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2 17:41:07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女性衛生保健知識,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 農村居民;健康知識;健康教育
research on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mode and demand in rural residents sang xingang,yin aitian,li dehua,et al.center for health management and policy,shandong uniersity (ji'nan 25001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mode and demand of the rural resi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optimizing of heal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methods by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20 087 people were selected from 40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8 counties.investigators conducted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households.results 33.0% of the respondents accessed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ctively.and 79.0% of respondents wanted to know the knowledge about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the percent of respondents who got knowledge by watching tv,consulting the doctor and reading newspaper and magazine was 59.0%,34.1% and 10.1%,respectively.60.5% of the respondents wanted to know the knowledge by consulting the doctor.conclusion there was only 33.1% of rural residents got health knowledge actively.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heal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 through various ways.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s;health knowledge;health education
我國有80%的人口居住在農村,他們的健康狀況備受關注。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1〕,2003年我國農村地區居民的2周患病率為139.5‰,慢性病患病率為120.5‰。此次調查還顯示,農村居民對醫療機構的利用減少,自我醫療比例逐年增加,由1998年的23%增加到31%。因此,通過健康教育方式增加農民的健康知識,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主動的預防疾病,在生病時可以采取更為正確的治療措施尤為重要。為了解山東省農村地區居民的健康知識獲得方式及需求,更有針對性地提出健康教育改進措施,于2007年4月對山東省8個縣(市、區)40個村進行了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在山東省西部和中部抽取8個縣(市、區),每縣(市、區)按照隨機抽樣原則,隨機抽取2個鄉鎮,每個鄉鎮隨機抽取2個村,每村按戶主花名冊進行系統抽樣,被抽取家庭內所有2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均為調查對象。每個村計劃調查300戶(約600人),戶數不足300戶的村,從臨近村仍按照系統抽樣方法補足。實際調查40個村,共20 087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并經過專家論證修改調查問卷,由調研員持調查問卷入戶,進行一對一的詢問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被調查對象個人及其家庭的一般狀況(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收入等);被調查者在平時的生活中是否主動獲取衛生保健知識;被調查對象平時獲取健康相關知識的主要來源;在實際生活中獲取衛生保健知識主要途徑以及希望獲取知識途徑,被調查者是否想獲取高血壓、糖尿病方面的衛生保健知識。
1.3 統計分析 采用access數據庫2次錄入,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 結 果
