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國內農業發展現狀范文

國內農業發展現狀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19 15:27:5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國內農業發展現狀,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國內農業發展現狀

篇1

關鍵詞: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對策

設施農業是衡量一個國家農業現代化的標志之一,具有高效益、高投入等特點。近年來,在國內外發展的速度很快,引起了專家學者和全社會的熱切關注。

1 設施農業與傳統農業區別

設施農業在產品供應、生產條件、生產方式都與傳統農業有所不同。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設施農業可以充分地利用太陽的光熱能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第二,設施農業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農業中受到資源和外界因素的影響,加強了資源集約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農業系統的生產力,增加了產品的產出量,提早了產品的上市時間,滿足了市場的需求。第三,設施農業打破了傳統農業中季節和地域限制因素,具有高產量、無污染、高效益等特點。

2 國內設施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的設施農業基本上都是以農民自主投資的方式發展,小型設施居多,所以,在發展的規模上很難突破。

2.1 規模小、科技水平低

國內的設施農業發展規模小,科技水平較低,國外設施農業采取的發展路線是“高投入、高產出”的模式,這與國內相比正好相反。國內溫室的設施結構簡單、規模小、水平低,對環境的控制能力也很低。多數設施是面積較小的日光溫室,大型溫室還沒有廣泛應用,落后的溫室設施阻礙了國內設施農業生產向規模化和集約化的發展。

2.2 管理體系不夠完善

國內的設施農業管理水平不到位,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在國內的溫室中還沒有建立起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大部分溫室在運營機制和管理體制上都是按照計劃管理方式和經濟體制操作。設施農業發達的國家在擁有先進技術和實施的基礎上,還有一套完善的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管理機制。在國內,依然以粗放的管理手段和經驗為主,高效、權威的管理機制仍未建立,經營方式主要以個體農戶為主,進而導致機構龐大臃腫,管理效率低下,并且在管理方式上非常混亂,嚴重地浪費了溫室能源,產生運行管理費用高等問題,影響了溫室發展和產品利益。

2.3 設施機械化程度低

設施栽培的機械化程度很低,在綜合設施技術中設施農業機械是最薄弱的環節,制約著設施技術的發展。由于設施農業機械的配套水平低下,因此,導致機械生產無法推廣。設施生產中仍以人力為主,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特別在低矮的大棚中,設施機械還是空白,現有的設施機械結構大,在邊角地帶根本無法作業,導致生產效率低。

3 國內設施農業發展對策

3.1 加強設施農業的科學技術研究

科學技術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設施農業的科技含量。首先,要開發適合不同地區、不同環境的新型溫室,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其次,研發配套的設施技術及裝備,提高農業機械的作業水平。最后,研發溫室的各種先進技術,減低溫室消耗,節約成本。對于研究產品的后加工處理技術,有助于提高產品走向國際市場,要科學選擇研究新品種,改變依賴進口品種的局面。

3.2 提高設備自動化控制水平

目前,國內現有的溫室都處于半自動和人工控制的狀態,為提高生產率,應大力發展自動化控制的溫室。自動化控制溫室主要包括自動化生產和環境控制,溫室自動化控制技術是多方位的綜合性技術手段,應向綜合化、網絡化等方向發展,進而推動設備農業發展。

3.3 加大農村設施農業的發展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設施農業將發揮巨大作用,對農民增收、結構調整、生產力等將有重大的影響。但從總體來看,農村的設施發展水平很低。由于農民的收入低,購買力差,導致設施裝備的水平低,因此,阻礙了農村中設施農業的發展。對于農村基層的技術人員和農民,應普及推廣生產科技知識,組織專家到生產一線進行指導,抓好科技的示范建設。發展設施農業已成為農村勢不可擋的趨勢。

4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民經濟和人民水平的不斷提高,設施農業的發展應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技術和設施體系,實現大規模的商品化生產。文中分析了設施農業與傳統農業區別,并根據實際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對國內設施農業的發展提出了相關對策。總之,設施農業的發展在我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新形勢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國內外;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現狀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S23-01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農業機械化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它改變了農業的生產方式,將傳統的人力、畜力作業轉變為先進的機械作業,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由此可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條件下,要積極推進農機化技術的創新,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1 國外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1.1 發達國家農業機械化技術水平現狀

