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范文

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1 17:26:43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

篇1

關鍵詞:素質教育;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

0. 引言

隨著我國的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應試教育已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的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學術界以及公眾對素質教育的認識逐漸加深,我國實行素質教育以及進行教育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競爭的核心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今的社會發展不僅需要專業型的人才,更需要復合型的人才,復合型的人才不僅具備專業的技術知識,同時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1. 在素質教育要求下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對理工科大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

在素質教育的推行和要求下,21世紀所需要的人才是智商與情商兼備的復合型人才。智商主要指的就是一個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等。情商主要是指一個學生對自我的認知能力、情緒的控制能力、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以及團隊的合作能力等方面。智商和情商的高低體現了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高低,也說明綜合素質的培養對于一個人的能力的高低影響大。在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理工科大學生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習好專業知識,更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創新能力、交流溝通的能力等,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不但有助于其適應素質教育的培養要求,也對理工科大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理工科大學生自身要重視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訓練與培養,盡快讓自己成為一個復合型的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

2. 探究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要求

2.1心理素質是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中的核心內容。所謂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發展的內部根據和內部動力,心理素質對一個人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對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心理素質也直接或者間接影響著一個人的專業技術知識學習以及實踐的創新能力,尤其是對實踐中的突發事件的應激性反應較影響較為明顯。心理素質的高低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的核心內容,為一個人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奠定一定的基礎,是發展其他能力的基礎和前提[2]。

2.2交流溝通能力是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交流溝通能力是一個人在成長和發展中的基本能力,一個人能否將自己的思想與觀點明確、有效地傳遞給他人主要是看這個人是否有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高速發展以及信息化的不斷加速,國家與國家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良好交流與合作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所以說有效的交流溝通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我國的傳統教育過程中比較重視的是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書寫能力,對于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比較忽視。有很多的理工科的學生不能進行高效的溝通與交流,不能有效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思維,所以在素質教育的實行過程中要更加重視理工科大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

2.3創新能力是理工科大學生素質教育培養中綜合素質能力的靈魂。創新能力不僅是理工科大學生素質教育培養中綜合素質能力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和發展的靈魂。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要適應現代知識型經濟發展的需要,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進步也對人才的創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理工科大學生要發掘其巨大的創新潛能,為實現自我價值、服務社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也要求在素質教育過程中老師要時刻注重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潛能的挖掘。

2.4實踐動手能力是理工科學生創造財富的根本途徑。理工科學生不僅要全面掌握專業技術知識,更要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大學課程中,理工科學生的學習內容中不僅包含專業的技術理論知識,也有大量的實驗與實踐課程,意在培養理工科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將來理工科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就需要把自身學習的知識通過動手操作轉化為一種能力,并且通過動手實踐完成來工作中的各項任務,創造財富來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說實踐動手能力是理工科學生創造財富的根本途徑[3]。

3. 理工科大學生在現階段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的方向

3.1心理素質能力。當今社會很多在城鎮生活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養尊處優的生活環境促使很多學生獨立意識與獨立能力較弱,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大。進入大學以后,很多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依然較弱,自我的控制能力較差,面對困難容易采取逃避的方式或者逃避的態度。由于心理素質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實行過程中,老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心理素質訓練項目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

3.2交流與溝通能力。有效的交流與溝通有助于對方明白你的思想或想法。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僅會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現在很多的大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與相處過程中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來處理人際關系和人際問題,這是不利于人際交往與溝通的。在傳統的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很多理工科大學生只注重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不善于交流與溝通,導致其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不能有效的與他人進行溝通與合作。由于交流溝通能力的重要性,理工科的相關教育工作者應開設相關的交流溝通課程,加強學生對交流溝通的認識。理工科的老師要建立交流溝通課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題的研究當中,通過一系列交流項目讓理工科大學生認識到交流溝通的重要性,讓他們主動來提高自己的的交流溝通能力。

3.3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可以衡量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有效發掘創新能力也有利于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過分重視應試技能,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扼殺了很多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素質教育的培養過程中可以改革學校的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可以開展多樣的設計大賽,或者關于創新能力的比賽來挖掘和拓展理工科學生的創新能力。