2.1 基本情況 本次共調查20 087人,其中男性9 127人,占45.4%;女性10 960人,占54.6%。年齡中位數為50歲,35歲~45組5 124人,占25.5%。文盲半文盲占35.8%,初中文化占29.2%。從事農林牧漁養殖業生產占65.4%,工人占5.8%,其他職業占28.8%。
2.2 健康知識情況
2.2.1 衛生保健知識獲取情況(表1) 在被調查者中,只有33.0%的人(6 575人)主動獲取衛生保健知識。在經常主動地獲取衛生保健知識方面,男性高于女性;高文化程度人群高于低文化程度人群;低年齡組人群高于高年齡組人群;低收入組人群主動獲取衛生保健知識的比例最低,高收入組最高。
2.2.2 衛生保健知識來源 在總調查人群中,衛生保健知識來源排在前3位為電視59.0%、醫生34.1%和報刊書籍10.1%,其他途徑為0.5%~9.7%。調查19 719人中,有3.725人(18.9%)不知道從那里獲得衛生保健知識。
2.2.3 獲取健康知識的意愿(表2) 有9 883人想知道高血壓、糖尿病知識,占49.2%。男性高于女性;高文化程度人群高于低文化程度人群;低年齡組人群高于高年齡組人群;低收入組人群想獲取高血壓、糖尿病知識的比例最低,高收入組最高。
2.2.4 最想獲得知識類型 調查9 856人中,想知道高血壓、糖尿病預防知識的人數所占的比例最大,為79.0%;其次為想知道治療方法為35.2%;想知道危險因素為25.2%;想知道病情發展的為8.2%;其他為0.1%。2 067名自報患者中,想知道預防知識的為65.2%,想知道治療方法的為53.8%,想知道危險因素的為23.5%。表1 不同特征人群主動獲取衛生保健知識情況比較表2 不同特征人群獲取高血壓、糖尿病健康知識意愿
2.2.5 最希望獲得健康知識途徑 調查9 811人中,最希望獲得健康知識的途徑,前4位是醫生告知(60.5%)、電視(58.7%)、報刊書籍(13.7%)、廣播宣傳(12.4%)。希望通過宣傳手冊、親戚朋友告知、家人告知等途徑獲取衛生保健知識的則占9.9%。
3 討 論
健康教育是控制慢性病的必要手段〔2〕。本次調查顯示,山東省農村地區居民經常主動獲取衛生保健知識的比較少,只占33.0%,低于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1〕的結果(39.5%)。從主動獲取衛生保健知識的趨勢來看,年輕人、知識文化程度高的人越主動獲取,與王雨〔3〕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但是,慢性病患者主要是老年人,他們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因此,在開展健康教育需要格外關注。對高血壓、糖尿病知識的需求方面,絕大多數(78.41%)的被調查者想知道預防知識,遠高于想知道治療知識的比例(35.03%),與陳維清〔4〕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可以看出山東省農村居民已經認識到了預防的重要性。
本次調查顯示,被調查者獲得健康保健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通過電視和醫生告知,與蔣雄京〔5〕等人對醫院門診病人的調查結果差異較大。從被調查者的意愿來看,他們最希望的途徑首先是醫生告知,其次才是電視、報刊雜志等。說明農村居民對醫生是比較信任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由于農民較少去衛生機構,去看病時醫生也不注意傳播健康保健知識,農村居民的保健知識仍然主要來自電視。山東省的農村衛生人員,大多數未接受過健康教育的專門培訓,故難以為農民提供適宜的衛生服務〔6〕。
在獲取衛生保健知識途徑方面,有18.90%的被調查者不知道從哪里獲得衛生保健知識,這部分人群是開展健康培訓的重點。在具體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針對農村居民的特點來具體組織,比如語言要通俗易懂、形式要喜聞樂見,同時,知識要全面,防止形成片面的認識;針對農村居民生活、勞動規律特點,開展隨時隨地的健康教育〔7〕。
【參考文獻】
1〕 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http:///open/uploadfile/200412/200412314857549.doc.
〔2〕 張安立.慢性病的干預原則與健康傳播[j].中國慢性病預防控制,1997,2:94.
〔3〕 王雨,姜又紅,李雨,等.影響農村居民健康知識和行為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3,19(1):123-124.
〔4〕 陳維清,葉曉青,劉雅玲等.235例非高血壓病病人對高血壓病知、信、行的調查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1997,5(1):36-38.
〔5〕 蔣雄京,李衛.醫院門診人群掌握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狀況及來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2,10(1):3-4,28.
【中圖分類號】 R 339.35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5-0615-02
【關鍵詞】 月經;月經初潮;痛經;學生,護理
月經初潮是女性進入青春期的標志,亦是用于評價女性生長發育成熟的一個敏感指標。而青春期是人生的重大轉變時期,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其生理心理都將有重大改變。為了解閩東衛校女生青春期健康及其相應衛生期心理狀況,并為學校制定女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和衛生保健措施提供依據,筆者進行了本次調查,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福建省閩東衛校2006~2008級護士與助產專業在校女生,共1 100名(月經未來潮者除外);年齡16~20歲,平均(17.92±0.89)歲。
