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19 15:27:47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傳統藝術元素,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一、實用性特征
中國傳統藝術造型元素大多孕育于民間藝術,是在生產、生活等民俗活動之中孕育產生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其中“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是最為主要的制約因素,對傳統造型元素的衍生發展形成了雙重制約。中國傳統造型元素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在其衍生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有機的將意象內涵、表象形式和制作表現技法等因素與造型元素的實際運用聯系在一起,它的實用性特征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得到較為突出的表現。這一特征不僅僅表現在造型元素形態上,在造型元素的風格上實用功能傾向也十分強烈。以剪紙為例,民間剪紙的藝術造型元素依附于民間特定的文化氛圍和生活環境,表現出受存在目的制約的依附特性,不同的用途以不同的形態出現。窗花是剪紙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實用性特征要求其在創作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形式上必須適合窗格的形狀,必須考慮到透光性的功能需求,從而形成了剪紙強調適合、鏤空的造型的形式意識特征,在視覺形式上形成了獨特的的審美效果,造型元素虛實相生、陰陽互補,給人錯落有致的視覺審美享受。團花則是剪紙藝術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在適應窯洞頂部的造型的實用性特征影響下,其造型采用一種從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的表現形式,從視覺上給人營造飽滿靈活的視覺感受,更顯構圖上的裝飾性。從總體上來看,傳統藝術的諸多造型元素中,許多造型的形式樣式都被打上了實用功能的價值烙印,在造型過程中受到實用制約。
二、完美性特征
中國傳統藝術造型元素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崇尚完美。中國傳統的樸素哲學觀形成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在中國的傳統藝術造型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中國傳統造型元素追求的是什么樣的完美呢?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完,即是指外在視覺表象形式的圓滿、完整;美,即是指內在蘊涵的意象境界的美好、美滿。對于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追求,可以追溯到原始藝術,從現有的發掘出的原始藝術造型中我們可以發現,崇尚完美的造型觀念在原始先民們創造的造型藝術中就被突出地表現出來。在原始先民的藝術審美觀念中,人的造型不論正面側面,雙手、雙腿、五官等,都應該要完整的表現出來。這種對傳統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藝術追求,在原始巖畫、彩陶紋樣、剪紙等傳統藝術形式中都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在傳統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追求上,民間藝術家利用“互不遮擋”的藝術造型法則來進行藝術創作,追求對人物、動物等造型元素的完整結構的完美表現。不同于西方的造型表現理念,中國傳統藝術的造型觀念,在追求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基礎上,形成了以民間特有的時空觀念為基礎的特殊造型手法。民間藝術家們通過對創作對象的長期接觸觀察,形成了對物象的全面深刻的認知,在二維的畫面上通過特殊造型手法表達對物象的由表及里的多維的感性理解。傳統造型元素對完美性的追求,不僅僅表現在對造型視覺表象的求全,同時對于美學價值在造型元素中的體現也有執著的追求。在傳統藝術元素的創作上追求完整與美好的有機結合,在外在視覺表象形象與內在意象境界上達到審美觀念的和諧與統一境界。這種質樸的哲學觀念、內在的思想蘊涵和直觀的審美需求,在傳統造型元素中被以獨特的手法表現塑造表現了出來。如在民間剪紙中通常在水果中把籽剪出來、在動物身上裝飾花卉等。但是,中國傳統藝術造型元素對于完美性的追求,從不拘泥于一般的生活現象,更不是對生活現象的簡單復刻。傳統造型元素的創作者在追求完美的造型效果的過程中,不斷突破常規,不論是外在的表象形式還是內蘊的意象境界,創造出獨特的造型藝術符號,形成了傳統藝術博大的造型元素庫。
