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19 17:51:4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素質教育途徑和方法,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中專學生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中專學生綜合素質現狀分析
1.1中專學生的思想行為——價值觀念偏向自我,缺乏社會責任感?
由于培養的目標不同,其表現出來的思想行為具有鮮明的特點。中專學生的思想活躍,求知欲強但生活沒有明確的目標,做事情缺乏一種韌性和毅力。他們有相當一部分是獨生子女,大部分是90后,從小到大沒受過苦、沒經歷過挫折,所以不少人嬌氣十足。歸結起來講,從其整體的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存在較大的偏頗、缺陷,需要我們加以正確的培養和引導。
1.2 中專學生的文化素質——文化基礎參差不齊,學習目的不明確?
文化基礎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說是現今中專學生的共性。由于其基礎本身就較差,因此很難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知識,又跟不上老師的上課進度,可以說中專學生在新的學習過程中所碰到的困難比中學時的學習困難更大,而學生對此又往往缺乏艱苦學習、奮力拼搏的進取精神,上課不聽講,課堂上講話、看小說、聽MP3等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時有發生。“得過且過,順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絕大部分中專學生共同選擇逃避的方法和被動應對的方法。
1.3 中專學生的專業素質——缺乏理論學習基礎,缺乏持之以恒的決心?
進入中專學習的絕大部分學生,都渴望通過中專三年的學習能夠擁有一技之長,但是他們的學習毅力較為薄弱又往往成為阻礙他們前進的動力。
1.4 中專學生的心理素質——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還不夠?
從中專學生日常心理表現癥狀看,他們存在許多負面心理,一些學生的自我定位出現偏差,導致對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許多中專學生剛進校時往往跳不出原來所在中學同學的圈子,覺得自己只考了中專院校,而同學都考入高中,嫌自己所在學校的檔次低,有一種自卑的心理而不敢與老同學進行交往,長此以往,就容易導致性格孤僻,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1.5 中專學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賴性強,自制力差,情緒波動大,信心不足?
缺乏自信,對于任何事情都感覺自己不如別人,總感覺別人做的永遠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沒有用的。?
2.1加強素質教育的課程化建設
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依據中專院校的辦學特點,適當調整學校現有的教學計劃,加大素質教育的教學力度,使之真正成為教學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可開設《護理禮儀》《德育》《書法》《攝影》等選修課程。這一舉措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2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對于中專的學生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們素質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質教育的難中之難。針對中專學生的政治理論修養和政治素質較差的現狀,要充分利用“兩課”和其他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平臺,提高高職學生的政治鑒別能力,樹立堅定的政治方向、培養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2.3成立各種學生社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就是加強學校的社團建設。學生社團是培養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不容忽視。正確引導學生自發成立各種有益于提高他們自身素質的學生社團,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協會、書畫協會、演講與口才協會、攝影協會、街舞協會、動漫協會、K歌協會等等。通過學生社團這一平臺,開展內容健康、形式新穎、格調高雅、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書畫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乒乓球賽、羽毛球賽、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等等,為學生提供參與、創造的廣闊天地,使學生在美的創造與欣賞中陶冶情操,豐富和發展個性。
2.4以專業知識為依托,大力開展專業素質拓展活動
為進一步讓中專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在平時的教育中,我們更應該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通過課堂教學、實際操作和各類的學科競賽,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些專業素質拓展活動的開展,都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延伸和實踐起到了極大的積極作用。
2.5大力挖掘先進典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對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進典型,要進行系列報道、重點報道、深入報道和連續報道,比如充分利用學校表彰的“綜合素質標兵”“優秀學習標兵”“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干”“優秀團員”以及各學部自行挖掘的在文體、學習、社會活動等方面涌現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挖掘這些先進典型事跡的內涵,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讓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進事跡能深入同學,以激發更多的同學勤奮學習,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報效社會、報效國家,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6加強對高職學生自身觀念轉變的教育
