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淺談音樂美育教學范文

淺談音樂美育教學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1 17:27:4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淺談音樂美育教學,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淺談音樂美育教學

篇1

[關鍵詞]音樂教學 美育教育 學生

音樂是感情的藝術,感情是音樂的靈魂。每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對學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使其感受美、理解美。不僅可培養他們對音樂的鑒賞力,而且還培養他們對音樂審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從而提高其審美情趣,陶冶其情操。

一、發掘教材感知美

音樂是培養情感重要途徑之一。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影響和滲透是很大的。一首好的歌(樂)曲,常使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尤其是對青少年更能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一首《義勇軍進行曲》曾鼓舞了多少愛國志士不怕拋頭顱、灑熱血,走上抗日最前線;今天,一曲《愛的奉獻》,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災區,資助素不相識的失學兒童,一曲《感恩的心》又激勵多少有志之士奮強不息……。

所以,音樂課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善于發掘教材中的音樂素材美。備課時,教師要準確地掌握一堂音樂課中美的激發點,一環環地將教材的內容美、形式美、旋律美、情感美、調式及和聲美發掘并展現出來,讓學生充分感知和認識美,初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沖動。

二、理解歌曲情感美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采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強化功能充分發揮作用,引起他們感情的變化,產生心靈的震顫,從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淺出介紹偉大音樂家的生平故事和講解音樂家的優秀作品時,會激發學生各種美好的感情,提高他們對生活中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識別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則可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開始唱樂譜時,應以教師帶著慢速清唱為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分寸,把握局勢。

對于音高、節奏容易的樂句,要把自己的音量放輕,甚至無聲只有口形;對于音準、節奏難掌握的樂句,教師可將自己的音量放大些。也就是說,要用清唱、伴奏相結和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獨立唱歌的能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還可促使他們品味歌曲蘊含的深刻思想內涵、表達作品思想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如用凄婉、憂傷,寄予真摯的同情心理朗讀獲帆作詞的《牧羊姑娘》,可使學生產生聯想,從而珍惜現有的學習環境和優越的生活條件。

用舒適、眷戀,充滿依依不舍的語調朗讀李叔同的《送別》,可把學生帶入惜別時留戀友人的情緒之中。用自豪、明快,富有新時代少年兒童對祖國無比熱愛的親切聲音朗讀李幼容作詞的《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使學生能感受到今天的幸福和對未來充滿追求的渴望。用堅定、高昂,懷著愛國熱情的必勝信心朗讀光未然作詞的《保衛黃河》,使學生充分體會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真是未聽曲聲先有情;豐富情感色彩能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激發學生產生美的情感共鳴,猶如身臨其境產生想象和聯想,從而提高了有情感地朗讀歌詞的表現能力,以及陶冶思想情操的目的。這樣,寓思想教育于音樂教學之中,通過音樂藝術形象、音樂的內在感情感染學生,心靈美的花朵,就會在他們心中悄然開放。

三、表情演唱抒發美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美的理解和情感的沖動才能不斷加深,教師要善于把握關鍵,給學生表情演唱、盡情抒感的機會,使學生的情感在美的感染下,不斷深入地發展。表情演唱形式應多樣,應盡量尊重學生的愛好和想法,可以是個人、雙人及多人的演唱或有唱、有跳、有伴奏等形式。

四、感受旋律節奏美

節奏是音樂的語言要素,是音樂的骨架,是音樂賴以生存的基礎。培養兒童的節奏感是發展兒童音樂才能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為他們提供大量的隨音樂合拍動作的機會,進行節奏訓練,不僅可發展其音樂才能,還可在感受旋律節奏美的同時,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如:在訓練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時,可用拍手、拍肩、拍桌、拍腿來練習。亦可用打擊樂將學過的歌曲演奏一番,可使學生在演奏中深刻地感受其節奏美。

五、創設情境感受美

教師為了促進和深化教學,要圍繞教學中心創設教學場景,包括靜、動兩個方面。如音樂教室的美化,座位形式的選擇,多媒體、電教手段的烘托,以及利用模型、實物等道具的渲染和調動學生唱、奏、舞等活動,讓學生沐浴在創設的美的情境里,充分地感受美,情境被進一步激發和深化。