三、象征性特征
在中國傳統藝術中,象征性是傳統造型元素的另一個重要特征。象征作為一種表現形式、表現手段,在傳統藝術造型元素中被廣為運用。在傳統造型元素中的象征性的表現手段,主要是指通過一些特定的、具有一定指向特征的具體形象,用來表現作者所要表達的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造型手法。象征具有一定的隱秘性,它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等意象境界隱藏在一定的物象后面,但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共知性和共通性,在長期的傳承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人所共知的指向性外部特征。榮格在《分析心理學集》第二卷中曾經指出,象征的意義在于試圖用類推的方法,闡明仍隱藏于人所不知的領域,以及正在形成的領域之中的現象。在中國傳統藝術造型中,造型元素的種類繁多,其中絕大多數的造型元素在其外在的表象形式背后,都有深刻的象征寓意蘊含著,這些具有明確的符號化特征的造型元素,借助比喻、暗示的手法深刻詮釋了其內在蘊涵的象征意意。在中國傳統造型元素中,象征表現的手段有很多種,諧音手法就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種象征手段。在傳統造型元素中通過畫面的構成元素組成的吉祥寓意的諧音,來表達對美好愿望的象征意義。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常見用三只羊和太陽的組合來表達三陽開泰的吉祥寓意,用喜鵲站在梅花枝梢的組合表達喜上眉梢的吉祥寓意等。在我國多姿多彩的傳統造型元素寶庫中,像這樣的利用諧音來表達對吉祥愿望的象征寓意的例子還有很多,形成了傳統藝術造型中的獨特元素符號。在中國傳統造型元素中,喻意也是比較常用的一種象征手法,如用石榴喻意多子,用并蒂蓮等喻意夫妻恩愛等。傳統造型元素的象征性還通過一些獨特的符號加以體現,利用一些約定俗成的、固化的形象符號來表達象征,如梵文的萬字符號、佛家的盤長符號以及方勝、古錢、如意頭等。中國傳統藝術造型元素的傳承發展的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過程,在這個傳承衍變發展的過程中中,人們借助諧音、喻意等象征手法來表達對吉祥愿望的向往,從而創造出了眾多的具有深刻內涵的象征性造型元素。這些造型元素蘊藏的深刻內涵,深深地吸引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吉祥寓意被一代代傳承下來,成為傳統藝術造型中重要的造型元素。
四、概括性特征
中國傳統造型元素的另一個特征就是具有概括性。以概括性的手法進行元素造型,展現物象造型的自然本質,塑造質樸的審美風貌,是中國傳統造型元素最常見的造型手段。概括造型元素最突出的造型手法是對原始物象的大膽取舍。“所謂取:即夸張、提煉;所謂舍:即省略、簡化。”傳統造型元素造型活動中的“取”,主要是指在造型活動中通過對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深入的觀察理解,充分利用夸張變形、提煉歸納等造型手法進行造型元素創作的過程。夸張在傳統造型元素是最常見的造型表現形式之一,是傳統造型元素重要的塑造物象特征的造型表現手法之一。傳統藝術家們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理解,提煉出造型元素的原型符號,利用夸張的表現手法對這些原型符號加以改造、修飾,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規范的有意味的造型元素的形式。比如武強年畫對于門神造型的創作,在參照現實人體結構比例的基礎上,用夸張變形的表現手法將人體比例進行縮減變化,在身體結構上進行橫向拉寬的夸張,使得人物變為四頭身。夸大的人物頭部造型突出了人物的粗眉大眼的神形特征,厚重的身體又能夠營造出厚重如山的力量感。同樣的造型手法也出現在剪紙、布偶等傳統造型中。而“舍”作為傳統造型元素造型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表現在造型活動中對造型元素符號細節的精簡省略,通過對結構的簡化表現來塑造物象形態,著重于對造型元素內在的神韻氣質的追求,而在造型上的形似則放在了相對次要的位置。“舍”的造型手法從其外在視覺表象來看,主要表現在造型物象主體的突出,而對物象的繁瑣細節則有選擇的進行了省略處理。在傳統藝術剪紙中表現尤為突出,只注重大輪廓而省略細微部分。
五、抽象性特征
中國傳統造型元素的特征還表現在造型的抽象性上。在我國多姿多彩的傳統造型元素藝術寶庫之中,有許多的造型元素都是用抽象性的造型手法來進行視覺表象的塑造的,尤其是在傳統的紋樣主題中,很多都是用抽象的形式來表現的。這里所說的抽象與西方當代的抽象藝術表現不同,我國傳統造型元素的抽象性表現是建立在實際客觀生活的基礎上的,是在對實際的造型物象進行深入觀察研究的前提下進行的再現性造型表現活動。這種抽象性表現形式在造型元素中的應用,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不論是在原始的彩陶上,還是在留存下來的壁畫等藝術形式上,都出現了大量典型的抽象性造型元素,比較典型的諸如圓點紋飾、三角紋飾、旋渦紋飾、網紋和絞索紋飾等,這些現存的大量的幾何紋樣紋飾都是抽象性的造型表現。景頗族的織繡圖案、苗族的織花、土家的織錦、木刻年畫等都有大量的抽象幾何形紋樣造型元素。以抽象幾何方式造型,是原始心態與造型觀念的消化與潛存。