1.2 方法 采取回顧性調查問卷的方法。根據《2000年全國學生體質調查研究方案》,采用自編的“月經狀況調查表”,由筆者本人到各個班級發放,并對問卷逐項解釋、說明,由學生獨立填寫后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1 107份,回收有效問卷1 100份,有效應答率為99.46%。
1.3 調查內容 年齡、出生日期;月經狀況(包括月經初潮年齡、初潮后月經轉規則時間、經期、周期、經量、經血有無血塊、有無痛經或伴隨癥狀及月經對學習有無影響);相關因素(包括民族、地域、家庭經濟收入、是否經常戶外活動、母親月經初潮年齡、父母的職業);衛生保健知識(包括月經初潮前后對正常生理衛生及其衛生保健知識的了解、知識來源渠道、是否注意經期衛生保健)等。
2 結果
2.1 月經初潮年齡 月經初潮年齡最早為10歲,最晚為17歲,平均月經初潮年齡為(13.28±1.32)歲。見表1。沿海地區女生月經初潮平均年齡為(13.09±1.19)歲,山區女生月經初潮平均年齡為(13.69±0.88)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將家庭經濟收入(每月人均收入)分為≤300元,300~500元及≥500元,其女生月經初潮平均年齡分別為(13.78±1.34)歲,(13.22±1.17)歲和(12.92±1.51)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3.77,P
2.2 月經周期、經期及經量情況 月經周期(28±7)d的占78.55%; 經期3~7 d的占88.27%;經量以10片包裝的衛生巾為準,1/2~2包的占78.00%。見表2。
2.3 月經初潮轉規則時間 月經初潮后1~2個月轉規則行經占69.36%,1 a內轉規則行經占7.36%,月經初潮2 a后仍未轉規則行經占11.91%。見表3。
2.4 痛經及伴隨癥狀 出現不同程度痛經癥狀者占42.64%,其中疼痛較嚴重者(需要服藥)占10.91%;經期伴隨臨床癥狀主要為胸悶、乳脹及下腹墜脹、腰酸痛。見表4。
2.5 經期衛生保健知識來源 1 100名女生經期衛生保健知識來源目前仍主要是長輩及同學、朋友、姐姐,分別占59.64%及46.27%;來自媒體網絡的占35.18%;來自中小學教師的占15.09%;而來自專業學校、機構教育僅占15.09%,8.27%。
3 討論
3.1 月經初潮年齡 閩東衛校女生平均月經初潮年齡為(13.28±1.32)歲,與2007年四川地區漢族女大學生月經初潮年齡[1]較接近,青少年月經初潮年齡提前與諸多因素有關,如社會經濟狀況、營養狀況、遺傳因素、地理環境因素等[2]。研究顯示,家庭經濟收入越高,生活條件越優越,月經初潮年齡相對越早,尤其是沿海地區女生月經初潮年齡明顯早于山區女生,與劉尚清等[1]的報道相符。女生月經初潮年齡提前和生理成熟年齡提前會導致心理發展及某些的低齡化,所以學校、家庭、社會應提早對青少年進行青春期生理衛生保健教育和指導。
3.2 月經周期、經期、經量情況 閩東衛校女生大多數月經周期、經期、經量正常;月經初潮1個月后逐漸轉規則行經的人數占69.36%,這與文獻的報道[3]基本相符。月經是機體在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調節下,子宮內膜脫落,血管破裂出血,加上子宮口微張,從陰道排出。規則行經標志著女性青春期發育進入成熟階段。但仍有11.91%的女生2 a后還沒有轉為規則行經,這是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還沒有發育健全所致,也可能與生活條件、環境、氣候的改變,過度精神疲勞、學習緊張,導致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平衡失調有關。此期要注意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同時應考慮可能有卵巢或其他內分泌腺功能或器質性問題,需進一步檢查,以便及早診斷和治療。
3.3 痛經及經期伴隨癥狀 隨著月經初潮年齡提前,近幾年來女生痛經發生率有所上升[4-5]。調查顯示:仍有23.09%的閩東衛校女生痛經發生率高達42.64%。痛經分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而青春期痛經多為原發性。原發性痛經主要與經期子宮內膜釋放的前列腺素(PG)有關。此外,還受精神、神經等因素影響[6],如心理壓力過大、久坐導致氣血循環差經血運行不暢、受風寒濕冷侵襲等。閩東衛校女生痛經發生率高除自身因素外,考慮與平時學習壓力大、精神緊張有一定關系。故建議社會、學校要多關心青少年的身體成長,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運動可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更加協調,使人精神愉快,從而緩解經期容易出現的情緒波動及煩躁;適當的體育活動還可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減輕經期盆腔充血和下腹部墜脹感覺),改善生活條件,加強經期衛生保健宣傳力度,這樣有助于學生預防及減輕痛經及經前緊張的癥狀。
3.4 衛生保健知識 調查顯示,仍有23%的學生對經期衛生保健知識根本不了解,且經期衛生保健知識主要來源于長輩、同學、朋友、姐姐。因此,社會、學校、家長應重視青春期保健教育與宣傳,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才能有效地改善青春期少女健康狀況。
4 參考文獻
[1] 劉尚清,蔡容,田小兵.四川地區漢族女大學生月經初潮年齡的調查.現代預防醫學,2007,34(7):1277-1279.