近些年來,以歐美發達國家為主導的農業生產已經實現高度機械化,無論是農機具的配套上,還是農業的產業結構都是較完善的,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生產體系。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機械制造技術等這些高新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將會創造出更加先進的農業機械化技術以及生產出技術更高的農機具,從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1.1 德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早在20世紀70年代,德國就已經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而且根據農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因地制宜的研發新技術、新農機,近些年來,德國的農業機械已經實現了大型化和大功率化,這很好地適應了農場規模不斷擴大的需求。首先,復式作業機和聯合作業機出現發展新,如:免耕深松、滅茬、施肥、播種1次完成的機具的制造,多種高性能機具前后掛接的聯合作業機,集收割、撿拾、壓捆、裝載為一體的牧草收獲機,集去葉刨掘、收獲、清土、裝運為一體的馬鈴薯收割機等機械的推廣與使用,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農機作業的效率,而且也起到了保護性耕作的目的。其次,保護資源環境的農業機械的生產,這是以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目的的生產。如:深松滅茬圓盤,屬于保護性耕作。噴灌機械利于節水。再次,高新技術的大幅度應用,促進了農業的快速發展。如:衛星定位、激光制導等技術。

1.1.2 美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美國具有人均耕地較多、農業技術水平較高等特點,農業的生產方式是大規模集約化經營,為了適應這種生產方式,美國研制出了很多大型高效農業機械,如:青飼料聯合收割機、74~340kW大功率輪式拖拉機等。

1.1.3 英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狀況

英國屬于中等規模集約化經營,為適應此生產方式,英國主要以生產中型農業機械為主。

1.2 發達國家高新技術發展狀況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為了促進農業機械的智能化發展,不斷地將激光技術、產量計量器、超聲波技術、微波技術等高、新、光技術應用到農業機械上,從而使農業發展更上一個新臺階。如:微波技術的應用,有效的殺死了農作物上的昆蟲以及干燥谷物。

2 國內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2.1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2.1.1 市場上新農機產品不斷增多

近些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支農惠農政策的不斷實施,國內農機市場開始逐漸活躍起來,各種新農機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極大地促進了農機業的發展。如:80型拖拉機、70型拖拉機、迪爾天拖自60型拖拉機、72型拖拉機等多種型號拖拉機的熱銷,深受消費者的好評與喜愛。

2.1.2 特色和個性化產品的不斷涌現

隨著農機事業的高速發展,農民開始對農業機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要求農機不僅質量上要有保證,而且對外觀、機具內部布置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以拖拉機為例,近幾年,流線型拖拉機逐漸涌現,并已成為一種時尚,同時將人機工程技術應用到農機具的室內布置和形式上,致使特色和個性化產品不斷涌現。而且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一些企業的目標是逐漸打造一批在質量、性能、用途、外部形態、內部布置均滿足農業發展要求的農業機械,從而使農機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2 我國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發展趨勢

經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再加上積極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總結出了采取自動化、智能化的作業方式是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水平的進步,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接下來以農用傳感技術以及電子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進行分析:

2.2.1 農用傳感器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

農用傳感器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準確的、迅速的評價農產品的生物學性狀和活動,而且也有助于實現機器工作狀態的準確監測,以便及時進行調整,從而有效地實現了農業機械自動化的控制。近幾年,我國對農用傳感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而且發揮的作用也十分顯著。如溫度傳感器的使用,不僅解決了溫度測量不精確的問題,還有助于糧食的烘干和儲存。

2.2.2 電子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

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使用,使農業機械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實現成為可能。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電子技術就逐漸發展起來,且發展十分迅速。如:電子裝控裝置在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機具上的應用,農機操作者可以隨時掌握機器的工作狀態,以便及時的對其故障進行檢測,從而有效地保證了農機的使用安全。

3 結語

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應用,使農業機械逐步向精準化、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這不僅能夠提高農機的工作效率,降低農業成本的投入,而且促進農業的穩產高收,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立群,孫福田.新型農業與農業機械化的協調關系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

[2] 姜濤,李樹軍.我國農機科研事業的發展研究[J].農業機械,2007(9):120-134.

