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骨折圍手術期的護理范文

骨折圍手術期的護理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1 15:53:4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骨折圍手術期的護理,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骨折圍手術期的護理

篇1

【關鍵詞】骨盆骨折;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10-0212-01

骨盆骨折是一種損傷嚴重、出血量大、合并癥多且死亡率高的創傷性疾病[1]。近年來,手術則是骨盆骨折的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我們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護理了62例骨盆骨折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收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1 臨床資料

從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骨盆骨折行手術治療的患者62例,其中男41例,女21例,平均年齡35歲,入院時均呈不同程度的休克狀態。

2 護理方法

2.1 術前護理

2.1.1 預防休克:骨盆骨折多由于突如其來的強大暴力所致,常有頭、胸、腹部等多處復合傷,而骨盆內有豐富的血管,骨盆骨折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是合并大出血導致的休克[2],因此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皮膚黏膜、尿量及腹部體征等,予多功能監護儀持續監測,及時、準確記錄病情及各參數,發現變化及時通知醫生,積極配合搶救。

2.1.2 心理護理:骨盆骨折發病年齡多以青壯年為主,患者都是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意外受傷,病情危急,疼痛和各種損傷使其身心均受到嚴重創傷,加之喪失了自主行動的能力,使患者產生了一些特殊的心理,護士應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關心安慰患者,耐心細致的講解手術的注意事項,并向他們介紹手術成功的病例。

2.1.3 疼痛護理:講解引起疼痛的原因,用聽音樂、讀書、談心等方法,使其精神放松;協助患者翻身前,耐心做好開導與講解,翻身時動作應輕柔,保持肢體在最舒適的位置;遵醫囑應用鎮痛劑。

2.1.4 正確臥位:術前為了維持骨盆的穩定性,應減少搬動,避免骨折再移位,將患者安置于以可以交替充氣的按摩墊上,并及時按摩受壓部位的皮膚,緩解因長期同一姿勢而引起壓瘡的發生;在床單上鋪以浴巾,以保持受壓部位和床褥的干燥,更換浴巾時應將患者抬起,動作要保持協調一致,做到輕抬輕放,避免骨折的再移位。

2.1.5 牽引的護理:對于有牽引的患者,傷肢應保持稍外展中立,以保持正確的功能位和牽引的持續有效;牽引針眼每天應用酒精消毒,以防止感染的發生。牽引的重量應根據病情需要調節,不可隨意增減。重量過小,不利于骨折復位或畸形矯正;重量過大,可導致過度牽引,造成骨折不愈合[3]。

2.2 術后護理

2.2.1 監測生命體征:術后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意識、以及下肢的血供,包括下肢腫脹、感覺、足背動脈搏動的情況等,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2.2.2 引流管的護理:負壓引流瓶放置應低于切口30~50cm處,防止逆行感染;嚴密觀察傷口敷料滲血及引流夜的顏色、性質、量等,并定時擠壓引流管;翻身、功能鍛煉時,應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壓、脫落。

2.2.3 預防尿路感染:有留置導尿的患者,應予以妥善固定,防止脫落;每日觀察并記錄尿液的顏色、性質和量,會陰擦洗2次/d;鼓勵患者飲水2000~2500mL/d,防止分泌物及血塊堵塞尿管;定時夾閉尿管,每隔3~4h左右開放一次,以訓練膀胱功能。

2.2.4 皮膚護理:術后患者仍墊以交替充氣的按摩墊,并用軟枕墊入一側肢體的踝部、膝部、髖部、肩胛部[4],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1~2h按摩受壓的部位后,再墊入對側肢體,如此交替進行。

2.2.5 飲食指導:骨盆骨折患者通常創傷嚴重,失血較多,機體能量消耗大,飲食應以高熱量、高蛋白、高鐵、高維生素、易消化的為主,以促進骨折愈合。

2.2.6 功能鍛煉:術后盡早、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能有效減少脂肪栓塞和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促進骨折的早期愈合[5]。利用口頭講解和圖片展示相結合的形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由被動運動過渡到主動運動,范圍可由小到大,由淺到深,由單關節到多關節,先易后難,循序漸進,逐步適應;臥床期間堅持做踝關節的背伸和屈曲運動,及股四頭肌的靜止性收縮鍛煉,被動活動膝關節;2周后鼓勵主動活動下肢關節,進行直腿抬高鍛煉,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直;為鞏固療效,防止意外,應加強對病人和家屬出院時的健康教育和指導,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6],逐漸扶拐不負重行走。

