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免费一二三区_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日本福利网站_欧美大片高清免费观看_欧美视频区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低碳經濟發展范文

低碳經濟發展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0 15:36:0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低碳經濟發展,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低碳經濟發展

篇1

關鍵詞:低碳;經濟;生活方式;改革

在2009年12月6日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全球變暖引發的種種問題再一次呼喚“低碳生活”。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低碳” 的含義呢?現在正大力發展的低碳經濟對居民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響?為了更清楚地了解這方面的問題,我于湖南省常德市進行了一次低碳經濟對居民生活影響的調查活動。

湖南省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史稱""黔川咽喉,云貴門戶""。是湘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三峽——洞庭湖、南岳衡山——張家界黃金旅游走廊的紐帶與中樞。 常德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也是中國有名的“非金屬礦產之鄉”。

一、調查背景

(一)調查地點

湖南省常德市

(二)調查時間

2011年3月1日—4月1日

(三)調查方式

通過街上隨機派發、上訪企業單位、E-mail等方式派送調查問卷。

(四)調查對象

調查顯示,受訪者年齡集中在18—50歲之間,文化程度水平多在高中及以上,以在校大學生和企事業單位人士為主。

(五)調查內容

主要涉及人們對低碳知識的了解情況,對于低碳的關注程度,低碳生活的方式及對發展低碳經濟的看法和政府作為的評價。

二、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低碳知識調查

大家都在討論低碳經濟,但“低碳”中的“碳”究竟是指什么?在這個問題上,僅有半數的人選擇了“二氧化碳”,說明還有一部分人對“低碳”的了解還很不夠;關于溫室氣體的排放對自然社會及人類社會的影響,有40%的人選擇了不清楚,20%的人“知道一點,但覺得實際上不會太嚴重”,說明社會上還有一部分人對溫室氣體帶來的危害還不是很了解。如圖1所示,在受訪者中,有七成的人是從互聯網上了解到“低碳經濟”一詞的,說明了現代社會中,網絡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一條重要途徑,所占比例最少的是戶外公益廣告和學校教育,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和學校教育方面的宣傳力度還很不夠。

圖1

(二)低碳關注調查

在受訪者中,有80%的人對全球變暖表示出了很高的關注度,說明這已成為一個普遍受到重視的話題;有30%的人認為氣候和環境問題對生活的影響不是很大,同時有20%的人表示其影響很大,導致了生活質量的降低,然而更多的人選擇了“不清楚”,說明還有一部分人沒有意識到氣候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至于如何補償日常生活的碳排放方面,有70%的人選擇了“愿意植樹,不愿付費”,20%的人選擇“兩種方式都可以”,還有5%的人表示“都不愿意”,如圖2所示,這說明有一些人的“低碳”還僅僅停留在思想和口號上,不愿意為低碳做出實際行動或是支付更高的成本。

圖2

(三)低碳生活方式調查

據調查結果顯示,雖然低碳還處于開始階段,但大部分人都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支持,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均表示低碳會提高生活質量,提高資源利用率以及促進企業科技創新等,說明大家對于低碳的前景還是比較期待的;90%的人對于低碳生活持支持態度;85%的人表示他們愿意從身邊做起,為低碳生活作出貢獻,但只有15%的人做到了“積極選用景區節能減排設備,自覺保護生態環境”,說明人們在身體力行實現低碳生活時,其自覺性還有待提高。

在節能產品方面,有60%的人表示他們選購過節能產品,在節能環保產品價格偏高的情況下,只有5%的人選擇了首先考慮購買節能環保產品,這說明在大力發展環保節能產品的過程中,其相對較高的成本是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如何降低其成本是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企業推行低碳技術增加的生產成本應該由誰來承擔呢?如圖3所示,有45%的人選擇了“政府”,20%的人認為是“企業政府共同承擔”,認為由企業消費者政府共同承擔的人占到15%,僅有5%的人選擇由消費者承擔,說明大家普遍認為由于推行低碳產品而增加的成本不應該由消費者承擔,企業和政府應承擔更多的責任。

