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0 17:14:3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高中音樂教學目的,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83
在高中階段音樂教學作為培養高中生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對高中生開展審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計作為開展音樂教學工作的基礎,直接影響著音樂教學的效果。只有在充分考慮高中生學習能力及音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對音樂教學目標進行科學設計,以此明確高中音樂教學的目標,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才能得到保證,對提升音樂教學質量和效率也極為有利。
一、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依據
根據美國布魯姆等人的研究結果可知,對于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應在充分考慮下述領域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進行科學設計:即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音樂知識和技能、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因為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及其所產生的內心感受都會以外在的行為進行表現,通過觀察高中生的行為,可以對高中生理解音樂知識的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后續的音樂教學,而這也為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提供了科學的依據,能夠使音樂教學目標更加明確。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執行,高中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發生了改變,高中音樂教學的標準也越來越高,相應的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求也應得到相應的提升,以使高中音樂教學水平能夠得到提升,而這也是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依據之一,有利于更好地開展音節教學工作。
二、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方法
(一)內容設計
這里的內容設計是指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內容,也是對教學目標的細化設計,以使高中音樂教學能夠分階段進行,進而明確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流程。在小學和初中音樂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應進行相應的提升,并以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為前提,適當的提高音樂教學的專業性,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確保學生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比如,在對“音樂風格”這節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高中音樂教師應選擇適宜的音樂作為教學材料,如《二泉映月》、《怒放的生命》等,并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的內容進行細化設計,以使教師能夠依據教學目標的內容選用適宜的教學材料,制定科學的教學程序,據此提升高中音樂教學的結構性與層次性,從而確保高中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能夠得到提升。
(二)難度設計
難度設計是指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難度,這直接影響著高中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為不同高中生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這種差距會導致高中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全面考慮每位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針對這種問題,為了更好地保證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在設計音樂教學目標的時候,對于教學目標的難度應在考慮全班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對音樂教學目標的整體難度進行設計,但對高中音樂階段性教學目標進行模糊化設計,以便在此基礎上對開展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整體框架進行設計。而對階段性教學工作的框架,可依據學生的能力進行設計,并且可以根據實際課堂教學效率對階段性教學計劃進行改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真正理解音樂知識,從而提升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核心設計
核心設計是指高中音樂教學的核心,高中音樂教學的目標是音樂知識,而這也代表高中音樂教學的核心是音樂。從當前音樂教學現狀來看,高中音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并沒有體現音樂在教學中的核心價值,對音樂知識沒有做到全面教學,導致學生對音樂一知半解。音樂知識不僅僅是指五線譜、唱法、合唱等知識點,還包括中外音樂史、器樂、和聲學、曲式學等內容,在設計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時候,教師可選擇上述音樂知識中的任何一點作為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音樂性,以此拓寬學生的音樂知R面。