3 討論

通過對骨盆骨折患者的臨床護理實踐,我們總結出術前積極主動的搶救護理和術后科學合理的護理、正確的功能鍛煉,對疾病的預后起著重要的作用,能促進骨盆骨折患者的早日恢復,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麗玲,陳夏平,林靜靜.骨盆骨折的護理[J].中醫正骨,2006,5(18):5~78

[2] 張青,王莉.骨盆骨折并創傷性休克的救治及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8(9):1089-1090

[3] 杜克,王守志.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75-283

[4] 李建英,汪貴茹,王建英.股骨頸骨折行骨牽引患者壓力性潰瘍的預防方法.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7):10

[5] 姜德紅,李定國,王萬春,等.髖臼骨折手術并發癥的防治[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05,9(1):61~63

篇2

【摘要】目的:探討髖部骨折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手術治療的84例髖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圍手術期進行了術前護理、術后護理。結果:84例患者均康復出院。經術后1年2個月的隨訪,67(79.7﹪)例恢復良好,生活能自理。9例恢復較差,但尚能扶拐行走,8例死亡,死亡率9.5﹪。結論: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能縮短患者臥床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能促進骨折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康復。

【關鍵詞】髖部骨折;圍手術期;術前護理;術后護理

髖部骨折是常見的骨折,其包括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均預期壽命增加,其發生率也呈增高趨勢[1]。髖部骨折手術風險大,并發癥多,其功能很難恢復到骨折之前的狀態。這就給護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若護理不當,可造成手術失敗,甚至危及生命。現就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手術治療的84例髖部骨折患者,經圍手術期精心護理,取得了滿意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經手術治療的髖部骨折患者84例,大于60歲57例,其中男51例,女33例,年齡15—87歲,平均61歲。因跌倒致傷62例,車禍傷22例。股骨頸骨折38例,粗隆間骨折46例。合并其它單系統疾病53例,合并其它兩種系統疾病16例。

1.2 方法 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23例,人工股骨頭置換15例。股骨近端鋼板(含近端鎖定鋼板)內固定21例,動力髖加壓螺釘(DHS)內固定12例,股骨近端絞鎖髓內釘(PFNA)內固定8例,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5例。

2 結果

通過正確、有效、科學的圍手術期護理,術后給予正確及時的功能鍛煉及生活指導,84例患者均康復出院。經術后1年2個月的隨訪,67(79.7﹪)例恢復良好,生活能自理,關節活動無明顯障礙,骨折愈合,未見假體松動,內固定松動斷裂現象。9例恢復較差,但尚能扶拐行走,8例死亡,死亡率9.5﹪。死亡原因分析:心功能衰竭3例,呼吸功能衰竭2例,多臟器功能衰竭3例。在圍手術期發生并發癥13例,占15.5﹪。其中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4例,下肢深靜脈栓塞1例,消化道出血2例,無壓瘡發生病例。

3 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髖部骨折患者多是由于意外事故導致的身體嚴重損傷,傷后患肢功能喪失,不能活動,加上患者毫無思想準備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一時間不知所措。擔心自己今后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變成廢人,對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產生悲觀、易怒、固執、急躁、緊張、焦慮、懷疑等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情緒。對治療和預后生活喪失信心,拒絕或對抗治療,甚至輕生等。為避免患者家屬的不良情緒對患者產生影響,在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的同時,還要給予身心疲憊的患者家屬以適當的關懷和安慰[2]。因此,在術前護理中應細心觀察分析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反應,并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護理人員應全面了解患者的個人情況和評估患者的傷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以熱情大方的態度消除患者對醫院環境的陌生感和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感。主動介紹醫院的診療水平,使其盡快適應治療環境,配合醫師治療。以親切溫和的語言,文明規范的行為和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心理溝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髖部骨折的危險因素及其造成的危害,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讓患者充分知曉有關手術的過程、效果以及術中和術后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處理方法。應充分鼓勵患者家屬和朋友多在感情和行動上給予關心和安慰。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從而消除抑郁、悲觀、焦慮的心理。使患者充滿信心,以良好的心態積極地配合治療。

3.1.2 生活護理 由于病人長期臥床,易形成便秘,應幫助患者形成床上排便的習慣,保持大便通暢。飲食要避免進食三高食物,應攝入含足量蛋白質、高熱量、高維生素及有利于鈣吸收的食物。