3.4動手實踐能力。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過程中比較重視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書寫能力,對動手實踐能力比較忽視,導致很多理工科大學生對純理論的知識掌握的不錯,但是對需要動手實踐的課程或者項目掌握的較差,這突出反映了傳統教育留下的弊端。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培養以及提高理工科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通過實踐活動,讓理工科大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檢驗和驗證真理,這樣有利于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4. 結束語

本文筆者主要是基于素質教育來探究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問題,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對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的探究也需要不斷地深入。本文主要是對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對理工科大學生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任務也任重道遠。(作者單位:沈陽化工大學)

備注:“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項目編號:L13DZZ057。

參考文獻

[1]曾開富,王孫禺.“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大膽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22.

篇2

關鍵詞:大學生;綜合能力;教師素質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41-0010-02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的基礎教育已由傳統的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如何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當代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時展的必然要求。

當代大學生大多為80后、90后,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西方思潮的不斷涌入而發生著激烈的變化。多年來應試教育的結果,使他們只知道死讀書,應付考試,而實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和社交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需要。科學文化知識方面表現出來的是知識面窄、專業基礎知識淺、文理滲透差、缺乏文史哲等方面的知識和修養。

高素質的大學生必須由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直接面學生,其言傳身教起著示范、榜樣作用,自身的文化素質、人生觀、價值觀、道德水準、敬業精神、思維方式、為人處世的態度與方法,等等,都會學生的成長產生深刻的影響。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搞好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一個必要條件。

高校教師要想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必須具備科學的知識結構,全新的教育理念,豐實的文化素養,高尚的道德品質,超凡的創新精神,具體要求如下:

一、高尚的師德

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在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師的身教比言傳有更強的示范作用。教師應具備正直高尚、富有魅力的人格;執著追求、樂于奉獻的工作態度;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學術精神,等等。具備這些高尚品德的教師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楷模,學生社會性格的養成和良好人格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同時,教師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在教育和教學中能積極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豐富的知識教育人,用高尚的人格影響人,用創新的精神帶動人。要有一種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的奉獻敬業精神,努力盡到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用人格的魅力來影響大學生成為創新實用人才。

二、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多方面、多層次人才為目標,由此教師的學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向學生講授經典教學內容的同時,要不斷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包括掌握相鄰學科以及必要的橫向學科知識,將新的科技成果和前沿知識充實到教學內容中,保持課程內容的先進性。

三、與時俱進的教學手段

在課堂教學中,在課程節奏整體控制的情況下,應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習的自由度,引導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靈活巧妙地調節課堂氣氛,了解和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情感橋梁。應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機械化教育,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發展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同時,應轉變教育觀念,摒棄傳統陳舊的教法,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如現場教學、啟發教學、討論課、多媒體教學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質量。理論知識傳授應結合工作、生產和生活實際,運用案例教學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不斷提升的教學創新能力

隨著社會創新人才需求的增大,高校教師培養創新人才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培養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關鍵在于教師要有創新能力。教師要掌握創造性思維與技巧,在科研與教學工作的實踐中進行創新,不斷提高自己。教師有了創新能力,自然能將創新意識滲透進課堂。同時,教師要把每個學生都看作具有創造潛能的主體、具有豐富個性的主體,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創造精神。

創建豐富多彩的校園科技創新活力,促使形成創新人才成長的氛圍,讓大學生直接參與教師的科學研究工作,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形成。開辟社會實踐渠道,舉辦能讓學生接納社會、增長知識和閱歷的活動,不僅是提高大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

五、良好的身心素質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基礎。由于教學與科研任務過于繁重,教師為了備課、搞科研而經常熬夜、逆時而作,使身體的免疫系統受到影響,疾病的抵抗力減弱;工作量考核、職稱評定等工作壓力也迫使部分教師經常超負荷工作。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了亞健康狀態的產生,教師的工作和生活都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這是高校教師應當引起重視的。同時,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學會保持平常心態,精神愉快,為人處事心胸開闊,坦蕩樂觀,減少不必要的心理煩惱和壓力,增強社會適應性。只有身心都健康了,才能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學生愛戴、人民滿意的教師。