1傳統造型元素中
“形”的傳承衍生發展從造型元素在整個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們不難發覺,總有一些主題是永恒不變的。不論是在原始社會陶器、壁畫等文物上遺留下來的一些圖形、符號,還是后來的分門別類的種類繁多的各種民間傳統藝術的造型元素,總能夠看到一些存在于造型藝術中的恒常不變的主題。造型元素作為這些主題的外在表現形式要素,借以表達主題的內在意韻。這些造型元素隨著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發展,在時代的更替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著自身的衍變發展,不論是材料的工藝技術,還是造型元素的藝術表現技巧,在這個歷史變更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時代特征,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藝術審美風尚。以龍形紋樣這個在中國傳統造型紋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為例,龍形紋樣的造型在每一個時期都不同,都有變化。龍的初始形象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現在廣為熟知的“大首、大口、長身、有爪、頭生雙角”的公共形象在商代基本定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在造型藝術上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龍的造型則是這個時期最為典型的造型元素,在青銅器的造型藝術上具有象征意義。青銅器造型藝術中龍的造型形態多為側身、單角、單爪的圖案化造型,追求對奢華、莊嚴的審美象征需求的表達,通過對龍的造型元素在外在形式美、內在造型結構特點等要素的塑造,在青銅器造型藝術上實現了千變萬化的、濃郁的、極具裝飾風格的龍紋形態。到了漢魏時期,造型藝術形態隨著時代的審美需求的變革,呈現出一種全新的風格特征,龍的造型作為典型的造型元素,也在這個時期進入了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我們通過對畫像磚或西漢帛畫中出現的龍的造型進行研究可以發現,這一時期的龍的造型元素與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龍紋造型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不論是在極具粗獷風格的畫像磚上,還是在精美繪制的西漢帛畫上,摒棄了對奢華裝飾的追求,著重追求對龍在奔馳飛騰中展現的雄壯氣派的表達,在寫實中帶有適度的夸張的造型表現風格,營造出了形神兼備、浪漫灑脫的新的龍的造型元素。隨著時代進入唐朝,國力達到一個鼎盛時期,與外國在藝術文化上的交流溝通的日益增多,一些國外優秀的造型藝術被學習吸納,融入到傳統的造型藝術之中,尤其是隨著佛教東傳帶來的佛教造型藝術的盛行,造型藝術的審美需求進一步促進了造型風格的變更,尤其是龍的造型形象在這一時期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唐代的龍與商周以來的造型相比,體態更顯豐腴華貴,造型形象被進一步加以豐滿,現代我們所熟知的龍的造型元素包括背鰭、腹甲、腿爪、肘毛、髭、髯等構成肢體器官的結構都已具備。傳統造型元素中這種“形”的傳承衍變發展,并不僅僅只存在于龍的造型元素的變化這單一方面。在我們所熟知的其他許多具有代表意義的傳統造型元素中,都存在著相類似的傳承衍變發展的脈絡,譬如鳳紋、云紋、魚紋、渦紋等。這種傳統造型元素“形”的傳承衍變發展,在對原始母題的內在審美精神蘊涵進行繼承與延續的同時,又通過對其外在造型元素的形式進行衍變與拓展的過程實現這一審美精神的升華。傳統造型元素中這種“形”的傳承衍變發展,其審美意識的發展的內應力是一方面,同時不斷參考、吸納外來造藝術的精華,不斷實現與本土造型藝術的交匯融合,也是造型元素產生衍變發展的重要源泉。這種融合的造型元素成為了我國傳統造型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例如敦煌莫高窟中常見的造型元素———千姿百態的卷草紋樣,就是由忍冬草為原型創造出來的,這種造型元素就是由西域在漢魏時期傳入的;再比如唐代最典型造型元素———紋樣寶相花,其造型就是在我國傳統造型元素蓮花的基礎上融合了牡丹花、海石榴花紋樣的特點,形成的一個極具中國民族風格的紋樣,其中的海石榴花元素就是來自于波斯。諸如此類的交匯融合生成新的衍變發展的例子還有很多,辟如葡萄紋、番蓮紋、獅子紋等。在這樣一個衍變發展的過程中,對于這些外來的造型藝術元素并沒有進行生搬硬套,而是在融會貫通中外造型藝術元素的造型特征及其內在韻味的基礎上,逐步吸納分化,使之成為中國傳統造型藝術元素中重要的一部分。
