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安全風險評估方式范文

安全風險評估方式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3 15:36:0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安全風險評估方式,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安全風險評估方式

篇1

2011年10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組建,媒體評論認為,該機構的出現填補了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領域長期缺乏專業技術機構造成的空白。

至今已運行近十個月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究竟對哪些重大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評估?如再遇到類似“三聚氰胺”等突發食品安全事件,如何及時提供評估報告?能否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并發出預警?

7月25日,本刊記者探訪了位于潘家園南里七號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有關負責人透露,中心成立以來,正試圖實現各種層面的期待,不僅要成為獨立的食品安全權威技術支持機構,也要作為中央編辦批準的第一家理事會管理模式下的法人治理結構事業單位邁出突破性的一步。

確定優先評估項目

評估無疑是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首要任務。所謂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主要是針對食品中的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所進行的科學評估。

“評估是復雜的系統,不是短時間內能趕出來的。鑒于這種復雜性,評估報告的完成不是一次性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君石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中心對復雜性帶來的挑戰還是有底氣的。中心研究員嚴衛星告訴本刊記者,食品風險評估中心目前的主力人員中,約150人都是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直接劃撥過來,是有經驗的專業人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是國內最早從事食品安全研究的科研機構。從“蘇丹紅事件”開始,該所自發做了第一份較為系統的評估報告,積攢了科研實力。

2010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成立后,中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開始有計劃地展開。因為委員都是兼職,一年最多開兩次會,評估的具體任務包括收集數據、撰寫報告全都落在了秘書處頭上,而秘書處就設在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龐雜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任務,讓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的這支隊伍得到鍛煉,2011年10月,這支隊伍全部移入食品風險評估中心,拓展力量的同時,也迎來超出以往的任務量。

“中心在每年年初都會確定本年度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優先項目。這些項目由涉及食品安全監管的各部門以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委員提出。中心隨后針對每一個評估任務成立專門工作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寧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食品風險評估中心成立后,優先評估項目共有12項,其中已完成的有4項,有8項正在進行中。這些都是常規的、需要長時間系統去研究的評估任務。目前,食品風險評估中心正在實施的優先評估項目包括:鋁、反式脂肪酸、重金屬鉛、鎘的膳食暴露評估。這些評估結果,將為修訂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標準以及食品安全監管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滅火”也需要時間

常規之外,更多的則是應急評估。有時因為突發事件出現,中心就需要立刻著手評估來回應社會關切。“這種評估往往沒有可依據的數據,必須現做,而且要在很短時間內完成,有點類似滅火。”李寧說。

中心最近一次大型“滅火”行動當屬“蘇泊爾鍋錳超標事件”。2012年2 月 16 日晚,央視《焦點訪談》播出蘇泊爾品牌一些不銹鋼鍋的錳含量比國家標準高出近 4 倍,可能引發人體錳中毒。

事件剛曝光,李寧就接到弟媳婦打來的電話:“蘇泊爾鍋還能用嗎?”李寧去醫院看牙,遇到熟悉的主治醫生,第一句話也是同樣的問題。

2月24日,李寧所在的食品風險評估中心給出了評估結果。不少公眾在網絡上留言抱怨評估結果等了一周多,速度太慢。而李寧說,其實背后的評估過程已經是以驚人的速度推進了。

央視報道次日,中心理化部的實驗人員魯杰接到不銹鋼炊具錳遷移量的檢測任務。2月19日一早,她與其他11位實驗人員兵分三路趕赴北京各大超市和農貿市場,搜尋各種高端、低端的不銹鋼炊具,半天時間,將40種品牌的炊具帶回了實驗室。

應急評估要求“結果出來越快越好”。當天下午,針對不銹鋼炊具錳遷移量的浸泡實驗有序展開。在極端條件下,加入4%的冰醋酸將炊具煮至100攝氏度,之后再浸泡過夜并進行測定。魯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因整個評估時間緊而任務重大,需要實驗員24小時連軸轉。

日夜不停地實驗了4天后,2月22日,40種樣品全部檢測完畢,得出第一批用于評估的數據。魯杰說,應急評估的特點是“數據出一批就立即上報一批”,這次應急評估前后共有三批數據,市場上主要品牌的不銹鋼炊具錳遷移量基本摸清。

魯杰說自己非常理解公眾的焦急心情,但即使是滅火般的應急評估,也需要相應的時間來獲得數據。“消費者到底通過不銹鋼炊具吃了多少錳,必須用實驗數據說話。”

