式與性心理障礙關系見表1。

3性心理障礙的術后疏導與護理

目前由于各種原因,乳腺癌病人入院時大多已屬中晚期(ⅡB―ⅢB),因此根治術及改良根治術仍為大多數病人采取的一種術式。我們對此類病人痊愈出院前夕進行性心理的教育和交流,出院后一年內利用化療或隨訪再進行進一步的交流與護理。我們的做法如下:

出院前夕,主要講性生活并不會引起乳腺癌的復發和轉移,相反和諧美滿的性生活有助于病人的康復,消除術后性心理的困擾,并告知術后化療、內分泌治療可能引起的一些副作用以及如何處理等等。此時的護理輔導著重在宣講乳癌術后的基本知識。

術后三個月到一年的護理輔導。在這個時期內每周1~2次,每次1小時左右,由年齡大的護士來主持,女病人和其丈夫分兩個小組進行。輔導中啟發病人提出問題并進行相互討論,主持人及時總結。解答實質性的問題,如陰道分泌物減少用什么樣的劑,性心理障礙如何疏解等。其丈夫組的討論方式大同小異。最后由兩組的主持人交換情況,將病人及丈夫召集在一起,解答問題,提出建議。這樣的術后性心理疏導一般進行3~5次即可獲得較好效果,當然其他的有共性的醫療問題亦可在會上一并解答。

4結果

性生活質量可以用4種主觀感覺來衡量:與患病前相比無明顯區別;有區別但還算正常;不正常但可以進行性生活;不能進行性生活[2]。

患者經過術后心理疏導與護理,其性生活質量與指導前無明顯區別者241例;有區別但還算正常者423例;不正常但可以進行性生活者84例;不能進行性生活者59例。

5討論

對乳腺癌病人因手術、化療而受到的肉體和心理上的創傷,要進行有效的、多層次(包括動員親屬)的干預,而不只放在癌癥本身的治療上。只有把她們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獨立的人來看待才能使她們達到真正的康復[3],獲得好的生活質量,重新找回她們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 (英)Havelock Ellis著,潘光旦譯. 性心理學[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19-43.

2孫靜宜. 宮頸癌術后及放療后患者的康復437例護理體會[J]. 中國性科學,2006,15(6):10.

篇4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373-01

腦血管意外腦血管意外又稱腦卒中,根據其病理演變可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大多數腦血管意外患者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喪失生活及工作能力,甚至死亡。 [2]患者極易產生嚴重的心理和情感障礙,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康復效果。在急性期及恢復期,我們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針對患者不同時期各種心理特征,心理變化特點進行觀察與分析,并行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處于最佳的身心狀態,配合臨床治療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病例摘要

我科于2012年收治病人任選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4~86周歲,平均年齡58.65歲,其中腦梗塞10例,腦出血12例,蛛網腦下腦出血8例。其中認知功能障礙的12例,占40%,失語癥6例,占20%,肢體或器官功能障礙者100%。

2 病人心理特點分析

2.1 急性期

此期大部分患者情緒不穩定,表現為焦慮不安、恐懼、易激動,性格急躁、躁動、對疾病的未知感和恐懼感加強,急切需要知道病情,希望得到及時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少部分患者由于突然發病,精神受到巨大打擊,與現實的落差失去戰勝疾病的勇氣,悲觀自憐,精神萎靡,性格也由剛強變得脆弱,暴露出絕望心理,個別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少部分患者會出現否認疾病,脫離社會等心理特點。上述表現均屬心理失衡。

2.2 恢復期

患者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病情逐漸恢復,對康復充滿希望,急切盼望病情能盡快痊愈。但當癱瘓的肢體功能恢復到一定程度,失語患者開始有含糊不清的言語,恢復速度開始減慢或停止,患者的情緒會再度低落,重新失去信心,表現為憂郁、急躁、自卑,甚至拒絕治療。此外,在急性期一切由護理人員幫助,患者產生被動依賴心理,進入恢復期后,盡管某些神經功能逐漸恢復,也不愿意活動,病人不愿出院、上班、脫離社會。