2傳統造型元素中“意”的傳承延伸發展
對于傳統藝術造型中優秀的造型元素,歷代以來,許多的傳承者都對其進行了反復的描摹研究。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歷代許多的傳承者進行不懈的研究呢?僅僅是因為其具有美學審美價值的外在造型元素嗎?如果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就可以發現,在這些我們看得到的、表象的外在造型元素符號的背后,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外在的表象層面下的“意象”象征表達,深刻地反映了我國傳統造型藝術元素的意象內涵。傳統藝術造型元素作為一種外在的、表象的符號,是我們內在的審美觀念的外化表現,是民族內在文化的意象內涵借以表達的外在視覺表現方式。這些內在的富有文化內涵的意象,是古人在對自然的神秘現象產生敬畏之后,所形成的對自然神秘因素的崇拜,以及因此產生的宗教崇拜,并在這些崇拜的心理期許中衍生出的對生命和生活的積極期望,正是這種對于美好生活向往的企盼,給這些多姿多彩的造型元素符號賦予了富有吉祥寓意的象征。這種對造型元素的內在文化意蘊的“意”的執著追求,對于“形”的衍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作為傳統造型藝術外在的表現元素,“形”在“意”的促使下得以不斷的傳承衍生,誕生了豐富多彩的形式內涵。可以說,傳統造型元素的外在表象視覺元素“形”的衍生發展,是在富有內在文化意蘊的“意”的歷史衍變發展過程中催生出來的。例如圖騰崇拜中對鳳凰的崇拜,使得中國傳統造型元素中鳥紋元素的外在視覺形象元素的“形”有了從原始的“陽鳥”到“朱雀”,最終再到我們現在熟知的“鳳鳥”的歷史衍變過程。傳統造型藝術元素符號的這種“形”的延伸與衍變,與其內在的“意”的文化底蘊的衍變發展是分不開的。作為外在視覺元素的“形”,在其衍變發展的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是對其富有文化意蘊的原始母題的“意”的不斷豐富和拓展的延伸發展的過程。
3傳統造型元素中“神”的文化精神傳承發展
中國傳統動畫電影的傳統文化、藝術元素
中國動畫的發展共經歷了5個階段,中國傳統動畫,應該包括從20世紀20年代到80年代末期的四個階段。這一時期創作出了大量極具民族特色的優秀動畫作品,中國傳統動畫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傳統民族藝術風格的成功表達。由于中國傳統動畫是一門綜合藝術,它的產生和成熟較之其他藝術門類都最晚,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便綜合地體現了中國的藝術審美意識。它的成功與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是分不開的。中國傳統動畫從創作題材、表現形式到情感表達,都汲取了大量的民族元素,在世界動畫舞臺上獨樹一幟。
一、動畫題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
傳統文化經由各種媒介和藝術樣式留存,五千年中國文明史,留存了浩瀚豐富的創作素材,當電影、電視成為傳播媒介時,自然而然地會從以往的媒介留存中尋找文化的血脈和創作的素材。中國傳統動畫,作為一種新的影視形式,影片的題材主要來源于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傳統文學、寓言故事等。如我國動畫史上的經典之作《大鬧天宮》就是取材于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中的一個章節,《西游記》原著是一部極具藝術性和思想性的偉大作品,是中國最優秀的古典神話小說之一,具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可謂家喻戶曉。又如:王樹忱導演的動畫片《天書奇譚》,選材于明代小說《平妖傳》。《平妖傳》是一部明代的章回體小說,是由民間神異傳說故事收集整理而成,民間的傳說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廣大勞動人民演繹出的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往往反映了百姓的愿望,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題材。再如阿達導演的動畫影片《三個和尚》,便是取材于中國民間的一句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并在此諺語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顛覆了原來的結局,創作了全新的立意。
中國傳統動畫影片的題材,總是和中國傳統文化和故事聯系在一起。其中,取自古代寓言故事的還有《愚人買鞋》《猴子撈月》《南郭先生》等;取自民間傳說的有《神筆馬良》《驕傲的將軍》《九色鹿》《葫蘆兄弟》《一幅僮錦》《蝴蝶泉》等;取自古典神話小說的還有《鐵扇公主》《哪吒鬧海》等。
二、動畫角色塑造中的傳統藝術元素