篇3

關鍵詞:寶應 有機農業 發展 對策

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土壤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問題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有機食品也逐漸被認識并日益受到消費者親睞。寶應縣作為全國首家“國家有機食品基地示范縣”,形成了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有機農業的較為典型的經驗。研究表明,寶應有基礎、有條件,也有市場前景推動有機農業產業化開發。

1 國內外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及市場前景分析

1.1 國內外有機農業發展現狀 有機農業于20世紀20年源于德國和瑞士,20世紀40年代,美國的羅代爾(Rodale)建立“羅代爾農場”,成為世界上最早的規模化有機農場。20世紀60年代,發達國家紛紛建立有機農場,有機食品市場初步形成。進入21世紀,不少發展中國家加入有機食品生產和出口的行列。根據最近FiBL和iFOAM對160個國家進行調查(數據截止2010年),全球有機農業土地為3700萬公頃(包括轉換期土地),有機認證的土地面積占全球所有農業用地面積的0.9%,有機認證面積最大的國家依次為澳大利亞、阿根廷和美國[1]。

國內有機農業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業大學和原國家環保局(現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相繼開始有機食品的科研工作;截止2011年11月,我國已頒發有機產品認證8655張,獲得認證的有機生產面積達200萬公頃,有機轉換面積44萬公頃,80個單位通過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考核。

1.2 有機食品市場前景分析 在歐美等發達地區,有機產品的需求正持續增長。根據“有機觀察”的數據,2010年全球有機食品和飲料銷售額達到590億美元,是2010年的3倍以上(2010年為179億美元)[3]。對有機產品的需求集中在北美和歐洲,構成了全球有機消費的96%。發達國家銷售的有機食品,近60%是從發展中國家進口,有機食品正成為發展中國家出口創匯的新興產業。

隨著國內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逐步認知和親睞,國內市場潛力巨大,2010年,國內市場額達13億美元。消費有機食品已成為未來國際國內市場的趨勢,有機食品市場前景廣闊。

2 寶應縣有機農業發展現狀

2.1 有機農業發展現狀

2.1.1 組織網絡機構健全。成立有機食品發展領導小組,組建有機食品辦公室,列入政府職能序列。縣人大、政協定期審議、調研有機農業工作情況。相關部門和各鎮分別成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形成了縣、鎮、部門聯動的組織網絡。

2.1.2 規劃和標準體系較為完善。2003年,寶應率先在全國編制、評審和實施《有機食品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建設運西、東蕩、中部三大有機產業園區。同時,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研究制定出有機稻米、有機藕、有機蟹、有機鴨和有機專用肥五大省級標準。

2.1.3 技術服務和政策配套體系基本形成。組建縣生態辦、部門、鎮和基地四級有機食品生產技術服務體系。成立有機種植、有機畜禽養殖、有機水產養殖、動植物病蟲害防治、灌排水系和生產資料供應等六個服務小組,編印《有機食品生產指南》,指導基地有機食品生產。出臺《關于加快國家有機食品基地縣建設、打造“生態寶應”的工作意見》,設立50萬元生態基金和200萬元有機食品基地建設風險基金,完善土地流轉、減免稅收、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

2.1.4 有機農業發展初具規模。延伸有機產業鏈條,打造有機生產、加工、檢測、集散和觀光五大基地。建成有機農業園區22個,總面積10.8萬畝,擁有有機食品品牌35個,涵蓋稻米、荷藕、畜禽、瓜果、水產5大類12個品種;建成江蘇省首個有機農業開發區——寶應湖有機農業開發區并獲批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成國家級有機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合作籌建“中國有機產品交易中心”;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通過國家認監委組織的評審。有機產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寶應農業的產業升級,也帶動了旅游、觀光、休閑等三產的發展,通過發展濕地生態觀光和有機農業休閑旅游,2011年實現旅游收入12億元。

2.1.5 有機農業成為招商引資載體。編制30多個有機招商項目,在縣網站上。以中國寶應荷藕節和國內相關經貿洽談活動為平臺,開展對外推介,尋求對外合作,先后有國內外多批客商來寶考察洽談,寶泰米業、興泰農牧等一批企業相繼落戶。

2.2 優勢與困難

篇4

關鍵詞:農業機械;自動化;現狀;推進模式

中圖分類號:S24 文獻標識碼:A

農業機械自動化是指農業機械或裝置在自身操作過程中或工作狀態不依賴人手工或感官而自動將其實現。農業機械自動化不僅可以大大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增加農民的勞動舒適性、提高農民的勞動生產率,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農產品品質,因此,農業機械的研究應該立足于生產成本的降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農產品品質的改善,向著高精尖的自動化方向發展,以謀求能達到節約資源、安全生產和優化人力資源的目的。