六、示范引導欣賞美

教師以自身和利用其它手段給學生做出示范,不斷地把學生引導到深化教學的軌道上來。尤其教師自身的示范不可缺少,運用得好,收效顯著。音樂有著強烈的愉悅作用,每個人都樂于欣賞,能夠傾心賞美。人的精神愉悅了,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并煥發出神采。音樂的旋律美,美術的畫面美,通過聽、結合看,由抽象思維轉入形象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欣賞、理解作品。示范可分為首、中、末三個階段。首為教學的開始部分,教師的示范作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間部分的示范主要是對學生錯誤的糾正;末尾部分的示范是對學生情感發揮的強化和深入。

篇2

關鍵詞:音樂教學 美育活動 培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這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這說明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全面發展。因此,切實提高音樂教育的質量成了我們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為情感藝術的音樂教育,必須遵循美育自育的規律,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基本要素的感受能力,并通過多種感覺的協調活動來幫助學生感受音樂美,使他們在聲情并茂中張揚自身的個性,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結合起來,堅持聽覺與視覺、欣賞與活動、描繪與想象、知識技能與發揮表現的完美結合,感受音樂的多種美。

一、聽覺與視覺的結合,感受音樂的形態美

音樂與美術都是情感藝術,都是美育的組成部分。音樂是聲音藝術,時間藝術,是從聽覺上去感受美。美術是視覺藝術,空間藝術,是從視覺上去獲得美。音樂與美術的有機結合,就是從聽覺與視覺兩個感官、兩個側面去感知,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產生1+1>2的整體效果。

音樂的本質是聽,聽的過程就是體驗的過程、理解的過程、加強記憶與鍛煉思維的過程。音樂是聽者從聽到音樂效果(包括音高、音準、節奏、節拍)中體會旋律和情感的過程。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同時還受生活、環境、知識、經歷的限制,不可能對音樂所表現出來的事物和意境都有深刻的理解,也就必然會有感知的誤區和盲點。因此,單靠聽難免會產生厭倦感,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無法深切感受音樂的美。把聽覺與視覺結合起來,是把有形的色彩融入到無形的聲音中去,讓音樂呈現出色彩鮮艷的畫面來,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音樂所表達的形態美。

二、欣賞與活動的結合,感受音樂的動作美

音樂教育家柯倫達認為:“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的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思維能力,進而獲得體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這就是提示了音樂具有其運動特征。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游唱占了30%的比重,可見音樂中滲透體育知識、體育技巧和體育活動其次,舞蹈與音樂本是一對孿生姐妹。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雖然舞蹈參與的成分少了,但是在唱歌時加入一些身體律動,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舞動是展示和表現音樂的有效手段。音樂的顯著特征如速度、節奏、力度等本身就具有活躍的動作性,音樂特征的發展變化和不同的風格光靠欣賞或者講解,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無法在記憶中烙下烙印。當學生聽到進行曲能自然地、雄赳赳氣昂昂地踏起正步,聽到圓舞曲則能盡情舒展雙臂,暢漾于歡樂的舞海,當夜深人靜聽到搖籃曲則能伸出小手輕柔地在空氣中撫摸的時候,他們的身體也就會成為一種樂器,情感也有所撫慰。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產。”這就是說,情有所感,心有所動。當欣賞與活動得到完美的結合,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有聲有色,情景交融,音樂的動作美就得到了最佳的體現。

三、語言描繪與想象的結合,感受音樂的內涵美

音樂最主要的審美特征是情感表現,其心理過程是感知――想象――體驗――理解。欣賞是一種感知,是經過聽覺實現的審美活動。當我們深情地唱起《我愛你,中國》,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巍峨的青松、無邊的森林、南海的漁火、北國的飛雪……思維沉浸于豐富的意境中,涌動起無限的夢幻,讓我不得不贊嘆祖國廣袤無垠、內斂深邃、永不屈服的堅強意志和精神之韻。

但想象不是幻覺,它是以感知作為基礎的思維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想象離不開老師的語言描繪。教師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撥動學生的心靈琴弦,以飽滿的精神傾注到音樂中并進入到表達的最佳狀態,并通過語言神態來感染學生,而學生的感想又通過言語傳遞給老師,教師的語言描繪是提示音樂崇高思想和深厚感情的最佳工具,而學生的言語則是他們內心情感最真實的表達。師生之間這種知識、心理、情感互相交流相互傳遞,是任何媒體都無法替代的。