“比起常規項目,我們現在‘滅火’的任務似乎更重,今年上半年的應急評估包括問題膠囊、蘇泊爾鍋等等,工作量特別大,有些已經向社會公布。”李寧說。

從閉門研究到主動解釋

讓食品風險評估中心頗為頭疼的一件事就是評估結果如何與社會溝通。作為權威的專業機構,的結果是有說服力的,但食品安全領域復雜而專業的知識構成,如果不能準確、有效地傳遞,很容易造成社會誤解。

2012年7月6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新標準:今后液態嬰兒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過0. 15mg/ kg。《法制晚報》等媒體經對比指出,中國的(三聚氰胺)標準比這一國際標準寬松6倍。

3天后,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表示,首先報道的媒體對于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稿件出現了翻譯上的錯誤,導致了社會誤讀。實際上,三聚氰胺新的國際標準,并非對原有標準數值的改變,而是明確了液態嬰兒配方食品中的規定。我國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規定,與上述國際標準是一致的。

雖然解釋及時公布,但有關標準寬松的爭議仍然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此次三聚氰胺國際標準的本來沒有任何問題,國內已參照這個在做,國際法典只是用了另一種表達方式。”嚴衛星說,之所以發生誤讀,不能全怪媒體,也得怪專業機構沒有主動、積極地與媒體和公眾交流,沒有將科學的食品安全知識傳播給大眾。

曾埋首于實驗室的食品安全研究人員,進入食品風險評估中心后,逐步意識到“風險交流”在食品安全領域的重要性。“過去,一瓶礦泉水合不合格,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個專業問題,現在才發現它是一個社會屬性很強的問題。尤其在傳媒發達的年代,食品安全問題能迅速發酵為社會事件,中心必須學會團結社會的力量來應對食品安全輿論事件。”嚴衛星說。

應對食品安全輿論事件的過程中,中心試著通過對事件科學的解讀,把有關的食品安全知識傳遞給公眾。“雖然在現有框架下有關食品安全信息的傳遞還有所限制,但中心正力圖使其‘獨立的專業技術機構’的定位更加清晰。”李寧說。

目前,食品風險評估中心已準備將“風險交流”作為一個學科來建設,以保證“對外溝通能力”能夠跟上需要,中心為此專門建立了輿情研判工作小組會議制度。

嚴衛星介紹說,食品風險評估中心現已形成定期收集、跟蹤、分析食品安全信息的機制。根據這些信息,中心一方面會向政府部門提交相關報告,同時針對社會層面了解不足的信息組織專題活動,與媒體、公眾保持溝通,這就是“風險交流會”。

“風險交流會”有點類似沙龍,它并非單純的消息會,而是通過互動的方式,共同交流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看法。李寧透露,評估中心未來還將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當然是以獨立的科學機構身份來食品安全相關信息。

人的編制下人手不足

中心目前的編制架構是200人,在成立之初,這樣的編制人數曾被不少輿論評價認為是中央編辦在編制基本凍結下給出的破例待遇。

但是在嚴衛星看來,“從專業角度說,200人的編制相對中心的實際運作還是給少了。寫中心建設方案報告的時候,保守地寫了500人的編制。要知道,德國8000萬人口,德國風險評估研究所卻有700人的編制,而且這700人只做風險評估,如此,它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就非常深入。”

在中央編辦印發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組建方案”中,本刊記者發現,食品風險評估中心并不僅僅負責評估,它的職責還包括風險監測、風險預警、風險交流等職能。

除了上述職責,食品風險評估中心還承擔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的工作。按照200人的架構,食品風險評估中心負責“食品安全標準”工作的有30人左右,而這30人承擔的是5000多個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整合。

2012年7月3日,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的決定,再次強調要加快速度,將現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衛生、食品質量標準和食品行業標準,變成一套具有強制性的食品安全標準。

“單是標準清理、整合就是一個龐大的工作體系。當初設計組建方案的時候,曾建議食品安全標準單獨設立一個機構,編制在100人左右。”嚴衛星說,這100人還不是負責制定標準的人,只是參與標準的技術管理。簡而言之,就是標準以后,做跟蹤評價。

過去,國內針對食品安全標準五年回顧一次,修訂一次,社會輿論基本沒有太多評價。現在的形勢要求更系統地跟蹤、總結已經的食品安全標準:能否適應健康需求?可行性如何?還要研究與國際標準間的關系。

“如果總是沒有精力系統地跟蹤一些事情,科學評估的發展就會帶來一些問題。”嚴衛星說,作為提供科學依據的機構,食品風險評估中心除了完成各種應急任務,也要致力于長遠的食品安全科學研究,否則就不能掌握最新動態,不能為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據。

