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電磁輻射保護法范文

電磁輻射保護法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1 17:26:1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電磁輻射保護法,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電磁輻射是指以電磁波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電離輻射,包括信息傳遞中的電磁波發射,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高壓送變電中產生的電磁輻射。

任何從事前款所列電磁輻射的活動,或進行伴有該電磁輻射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辦法的規定。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第四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負責本系統、本行業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管理辦法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監督管理

第六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下列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負責對該類項目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并負責該類項目的竣工驗收:

(一)總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電視發射塔;

(二)總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廣播臺、站;

(三)跨省級行政區電磁輻射建設項目;

(四)國家規定的限額以上電磁輻射建設項目。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除第六條規定所列項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負責對該類項目和設備執行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并負責竣工驗收;參與轄區內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和項目竣工驗收以及項目建成后對環境影響的監督檢查;負責轄區內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隊伍的建設;負責對轄區內因電磁輻射活動造成的環境影響實施監督管理和監督性監測。

第八條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可承擔第七條所列全部或部分任務及本轄區內電磁輻射項目和設備的監督性監測和日常監督管理。

第九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應督促其下屬單位遵守國家環境保護規定和標準,加強對所屬各單位的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負責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預審。

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從事電磁輻射的活動時,都應當遵守并執行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法規、制度和標準,接受環境保護部門對其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和檢查;做好電磁輻射活動污染環境的防治工作。

第十一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建設或者使用《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見附件)中所列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或者設備,必須在建設項目申請立項前或者在購置設備前,按本辦法的規定,向有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

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后,應當將受理的書面意見在30日內通知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并將受理意見抄送有關主管部門和項目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二條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申報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所在地城市發展規劃、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規模及所在區域環境保護要求,對環境保護申報登記作出以下處理意見:

(一)對污染嚴重、工藝設備落后、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嚴重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與設備,禁止建設或者購置;

(二)對符合城市發展規劃要求、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要求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履行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手續;

(三)對有關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設備,要求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履行環境影響報告表審批手續。

第十三條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有關電磁輻射防護標準的規定,負責確認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豁免水平。

第十四條本辦法施行前,已建成或在建的尚未履行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或者已購置但尚未履行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的電磁輻射設備,凡列入《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中的,都必須補辦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對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污染嚴重的,要采取補救措施,難以補救的要依法關閉或搬遷。

第十五條按規定必須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對電磁輻射活動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按規定的程序報相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分兩個階段編制。第一階段編制《可行性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在建設項目立項前完成。第二階段編制《實際運行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在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前完成。

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設備,必須在使用前完成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寫。

第十六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應當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提出預審意見;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主管部門的預審意見之日起180日內,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提出審批意見或要求,逾期不提出審批意見或要求的,視該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已被批準。

凡是已通過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的電磁輻射設備,不得擅自改變經批準的功率。確需改變經批準的功率的,應重新編制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按規定程序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批。

第十七條從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的單位,必須持有相應的專業評價資格證書。

第十八條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防治電磁輻射污染環境的保護設施,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

第十九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管理的規定,在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正式投入生產和使用前,向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申請,并按規定提交驗收申請報告及第十五條要求的兩個階段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等有關資料。驗收合格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驗收申請報告,并頒發《電磁輻射環境驗收合格證》。

第二十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定期檢查電磁輻射設備及其環境保護設施的性能,及時發現隱患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在集中使用大型電磁輻射發射設施或高頻設備的周圍,按環境保護和城市規劃要求劃定的規劃限制區內,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和幼兒園等敏感建筑。

第二十一條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主要任務是:

(一)對環境中電磁輻射水平進行監測;

(二)對污染源進行監督性監測;

(三)對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的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監測;

(四)為編制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編寫環境質量報告書提供有關監測資料;

(五)為征收排污費或處理電磁輻射污染環境案件提供監測數據,進行其他有關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的監測。

第二十二條電磁輻射建設項目的發射設備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批準的頻率范圍和額定功率運行。

工業、科學和醫療中應用的電磁輻射設備,必須滿足國家及有關部門頒布的“無線電干擾限值”的要求。

第三章污染事件處理

第二十三條因發生事故或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電磁輻射污染事故的單位,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及時通報可能受到電磁輻射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環保部門收到電磁輻射污染環境的報告后,應當進行調查,依法責令產生電磁輻射的單位采取措施,消除影響。