但是音樂課畢竟不是語言文字課,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藝術就顯得格外重要。首先,要有鮮明的文學色彩,要求普通話標準流利,字正腔圓,如同音樂一樣有旋律、有節奏、有力度、有速度,抑揚頓挫、感情充沛、變化有致、緊松有度;其次,夢準確精煉地表達作品的創作意境,詮釋其思想感情;再次,要生動形象,引人入勝,把音樂形象鮮活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進入到音樂的神奇瑰麗之中從而受到藝術的熏陶。優美的語言表達是一種藝術美的享受和啟迪,這種語言是與音樂美的完美和諧統一,才真正是音樂內涵美的魅力所在。

四、知識技能與表現發揮相結合,感受音樂的創造美

現代音樂教育的目的已經從單純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播轉向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特點的全面素質發展,因此,盡量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長,自我發揮,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現,自由地創造,這是我們期盼的音樂教學模式。

學習的目的是應用,而學習音樂則是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愿望,所以,架設與提供讓學生展示表現的平臺是音樂教授得法的重要標志。英國教育家皮斯博說:“如果想使兒童能夠獨立地批判地思考,并富有想象力,你就應當采取能加強這些智慧品質的方法。”我們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和引路人,細心營造一個“敢想、敢說、敢做”的氛圍,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鼓勵他們異想天開。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心靈去觀察世界,“一千個人的頭腦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很正常的藝術效果,絕不能橫加指責,諷刺挖苦,因為你熄滅的很可能是一個未來天才音樂家的靈光。

當音樂的知識技能成為自我表現的基礎,當學生的思維進入自由發揮的王國,其閃現的正是音樂的創造美的光斑。音樂與心靈融為一體,學習與創造融為一體,這正是我們追求的音樂教學的最大成功。

音樂是藝術,藝術教育最本質的、最獨特的是審美。音樂是美的,只有在以美育人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向“善”達“真”的教育目標。在音樂教育中,只要努力引導學生真正地感受音樂的形態美、內涵美、創造美,從而提高他們鑒賞音樂的能力,那么音樂教育一定能豐富多彩,日趨完美,我們也就無愧于創新時代賦予我們的高尚使命。

參考文獻:

[1]中國音樂教育,2001,(6)

[2]中小學音樂教育,2002

篇3

中學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陣地是藝術類科目,文學、美術、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雖然都有各自獨特的藝術發展規律,有不同的內在結構和表現形式,但是,它們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的目標——人類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繪、去抒發、去展現各自的藝術魅力。在中學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為學校美育教育構置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一、美育和音樂教育的關系

音樂教育是對中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它擔負著培養中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和審美能力的重要使命。

1.音樂教育可以培養中學生對音樂的共鳴能力

無論是中學生欣賞音樂或是自己演唱歌曲、表演動作,都能對音樂作品產生情緒上的共鳴,而不是機械地無動于衷地表演。

2.音樂教育可培養中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的能力,積累音樂活動的經驗

如中學生能主動地進行音樂活動,能力求做到在聽覺上自我控制、自我監督,即在唱歌時會監督自己的聲音是否唱準,節奏是否正確等,在音樂伴奏下做動作時,監督自己的動作是否符合音樂節拍、音樂作品的結構等。

二、音樂教育中構建美育的思路

音樂教育是對學生美育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為讓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技能,運用藝術形式表現美、抒發感情,教師應盡量利用和發現中學音樂課本中所蘊含的美的因素,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受到美的熏陶。學生接受了美育教育,便能初步掌握美學知識,以正確的態度去感受和鑒賞美,從而對現實生活作出評價,識別是非標準,發揮藝術創造能力。

三、音樂教育中美育的實施方法

1.在聽中感受美

聽包括聽音訓練和欣賞,通過欣賞各類中外優秀聲樂、器樂作品,能擴大學生的視野,發展想像力,培養高尚的情操,通過聽覺的訓練,教師的講解,使學生在情緒上產生共鳴進而產生聯想,進一步感受各種作品所表現的主題,最終領悟到作品所表現的各種美。

如,欣賞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可以使學生聯想到華彥鈞(阿炳)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感受到作者一種悲惻的情緒;讓學生欣賞世界名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異國他鄉的風情美……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總之,凡是健康向上的音樂,通過教師的講解及引導,都可以使學生在聽中感受美,給學生以美的啟迪。