1 國內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和科技水平迅猛發展,國內農機數量急速攀升,農機的自動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從而促使我國農業經濟也相應的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農業經濟的繁榮也證明了機械自動化技術在現代農業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作用:農業機械自動化裝備水平穩步提高,全國農機總動力、農機作業面積和機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大功率農業機械動力設備數量增多,農機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農業機械自動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機械化保持了整體推進、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凸顯,有效保障了生產的進度和質量;農業機械制造水平不斷增強,我國農機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農機廠家的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農業機械產業化不斷加快,涉及領域不斷拓寬,形成的農機銷售、田間作業和設備維修三大市場不斷發展壯大;國際間的農機技術交流與合作得到加強,國內一些大型企業通過以市場換技術的模式,學習外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企業管理經驗,提高了國產農機的質量和生產效益。

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在農業機械自動化進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1 我國農機制造業水平不高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機制造業水平不高,多種農機目前僅是仿造國外產品。在部分農機自動化裝置中,只是對農機的部分做了改進或增添了一些設備來提高整機的作業和操控性能,此舉不但增加了農機構造的復雜程度,而且會因提高了生產成本而使農機價格更加昂貴,增加了維護成本,限制了應用和推廣。因此,自主研發符合實際生產需要且價錢合理的農機設備,應該作為我國農機制造業今后的發展方向。

1.2 我國精準農業發展不成熟

由于我國農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相關科技在農業機械方面未得到應用,計算機GLS、GPS、監測監控系統(尤其是是傳感器)和動態控制執行系統等適合精準農業發展的硬件設備發展水平不高,國內相關農業主管部門加快對精準農業的研究,導致我國精準農業發展還不夠成熟。

2 關于我國以后農業機械自動化推進模式的討論

由于科技發展水平、生產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要得到良好的推進,就要克服各種各樣困難,在不斷的嘗試中持續前進。本文通過對當前我國農業技術水平和實際生產條件進行綜合考慮,認為要推進農業機械自動化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2.1 強化政府部門引導、服務和調控職能,落實和完善扶持政策

政府可以通過對農民購買農機進行補貼等政策鼓勵農民購買農業機械,使農機的應用和推廣范圍進一步擴大,通過減稅等優惠政策扶持農機生產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獎勵等政策鼓勵農機生產企業和相關科研機構進行農機設備的科研創新,此外,也要切忌出臺一刀切政策,國家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應該綜合考慮我國各個地區的自然條件、農作物品種以及勞作方式等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地區,出臺適宜該區農業經濟發展的政策;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與農機化技術創新與示范推廣,促進農機科技成果的應用,并強化農業機械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而農機企業也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實現行業內良性競爭,積極主動參與國內競爭。

2.2 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自動控制技術的成熟度

在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研發和制造業發展過程中,要注意提高農業機械自動控制技術的成熟程度,即農業機械自動化的可靠程度。要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自動控制技術的成熟度,就需要我國科研機構、農機生產企業考慮到我國農民當前對農機裝置售價的購買能力、所采用的農機自動化技術在田間作業、農產品品質改善等過程中的實用性、農民在農機的操作、使用、維修和保養等過程中的方便性。

2.3 進一步推進精準農業發展進程

我國精準農業的發展還不夠成熟,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進一步推進精準農業發展進程,不僅有利于促進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高精尖技術的發展和完善,也是我國展示農業科技水平,提高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的需要。目前,國際社會精準農業的發展重點集中在節水、節肥等農業技術體系的自動化控制方面,節水、節肥可通過精準灌溉和施肥來實現,以達到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目的,這也是我國建立資源集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具體體現。因此,在學習外國先進經驗的同時,也要集中科技研發力量,搞好科技攻關,實現精準灌溉和精準施肥技術的不斷突破,實現精準農業的不斷進步。此外,伴隨智能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將是新時期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發展重點,目前,農業機器人和智能化系統已經在一些發達國家的農業生產中得到了推廣應用,我國在農業機械智能化方面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已經有了不小差距,因此,要奮起直追,抓住新時期新機遇,堅持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進一步促進農業自動化控制技術向智能化技術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勝強.淺析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現狀和推進模式[J].科技風,2013(08):265.