(四)主體設計
主體設計是指高中音樂教學的主體,也是影響高中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高中音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只是課堂教學知識的被動接收者。然而,隨著新課標的執行,以及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高中音樂教學的主體也發生了變化,學生逐漸取代了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逐漸成為了高中音樂教學的重心,而教師由過去主導音樂教學工作,逐漸變成了音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基于對高中音樂教學的主體設計,突出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并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特點來設計教學目標,以便使學生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好地發展。
三、高中音樂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引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從音樂知識和技能、教學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充分考慮,并依此為基礎,依據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對高中音樂教學目標進行科學設計,以此明確音樂教學的目標,可以為高中音樂教學材料和內容的選擇奠定基礎。在高中音樂教學中,依據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科學、適宜的方法開展音樂課堂教學,可以使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得到科學的引導,不僅有利于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也極為有利,而這也為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支持依據。
(二)有利于提升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課堂教學所取得的效果是對前期設計的教學目標的體現,而教學目標的科學設計又為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奠定了基礎。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開展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增強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應對音樂課堂教學目標進行科學設計和明確,以便在此基礎上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水平,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音樂知識,進而實現對學生音樂素質的提升,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增強,而這也為高中生的全面成長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慕課;高等院校;音樂教學
一、慕課的概念及特點
慕課是一種開放的且規模比較大的在線類課程。慕課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慕課的特殊性就在于開放和在線教育。慕課的教學不僅能夠大大提高高等院校教學的教學質量,還能夠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更加開放和時效的平臺,能夠讓學生們隨時隨地、想學就學,學生們還可以通過慕課學習進行溝通和交流各種課程。慕課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們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慕課的優勢和特征如下。(一)慕課改變了學生與老師們之間的關系。慕課對高等院校音樂課程的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傳統的音樂教學只是單純機械且強制性地教會學生們一些音樂的要領和知識,學生們也只能在音樂課堂上進行音樂知識和要點的學習。而慕課則是學生們可以充分運用自由的時間學習音樂課程,不僅僅是在固定的課堂之上。慕課的學習還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老師可以在線對學生們進行指導和交流,這樣能夠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還能夠提高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音樂課程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們學習音樂課程的積極性。(二)慕課的受眾群體比較廣泛。當今時代已經是信息化和網絡化時代,因而慕課的受眾群體也是非常廣泛的。慕課的學習沒有時間、地點以及年齡、專業及其他方面的限制,誰都可以通過慕課進行在線學習,提高受眾者的閱歷和知識,拓寬受眾群體的學習渠道和范圍。(三)慕課改變了教育現狀。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封閉性的,而慕課的教學模式是開放性的。慕課的到來顛覆了高等院校傳統音樂課程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現狀,促進高等院校教育音樂教學的推陳出新,吸收和接納新的教學動力和源泉,摒除了傳統模式中不適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因素。慕課能夠使得高等院校的音樂教學被賦予活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們對音樂教學的愛好和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們音樂課程的成績。