                                        圖3

(四)低碳經濟調查

低碳經濟日益被提上議程,我國發展低碳經濟也勢在必行,調查結果顯示,有85%的受訪者表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是“十分必要”的,而認為有必要的原因主要是“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低”和“我國資源利用率低”,分別占到了75%和80%;而在認為“沒必要”的人中,65%的人認為其原因是“低碳經濟需要先進技術及低碳能源,成本太高”,說明技術和成本仍然是發展低碳經濟中的一大瓶頸。

如圖4所示,關于低碳經濟的實施,有70%的人認為是節能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最為關鍵,認為是公眾低碳意識和行動的占到65%,同時還有60%的人選擇了“政府公眾政策引導”,這說明大部分人都意識到要實施低碳經濟,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和大家共同的努力。

圖4

(五)被調查者對于政府作為的評價

政府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實現低碳生活方式,政府應該“建立健全低碳消費的制度,引導公眾合理消費”和“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對低碳產品研發的投入”持有此兩種觀點的人均占到了65%,同時還有60%的人認為政府應該“制定政策法規,加大對低碳生活的推廣和監督力度”,這說明公眾對于政府在促進低碳生活方式方面的期望還是很高的;對于當前政府部門采取的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措施效果,半數的受訪者認為有效果,20%的人表示“說不好”,由此可以看出,雖然政府部門采取的措施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認可,但同時還需要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在調查的結尾,有85%的人表示他們對中國發展低碳經濟同時保持較高增長有信心,而表示“非常有信心”的人占到10%,這說明大部分人對于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前景還是非常看好的。

三、調查結果顯示的問題

在調查中及其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了如下的一些問題:

(一)對于低碳知識的了解,互聯網起了主要的作用,而政府部門、學校等機構的宣傳力度還很不夠。

(二)全球變暖得到了大部分人的關注,然而還有一部分人沒有意識到氣候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對于其影響“不清楚”,同時大家也不愿為低碳生活付出太高的成本。

(三)低碳生活方式得到了人們普遍的支持和關注, 日常生活中的節約用水、用電,很多人都能做到,但令人關注的一點是,選購節能產品的人相對較少,究其原因,是因為很多節能產品的價格比一般產品要高,人們不愿意付更多的費用購買節能產品。

企業推行低碳技術增加的生產成本,受訪者普遍認為應該由企業消費者政府共同承擔,忽略了消費者在其中應承擔的責任。

(四)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先進技術及低碳能源,成本過高,技術和成本仍然是發展低碳經濟中的一大瓶頸。

四、提出的建議

(一)政府和學校等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低碳經濟的宣傳,使更多的人能通過更廣泛的渠道獲得低碳相關信息,從而能更好地參與到低碳生活中來,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二)各相關企業應進一步加強節能產品的技術改革和創新,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降低生產成本,使得節能產品對于一般產品有更強的競爭力,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三)雖然發展低碳經濟,企業和政府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同時消費者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消費者應加強自我意識,積極參與到低碳經濟的發展中來,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四)要發展我國的低碳經濟,還需要盡快解決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與能源效率低的矛盾,改變產業結構與工業結構中重型化的趨勢一致的現狀,同時政府應加大對低碳技術研發的投入;制定政策法規,加大對低碳生活推廣和監督力度;建立健全低碳消費的制度體系,引導公眾合理消費;加大宣傳力度,推動群眾觀念特別是消費習慣的改變。

參考文獻:

篇2

低碳經濟是一種能源消費的方式、經濟發展的方式,是對人與自然、社會之間和諧關系的一種理性認知。低碳經濟的實質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減緩氣候變化和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是低碳經濟的目的。筆者認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主要有以下原因:(1)我國工業化進程不斷發展,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霧霾越發嚴重,這嚴重的威脅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的生存;(2)以減少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消耗為基礎,獲取更多的經濟產出;(3)保證人類在地球上長期舒適安逸地生活和發展的科學理念;(4)未來各國之間的較量不僅要比“誰比誰強”還要比“誰比誰活得長”,轉變發展方式是刻不容緩的,單純依靠工業化發展是不夠的,需要依靠低碳經濟的發展,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現狀