六、素質教育觀

篇3

【關鍵詞】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意義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是高校根據黨的教育方針、政策,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大學生的德、智(包括能力)、體、美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教育目標的量化指標與實施細則,并依據此收集、整理、處理和分析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實踐等主要活動領域中反映出的素質的表征信息,對學生作出價值或量值的綜合評定及判斷過程。我國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研究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學校的角度來講,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素質教育質量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對高素質建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強,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越來越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近幾年來,我國高校普遍把對教師的教學評估作為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并獲取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對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和評價還沒有形成體系,系統化的程度亟待完善。針對目前我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的建設和測評系統化的建設,是完善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必要手段和措施。在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等各方面進行綜合的系統化的測評與評價,有助于大學生在校期間刻苦學習、奮發向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也可以幫助大學生管理部門和學生管理工作者及時發現學生的素質與能力發展動向,為大學生的成人成才提供環境條件。這對于提高教育質量,改進教學管理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進行測評是高校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

從1993年大學畢業生就業逐步采取“雙向選擇”到“自主擇業”方式就業以來,大學生就業逐漸走向市場,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成為社會各方面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問題尤其是當前就業壓力問題的存在是許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說,有市場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淘汰,一部分畢業生就業難可以說是市場調節的正常反應,也可以說是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從1998年到現在,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分別在“亞洲金融風暴”、“非典”和“全球金融危機”中經歷了三次低谷。對大學生來說,了解自己的綜合素質測評狀況,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各方面表現與周圍同學表現之間存在的差距,與社會所需或所用之間的差距,從而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從學生角度而言,有助于引導發展成才

綜合測評是素質發展與提高的起步,又是其素質開發的方向。美國著名專家斯塔弗爾比姆曾經說過,“測評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證明,而是改進,”對大學生的素質進行測評也是如此。大學生綜合測評與能力測評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給大學生劃分等級,而是為了激勵全體大學生依據科學的標準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對大學生的行為起到了方向標的作用。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既能反映大學生的素質水平和特長,也能調動其提高綜合素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使大學生在明確自身成長機能的前提下,有目標的提高自身的發展和就業能力。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可以使大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缺失,從而進行更有效的專業化學習和自身素質發展的培養。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以知識創新和培養創新知識的人才為目標,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制定科學的評測維度與要素測評指標,與大學生培養目標相一致,使高校能夠進一步增加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教育和管理水平,引導學生向著適應社會就業的方向努力學習和發展。這樣,可以有助于大學畢業生向用人單位推薦自己時,以在校時的綜合素質的評測結果和實際表現來顯示自己的就業能力與相對優勢,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講,有助于企事業招聘

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對他們的評價。在各種人才交流會上,用人單位收到的求職材料數目往往是他們所需崗位人數的幾十倍甚至百倍,他們從求職材料中挑選出極少數人進行面試,而挑選的原則是看材料中學生的思想水平、學習成績、組織和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的況且、學校對該同學綜合素質的評價以及該同學的獲獎證書等等。其中,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是用人單位所關心的主要內容。所以,學校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科學、合理地評價,具體、全面地反應學生的素質與能力,給用人單位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和量化依據,有利于用人單位客觀而有效地識別、選拔人才,對人才有一個科學的診斷。因此,對大學生綜合素質進行評價是各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需要。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升華與發展,企業招聘大學生就業的“誠實守信”提出了愈來愈高的要求。我國大學生就業信用體系的基礎建設卻遠遠落后于企事業單位招聘的要求,學生的畢業證雖然完善,但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分析報告一直沒有完善。所以,建設我國大學生入學、在校和就業三個階段的綜合素質的檔案建設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誠信檔案是非常迫切的,學校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科學、合理地評價,具體、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給用人單位提供了一定的量化依據,有助于大學生的就業信用體系的完善。

如何發揮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積極作用呢?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測評體系是關鍵,事前做好測評方案及測評的宣傳和資料的收集工作,過程中要做到嚴肅、透明、客觀,正確運用測評結果,加強反饋、激勵、引導和教育。事后要不斷總結、反思,逐步完善測評方案。

參考文獻

[1] 賈金玲.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0.