“現實是,應急任務已經讓中心忙得暈頭轉向。”李寧也認為,評估中心確實需要花費更多精力放在系統研究上,積累相當多的數據,特別是現在有很多新的資源、新的技術需要去掌握、去評估。

我國的食品安全系統研究基礎比較薄弱,這已經成為擺在桌面上的問題。李寧坦言,目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的基礎數據缺乏,家底不清,居民膳食消費的數據遠遠不夠。

嚴衛星說,關于營養調查的數據,國內現在掌握的是大米、面粉等初級農產品大宗的消費量,但是,普通公眾吃得更多的是加工食品,比如漢堡,如果漢堡里加了某種物質,得先了解漢堡的消費量,才能知道給健康帶來的影響,“而我們對加工食品的消費量并不掌握”。

即使是初級農產品大宗的消費量,也沒有及時更新,目前能夠使用的還是2002年的數據,也就是十年前的數據。值得欣慰的是,相關數據的新一輪調查已開始,結果還沒出來。

作為一線實驗人員,魯杰深知,評估工作到目前為止還只是粗線條的,并沒有區分那么細致。“評估里面有那么多污染物,有細菌的、有病毒的,化學里面分有機的、無機的。現在區分不了那么細,沒那么多人手,負責評估的人目前還不足20人。”

“隨著社會需求的增加,評估中心的編制還有可能增加。”嚴衛星說,“十二五”期間,評估中心的目標是實現400人的架構。

“資源共享”不是技術難題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成立之初還有一個特別身份:中央編辦批準的第一家法人治理結構的事業單位,并以理事會的模式運作。

“2011年,中央編辦主動提出要建評估中心,各部門報告都沒有上去,中央編辦就編制出了組建方案,要求衛生部來牽頭組建評估中心,這是少有的。”嚴衛星透露。

中國的食品安全領域一直是多部門管理的體制,按照以往的做法,每個相關部門下面都會成立一個食品安全機構,但是,在中央編辦的食品風險評估中心組建方案中,本刊記者看到這樣的一條:“其他相關部門不得再設立專門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

中央編辦的思路是,長期以來在食品安全評估領域內的資源相當有限,且有限的資源沒有形成合力,新成立的這個機構應為所有部門服務,體現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整體性。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劉金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理事會的體制目標主要是保持評估中心的公益性和資源的廣泛性,“資源整合”是此番改革試點的關鍵目標。

資源整合的首要對象就是理事單位。在理事會名單中,衛生部作為食品風險評估中心的理事長單位,食品安全辦、農業部為副理事長單位,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作為理事單位。“評估中心需要把廣泛的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匯集起來,其中并不僅僅是衛生口的信息,農業也有相關檢測,比如農藥殘留,質檢也有,工商也有。”劉金峰說。

中心試圖實現理事會成員單位的信息共享,不久的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里也明確指出,將依托食品風險評估中心構建國家食品安全信息平臺。“但是,信息系統的共享目前還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嚴衛星說,因為部門的數據不一定符合評估的需要,很多數據標準的技術問題還有待溝通。

在劉金峰看來,資源共享目前實現起來有一定難度,問題主要出于各部門對部門利益的考慮及其他一些顧慮,“這都屬于體制性的干擾,不是技術上的難題”。

食品風險評估中心章程明確規定,理事成員單位有義務共享資源。但章程并不具有強制性約束力,執行起來仍有難度。“這種義務畢竟和部門利益沒有關系,可能需要國務院食安辦這樣的機構出面協調,行政干預或規定成法定職責。”劉金峰說。

糾結于“資源共享”難題的同時,中心還面臨著更大的困擾:在理事會的體制下,事業單位改革成法人治理結構到底怎么改?在法人治理結構的探索上,中心目前并沒有新的進展。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通過開展風險評估,摸清底數、明確責任、強化措施、精準防治,有效控制事故風險,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規范基層風險管理,落實“一案三制”,提升全市事故災難應急處置能力,為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營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二、工作目標

鎮街的風險評估完成率達到90%以上;各有關部門對本行業(領域)進行風險評估,重點行業(領域)完成率達到80%以上。重點風險目標得到有效防控,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整治,基層應急管理進一步規范,應急處置能力得到提升。

三、工作內容

各級各部門要結合本地區、本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實際,按照《基層安全生產風險評估導則》(見附件1)要求,做好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