2.在唱中理解美

唱是音樂教學中最基本的部分,教材中的歌曲均為內容健康、富于表現力、生動活潑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歌曲。所以,教師還應選擇多種多樣的演唱方法與形式,通過演唱來理解歌曲的外在美與內在美。

“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的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相信大家對老舍寫的這幾句話不會陌生。老舍被草原的景色陶醉了,很想唱一首歌來表示他的愉快。其實,大多數人置身于這種美景中,也都會選擇唱歌這種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3.在動中表現美

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動主要包括音樂游戲與歌表演、節奏與律動、器樂演奏。比如歌表演,有時光靠唱歌,還無法完全表現作品的主題。要學生運用歌聲來準確表達歌曲作品所有的內容還有一定的難度,有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覺,也就是無法單純用歌聲完整地表現作品所要表達的各種美(特別是節奏)。但如果在唱歌的同時,加進一些簡單的動作,就能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從而較深刻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最終達到在動中表現出作品各種美的目的。

四、音樂課外(校外)教學

篇4

一、欣賞樂曲,體驗音樂的韻律之美

樂曲欣賞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聆聽音樂作品,獲取音樂旋律美的享受,從而使學生產生對美的向往和追求,陶冶學生的情操。音樂這種藝術通過旋律和節奏反映其突出的時間性和動態性。音樂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音樂節奏和旋律感的培養,通過大量的活動對其進行節奏和旋律訓練,發展其音樂才能,使其感受音樂旋律、節奏的美妙并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小學低段,教師可以大大發揮音樂課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強烈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動作與律動音樂音色、力度、音高、節奏的協調配合,去認識美、發現美、感受美,并通過鼓勵學生的自編自演,讓其學習表現美、塑造美。

二、體味歌詞,欣賞音樂的文學之美

歌詞是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歌詞教學是幫助學生展開音樂想象的基礎。現行的人教版音樂教材中有很多易于小學生感知的音樂形象,歌曲的個性生動鮮明,有很強的文學美,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進行有效的歌詞教學,通過細致分析,讓學生體味、吟誦和演唱歌詞,體味歌詞的文字之美,進入音樂想象的空間。如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詞內容豐富生動,既有敘事又有抒情,感染力強。在進行這首歌的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在腦海中勾畫這個悲壯動人的故事,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并讓學生去想象當時的場景,以進一步加強對歌曲的理解。

三、情境教學,體會音樂的情感之美

篇5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美育是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要途徑,音樂課則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那么如何在音樂課中進行美育滲透呢?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其次要在美育的大背景下開展音樂教學。再次,要強調以課程知識為載體,重視教授學習方法。

正文:

生活中每個人都離不開音樂。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音樂老師,我對自己所從事的音樂教育有這樣一些感悟和思考:

音樂教育是我國中小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學科目,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對美的鑒賞和對美的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有效的美育滲透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所以,在音樂課堂上如何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在學習歌唱和欣賞樂曲的活動中充分體驗音樂形式中的各種美和豐富的感情,從而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這是很重要的。

冼星海曾經說過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帶給人類美的享受,可是作為一名中學的音樂老師,我卻發現我們音樂課堂教育中的美育滲透存在著好多問題,比如美育的德育化、美育的知識化、美育的技能化、美育過程的簡單化和機械化等。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同樣,在音樂教學中也有一些現象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一是現在實行多媒體教學,有的教師只是充當了多媒體放映員,卻忽視了教師自身對學生的作用。二是提倡學科綜合,有的教師就刻意橫向拓展,比如在音樂課上饒有興趣講起了歷史故事。音樂課不是歷史課,偏離了音樂主線大篇幅的去講歷史故事實屬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三是在音樂教學中不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教育的滲透。

針對以上這些現象,結合自己從事音樂教學10余年的經歷,提出以下幾點想法:

(1)要不斷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和更新教學理念,靈活機動扎實教學

在教學理念上,要注意學習音樂教育科研所取得的優秀成果,把以教師為本的觀念轉換為以學生為本,既要關注學生的音樂學習,又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成長,充分相信學生,積極評價學生。要在教學設計中貫徹美育方針,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中學音樂教學設計中,作為老師的我們應當使教學情感滲透在教學活動的一切行動之中,注重以情動人、以情帶聲。