[2] 趙淑.英我國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

篇4

關鍵詞 大學生 綜合素質 測評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5.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80

Related Issues on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SHEN Yijia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Currentl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launched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clud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not onl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of student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herefore, stud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important. But there are at this stage, a lot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issues need to be resolved in order to ensure its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integrity and operabilit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measur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will make a few sugges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problem

0 引言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主體為大學生,因此,這一體系與大學生有著直接的關系,主要測評的內容為大學生的學習、思想與技能等諸多方面,但在實際測評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亟需完善與改進,從而保證其科學性、公正性與實效性。本文將探討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相關問題,旨在為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的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1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重要性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要具有科學性、實效性與可操作性,同時,完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是重要的,有著深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完善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才能體現其評價作用。綜合素質測評通過對大學生的學習、思想與技能等內容的測評,從而為三好學生、優秀干部、推薦就業等提供可靠的依據,因此,需要完善的、科學的體系,同時要保證其客觀與公正。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唯有完善與科學,才能發揮其評價的作用。

另一方面,完善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才能體現其引導作用。關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是國家、社會的共同需求,同時也是高校培養大學生的根本目標。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的主體為大學生,與學生的利益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要求其體系要保證其科學性與完善性,要保證其公平性與合理性,進而獲得大學生的普遍認可,并能夠發揮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的引導作用。①

2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存在的問題

為了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高校均開展了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工作,在最初工作時期,測評的主要內容為學生的學習成績,但隨著社會、國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要求的不斷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的內容也日益豐富,增加了對學生思想、道德與其他能力的測評,但其測評的方式仍為全部量化,對大學生的各項測評以分數的形式進行呈現,最后以大學生的綜合分數,對其進行評優工作。現階段,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存在諸多的問題,其體系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公平性與規范性等,下面將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不足展開探討。

其一,測評標準不符合實際需求。目前,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標準缺乏實效性,不符合人才市場對大學生的需求。在人才市場方面,需要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全面的了解,但高校的測評體系為人才市場提供的僅是大學生的證書、成績單等,這一測評體系不能真實的、全面的反映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現階段,人才市場對人才的選擇標準有所轉變,不再單一的關注學生的成績與技能,如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成為了人才市場選擇人才的重要標準。同時,在眾多企業用人方面也愈加注重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此基礎上,再要求人才的專業技能等內容。其中,聯想集團選擇人才的首要標準便是正直;柯達選擇人才時,著重關注的是其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微軟選擇人才時,注重的是人才的認真與活力。但傳統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內容是學生的成績,這一標準不能符合人才市場、用人單位的要求。

其二,德育評價的完全量化不科學。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中測評的內容包括大學生的德育評價,但對此測評也是通過分數呈現的,完全量化的評價缺乏科學性。大學生的德育評價可以通過語言進行評價,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呈現,但完全量化的做法嚴重影響著測評體系的完善,同時也造成了學生的不滿。完全量化的測評體系不能發揮其評價與引導的作用,不能夠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同時,部分大學生為了獲得較高的分數,將產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從而誤導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其三,測評體系缺少可操作性。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的成績主要是由學習成績分數、思想道德品質分數、體育成績分數與獎罰分數共同組成的,在實際測評工作中,思想道德品質分數主要是由班主任與學生干部共同給出的,因此,這一分數具有較多的人為因素影響,學生為了獲得較高的分數,對班主任、對學生干部進行刻意的討好;學習成績分數主要依據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為了獲得高分,將只關注學習,對部分學分較多的課程分配較多的時間,對學分較少的課程基本不分配時間,從而制約著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同時,這一體系中學生干部的加分較多,因此學生對干部職位均爭先恐后的進行爭取,但在工作中,卻并未服務同學、幫助同學,從而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其四,測評體系的公平性不足。目前,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存在不公平性、不合理性,主要是由于測評體系將直接關系學生的獎學金問題,關系著學生的利益,但在獎學金評比之際,不僅考慮大學生的成績,還關注學生是否參與活動、是否為干部,如果在其他方面均積極參與,其評比的名次將十分靠前。在獎學金評比中,學生對成績這項內容相對信服,但在其他內容方面由于缺少公開性,學生對其存在嚴重的質疑心理,主要是由于其他加分項均是由班主任、干部等給出的,因此,測評體系的公平性不足。②