(一)前期準備

各級各部門應制定風險評估工作方案,分區域、分行業落實責任單位和人員,明確評估對象與范圍,確定方法程序和時限要求,組建評估組;收集相關法規、標準和事故案例等資料。

(二)風險評估

各級各部門按照確定的評估程序開展風險評估,認真梳理地區、行業(領域)的風險類型和級別,明確防控目標,核查應急資源。

識別風險類型。在合理劃分評估單元的基礎上,梳理危險有害因素,明確危險點,識別風險類型。上級網格要以鎮街、行業、主要生產經營單位等下一級網格為基礎,結合評估對象所在地理位置、自然條件、行業特點、危險有害因素分布及狀況等劃分評估單元;從廠址、總平面布置、建構筑物、物質、生產工藝與設備、公用工程及其輔助設施、作業環境、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分析風險程度。加強事故隱患較多單位、危險源較集中區域、高危行業的風險分析,重點做好風險承受能力與控制能力的分析。依據同類(或相近)企業發生的事故案例進行類比分析,對高危行業采用重大事故模擬分析,并結合危險、有害因素及周邊情況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可能受影響的周邊單位和人員。風險承受能力的分析可從風險影響范圍內人群的心理素質、防災應急知識、經濟能力,設施的承受能力等方面進行,可采用情況報告、專家分析和專項調研等方法。風險控制能力的分析可從預警預測能力、應急預案、應急組織體系、應急處置能力、應急資源保障水平等方面進行。可選擇安全檢查表法、預先危險性分析、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事故后果模擬分析法等定性、定量評價方法。

評定風險等級。評估風險因素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可利用LSR等方法判定風險級別。

形成評估結論。提出危險有害因素引發各類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的預測性結論,給出評估對象在評估條件下是否與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章、規范的符合性結論。明確評估對象可能存在的主要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確定重點防控目標。

(三)風險控制

各級各部門針對評估中梳理出的隱患風險,要加強整改防控并積極落實相關應對措施。

加強防控,及時預警。各級各部門要指導督促企業結合安全隱患自查自糾和風險監控點上報,明確風險目標并加強防控;對于新發現的重大危險源,要按規定程序立即報區市安全監管等部門;對于重大隱患,要立即采取必要的預警防控措施,并在第一時間報至上級有關部門核實。

落實責任,及時整改。各級各部門要對評估分析出的安全隱患和風險實施分級管理,落實屬地安全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以及安全隱患和風險點單位的主體責任,各級領導要加強對基層定點單位的監督檢查。針對安全隱患和風險,要及時制定整改防控措施并積極落實。

完善預案,核實資源。針對評估中核實的隱患和風險,制定科學應對措施,調整完善有關應急預案;依據應急能力與風險相適應的原則,落實各類應急資源;規范基層應急管理,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四)評審總結

各級各部門按期完成評估報告的編制并報至上級主管部門。上級主管部門要組織專家對評估報告進行評審。各級各部門完成評估后,要及時在網格化監管平臺提報評估報告及工作總結。

四、工作步驟

結合我市安全生產工作安排,年風險評估工作按“準備、評估、評審、總結”四個階段進行:

(一)準備階段(時間:4月30日前)

各級各部門制定風險評估工作方案,落實責任人員,明確評估對象與范圍,確定方法程序和時限要求,組建評估組;收集相關法規、標準等資料和相關事故案例等內容。

(二)評估階段(5月1日至6月10日)

各鎮街應在5月15日前完成本轄區風險評估,并將風險評估報告提報至市政府安委會辦公室;各有關部門于5月25之前完成本行業(領域)的風險分析;在6月10日之前完成本網格的風險評估,形成風險評估報告,并上報市政府安委會辦公室。

(三)評審階段(6月11日到6月30日)

市政府安委會將于6月底前組織有關部門及專家完成對各鎮街及各有關部門的風險評估報告的評審工作。

(四)總結階段(7月1日到7月10日)

各鎮街及各有關部門要結合評審意見對風險評估報告進行修改完善。各級各部門須于7月3日前通過網格化系統提報本網格的風險評估報告和工作總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鎮街及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成立風險評估工作領導小組。在組織領導本級網格風險評估工作的同時,指導督促下一級網格落實風險評估責任,鼓勵引導社區級網格開展風險評估。

(二)統一部署,分級實施。各級各部門要制定工作方案,統一部署風險評估工作。根據本地區、本行業(領域)的特點、企業類型、危險有害因素分布及狀況等情況,做好分級實施的工作安排,合理分配任務,逐級負責落實,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評估工作。