二、慕課在高等院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加快,慕課應時代的發展和要求應運而生。尤其是在高等院校的藝術類教程上,改變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方法,發展學生們自主在線學習,將傳統式教學與在線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們學習音樂知識的熱情。(一)在高等院校音樂課的技能上融入慕課教學。在高等院校實際的音樂課教學當中,聲部音樂的教學是主要內容,學生們學習聲部音樂離不開樂器的伴奏。在慕課的實踐教學當中,老師和學生們可以充分運用在線的資源共享,既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不受地點和區域的限制。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多多在互聯網上尋找著名音樂藝術家的代表作品進行模仿學習和示范學習,學習著名音樂藝術家的特長和優勢,老師還可以隨時指導和解決學生們在音樂課程學習中的疑惑,提高學生們學習音樂課程的積極性。(二)在高等院校音樂理論性課程上共享慕課資源。高等院校在實際的音樂課教學當中,要將傳統的理論性音樂教學與新型的慕課在線教學相互融合,在課堂上理論性學習的前提下多多利用網絡的教學資源,老師們可以將網絡上的教學資源引入到課堂當中,調動音樂課堂的氣氛,提高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們學習音樂課程的興趣和愛好,為學生們學習音樂課程提供很好的動力。(三)高等院校學生們的音樂鑒賞力在慕課教學中得以提高。在高等院校的音樂課程當中引入慕課教學方法,學生們在互聯網資源共享的平臺中可以聆聽和吸取更多的音樂藝術風格。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只是被動式的學習,而慕課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們主動地去學習和接受更多的音樂知識和內容,不斷地豐富學生們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學生們通過慕課教學可以提高對各類音樂的鑒賞能力。(四)高等院校音樂課程教學中慕課教學的不足。縱使慕課教學有諸多優勢,但是也有其不足之處,高等院校音樂課程教學沒有老師親自進行輔導和教學,過分的開放式教學,使得學生們自由地發展和學習,缺乏有效的引導和管束,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校的音樂教學。與此同時,學生們慕課教學模式下的接受能力不足,適應能力較差,再加上學習方法不當都會降低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進而降低學生們音樂的學習成績。慕課教學需要網絡的支持,如果互聯網設備不健全也會給慕課的教學帶來重要的影響,使得學生們收不到想要學習的音樂內容或者知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慕課在高等院校音樂教學中的機遇與挑戰
慕課的產生、發展和運用沖擊了傳統的高等院校音樂課程的教學,使得高等院校音樂教程從傳統模式轉變為資源共享化的互聯網教學模式。傳統的高等院校音樂教學中音樂老師發揮著教學的主動性,學生們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而在現代的慕課音樂教學當中,學生們處于學習的主動性,音樂老師們發揮著引導的作用。在高等院校的音樂教學中慕課的應用不僅是機遇還是挑戰。近些年來,慕課在高等院校中的應用和發展僅僅處于初始階段。慕課教學的最大優勢和特征就是在于其開放性的教學和學習。慕課的教學方式比較靈活多變,很適應當代高等院校音樂的教學且充分發揮其作用和優勢,豐富高等院校音樂教學手段和方式,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們學習音樂的樂趣。截止到目前,我國已經有40多所高等院校在運用慕課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并自發組合成慕課教學聯盟,建立標準化和專業化的資源共享教學平臺,促進更多的學生和老師們共享慕課資源,這對于高等院校來說是一個機遇。慕課教學對于高等院校、老師以及學生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慕課教學中學校、老師以及學生是一個整體,三者相輔相成。慕課畢竟是新型的教學模式,高等院校要適應并應用慕課教學模式必須要做好改革的準備和條件,高等院校老師們習慣用傳統的音樂課程教學模式,還不能夠適應開放式的慕課教學方法,學生們也一直習慣于老師面對面傳授音樂課程中的知識和內容,習慣受到老師們的管理和約束,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等院校慕課教學的開展和推廣。此外,慕課是依托于互聯網資源而產生的開放式資源共享平臺,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互聯網設備要具有專業性,同時網絡上的慕課教育資源很多是傳統音樂課堂的錄像資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慕課資源,老師和學生們在適應和運用慕課教學模式的同時也要制作具有專業性慕課教學資源,彰顯慕課教學的意義。
四、結語
總而言之,慕課的產生、發展和推廣對于高等院校的音樂教學有著重大的沖擊力,其獨特的開放式教學特點,大大改變了高等院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得高等院校的學生們在新時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接受新型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高等院校的老師們也不斷學習和提升其慕課教學的專業性和專業技能,使得音樂教學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激起學生們對于音樂知識的學習積極性,豐富高等院校學生們音樂知識和內容,提高了高等院校學生們的音樂技能,促進高等院校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曼麗.慕課的特征及其教學原理探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8(14):234~235
[2]孫傳遠.開放課程運動產生和發展的路徑考察[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4(5):109~110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幾個誤區