由于中國傳統動畫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淀中孕育成長的,因此,縱觀中國傳統動畫藝術中所塑造的角色形象和性格都被烙上了深深的傳統文化的印記。
首先,在角色形象的塑造上,創作者們廣泛吸取了中國傳統藝術中的各種元素。如《三個和尚》中的角色造型,突出了中國漫畫的特色,用夸張的手法描繪出濃厚的喜劇色彩。造型風格簡單、平面化,體現了中國畫中重神似、講意趣以及散點透視的美學精神和構成原則,使整部影片靈動、傳神,通體散發著中國味道。另外,《豬八戒吃西瓜》《濟公斗蟋蟀》《漁童》《金色的海螺》等動畫影片,在造型設計上都吸收了中國皮影戲和民間窗花的藝術特色,將動畫形象塑造得既生動活潑,又豐滿傳神。還有“人參娃娃”“漁童”“哪吒”這些動畫角色,他們在造型上都借鑒了年畫中娃娃的畫法,夸大角色的頭、眼,凸顯角色的活潑、可愛,但由于他們各自的性格不同,他們在造型上也各有特點:“漁童”的性格活潑、可愛,因此就借鑒了戲曲武生的短裝打扮;“哪吒”的性格剛正、英勇,因此就汲取了傳統年畫的元素;“人參娃娃”則直接運用了楊柳青年畫的畫法,使“人參娃娃”更顯得稚氣和爛漫。
其次,在角色性格的塑造上,也潛藏著中華民族隱忍、堅韌、善良、勤勞的高尚品德。傳統民族藝術和動畫都是大眾通俗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賴以生存的土壤,在我國傳統動畫影片里,人物的性格設置也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性格的。如《大鬧天宮》中,孫悟空是猴,因此具有機靈活潑的特征;他又是神,因此又具有人所不能的通天本領;在思想上,它具有正直、樂觀、不畏強權的高貴品質。玉皇大帝,位高權重,養尊處優。平時看起來外表端莊、慈祥,當遇到反抗時就本性畢露,眉梢眼角之處都盡顯兇惡之相,惟妙惟肖地刻畫了玉皇大帝的偽善和奸刁。兩個角色的塑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傳達了影片歌頌善良、正直,反對強權,勇于反抗的深刻主題。《三個和尚》一片中,通過對三個和尚的性格塑造,真實地反映了人性丑惡的一面,自私、懶惰、貪婪。但經過火災以后,三個和尚終于團結在一起,通過努力,獲得飲水,三個人和睦相處。從表層含義來看,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社會現狀,鼓勵大家戰勝自我,團結一致,共同走出一窮二白的生活困境。從深層含義來看,傳達了中國傳統的善、惡觀——善大于惡,善惡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換,但最終還會是善戰勝惡。
三、動畫藝術風格中的傳統藝術元素
巴拉茲在《電影美學》中指出:“民俗標志著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美學。它代代相沿承襲,顯示出一種孽生的沉穩性,在它身上集中聚顯了一個民族的特征與個性。”中國傳統動畫的形式多種多樣,大部分取材于中國傳統藝術形式。
其中水墨動畫即是對傳統水墨畫的繼承發展,它獨特的“中國風骨”為中國動畫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成功地奠定了“中國學派”的國際地位。傳統動畫一直沿用單線平涂的技法,而水墨動畫卻將將中國畫中獨特的筆墨情趣引入到動畫中,并發揮得淋漓盡致。《小蝌蚪找媽媽》《牧笛》等動畫作品已成為“中國學派”的典型象征,具有典型的中國品格。
《大鬧天宮》一片是最早開啟中國傳統繪畫與動畫藝術相結合的道路,它取材于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片長2小時,在風格上大量汲取了廟堂美術、壁畫以及年畫的創作手法,在色彩上,大量運用了青、赤、黃、白、黑等中國漢代的色彩元素。這部作品也被西方人認為既體現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又兼具了迪斯尼作品的美感。
此外,剪紙片也是“中國學派”中獨樹一幟的片種,它借鑒了民間剪紙、皮影的藝術形式,在線條、色彩、圖案上吸收了皮影戲的元素,在工藝上又汲取了剪紙的鏤刻技巧,使人物形象具備了新穎的立體透視感。剪紙片試制成功后,在國際上獲得了普遍認可。《金色的海螺》《漁童》就是當時剪紙片中的華彩之作。
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還有很多被借鑒到“中國學派”的創作中。如極具中國山水畫風格的動畫作品《一幅僮錦》;中國花鳥畫風格的動畫作品《小燕子》;漢代畫像磚風格的動畫作品《南郭先生》等。
四、動畫音樂中的傳統文化元素
音樂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中國古代音樂不僅優美動聽、形式多樣,而且地位很高。在古代,音樂甚至被看作一種最高的道德修養境界和社會理想境界:做人,要“成于樂”,才能成為“圣人”;治國,要“通于樂”,才能造就“盛世”。在民間,音樂也滲透在勞動人民的衣食住行之中,民間音樂有系統的定義可溯自遠古,例如:中國西元前的《詩經》歌曲就可以視為民間音樂。民間的器樂種類繁多,如弦樂,包括箏、琴、瑟、二胡、板胡、三弦等;木管樂器,包括笛、簫、笙、嗩吶等;打擊樂器,包括鼓、鑼、梆子、木魚、鐃鈸、木琴、鈴、板、砂槌、揚琴等。常見的民間音樂樂曲調有:長安古樂、上陽化鼓樂、五圓鼓、八仙鼓、八仙板、南留鑼鼓、華陰素鼓、陜北民歌、榆林小曲等。