(三)完善機制,鞏固提升。各鎮街及各有關部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切實推進評估工作長效機制建設,總結制定適合本地區、本行業的評估實施方案,確定每年年底前完成基層安全生產風險評估,為制定下一年度的安全生產工作計劃提供支撐,推動安全生產重點工作的深入開展,消除隱患,防范風險,落實應急措施,促進安全生產應急能力大幅提升。

篇3

1 風險管理理論與方法    

近年來,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風險管理方法得到促進和發展,李忠等}6]考慮多種風險分析方法,把靜態風險管理和動態風險管理有效結合,提出更為全面、合理并貼近大斷面城市隧道工程實際的風險界定、辨識、估計、評價和控制的靜動態風險管理過程架構;周宗青等}7]針對隧道塌方風險,利用模糊層次評價方法開展基于孕險環境的靜態風險評估,汲取大氣降水、開挖支護措施及監控量測等施工信息,進行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動態風險評估,基于動態評估結果提出了風險動態規避方法;蘇潔等針對地鐵隧道穿越既有橋梁安全開展風險評估及控制研究,建立包含工前檢測、工前評估、工中動態控制、工后評估及恢復等四個方面的既有橋梁安全風險評估及控制體系,即識別可能存在的風險,提出地鐵施工過程中既有橋梁施工中的控制指標及控制標準,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既有橋梁在全過程中的安全性幾通過對施工結束后施工數據的分析,對既有橋梁結構進行必要性評估及恢復。上述文獻通過動態更新地質、環境等評價指標、增加施工監控量測等施工信息實現動態風險管理,但是對于施工行為的風險評價方法涉及不多,需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定性評估方法中主觀因素影響太大,由于相關統計數據有限,定量評估方法發展基礎明顯不足,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成為目前采用的主要風險評估方法。杜修力等將網絡分析法應用到地下工程風險評估中,利用專家調查法對地下工程中出現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運用MATLAB對各風險因素的比較判斷矩陣及加權超矩陣進行分析和運算;劉保國等通過建立集德爾菲法、模糊綜合評判和網絡分析法于一體的模糊網絡分析法,將其應用于公路山嶺隧道施工風險分析,在公路山嶺隧道施工全過程分析基礎上,建立公路山嶺隧道施工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汪濤等}川采用貝葉斯網絡方法建立風險事件、風險因素之間的關系模型,結合風險貝葉斯網絡評估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

2 深長隧道施工風險分析與評估    

近年大量的高風險深長隧道工程正在或即將在地形地質條件極端復雜的巖溶地區或西部山區修建,建設過程中極易遭遇突水突泥、巖爆等重大災害,針對隧道突水、巖爆、大變形等單個風險事件開展的研究日益增多。李術才、李利平等通過案例統計分析,遴選出突涌水的影響因子,分析了各影響因素與突涌水發生概率和發生次數之間的隸屬函數或表征關系,建立巖溶隧道突涌水風險模糊層次評價模型。郝以慶、盧浩等利用概率理論對突水評價指標值的不確定性進行了表征,引入了屬性測度擾動區間,推導了單指標屬性測度的計算公式以及多指標綜合屬性測度矩陣的計算方法。董鑫、盧浩等提出基于嫡的風險評估和決策模型,綜合考慮了危險性和不確定性因素;并針對隧道突水,基于斷裂力學理論,推導出了裂隙壓剪破壞與裂隙拉剪破壞的臨界水壓力值,分析了各影響因素對臨界水壓力的影響。吳世勇等通過微震實時監測和數值分析等手段,開展TBM施工速度、導洞施工等TBM開挖方案對巖爆風險的影響研究。肖亞勛,馮夏庭等在錦屏II水電站3#引水隧洞極強巖爆段實施了”先半導洞+TBM聯合掘進”實驗,結合微震實時監測信息對TBM半導洞掘進的巖爆風險開展了研究。溫森等針對洞室變形引起的雙護盾TBM施工事故開展風險分析,根據后果等級結合發生的概率提出TBM施工變形風險評價矩陣。    

深長隧道中地質因素不確定性大,影響機理復雜,目前風險評估主要側重于研究地質、施工等因素與風險事件的相關關系,建立初步的風險評價模型,對于多種因素綜合影響風險的機理和綜合評估模型,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3 城市地下空間施工風險分析與評估    