第二十四條發生電磁輻射污染事件,影響公眾的生產或生活質量或對公眾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時,環境保護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font></p>

<p><b><fontface="宋體"size="2">第四章獎勵與懲罰</font></b><fontface="宋體"size="2">

第二十五條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表揚和獎勵:

(一)在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

(二)對嚴格遵守本管理辦法,減少電磁輻射對環境污染有突出貢獻的;

(三)對研究、開發和推廣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技術有突出貢獻的。

對舉報嚴重違反本管理辦法的,經查屬實,給予舉報者獎勵。

第二十六條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責令其限期改正,并處罰款:

(一)不按規定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或在申報登記時弄虛作假的;

(二)不按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

(三)拒絕環保部門現場檢查或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擅自改變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中所批準的電磁輻射設備的功率的,由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萬元。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辦法的規定,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或者未經驗收合格即投入生產使用的,由批準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并處罰款。

第二十九條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違反國家有關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定或在評價工作中弄虛作假的,由核發環境影響評價證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對評價單位沒收評價費用或取消其評價資格,并處罰款。

第三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造成電磁輻射污染環境事故的,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萬元;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篇2

【關鍵詞】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法律對策

1.浦東電磁輻射污染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來,浦東產生電磁輻射的設備、設施分布越來越廣、功率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城市人口、建筑密度不斷加大,電磁輻射成為一種新的城市污染源。因電磁輻射污染糾紛提起的訴訟也越來越多。常見的有:因在居民區建設電磁輻射設施、設備引起的排除妨礙糾紛;因電磁輻射污染所致人身傷害要求侵權損害賠償糾紛;因手機電磁輻射污染引發的糾紛;因開發商隱瞞有關電磁輻射污染的真實情況導致的商品房糾紛等。電磁輻射污染直接關系到大范圍群眾的工作和生活,公眾的敏感度很高,但電磁輻射污染糾紛的解決卻很困難。

2.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立法的空白與沖突

2.1電磁輻射污染防治單項法律、法規的缺失

國家環保總局于1997年3月25日頒布了《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該法雖為專門性規定,但因內容的滯后效力級別低,使執行大打折扣。該法僅為部門規章,根據《立法法》,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施行。所以在實際的執法和司法過程中,常常出現電磁輻射污染糾紛中的各方當事人各執一詞,各執一法的現象,《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的許多規定形同虛設,無法實施,凸顯了電磁輻射污染防治中的立法空白。

2.2電磁輻射國家標準存在嚴重空白和沖突

第一,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一個產品電磁輻射國家標準。我國對包括手機在內的在使用中產生電磁輻射的產品沒有任何國家標準,也沒有要求這些產品標注其電磁輻射值、進行電磁輻射值檢測的任何強制性規定。第二,我國的環境電磁輻射國家標準存在嚴重沖突。目前同時存在兩個并不統一的環境電磁輻射國家標準。1988年國家環境保護局《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和1989年衛生部的《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對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標準的規定不一致,其中,衛生部的規定更為嚴格。

3.充分利用現行法

我國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現行法雖不夠健全,但并不是無法可依,可以用來防治電磁輻射污染,解決糾紛的主要立法有:

3.1環境保護立法

第一,專門性的《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第二,綜合性的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電磁波輻射是一種污染源,故該法規定的原則、制度對電磁輻射污染均可適用。根據2003年9月1日施行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可能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規劃和項目都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3.2相關部門專項立法

廣播、電信、電力等產業部門的專項立法也對電磁輻射污染作出了規定,主要方式有:明確規定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條款,如《廣播設施保護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廣播電視信號發射設施的建設,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電磁波防護和衛生標準;在已有發射設施的場強區內,興建機關、工廠、學校、商店、居民住宅等設施的,除應當遵守本條例有關規定外,還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電磁波防護和衛生標準。

3.3國家其他立法

電磁輻射糾紛的當事人還可以充分利用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法律法規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行政許可法》對行政許可程序、行政許可聽證程序的規定,民法對財產所有權的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權利的規定等。

4.盡快完善現行法

4.1建立電磁輻射國家標準體系

4.1.1統一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國家標準

同時存在《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和《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兩個相互矛盾的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國家標準是不正常的,應當盡快統一,并明確其適用范圍,特別是要制定多輻射源的國家標準。