[2] 全國婦女月經生理常數協作組.中國婦女月經生理常數的調查分析.中華婦產科雜志,1980,4(15):219-220.
[3] 葛秦生,連麗娟,主編.生殖內分泌與婦科疾病診治手冊.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29.
[4] 禹龍香.某大學女生月經情況和常見婦科病的問卷調查分析.華南預防醫學,2006,32(1):79-80.
[5] 詹巧玲.506名女大學生月經情況調查.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3,17(3):46-47.
[關鍵詞] 孕婦;調查;妊娠期齦炎;口腔保健
[中圖分類號] R780.1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4721(2010)11(b)-149-02
Periodontal status among 600 pregnant women
XU Suqin1, YU Juan2
(1.Medicine Department of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gsu Province, Taizhou 225300, China; 2.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aizhou 225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iodontal health of pregnant women. Methods: Slected 600 pregnant women on January 2010 to June 2010 on file in the legislative cards, questionnaired and periodontal examined. Results: Among the 600 pregnant women, 79.2% with varying severity of gingivitis. Conclusion: Pregnant women should make greater efforts to disseminate knowledge of oral health care work, to master the correct method of brushing, regular inspections, prompt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gingivitis.
[Key words] Pregnant woman; Survey; Pregnancy gingivitis; Oral Health
牙周疾病包括牙齦炎和牙周炎,是人類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也是婦女孕期的高發疾病之一,特別是妊娠期齦炎。妊娠期齦炎指婦女在妊娠期間,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使牙齦發生炎癥或使原有的牙齦慢性炎癥加重,分娩后病損可自行減輕或消退。我國孕婦妊娠期齦炎的發生率為30%~100%[1]。孕婦的牙周疾病不僅關系到其自身的口腔健康狀況,更直接影響到新生兒的生長發育。為了解妊娠期婦女牙周狀況,筆者搜集2010年1~6月在門診建檔立卡的孕婦600名,進行問卷調查、牙周檢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10年1~6月在泰州市婦幼保健所建檔立卡的孕婦600名,年齡20~39歲,孕8~37周,均無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無生殖泌尿道感染,無系統性疾病及先天性疾病,在妊娠期間未使用過抗生素,無異常妊娠及妊娠期并發癥。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根據本研究的調查目的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表,包括年齡,孕周,學歷,收入,牙周病家族史,刷牙次數、方法、時間,牙刷更換頻率,孕前是否口腔檢查,牙齦出血是否治療。本研究采用一對一詢問調查,均獲得滿意的應答率。
1.2.2 牙周檢查牙周檢查指定由本人及婦幼保健所另一名口腔醫生進行,并經標準一致性訓練,可靠度優。觀察指標:牙齦指數。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年齡(28.1±1.4)歲,孕周平均19.5周,大專以上學歷397名,月收入2 000元以上280名,牙周病家族史15名。
2.2 牙周檢查結果
根據Silness和Le的牙齦指數的記分標準分為0、1、2、3四級。結果是:0級125名,1級241名,2級213名,3級21名。合計牙齦炎患病率為79.2%。
2.3 牙齦炎的影響因素
見表1。
3 討論