素質教育的要義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因此,當代武術教師不應僅僅單純的把“武術知識”作為學生唯一的養分來源。因此,要想順利貫徹素質教育,教師其本身就應意識到“何為優秀的武者”并且怎樣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養這樣優秀的武者”。因此,國家相關教育部門應該開設相關的進修課程,從上而下的將“德藝兼修”的理念貫徹到教師隊伍中;另外對于武術事業教師隊伍的考核也應該不斷地嚴格,除了定期的進修,繼續教育等還應通過說課、聽課、評優、集體備課等形式,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廣泛的教研活動,增強武術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努力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并通過拜師、幫教結對等途徑,以骨干教師或學科帶頭人的高尚師德和精湛的業務能力帶動職校武術工作的全面提高。因此作為武術教育的領跑者,教師隊伍質量的提高對于促進武術教育全面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先導性的。所以國家應該重視在武術教學中的素質教育,不能讓國術教育下的孩子落在人后。
2豐富武術課程安排,悉心選擇授課內容
學校作為培育相關人才的基地,其本身的結構、機制對學生的培育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尤為重要的。學校要加強對武術教學課程的安排,如嚴格規定武術教學中文化課科目的教學比例以及考核基準,加大文化成績在綜合評分中的比例等;另外校方本身也應意識到素質教育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確確實實是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一個必要趨勢。因此,僅僅抓住這種趨勢,主動迎合這種潮流,有先見的規劃豐富學校的課程,開展更為豐富的文化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更好的理解武術的內涵,以培養出真正的武術人才,最終贏得家長的肯定和社會的認可。現在,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國內國際的熱點教育問題,作為培養人才的學校更應為國家為孩子的人生肩負起這樣的重任。這樣的武術教學才會歷經滄桑而不衰,其競爭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3加強對學生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的規范
素質教育不僅體現在平時的教學當時,更應該榮辱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規范,使素質教育貫徹到學生的生活當中,無倫是在學習武術教學時,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不斷成長、進步,為日后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是武術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終極目的。因此,在武術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是符合時展需要的,是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需要的。
4小結
【關鍵詞】素質教育 初中化學 轉變觀念 提高教學質量 注重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2-0203-01
初中化學既是啟蒙教學,又為高一化學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初中化學的教學不容忽視,初中化學教學要不斷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緊抓教材的基礎上,讓素質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提高教學質量。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體現著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人文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轉變觀念,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
新課改大綱將素質教育作為中學教育的重中之重,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化學教學應注重將化學知識與社會知識、生產實際、現代化知識以及相關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人才。這就需要教師轉變觀念,把握大綱要求,從以往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轉化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素質教育。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師在備課時要鉆研教材,尋找最佳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要一切以學生為主體,一切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體。教師要找出學生之間的客觀差異,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對于學習成績本來就優秀的學生,要保證他們正常發展的同時,盡量滿足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發揮最大的潛力,千萬不能“放任自由”;對于那些中等水平的學生,教師一定要鼓勵他們向優秀的學生看齊,讓他們的爭取再上一層樓;對于一些后進生,教師一定不能放棄,首先要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要知道一個學生的成績不好,首先是學習的態度不好。作為化學教師應利用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環境以及化學趣味實驗等有利條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產生迎頭趕上的學習動力,使其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1】