4.1.2建立相關產品的電磁輻射強度國家標準

當前最為緊要的是迅速出臺手機電磁輻射強度國家標準。首先,這對消費者有利。由于我國沒有任何相關產品的電磁輻射強度國家標準,生產商和經銷商更不會主動把自己的產品送到國家權威檢測部門進行電磁輻射檢測,消費者對電磁輻射的強度一直處于不知情的狀態,更無法證明產品會造成電磁輻射污染。其次,確立產品電磁輻射強度國家標準有利于產品生產者、經營者的長遠利益。它是一把雙刃劍,對外能提高本國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國際競爭力,破除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內有利于構建我國的技術性法規體系,防止國外不符合電磁輻射標準的產品流入。目前,許多國家都已建立了市場準入制度,以加強對電子產品的電磁輻射管理。

4.2加強電磁輻射地方立法

現有電磁輻射地方立法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將放射性污染防治和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放在一起進行綜合性輻射環境立法,如《吉林省輻射污染防治條例》、《山東省輻射環境管理辦法》;二是進行專門的電磁輻射環境立法,如《河北省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三是就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的某個方面進行單項立法,如《北京市移動通信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上海市公用移動通信基站設置管理辦法》。

4.3條件成熟時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法》

1999年國家環保總局決定,建立重點污染源檔案和數據庫,建立健全有關電磁輻射建設項目的審批制度,使電磁污染源遠離稠密居民區,把電磁污染管理納入日常環保工作軌道。目前,我國已積累了一定的電磁輻射管理經驗,對電磁輻射污染的科學研究也在穩步進行,但法律的不足已嚴重制約了我國電磁輻射污染的防治,制定專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法》是勢在必行。

與其它污染不同,電磁輻射污染的隱蔽性、電磁輻射設施、設備安裝中的不透明性大大增強了它對公眾的神秘感,公眾很容易從心理上對它產生恐懼和疑慮,即使電磁輻射的強度極小,也可能會招致公眾的激烈反對,以至于世界范圍內可能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公用企業,如移動通信公司、電力公司已越來越難以覓得相關設施、設備的安裝地,經營成本不斷增加。消除這種對立的最好方法莫過于通過公眾參與來實現當事人彼此之間的尊重、理解和溝通,以褪去電磁輻射污染的神秘性。雖然公眾參與對于任何污染防治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對于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作用更為重要。建立起維護公眾知情權、公眾參與決策權、公眾監督權的公眾參與制度,是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立法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公眾參與的途徑、參與的程序及參與的保障措施。

兒童和孕婦屬于電磁輻射污染的敏感人群,雖然電磁輻射對兒童成長和胎兒發育的影響在科學上還未得到確切的證明,但基于其高風險性,應當給予特殊保護。

【參考文獻】

[1]邱秋.我國電磁輻射污染現狀及法律對策[J].中國環境管理叢書.2006(01).

篇3

關鍵詞:通信基站 電磁輻射 環境管理

中圖分類號: TN91 文獻標識碼: A

一、基站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是電和磁交互產生的一種能量,電磁波可分為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通信基站的電磁波屬微波,移動通信GSM使用的是890MHz-954MHz,3G使用的是1920MHz-2170MHz,而日常使用的微波爐一般是2450MHz。

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電磁輻射能夠產生致畸效應、誘發白血病和癌癥、影響生殖系統及心腦血管系統等。我國著名雷達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認為,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且不是短期內可以發現的;中華醫學會放射與防護學分會主任委員李開寶教授也指出,不排除通信基站天線對兒童造成危害的可能;然而,目前尚無數據表明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與疾病存在直接聯系。

目前,我國通信基站周圍環境中的磁輻射強度應符合國家《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9175-88)規定的“一級標準”(安全區),即,基站周圍電磁輻射環境功率密度遠低于10 w/cm2。與其它國家相比,我國的該標準相對嚴格,歐洲大部分國家現行標準為200 w/cm2。

二、意見和建議

2.1 嚴格執行環保審批驗收制度

雖然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法存在立法空白,但也是有法可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可能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規劃和項目都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電磁輻射環境保護法》第七條明確提到,省級環保部門負責對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磁輻射項目和設備(通信基站屬該范疇)申報登記、環評審批、驗收,縣級以上環保部門對本轄區電磁輻射環保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此法第二十條則要求在集中使用大型電磁輻射發射設施或高頻設備的周圍,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和幼兒園等敏感建筑。