牙齦炎目前已成為懷孕婦女的常見口腔疾病,一般表現為牙齦浮腫、脆軟,齦色發紅,齦肥大水腫,呈紫紅色突起,輕輕一碰,就會出血,齦袋內有滲出液。這主要是因為妊娠期婦女由于內分泌的改變,體內雌激素和孕酮的水平增高,孕婦免疫力降低,牙菌斑菌落生態改變,使牙齦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血管通透性增高,牙齦內炎癥細胞和體液滲出增加,同時牙齦中肥大細胞受性激素的作用破壞后釋放出蛋白水解酶和組胺,加重了局部的炎癥反應,因此牙齦較非孕期更易出血,對局部刺激的反應性增高。由牙周檢查結果可知:79.2%的人患有輕重不等的牙齦炎。
另外孕婦不注意孕期的口腔衛生,菌斑牙石等也是誘發或加重孕期牙齦炎的主要原因。由表1可知:62.7%的孕婦每天刷牙1次,73.8%的孕婦刷牙方法不正確,41.5%的孕婦刷牙時間不超過3 min,66%的孕婦牙刷不能及時更換。據胡純貞等調查表明,妊娠期齦炎的患病率以及其癥狀的嚴重程度與口腔衛生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每天刷牙3 次,每次刷牙3 min的孕婦妊娠期齦炎患病率明顯降低。掌握正確刷牙方法的孕婦,妊娠期齦炎患病率為60.49%;而不正確刷牙的孕婦患病率為78.99%。
2005年愛牙日的主題為“孕婦口腔保健”。妊娠期的口腔保健不僅關系到孕婦自身的健康,還影響到胎兒的健康和發育,是影響到一個民族新一代身體健康和口腔健康的大問題。近年來科學研究發現:孕前及孕期的牙齦炎或牙周病可以導致早產兒、低體重兒。而出生時體重不足2 500 g的嬰兒,不僅易患多種疾病,其體重與個子發育遲緩直至青春期,并且合并先天性畸形或代謝異常率高達15%。有人對850名妊娠婦女于分娩26周前和分娩后2 d進行口腔檢查,發現患牙周病的孕婦,其胎兒生長障礙的危險為無牙周病孕婦的2倍。國內的調查資料也表明:早產的婦女患嚴重牙齦炎及牙周病者明顯高于無牙病者[2]。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口腔科汪昆醫生提醒:妊娠中女性的口腔衛生,更是胎兒健康的關鍵。為預防這種情況發生,孕婦須比平時更要注意口腔護理和保健,每天要堅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妊娠期的女性因口腔組織敏感性增高,刷牙時要選用刷頭小、刷毛軟、磨毛的保健牙刷。孕期要經常去口腔科檢查,如果有牙齦炎、牙周炎,應及早就診,在口腔醫生建議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時間(妊娠期治療齲病和牙齦炎的最佳時間是妊娠中期,即妊娠4~6個月時)。當然孕前徹底的口腔檢查和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國牙周疾病研究院的院長喬頓-多格拉斯說:“每個母親都想擁有一個健康的孩子,而一個很簡單的牙周檢查就可以使她們放心地知道她們健康的口腔不會增加她們早產的危險。”
在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下,我國的母嬰保健事業得到優先和快速發展,在城鄉各級婦幼醫療保健機構中,母嬰保健體系已經建立和日趨完善。許多育齡夫婦都知道孕前、孕期到婦產科進行定期檢查是很重要的,但對口腔保健知識較缺乏。據2008年錢雅琴[3]調查分析:城市育齡婦女對妊娠前應做好口腔保健知識了解的占18.6%,妊娠前口腔保健知識主要來源是從親友、報紙獲得,最希望的知識來源主要有:保健講座及咨詢 78.7%,醫學書籍20%。2009年農晨等[4]報道:孕前接受過專業指導的人數僅為11.76%,有74.51%的孕婦有牙齦出血史,有64.71%的孕婦不知道牙齦出血的原因,75.55%的孕婦有了牙病是能忍則忍,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無法早發現、早治療,54.9%的孕婦擔心口腔治療對胎兒產生副作用,拒絕接受治療。所以我們應加大力度做好孕婦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工作,將口腔保健列入優生優學措施之中,加強婦產科醫生和口腔科醫生的合作,定期進行孕前及孕期口腔健康檢查,正確掌握刷牙方法,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發現牙齦出血時要及時到口腔科就診,阻止妊娠性牙齦炎的發生,做好早發現、早預防、防患于未然,提高孕期保健質量,發揮口腔科醫生在孕期保健工作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曹采方.牙周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14.
[2]邵丹,王萬春,李金星,等.口腔衛生保健知識問答[M].6版.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20-21.
[3]錢雅琴.城市育齡婦女妊娠前口腔保健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6):3344.