3 心理護理

腦血管意外的病人,各種情緒和心理狀態的異常不僅會影響疾病的療效,而且會導致疾病的再次發作,阻礙日后肢體運動功能,認知功能、感覺功能、語言功能等的康復,所以心理護理、康復護理、專科護理有機結合對于腦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復是至關重要的。

3.1 急性期

3.1.1腦血管意外病人,多數發病較急,并伴有肢體功能障礙,如肢體運動障礙,關節疼痛,肌肉痙攣等都會導致病人情緒不穩,易焦慮、激怒,動輒生氣、發脾氣,焦慮、焦懼、睡不好覺,感覺異常,病人患病后,主觀感覺和體驗與正常時有了差異,對自身、周圍環境的刺激很敏感,特別多見于病情遷延,療效不佳的病人,以上各種心理表現皆系軀體疾病引起的心理反應,此時如果向病人介紹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預防復發,及有關的康復知識,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個全面的客觀了解,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健康、樂觀地對待疾病,護理工作者可以通過與病人談心,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文化層次,家庭狀況及心理需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疏導病人情緒,穩定病人思想。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以解除患者的心理恐懼與不安,使患者有安全感。杜絕在患者面前談論與病情有關的刺激性言論。[2]此期患者心理護理的重點是盡可能使患者穩定情緒,平安渡過急性期。改變患者焦慮不安或悲觀絕望的不平衡心理,幫助患者在信念上由絕望變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變為堅強,在情緒上由緊張、易激動變為穩定。因而要求要有良好、舒適的治療護理環境,病房空間設置要和諧、輕松,物品干凈,擺放整齊、協調,使患者心情舒暢,精神寬松。醫護人員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動作輕柔,尊重患者人格,同情他們的疾苦,關心他們的生活,用恰當的語言介紹病情,鼓勵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失語或不肯說話的患者,應仔細觀察他們的表情、手勢,準確判斷患者的意愿并做好針對性護理。針對腦血管意外的特點,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神志瞳孔變化。注意原有疾病的病情變化,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在腦血管意外后此類病可明顯加重。此外還需醫生的緊密配合,有力的治療措施是很重要的。在腦血管意外的急性期,多數患者表現為頭暈、頭痛等腦水腫癥狀。此時應及時給20%甘露醇脫水,必要時加小劑量鎮靜劑減輕頭痛,可使患者感到疾病短時內有好轉,情緒易穩定下來。

3.2 恢復期

此期必須使患者樹立信心,了解疾病能治愈,但治療時間長。應以高度的責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急躁,不厭煩,精心護理。在病人經過長期的治療和康復之后,軀體病已恢復,但心理上總感覺有虛弱,變得被動依賴,順從、情感脆弱,他們愛的所屬感增強,希望得到更多的關心和溫暖。對有依賴心理的患者,要向他們講明器官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山榻B已愈患者的例子,取得信任,使其重新積極配合,持之以恒進行康復治療。另外,針對空虛和孤獨心理的護理, 護士應給與老年人特別的關心,主動與他們進行溝通,幫助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走向社會,保持與人的交往,比如:借助輪椅、拐杖等工具協助患者出來走走,多接觸大自然,并介紹同齡和同愛好的病友一起談話、娛樂,幫助老年患者學會自我排遣寂寞、調劑生活的辦法,使患者的精神心理得到滿足。老年患者身邊關心、親近的人越多,生活越充實,對待康復治療的態度就越積極。[3]幫助病人在心理上、軀體上習慣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回到工作崗位,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

4 體會

腦血管意外患者存在多種心理問題的狀況,若不予重視并積極加以心理護理干預,將會加重病情,嚴重影響治療和康復效果,甚至再次誘發腦血管意外發生。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會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必將建立成熟的心理護理體系及臨床路徑,最大限度地改善腦血管意外患者心理健康狀況。[4]通過心理護理,使患者擁有一個健康樂觀、積極向上、張弛有度的心理狀態,已經成為腦血管意外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是影響該病臨床療效及預后轉歸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心理護理是實現腦血管意外患者全面康復的重要內容之一,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醫護患及家人的共同努力。有效的心理護理,不僅能明顯消除和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礙,使其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主動配合治療,促進疾病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刁利華.腦病變患者康復的研究及護理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0,35(3):177-178