因此,環保執法部門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對未獲得環保審批即進行建設或已投入使用的基站,尤其是建設在居民樓內的基站,應依法責令停止建設或使用。其次,要嚴格審查基站的建設地址、規模、類型、基站的頻率、功率、天線高度、角度等與環評審批和驗收的符合情況,發現問題,依法處理。

2.2 加大知識宣傳,消除公眾顧慮

電磁輻射因看不見、摸不著,其污染就會帶有神秘性,也是人們談“輻”色變的原因。加大對電磁輻射知識、國內外電磁輻射標準限值、我國基站建設的程序、通信基站環保技術要求等的宣傳力度,疏堵結合,才能消除基站電磁輻射污染的隱蔽性,增強基站天線設備安裝的透明性。

此外,應倡導企業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加強電磁輻射污染防治,并采取措施打消公眾對輻射安全的顧慮,減少投訴量。2013年3月中國移動首次在杭州西湖蔣村花園的小區綠化帶里,樹起了一個“基站輻射電子顯示屏”,該屏顯示了該區域國家電磁輻射標準限值和實時值,使看不見、摸不著的電磁輻射透明公開,放心存在。

2.3 加強對基站的監督管理

雖然,目前國際上尚無因通信基站電磁輻射造成人體危害的案例,但不排除基站電磁輻射污染對周圍居民低劑量、長效應、潛在的暴露風險。市、區級環保執法部門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做好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基站天線電磁輻射區域設置警示標識以及驗收合格標牌;定期對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強度進行抽查監測,嚴格執行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制定電磁輻射環境內部管理制度和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建立運行安全檔案;督促基站項目建設前后向周圍群眾做好宣傳和解釋工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7號

2、《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國家環保局第18號

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1號

4、《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9175-88)

5、電磁輻射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與影響邱麗莉 UNDP婦女與環境國際研討會 (2001年1月)

篇4

【關鍵詞】電磁輻射污染;環境評價;監督;管理

跨入21世紀人類在享受電磁技術帶來現代化生活的同時,也受到電磁輻射產生威脅和危害。電磁輻射無處不在與我們“形影相隨”,當它的能量超過一定限度造成污染,而電磁污染是一種不易被人感知且危害置后的能量流。如何評價和判定電磁污染,進而防范和控制其不良影響和危害,正是本文主要討論的內容。

1 電磁污染的主要危害

在電子電路中任何交變電路都會向其周圍空間放射電磁能,形成交變電磁場。交變電磁場中,變化的電磁場與磁場交替地產生,由近及遠以一定的速度在空間傳播,形成電磁波。在電磁波向外傳播的過程中會有電磁能輸送出去,這種現象稱為電磁輻射[1]。電磁輻射分為天然和人為電磁輻射兩類。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已適應天然電磁輻射,因此,環境保護所關注的電磁輻射主要是人為的電磁輻射。有指人類活動所產生脈沖放電、工頻交變磁場、射頻電磁的輻射[2],主要來源無線電廣播、電視、微波通信、電力、鐵路、民航指揮塔及飛機等各種射頻設備發射的電磁波。頻率范圍寬廣,影響區域較大,能危害近場區的人員。

1.1 電磁輻射對信號接收的干擾

射頻強電磁輻射,可以造成通信信息失誤或中斷;鐵路自控信號失誤;飛機飛行誤航;甚至造成導彈與人造衛星失控,電磁輻射會對有線通信設備產生干擾。

1.2 強電系統對弱電系統的干擾和危險影響

對廣播、電視、通信系統構成極大的威脅,使圖像、信號失真;使電子儀器、精密儀器不能正常工作。

1.3 空間電磁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表現在損害中樞神經系統,頭部長期受電磁輻射影響后,輕則引起失眠多夢、頭痛頭昏、疲勞無力、記憶力減退、易怒、抑郁等神經衰弱癥,重則使大腦皮細胞活動能力減弱,并造成腦損傷;非熱效應能減少眼部血流量,引發視覺障礙,導致視覺疲勞和不舒適;長期接觸低強度微波的人和同齡正常人相比,體液與細胞免疫指標中的免疫球蛋白降低,使體液與細胞免疫能力下降。

2 電磁輻射環境評價標準和衛生標準

2.1 我國目前已頒布的電磁環境評價的標準

主要有《高壓架空送電線、變電站無線電干擾測量方法》GB 7349-2002;《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 8702-88;《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HJ/T 10.2-1996;《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 24-1998。

2.2 我國電磁輻射衛生標準及防護規定

2.2.1 《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 9175─88)