黨的十報告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需堅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明確提出了發展低碳經濟是解決資源環境危機的有效方法,對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起重要作用。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路徑主要有:樹立低碳觀念;制定低碳政策;發展低碳產業;開發低碳技術;提倡低碳消費。我國對低碳經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⑴低碳經濟發展能力的區域差異研究及建議;⑵低碳經濟下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策略與能源安全的研究;關于我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的分析;⑷低碳經濟制約因素的比較分析;碳排放與氣候變化發展的研究;⑹能源安全問題與經濟發展的研究;⑺碳排放量對經濟發展模式的制約的研究。

三、我國低碳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在溫室效應、霧霾等越發嚴重的今天,快速發展低碳經濟迫在眉睫,以下是筆者認為我國低碳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為了:創建低碳經濟》中

在2007年6月,我國就正式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我國的“低碳經濟”之路起步相對較早,不僅任務重,而且沒有案例可循。我國的自主研發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對于降低碳排量的技術水平也比較有限,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我國環保和節能減排任務十分艱巨,是由于高污染高能耗的社會現狀難以消除

如機器的老化,生產的過程和在生產中企業對環境帶來污染一些地區政府在引進外資的過程中重視數量,忽視質量,使得大量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大量流入我國,盡管這些企業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但加劇了我國資源消耗和資源短缺狀況,惡化了我國的生態環境,嚴重危害到國民健康。

(三)我國十分缺乏發展低碳經濟的專業技術人才

在風電產業技術領域的專業人才遠遠跟不上發展低碳經濟事業的需要。

四、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對策思考

(一)進一步加強人民的低碳生活觀念

我國人口基數較大,為了更好的發展低碳經濟就要從根本做起,國家應制定相關規定強制人們遵守低碳行為,在學生的課本中加入相關知識的學習,在公共場所掛出相關提示和注意事項等,將低碳觀念散播、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以致形成低碳生活的社會風氣,才能更有利于國家實現低碳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二)加快發展低碳技術

在低碳經濟的潮流中掌握了低碳技術,就如同掌握了主動權。加強節能技術與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發,實現在先進核能、氫能與燃料電池等非化石能源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增加清潔能源的供給,減少對化石能源的過度依賴。

(三)避免發展低碳經濟產生的就業問題

企業應加強對員工的知識、技能培訓,各大院校應開設相關專業、課程或是科目,培養專業人才,減少由低碳經濟的發展所引起的失業,降低就業壓力。

(四)發展區域低碳經濟就要結合當地經濟、地理、人文等要素,制定一定的發展對策

而不是全國統一進行指導對經濟技術相對落后的區域,政府應加大經濟、技術扶持和發展進度的督促。

(五)成立專門的國家級低碳經濟研究機構

篇3

1各因素對碳排放的影響

根據對相關指標的分類,具體分析各因素對碳排放的影響.能源因素:能源消費總量(X1)與碳排放(X0)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98,為所有指標中的最大值.這反映出,能源消費的不斷增長是導致目前碳排放總量不斷增加的最主要原因;煤炭消費總量(X2)與碳排量(X0)間的相關系數為0.964,結合考慮煤炭在當前能源消費中占主導地位,這反映出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降低碳排放量的一條有效途徑就是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煤炭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開發以水電、核電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地位.人口因素:城市化率(X3)、總人口(X4)、從業人員總數(X5)與碳排放量(X0)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94、0.995、0.994,顯示出極強的正相關關系.當前我國的碳排放主要產生在城市地區,從其高達0.994的相關系數可以也看出,城市化率越高,碳排放量越大.而人口則是碳排放的來源載體,只有通過人工的勞動和社會生活才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這一點也可以從總人口以及從業人員總數和碳排放之間的極高相關系數看出.經濟因素:GDP增長率(X7)、第三產業比重(X8)與碳排放(X0)的相關系數(0.63、0.745)相對較低,但是其絕對值仍遠遠超過了0.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X9)、GDP總量(X6)與碳排放(X0)之間的相關系數則高達0.992、0.996.這體現出以這四個指標為依據的經濟因素與碳排放量間有著較密接的聯系,經濟發展的能源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低碳建設的壓力.技術因素:高新科技的運用,對于低碳經濟的建設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從具體的指標來看,碳排放量(X0)與單位GDP能耗(X10)、碳生產力(X11)的相關系數分別高達0.972和0.97.這說明走低碳發展的道路,離不開對科學技術的使用,科技的發展可以開闊我們的生存空間,提供新的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并且可以通過實現節能減排以及產業升級轉型提高碳生產力來減少碳排放量.