[2] 朱鏞連,加強神經康復學的研究工作,中華神經科雜志,1998,31(4);1995

篇5

【關鍵詞】 精神病人;臨床分期;康復期;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8231(2011) 08-0794-01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心理護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是醫學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醫學學科的重要分支,在我國廣泛開展,把心理護理運用到實際的臨床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情、意不協調是精神病人的基本特征。臨床上診斷、治療、護理的依據主要是以突出的精神癥狀即心理活動異常為特點,護理人員對病人的心理活動進行觀察,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為治療、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采取恰當的護理措施,盡快使病人潛在的危險消除,使之早日達到心理平衡的狀態。

1臨床分期的心理護理

(1)急性期的心理護理:這類病人大多數無自知力,在強制下或誘騙入院,癥狀豐富。病人離開他們熟悉的家庭環境,住進陌生的新環境(病房),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常表現為恐懼、焦慮、猜疑、執拗、情感淡漠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狀態。針對上述心理活動,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首先要為病人提供一個安靜、舒適、安全的治療環境,主動、熱情、耐心的向病人介紹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使病人盡快熟悉環境,消除緊張情緒,盡可能達到順利接受治療。(2)治療期:精神病人采取的治療方法,無論是藥物、電休克等對病人來說都比較痛苦。所以在各項治療前后要充分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向病人說明各療法之間利害關系,爭取得到病人的合作,保證各項治療的順利進行,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工娛療活動,提高病人的興趣,增強意志和體質及適應社會的能力。(3)緩解期:此期病人通過各種治療和護理,精神癥狀緩解,自知力部分恢復。此時病人倍思親人,不安心住院,急于與親人團聚和重返工作崗位,個別病人對住院前有傷害親人和危害社會行為有后顧之憂,產生復雜矛盾的心理反應,此時護士應策略地向病人疏導和解釋,使病人心理健康配合治療,鞏固療效。

2康復期的心理護理

(1)此期病人自知力完全恢復,即將出院,絕大多數病人心情愉快,能積極配合治療。但是,護理上還要注意病人以下的心理活動:如擔心疾病的復發和病程遷延,擔心社會歧視,家庭問題,婚姻問題以及因病后精力不充沛,難適應原職工作等等而產生的焦慮、退縮和悲觀厭世的情緒反應。(2)對此期病人要做好出院前的心理指導,同時做好社會宣教工作。如街道、單位、家屬,說明病人的病情、恢復情況,應如何做到體貼病人,出院后堅持服藥,自體觀察。周圍的人應尊重病人的人格,避免冷言惡語和一些不良刺激,應根據病情在工作上給予適當的安排和照顧,共同給予心理支持,為病人回歸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胡捍衛編.心理與精神護理[M].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4.

[2] 白桂春主編.精神科護理:精神科護理[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8.

[3] 王志英.精神障礙病人護理260問:中華大眾護理叢書[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01.

[4] 王斌全,趙曉云.精神病護理的發展.《護理研究》,2007年12期.

[5] 崔紅梅,朱平,姜蘇華.對精神科護理人員進行心理干預的體會.《齊魯醫學雜志》,2008年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小说 | 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 天天天操 | 亚洲永久入口 | 岛国毛片 |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电影 | 播放一级黄色片 |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第一天堂 | 在线亚洲免费视频 | 91在线看视频| 99久久成人| 日本福利视频 | 久久国产秒 | 亚洲电影专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成人一区 | 青青久久av北条麻妃海外网 | 久久九九99 |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 | 五月激情六月婷婷 | 亚洲精品二三区 | 日韩成人 | 综合精品 | 欧美国产视频一区二区 | 午夜av电影院 |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 | 99热.com|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 | 欧美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自拍偷拍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 欧美久久综合 | 毛片一级片 | 久久久.com| 国产一区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