在中國民間,傳統的娛樂形式大多是觀看一些民間演出,這些演出由于地域不同,形勢就多種多樣,這些演出載歌載舞,向老百姓們講述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說,其中很多音樂、唱詞在勞動人民中間廣為流傳,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深受勞動人民喜愛。中國傳統動畫的音樂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幾乎全部取材于傳統戲曲和民間音樂。比如《大鬧天宮》一片的音樂都是采取的民間色彩的樂調,運用了京劇的打擊樂器和鑼鼓點子。《牧笛》一片中運用了南方民間音樂曲調,使用了包括牧笛、揚琴、三弦、高胡、銅板琴、鋼板琴、小提琴、簫等多種民間樂器。《三個和尚》中把佛教色彩與現代風格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并使用不同樂器的不同音色來刻畫不同的人物。板胡音色清脆,小和尚機靈小巧,用板胡的中音、低音區來襯托小和尚,簡直是惟妙惟肖;墜胡的演奏手法富于變化,高和尚的性格具有不穩定性,因此墜胡所帶來的豐富的色彩感對于襯托高和尚也是適宜的;管子音色渾厚,胖和尚憨態可掬,以管子襯托高和尚,可以說是珠聯璧合。另外,片中還多次伴有木魚、鼓等打擊樂器,增強了影片的形式感和趣味性。在影片《驕傲的將軍》中,大量的使用了京劇配樂,使影片從頭至尾都洋溢著濃郁的中國式京劇效果。以鑼、鼓等為代表的傳統樂器創造了強烈的節奏感,就像戲曲表演中用鑼鼓打擊樂來加強音樂的效果一樣,影片中的人物動作、鏡頭銜接、轉換都與鑼鼓點緊緊相扣、相得益彰。
五、動畫作品情感中的傳統文化元素
美學家蘇珊·朗格說,藝術是情感的符號,所有的藝術品都是用一定的符號來表達感情,而且,這個符號系統表現的不是個人的情感,而是人類的普遍情感,是人類普遍情感的物質載體。中國傳統動畫作品飽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情感特征,“天人合一“萬物有靈”是中國傳統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人們追求美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追求超越自然、天人合一的無我境界,在《牧笛》《山水情》《小蝌蚪找媽媽》《三個和尚》《不射之射》《嶗山道士》等眾多動畫片中都傳達了這樣的主題思想。
在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后,經濟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科技發展水平。但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國的傳統文化也逐漸開始沒落,尤其體現在現代的平面設計中。當代平面設計中,采用的多是現代化的文明與藝術。因為很多人都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已經落伍,無法吸引他人的注意。但剛好相反,中國的傳統文化正是平面設計的思路來源,現代化的文明與思想只能流行一時,傳統文化藝術才是歲月沉積下來的精華所在。所以說,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元素應用在平面設計中,不僅可以提升設計水平與設計質量,還能進一步的提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揚。
【關鍵詞】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平面設計;運用
前言
我國是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家,所以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俗話說“只有民族的,才是全世界的”,所以在進行現代平面設計時,可以將現代化的設計元素與傳統的文化藝術元素相結合。平面設計屬于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而我國傳統的文化文化藝術元素,就是平面設計的靈感源泉,為設計作品增添了時代的個性。如果說創造性是平面設計的前提,那么傳統文化藝術元素就是平面設計的基礎。因為傳統的衛華藝術元素是歷史沉積下來的經過,集齊了前人的無數智慧,經過了歷史的考驗,才成為了現代人所繼承的傳統文化藝術。
一、傳統的色彩藝術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隨著經濟建設進程的逐漸加快,社會發展不斷進步,使得人們對于色彩越來越敏感,所以對于色彩的應用也逐漸豐富起來。例如,在中國的古代,黃色代表著皇權,象征著高貴。隨著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發展,加快了中國傳統色彩藝術元素的發展進程,使得傳統的色彩藝術元素逐漸的被人們所接受,并應用與現代的平面設計中[1]。