2基于I=PAT修正模型的中部地區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原模型中考慮的是人口對環境的壓力[5],故而其選取指標A為人均財富.在本文中,為了能夠準確分析低碳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碳排放與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其他因素間的定量變化,特在傳統的I=PAT模型中引入了地區經濟發展狀況(GDP總量)以替代人均財富指標,式中,用I代表碳排放總量,單位為萬噸;P表示總人口;A則表示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用GDP總量表示;T是指單位GDP能耗,代表技術因素.通過各因素中指標的相關系數比較,在人口因素中選取總人口(X4)指標、在經濟因素中選取GDP總量(X6)指標、在技術因素中選取單位GDP能耗(X10)指標與碳排放總量(X0)進行回歸分析,所取樣本數僅滿足最小樣本容量要求.因此由方程2可以看出,影響湖南省碳排放的因素按其對模型的解釋能力依次為總人口、單位GDP能耗、GDP總量.具體來講,總人口的對數每提升(或降低)一個百分點,碳排放量的對數將提高(或降低)14.01556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的對數每提升(或降低)一個百分點,碳排放量的對數將提高(或降低)1.506186個百分點;GDP總量的對數每提升(或降低)一個百分點,碳排放量的對數將提高(或降低)0.405073個百分點.

作者:常騫 柴志陽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篇4

關鍵詞:低碳經濟;措施

中國要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就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同時,在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必須立足于本國的基本國情,否則會出現低碳經濟發展的后勁不足、受國外制約的情況。將低碳經濟的發展納入到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來,不僅有利于鞏固我國低碳經濟發展在過去的“十一五”規劃中取得的優異成就,而且在以后的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只要我們積極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積極的落實中央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相關措施,就能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從國家的角度來進行總體的安排和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發展低碳經濟的指揮棒,同時必須結合我國的國情、黨情、省情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有步驟、分層次的穩步、有序推進,尤其是要把我國的低碳經濟開發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納入到國家的相關科技規劃中來。

一、教育先行

目標理念是人類實際行動的指揮棒,低碳經濟發展理念是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基礎。針對中國人民群眾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必須有針對的、分層次的,對國民進行宣傳、培訓、教育,轉變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提高人民群眾的低碳意識,逐步形成一個關注低碳經濟發展的行為模式。使人們充分的認識到,在中國,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是國際社會發展低碳經濟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內在推動力,更是中國公民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有力彰顯。

同時,黨和政府應該牢固的樹立低碳環保理念。杜絕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開購車等方面的浪費,公職人員做好模范帶頭作用,建立低碳型的國家機關;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一批發展低碳經濟好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積極學習經驗,建立低碳宣傳教育基地,對全社會免費開放。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積極地利用好媒體、網絡等手段來普及人民大眾的低碳環保意識,以實際案例的形式宣傳高碳的危害和發展低碳經濟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二、法律保障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相關體制和機制的保障和推動。發展低碳經濟必須有相關的法律作為保障,有相關的政策性規劃并傳達法律信號,這不僅僅是可以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形的幫助,還可以將那些違反相關的低碳理念、妨礙和破壞低碳經濟發展的相關組織、機構和個人進行相應的處罰,最終能夠促進低碳經濟的又好又快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的一些立法,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約能源資源、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增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相關的立法都有若干部配套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這些配套的規范性文件也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和重要的組成部分。發展低碳經濟與實現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是保持一致的。因此,應該從國家戰略的層面上,建立低碳經濟法律體系,制定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對低碳經濟相關的立法進行廣泛的調查與研究,深入到問題的內部進行深刻的剖析,明確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指導思想、原則,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對于涉及到低碳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的法律,不斷地修改和修訂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關于環境、資源保護性法律法規條款,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明確政府、企業和公民個人在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所應有的職責和義務,采取有效措施和行動,落實相關的法律法規,形成法制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可以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法”的立法可行性和立法模式研究。同時在相關法律法規修改過程中,增加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條款,例如,在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的技術導則中加入氣候影響評價的相關規定,逐步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法規體系。