二、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質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以生氣喚醒生氣,以激情感動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生命點燃生命。”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要以自身師德素質的提高帶動自身教書育人素質的提高。
首先,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大綱,認識到素質教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以新教材“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精神指導,努力創造出適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新的教學方法。其次,在平時生活中,化學教師要加強化學與生產生活的聯系,細心觀察身邊的化學現象,以身作則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例如,教師平時應該積極關注國家在化學領域的最新成果,以自身學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帶動學生學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最后,就是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保持著對化學強烈的熱情。例如,教師要學會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用新奇有趣的化學實驗帶動學生的求知欲;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抽象的化學知識形象化……
總而言之,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精心組織教學,最終以提高教學質量和現代化高素質人才為目標。
三、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素質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應試教育,教師不能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拋棄一些落后的教育手段。教師應由勤奮型向科研型發展,要走:學習—思考—實踐—總結的道路,用啟發式教學思想為指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將來能夠終身不斷繼續學習,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2】
四、注重實驗教學,開展課外活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化學教學的“核心”,加強實驗教學對提高化學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首先,化學實驗需要學生自己探索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在學生分析,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了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想象的科學精神,從而大幅度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其次,化學實驗可以較好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們能夠在平時的生活中注重細節,處理問題面面俱到。最后,化學實驗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實驗是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和觀察老師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學生對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和自己動手操作能力的一個綜合檢驗,久而久之,學生的動手能力必然會有顯著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適當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化學活動,讓學生們感受到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夠讓學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潛力的機會,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中以人為本的原則。
五、結語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的內涵包括許多方面。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從義務教育的本質出發,在教學中積極提高自身素養,轉變觀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實驗與教學相結合,使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最終在提高教學成果的同時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了明顯提高,為祖國現代化科技事業提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段擁軍,淺談初中化學的素質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2,(02):39
【2】趙華志,如何有效落實初中化學教育中的素質教育[J].群文天地,2012,(04):183
【3】楊秀軍,在初中化學教育中如何加強素質教育[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1,6,(14):104-105
【4】陳慧,素質教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嘗試[J].黔西南民族師專學報,2008,(02):75-78
論文關鍵詞:信息素質教育方法途徑
中圖分類號: C40文獻標識碼: A