篇5

關鍵詞 有機農產品;特c;發展現狀;中國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9-0268-02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and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including cultivation area,plant species and spatial arrangemen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Key words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situation;China

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按照一整套嚴格的認證制度來完成。近年來,有機農業(食品)產業正逐步發展形成一個新興的環保產業,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生態破壞區的恢復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地表水水質,減少地下水污染,控制溫室氣體排放[1-2]。我國有機農產品生產起步較晚、規模較小,但發展迅速、緊跟國際市場步伐,具有巨大的市場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1 概念和特點

1.1 概念

有機農產品是根據其生產標準和方式生產、加工出來,并通過有機食品認證的農產品,也稱為有機食品、綠色生態食品,是純凈、天然、安全、無污染、健康營養的農產品。其概念來源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有機農業是在農業能量的封閉循環狀態下,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4種生產因素的充分循環,不人為打破生物循環鏈的農業生產方式。美國農業部對有機農業的定義是“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化肥、農藥以及其他生長調節劑的高效農業”[3]。

1.2 特點

有機食品的特點:一是原料來自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采用有機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食品;二是其生產過程,包括種養、加工、包裝、貯藏、運輸,嚴格按照有機食品的標準;三是質量跟蹤審查體系和生產銷售記錄檔案完善;四是通過有機食品認證。有機農產品質量優、營養豐富、天然健康、無污染[4]。

2 發展現狀

我國早期的有機農產品生產主要是天然有機食品,如高山茶葉、大豆、谷物、野生果品和中草藥材等。隨著國內外對有機食品需求量的增加,部分栽培農作物逐漸發展為有機農產品。據統計,2013年我國有機食品銷售額達238.2億元。

2.1 種植面積

2014 年《中國有機產業發展報告》[5]統計,截至2013 年底,獲得有機認證的生產面積為272.2萬hm2,占耕地面積的0.95%。其中,野生采集生產面積143.5 hm2,有機種植面積128.7萬hm2。2005 年,我國有機種植面積46.5萬hm2,產量約為278萬t;2009年增加到94萬hm2,增幅近2倍,產量增長到415萬t,到2013年產量增長為673萬t(圖1)。之后基本維持在100萬~120萬hm2,由逐年增長轉變為平穩發展。目前,我國有機生產基地6 628個、有機加工廠3 910 個、有機產品生產企業7 894 家,覆蓋植物、動物、水產及加工四大類,有機種植產品主要是谷物、豆類及油料作物、蔬菜、茶葉、水果及堅果、青儲飼料等。我國有機茶葉生產面積占全球的1/2,谷物、豆類及油料作物和蔬菜占全球的1/5~1/4。我國有機產品每年銷售額為200億~300億元,已成為第四大有機產品消費國[6]。

2.2 種植種類和空間布局

我國有機農產品有三大主產區。一是東北谷物、豆類及葵花籽區,如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二是沿海有機蔬菜區,如魯、京、滬、蘇、浙等;三是浙、閩、贛等有機茶葉區。在布局上,我國有機農業明顯向東三省、發達地區以及西部欠發達地區集中;在產品類別上,多為植物類,所占比重較大的是有機蔬菜、有機茶、有機大豆和有機大米等,也是有機產品出口的主要種類;在加工深度上,初級產品居多,加工產品少(表1)[7]。

截至2009年底,我國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已通過認證的有1萬hm2(不包括面廣、量大的野生天然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已頒證的產品包括谷物、豆類、蔬菜、水果和中草藥等150多個。從事有機農產品生產行業的單位600多家。近幾年我國經OFDC認證的有機農產品出口增長率均在30%以上[4],2009年出口額約40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國內有機農產品消費的增長量將高于世界平均增長水平,保持較高的增長率,市場潛力巨大,我國有機農業(食品)產業將進入快速成長期。

3 參考文獻

[1] 席運官,陳瑞冰.論有機農業的環境保護功能[J].環境保護,2006(17):48-52.

[2] 謝標,王曉蓉,丁竹紅.有機農業的環境效益評估[J].水土保持通報,2002,22(2):71-74.

[3] 紀霞.中美有機農業發展的比較研究與啟示[J].農業經濟,2016(4):12-14.

[4] 孫立勇.世界有機農產品生產概況及認證[J].中國果菜,2011(1):3-4.

[5] 顧紹平.中國有機發展產業報告[R].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20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野外 | 成人影院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九色 | se婷婷| 天天操夜夜看 |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综合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性视频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ⅴ无密码 | 日日干夜夜操 | 日本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 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91精品国产一区 | 一级片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导航 | 黄色片a级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久久久精品久久 |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曝门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欧美一级 | 91看片网站| 国产日韩欧美 | 久久宗合色 | 日韩综合 | 狠狠爱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永久 | 福利网址|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 日本高清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