三、科學技術支持

面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人們開始反思自由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從資本主義發展的幾次產業革命的歷史來看,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擺脫了經濟發展的困難境況。目前,低碳經濟等一系列的新技術、新產業的迅猛發展、綠色能源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因此,各國的政府要強化對于低碳技術、節能減排科學技術的支持和投資力度,推廣比較先進的技術,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發展低碳經濟,提高低碳技術,必須把一些高碳產業、高能耗產業作為監督的重點;使這些產業的發展與低碳技術的研發連接起來,作為重點開發和扶持對象,提高對于廢棄物的再次利用率。大力發展“碳封存”和“碳捕獲”技術,對現有的煤炭資源的利用進行技術性改造,著重開發新能源、強化新能源的再利用技術,有效地將先進的低碳技術應用于生產、生活的每一個方面。低碳技術將會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一場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浪潮,立足于國情,中國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開發比例,推進新技術的產業化發展,盡快形成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基地。以點帶面,在某些領域和某些行業實施試點,積累經驗,促進低碳技術的研究開發,使之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培育創新型人才,加強創新型科研院所的建設,培育新的低碳技術產業和市場,加強各領域的合作,建立健全相關的低碳技術體系,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完備的低碳經濟技術體系,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篇5

關鍵詞:新常態;低碳經濟;發展策略

1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基本內涵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是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現象,是一種自然過程,是由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經濟新常態是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是把提高增長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增長速度放在第一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到新增長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都將出現新增長點,并疊加起來形成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2)經濟增長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隨著我國要素成本的優勢逐漸弱化,中國的經濟增長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過度依賴要素驅動了,而應該更多地依賴科技創新來促進經濟增長.(3)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轉向存量調整和增量做優.不管是農業還是制造業甚至服務業,都應該把發展重點從產業的中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轉變,這才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4)經濟發展目標從追求經濟增長轉向共享發展成果.中國經濟新常態要放棄不惜代價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而要做到以人為本,重點解決教育、養老、就業等老百姓最關系的問題,保障人民群眾能夠共享發展成果.(5)經濟管理從刺激增長轉向科學調控.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如果仍然還是一味地刺激經濟總量的增長,而忽視科學的宏觀調控,那系統性風險遲早會爆發,所以應把管理的重點放在科學、精準、有效的宏觀調控上.

2低碳經濟是新常態下河北省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2.1低碳經濟的涵義

近年來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氣候異常的事件不斷增多,并開始威脅人類的正常生活,近年來中國多地長時間遭遇霧霾天氣,環境污染現象極其嚴重.氣候專家認為這種氣候變暖的現象是溫室效應引發的,而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大氣中碳濃度上升.我們現在迫切需要做的事情是減少碳排放,降低大氣中的碳濃度,進而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在此背景下英國2003年率先提出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模式:“低碳經濟概念”.它的核心思想是通過能源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構建清潔能源結構,改變以化石燃料為主的現有能源消費格局.在減排和發展的迫切需求下,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中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在政府十工作報告中更是從戰略高度明確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2河北省經濟發展的嚴峻挑戰