同時,根據高校所實施的測評方案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測評方案的宣傳不足,部分學生對測評未能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忽視了測評的重要性;測評人員的能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未能對測評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培訓,致使測評人員未能全面掌握測評方法,測評人員與學生對測評工作的理解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測評方法缺乏科學性、公正性、系統性與規范性,主要是測評實施過程中,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的測評標準不一致,讓學生對測評的統一性與針對性存在質疑。

3 完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建議

高校是重要的場所,其培養的人才直接關系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建設,因此,高校要注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高校要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從而保證素質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實,其中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作為評價大學生的重要標準,高校要完善這一體系,保證測評體系的科學性、實效性、公平性與可操作性等。

首先,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要注重其教育作用。在測評過程中其主體為學生,對學生的測評,同時也是對學生的教育。素質教育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對學生的內在品質進行挖掘,并使其發揮積極的作用,讓學生對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進而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因此,要讓學生認識到測評的重要性,并了解測評的教育作用。其次,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要符合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目前,高校在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旨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其人才培養過程中選擇了不同的模式,因此,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也要與高效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全方位發展。最后,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要側重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管理與教育,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精神,促進學生進行德育實踐,從而實現測評體系作用的發揮。③

同時,為了保證測評的高效實施,要對測評方案進行全面的、及時的總結,從而使其日益完善,通過大力的宣傳,讓學生對測評的重要性與目的有所了解,實現對測評的正確認識與認真對待;針對測評方案中存在的問題,讓測評人員與學生進行分析與討論,從而收集各方的建議,讓測評標準逐漸統一;高校要積極開展對測評人員的教育與培訓,讓測評人員掌握科學的測評方法,并與學生對測評工作形成一致的認識,并通過測評,實現對學生的教育與引導;測評作為高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方法,高校內部要加強交流與溝通,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保證測評工作的有序開展,將測評結果進行高效的利用,實現測評工作的目標,推動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4 總結

綜上所述,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是重要的,測評體系的科學性與完善性將利于其評價作用與引導作用的發揮,同時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但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也存在諸多的問題制約著其發展,如:不科學性、不公正性等,需要高校、學生對其有更加明確與深刻的認識,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使其日益完善與科學。同時,通過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中問題的解決,這一測評體系將更加符合學生、高校與社會的需求。

注釋

① 李俊杰.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及思考[N].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12):71-72.

篇5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鄭州450001)

摘要院實施素質教育是黨的基本教育方針。文章以河南牧業經濟學院90 后大學生為調研對象,考察其經過十余年的素質教育后所具備的基本素質,分析當下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現狀及不足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院90 后大學生;素質教育;問卷調研

中圖分類號院G641 文獻標識碼院A 文章編號院1006-4311(2015)27-0180-02

1 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概念

關于大學生綜合素質這個概念,各個領域對它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但一般來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內涵是以開發大學生基本素質和發展性素質為著力點,主要包括:基本素質(德育素質、智育素質、身心素質)和可持續發展性素質(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德育素質指大學生的政治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品質如勤奮、誠懇、有責任心等等。智育素質主要指大學生的人文社科知識,身心素質主要指大學生應該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心理狀態,可持續發展素質主要是指大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