隨著我國地鐵、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蓬勃發展,圍繞深基坑、盾構隧道、過江隧道、地鐵穿越建筑物等工程施工開展了風險分析。張馳針對基于模糊數學理論深基坑施工對周邊環境影響開展風險分析與評估,提出了風險損失評價指標、風險等級劃分以及風險損失計算公式。鄭剛等開展盾構機掘進參數對地表沉降影響敏感度的風險分析,分析盾構掘進參數與掘進速度的關系,分析對周圍地層沉降的影響規律,以盾構掘進過程中的關鍵掘進參數為底事件建立風險故障樹并進行定量的風險評估。吳世明對泥水盾構穿越堤防的風險源進行系統分析,闡述風險產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規避和處理措施,并結合杭州慶春路過江隧道泥水盾構穿越錢塘江南岸大堤的工程實例,驗證所述風險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王浩開展淺埋大跨隧道下穿建筑物群的施工期安全風險管理,采用數值模擬方法,對施工開挖、支護進行精細化模擬,得出關鍵施工步序的變形量幾結合類似工程經驗和規范,制定安全監測的控制標準,以指導監測和施工。石鈕鋒針對超淺覆大斷面暗挖隧道下穿富水河道施工開展風險分析及控制研究,在對可能采用的預加固手段及開挖方案進行初步比選后,采用三維數值模擬手段進一步量化比選。張永剛等針對渤海灣海底隧道工程開展施工風險評估與控制分析,考慮超前地質預報風險、施工工序風險、支護施工風險、防排水風險、超欠挖風險、海域段隧道施工風險、施工對環境影響、洞內環境對人員健康及施工影響8種類型。    

相比深長隧道,城市地鐵、地下空間地質環境信息更加完備,目前研究主要側重于施工因素對于風險事件的影響,為施工動態風險評估和控制提供了依據。

4 鹽巖地下儲備庫施工風險分析與評估    

隨著我國對能源儲存庫的需求增大,鹽巖地下儲備庫風險分析也逐漸展開。井文君,楊春和}29-31 ]基于國外鹽巖地下油氣儲備庫曾發生過的重大事故的統計資料,采用風險矩陣法、故障樹、專家調查法對鹽巖儲備庫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存在的重大風險進行了評價,并利用可靠度分析法計算各參數為正態隨機分布時腔體收縮各級風險的發生概率,分析地應力與腔體內壓差值與各級風險發生概率之間的變化規律。張寧建立地表沉降、鹽巖片幫風險功能函數表達式,最后采用基于隨機變量的蒙特卡洛方法、可靠度理論計算獲得鹽腔體積收縮引起的地表沉降風險、儲氣庫片幫風險失效概率。在力學機理分析和計算的基礎上建立風險功能函數,進而利用可靠度理論可實現定量風險評價,然而風險評價指標概率分布的確定比較困難,需要相關的數據統計樣本的支撐。

篇4

【關鍵詞】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結合

我國近年來的互聯網應用經驗可知,用戶的互聯網使用過程很容易受到惡意軟件、病毒及黑客的干擾。這種干擾作用可能引發用戶重要數據信息的丟失,為用戶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利用綜合評估技術、定性評估技術等開展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常見的網絡攻擊手段

目前較為常見的網絡攻擊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幾種:1.1IP欺騙攻擊手段這種攻擊手段是指,不法分子利用偽裝網絡主機的方式,將主機的IP地址信息復制并記錄下來,然后為用戶提供虛假的網絡認證,以獲得返回報文,干擾用戶使用計算機網絡。這種攻擊手段的危害性主要體現在:在不法分子獲得返回報文之前,用戶可能無法感知網絡環境存在的危險性。1.2口令攻擊手段口令攻擊手段是指,黑客實現選定攻擊主機目標之后,通過字典開展測試,將攻擊對象的網絡口令破解出來。口令攻擊手段能夠成功應用的原因在于:黑客在利用錯誤口令測試用戶UNIX系統網絡的過程中,該系統網絡不會對向用戶發出提示信息。這種特點為黑客破解網絡口令的過程提供了充裕的時間。當黑客成功破解出網絡口令之后,可以利用Telnet等工具,將用戶主機中處于加密狀態的數據信息破解出來,進而實現自身的盜取或損壞數據信息目的。1.3數據劫持攻擊手段在網絡運行過程中,不法分子會將數據劫持攻擊方式應用在用戶傳輸信息的過程中,獲得用戶密碼信息,進而引發網絡陷入癱瘓故障。與其他攻擊手段相比,數據劫持攻擊手段產生的危害相對較大。當出現這種問題之后,用戶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的網絡狀態。