以電磁波輻射強度及其頻段特性對人體可能引起潛在性不良影響的閾值為界,將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標準分為二級。

一級標準小于5V/m為安全區,在該環境電磁波強度下長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不會受到任何有害影響。

二級標準為中間區,在該環境電磁波強度下長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可能引起潛在性不良反應;在此區內可建造工廠和機關,但不許建造居民住宅、學較、醫院和療養院等,已建造的必須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

超過二級標準(12V/m)地區,對人體可帶來有害影響;在此區內可作綠化或種植農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經常活動的一切公共設施,已有這些建筑應采取措施。

2.2.2 《電磁輻射防護規定》

國際非電離協會為了對公眾有著良好的保護,比吸收率(SAR)取0.08w/kg劑量值制定國際標準。我國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標準進一步嚴格,規定在一天24h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應小于0.02w/kg,相應于頻率30M-3000MHz段電場強度限值為12V/m,為了更進一步加強管理,我國設定了普通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值為5.4V/m,對應衛生標準中的一級標準為5V/m。

3 電磁污染源調查與環境監測

3.1 調查目的

為了快速開展治理工作,切實保護環境,造福人類,對電磁污染進行調查研究,有利于找準污染源和電磁污染分布規律,為評價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據。

3.2 調查內容及程序

電磁輻射對生物體作用與場強、頻率、作用時間與作用周期、與輻射源的間距、振蕩性質、作業現場環境溫度和濕度等因素有關。電磁場的生物效應隨頻率的加大而遞增,危害程度微波>超短波>短波>長波;脈沖波>連續波[3]。所以首先調查主要射頻設備的分布使用情況、發射頻率范圍和額定功率,周圍現場環境、人口分布等情況;再進行布點與監測,電磁污染源產生的場可分為近場和遠場,衡量場的大小用電場強度E和磁場強度H。在近場區(與源的距離小于波長的約1/6),E與H之間無固定關系,必須分別加以考慮;當與源的距離大于波長的約1/6的遠場區域,E與H的比值波阻抗為定值,測量了電場,就可以得到磁場數據,每個測量部位應有五次讀數可求出平均場強值;根據各操作位置的電場強度、磁場強度和功率密度按《電磁輻射防護規定》標準進行比較、評價,并繪制輻射圖;進行綜合分析后得出結論。

3.3 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主要任務是:

(1)對環境中電磁輻射水平進行監測;

(2)對污染源進行監督性監測;

(3)為征收排污費或處理電磁輻射污染環境案件提供監測數據;

(4)為編制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編寫環境質量報告書提供有關監測資料,進行有關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的監測;

(5)對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的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監測。

3.4 電磁污染源監測方法

監測方法:根據不同目的,為調查輻射源周圍環境電磁波輻射強度,及其分布規律,常以輻射源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點的方式進行測量,簡稱點測;為全面調查某地區環境電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調查居民人群所受輻射強度的測量簡稱面測。還有近區場強的測量和遠區場強的測量。

測量儀器:可使用各向同性響應或有方向性電場探頭或磁場探頭的寬帶輻射測量儀。近區場強儀、超高頻近區場強測量儀、遠場儀與干擾儀、微波漏能測試儀。

測量位置:輻射體附近的固定哨位值班位置及各輔助設施(計算機房、供電室等)作業人員經常操作的位置,測量部位距地面0.5m、1.0m、1.7m三個部位。

測量時間:在電磁污染源正常工作時間內進行測量,每個測點連續測5次,每次測量時間不應小于15s,并讀取穩定狀態的最大值。若測量讀數起伏較大時,應適當延長測量時間等。

環境條件:應符合行業標準和儀器標準中規定的使用條件。測量記錄表應注明環境溫度、相對濕度。

4 環境電磁污染的監督管理

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從事電磁輻射的活動時,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電磁輻射防護規定》等相關的法規,電磁發射設備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批準的頻率范圍和額定功率運行;設備和屏蔽體的結構的合理設計,元件與布線要合理;實行電磁屏蔽、接地等技術衰減源輻射或泄漏;制定防護措施,認真做好預測和測量并根據相關標準的限值確定電磁輻射危害區域,實行防護墻的設置距離應使墻外的電磁輻射被衰減到安全值;在可能產生危害的地方,應確保輻射危險警告標志的設置和使用;不僅需要設置永久性標志,而且在雷達輻射時還應該在某些區域,設置臨時性禁止通行的標志;接受環境保護部門對其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和檢查,做好各項電磁輻射活動污染環境的防治工作。