3.1.3 基礎護理 由于髖部骨折損傷重,還有可能合并其它部位損傷,臥床時間長,并發癥多,應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定時測生命體征,根據病情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有其它系統疾病,要及時報告醫師,請相關科室醫師診治。做好術前評估,為手術做準備。

3.2 術后護理

3.2.1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術后應加強病房巡視,持續心電監護,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保持呼吸道和各種管道的通暢。對引流管護理要嚴格無菌操作,密切觀察引流的量、顏色和性質。及時調整輸液速度和輸液量,防止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的發生。術后創面疼痛一般在8小時左右達到高峰[3]。24-72小時后明顯減輕,可適當給予止痛劑或鎮痛泵控制患者術后疼痛有良好效果。

3.2.2 及飲食護理 術后抬高肢體并保持中立外展位,有利于改善循環和消腫止痛的作用。由于患者需要較長的臥床時間,易出現壓瘡、呼吸系統及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每2小時翻身一次,減少局部受壓。輕叩背部,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翻身一般都采取向對側翻身的方法。但要注意保持患肢的外展位,防止髖關節置換患者內收造成假體脫位。便秘是不能忽視的問題,應當調整飲食結構,多進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3.2.3 功能鍛煉及康復護理 對于骨折患者的預后來說,術后功能鍛煉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確的康復鍛煉可促使患者恢復體力,增強肌力,增大關節的活動度,并可有效地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肢體功能早日恢復。功能鍛煉要根據病情和患者耐受程度循序漸進,同時要顧及健肢。患者在護士的指導和協助下進行功能鍛煉,體現了醫護人員對患者的關心和重視,在康復訓練中不成功的動作要耐心糾正,對患者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給予肯定和贊揚。既增加了患者的信心,也提高了患者的康復自護能力和配合治療的主觀能動性。功能鍛煉要根據患者所處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早期主要是消腫止痛,防止肌肉萎縮。中后期要以主動活動為主,防止關節攣縮、強直,恢復肌力和患肢的功能。

4 體會

心理護理貫穿于患者患病就醫的全過程。有害的心理因素可影響疾病的康復,甚至致病,所以任何疾病的康復不僅是軀體上的康復,同時應包括心理康復,而且心理康復在全面康復中占主導地位[4]。髖部骨折是常見的嚴重損傷,治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復其功能。保守治療由于臥床時間長,相應的并發癥多,給患者造成身心痛苦,也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特別是高齡患者1年內的病死率可達50﹪以上[5]。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能縮短患者臥床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能促進骨折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第四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157.

[2] 蘇學華,創傷性截癱患者主要照顧者壓力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4):127-129.

[3] 楊明玉,趙巨光,李馮霞等.超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雜志.2004,21(10): 43-44.

篇3

[關鍵詞] 髕骨骨折;圍手術期;康復護理

髕骨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治療上以髕骨爪、克氏針內固定術為主,療效肯定,已獲得廣大臨床醫生及患者認可。雖然隨著科技和醫學的發展,治療髕骨骨折的方式方法越來越多,但是人們往往容易忽視,術后的康復護理。有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因關節粘連、骨四頭肌攣縮、關節囊攣縮導致髕骨骨折術后膝關節僵直而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院近年來投入大量精力于髕骨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以及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88例髕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外科常見疾病診斷標準[1]。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47~79歲,平均年齡53.5歲。對照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50~81歲,平均年齡57.5歲。所有患者一般情況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骨科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行圍手術期護理及康復護理:

圍手術期護理: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手續,護理人員以真誠熱情的態度向患者介紹醫院的一般情況、管床醫生及護士的詳細信息和醫護人員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以減輕患者因為對手術時候的劇烈疼痛和不適感而產生的焦慮感,逐步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手術前就手術過程與患者進行詳細的溝通,使患者盡量全面了解自己即將進行的手術過程的具體流程,針對性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對于患者有疑慮的地方,要耐心與患者進行溝通,講解髕骨骨折內固定手術的意義以及手術前后應該注意哪些事項,以消除患者對手術以及巨大傷痛的恐慌和對手術后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同時還需做好對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干預,家屬情緒的波動可直接影響患者的情緒,勸導家屬與護理人員配合,積極參與到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中來,以親情的力量幫助患者穩定情緒,促進其早日康復。

康復護理:安排專門護理人員在入院時進行健康宣教,術前反復強調進行功能鍛煉是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關鍵,爭取其積極配合,并且與患者家屬共同制定出康復目標與計劃。