二、傳統的文字藝術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元素中,文字藝術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傳統文化藝術元素的不斷發展,文字藝術的出現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在文字藝術的發展進程中可以發現,文字藝術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例如春秋戰國時期使用的文字就具有很大的差異性,但是這種差異性卻能夠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很多豐富的創作思維以及文化資源[2]。所以說,文字藝術元素就是現代平面設計中的基本元素。傳統的文字藝術就是從圖形演變而來的,人們可以根據這些圖形了解實際事物與情況,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就是將這些文字圖形的意義與功能進行了綜合性的還原,形成特別的審美元素。
三、傳統的民俗藝術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同時還具有豐富的民族與廣闊的地域,因此形成了多樣化的民族特色。目前,我國有很多現代的平面設計都享譽國內外,不僅僅因為設計本身的精巧,還因為其中融入了很多傳統的民俗藝術與民族特色。將傳統的民俗藝術元素融入現代平面上設計中,可以增加人們對于設計作品的親切感,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增加人們對于設計作品的情感感悟。
四、傳統的圖案藝術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我國的圖案藝術元素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其中剪紙與年畫等都屬于圖案藝術。不同的圖案有著不同的含義,所表達出來的情感也都不同,但是在圖案藝術中都具有很強的感情渲染力,同時也表達出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傳統的圖案藝術元素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核心部分,隨著歷史的沉積,使得傳統的圖案藝術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從而形成了完善的、宏偉的傳統圖案藝術文化系統。就圖案的內容來看,可以體現出很多方面,例如,有人們慶賀豐收的、歡慶節日的、日常的生活與工作的以及恭敬神靈的。在進行圖案藝術裝飾時,可以既可以反映出人們的生活態度,也能夠表達出生活情感。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同時還具有豐富的民族與廣闊的地域,所以在不同的地域上,都有著自身的文化與文化特色。例如,我國的南方與北方在文化上就有著明顯的差異,維吾爾族的文化與藏族文化也有著明顯的不同[3]。因此,在這種發展背景下,就產生了很多具有民族性與地域性的圖案。而在現代的平面設計中,融入多樣化的圖案藝術元素,可以繼承傳統圖案文化所表達的情感,傳承傳統圖案文化所表達的精神。另外,在實際的平面設計中,可以深入的了解傳統圖案文化藝術中的故事,然后將故事進行還原,并在其中融入現代化文明與思想,將傳統圖案文化中的精神與現代化的形勢進行有機的結合,一方面可以滿足了人們對于現代平面設計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夠傳承了傳統圖案文化藝術中的精神。除此以外,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現代平面設計師,不僅要求能夠深入的了解傳統文化藝術,還要求在將傳統文化藝術元素與平面設計進行融合時,不可以對文化藝術今次那個生搬硬套。因為這樣就既會違背創作精神,還會降低設計作品自身的靈性。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元素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以及多元化的樣式。傳統的文化藝術在色彩、圖案、文字等方面都與現代化的設計安排有著明顯的差別,是非常值得人們去思考與借鑒的元素。另外,在進行現代平面設計時,我國的設計師會將傳統的視覺藝術元素設置為現代平面設計的符號代表,體現出我國的平面設計正在逐漸的向民族化的方向上發展。
作者:王曉菲 單位: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伍小珊.中國傳統視覺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包裝工業,2014,22:44+46.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代景觀設計;應用
1中國傳統藝術元素的概念及對景觀設計的作用