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音樂課給自身帶來的美感體驗。作為音樂教師不論是在唱歌課還是欣賞課中都要能針對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要善于通過互動與學生一起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發揮出學生自身的音樂潛能,這樣學生在與教師一起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中,也就獲得了審美愉悅。比如:在教授《青春舞曲》這首歌時,因為我曾經去過新疆,所以在引入環節,利用多媒體出示幾組在新疆拍的風景圖片:第一組是戈壁和草原,展示新疆的遼闊;第二組是我在天池游玩時的景象,還有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等,展示新疆的美麗富饒;第三組有維吾爾族的舞蹈、服飾等,展示新疆的民俗風情。根據這三組不同畫面的圖片,讓學生觀看、體驗到新疆的美麗,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這首歌曲的極大興趣與熱愛。在學唱歌曲環節,引導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演奏,利用手鼓、碰鈴等為歌曲伴奏,每個學生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了,全班同學邊唱邊伴奏,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和識譜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歡快的節奏中既學會了歌曲又體驗到了音樂的美。美育教學的滲透是理性的,更應該是情感的,音樂教育的特質就是情感審美。其實,不論在學習歌唱曲目或是欣賞曲目,在活動過程中選擇性的加入鈴鼓、串鈴、三角鐵、沙錘等各種小樂器進行伴奏,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協作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到音樂的美,實現了美育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

(2)要不斷鞏固和提高音樂專業技能水平

除了嚴謹的備課,我們平時要多加強自身專業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因為只有具備了過硬的專業素質,我們才能很好的駕馭課堂。當前,隨著社會的不斷不進步我們的音樂教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一改過去黑板、粉筆加風琴的單調模式,設立了專業教室,配置了多媒體教具,這就要求音樂教師不單要懂音樂而且還要會操作多媒體教具,并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具的作用,把抽象復雜的學科知識通過聲音和圖象形象直觀的表述出來。但是,音樂課上教師的范奏、范唱、范舞等往往能拉近師生的距離,使教師更有親和力,這是多媒體教具所不可代替的。如果學唱歌曲前,總讓學生觀賞歌唱家的演唱、聆聽名家的演奏,那么音樂教師就變成了多媒體放映員,這又怎能體現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呢?同樣,也更難以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美的愉悅,獲得美的提升。所以,在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具作用的同時,還要注重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注重用現場的琴聲、現場的歌聲、婀娜的舞姿……將音樂藝術的美傳達給學生,避免把音樂課上成單一的唱歌課或是欣賞課。

(3)要加強道德修養,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作為音樂教師,除了要有豐富的音樂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與人格魅力,要通過外在的形象美,和內在的人格美,為學生樹立美的榜樣,通過自身美的言行影響學生,通過榜樣力量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在潛移默化中達成對學生實現美的感受與滲透。

(4)要在美育的大背景下開展音樂教學

在教學中要用健全的教學理性和積極的教學情感來科學的制定音樂課程目標,主動把音樂教學目標融入到美育目標之中,不應該僅僅著眼于學會了唱歌,欣賞了音樂,而是要明確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達成什么樣的美育目標。

教學不能為了教書而教書,音樂教學不能單純為了教唱而教唱,要強調以音樂課程知識為載體,重視教授學習方法。就音樂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積極實踐,使學生能夠用真切飽滿的感情、準確的音高和節奏、恰當的力度和速度、自然美好的聲音表達個人情感,遠比僅僅學會幾首歌曲,會哼幾句小調更有美育意義。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教學不光是簡單的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不單要讓學生“學到什么”還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掌握了方法,可以自己獲取知識,終身受用。除了學習,還要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時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學會歌唱與欣賞的同時獲得美的提升。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不能就音樂而教音樂,而要從審美的角度把握音樂教學,把音樂融入到美育之中,讓音樂課成為美學教育滲透的重要基地,讓美育成為音樂課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 免费久久99精品国产婷婷六月 | 欧美视频网 |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久久 | www成年人视频 | 草草视频在线播放 | 黄色一级免费看 | 亚洲精品美女 | 人人做人人澡人人爽欧美 | 天天影视网天天综合色在线播放 |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av性色全交蜜桃成熟时 | 天堂中文在线播放 | 日韩午夜| 久久久免费电影 | 亚洲中午字幕 | 天天操天天射综合 |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 | 国产激情免费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超碰伊人 |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 av网站免费看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日本色高清 | 成人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成人 |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成人高清网站 | 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 |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 九九国产 | 狠狠干五月天 | 天天看夜夜 | 超级乱淫av片免费播放 |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