術前多鍛煉股四頭肌,以及注意調整患者;手術后立即給予止痛,如靜脈給予止痛劑氟比洛芬酯、氫溴酸高烏甲素等。手術當天安排專門護理人員每4 小時輕柔地給患者推擠按摩髕骨2~3次,目的是為了防止髕骨粘連,還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手術后第1天:髕骨推擠按摩可由患者自己進行,每2小時1次。也可因人而異。術后第2天可采取半臥位,第3天可扶拐活動。如合并其他損傷則需臥床,患者應經常進行深呼吸、拍背、咳嗽等,及時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以防墜積性肺炎的發生[2]。情況允許時扶雙拐下地活動,1周后改為單拐。出院后要注意勤鍛煉,不可松懈,防止體重增加,以免加重膝蓋負荷。

1.3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膝關節功能活動恢復正常,無疼痛不適感覺;有效:膝關節功能活動基本恢復正常,偶有疼痛不適感;無效:膝關節功能活動明顯受限,有明顯疼痛不適感覺。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髕骨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行髕骨骨折內固定術同時配合圍手術期及康復護理干預后,顯效29例、有效1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1%,明顯優于對照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

4 小 結

膝關節是人體最為重要的關節,患者在髕骨遭受創傷后,膝關節功能會有一定的退化,由于對于身體突然的變故沒辦法及時調整心態,常會出現焦慮及恐懼的心理,特別是進行髕骨骨折內固定手術后,由于對手術的目不了解,對手術療效也沒把握,常會陷入焦慮甚至抑郁的狀態中,擔心自己不能恢復到正常生活的狀態。而焦慮的心理往往會使患者療效較弱,康復質量低下,甚至影響術后生活質量。如何讓患者減少心理負擔,全身心投入到術后康復治療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臨床課題。因為只有患者真正認識到治療的意義時才會減輕心理負擔,才會全方位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安排[3]。安排專門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前進行健康宣教,在術中答疑解惑,在術后安排專業護理人員進行康復訓練,一方面可以及時幫助患者調整心態,也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康復質量,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有相關研究表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有助于減少失用性萎縮、及時調整家屬心理狀態,是給予患者精神鼓勵也是減少患者術后抑郁最為有利的方式。而康復護理對髕骨骨折手術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十分重要。術前宣教及鍛煉方法的示教不可缺少,而術后早期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及髕骨推擠活動,可明顯減輕關節粘連,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促進血液循環[4]。早期負重功能鍛煉,可促進骨折部位血循環及礦物質沉淀,對骨的重建及骨折愈合起著關鍵作用[5]。為確保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出院后應堅持指導隨訪。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行髕骨骨折內固定術同時配合圍手術期及康復護理干預后,顯效29例、有效1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1%,明顯優于對照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

[ 參考文 獻 ]

[1] 呂氏緩.創傷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28

篇4

我科自2005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頸骨折30例(平均年齡78歲),均給予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將股骨頸骨折的護理情況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齡60~81歲。其中摔傷25例,車禍5例。

2 護理

2.1 術前準備

2.1.1 心理準備:老年人體質較差,股骨頸骨折后臥床時間長, 很難恢復正常的骨結構,因此心理負擔重,對預后缺乏信心,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問題,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利用相關知識給予關心體貼和必要的健康教育,重點了解患者的特點及預后情況,主動熱情地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正確的認識,對醫護人員產生依賴、信任感,增強治療信心,配合治療和護理,順利度過圍手術期[1]。

2.1.2 術前護理:積極做好術前準備及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戒煙酒,訓練患者在床上排大小便,做深呼吸。遵醫囑備皮,做皮試,術前晨留置導尿,應用抗生素。

2.2 術后護理

2.2.1 常規護理:術后患者應平臥位,患肢保持外展或中立位,注意不做患肢內旋屈髖活動,防止假體脫位及出血,遵醫囑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發生。

2.2.2 觀察病情變化:(1)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切口引流是否通暢,引流液的性質及量:若24 h引流量>200 ml,及時報告醫生,24 h引流量<50 ml,即可拔出引流管,一般引流管留置2~3天。敷料有滲血、脫落時,應及時更換。(2)觀察是否有髖關節脫位。包括患肢疼痛加重,對位不準,患肢長度的改變。(3)觀察是否有患肢神經血管性的組織灌注異常:表現為患肢有無疼痛、脈弱、感覺異常、下肢腫脹疑有靜脈血栓形成等。如有以上情況,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4)觀察局部皮膚是否紅腫、疼痛、皮溫升高、血象升高、發熱等感染表現。