論文摘 要:本文對信息素質的涵義、圖書館員信息素質教育的內容、必要性和途徑進行了探討。一、信息素質的定義信息素質是信息產業發展和社會信息化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名詞。一個人具備信息素質,就必須能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和具備查尋、評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而且這種素質是終身學習的結果。信息素質可以理解為在信息化社會中個體所具有的各種信息品質,包括信息能力(信息知識和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識、信息覺悟、信息觀念、信息潛能、信息心理等。信息素質是個綜合意義的概念,它不僅蘊涵著個體具備的,帶有客觀性、發掘和利用社會信息源的基本技能,還包括了個體最基本的更具有主觀性的認識和判斷信息的基本品質。二、加強圖書館員信息素質教育的必要性1.現代社會信息化的需求信息素質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和主導因素,它要求人類具有獲取并征服它的能力和意識。作為專業從事信息資源管理的圖書館員,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素質,才能較好地開展工作,有效提供信息導航、信息組織、信息開發服務。2.現代圖書館工作對管理人員的要求首先文獻信息的載體形態從紙質逐漸向電子介質過渡,許多有價值的信息不一定以正式出版的形式出現,而是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存在于人們的日常交流中。圖書館員要進行文獻信息的收集,就要深入到不同形態的信息中去判斷其價值,決定其取舍。其次,用戶的信息消費更趨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圖書館員在進行信息服務過程中,要更多關注用戶的需求特點,根據不同用戶的不同心理、習慣、能力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圖書館作為信息的集聚地,不僅是文獻的匯集、信息的集散而且是信息的加工、創新思維的孕育。這就要求圖書館員加強信息素質教育,熟練掌握在復雜的信息中獲取有用資料,為不同用戶的信息消費者提有效服務的能力。3.圖書館員終身學習的要求現代圖書管理人員必須掌握對信息的獲取、理解、轉化并生成新信息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確的獲取信息、創造信息的方法,才能提高獲取與創造知識的能力,才能使學習不再受時空的限制,自由地進行知識的整序、分析、研究和利用。通過信息素質教育獲得敏銳的信息意識和較強的信息能力,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進行終身的學習和自我完善。
三、信息素質教育的內容1.信息意識教育信息意識是指人們對信息的思想觀點和人的信息嗅覺程度,是人們對社會產生的各種理論、觀點、實物、現象從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評價能力。信息意識表現為個體對信息的敏銳度,捕捉、分析、判斷和吸收信息的自覺程度。信息意識強的人可以自覺產生信息需求,可以在眾多的信息中捕捉到有用信息。圖書館員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教育者,他首先要有敏銳的信息意識,才會有自覺利用信息的內在動力,對發現和傳遞信息才有一種積極的應對態度,是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2.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是指個體在整個信息活動中具有的道德。在信息活動中要堅持公正、公平原則;尊重他人知識產權;正確處理信息創造、信息傳播和信息使用三者之間的關系;恰當使用和合理發展信息技術,不非法攝取他人的秘密,不制造和傳播偽劣信息等。對圖書館員進行信息道德教育,要學習、了解信息社會應遵循的法律法規,自覺抵制違法信息行為,隨時以道德準則來規范自身的信息行為與行動,預防在信息收集、加工、傳播過程中發生信息泄密、信息犯罪等問題。3.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員要學會對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要建立和掌握信息源,掌握信息檢索的技術、方法、途徑;能指導用戶使用各種信息源和信息技術找到必要的信息;了解信息分析研究及成果評價的程序、方法,使之成為具有科學價值的新信息并傳遞、交流。四、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1.有針對性的進行崗位培訓對從事技術管理與應用者,開辦計算機軟、硬件技術應用與網絡維護等培訓班,使他們真正能肩負起圖書館的技術管理重任;對中級業務骨干,要對他們開展一些啟發式培訓,為他們創造參加各類學術研討會的機會,不斷優化其知識結構,提高信息利用能力。2.舉辦多種形式的文獻檢索專題講座開展文獻檢索專題系列講座,使圖書館員掌握信息檢索的基本方法、步驟;學習現代信息檢索技術的新發展、新動向,使圖書館員既能通過傳統工具書為用戶提供信息,也可通過信息網絡和計算機系統獲取信息。3.邊實踐,邊研究,不斷探索圖書管理有效辦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圖書館員要充分利用每一次信息服務的工作實踐,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其中,提高對信息服務的理解度和操作能力。培養獲取信息的敏銳性和洞察力,強化信息收集、加工、傳遞能力。培養信息意識、改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質。4.發揮高等教育作用,加強管理人員隊伍建設一是加快高校圖書情報專業教育的改革和創新,轉變教育觀念,積極培養創新復合型人才,為圖書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打好基礎。二是圖書館要加強與高校的合作,有針對性地培訓圖書館工作人員,使之全面系統的掌握現代信息處理技術,提高信息意識和能力。總之,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圖書管理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圖書管理員必須不斷地優化知識結構,并從以上幾個方面培養適應網絡信息時代要求的綜合素質。參考文獻:[1] 賈英閣.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員的作用及館員隊伍建設[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11:12-13[2] 王育菁,基于用戶需求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探討[J],情報理論與探討,2009,(11):84—85.[3] 葉勤,圖書館快速響應服務機制及其實施[J],現代情報,2007,(11):29—31.[4] 王新明,網絡環境下用戶信息需求與服務研究[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5,(5):115—116.[5] 方向明,張海霞,論復合圖書館用戶信息需求拓變及應對舉措[J],圖書館論壇,2009,(5):119—121.[6] 卓寶光,鐘輝新,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用戶信息需求特點、面臨問題與服務對策[J],情報探索,2008,(10):105—107.