2 90 后大學生綜合素質現狀與不足

90 大學生是素質教育理念的享用者,經過十幾年的素質教育,這一代的學生究竟具備了哪些優良素質?國內現行的素質教育還有哪些內容需要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又將如何進一步開展素質教育?本調查采取匿名形式分別抽取了擁有2800 名學生、五個專業的的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龍子湖校區經濟管理系的一、二、三年級1000 名在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000 份,回收923 份。問卷的信度、效度分別為0.83,0.92,均符合統計學要求。

2.1 德育素質

調研表明,大學生普遍表現政治觀念淡薄、學習目的趨于務實又缺乏目標的價值觀。在問及您認為人生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時,35.7%的大學生認為是事業有成,僅有20%的大學生選擇了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同時,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僅6%的學生關心時事政治,學生關心更多的是將來的就業問題和日常生活。與此同時,多數大學生比較認可“個人價值大小取決于對社會貢獻多少”這一觀點,82.5%的大學生愿意幫助遇到困難的同學或者向社會獻愛心;僅有7.5%的學生選擇不愿意。調研中多數大學生認為當代90 后大學生道德缺失如考試作弊、不講信用等;但對與身邊的大學生的誠信的評價,43.2%的大學生認為身邊的同學很有誠信。在校園文明行為方面,60.7%的學生承認身邊學生中經常有一些不文明或違紀的現象出現。然而,當問及您對待校園內不文明行為的態度時,只有43.7%的學生選擇強烈的不滿,20.3%的學生選擇了無所謂。

2.2 智育素質

大多數老師表示90 后大學生整體素質較高,但是許多學生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知之甚少。調研對象中,僅有33.2%的大學生表示對傳統文化比較了解,“有一般了解”的占45.5%。喜歡閱讀歷史書籍和名人傳記的人的比例分別為33.8%和30.1%。對我國歷史名人的了解狀況,僅有36.2%的學生表示非常了解,16.5%的學生表示不清楚。根據調研情況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到自己的知識結構存在缺陷。在“您認為自己的知識結構有何欠缺”時,多數大學生表示自己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匱乏,自然科學知識掌握的可以,英語、計算機技能掌握的一般。一項有關綜合素質的調查結果顯示,3.1%的學生認為綜合素質差,缺乏進取心,充滿挫敗感;10.9%的學生綜合素質一般,發展潛力不大;66.5%的學生雖然綜合素質欠缺,但較有發展潛力;只有18.9%的學生自認為綜合素質良好,且具有進取心。可見,現在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還存在許多問題,我國多年來重理、輕文,教育教學以業務知識教育為中,但是往往會忽略綜合素質教育,尤其不重視文化素質教育。

2.3 身心素質

一項關于大學生身心素質的調研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的身心狀況處于亞健康狀態,并且高校在大學生身體及心理素質教育方面有許多不足之處。調研中,近45.6%的學生表示自己的身體狀況不理想,尤其是上大學后身體素質有所下降,當問及您是否經常堅持體育鍛煉時,只有30.2%的學生表示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偶爾參加鍛煉”的占45.1%,“幾乎不參加運動”的占10.7%。調查表明大學生普遍認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極易產生心理障礙。59.9%的學生認為目前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好,自制力不強,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想法偏激易沖動;大學生遭遇重大困難和挫折時,近半數以上選擇逃避、放棄。同時日常生活中經常感到莫名空虛、時常有緊張感、逃避現實、喜怒無常。這反映出大學生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低下,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弱。

2.4 可持續發展性素質

在大學生調查中,問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時,近五成學生都認為目前大學生缺乏創新能力,16.7%的學生表示有創新的意識,但不善于付諸行動,5.9%的學生表示非常有創新能力,15.2%的學生“具有一點創新意識”,毫無創新意識的占10.8%。這些數據表明當前大學生普遍欠缺開拓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看待問題時缺乏主見,且存在實用主義傾向。在調查中,如何評價自我的學習能力,25.9%的學生自認為有很好的學習能力,35.6%的學生認為自己進取意識不強,自我學習能力不足;22.4%的學生認為自己自我學習一般,感覺自己很失敗,完全沒有自我學習能力的占3.1%。在問到自己是否清楚自己所學的專業在社會上的作用時,近65.2%的學生表示不太清楚。只有25.4%的學生表示知道一點。調查表明,近五成的學生不清楚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社會的生產實踐中。