2.2.3 飲食護理:患者麻醉清醒后6h給予流質飲食,術后第一天給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由于患者臥床時間長,腸蠕動減慢,易引起便秘,鼓勵患者多食水果及富含粗纖維食品,保持大便通暢。由于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應注意適當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

2.3 術后功能鍛煉

2.3.1 早期床上功能的訓練:術后早期活動的目的是保持關節的穩定性和肌肉的張力,防止出現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術后前3日指導患者做深呼吸運動和下肢肌肉收縮活動及膝關節的主動、被動運動,尤其要指導患者主動用力做踝關節屈伸運動和股四頭肌靜止性等長收縮。上、下午各5~10 min,以后運動量逐漸由小到大,時間逐漸延長。所有的床上活動均在患肢保持外展或中立位的狀態下進行。按摩患肢每日3~4次,每次30 min,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2.3.2 離床功能鍛煉:手術后4日病情平穩后進行(骨質疏松患者下床鍛煉時間應在術后1個月以后,以免過早活動,患肢負重引起新的骨折)。由于臥床時間較長,下床時患者可能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現象。首先患者應做下床站立練習,待患者適應后再練習扶拐行走(也可用助步器練習站立及行走)。行走時患肢始終保持外展30度左右。護士或家屬應在床旁守護以防意外。有些患者因懼怕疼痛,擔心關節脫位而不愿意活動,應告訴患者及家屬術后鍛煉的重要性。

2.3.3 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應積極預防褥瘡、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發生。定時翻身,按摩尾骶部,輕叩后背,鼓勵患者有效咳嗽、多飲水,練習深呼吸。使用便器時動作應輕柔,不宜強拉。翻身與搬動時,應呈一字型,兩腿之間夾軟枕或海綿墊,避免人工髖關節脫位。

3 出院指導

患者術后14天可拆線,觀察1~2天后若無不適可出院。由于術后恢復期較長,應給予詳細出院指導。護士應使患者及家屬了解髖關節脫位時出現的癥狀,如異常疼痛、肢體短縮畸形等,并教會患者在家鍛煉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須復查。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骨盆骨折;圍手術期, 護理觀察

骨盆骨折多是由暴力擠壓造成的一種嚴重而復雜的關節內骨折, 由于骨盆是重要的負重關節, 因此在治療骨盆骨折時, 如果不能實現骨盆的解剖復位, 則易造成骨盆關節負重應力不均, 造成創傷性關節炎及骨盆退行性變, 影響患者以后生存質量, 同時骨盆內有多種重要盆腔臟器, 傷后易造成多器官損傷, 且骨盆主要是由松質骨組成, 松質骨周圍具有豐富的血運, 這些特殊的解剖構造決定了骨盆損傷易引起大出血的特點, 嚴重者可因低血壓休克死亡[1]。因此骨盆骨折的治療原則, 首要是積極處理可能引起患者死亡的損傷, 在病情穩定后, 可針對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治療。本實驗針對河南省安陽市安鋼職工總醫院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 探討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治療,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科2011年8月~2013年5月收治60例骨盆骨折患者, 均無特殊臨床表現, 均由X線診斷確診。男39例, 女21例, 年齡11~76歲, 平均39.4歲。受傷原因:28例車禍傷;15例高空跌落傷;12例擠壓傷, 5例其他傷。合并傷發生情況:10例股骨頭脫位, 8例骶髂關節脫位, 16例坐骨神經損傷。

1. 2 治療方法 病情嚴重的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補液、擴容、抗休克治療, 必要時輸血治療, 給予患者制動, 同時行下肢牽引術, 待病情穩定后, 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

1. 3 療效判定[2] 采用Matta評分標準觀察治療效果:優:行走無疼痛感, 無異常步態, 在X線檢查下測量骨折塊分離最大距離不超過4 mm;良:行走無異常步態, 有輕微疼痛感, 在X線檢查下測量骨折塊分離最大距離在4~10 mm之間;差:不能正常行走或行走時出現跛行等異常步態, 有中重度疼痛, 在X線檢查下測量骨折塊分離最大距離超過10 mm。

2 結果

對本實驗60例骨盆骨折患者術后隨訪6~18個月。骨盆骨折端均達到骨性連接, 未出現內固定物異常及傷口感染等情況。60例患者中有7例出現異位骨化, 3例出現股外側皮神經損傷, 均在4個月內恢復正常;10例坐骨神經損傷;均在15個月內恢復正常。采用Matta評分標準, 本實驗患者治療效果為優的有42例, 發生率為70%;為良的有13例, 發生率為21.7%, 為差的有5例, 發生率為8.3%。