除加強對現有電磁輻射污染源的管理外,對新建、擴建的電磁設備嚴格按環境管理程序進行申報、登記、環境評價和驗收。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對電磁輻射活動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按規定的程序報相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4]。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防治電磁輻射污染環境的保護設施,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

5 結論和建議

管理部門加強電磁兼容性設計審查與管理,認真做好危害預測與分析;對本地區的新建電磁輻射設施的選址應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對產生電磁輻射設備盡量避開人口稠密的區域;對于那些不得不安裝在城區的設備,應當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避免電磁輻射污染的產生。

加強立法和執法監督,建立和健全電磁輻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審批制度。重點抓好城市市區和市郊的衛星地面站、移動通信、集群專業網通信、發射臺站的審批驗收工作和監督工作。

加強電磁輻射污染的環境監測工作。地市級輻射監測站對城市居住區進行重點監測和污染源普查,為電磁輻射污染的防治處理工作提供方向。

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大力普及電磁輻射對環境污染及危害的知識,讓社會參與監督,調動各相關部門的積極性,控制和減少環境電磁輻射污染和突發事件產生。

【參考文獻】

[1]李雅軒,袁秀英,劉南平.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及預防[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3,29(9):22-24.

[2]王劍,陳強,楊起俊.電磁輻射污染及防治[J].山東環境,2000(1):42.

篇5

第二章監督管理

第三章污染事件處理

第四章獎勵與懲罰

第五章附則

附件: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護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根據《中華

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電磁輻射是指以電磁波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電離輻射,

包括信息傳遞中的電磁波發射,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高壓送變電中產生的電磁輻射。

任何從事前款所列電磁輻射的活動,或進行伴有該電磁輻射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

本辦法的規定。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

督管理。

第四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負責本系統、本行業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

管理工作。

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管理辦法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監督管理

第六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下列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和環境影響報告書

的審批,負責對該類項目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并負責該類項目的竣工驗收:

(一)總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電視發射塔;

(二)總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廣播臺、站;

(三)跨省級行政區電磁輻射建設項目;

(四)中家規定的限額以上電磁輻射建設項目。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除第六條規定所

列項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負責對該類項目和設備執行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并負責竣工驗收;參與轄區內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和項目竣工驗收以及項目建成后對環境影響的監督檢查;負責轄區內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隊伍的建設;負責對轄區內因電磁輻射活動造成的環境影響實施監督管理和監督性監測。

第八條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可承擔第七條所

列全部或部分任務及本轄區內電磁輻射項目和設備的監督性監測和日常監督管理。

第九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應督促其下屬單位遵守國家環境保護規定和標準,

加強對所屬各單位的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負責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預審。

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從事電磁輻射的活動時,都應當遵守并執行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

策、法規、制度和標準,接受環境保護部門對其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和檢查,做好電磁輻射活動污染環境的防治工作。

第十一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建設或者使用《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見

附件)中所列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或者設備,必須在建設項目申請立項前或者在購置設備前,按本辦法的規定,向有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

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后,應當將受理的書面意見在30日內

通知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并將受理意見抄送有關主管部門和項日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二條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申報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所在地城市發展

規劃、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規模及所在區域環境保護要求,對環境保護申報登記作出以下處理意見:

(一)對污染嚴重、工藝設備落后、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嚴重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與設備,禁止

建設或者購置;

(二)對符合城市發展規劃要求、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要求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

單位或個人履行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手續;

(三)對有關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設備,要求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履

行環境影響報告表審批手續。

第十三條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有關電磁輻射防護標準的規定,負責確認電磁

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豁免水平。

第十四條本辦法施行前,已建成或在建的尚未履行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的電磁輻射建設項

目,或者已購置但尚未履行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的電磁輻射設備,凡列入《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中的,都必須補辦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對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污染嚴重的,要采取補救措施,難以補救的要依法關閉或搬遷。

第十五條按規定必須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對

電磁輻射活動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按規定的程序報相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分兩個階段編制。第一階段編制《可行性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必

須在建設項目立項前完成。第二階段編制《實際運行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在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前完成。

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設備,必須在使用前完成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寫。

第十六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應當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提出預審意見;有審

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主管部門的預審意見之日起180日內,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提出審批意見或要求,逾期不提出審批意見或要求的,視該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已被批準。