3 提高90 后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建議

3.1 教師素質是影響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最根本因素

要想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教師的素質至關重要。首先,在思想政質上,教師是否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堅定的信仰和專業化的教育科研能力;在知識結構上,教師是否掌握了系統化的教育理論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在一般能力結構上,教師是否良好的溝通和組織協調能力,是否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在身心素質結構上,師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身體素質。可以說,教師的思想品行、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科研方式都會大學生素質教育產生導向性的作用。然而經過調查,有些院校教職工隊伍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教師師德修養有待提高,缺乏嚴謹的治學精神、誨人不倦和從嚴治教的工作態度,以及為人師表的高尚道德風范;部分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存在著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方法單一;部分教師存在著繼續學習能力不足,科學研究的水平有待提高;還有的教師教學過程中不能與行業、企業聯系,教學內容枯燥陳舊,“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急需加強。以上種種都可能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產生錯誤的導向作用。因此,加強教師師德建設,強化教師確立堅定的政治信念,加強師德情操,做好學生表率;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切實提高教學效果;優化教師知識、職稱結構、學科結構,為教師成長提供服務等措施,是加強和提高大學生素質的最根本因素。

3.2 人才培養方案是影響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關鍵因素

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培養高素質大學畢業生的重中之重。應針對學生特點,把立德樹人作為育人的根本任務,將素質教育貫穿于全學程教學過程,搭建綜合素質教育平臺,設置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構建特色鮮明的實踐教學體系,優化實踐教學內容設置,進一步完善實驗、實習、實訓、實崗等實踐教學環節安排,突出學生實踐技能培養。課程體系設置要緊跟社會、行業發展需要,學生在校內學習的知識、技能要能與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相適應,課程體系設置要保障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的系統性、必須性和實用性。

3.3 校園文化是影響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因素

校園文化是一種有效的精神載體,它以文字、文娛活動等多種形式向大學生傳遞正能量信息,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敦促其養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質。高校可以定期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或者定期舉辦具有專業特色的學術報告、專題講座等宣教活動,也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動,將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道德理念寓于其中,形成積極健康、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另外,也可以以校內板報、廣播站以及校內心理健康協會、法律宣傳協會等為載體,大力宣傳積極健康的文化信息,敦促全校師生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把“雙育”融入學校日常教育活動,激發學生求知進取的精神,達到發展個性、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研、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和勤工儉學等社會實踐,使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在實踐中得到深化。共建文明校園。

2013 年該院制定了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案時,成立了成立經管系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領導小組。著力更新了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理念和人才培養方案。針對現有的五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全面的修訂和完善。在修訂過程中突出學生基本素質(德育素質、智育素質、身心素質)和發展性素質(職業素質、創新素質)兩個培養。加強提升教師素質,每年在全系教職工中開展了“強師能、立師德”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各類教學技能競賽,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創新二課活動,搭建校園文化育人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的二課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經管系學生品牌特色活動。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對該系近500 名的學生進行大學生綜合素質調查問卷。83.2%的學生表示目前學院的學生素質比之前提升了很多,近半數同學也表示教師素質的提升和豐富的校園文化的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二区在线 | 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欧美福利三区 | 久久神马 | 成人性视频免费网站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 av在线免费观看网址 | 一二区成人影院电影网 | 亚洲在线 | 精品一二三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在线a视频网站 | 久久精品久久久 | 欧美一区二区三 | 欧美人妖网站 | 欧美精品网站 |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精品网 | 在线观看涩涩视频 | 91豆花视频 | 亚洲 精品 综合 精品 自拍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 亚洲国产专区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综合二区 | 久久狠狠| 久久9999久久 | 6080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 免费a在线 |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在线看 | 国产一区二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 |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久久aⅴ码 | 福利视频网站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 | www.日韩 | 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