2.2.1全國和區域環境從國家層面講,我國在過去30多年里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但發展的核心動力是投資、能源消耗,在產業結構上更多依賴第二產業的發展.其效果顯著,但也面臨嚴重的問題,資源能源的使用效率低、枯竭和環境污染嚴重等等.同時,我國還面臨環境的壓力、人口紅利的消失、低端產業的瘋長和限制、企業缺乏創新力和長期研發能力等諸多不利因素,迫切需要完成在經濟方式從規模數量到質量效率的轉變,轉向更多依靠技術進步、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探索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將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甚至農業發展的重點都將從產業中低端環節向研發營銷等產業高端環節轉變,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成功跨越.諸多問題的解決和目標的實現,決定了低碳經濟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模式,是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選擇,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經濟新形態.為此,國家發改委啟動了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域低碳經濟發展.從區域經濟來看,河北地處京津冀經濟帶.在2015年國家提出京津冀整體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其中河北省定位于“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實現包括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張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島、滄州、邢臺、衡水等節點城市發展,重點提高其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有序推動產業和人口聚集.這對河北省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因此探討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并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化,是河北省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2.2.2省內經濟發展狀況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河北省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15年全省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2萬億元增加到3萬億元,年均增長8.5%,在全國31省排名第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39.4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14388.0億元,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11978.7億元,增長11.2%.目前全省的產業結構仍以鋼鐵冶煉、水泥化工、制藥等六高耗能行業為主,基本上保持著“二、三、一”的結構,第二產業的優勢明顯.但這種依賴資源、高能耗的增長方式存在著發展后勁不足、競爭力低的弱點.省內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傳統服務行業,勞動效率低、生產效益不高,發展比較落后,滿足不了經濟發展的需求,在承接北京產業轉移方面力不從心,影響了其在京津冀一體化建設中作用的發揮.近幾年省內產業結構雖然已經得到了一定的優化升級,但河北正處在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一些新的困難和挑戰又在不斷出現.一是發展的質量效益不高,新舊動能轉換不快,產能過剩等結構性矛盾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全社會研發投入不足,財政收支矛盾加劇,部分市縣地方債務存在風險,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轉型升級尤為迫切.二是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凸顯,大氣、水污染問題突出,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還需付出極大努力.三是改革開放相對滯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不高,城市經濟、沿海經濟、縣域經濟仍是明顯短板,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解.因此在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下,探索低碳經濟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提升,特別是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3河北省低碳經濟發展策略

加快形成引低碳經濟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已得到國際共識.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將是河北省經濟未來發展的主基調.具體發展策略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3.1借東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抓住用好京津冀一體化的機遇,牢牢把握發展大勢,切實把京津冀協同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補齊河北發展短板,真正使機遇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一方面,建設全國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另一方面,注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按照區域發展主體功能區定位,打造沿海率先發展區、冀中南功能拓展區、冀西北生態涵養區等特色功能節點區域城市.

3.2低碳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產業結構實現河北省重新發展的關鍵所在.首先,推動高碳低碳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淘汰落后技術工藝、生產設備,堅決化解過剩產能,推動鋼鐵產業高端化、裝備制造產業智能化、化工產業精細化、建材產業綠色化.最終實現第二產業低碳化.其次,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高效、優質、生態、品牌、安全農業.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從實現到第一產業的低碳經濟發展形態.

3.3創新性,提高經濟增長動力

創新是低碳經濟的一個主要特點.只有不斷創新才可以保持經濟持續發展,才可以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進行轉型升級的同時,還需要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培育一批新興產業集群.政府需要為創新企業提供良好的平臺支持,包括政策激勵、金融支持和人才保障等.另外還需要有編制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以保證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孫鳳芹,苑建斌.河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產業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11).

[2]于刃剛.低碳經濟與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1,(03).

[3]李鋒.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15,(21).

[4]胥麗娜.新常態下河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路徑選擇[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6,(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精品在线 | 美女网站视频免费黄 |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 国产真实乱全部视频 |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免费成人高清在线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 国产大片黄色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 欧美性jizz18性欧美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8 激情毛片 |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黄色大片在线视频 |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发布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 天天宗合网 |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1区 | 伊人春色成人网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久久|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 搞av.com| 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 | 日日综合 | 99久热 |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网 | 亚欧精品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 欧美韩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 日韩 欧美 在线 | 久久国产美女视频 | 九九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 |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 欧美日韩久久久久 |