3 圍手術期護理

3. 1 早期護理

3. 1. 1 抗休克 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 入院后立即遵醫囑, 建立靜脈通路, 同時應用心電監護儀, 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 包括體溫、脈搏、血壓、呼吸、心率;同時觀察患者中心靜脈壓及動脈血壓變化、24 h出入水量及尿液量、色、性質變化;當補液充分時, 可觀察到患者血壓回升, 尿量變多。

3. 1. 2 觀察病情變化 骨盆為重要的負重關節, 一旦骨折容易造成骨盆的不穩定性, 且骨盆內有多種重要臟器, 常并發嚴重的合并傷。盡早發現合并傷, 可以提高搶救成功的可能性;尿量的變化可反應抗休克治療的效果, 因此患者入院后及時給予常規導尿管留置處理, 如發生尿道損傷時, 導尿管不易插入, 也可作為監測手段之一。

3. 1. 3 防止褥瘡 骨盆骨折的患者入院后應給予制動處理, 避免搬動, 以免加重病情。長期的臥床易導致褥瘡形成。臨床上常使用放置軟墊, 以抬高臀部, 保持2 h/d, 減輕局部受壓, 防止褥瘡的形成。

3. 1. 4 心理護理 骨盆骨折的患者往往病情較重, 疼痛劇烈, 且治療時間長, 康復效果緩慢, 加上長期的臥床休息, 使大多數患者有著較嚴重的心理壓力, 表現為煩躁、厭世、悲觀等, 影響了患者病情的恢復及治療的順利進行。因此護理人員應與患者主動溝通, 告知疾病的基本相關知識, 使患者對其疾病有初步的了解, 進而減輕心理負擔, 同時觀察患者情緒的變化, 如有異常情況, 及時告知醫生。

3. 2 術后護理

3. 2. 1 飲食護理 長期的臥床易導致患者胃腸道功能紊亂, 腸道蠕動減慢, 導致腹痛、通脹及便秘的發生率增加, 影響患者的正常飲食, 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病情恢復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因此在患者的圍手術期內, 告知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可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忌食油膩、高脂類食物, 同時建議患者家屬, 給予按摩腹部, 促進胃腸蠕動, 減少胃腸道并發癥的發生。

3. 2. 2 皮膚護理 骨盆骨折的患者需要臥床休息, 且臥床時間久, 極易發生褥瘡, 而褥瘡會加大患者的身心痛苦, 因此要積極防治褥瘡, 重點在于減少皮膚受壓的情況, 具體可在患者臀部下放置軟墊, 同時維持床鋪清潔。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 不易頻繁搬動, 此時可采用平托的方法, 使患者上身和臀部同時抬起, 將爽身粉等護膚藥物涂擦到易受壓的部位。當患者出現受壓部位感覺遲鈍等變化, 應高度警惕褥瘡的發生, 采取相應措施。

3. 2. 3 并發癥護理[3] 骨盆骨折的患者多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 此種手術切口較大, 手術時間長, 加大了術后感染的幾率。在護理時, 定期查看, 及時換藥, 換藥時注意觀察患者傷口恢復情況, 有無膿性滲出物、有無滲血等異常情況;長期留置導尿管容易并發尿路感染, 囑咐患者多飲水, 及時夾閉導尿管, 保證導尿管的暢通, 定期進行膀胱沖洗;當患者合并有神經損傷時, 鼓勵患者盡早開始主動鍛煉, 并按摩局部皮膚, 防止肌肉萎縮等。

參考文獻

[1] 宮秀芹.骨盆骨折病人圍手術期的觀察與護理.黑龍江醫藥科學, 2012, 35(01):7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影院在线观看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 | 国产精品爱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欧美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成人免费 | 男女啪啪高潮无遮挡免费动态 |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 | 成人做爰69片免费观看 | 日韩亚洲视频在线 | 成人黄色av网站 | av网站免费看 | 免费小视频在线观看 | 激情五月婷婷在线 | 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午夜激情免费视频 | 国产一级在线视频 | 特一级黄色毛片 |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 | 亚洲黄色片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久网站 | 国产精品一区一区 |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桃花 | 免费一级片 | 久久午夜国产精品www忘忧草 | 午夜三级视频 | www.com久久久 | 日韩国产在线 | 狠狠天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 青青久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视频导航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全免一级毛片 | 国产毛片毛片 | 日日夜夜免费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91免费观看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