結果
一般情況共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18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8.8%,男性與女性各調查593份。調查對象學歷構成以本科及以上學歷、大專為主(分別占調查總人數的44.4%、39.4%),其次為中專與高中(占12.2%),初中及以下者最少(占4.0%)。職業分布主要為企業單位職員(占調查總人數的62.4%),其次為機關事業單位職員(占18.0%)、個體經商(占11.6%),自由擇業者與無業者最少(各占5.4%、2.6%)。家庭平均月收入構成以5000~10000元為主(占調查總人數的48.1%),其次為1500~5000元、10000元及以上(分別占26.3%、23.9%),1000元以下者最少(占1.7%)。孕前體檢需求情況在接受調查的593對新婚夫婦中,483對夫婦愿意接受孕前體檢,占81.5%,110對夫婦不愿意接受孕前體檢,占18.5%,分析不愿參加婚檢的原因,主要是“單位有體檢”(占36.2%),其次為“沒時間不方便”(占22.9%)。被調查者中,愿意接受孕前體檢覆蓋率在不同職業與學歷中呈現出顯著性差異(分別為17.5.4,P均<0.05),其中,職業分布中,以機關事業單位職員為最高(占總調查人數的90.5%),其次為無業人員(占88.0%)、企業單位職員(占80.2%),以個體經商人員、自由擇業者為最低(分別占69.6%、66.7%);學歷分布中,以本科及以上學歷為最高(占總調查人數的87.7%),其次為大專(占78.4%)、高中/中專(占70.7%),以初中級以下學歷者為最低(占53.6%)。而在家庭年收入分布中,則對是否接受孕前保健影響不大(χ2=2.3,P>0.05),主要是由于近年來孕前檢查采取免費檢查方式,體檢的費用已經不再是影響新人孕前保健需求的主要因素。孕前保健知識來源情況由表1、表2可見,37.6%的圍婚青年認為父母是孕前衛生保健知識首要的知識來源渠道,其次是網絡,書籍等公共大眾傳播媒體,分別占20.3%和18.8%,而醫院的健康講座則是最少。孕前保健服務內容需求情況調查顯示,當前寧波城區圍婚期青年男女最需要的孕前保健服務內容分別是優生指導,合理營養和健康體檢,分別占73.8%、67.1%、63%,而對心理衛生指導和防病知識的需求相對較少,分別占41.2%和42%。
討論
積極改善服務流程,方便服務群眾本文調查中發現,在不愿婚檢的新人中有19.9%和3.8%的人是因為沒時間和不方便。因此,我們積極推行一站式服務,將婚姻登記和孕前檢查有效整合,進一步改善孕前保健服務流程,方便群眾,不斷提高孕前衛生保健服務覆蓋率。加強健康宣教,提高孕前檢查的認知度本文發現,在不愿接受婚檢服務的新人中有6.4%的人認為沒必要婚檢,46.2%的人認為單位有體檢不用再婚檢,事實上婚檢與單位的常規體檢在體檢的內容和體檢的重點上是有很大差別的。還有20%左右的新人在尚未接受孕前保健體檢是就已經懷孕。因此,我們要加強婚檢的健康宣教,正確把握好宣教時機,將宣教的關口進一步前移,在結婚前后將正確的保健知識交給新人,對影響新人對孕前保健決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讓群眾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的婚檢的內容和婚檢的必要性,自覺落實各項衛生保健措施。加強大眾宣傳力度,提高孕前保健意識當今社會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互聯網已經高度發達,可以說人人會用網絡,網絡對人們的生活的影響已經不可替代,然而本次調查中發現,將知識主要來源途徑調查中“網絡”作為首要孕前保健知識來源的只占到20.3%,作為最喜歡的宣傳教育方式的也只占到18.2%,可見大眾傳播發展的滯后。政府以及有關保健服務部門應加強通過大眾傳播途徑對生育保健知識的宣傳,特別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優勢,針對年輕人最需要的優生指導、合理營養等保健知識,深入淺出地進行宣傳,進而提高全民對孕前保健的重視。重視人際傳播,保證宣傳效果人際傳播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直接的信息溝通的交流活動,它雖然傳播速度慢,信息量相對較小,但有針對性,反饋及時。本次孕前保健知識主要來源途徑調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占總調查人群的37.6%。可見,人際傳播在生育知識的傳播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從傳播效果來說醫院的健康講座是宣傳效果最好的,受眾的知曉率最高[6],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擴大醫院健康講座的影響面,走進社區、機關、企業、樓宇,將正確的孕前保健服務知識送到重點人群中。同時也要重視全民宣教,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科學的健康觀,改變一些不良的傳統觀念。提高服務質量,吸引更多的新人接受體檢調查中發現1.9%的人認為當前的孕前保健體檢質量不夠高,21.2%選擇綜合性大醫院體檢,說明部分群眾對婦幼保健院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還不夠滿意,因此我們也要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改善服務方式,讓更多的群眾感受到溫馨、體貼的孕前保健服務。
本文作者:余鷹燕駱桂釵工作單位: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區婦幼保健院