一是教學目標偏離,即忽視、輕視學生閱讀的主體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這種主體性;
二是教學過程簡化,即教師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學生的個體化的認知過程;
三是教學教法單一,即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文、局限于課堂、偏重于考試,未能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失誤直接導致學生閱讀主體地位的動搖和削弱,與《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建議”第四條“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相背離,影響著語文教育的效果,直接影響高考語文閱讀體的考試成績。
二、高中語文新課標和高考語文考試對閱讀的要求
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即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探究性閱讀,目的性閱讀。
1.高中語文新課標的特點。
2.閱讀的面寬了,閱讀能力覆蓋廣了。
3.著眼于通過閱讀實踐來提高語文整體素養。
4.體現了全新的閱讀價值觀。
(1)樹立新的學習觀,建立主人翁意識。
(2)注重個性化閱讀,發展獨立的閱讀能力。
(3)注重審美體驗,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4)注重積累,注重文化積淀。
現在高考語文考試則注重對科技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文學作品閱讀,實用文體閱讀的考察,側重對目的性閱讀的考察。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目的性閱讀訓練。
三、如何把目的性閱讀引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目的性閱讀的實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要從個性化閱讀,探究性閱讀,發展到目的性閱讀。 轉貼于
第一步、個性化閱讀
適用于高一學年,主要強調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閱讀的興趣,語文學習將成為無源之水。主要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進行放開,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閱讀對象。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30年的經驗使我相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是否會很好的閱讀。會邊讀邊想的學生,比起那些不會迅速閱讀的人來,處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順利些。”
第二步、探究性閱讀
在個性化閱讀的基礎上,將學生自主閱讀與教師點撥相結合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要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以學生為主體,創造性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實踐,經歷閱讀探究過程,從而有效地改變純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創造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究性閱讀,在閱讀活動中,解放學生的童真個性,張揚學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知識的主動建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三步、目的性閱讀
第三學年直接為高考服務,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目的性閱讀訓練。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并且總結出一套解題“程序”,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尤為重要;且使其答題逐步趨于科學化、規范化。規范閱讀和規范答題可以說是高三學年的主要任務。當然,后兩學年也并不排除個性興趣閱讀,最好是能把兩者有機合理地結合在一起。
就目的性閱讀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來說,它應該是合作探索型課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個步驟:
1.明確問題,確立閱讀目標。用有一定涵蓋性、綜合性的問題為閱讀定向,幫助學生確立閱讀目標;
2.自主探索,篩選目標信息。由學生自主獨立進行相關信息的采集、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
3.討論交流,提高閱讀效率。分小組討論、研究,教師加以啟發引導;
4.交流評價,反饋閱讀質量。由學生主體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反駁、完善,教師評價。
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提問會很多,師生問答不能是簡單的對錯判定,而應該是平等協商的討論;所以,學生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是:先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再詢問老師的看法并與之討論;如不同意教師的意見,要進一步質疑,再討論。
關鍵詞:高中音樂;音樂教學;高中教學;教學困境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新時期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越來越受到高中教學工作者的重視。加強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已成為高中教學改革的基本趨勢。而高中音樂作為一門以美育教育為教育屬性的學科,在新時期的高中各學科改革中,勢必要走一條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獨特發展道路。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形式還是教學方法上,都有別于其他學科,不可以直接把其他學科的課程改革模式和經驗收為己用。因此,新時期的高中音樂教學,在獨自發展積極探索的道路中,步履維艱。