2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類型

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主要包含以下幾種:2.1綜合評估技術綜合評估技術是指,在對網絡安全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同時,結合定量評估的方式提升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的準確性。2.2定性評估技術定性評估技術向網絡安全風險評估中滲透的原理為:通過推導演繹理論分析網絡安全狀態,借助德爾菲法判斷網絡中是否存在風險以及風險的類型。這種評估技術是我國當前網絡安全評估中的常用技術之一。2.3定量評估技術這種評估方式的評估作用是通過嫡權系數法產生的。定量評估技術的評估流程較為簡單,但在實際的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過程中,某些安全風險無法通過相關方式進行量化處理。

3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的滲透

這里分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的滲透進行分析和研究:

3.1綜合評估技術方面

結合我國目前的網絡使用現狀可知,多種因素都有可能引發網絡出現安全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網絡使用過程中可能同時存在多種不同的風險。為了保證網絡中存在的安全風險能夠被全部識別出來,應該將綜合評估技術應用在網絡安全風險的評估過程中。在眾多綜合評估技術中,層次分析法的應用效果相對較好。評估人員可以將引發風險的因素及功能作為參照依據,將既有網絡風險安全隱患分成不同的層次。當上述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在各個層次的網絡安全風險之間建立出一個完善的多層次遞接結構。以該結構為依據,對同一層次中處于相鄰關系的風險因素全部進行排序。根據每個層次風險因素的順序關系,依次計算網絡安全風險的權值。同時,結合預設的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目標合成權重參數,進而完成對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的正確判斷。

3.2定性評估技術方面

定性評估技術的具體評估分析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步驟:3.2.1數據查詢步驟該步驟是通過匿名方式完成的。3.2.2數據分析步驟為了保證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定性評估技術在數據分析環節通過多次征詢操作及反饋操作,分析并驗證網絡安全風險的相關數據。3.2.3可疑數據剔除步驟網絡安全風險具有不可預測性特點。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通過背對背通信方式獲得的網絡安全風險數據中可能存在一些可疑數據。為了避免這類數據對最終的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產生干擾作用,需要在合理分析網絡安全現狀的情況下,將可疑數據從待分析數據中剔除。3.2.4數據處理及取樣步驟通過背對背通信法獲得的數據數量相對較多,當數據處理工作完成之后,可以通過隨機取樣等方法,從大量網絡安全風險數據中選出一部分數據,供給后續評估分析環節應用。3.2.5累計比例計算及風險因素判斷步驟累計比例是風險因素判斷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評估人員應該保證所計算累計比例的準確性。3.2.6安全系數評估步驟在這個步驟中,評估人員需要根據前些步驟中的具體情況,將評估對象網絡的安全風險系數確定出來。與其他評估技術相比,定性評估技術的評估流程較為復雜。但所得評估結果相對較為準確。

3.3定量評估技術方面

這種評估技術的評估原理為:通過嫡權系數法將評估對象網絡的安全數據參數權重計算出來。這種評估方法的應用優勢在于:能夠度量網絡系統中的不確定因素,將網絡安全風險量化成具體數值的形式,為用戶提供網絡安全狀態的判斷。

4結論

目前用戶運用互聯網的過程主要受到數據劫持攻擊、口令攻擊、IP欺騙攻擊等手段的干擾。對于用戶而言,網絡安全風險的存在為其正常使用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當隱患爆發時,用戶可能會面臨極大的經濟損失。這種現象在企業用戶中有著更為明顯的體現。為了改善這種現象,促進互聯網應用的正常發展,應該將定量評估技術、定性評估技術以及綜合評估技術等,逐漸滲透在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工作中。用戶除了需要通過防火墻、病毒攔截軟件等工具改善網絡環境之外,還應該加強對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的重視。當獲得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結束之后,應該需要通過對評估資料的分析,有針對性地優化自身的網絡系統,降低數據丟失或損壞等惡性事件的發生概率。

參考文獻

[1]陳雷.網絡安全態勢評估與預測關鍵技術研究[D].鄭州:信息工程大學,2015.

[2]李靖.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5):82-84.

[3]覃宗炎.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4):168-170.