【關鍵詞】信息;素質教育;方法;途徑
1 信息素質的定義
信息素質是信息產業發展和社會信息化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名詞。一個人具備信息素質,就必須能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和具備查尋、評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而且這種素質是終身學習的結果。信息素質可以理解為在信息化社會中個體所具有的各種信息品質,包括信息能力(信息知識和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識、信息覺悟、信息觀念、信息潛能、信息心理等。信息素質是個綜合意義的概念,它不僅蘊涵著個體具備的,帶有客觀性、發掘和利用社會信息源的基本技能,還包括了個體最基本的更具有主觀性的認識和判斷信息的基本品質。
2 加強圖書館員信息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2.1 現代社會信息化的需求
信息素質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和主導因素,它要求人類具有獲取并征服它的能力和意識。作為專業從事信息資源管理的圖書館員,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素質,才能較好地開展工作,有效提供信息導航、信息組織、信息開發服務。
2.2 現代圖書館工作對管理人員的要求
首先文獻信息的載體形態從紙質逐漸向電子介質過渡,許多有價值的信息不一定以正式出版的形式出現,而是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存在于人們的日常交流中。圖書館員要進行文獻信息的收集,就要深入到不同形態的信息中去判斷其價值,決定其取舍。其次,用戶的信息消費更趨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圖書館員在進行信息服務過程中,要更多關注用戶的需求特點,根據不同用戶的不同心理、習慣、能力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圖書館作為信息的集聚地,不僅是文獻的匯集、信息的集散而且是信息的加工、創新思維的孕育。這就要求圖書館員加強信息素質教育,熟練掌握在復雜的信息中獲取有用資料,為不同用戶的信息消費者提有效服務的能力。
2.3 圖書館員終身學習的要求
現代圖書管理人員必須掌握對信息的獲取、理解、轉化并生成新信息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確的獲取信息、創造信息的方法,才能提高獲取與創造知識的能力,才能使學習不再受時空的限制,自由地進行知識的整序、分析、研究和利用。通過信息素質教育獲得敏銳的信息意識和較強的信息能力,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進行終身的學習和自我完善。
3 信息素質教育的內容
3.1 信息意識教育
信息意識是指人們對信息的思想觀點和人的信息嗅覺程度,是人們對社會產生的各種理論、觀點、實物、現象從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評價能力。信息意識表現為個體對信息的敏銳度,捕捉、分析、判斷和吸收信息的自覺程度。信息意識強的人可以自覺產生信息需求,可以在眾多的信息中捕捉到有用信息。圖書館員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教育者,他首先要有敏銳的信息意識,才會有自覺利用信息的內在動力,對發現和傳遞信息才有一種積極的應對態度,是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
3.2 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指個體在整個信息活動中具有的道德。在信息活動中要堅持公正、公平原則;尊重他人知識產權;正確處理信息創造、信息傳播和信息使用三者之間的關系;恰當使用和合理發展信息技術,不非法攝取他人的秘密,不制造和傳播偽劣信息等。對圖書館員進行信息道德教育,要學習、了解信息社會應遵循的法律法規,自覺抵制違法信息行為,隨時以道德準則來規范自身的信息行為與行動,預防在信息收集、加工、傳播過程中發生信息泄密、信息犯罪等問題。
3.3 信息能力教育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員要學會對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要建立和掌握信息源,掌握信息檢索的技術、方法、途徑;能指導用戶使用各種信息源和信息技術找到必要的信息;了解信息分析研究及成果評價的程序、方法,使之成為具有科學價值的新信息并傳遞、交流。
4 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4.1 有針對性的進行崗位培訓
對從事技術管理與應用者,開辦計算機軟、硬件技術應用與網絡維護等培訓班,使他們真正能肩負起圖書館的技術管理重任;對中級業務骨干,要對他們開展一些啟發式培訓,為他們創造參加各類學術研討會的機會,不斷優化其知識結構,提高信息利用能力。
4.2 舉辦多種形式的文獻檢索專題講座
開展文獻檢索專題系列講座,使圖書館員掌握信息檢索的基本方法、步驟;學習現代信息檢索技術的新發展、新動向,使圖書館員既能通過傳統工具書為用戶提供信息,也可通過信息網絡和計算機系統獲取信息。
4.3 邊實踐,邊研究,不斷探索圖書管理有效辦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圖書館員要充分利用每一次信息服務的工作實踐,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其中,提高對信息服務的理解度和操作能力。培養獲取信息的敏銳性和洞察力,強化信息收集、加工、傳遞能力。培養信息意識、改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質。
4.4 發揮高等教育作用,加強管理人員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