凡是已通過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的電磁輻射設備,不得擅自改變經批準的功率。確需改變

經批準的功率的,應重新編制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按規定程序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批。

第十七條從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的單位,必須持有相應的專業評價資格證書。

第十八條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防治電磁輻射污

染環境的保護設施,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

第十九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管理的規

定,在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正式投入生產和使用前,向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申請,并按規定提交驗收申請報告及第十五條要求的兩個階段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等有關資料。驗收合格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驗收申請報告,并頒發《電磁輻射環境驗收合格證》。

第二十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定期檢查電磁輻射設備及其環境保護設施的性

能,及時發現隱患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在集中使用大型電磁輻射發射設施或高頻設備的周圍,按環境保護和城市規劃要求劃定的規劃

限制區內,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和幼兒園等敏感建筑。

第二十一條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主要任務是:

(一)對環境中電磁輻射水平進行監測;

(二)對污染源進行監督性監測;

(三)對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的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監測;

(四)為編制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編寫環境質量報告書提供有關監測資料;

(五)為征收排污費或處理電磁輻射污染環境案件提供監測數據,進行其他有關電磁輻射環境保

護的監測。

第二十二條電磁輻射建設項目的發射設備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批準的頻率范

圍和額定功率運行。

工業、科學和醫療中應用的電磁輻射設備,必須滿足國家及有關部門頒布的“無線電干擾限

值”的要求。

第三章污染事件處理

第二十三條因發生事故或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電磁輻射污染事故的單位,必

須立即采取措施,及時通報可能受到電磁輻射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環保部門收到電磁輻射污染環境的報告后,應當進行調查,依法責令產生電磁輻射的單位采取

措施,消除影響。

第二十四條發生電磁輻射污染事件,影響公眾的生產或生活質量或對公眾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時,環境保護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第四章獎勵與懲罰

第二十五條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表揚和獎勵:

(一)在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

(二)對嚴格遵守本管理辦法,減少電磁輻射對環境污染有突出貢獻的;

(三)對研究、開發和推廣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技術有突出貢獻的。

對舉報嚴重違反本管理辦法的,經查屬實,給予舉報者獎勵。

第二十六條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有關建設

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責令其限期改正,并處罰款:

(一)不按規定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或在申報登記時弄虛作假的;

(二)不按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

(三)拒絕環保部門現場檢查或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擅自改變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中所批準的電磁輻射設備的功率

的,由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萬元。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辦法的規定,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或者未經

驗收合即投入生產使用的,由批準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并處罰款。

第二十九條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違反國家有關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定或在評價工作

中弄作假的,由核發環境影響評價證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對評價單位沒收評價費用或取消其評價資格,并處罰款。

第三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造成電磁輻射污染環境事故的,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

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高不超過3萬元;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必須依法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個人賠償損失。

第三十一條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或泄漏從事電磁輻射活動

的單位和個人的技術和業務秘密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編制、審評,污染源監測和項目的環保設施竣工

驗收的費用,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三條本管理辦法中豁免水平是指,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伴有電磁輻射活動

規定的免于管理的限值。

第三十四條本管理辦法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

一、發射系統

1.電視(調頻)發射臺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差轉臺

2.廣播(調頻)發射臺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干擾臺

3.豁免水平以上的無線電臺

4.雷達系統

5.豁免水平以上的移動通信系統

二、工頻強輻射系統

1.電壓在100千伏以上送、變電系統

2.電流在100安培以上的工頻設備

3.輕軌和干線電氣化鐵道

三、工業、科學、醫療設備的電磁能應用

1.介質加熱設備

2.感應加熱設備

3.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療設備

4.工業微波加熱設備

5.射頻濺射設備

建設上列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應在建設項目立項前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使用上列電磁輻

射設備應在購置設備前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批 | 欧美高清一区 | 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成人 | 在线免费观看视频你懂的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日韩久久 | 精品久| 成人亚洲网站 |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黄色视频a级毛片 | av黄色在线观看 | 天天插天天狠天天透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羞羞视频在线观免费观看 | 欧美精品福利 |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ts人妖系列高潮 | 天天干天天操 | 欧美aa在线|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网站一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成人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91最新在线视频 |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 男女羞羞免费网站 |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特级丰满少妇一级aaaa爱毛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 | 中文字幕1区2区3区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一级艳情片免费观看 | 欧洲毛片 |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视频播放 | 黄色片视频 |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