關鍵詞: 月經期 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 專業實踐課
1.引言
經期訓練對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的身體影響及月經失調情況等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對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來說,運動訓練是導致月經周期紊亂的潛在因素。因此,對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的月經周期的訓練的研究與探討是必要的,如何從實踐和思想上合理、科學地建議和指導,是我們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以赤峰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的50名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經期訓練現狀進行分析與探討。具體分析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在經期參加專業實踐課,對月經周期、行經天數、身體反應等的影響;探討運動訓練對月經功能的影響,以及月經紊亂痛經等與運動的關系。并結合體育教育專業的女大學生這一時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對月經期訓練提出一些建議。
2.結果與分析
2.1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月經初潮情況及經期專業實踐課月經功能狀況分析
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初潮年齡9~18歲,其中9~12歲為8.3%,12~14歲為52.1%,14~18歲為39.6%,18歲以上為0,初潮平均年齡為14.53。根據有關資料報道,初潮前開始運動的好專業運動員,初潮平均年齡為15.1±1.5歲,對照的非運動員則為13.46±13.61歲,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初潮平均年齡小于運動員,但大于非運動員女性。多數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與專業運動員,都有長期參與運動的經歷,是中小學階段女子運動的優秀者,運動能力高于一般女性,上述結果與有關報道認為運動年限越長初潮年齡越大一致。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和運動員初潮年齡狀況表明,過早地、長期地參加專業實踐課和運動訓練是初潮推遲的主要外因之一。
調研統計可知,月經無規律6人,占12.5%;月經量異常8人,占16.7%;經期有明顯綜合癥狀35人,占62.9%。調查表明,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月經失調在20%以上,而一般人群的發生率為2%~5%,運動員的發生率25%~30%,可見其發生率遠遠高于一般人群而與運動員相近。
2.2專業實踐課出勤狀況
專業實踐課經期出勤一般采取停課見習、部分上課、正常上課三種形式,據調查統計顯示三種出勤形式分別為29.2%、43.7%、27.1%,選擇停課見習的理由依次為不方便、身體不適和不愿上課,分別占20.8%、72.9%和6.3%;部分上課的根據科目內容和負荷大小而定,正常上課者一般為已建立經期運動適應的女生,不愿上課者一般說明身體非常不舒服。據此表明,女生經期出勤主要依據經期身體狀況、科目內容和負荷大小作出選擇,反映出學生經過專業學習具有一定的運動衛生知識和自我保健意識。
2.3痛經情況的分析
痛經是指女子月經期腹部疼痛等癥狀。據調查,48名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中有38人有痛經現象,其中重度痛經為14人,占29.2%,輕度痛經24人,占50%,無痛經的人數為11人,占20.8%。有關資料顯示,痛經的發生率與女性的勞動強度成正比。體育師范學校女生在經期一般都無法避免較大強度的運動訓練,從而導致很高的痛經發生率。
2.4影響體育教育專業女大學生經期專業實踐課的相關因素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的教練員87.6%是男性教練員,12.4%是女性教練員,男性教練員遠遠大于女性教練員,由于性別的原因,而對月經衛生知識了解不多,與學生溝通時產生害羞心理。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師講一點經期衛生保健知識的占39.2%,不講的占61.8%,學生對經期衛生保健知識了解的占50.3%,非常了解的占27.5%,不了解的占22.2%。可見教師對學生經期上專業實踐課的衛生保健知識和措施的意識很淡薄,學生在經期心理變化大,害羞感增強。由于對生理和經期衛生保健知識了解不是很多,對經期運動產生害怕心理,這種緊張情緒可能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機能,從而主觀上導致下丘腦的調節因子發生改變,造成激素分泌紊亂,引起月經不規律、痛經,從而影響專業實踐課的進度等。
過度的大強度體育活動和專業實踐課都會引起月經失調。由于院校體育設施場地器材的限制,使教師對上課計劃不科學合理地進行,致使科學訓練的水平比較低,不能對經期的學生采取特殊的科學安排及合理地安排運動量,致使對那些痛經者不能因人而異,造成學生的月經失調率上升,從而影響專業實踐課的成績提升和上課進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