一、高中音樂教學面臨的困境
1、傳統教育對高中音樂學科缺乏高度重視。尤其傳統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在高中階段各學科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對體育、美術、音樂等不作為高考考試項目的學科不重視。教師在高中音樂的學科中力度不夠,教學不積極,而學生出于應試的考慮更愿意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高考科目學科。如此一來,久而久之,高中音樂教學逐漸被忽略。目前,國內很多學校的高中音樂課程課時都達不到國家標準,正常的音樂課程被其他高考學科占據的情況普遍發生,由于是高三畢業班的音樂課程,即使開設音樂課程,很多時候都是要學生自己進行學習,個別學校甚至直接取消高三音樂課程。因此,高中音樂課程的有效開展和素質培養很難正常進行。
2、經常用語言詮釋音樂,難以營造音樂情境。目前國內的大多高中音樂教學中,由于對課程本身的重視程度不高,再加上經費的考慮,正常教學中應用到的音樂器材往往不全,所以,目前大多高中音樂教學,都采用語言教學的形式進行高中音樂教學。音樂教學作為以聽覺為直接教學形式的教學,單單靠語言是不會達到相應授課標準的,如何豐富的語言都難以營造出正常的音樂情境。高中音樂旨在使學生通過聽覺器官獲取音樂旋律,通過旋律產生內心的聯想和心理活動,而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同學生對相同音樂的情感感悟都是不同的,因此,以語言作為音樂課教授的主要形式,嚴重地阻礙了高中音樂課程的有效進行,不僅使學生在接受音樂教學時感覺枯燥無味,而且達不到音樂教學相應的效果。
3、以樂曲欣賞作為音樂教學的主要工作。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音樂鑒賞是整個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內容,但由于音樂學科本身在高中教學中不受重視,很多高中音樂教師只圖教學方便,以單一的音樂欣賞作為高中音樂教學的內容。每節課上,單一地為學生放一些音樂,讓學生進行欣賞,欣賞之后也不做任何點評。用音樂欣賞完全代替音樂教學工作。這一做法,不僅違背了高中音樂教學的初衷,而且有損高中音樂教師的職業道德。按照高中音樂教學過程的要求,教師應通過各種手段對音樂知識、音樂旋律等課程要求的知識內容對學生進行傳輸,之后再通過音樂鑒賞的方式,使學生將所學習的音樂知識在欣賞的音樂中進行分析運用,進而達到培養音樂素質的目的。
4、音樂教學中過度依賴于多媒體教學。高中音樂教學作為以聽覺感受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教學,多媒體的有效運用無疑地對高中音樂教學產生極大的幫助,以其特有的表現力更好的使學生感受音樂的美感,更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美育教育。然而,目前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現象時,教學以求課件及其他多媒體教學方式以求吸引學生注意力,勾起學生興趣,過多運用華麗的圖片及影視形式在音樂教學中,如此不僅使教師在課程教授方面的減少,而且學生在音樂課程中容易被吸引到那些精美的圖片和動人的故事情節上,忽略了課程的音樂主體。
二、解決高中音樂教學中面臨困境的相應對策
1、加強高中美育教育,提高高中音樂教學的地位。高中音樂教學作為高中時期學生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應該受到高中教學工作者和廣發學生家長的重視。因此,要想高中音樂教學有效地進行,加強高中美育教育和提高高中音樂教學的地位是重要的前提條件。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已逐漸成為了高中教學的重要內容,而高中音樂教師和相關教學工作者要做的是,加強高中音樂教學的力度,提高學生和家長對高中音樂的認識,使學生和家長意識到素質的培養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高中音樂作為一門非高考考試科目,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唯一的學習動機,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新課標要求,高中各科教學應做到由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主體,因此,高中各科教學中開展參與式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以音樂表演或者音樂劇的形式進行音樂教學,變教師主體為學生主體,讓學生親身地感受音樂的魅力,投身音樂藝術中來,如此不僅可以使高中音樂教學達到了良好效果,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總 結:
新時代的進步,對教育事業必然有新的要求,隨著新時期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作為教育的重要階段,合理有效地投入改革,不斷創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已成為當前教育教學事業中不可逆轉的趨勢。高中音樂作為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美感及人文素養的美育教育,在新課標提高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素質的新理念下,日趨的被作為高中重要學科重視起來。因此,在新時期的改革背景下,每一位高中音樂教學工作者都要積極探索高中音樂教學的發展方向,不斷克服困難,走出困境,為祖國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鄭淇.簡論音樂教學的綜合性[J]
[2]馬苓.情感是音樂教學成功的催化劑[J]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審美教育