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有序、一脈相承,對社會進步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傳統藝術元素更是祖國優秀文化數千年來積淀的精華所在。藝術元素來源于生產、生活卻又高于生活且為生活服務。中國傳統藝術元素集審美與實際功用于一身,是方法與形式產生的思維圖畫,是自身需求的藝術生活的翻版,是為了和諧人與自然關系而創造行為規范,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審美情趣與價值觀的真實縮影。中國藝術是人類共同的財富,藝術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質要素,在現代景觀中融入中國藝術元素,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啟迪人們的智慧、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帶來視覺的無限沖擊,給人帶來其他景觀設計所不能達到的藝術效果,這是中國藝術元素里特有的魅力所在,能拉近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
2藝術元素是開啟現代景觀設計智慧之門的鑰匙
中國藝術元素是民族之魂、國家之寶,是中國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國傳統景觀設計植入中國藝術元素才能被世界所推崇,才能歷久彌新,這正是中國藝術元素的魅力所在。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和現代景觀設計相互融合才是景觀設計師所追逐的目標。對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加以創新,使其富有時代特色,植入或融入現代景觀中,令其更富有時代特色。不僅使中國藝術元素有了依托,而且能使現代景觀設計師找到藝術靈感的源泉。景觀設計師融合中國藝術元素中的文化精髓與現代設計,使中國藝術元素與現代設計語言符號形成溝通與互補,達到傳承中華文明,服務當代社會的設計目標。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設法融入中國藝術元素可拓寬藝術審美視野,將中國藝術元素超越時代美學價值,體現在當代景觀設計中,確保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景觀設計理念的互通、互融、互助、互惠,可謂一舉兩得。在現代景觀中融入中國藝術元素,是對傳統文化藝術的敬畏與借鑒,是找到了現代景觀設計的藝術根基。是對傳統文化遺產挖掘與開采,是對傳統文化藝術精華營養的汲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基因的繼承與發展,是古典藝術之美與現代藝術之麗的有機結合,是對中國藝術的發展與傳承。
3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3.1傳統藝術元素的特質所在
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具有較強的完美性、象征性、特征的概括、抽象、程式等特性,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諸如書法、園林、刺繡、文房四寶等優秀元素,將中國藝術元素融入到現代景觀設計策劃活動中,可通過設計者的理念與實踐,用精心設計富含藝術元素的中國文字與傳統圖形表述出來。能精確地感動受眾、感染群眾、啟迪思考,其設計中的中國藝術元素能夠精準地表達出設計的理念、思想。
3.2傳統藝術元素與現代廣告景觀設計
把中國平面造型藝術植入到景觀設計中,現代景觀設計元素就多了一份民族性、多了一份歷史性、多了一份“中國芯”。譬如,把國粹-京劇的臉譜應用到現代廣告景觀設計中,可以傳遞中國文藝歷史的滄桑與輝煌。把中國藝術元素之一的中國結應用到現代廣告景觀設計中,就使現代景觀設計中多了一份吉祥和完美。把中國的傳統文字通過象形、寫意等手段植入到現代景觀設計中,就多了一份炎黃子孫的自豪與優越,就多了一份對中國歷史的追憶與思念,運用甲骨文等表征來為現代景觀設計提供豐富的視覺元素。把中國藝術元素融匯在銀行的標志設計中,就多了一份充滿想象的空間,看到了它就想起了銀行,這就是中國藝術元素的魅力所在。
4結語
中國藝術元素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積淀,是悠悠華夏、文明古國的優秀基因。它能撥動國人情感的發條,穿過歲月的隧道,傳承著藝術的魅力,是炎黃子孫情感的記憶和噴發。見證著民族生活、生存、發展、進步的軌道,中國藝術元素凝聚著歲月的滄桑,是民族文化血脈的延續,將其巧妙地運用到景觀設計中,是對藝術的最好繼承與尊重。
參考文獻
1董松.論景觀設計在博物館中的應用[J].裝飾,2006(12)
2王牧.景觀設計的功能解讀[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6(6)
3田偉.淺析景觀設計中材料應用的人性化[J].四川建筑,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