[4]毛捍東.基于邏輯滲透圖模型的網絡安全風險評估方法研究[D].北京: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

篇5

【關鍵詞】電網運行;評估系統;網絡拓撲;搜索算法

1引言

近年來,地區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用戶負荷需求水平不斷創出新高,電網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直接導致地區電網結構和運行方式更加復雜,對電網安全運行提出更高的要求,給調控中心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帶來巨大挑戰。為防止人工進行運行方式評估造成遺漏,開展電網運行安全評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開發一套“電網運行風險評估與輔助決策系統”(下稱評估系統),為電網運行安全風險評估及輔助決策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2系統技術路線

評估系統采用面向對象技術和模塊化思想,基于IEC61970、SVG標準構建電網模型,并實現數據的同步更新及電網運行方式的圖形化操作、人機交互等功能。通過深入研究電網運行安全風險有關規程規范及風險評估理論,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和風險評估模型,對電網元件和系統的風險水平進行合理的風險分級。基于網絡拓撲結構的樹搜索法和風險評估模型,快速搜索當前電網的薄弱環節和脆弱節點,對電網運行可能存在的事故風險進行預警,以圖形界面的形式友好直觀展示出來,同時依據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控制相關規定和導則,構建專家系統規則知識庫及啟發式規則,運用基于網絡拓撲結構的啟發式搜索算法,結合電網負載分布情況,對電網可能發生的事故風險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及事故風險恢復供電預案,并提交電網安全運行風險評估及輔助決策報告。

3主要研究內容

(1)收集、分析電網的網架架構、統調及未統調電源、各類用戶負荷,電網大、小運行方式等全面數據,研究國家電網、安徽省電力公司、蚌埠供電公司關于電網調度運行安全風險評估相關技術文件和地方規定。(2)研究基于IEC61970CIM模型標準化技術和可復用公共圖形標準SVG,設計電網靜態模型(設備臺帳、物理連接、電網圖形)的準實時同步方法,研究IEC104遠動通信規約,設計運行數據實時獲取方案,達到調度自動化高級應用功能的“即插即用”與少維護,保護資源。(3)研究電網風險評估理論及電網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構建風險等級指標庫,對風險評估指標進行量化分級。(4)量化評估電網運行安全風險,科學確定電網運行安全風險級別,更好地指導開展電網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研究電網運行安全風險的量化評估和等級確定的具體方法。(5)研究地區電網運行方式風險評估模型,電網運行方式風險評估主要包括:系統風險指標體系和風險分析模塊。系統風險指標體系主要從電網分區、重要用戶、電壓等級、負荷分布及損失等方面對電網運行風險等級進行劃分。風險分析模塊,負責對電網運行風險進行分析,給出電網在正常運行方式下某設備故障(停運)后引起風險事故造成的風險級別,該模塊分風險辨識和風險估計兩個方面。風險辨識主要對正常運行方式下某設備進行預設故障(檢修/停運)進行風險評估,結合設備的保護措施,以影響停電區域最小為目標最終確定該設備故障(檢修/停運)造成的停電風險事故。風險估計通過對后果進行分析,給出該設備造成風險事故過程中開關變位、二次設備動作信息的情景分析,參照風險指標體系給出事故后果造成的停電區域、減供負荷、重要用戶停電等損失分析。風險評估模型根據損失分析結果最終給出該設備故障(檢修/停運)引起電網運行風險最高等級及風險報告。(6)研究電網薄弱環節和脆弱節點的快速搜索算法,基于網絡拓撲結構和電網負載率分布的安全運行風險管控措施及事故風險分析恢復供電輔助決策方法,研究輔助決策功能設計和實現方案。(7)研究可視化圖形操作模擬、人機交互以及自動報告技術。通過模擬環境對一次指令的操作和防誤校核,同步基于專家系統、外放式策略庫,進行操作所帶來的電網狀態信息變化判斷,啟動風險評估與輔助決策,自動生成風險評估報告。

4應用效益

評估系統具有顯著的特點:(1)實現電網薄弱環節和脆弱節點的快速搜索、風險定級與輔助決策(預案)的自動化與智能化。(2)提出基于網絡拓撲結構和電網負載率分布的恢復供電輔助決策方法。(3)風險辨識過程中引入保護措施進行風險修正,提高風險定級的準確性。評估系統的實現,提高電網運行的智能化水平,為工作人員在日常電網運行中風險控制、應急預案管理、智能方式安排提供多種高效的輔助決策。提升風險評估的完整性與準確性,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同時,為設備檢修、電網規劃等提供輔助決策信息,挖掘電網元件可靠運行潛力,優化電網運行方式,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水平,實現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福利视频网 | 国产在线视频三区 |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 | 91传媒在线观看 | 区一区二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 |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7 |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色婷婷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av |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 欧美激情久久久 | 免费观看www7722午夜电影 | 欧美国产中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日日夜精品视频 | 国产成人福利 |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1看片免费版 | 最新免费黄色网址 | 国产精品一二区 | www.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黄色 |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 色综合99 | 欧美日一区 | 国产精品s色 |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99|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另类 | 99re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 91久久国产综合久久 |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91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亚洲精品乱码 | 韩日av在线 | 久热精品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