培養高中生審美能力是高中音樂教學的一個基本任務。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是初中和小學音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提高高中生全方面素質重要因素。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應當從音樂藝術的特點出發,把音樂鑒賞作為教學的主要方法,圍繞高中生展開審美教育,提高高中生音樂欣賞水平和高尚的道德修養。讓學生能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目的,新課程改革中提出,高中音樂課中分為音樂鑒賞、唱歌、音樂與戲劇表演等六個部分,而音樂鑒賞是高中音樂課中重要的構成部分,新課程標準中提出開設高中音樂鑒賞課的目的是讓高中生通過對音樂的欣賞來感悟音樂的美感,從而提高高中生的審美情趣。在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上展開審美教育不僅是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還是音樂鑒賞課的重要部分
一、培養高中生對音樂美的感受及判斷能力
高中生經歷了小學及初中時期的音樂教育面,對音樂的鑒賞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高中生的審美能力和分析鑒別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對音樂文化知識的累計還需要不斷進行。所謂的音樂鑒賞就是通過聽覺來對音樂作品展開感知體驗,同時展開音樂審美的過程,領悟音樂美的能力是音樂審美的根本要求,也是展開更高層次的音樂審美的依據。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高中音樂老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把學生作為作為主體,讓高中生能對不同的音樂展開欣賞,同時對有關的音樂知識展開講解,讓高中生能體會不同音樂的美。在上課過程中,音樂老師應當盡量為高中生提供聆聽的音樂的機會,對高中生進行適當的訓練,提高高中生的音樂水平。例如,高中音樂老師在教《學會聆聽》一課時,應該引導高中生通過聆聽音樂來感悟音樂中的美,在聆聽過程中,進行講解、對比和討論,同時對節奏、旋律、速度等要素進行講解,老師可以讓高中生結合《草原放牧》《長江之歌》等音樂作品進行欣賞,感悟不同音樂的魅力。對于音樂美的判斷能力是在對音樂作品展開初步領悟后進行的,對音樂的特點展開鑒別、判斷和分析。對于音樂的審美判斷,不是簡單的用“美”或者“丑”來評論,而應當結合有關的理論加以分析。高中音樂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想要提高高中生對音樂審美的判斷能力,應當把有關的音樂理論學習和高中生的感悟相融合,幫助高中生培養合理的審美判斷能力。根據高中生的特點,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然而通常會缺少辨別音樂中的美與丑。正是因為這樣,在音樂鑒賞課中,老師應當喚起高中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讓高中生對各種類型的音樂展開審美感受,提高自身的個人音樂修養,讓學生有優美的音樂中提高全方面素質。
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體驗
音樂感知是從表面的到深入的研究。完整的音樂中含有大量因素,而讓高中生喜愛音樂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正是因為這樣,高中音樂教學的目標就是讓高中生喜愛欣賞音樂,那么應當怎么樣讓高中生喜愛呢?讓高中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讓其更好的學習音樂。高中音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聽覺盛宴”法,這個方法是針對某一類型的音樂,讓學生多聽多感悟。例如,在學習“獨特的民族風”時,蒙古族音樂部分選用了歌曲《遼闊的草原》。然而很多學生都不喜歡聽《遼闊的草原》,卻對《吉祥三寶》等歌曲很熟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高中音樂老師應當多讓學生聽一些膾炙人口的蒙古歌曲,從而引導高中生喜愛蒙古音樂。高中音樂老師在上課時可以嘗試著打亂教材的順序,加快音樂風格的變換頻率,從而讓學生加深印象。首先,音樂老師可以采用時間維度,將同一時期的音樂編排在一起教學,讓高中生領悟不同時期音樂的魅力。第二是空間維度,就是同一個地區的不同音樂。比如同樣是西北部,有很多民族的音樂風格是不相同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橫向比較,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培養學生的理解及評價能力
音樂審美教育中對音樂美的理解能力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建立在聆聽以及感悟的基礎之上的,也是從“感性”理解到“理性”分析的過程,是審美活動的一種升華。高中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文化修養和生活經驗,理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音樂鑒賞課中做到理性的認識,可以從理性的方面對音樂展開分析和理解,高中音樂教材的特點可以系統的提高高中生對音樂美的欣賞能力。比如在課本中《文人情致》這個部分,課本中《陽關三疊》《廣陵散》等歌曲對中國古代古琴音樂展開詮釋,讓高中生能更好的學習音樂。審美評價是讓高中生依據自身的審美價值觀對音樂進行評價,包括對特色、方法和內容等方面的評價,是審美活動中的最高層次。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高中音樂老師應當根據有關的課本知識來引導高中生進行正確地評價。音樂鑒賞是培養高中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基本方式。高中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提高高中生的音樂水平,提高高中生對音樂是感悟以及創新能力,同時達到凈化學生心靈的目的。高中音樂老師在音樂鑒賞課中應當培養高中全面發展,結合音樂知識進行綜合學習,全面提高高中生欣賞音樂的水平及藝術修養,從而達到實現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賈佳.打開音樂之門——如何培養學生音樂聆聽和鑒賞的能力[J].南方論刊,2010(10).
[2]胡君英.關于音樂鑒賞教學的一點美學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